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珊瑚岛,地处南海之滨,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地貌也极为复杂多样。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正处于动态变
化之中,有着密集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海南岛地貌复杂,以沼泽为主,有海岸、滩涂、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组成。
它以温带热带混合特征而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它们在海拔上各有不同,这表明海南岛有较多的植物群落分布形式。
其次,海南岛动物物种也很丰富,其中包括各种鸟类、兽类、哺乳动物、蛙类、爬行动物等。
大多数动物都正在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利用植物和水分作为食物来源,这些动物正在
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海南岛的自然生态系统。
最后,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操作和影响自然环境的各种活动,比如农业、林业、渔业、城市化及海岸码头的建设等等,这些人类活动既改善了岛民的生活,又削弱了海南岛自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表明,它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南岛的自然生态,有必要对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进行有
效管理,促进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海南省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
般 可 以将 其分为 生 产 功能 、空 间功能 、生态 保 障
载力 、社会 承 载力 等 .其研 究 层 面 由单一 的耕地 一
分类号 F 0 6 2 . 1
Co mpr e h e n s i v e Ca p a c i t y o f La n d Re s o ur c e s i n Ha i na n Pr o v i n c e
L I U Ha i q i n g L I U E n p i n g
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d ha t t he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a p a c i y t o f l a n d r e s o rc u e s i n Ha i n a n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 2 0 0 7 t o 2 0 1 2 ,
土地 资源综 合 承载 力是 指在 一定 时 期 、一定 空 间 区域 和一 定 的经 济 社 会 、资 源 、环 境 等 条 件 下 , 土地 资源 所 能承 载 的人 类各 种 活动 的规 模 和强度 的 限度 。土 地资 源承 载力 评 价方 法很 多 ,最初 主要 集 中于计 算 耕地 所能 够供 养 的人 口数 量 .然后 由耕 地 扩充 到各 类 用地 ,考虑 土 地 的经 济承 载力 、生态 承
2 0 1 3年 l 1 月
NO V .201 3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HI NES E J OURNAL OF T ROP I CAL AGRI C UL T URE
第 3 3卷第 l l 期
Vo 1 . 33 ,No. 1 1
海南省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①
海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 2
式中, c为区域总的生态承载力 ,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 e c Ⅳ为总人 口数 , 为第 a t 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人 ( ) 三 生态盈亏的计算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是指将某一 区域或者国家的生态足迹需求 ( )与生态承载力 ( C 进行比较 , F E ) 若 F >E , C 则出现生态赤字 , 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 说明该地 区发展模式处于相对
不可持续状态 ; 若 F <E , C 则出现生态盈余 , 明该地 区生态容量足 以支持其人类负荷 , 表 该地 区的发展
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以后 , 可持续发展一方面 已经成 为全球或 国家 的战略 目标选择 , 另一方 面
也成为诊断区域开发及其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准¨ 。如何定量衡薰可持续发展能力是 可持续发展研究领 J
域的重点和难点。从事区域研究的科学家们迄今已经提出了多种研究 方法 , 以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独 但 立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 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方法将 人类社会消费活动 2 ]
451
维普资讯
20 0 6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种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 为第 i 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 ) 二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E N× e C= ( )=N×∑a×j (=1 , …, , c j r× ,3 2, )
= (9=N×∑ ( × i N× e j 口 a )=Ⅳ×∑ (/ ) cp ,
() 1
式 中, , E 为区域总的生态足迹 ; 为区域人 口; 为人均生态足迹 ; 为均衡因子 ; 为第 i J 7 v e f 口 口 种消费品折算的
海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量 ; a 为 i 交 易 商 品 折 算 的人 均 生 物 生 产 面 A, 种 积 ; 为 人 口数 ;s为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 为 总 的 N e Er
[ 收稿 日期] 20 .1 8 0 61— 1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 技发展计划 (7 ) 目( 0 5 B 2 2 5 . 93项 20 C 7 4 0 ) [ 作者简介] 陈立群 (9 2 )男 , 16 ~ , 博士研究生 ; 尚金城 (9 O )男 , 14 一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从事生态规划7年 6月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u f otes N r l nvr t Naua Si c E io ) o mN o rhat oma U i s y( trl c ne dt n N ei e i
为第 i 类 为第 i 生 类
生态生 产性 土地 的平 均产 量 调 整 因子 ; 为 第 i A
式 中 : 为 消费商 品 和投入 的类 型 ; i 消费 i P为 种
商品的平 均生 产 能 力 ; 为 i种商 品 的人 均 消 费 c
该 方法认 为生态 生产 I 生土地 的供给 面积仅 限 于可耕地 、 水域 、 牧草地 、 森林 、 建成 地等 5类土地 的实 际面 积 , 即生 态容 量 计 算 与生 态 足迹 计 算一 样具 有空 间互斥性 . 运用 此方法 , 以计算 海南省 可
生态足迹 理论 是 一 种有 效 直 观 的 理论 , 有利 于我
