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要正衣冠拜孔子
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
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少林英雄00:0003:00未加入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武先学德,学艺先学礼春秋时期,通常把拜师礼叫做“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自周代起已有释奠尊师之礼。
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
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
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
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代的儿童入私塾读书,由于没有固定的开学时间,所以家长在送孩子初次入学时,首先要择定吉日。
入学日期择定后,家长要为孩子筹办入学用品,内容主要包括一套学习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
当然,家境富裕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入学用品要丰富得多。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筹备祭拜圣人的礼物。
孩子入学当天,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四道早餐,名为“食长进”。
分别是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炆葱、两个红鸡蛋。
其寓意则分别是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入泮礼”前要先净手。
要求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这里所说的净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入泮礼”时,所有生员必须戴雀顶、穿蓝袍,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先正衣冠,再做学问,这是古人们早已达成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在学官的统一带领下祭拜孔子,跨过泮池,拜谒自己的恩师。
在拜先生时,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此六礼分别为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分别表示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学、早日高中、宏图大展之意,赠送六完礼束修,长者向孔子像行揖礼,然后入座于孔子像左侧。
随后身着汉服的学生,向孔子像行礼后分立两侧,雁翅排开。
老师最后入席,随行的一位长者托盘摆放的是师者的回礼,有龙眼干、芹菜和葱这三样。
入泮礼-传统文化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使人举止文雅 · 礼仪使人风度翩翩。
华夏大地,礼仪之邦,
几千年源源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文明,使人举止文雅;
礼仪,使人风度翩翩。
目录一、什么是入泮礼
二、入 泮 礼 流 程
三、 精 彩 回 顾
PART 01
《礼记》记载“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衣冠正方可心意正。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入泮
指的是中国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
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
《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中国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复兴开学入泮礼,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增强其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责任心。
同学们能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就学会尊师长、知礼仪、明事理。
通过庄重的仪式给孩子们播下一颗尊敬师长、明礼守法、崇学向善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PART 02
PART 03。
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要正衣冠拜孔子
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要正衣冠拜孔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
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
在古代,“泮”就是指学校。
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
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
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
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人的“入泮礼”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入泮礼”的大致流程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
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之后,便会进行拜师礼。
拜完孔子,再拜先生。
而拜先生时,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
之后,便是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第四个环节,净手。
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此外,还必须填写“亲供”,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
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老师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入泮礼”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
经历了这样的仪式之后,标志着学生们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当遇到这些自然灾害,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躲避吗?今天,全国防灾减灾日,戳图学习防灾常识,转起收藏,关键时刻能救命!。
古代书院入学礼
