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
浅探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学的全过程。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
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是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由此观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提高中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巨大内聚力,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
历史使命……其中语文课担负着重要任务。”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极其重要的。那么,爱国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我
国历史上的屈原、辛弃疾、岳飞、谭嗣同、王若飞、邱少云等。在新的历史时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取实现祖国的统一,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是爱国主义。青少年为中华腾飞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还是爱国主义。在我们生活中,对国旗保持尊敬,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等,无不体现一个人爱国的精神。
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研究
认真实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课程育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教学是向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先生思想道德本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掌握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浸透的基本准绳、常用方法、实行内容和途径。上面我将具体阐述:
一、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育人
1.课前预备
教师提早进入教室,走进课堂要穿着服饰得体,精神饱满,表情亲切自然,环视全体先生,掌握先生课前预备情况,关注到每个先生的情绪形状,做好充分课前预备。
2. 课上教学
教学中言语得当,教容教态自信大方,亲和力强,建筑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关注到全体先生,关爱特殊先生,给每个先生发言的机会。讲课中身体形状端庄,举止得体,不依托在讲台,不坐着讲课,不翘二郎腿,与先生交流要面带愁容,言语亲切和蔼,多运用文明用语,多鼓励、欣赏先生,激励先生自动考虑和表达。板书书写端正,让先生看得清楚。关注先生的写字、听课姿势和合作交流和问答成绩的礼仪。下课不拖堂,注重礼节示范。
3. 课后评价
批改作业及时不拖延,批改规范,笔迹工整,反馈言语多以赞誉、激励为主,激发先生学习兴味,帮助先生建立决心。
二、在教学内容实行中育人
德育浸透要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本学科包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浸透;把握学科特点,加强德育浸透的生动性有效性;寻求最好结合点,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好机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行德育浸透的目的;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去认真挖掘、提炼,加以充实,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实践表明,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将使德育、智育相得益彰,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特点则是“渗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工作特点与实际,
研究其渗透的方法与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找准“渗透点”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
田.
数学自身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在教学中揭示数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正数和负数、已知和未知、数与形、特殊与一般、实数与虚数.一些重要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待定系数反映了已知和未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数形结合揭示了直观与抽象的联系,归纳法反映
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
0引言
语文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1德育教育的教学渗透
1.1在导语中渗透
《皇帝的新装》一文讲的是皇帝爱穿新衣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最终在两个骗子导演的骗局中演出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没穿衣服上街游行,落得被他的臣民耻笑的下场。新授前,我先设计好了一个导语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曾子杀猪一天曾子一家去市
场,儿子吵着要母亲买肉母亲舍不得骗。他说,回家杀一头猪给他吃。回家后曾子便磨起刀来妻子不解。曾子说,在市场你不是允诺儿子要杀猪的吗?我们作为父母的可不能失信于孩子否则将来
怎么教育孩子呢?他妻子没法只好依了曾子杀了一头猪。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顺势引导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看看一个国家
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如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等,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
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山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运动状态中,学生思想品质中的各种弱点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如练习单双杠、跳箱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苗头等,教育者应抓住这些不正常心理,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指人的品质。从政治角度来说,德育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从社会学角度看,德育则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等;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为人处世的表现;在心理学上,可解释为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等。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德育目标的实现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也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从实践中不难看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思想品德及政治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谈几点看法
1.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存在前提教学中的课堂讲授、教学实践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
课堂讲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认知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占用教学时间最多的。课堂讲授在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灌输思想、提高道德认识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作用。课堂讲授带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不同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各自的优势。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它们的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毫不隐讳的,教学的
教育作用应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而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生产劳动等。人的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一点儿也离不开实践活动,任何知识、思想、能力、地发展和完善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增强信念、锻炼意志、掌握技巧、培养劳动习惯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人文学科部分内容也是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可分为直接式和渗透式。直接式的德育优势不必多说,渗透式是通过欣赏、抒情、论证、比较等形式唤起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情感,陶冶情操。文科教学应遵循真善美的统一,善必须以真为基础,以美来升华,在传真、扬善、颂美中启迪学生为善、乐善。自然科学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技能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学习、研究、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技能的活动,却受某种思想意识地支配,受社会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这里不仅有个动机问题,也有个态度方法问题。尤其是当代自然观、环境观、发展观以及科学道德观在自然科学教学中都有生动的体现,指导人们按照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塑造高尚人格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
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
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
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
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
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
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日常
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
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