1 海南省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 载力 的定 义是 , 定 自然 环境 和社 会 一 经济条 件下 , 生态生 产性 土地 的最 大值 . 生态 承载
力的计算 与生 态足迹类 似 , 同的是 , 态足迹 的 不 生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
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分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空气干净,植物繁茂,是全国最重要的旅游景
区之一。
其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湖泊、山脉和森林四大组件。
首先,海洋生态系统占据着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份额。
岛屿外围拥有延
伸数百公里的海洋海岸线,形成绝佳的海洋资源保护保护地,其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包括23种鲸鱼、4种海豹、100多种海葵、1000多种软体动物等等,依附于此,有大量的海洋植物和海燕、海鸥等多种海鸟等,构成海洋105生态系统的庞大结构。
湖泊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湖泊群,大街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海
南岛的中部山脉和西部山脉,其中正在被多种湖泊藻类占据,形成了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并且还有大型淡水鱼类以及77种对水生态系统重要的原生爬虫植物。
山脉生态系统,海南岛内外都有众多山脉及其周边山谷,这些山脉拥有多种多
样的植物,共有709种植物,包括97种珍贵的野生植物,159种被列为国家海峡。
森林生态系统,海南岛上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构成,林中盛产多种热带多样性植物,数千种神奇的昆虫生物,千余种有趣的鸟类,大量的其他动物以及丰富多样的再生元素,都是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述可以看出,海南岛自然生态系统十分丰富多彩,海洋、湖泊、山脉和森
林四大部分紧密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护了海南岛的生态完整,保障了全国的环境稳定。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海南省为例
其中, E F为 生态足迹 ; Ⅳ为人 口数量 ; 为人 均生态 足迹 ; i
为 消费 的商 品类 型 ; a a 为 人均第 i 种交 易商 品折算 的生 物 生 产面 积 ; r 『 为不 同类 型生 物 生产 性 土 地 的均 衡 因子 ; C 为第 i 种 消费项 目的人 均消 费量 ; 为 生态 性 生产 面积 上 生产 第 i 种 消费 项 目的年 ( 世界) 平均产 量 。
摘
要: 以海南省 为例 , 运用生态足 迹模 型来分析 它的可持 续发展现状 。结果 显示, 海 南人 均生 态足迹增 长较
快, 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 势较 为平缓 , 人 均生态盈余逐年 减少。因此应加 强环境 尤其 是土地保护 的力度 , 使 海南 省的 生产 消费处于生态承载能力范围之 内。
其中, E D为生态赤字 ( E c o l o g i c a l D e f i c i t ) ; E R为生态盈余
( E c o l o ic g a l R e m a i n d e r ) 。
2 数 据整 理
根据传 统的生 态足 迹模 型 , 计算 海 南 1 9 8 8年 至 2 0 1 2
量 因子 。
l 建 立模 型
运用生 态 足 迹 (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 E F ) 分 析 法来 分
析海南 省 的生态足 迹 。这 种方 法 是 由加 拿 大 生态 经 济 学 家R e e s 和 Wa c k e ma g e l 在1 9 9 2年提 出的 。该 方 法 以生 产
年 的生态 足迹 , 主 要包 括 生物 资源 消 耗 和 能 源 消 耗 两 部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海南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相当的发展。
然而,对于环境的保护却不尽人意。
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海岸线的侵蚀,红树林的减少,外流河的普遍污染等等都形成的一定规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调查安排时间地点目的方式2013.1.20~201 3.1.21 文昌龙楼南海地区海岸线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4~201 3.1.25 文昌东郊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7~201 3.1.29 琼海万泉河中下游地区外流河环境问题实地考察三.人员安排1.人员组成:符锐、苏浪2.任务安排:两人全程参与各地的实地考察,其中苏浪负责对各地考察结果的总结,符锐对各个问题结果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1.海岸线的侵蚀问题1.1 人为的破坏(1)海岸养殖业对海岸线的影响今年来,海南东北部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猛。
随着产业的加大,人们不得不摧毁沿海的植被,以便与建立更多的厂房。
此外,由海产养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对珊瑚礁的需求,对海水的需求,对道路的需求等等。
同时,集约化的海水养殖方式需要人工投放大量化学物质, 无形中增加了海岸带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而海洋生物( 水产品) 不仅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人工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而且还可能排放一些排泄物, 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使海岸带出现局部营养物质( N、P) 或盐分( NaCl) 滞留带, 造成局部海域海水水质下降和海岸带局部土地盐化, 生态系统退化。
又由于高位池养殖的密度很大, 不仅需要投放大量的饲料, 而且需要使用化学药品清洁或消毒养虾池, 又加上大量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都未经处理, 直接排到近岸海域, 造成海水污染。
海南省1999-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研究
数据来 源: 海南省统计年鉴 生态 足迹计算 主要 由两部分组成 : 生物 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生物 资源消费部 分包括农产品 、 动物产 品、 林产 品和水产 等 2 5项 消费项 目; 能源消费部分根据资料计算 、 洗精煤 、 焦炭 、 汽油 、 煤油 、 柴油燃料油 、 液 化石油气 、 力和电力等 1 热 0种能源 的足迹 , 计算 时将 能源消费转化 为 化石能源土地面积 。计算得到海南省 19 — 0 3年 的 E 和 E 其中 , 9920 f c, 20 0 3年汇总数据见表 2 。 表 220 0 3年海南省域人均生态足迹构成 单位 :m2人 h / 生物生产土地类 型
28 元 。 58
提供 了一个技术视角。在假定地 区运营和消费模式 不变 的情况下 , 根据 现状计算出地区重要消费种类的生态消耗总量 ,可以估测地区在未来 人 口规模和经济增长情况下 的生态 自然环境需求。 2海南省生态足迹分析 . 21 . 生态足迹的计量 与分析 应用生态足迹计 量模 型, 19 — 0 3海南省域 范围内各县( 的 对 9920 市)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 , 结果如下 : 表 1海南省 19 — 0 3年人均生态盈余 ( 9920 赤字) 单位 :h 2人) ( m/
