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合集下载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

无瑕玉璧不可收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 "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出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成为赵国重臣的时候,蔺相如还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里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国,他经过机智巧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巧夺和氏壁的阴谋,完壁归赵。接着,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 "我为赵将,有攻城战野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况且他是个出身低下的人,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并扬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以后,便处处忍让,尽量不和廉颇碰面。上早朝时,他经常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连忙吩咐车夫引车避开。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您却一味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1):

郭伋亭候

中华德育故事信篇

东汉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丰)人,在并州(今山西省)做刺使,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那些孩子们果然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

德育小故事(2):

蔡顺拾椹

中华德育故事孝篇

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侍母亲。十分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

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能够回去奉养母亲。蔡顺不肯理解。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中华德育故事大舜

中华德育故事大舜

中华德育故事大舜

大舜,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圣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时,为人民谋福祉,治理国家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勇气和仁爱,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大舜出生在古代中国的一户贫苦农家。他自小聪慧过人,勤奋

好学,深受父母的喜爱。他的父亲在家乡是一位村长,深受村民的

尊敬。大舜从小看到父亲为村民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深

受感动。他立志长大后也要为人民谋福祉。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舜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他向往

仁义道德,勤奋好学,虚心向村里的长者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才

能和修养。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

君主。

大舜终于成为了一位国君,他登上王位后,不忘初心,励精图治,推行仁政。他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为人民树立了榜样。他重视教育,提倡礼仪,推行儒家思想,使国家风气更加文明。他还重视农业生产,改良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民的

生活。

大舜治国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他不断巡视国家各地,了解民情,解决百姓的困难。他亲自到田间地头劳动,帮助农民耕种,深

受人民欢迎。他还设立宴席,邀请百姓共进,倾听他们的心声,使

国家更加和谐。

大舜在位时,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的仁政深入人心,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勇气和仁爱,为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舜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作为当代人,我们也要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修养,为人民谋福祉。我们要以大舜为榜样,励精图治,推行仁政,努力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中华德育故事大舜,是一部古代圣君的传奇故事,也是一部中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韩忠献公以前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

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不过,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宽敞;一定要能

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

事乃济。”)假如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赶忙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

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

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容之一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假如在清廉

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那个人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

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

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从前有人写了一

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

为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

称王,后来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

【受屈无争,还米不受】

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钟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

中国德育故事

中国德育故事

中国德育故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德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精彩的中国德育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和博大智慧。孔子从小就酷爱学习,他勤奋好学,虚心向上,不断追求真理。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虚心学习,不断进取,永远保持谦逊的态度。孔子还提倡“仁”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种高尚的品德感染了无数的后人。

故事二,《岳飞的故事》。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杰出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

奋斗。岳飞有一句名言,“精忠报国,死而后已。”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在抗金战争中,岳飞带领军队多次取得战果,但最终却遭到了朝廷的不公正对待,被害身亡。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不懈。

故事三,《鲁迅的故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

责任感。鲁迅曾经说过,“我所要做的,是把我看见的,听见的,所闻所感,所爱,所恨,所憎,所希望,所痛苦,所幸福,都完全实实在在地写出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鲁迅的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民的利益发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中国德育故事,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它们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德育小故事《亲尝汤药》文字

德育小故事《亲尝汤药》文字

德育小故事《亲尝汤药》文字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译文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

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

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

景之治”。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故事翻译

《亲尝汤药》是一个讲述的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

中的第二则故事。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

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

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

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

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导语】德育对于⼀个⼈的发展⾄关重要,要从⼩抓起。下⾯是整理分享的古代德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容易发怒,乃薄福相】

韩忠献公曾经说:“⽆论遇到君⼦或⼩⼈,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是⼩⼈,只要浅交就⾏了。”

⼀般⼈对于⼩⼈欺侮⾃⼰的情形,⼀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他的智慧⾜以明辨⼩⼈的*诈,然⽽,他却时常坦然承受,⽽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是:“必有容,德乃⼤;必有忍,事乃济。”)如果遇到⼀点点不如意,便⽴刻勃然⼤怒;遇到⼀件不称⼼的事情,⽴即⽓愤感慨,这表⽰没有涵养的⼒量,同时也是福⽓浅薄的⼈。所以说:“发觉别⼈的*诈,⽽不说出⼝,有⽆限的余味!”