古代书院入学礼据《礼记·王制》记载,“入泮”这一天“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所有生员必须戴雀顶、穿蓝袍,在学官的统一带领下祭拜孔子,跨过泮池,拜谒自己的恩师。
此外,新入学的生员还必须填写“亲供”,相当于现在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
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生员们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教官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开学日期的选择,与学期的长短相关。
古代的学期与现代完全不一样,短者三个月,长者一年。
冬学多“三月制”,相对较短,以明代为例,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
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学,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
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
三种开学时间中,以“八月暑退”与现在的开学时间最接近。
“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
南北朝以后,开学时间相对统一,“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在汉代,这三个入学时间很流行,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
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古代开学四礼漫谈古礼|古代开学礼“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学生整理好衣冠。
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拜先师与“贽见礼”。
中国讲究尊师重教,所以祭拜先师也是入学的重要环节,而对这一风俗最早的记载来自《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重仪式的古代“开学礼”
龙源期刊网
重仪式的古代“开学礼”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01期
古代小孩去私塾或学堂读书第一天,在教书先生们的安排下,需亲身参与开学礼。
开学礼的仪式流程分别是:
正衣冠《礼记》规定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即要把自己收拾干净,不能嬉皮笑脸,才能读书做事,新生入学尤其如此。
行拜师礼孩子们先要和老师们一起对着孔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礼”。
拜完孔子,孩子们继续向自己的老师磕头,只需要“一跪三叩”就行。
此外,还有“送礼”环节。
“送礼”包括基本的学费和其他物资两项。
学费雅名“束脩”或“贽见礼”,没有具体数目,往往是量力而行。
还有些条件不错的家庭为了图个好彩头,也会送点名字吉利的土特产。
净手净心行拜师礼后,老师们把准备好的脸盆拿出来,里面注满清水,让学生们逐次把手放入盆中,手心手背来回洗净并擦干。
这是寄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
开笔礼“开笔礼”是学生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志、描红开笔、拜笔师等四个环节。
其中朱砂开智,是指老师拿着蘸有红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画个“痣”,取其与“智”谐音,寓意开通智慧;描红开笔,是指写下人生的第一个字,一般都是“人”、“一”等简单字。
完成了上面这一系列程序以后,学生们便开始准备上第一堂课。
(鲁念湘/文,据《北京青年报》)。
入泮礼流程
一年级新生“入泮礼”活动方案一、活动物品准备及人员安排1、音响、话筒:2、摄像、通讯报道:4、朱砂含装朱砂的小碟子、笔墨、大鼓、服装5、带领学生书写“人”:6、班级带队:老师7、队列队形指导:8、点朱砂:班主任老师五、活动主要议程:入场音乐响起:学生穿着汉服,家长穿着正装手牵着孩子有顺序地一起跨过红门,走红毯;家长把孩子送到课桌旁边站好,家长入观礼席,奏乐、鸣炮(一)、正衣冠、明事理全体学生立正,站直,自行整理自己的衣冠;二、进行拜师礼学生献花孔子像向孔子弯腰九十度深深三鞠躬;向教师行礼,教师还礼;授戒尺教师发愿一人领,众教师和家长宣誓家长代表给孩子嘱托;三、点朱砂、启智慧播放音乐有请老师下台用毛笔蘸上朱砂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央点上红痣,为学生祝福;注意: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四、击鼓鸣志音乐播放击鼓敲击时,请全体学生跟着主持人大声吟诵誓词:五启蒙书写“人”老师上台用毛笔在8k的宣纸上,师范书写“人”字;请班主任老师带领本班学生有秩序退场……一年级新生“入泮礼”活动方案在古代,“泮”指学校,“入泮礼”就是学生的入学礼仪式,是欢迎新生来到学校读书的一种庄重的仪式;他包括:正衣冠,明事理;拜师礼;点朱砂,启智慧;击鼓明志;启蒙书写“人”和“仁”五大流程;一、活动目的及意义滨江二校一直秉承“让学生点点滴滴学做人”的理念;同时为了让一年级新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就学会尊师长、知礼仪、明事理,我校将举行“知礼仪明事理启智慧”暨一年级新生“入泮礼”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给即将开始学业的孩子播下一颗尊敬师长、明礼守法、崇学向善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经历二、活动主题“知礼仪明事理启智慧”暨一年级新生入泮礼三、活动时间、地点及对象初定2015年10月20日上午8:30开始学校操场校长、行政班子、一年级全体学生及家长、班主任及搭班老师四、活动物品准备及人员安排1、音响、话筒:郭桂凤2、摄像、通讯报道:肖周雯3、横幅、拱形门、红毯布置:黄家林郭安达4、朱砂含装朱砂的小碟子、笔墨2份、大鼓2个、服装郭5、8K纸贴在黑板,带领学生书写“人”:葛志平6、班级带队:一年级班主任老师7、队列队形指导:曾慧婷、谢奋金8、点朱砂:校长、一年级班主任老师9、正衣冠:家长代表、一年级班主任老师10、过拱形门:一年级全体新生及家长们11、活动组织:郭桂凤、傅虹霞五、活动主要议程:入场师: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一年级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生1:绚丽的十月,姹紫嫣红生2:火红的十月,盛满渴望,师:在这阳光灿烂、天高云淡的十月,我们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天真聪明的一年级小朋友及他们的爸爸妈妈;生1:让我们用音乐欢迎一年级小朋友及家长们闪亮登场音乐响起:学生穿着汉服,家长穿着正装手牵着孩子有顺序地一起跨过红门,走红毯;家长把孩子送到课桌旁边站好,家长入观礼席,20个孩子在跑道上摆开两排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滨江二校九曲河校区因为有你们的加入显得更加精彩生1:同学们,今天的校园格外热闹;生2我们的爸爸妈妈陪着我们一起,见证我们人生求学的入学礼;师: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谢谢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