12 .生态 足迹法相关计量模型 生态 足迹分析方法基于两条假设 :一是人类消费 的大多数资源和 产生的废弃物可 以计算 ;二是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可换算成生产这些 资 源 和 同化 这些 废 弃 物 所 需 要 的 生 产性 土地 面 积 。 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为
E= f N×㈦ : r N -
-
2 0 0 1 5 - .91 0O9 2 - . 6 0o 8 - .3 5 — .8 - .4 9 00 .2 02 . 9 0 1 4 .6 8 - 0 3 00 6 0 2 3 2 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海南可持续性发展
2016年第11期【摘要】生态足迹方法测算结果表明,海南从2012年起由生态盈余转为了生态赤字。
说明海南建省的前25年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量保持在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范围内,但生态环境系统承载逐渐达到并超越极限。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可持续性;海南海南“十三五”规划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
海南如何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运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海南1988年至2014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或赤字情况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测算,以期对当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判断。
一、海南省建省以来生态足迹评估根据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海南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两部分。
生物资源消耗包括谷物、蔬菜等9类农作物,芒果、橡胶等16类热带水果及作物和林产品,猪牛肉等畜牧产品,海淡水产品等四大种类。
使用FAO发布的历年生物资源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将各项生物资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些消费所需要的耕地、林地、草地、淡水和海洋的生物生产面积。
能源消耗包括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风电四个品种,以及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电力共计五种要素。
使用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折算成碳足迹和建设用地面积。
所用产品产量和能源消费数据来自各类统计年鉴。
计算海南的生态供给,将历年的耕地、林地、草地、淡水、海洋、建设用地等生物生产土地资源的人均面积,分别乘以其对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各自扣除了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采用Wackenagel( 1993)确定的六种生物生产土地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采用徐中民等(1999)的分析数据,其中海洋产量因子采用谢高地等(2001)的数据。
考虑到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计算生态承载力时将碳足迹供给视为零。
生态足迹供给使用各类年鉴中土地分类统计数据汇总而成。
由于资料有限,以及海南省进出口贸易量很小,对海南经济社会影响不大,故在计算生态足迹中没有考虑贸易调整。
《2024年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范文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也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青岛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其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当地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青岛市海洋生态现状青岛市位于黄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美丽的海滨景观。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海洋生态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次,海洋污染问题严重,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船舶污染等。
此外,海岸线开发过度、海滩破坏、海洋酸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三、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为了评估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现场观测数据,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其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数学模型,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四、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承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是衡量海洋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青岛市的海洋生物资源呈现出下降趋势。
其次,海洋环境质量也对海洋生态承载力产生重要影响。
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海水质量下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海岸线开发、海滩破坏等因素也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受到压力。
五、提升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针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实施严格的捕捞限制和许可证制度,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2. 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减少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被人为因素过度影响而划定典型的生态系统或珍稀动植物集中区,依靠适当的封闭、半封闭措施来限制人类活动[1]。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部分,称之为“三层”管理制[2]。
核心区主要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性和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保护区域,区内禁止人类活动和非必要的科研活动,杜绝对核心区的一切人工改造。
核心区外围是缓冲区,此区可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模糊景观中的硬性边界。