【容之⼀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骂他。那个⼈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

那⼈⼜说:“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吗?”

骂的⼈听了,觉得⾮常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息了。从前有⼈写了⼀⾸诗:‘少年胯下安⽆忤,⽼⽗圯边愕不平,⼈⽣若⾮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称王,后来⼜因羞辱绛哙⽽毙命。饮酒到满量,⾃然不能再增加了。”

德育故事5篇精选荟萃

德育故事5篇精选荟萃

德育故事5篇精选荟萃

道德教育是⼀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作,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德育故事5篇精选荟萃,供⼤家参考。

德育故事5篇精选荟萃1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他对别⼈说:“我廉颇攻⽆不克,战⽆不胜,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张嘴巴,说说⽽已,有什么了不起,反⽽爬到我的头上。⼀定要侮辱他⼀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装病不去上朝。有⼀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来,连忙叫车夫绕⼩路⽽⾏。

蔺相如⼿下的⼈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哪个厉害?”众⼈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害怕了呢?你们的⼼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的缘故。如果两虎相⽃,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家都消了⽓,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当⾯请罪。⼀天,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鄙陋的粗⼈,见识浅薄,⽓量短⼩,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量,我实在⽆脸见您,请您⽤⼒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紧抱在⼀起。从此两⼈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协⼒,保卫赵国,强⼤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古代美好品德小故事

古代美好品德小故事

古代有许多关于美好品德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家里有客人带来一篮子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其他人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要挑最小的。孔融回答说,因为他是最小的,所以他应该吃最小的。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的谦让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2.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王祥在寒冷的冬天为了给生病的母亲捕鱼,用自己的身体融化冰块,最终得到了两条鲤鱼。这个故事展示了王祥的孝顺和勇气。

3.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但司马光却冷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砸开水缸,成功地救出了小男孩。这个故事展示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4.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履行对儿子的承诺,亲自杀了一头猪。这个故事表现了曾子的诚信和责任感。

这些小故事都展示了古代人们所崇尚的美好品德,这些品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古代教育孩⼦故事⼤全

古代教育孩⼦故事,这些故事曾激励着⼀代⼜⼀代的⼩朋友们不断前进,它们语⾔优美、发⼈深省,有利于帮助⼩朋友们形成正确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活习惯。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古代教育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教育孩⼦故事(元觉劝⽗)

古时候有个孩⼦叫孙元觉,从⼩孝顺⽗母、尊敬长辈,可他⽗亲对祖⽗却极不孝顺。⼀天,他⽗亲忽然把年⽼病弱的祖⽗装在筐⾥,要把他送到深⼭⾥扔掉。孙元觉拉着⽗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动,说:“既然⽗亲要把祖⽗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亲不解道:“你要这个⼲什么?”“因为等你⽼了,我也要⽤它把你扔掉。”⽗亲⼀听,⼤吃⼀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亲怎样教育⼉⼦,⼉⼦就会怎样做。”⽗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接回家赡养。

【智慧⼩语】:《弟⼦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假如⽗母的⾔⾏举⽌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度⽽⾔,⼦⼥还是应以婉转的语⽓劝说他终⽌不良⾏为,但不能语⾔犀利、态度蛮横。

古代教育孩⼦故事(汉⽂帝侍母)

汉⽂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病了,他⼀边要处理⾥⾥外外的国家⼤事,⼀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直在母亲⾝边照顾。

【智慧⼩语】:作为⼀个⼈,应该重视孝顺⽗母,平时对⽗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我们需要⼀种爱的教育,⽽这种爱,要在每个⼈⼼中⽣起来。

刘宠钱清,德育小故事,廉篇

刘宠钱清,德育小故事,廉篇

刘宠钱清,德育小故事,廉篇

德育小故事廉篇刘宠钱清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

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的被他感化了。

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

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

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钱买了些馒头喂江中的鱼。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

到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古代德育小故事

古代德育小故事

古代德育小故事

古代德育小故事牛弘不问

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的,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