师:下面掌声有请校长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观看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入泮礼”;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愿今天的“入泮礼”能变成同学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更祝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入泮礼迈开人生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下面我郑重宣布:滨江二校九曲河校区“知礼仪明事理启智慧”暨一年级新生入泮礼活动现在开始奏乐、鸣炮一、正衣冠、明事理下面让我们掌声欢迎星灿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们,给我们带来活动开场舞蹈感觉自己萌萌哒;谢谢可爱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现在进行活动第一项议程:“正衣冠明事理”,全体听我口令“立正”,“正衣冠明事理”;全体学生立正,站直,自行整理自己的衣冠;2 “开笔礼”程序一、引言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金色的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一张张崭新的笑脸,将要从此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此刻,请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一年级的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举行“开笔礼”,“开笔礼”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启蒙学习仪式,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是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坚信,一年级的同学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奋勇前进;二、活动程序一正衣冠1、主持人:同学们,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斤,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些都说明了古人对正衣冠的重视;下面我们要进行开笔礼的第一个程序:正衣冠;首先请欣赏由二年级学生代表诵读弟子规语段,一起来体会古人对于正衣冠的要求和理解,掌声有请;2、放背景音乐诵读表演弟子规;3、主持人:非常感谢二年级同学带来的精彩诵读;4、主持词:同学们,“衣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5、下面就请一年级的同学们全体起立,进行正衣冠;听口令:自正衣冠-------互正衣冠--------师正衣冠--------礼毕;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此环节需二年级学生代表配合二、拜师3第二项活动是拜师1.先师孔子,博学知礼;是我学童,立身楷模;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肃静一一鞠躬一一礼毕;2.启蒙老师,诲人不倦;育我成长,如父似母;向启蒙老师行鞠躬礼:肃静一一鞠躬一一礼毕;此环节需要教师还礼3.今我学童,求真向善;三人之行,有我师焉;向各位师长行鞠躬礼:肃静一一鞠躬一一礼毕;三、朱砂启智主持人: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所以第三项活动是“朱砂启智”;请中心校领导、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到学生场地为新生点智,有请;放背景音乐边点边介绍“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看到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们也衷心的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奋努力,志存高远;四、击鼓鸣志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所以第四项活动是“击鼓鸣志”,“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首先请张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有请张校长;感谢张校长;接下来我们请一年级的新生代表敲击大鼓,并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有请;学生进行击鼓鸣志4、现场解说: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击鼓鸣志仪式,大家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个个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他们手持击鼓棒,带着心里的理想,庄严而神圣的敲起大鼓,每一声震天洪亮的鼓声都孕育着一个崭新的希望,我们都坚信,在同学们不懈的努力下,所有的理想都会开花结果,让我们伴着鼓声,用我们的掌声给一年级的同学们加油鼓掌吧;五、启蒙描红“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下面是第五项活动“启蒙描红”,下面请张校长指导同学们进行描红;请家长走到自己孩子的旁边,大手握小手,帮助孩子们描出“人”字;如若出现家长未到的情况,请领导代为教写播放背景音乐主持人:今天我们以一个‘人’字开笔,要把这个“人”字也写得堂堂正正、稳稳当当、神采飞扬、气势非凡;这是因为我们进学校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首先就必须堂堂正正,正地立身;请高高地举起你们写的字给周围的家长、老师们欣赏;(六)、净手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是净手;让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学童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并且保持心灵的洁净;三、活动结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愿今天的开笔礼能变成同学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更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宣布后吴幼儿园首场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到此结束,请各班按顺序退场;。
古代小学生 入学礼 流程ppt课件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二、拜至圣先师
三、 拜老夫子
五、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 痣,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 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 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 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 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开启智慧)