实验区允许行人和车辆进出,可适当进行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在内的由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自然保护区[3-4],我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维持及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是以保护丰富的生态资源、各类自然遗产、具有典型代表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遗传资源为基本目标[5]。
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特殊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改善和丰富生物多样性[6-7]、平衡该区域内的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8]。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纵横交错的山脉水系、独有的气候环境,共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资源,也拥有我国最多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9],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重要性及现有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结果可为后期更好地制定自然保护区政策及相关管理提供参考。
1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1.1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整体情况分析尖峰岭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海南省筹建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区管理体系。
海南岛中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影响。因此 ,开发森林生态旅 游 ,要把握好 “ 适度 ”问题 。
( 三) 实施 生态移 民政 策 ,转移 剩余 劳动 力。海 南 中 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他们祖祖 辈辈居住在 中部 山区, 交通不 便 ,经 济落 后 ,过着 清贫 的 、传统 而纯朴 的生 活 。 因此 ,借 中部生态特 区建设 之机 ,应 该要有 步骤 、有计划
度改革与生态特 区建设二者 间的关系 。
( )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的 执 行 力 问题 。 生 态 特 区 建 设 的 五
水 平偏 低 。长期 以来 ,海南 岛中部 6 市县 是海 南 区域经 个 济发展 中 比较 薄弱 的一极 ,发展 相对滞 后 ,农 民收入水 平 偏低 。 由于 自然地理 条件 、社会 历史发 展等 原 因 ,中部 少 数 民族 山 区农业 发展长 期处 于落后 状态 ,而且 农业 是 民族
此外 ,海 南 中部 地 区的农 业生产 ,在很大程 度上依 赖 于 自然资 源 、自然生 态环境 。因此 ,中部 少数 民族 山区农 作物 的布 局 、农产 品的生产方式 ,必须根 据 当地 的 自然 条 件 、资源 与市场需 求导 向 ,因地制宜地 开展 多种经 营 ,发
展具有竞 争力或 唯我独有 的特 色农业 ,生 产特 色生态农 产
当前 南方集 体林权 制度 改革 正全 面推进 。集体林 权制度 改
革事关林农 的切身利益 。在改革 过程 中 ,可能会 出现林地 、 林木 分配 纠纷 以及 林农 如何 造林 、育林 、经营 和保 护森 林
等 问题 。这些 问题若 未得 到妥 善解 决 ,势 必会影 响到生 态 特 区建设 ,甚 至 出现 冲突 。因此 ,必须协 调好集 体林权 制
海南省环境承载力研究
Ree rh n En io me t lC p c y o i n P o  ̄c s a c o vr n n a a a i fHa 曲 r v e t
TA NG i oa ’ X a ln XU P ∞
( . eaOetfE vometl cne a a 1 Dprn nin n ic ,H i n no r a Se n
唐 晓兰I 徐鹏 ’
( . 南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系 海 口 5 02 ; 2北 京 工 业 大 学 环境 与 能 源工 程 学 院 1海 72 8 . 北 京 102 ) 002
摘
要
环境 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 与环境协调程度 的重要指标 , 同时环境承载力是 可以朝着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展特 色经济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随着人 口的增加和工业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 一时期 、 某种状 态或 条件下 , 某地 区的环境所能承载人类 活动作用 的 阈值 。环境 承载 力具有 区域性 、 动态性 和可调控性 L特 点 , 1 J 因此通过 承载力 评价可 以判断评价 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是否协调发展 , 并且根据 评价结果分析主要原因 , 采取多种措施 以提高 区域环境承载 力, 促进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承载率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是 指 区域环境 承载量 ( 环境 承载力指标体 系中各项指标 的现 实 取值 ) 与该区域环境承载量 阈值 ( 各项指 标上 限值 ) 比值。 的
c , ̄i n e sstfig u o ige—fco n iaosoetk h rsodc r ig。whc eut o tei ainlid sr l ar p t id xi ai yn ,b t¥mesn l e s a tridctr vr ete t eh l ar n a h y ihrs l f m h r t a n u ta sr r o i d vlp n .T mpe n ey l cn myi fe e t ew yt mpoeteevrn na aa i Han npo ic eeo met oi lme trc ceeo o saI f ci v a oi rv h n i metl p ct o c y ia rvn e.
海南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指标隶属度). 4) 求等价矩阵: 所谓等价矩阵就是 求满足对称性、 自反性和传递性的矩阵. 由于一 般模糊矩阵都满足对称性, 其自反性和传递性可 通过下式得到满足:
R = ( 1- r ij ) R 2 = R 2 oR 2
f 1 (S i ) = 157135S i (kg ・hm - 2 ) f 2 (T i ) =
n
相关指标:
0 (x i ) =
X i ≥X
im ax im ax
1
n
1 ( 3) 、 计算各地间的模糊关系矩阵 (R 0 ) :
R 0 = ( r ij ) ( 2) r ij =
69
( 热量约束项)
a 21 x 1 + a 22 x 2 + …+ a 2 nx n ≥b2
( 蛋白质约束项)
约束条件
a 31 x 1 + a 32 x 2 + …+ a 3n x n ≥b3
( 脂肪约束项)
d i1 ≤x i ≤d i2 ( i = 1, 2, …, n )
( 食物结构约束项)
x 1’ x 2’ …, x n ≥0
根据人口承载力概念, 在照顾当地饮食习惯 的同时,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营养水平不同 方案, 利用线性规划数学方法, 对地区人均粮食 总需求和食物结构进行优化, 其模型为:
增刊 周兆德等: 海南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a 11 x 1 + a 12 x 2 + …+ a 1n x n ≥b1
1 (x i ) =