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见,在教育中,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寻找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学的同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既向学生展示了中外令人辛酸的战争历史,又教育学生们要正确看待战争。学习中,同学们跟随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领略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伟大气魄;跟随孙犁的《芦花荡》,欣赏了抗日老人的英雄性格;跟随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到异国母亲深沉强烈的爱;跟随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目睹了中国屈辱的一页;跟随聂华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见到了鲜花一样的孩子在死亡前睁大的双眼。如今,钓鱼岛事件沸腾于全世界,尽管我们拥护和平,但是我们不允许别国对我们祖国的尊严有一丝一毫的践踏。因此结合于此,教育学生,要捍卫正义的战争,抵制非正义的战争。更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别国才不会欺辱我们。这就是一个教育学生要爱国以及如何爱国的很好的素材。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扩大学生 的知识 面 ,而且有利于发展 学生意志 、培 养学生高 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 ,书有 良莠之分 ,不能不加选 择地让学 生去读 ,教师 应该 针对学生 的年 龄特征 、兴趣爱好 、思想实 际 ,向学生推 荐有关读物 ,列 出书 目,引导学生去 读 ,要加 强 阅读指导 ,激发学生课外 阅读 兴趣 ,教给他们读 书方法 , 使学生收到实效 。 3 、 在教 学中加入情景教学 ,使学生在表演 中通过 自己的 活动受到教育 。 在高 中语 文教材 中精选 了历代文学作 品中的优秀作 品 , 向学 生们 展现 了一个 丰富的人物长廊 。因此在教学 中 ,我 通 过创设情 景 ,让学生扮演作 品 中的主要角 色 ,通过揣摩人 物 的性 格特点和外貌特征 ,理解性格形成 的时代背景 ,进 而得 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 。例如在讲解曹 禺的 《 雷雨 》一课 时 , 我让 学生课下分组 准备 ,节选课文 内容 ,组织排练 ,上课 时 表演 。表演时学生基本 都能把握人物 的性 格特点 ,并 能通 过 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 人物特殊性格产 生的原 因。向鲁 大海 的 粗鲁 、卤莽 , 完全是 由于他对资本主义 的仇恨而表现 出来 的 ; 而周朴 圆的阴险 、 狡诈 也是 由于他 自身 的阶级特点所要求 的 ,
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时机,积极发挥自身影响作用。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教育主体地位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
一、教学活动就是德育活动
1.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
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言行仪表、渊博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影响学生的一生。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1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渗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赫尔巴特话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又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全面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不仅充满古人才华的艺术性,而且极富思想性、人文性、德育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文化底蕴的挖掘,通过讲解和对课文带有艺术化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情感和情绪上产生某种应激,真正情有所钟,情有所溺,从而达到文道统一。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现行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民本思想;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的爱国情怀;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民忧君思想;鲁迅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忧国情怀;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胆识……这些,都能使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人的思想,得到人生的启迪,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熏陶着他们的爱国思想。教学这些名篇时,语文教师要认真引领他们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做爱国之人。
中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论文
探讨中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地位很重要,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本文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德育的有关理论。主要从“德育渗透”的目的和内容、途径与方法、基本要求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德育”溶化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有效渗透“德育”。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德育实效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以及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德育渗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巧用教学内容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适时施加正影响,把德育过程溶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最终,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
教学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要渗透“德育”。为了使“德育渗透”更有实效的展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德育渗透”。
一、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目的和内容
德育在教育中地位很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能充分体现它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美学价值。但对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却不明显。特别是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论证、发展的过程和认知数学家优良的精神品质,以及数学内容所折
射出来的社会优良品德。通过“德育渗透”补充和延续学校的德育。所以说,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重要和基础的、更能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材。
“德育”的内容很广,我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说,中学的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遵纪守法教育,良好心理个性品质教育等。如1、影响学生政治思想的内容。例如,“杨辉三角”“祖恒原理”等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后,会产生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融入德育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本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措施
德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导部分,是指导和调节各方面发展的内在力量。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德育非常重要。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语文教师如能运用自己高超的教育艺术和生动、灵活、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是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育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进行德育教育。这两个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重新重视起来,开拓初中语文教育的新途径。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育往往过于重视语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其德育教育的价值。因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
上,成了语文教育的附带品,仅仅是政治强行附加在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附属品。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讲解课文中,总结概括文章的主旨,以此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这种讲述方法单调、空洞,只是一种低层次上的说教,脱离了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课堂效果很差,老师教起来很乏味,学生学起来也毫无兴致。初中语文教育不应该成为服务于政治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政治课的附属品。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在传授基本的语文常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但是,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走错了方向,一些老师提及德育教育就将其等价于政治教育,混淆了语文与政治之间的区别。例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时,一些老师往往是将这篇课文当做政治范文解读,而忽视了其文学的本质。有的老师更是上纲上线,用阶级论的观点强行将书中的人物等化于社会现实,只要是负面人物,就自然地讲授为讽喻旧社会。客观地说,文学教育不可能脱离政治教育,但是这不能将语文教育等化于政治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认识上重新定位,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不是政治渗透。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意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序言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以物理教学为平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探讨其意义和效果。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 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个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某种现象,并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物理教学可以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
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教师可以选择
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通过探
讨和讨论,了解物理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例如,讨论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等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德育教育强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
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
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学生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相互关爱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