“入学礼”
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不仅有隆 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 “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 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 论。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 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 于正容体,齐颜 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 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 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 先要上的第一课。
孔庙国子监“开学”“入泮礼”迎接新生
孔庙国子监“开学”“入泮礼”迎接新生
孔庙国子监“开学” “入泮礼”迎接新生
北京青年报 2009-09-13
本报讯着汉服、正衣冠、入太学、拜先师、朱砂开智、描红开笔。
昨天上午,在国子监彝伦堂前,几十名学龄前小童身着汉服开启人生中“国学”第一课,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学馆首次以传统“入泮礼”形式迎接新生入学。
据介绍,“入泮礼”是古代私塾的入学启蒙仪式,按照礼记记载,“学童换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上午8点30分,几十名身高一米左右的五六岁新生换好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状元桥拜师、状元巾净手后,由老师在额头点上朱砂红点象征从此开启智慧,老师手把手教孩子用毛笔写下第一个“正”字,礼成“如泮”。
“今天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
”记者注意到,新生学童中还有一名“小洋人”,今年5岁的李亦唐,父亲是丹麦人,作为新生中首位“外籍”学员,李亦唐显得特别兴奋,把自己的“开笔”大作交给妈妈保管。
李亦唐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一直在国际学校上学,今天带他到国子监玩,孩子现场就要报名参加国学班,我也希望他能多学点中国传统文化。
”
成贤国学馆“入泮礼”迎新生
北京晚报 2009-09-13
本报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所属的成贤国学馆,昨天在彝伦堂首次以传统“入泮礼”的形式迎接新生入学。
这种传统的开学典礼通过着汉服、正衣冠、入太学、拜先师、朱砂开智、启蒙描红、望生成龙等议程,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传统文化之窗,使他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先人留下的传统礼仪,汲取尊师爱学、尚礼诚信的思想精华。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开学礼》名师课件
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一)开学三样
❖ 2、青衿 :学生服 。
“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柳永:“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开学三样
❖ 3、笈囊:行李箱。
初唐王勃:“负笈从师,二 千余里。”
(二)仪式四礼
❖ 1、正衣冠
《礼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二)仪式四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行拜师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
(二)仪式四礼
❖ 3、净手净心
初唐王勃:“负笈从师,二千余里。”
(二)仪式四礼
4、开笔礼 :“开笔礼”是学生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 分,通常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志、描红开笔、拜笔
师等环节。
中国文化常识课
中国古代人生四大礼
成人礼、婚礼、葬礼、入?学礼
入学礼 =? 开学三样 + 仪式四礼
开学三样:一份“束脩” + 一件“青衿” + 一套 “笈囊”
仪式四礼 :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一)开学三样
❖ 1、“束脩” :学费,又叫“入塾费”、“拜师费”、
“谢师酬金”
“出谷及菜钱”
古代入学礼的习俗与故事
古代入学礼的习俗与故事广东普宁县高埔地区的小孩一般都选择七岁或九岁入学,八按当地的说法足“傻王八”,多数人不择用。
小孩上学的第一学期(即第一次上学),外婆家都要给外甥或外甥女做“聪明饭”,买书包,父母亲要给子女煮“聪明篮”。
“聪明蛋”颜色是粉红色的,还要有葱(聪)、蒜(算)、猪肉。
鸡蛋带蛋壳煮熟染上红色,就叫“聪明蛋”。
要取双数。
“聪明饭”和“聪明蛋”,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
在潮州解放前长期流传着新生入学的两种奇特的风俗:是头一天进学堂的新学童,要于抱一只大红活公鸡去拜孔子,脚穿大红木屐,再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穿鞋;二是这一天的早餐吃的菜,必须是一碟豆腐十和一碟名叫“纲鱼仔”的小海鱼,而且要分别放在磨砻的两端砻手上。
这预示儿童读书会聪明、将来有出息。
另一个人学习俗出自明朝。
万历年间,海阳县龙溪都(今潮州庵埠镇)宝陇村,有个叫林熙春的进十,曾任礼部侍郎等职,政绩显著,死后连他祖父和父亲以及他自己都被朝廷追封为尚书。
皇帝敕令在潮州府城大街建了一个一面刻着“三世尚书”、一面刻着“四朝元老”的大字牌坊。
后人对林熙春很崇敬。
他幼年时候,父母早丧,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贫困。
古人说:“无父兄为长,无母嫂为娘。
”他全靠大嫂抚养长大。
大嫂很贤惠,像亲娘一样爱护他、关怀他。
三餐为他盛饭,让他先吃。
林熙春家里穷得连一张饭桌也没有,入学第一天的早餐,嫂嫂特地买了一大碟豆腐干和一大碟“纲鱼仔”,放在砻手两端让他吃。
他入学后很勤奋,很有长进,后人学他的好例,入学头一天的早餐也按他那样摆设吃这两件菜。
人们说:磨砻像顶官帽,砻于两端似官帽的两支帽翅,方块状的豆腐干像官印;吃了“纲鱼”,长大就会掌朝纲。
(刘志文:《广东民俗大观》上卷)饶平的小孩入学,称为“破学书”,入学的当天,父母要备办葱、蒜、芹菜、韭菜四样蔬菜及猪肝、有“木”的鱼,分别煮后给入学的小孩吃。
入学要带礼品拜孔子,学校先在礼堂正中设置一神牌,写上“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小孩由父母带着,祭品有糖葱数块、青葱一束、红鸡蛋一至二对、麒麟帖一个(里面印有祷祝词及姓名)以及笔墨。
《礼》作文600字
《礼》作文600字礼的作文600字篇1在社会生活中,何为礼?礼就是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不过如果你觉得礼的范围太大了,不容易做到,那么你可以像我这样,从礼让学起……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三个星期前的事。