X i - X im in X X im ax - X im in X i ≥X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 方法、结果和讨论。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 法和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促进全球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 研究方向应包括: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注重实践应用,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1.数量研究
1.数量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承载力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在学术期刊上搜索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可以发现相关论文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此外,生态承载 力研究也逐渐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方向发展,例如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 叉融合,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质量研究
2.质量研究
随着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深入,研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国内外学者开始生态 承载力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逐 渐引入了系统分析、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先进手段,使得生态承载力评估更加 科学、准确。例如,荷兰学者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沿海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 了综合性评估。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3、模型构建: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海洋生态系统 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4、方案制定:根据模拟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虽 然一些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但通过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可以有效地恢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此外,研究还发现气候变化是影响海洋生 态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南生态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海南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海南生态保护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珊瑚保育工作海南积极开展了珊瑚保育工作,通过设立珊瑚礁保护区、加强珊瑚礁监测、推广珊瑚礁修复技术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珊瑚礁退化趋势。
目前,海南珊瑚礁保护区的珊瑚种类和数量正在逐渐恢复,海底栖息生物种类日渐丰富。
2. 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积极推进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科技手段,如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实时监测摄像头等,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同时,开展生态搬迁和生态修复工作,为动植物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年上升,公园还发现了54种新物种。
3.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海南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强调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海南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核电站、核设施等安全稳定运行。
4.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海南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同时,海南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
5. 绿色低碳发展海南以生态立省,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全省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活力不断释放。
海南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绿色能源创新。
同时,海南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推进清洁能源岛和零碳产业园区建设。
三、存在问题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2. 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3. 生态保护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2. 加强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3. 提升生态保护科技支撑能力,推广生态保护新技术。
海南省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
摘
要: 通过 对 海 南文 昌清澜 红树 林 省级 自然保 护 区及 周 围村 庄 的 实地走 访调 查 , 了解 当地 土地 利 用现 状 ,
总结得 出相应结论。清澜红树林省级 自然保护 区划定范围广阔, 土地类型丰富, 但 由于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
用特殊性、 专业土地开发人才的缺乏、 农民有效开发利用意识不高 , 使该地 区土地利用程度偏低 , 土地集约节
以前 , 在红树林区域 内进行非法挖塘养殖 的村 民居多 。 2 0 0 0 年以后 , 红树林保护区限制开发 , 大面积养殖家禽会 按照相关法律处罚。虽然可以申请开办私人农家乐或承
办 政府 农 家 乐 , 但 由于 整 个 红树 林 保 护 区及 周 边 旅 游 开 发 力 度不 够 , 导致 旅 游 服 务方 式 单 一 , 过夜 游 客 量 少 , 所
性 比较脆弱的地区 , 即非 常容易被人类 的不合理活动所
破坏 的地 区 。清澜 红 树林 自然保 护 区就是 为 了 防止该 地
区受到过度 人为影 响而设立 , 属于海南 省重点 生态敏 感区。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防风消浪、 促淤保滩 、
固岸 护堤 、 净 化环 境 、 保 护 生物 多 样性 、 维 持 海 岸河 口生
变 化 的适 应 能力 …。其 实 , 生 态 敏感 区 , 则是 指 生态 敏感
规划 , 按服务站分段管理红树林 , 公司将红树林承包给农 民, 农 民不仅可以利用红树林水域合理养殖鱼虾 , 也通过
建 立 服务 站和 开设 旅游 服 务 区等方 式 为其创 造 了更多 就 业 岗位 。 红 树 林 保护 区及 其 周 围 村镇 的耕 地 情 况 : 保护 区内