他的弟弟名叫牛弼的,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这种话,也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

古代德育小故事庚衮侍疫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庾。单名是一个衮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

古代德育小故事刘进束带

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他的做人,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

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

德育小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14篇

德育小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14篇

德育小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14篇德育小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14篇

01.闵损芦衣·德育小故事·孝篇02.大禹克俭·德育小故事·廉篇03.蔡顺拾椹·德育小故事·孝篇04.孝基还财·德育小故事·义篇05.田真叹荆·德育小故事·悌篇06.姜肱大被·德育小故事·悌篇07.彦光移俗·德育小故事·信篇08.朱云折槛·德育小故事忠篇

09.李善乳主·德育小故事·忠篇10.郭伋亭候·德育小故事·信篇11.赵孝争死·德育小故事·悌篇12.曹摅约囚·德育小故事信篇

13.刘宠钱清·德育小故事·廉篇14.王烈遗布·德育小故事·耻篇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中华德育故事大全

中华德育故事大全

中华德育故事大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德育故事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

的文化遗产。这些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精选整理一些经典的中华德育故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孔子讲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高尚的品德

和崇高的道德。在《论语》中,记载了不少孔子讲述的寓言故事,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德育的故事。比如《为政》中的“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等故事,都是孔子用故事来启发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它以简练的文字、明快的语言,阐述

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孝道、忠诚、诚信等方面的故事,比如“父母呼,应勿缓”,“朋友来,不迁坐”,“言必信,行必果”等,这些故事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它以24个孝行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古代人们对父母、师长、亲友和邻里的孝道行为。比如《孝感动天》、《卖身葬母》等故事,都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孝道的价值观念。

4. 《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教导儿童遵守礼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德育的故事,比如“父母呼,应勿

缓,父母命,行勿懒”等故事,都是为了教育儿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于德育小故事50字

关于德育小故事50字

关于德育小故事50字

德育小故事50字3篇

德育小故事50字篇1

道德小故事50字

道德小故事50字

【篇一:道德小故事50字】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1:舜

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

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

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

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

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

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

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

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

位24年,重德治,兴,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关于道德正能量小故事50字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

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

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

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

故事

1.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这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形容人重然诺、守诚信。

2.赵柔卖犁:北魏人赵柔一次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他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

买。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图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的那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

导读:本文古代德育小故事【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容易发怒,乃薄福相】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然而,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容之一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那个人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

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

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称王,后来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受屈无争,还米不受】

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钟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田地。当田里的稻子成熟时,有人来冒认领走,钟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让给对方。

县官知道这件事,就把那个冒认稻子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钟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带领妻子把起初冒领来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还钟离牧。

钟离牧关门不肯收,那个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旁边,也没有人去拿取。钟离牧因此而出了名,被聘请去南海做太守,而且被封“都乡侯”。

【美色当前,能不强忍】

余干有一位姓陈的书生,对医术非常精通。

他曾医好一位贫穷而且垂危的病患,没有收取分文,而且不求回报。

有一天傍晚,姓陈的书生路过那位病患的家,患者家属留他住宿。

病患的小姑告诉嫂嫂说:“希望你能陪他过夜,以报答他的恩情!”

病患的妻子点头答应。

当天夜晚,她就对姓陈的书生说:“您救活我的丈夫,小姑叫我陪你!”

姓陈的书生看见她年轻而且美丽,颇为动心。但克制自己说:“不可!”

少妇勉强他,他连说:“不可!不可!”而且拿起笔,在桌上连写“不可”两个字,最后几乎把持不住。他又连呼:“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

他勉强挨到天亮,才离去。

后来,陈姓书生的儿子参加考试,阅卷官丢弃他的文章时,忽然彷佛听到“不可”这两个字。

阅卷官挑灯重看,再丢弃。又听到:“不可!不可!”

阅卷官因此又看了一遍,决心不录取,忽然一直听到大声的呼声:“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因而便录取了陈姓书生的儿子。

放榜后,房师询问陈姓书生的儿子,儿子不知原因,回去禀告父亲,他才回忆起:这是不邪淫的果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