那天放学后,我乘父亲的车,坐在副驾驶座上,因为看到是红灯,父亲和旁边的一辆车便减慢了车的速度。
两个学生一前一后的骑着自行车要过马路。
红绿灯也开始闪烁,从绿灯变向红灯。
旁边的大众在这时开始发车,而一个学生正骑到我们车前,开始加快速度,似是想要在变红灯之前到对面。
事情就发生在此时,大众撞到了那个学生,自行车硬是向前横移了一段路,不过看来是大众的速度还没有提起来,那学生低声嚷嚷道:"早知道不怎么着急了。
"然后就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我们也发动了车,正想要过马路时,发现马路中间的栏杆旁横停着一开始的另一位同学的自行车,而那位同学低着头,似是十分后悔。
原来他来不及过马路,又跟着骑了过去,就只能尴尬的停在栏杆处了。
而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开过了斑马线。
如果那辆大众不争分夺秒,而是礼让斑马线的话,还会与那位同学相撞吗?显然不会。
那两位同学也因此倍感后悔,为了这点时间而后悔真的值得吗?礼的范围很大,生活的处处要注意礼很难,但是像学习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就容易多了。
而这件事警示了我要学会礼让,从学会礼让开始一步步学起,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成长为一个值得爱戴的人……礼的作文600字篇2爸爸从小就告诉我,要礼让。
我一直没有明白“礼让”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才算“礼让”。
直到昨天,我才深刻地体会到、领悟到,礼让是一种能让人在严寒中感到温暖的美德。
昨天,我像以往那样上了通往“三洪奇”的公共汽车。
我坐在最后一排,一来为了观察每个人的行为;二来可以迅速下车。
这路公共汽车有一排位置专门给孕妇、老人、残疾人的,但很多人都为了方便给占了,即使有老人上车,也视而不见。
古代儒家入学礼仪
古代儒家入学礼仪古代儒家入学礼仪称为“入泮礼”,自汉以降,便成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一共有四个步骤:正衣冠、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步入学堂后便要进行第一步骤:正衣冠。
《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古人开学第一课即为“正衣冠”。
入学那天,新生要排队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
然后,“衣冠整齐”的学生们才能到学堂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古语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不仅仅是遮羞保暖,也能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和品性修养,古人对“正衣冠”的重视,也是教育学生要知书达理、承续先贤优秀品德,端正处事与治学的态度。
步入学堂后便要进行第二步骤“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学生要向先生赠送事先准备好的“六礼束脩”。
六礼束脩是六个有特别寓意的礼物——十条牛肉干(感恩教书先生的教育之恩)、芹菜(“芹”音同“勤”,寓意勤奋好学)、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导)、红枣(“枣”音同“早”寓意早日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红豆(寓意鸿运高照)。
送完礼物,拜师礼方才结束。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净手净心”。
“净手”顾名思义,是要学生们将手放入水盆洗净,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寓意在于以净手来净心,去杂存精,在日后的学习中务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一步便是有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程序的开笔礼。
朱砂开智是由先生用朱砂在学生们眉心处点上一颗红痣,“痣”与“智”谐音,寓意着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志意在击鼓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学记》中记载:“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
描红开笔则是由先生指导学生写出人生第一个字,一般是“人”字,要求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儒家君子!入学礼的完成标志着古代学生读书生涯的正式开始,有着很强的仪式感,承载着师长的期望和传统的教学规训。
入泮礼等礼仪
入泮礼等礼仪
入泮礼,又称为“入庠”、“入庙”,是古代中国儒家教育传统的一种入学仪式。
这种仪式起源于周代,最初是贵族子弟开始接受教育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所有学生开始求学的仪式。
入泮礼象征着学生进入学校的神圣时刻,寓意着学生从此开始接受知识的洗礼和道德的熏陶。
入泮礼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祭拜孔子:在仪式开始前,学生需要先祭拜孔子,以表达对孔子及其教育事业的尊敬。
祭拜过程中,学生需要献上供品,如香烛、鲜花、水果等,并向孔子行礼。
端正衣冠:学生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和头饰,以示对仪式的尊重。
老师或长辈会帮助学生整理衣冠,并教导学生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
拜师:在仪式中,学生需要向老师行拜师礼,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拜师礼通常包括叩首、献上礼物等环节。
入学宣誓:学生需要宣读誓词,表达自己努力学习、尊师重道、修身养性的决心。
誓词通常包括立志、勤奋、自律等方面的内容。
师长训诫:老师或长辈会向学生给予训诫,教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学校纪律、勤奋向学等。
训诫通常包括儒家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
结束仪式:在仪式结束时,学生、老师和长辈会再次向孔子行礼,感谢孔子及其教育事业。
然后,学生将正式开始学校的学习生活。
入泮礼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它提醒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同时也强调了儒家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视。
开学礼
中国古代开学礼
古人送小孩去私塾或学堂读书,大多是在四岁至七岁,称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小孩们离开家门、来到私塾或学堂之后,在教书先生们的安排下,开始亲身参与开学礼。
开学礼的仪式流程来自于《礼记》等书的相关要求,分别是:
正衣冠
《礼记》规定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要把自己收拾干净,不能嬉皮笑脸,才能读书做事,新生入学尤其如此。