面,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当地村民的红树林知识普及力度 , 并帮助各村庄在红树林保 护区外 填海造地扩大村庄面 积, 村 民从 物质到精神上都得到了提升 ; 另一方面 , 红树
海南热带雨林调研报告
海南热带雨林调研报告海南热带雨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护情况,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前往海南的热带雨林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雨林的植被、动物种类和数量等情况。
2. 采访交流:与当地热带雨林保护区的管理者、生态学家、保护志愿者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热带雨林保护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生态环境:海南热带雨林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热,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
雨林区域多山脉交错,山脉间河流纵横,形成了丰富的水源和水系。
雨林地表覆盖厚重的落叶堆肥,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 物种多样性:海南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共有植物近3000种,动物40余种。
其中,濒危物种包括华南虎、海南八角莲、黑猩猩等,需要加强保护。
3. 保护情况:海南热带雨林面临着砍伐、采矿、旅游开发等威胁。
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组织进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建立保护区、加强巡逻和监测。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非法砍伐等。
四、调研意义与建议1. 调研意义:热带雨林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了解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热带雨林具有重要意义。
2. 建议:加强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法力度,制止非法砍伐和采矿活动。
提高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人们对热带雨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促进可持续利用:通过科技和创新,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
五、总结本次调研了解了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护情况。
海南热带雨林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非法砍伐等因素,热带雨林的保护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建议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并通过教育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措施,实现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海南生态软件调研报告
海南生态软件调研报告海南省位于中国南海东岸,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海南省一直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南省正在积极推动生态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生态软件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环境资源进行监测、管理和保护的软件工具。
目前,海南省已经开展了多个生态软件调研项目,旨在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海南省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精细化监测。
首先,生态软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传感器网络,采集并分析大量的环境数据,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生态软件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预测生态环境的走势变化,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生态软件在资源管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海南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森林、动植物等资源。
通过生态软件,可以实现对这些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对资源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此外,生态软件还可以在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通过生态软件,可以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措施,并及时监测修复效果,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结起来,生态软件在海南省的发展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生态软件,可以实现对海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资源的智能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实现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我们还应该继续加大对生态软件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为海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3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123No13 2008年5月JOURNAL OF NAT URAL RES OURCES May,2008 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符国基1,徐恒力2,陈文婷1(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570228; 2.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摘要: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
提出按照各类土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消纳污染和水资源的供给功能纳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