小孩们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既相当于理清了思路,同样也是对先贤、老师的尊敬。
老师还会让大家站起来,逐个检查,有衣冠不整或者脸没洗干净的顽童,马上责令整改。
行拜师礼
小孩一旦入学,就和老师们结下了剪不断的关系。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都能看出老师的重要性。
但孩子们在向老师行礼之前,还要跪拜一位更重要的老师,那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当然,学堂的老师们也要跟着一起拜,通常是对着孔夫子的排位,行“三跪九叩礼”。
拜完孔子,孩子们继续向自己的老师磕头,只需要“一跪三叩”就行。
净手净心
磕完头、送完礼之后,学生们未免已经衣冠不整、“风尘仆仆”,所以还会被提醒“正衣冠”。
不仅如此,老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脸盆拿出来,里面注满清水,让学生们逐次把手放入盆中,手心手背来回洗,洗净之后拿毛巾擦干。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洗手,而是寄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
天津文庙开笔礼流程
开笔礼流程1、穿汉服,正衣冠。
“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
”“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2、拜孔子。
教导孩子中国古代礼拜方法-三拜九叩礼,然后行三鞠躬礼拜孔子像。
成为孔子的弟子,尊孔重儒,尊师重道。
3、击鼓鸣志。
用鼓槌击打鼓面三下,边敲边默念自己的志向。
“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4、启蒙描红。
一、学写“人”字。
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一撇代表我们身边人对我们的帮助,一捺表示我们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人字头顶天,脚踏地,表示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二、需留意宣讲正确的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三、毛笔具有的艺术性,在世界范围内颇受推崇。
正确的握笔姿势:上要圆,内要空,指尖握笔,四指并拢,垂直握笔。
四、毛笔一次成字,不能修改,所以写时更要注意。
写好后加盖国粹苑印章,给学生留作纪念。
5、诵读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念,解释,念)孝,是孝经父母。
悌,恭敬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亲戚。
谨,谨慎;信,诚信。
泛爱众,对所有人要关怀爱护。
仁是有仁德的人,而亲仁,要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
行有余力,就是上面的这些你都做到了,那么可以学文了,文是指六艺等技能学问。
6、与孔子拍照留念。
中国古代的入学礼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 顺辞令。”——《礼记·冠义》
古代开学礼仪的第一课即是“正衣 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 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 反映人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 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 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 好衣冠。C NhomakorabeaB 礼仪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
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 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学生文明 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本刊特此推出“礼仪 ABC”专版,带领大家学 习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弘扬传统文明礼仪的 同时,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
中国古代的入学礼
文 / 丸子
每年的 9 月 1 日,是各大中小学举行 开学的日子。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有“开 学礼仪”或“开学典礼”吗?在中国古代, 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礼仪”,而 且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 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 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 “开学礼仪”则历经千年未改。通常的“开 学礼仪”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 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礼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 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
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一样的红点 , 这又称之为“开天眼”。 因为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 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
国学入泮仪式
七田书榭馆入泮[pàn]仪式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程门立雪的成语,讲得是一个叫杨时的年轻人去拜见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在雪中等候的故事。
当老师醒的时候,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那个时候的学生对于老师是非常的尊重,我们的同学也应该像杨时那样,尊重师长,谦虚学习。
在古代,要想从老师那边学到知识,就要拜师,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承诺,对老师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从此以后要努力学习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且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所以学生不仅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老师。
今天我们新同学要举办这次拜师入泮仪式,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给自己一个承诺,珍惜时间、尊重师长、努力学习。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拜师仪式。
入泮[pàn]仪式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泮,是古代的学校。
按照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
孔庙的修建与兴学有关,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亦称之为“入泮”、“入学”,意即进入孔学的大门。
一、入泮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正衣冠!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二、老师拜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在长达近50年得教师生涯中,孔子大胆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招牌,创立儒家学派。
他以培养“君子”为教育宗旨,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广招天下学子,通过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了“三千弟子”。
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万世师表。
解说:祭拜孔子,我们要行三拜九叩礼,左手抱右手,抬到眉的位置,然后先是一个鞠躬长揖,手下垂,再跪下,再以拱手的手型,手下去,至地,左手压在右手上,呈十字形,投放到手和身体中间的地方,磕三下,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起来,再重复两次,三拜九叩礼就结束了。
2013年9月一年级新生拜师入泮仪式程序
2017年9月永康首场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我们的典礼大概在9点,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注意事项:开始后请不要随意走动,并且保持安静,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大声喧哗,请将手机保持静音状态。
感谢各位的配合!主持人: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程门立雪的成语,讲得是一个叫杨时的年轻人去拜见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在雪中等候的故事。
当老师醒的时候,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那个时候的学生对于老师是非常的尊重,我们的同学也应该像杨时那样,尊重师长,谦虚学习。
在古代,要想从老师那儿学到知识,就要拜师,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承诺,对老师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从此以后要努力学习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且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所以学生不仅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老师。
今天我们在文庙举办拜师入泮仪式,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给自己一个承诺,珍惜时间、尊重师长、努力学习。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拜师仪式。
一、开场礼:学生着统一服装入场,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自己班的学生家长。
司仪介绍入泮仪式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泮,是古代的学校。
按照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
孔庙的修建与兴学有关,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亦称之为“入泮”、“入学”,意即进入孔学的大门。
二、正衣冠:司仪解说:全体站立,由老师为第一排的同学们整理好衣冠。
后面的同学两人一组互相整理好衣冠。
司仪高唱:入泮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正衣冠!主持人画外: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三、老师拜孔子司仪解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在长达近50年得教师生涯中,孔子大胆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招牌,创立儒家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
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
在古代,“泮”就是指学校。
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
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
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
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人的“入泮礼”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入泮礼”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
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之后,便会进行拜师礼。
拜完孔子,再拜先生。
而拜先生时,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
之后,便是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第四个环节,净手。
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
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此外,还必须填写“亲供”,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
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老师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入泮礼”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
经历了这样的仪式之后,标志着学生们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当遇到这些自然灾害,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躲避吗?今天,全国防灾减灾日,戳图学习防灾常识,转起收藏,关键时刻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