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实际供给法”计算和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①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期持续增长,由1952年的710804h m2/人上升到2004年的815984h m2/人,增加了115180h m2/人,年均增长014%;②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占总生态承载力的绝大部分,1952年和2004年分别占9816%和9213%,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仅分别占114%和717%;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跳跃式下降,从1952年的618165h m2/人下降到2004年的014473h m2/人;耕地、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52年的011277、010057和010001h m2/人上升到2004年的216066、311192和111468h m2/人,其它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④在生态承载力组成中,水资源比例由大到小变化显著,从9613%下降到512%,耕地、海域的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显著,分别从118%、011%上升到3013%、3613%,其它土地都由小到大,但所占比例较小;海域、耕地和水资源是海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三者之和占到总量的7118%~9812%。
并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的原因。
关 键 词:生态足迹;自然生态承载力;土地面积法;实际供给法;海南省中图分类号:Q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8)03-0412-10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
国内外对自然生态承载力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
Hardin在1991年明确定义生态容量为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
生态足迹研究者接受了Hardin的思想,并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以表征该地区生态容量[1]。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足迹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由于其概念简明、综合的特点,同时从自然界供给角度来反映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阈值,因而成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现在已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但是,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理论还存在许多缺陷。
譬如,假设一种类型土地只有一种功能,不能全面反映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因此,有低估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可能。
本文旨在分析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以海南省为实证对象,通过两种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来说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对海南省解放以来的自然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揭示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原因。
收稿日期:2007-07-01;修订日期:2008-01-03。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625);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08-03)。
第一作者简介:符国基(1957-),男,海南文昌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环境科学和旅游科学。
3期符国基等: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413 1 理论与方法111 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缺陷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理论从自然资源供给角度研究生态承载力的大小。
其理论、方法与计算模型详见参考文献[1~3]。
由于该方法是以各类土地的物理空间面积进行计算的,因此简称该方法为“土地面积法”。
土地面积法认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供给面积仅限于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成地和水域等5类土地的实际面积,即认为生态承载力计算与生态足迹计算一样具有空间互斥性。
它存在以下4个缺陷[4,5]:①土地的多重生态生产能力被忽略,面积法以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为基础,以平均产量调整因子反映土地的同类型生态产品多重产出能力,但忽略了土地具有的不同类型生态产品多重产出能力;②空间互斥性与平均产量调节因子有时是矛盾的,因而不能真实反映各类土地的服务功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可耕地普遍存在套种、混种,不同农产品产地在空间上可能重合,同时耕地的复种指数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或国家内,在不同的年份,耕地的复种指数也有差异,也就是说土地的实际面积小于生态产品产出面积之和;③没有考虑消纳污染的生态承载力,实际上各类土地都有消纳污染的功能;④没有考虑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现有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中,水域(淡水水域和海洋)的功能仅是生产水产品,同时水域并不包括地下水,但是,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提供生物生产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使用功能以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功能。
112 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11211 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理论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总和。
其主要理论观点有:①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要以各类生态系统(土地类型)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计算,而不能以土地面积进行计算;②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要以各类生态系统(土地类型)的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而不能以每种土地只能有一种功能进行计算;③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的各类土地均为虚拟生态生产性面积。
其理论依据是:①各类生态系统的实际生产能力比土地物理空间面积更能体现自身对人类的支撑能力;②每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类型)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③虚拟生态生产性面积比生物生产性面积能准确反映土地类型支撑人类的生态功能的属性。
11212 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实际供给法计算公式如下:EC =ec g +ec c +ec l +ec d +ec h +ec s +ec n +ec sz(1)式中,EC 为总自然生态承载力,ec g 为耕地生态承载力,ec c 为草地生态承载力,ec l 为林地生态承载力,ec d 为淡水生态承载力,ec h 为海域生态承载力,ec s 为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ec n 为消纳污染生态承载力,ec sz 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耕地、草地、林地、淡水水域、海洋和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力均为它们的实际单位面积产量除以各自的全球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再乘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是当地的产量因子。
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实际提供的建设用地面积和区域未被利用土地之和。
消纳污染生态承载力主要考虑林地和海洋对污染物的吸纳功能。
由于各类土地实际上都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所以本文不再在总生态承载力中扣除12%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用地。
由于该方法是以各类土地实际供给(生产产量和实际服务功能)计算生态承载力,因此414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3卷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
2 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211 海南省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21111 计算过程说明按照“土地面积法”和“实际供给法”计算海南省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
“土地面积法”就是按照海南各类土地的实际空间供给面积乘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也纳入其中。
“实际供给法”是按照上述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将海南省某一类型土地实际资源单位产量除以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单位产量,然后乘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分为生物资源用地供给帐户、能源地供给与污染用地供给帐户、建设用地供给帐户、水资源供给帐户。
生物资源用地供给帐户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内陆水域和海洋5类生物生产性土地。
建设用地供给帐户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
水资源供给帐户用地类型为具有供给水资源的区域各类土地之总和,即海南岛土地。
能源地供给与污染用地供给帐户包括林地和海洋。
吸收化学燃料燃烧排放CO2的林地与具有生物生产的林地面积相同,海洋吸收污染物的空间面积根据海南生态足迹计算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量的1/3计算[6],即污染物的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按照以下思路与方法计算。
鉴于海南岛的地表水资源一般占水资源总量的80%~90%,为简化计算,假设海南岛陆地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是相等的。
根据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若超过30%~40%,则可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承载力中必须至少扣除60%用于维护生态环境。
因此,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表示为[7]:EC w=N・ec w=014・S/N・r w・y w(2)其中,ECw 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hm2),N为人口数,ecw为人均水资源承载力(h m2/人),S为陆地面积(hm2),rw 为水资源均衡因子,yw为水资源产量因子。
海南省各类土地产量因子计算的具体做法是,耕地产量因子是谷物单产与全球耕地平均单产的比值;草地产量因子是牛肉、羊肉和奶类的生产量之和除以海南省草地总面积得到海南省草地平均单产,再除以牛肉的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林地产量因子为海南林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海南省林业部门调查获得)与世界林地的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之比;淡水水域与海域的产量因子都是各自的单位产量与其对应的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之比;根据生态足迹计算的国际一般做法,建设用地被认为是占用最好的土地,建设用地被看作耕地,故建设用地的产量因子采用耕地的产量因子。
化石能源地是吸收温室气体的林地,故化石能源供给地的产量因子采用林地的产量因子。
本文假设各类土地的水资源量是均等的,因此没有某类生物生产土地的平均水资源生产力与同类土地的世界水资源平均生产力的比率,故水资源产量因子等同于水资源均衡因子。
根据文献[8],计算海南省2004年水资源产量因子与水资源均衡因子均为1163。
海南省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采用WW F2004年计算的最新数据[9],见表1。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主要有:①直接来源于海南省历年的统计年鉴[10,11];②有关部门的调查;③海南省及其他有关的研究成果。
21112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计算结果分析海南省2004年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土地面积法和实际供给法)汇总见表1。
3期符国基等: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415表1 海南省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Table1 Ecol 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ummary of Hainan Pr ovince in2004帐户名称土地类型人均面积/(hm2/人)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比例/%生物资源用地供给耕地017302(011261)21191163216066(014501)3013(1014)草地011554(010386)01484102012999(010745)315(117)林地010922(012154)11382151013194(017461)317(1712)淡水水域012327(010170)013613169111468(010838)1313(119)海域41923(217920)01361176311192(117690)3613(4019)能源用地与污染用地供给林地01092211382151013194317海洋0118923212建设用地供给建设用地010422(010238)21191163011506(010850)118(210)水资源供给水资源014209(014209)11631163014473(111183)512(2519)合计815984(413268)100 注:括号内为土地面积法计算结果;3为能源生态足迹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