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6张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6张
式应该引起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关注。
五、从本文概括出孟子寓言的一般特点:
1、情节简单,形象丰满,语言幽默。
①情节简单: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但有相对完整 的故事情节。
②形象丰满:突出一个主要人物并描绘其动作、情态和 对白。
③语言幽默:情节可笑、夸张、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 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
2、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助词”的C”)、而良人未之知也。 (代词,这件事,做前置宾语) D、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特殊句式
1、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定语后置)
2、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3、而相泣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4、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定语后置)
二、整体把握,思考探究:
①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妻妾面前的 “骄”;内在委琐——外表庄重,表里不一。
②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乞食恬不知耻(大 吹大擂、自欺欺人)——妻妾深明大理(为丈夫行为痛哭)。
六、文体知识: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 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及 特殊句式。 2、通过讨论和探究感知本文巧用 对比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孟文 “长于譬喻”的说理特点。 3、分析探究齐人人物形象及孟子 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提倡的礼 义荣辱观。
一、阅读与积累:
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强调字音字形:
❖处( chŭ )室 餍( yàn ) ❖瞷( jiàn ) 施( yí)从 ❖墦( fán ) 讪( shàn )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八王好战,请以战喻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八王好战,请以战喻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八)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沧海一粟.(s ù) 洿.池(w ū) 鸡豚.(t ún ) 孝悌.(d ì) B .不可胜.食(sh ēn ɡ) 庠.序(xi án ɡ) 数罟..(c ù ɡǔ) 饿莩.(pi ǎo ) C .养生丧.死(s àn ɡ) 颁.白(b ān ) 鱼鳖.(bi ē) 黎.民(l í) D .弃甲曳.兵(y è) 畜.牧(ch ù) 遗憾.(h àn ) 发.动(f ā) 解析:选B A 项,悌t ì;C 项,丧s ān ɡ;D 项,畜x 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 非我也,兵.也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 又顾.而之他三顾.频烦天下计 D.⎩⎪⎨⎪⎧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解析:选B B 项,都是兵器;A 项,耽搁/强行改变;C 项,回头看,环视/探望,拜访;D 项,迅速/招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B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 .养生..丧死无憾 D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解析:选D A 项,“仰望”,依靠,指望;B 项,“引领”,伸长脖子;C 项,“养生”,供养活着的家人;D项,“用心”,费尽心力,与现代汉语相同。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王无罪岁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选A①“鼓”名词作动词,击鼓;②“衣”名词作动词,穿;④“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⑤“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翻译-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翻译-译文
齐国有个一妻一妾住在一起的人家。她们的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妻子问同他一起吃喝的是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每次出去,总是酒足肉饱后回来;问他同谁一起吃喝,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可是从来没见有显贵的人来过,我打算暗暗地察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从君子看来,人们用来追求升官发财的手段,能使他们妻妾不感到羞耻、不相对而泣的,恐怕是很少的。
3
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们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诫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彻底洗手不干。’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第二天)一早起来,(妻子)暗中跟着丈夫到他要去的地方,走遍全城没有一个站住了跟他说话的。最后走到了东门外的一块墓地中间,(见他)跑到祭坟的人那里,讨些残剩的酒菜吃;没吃饱,又东张西望上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2]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 (1)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 应该“不违农时”,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孟子表明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责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众 安居乐业。(2)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 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3)孟子 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而 黎民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
富贵: 富有显贵之人
谨:小心地办好 轻: 减轻 骄: 轻视
羞:感到羞耻
一: 统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非我也,岁也
(“也”表示判断)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也”表示判断)
3.是非君子之道
(“非”表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作状语,后置)
③如知其.非义
介词,用 “可以”合用,能够
连词,表目的 介词,按照
代词,他 副词,大概 代词,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①弃甲曳兵而.走 7.而②③或然百而.步不王而.者后,止未之有也
④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先秦诸子选读2.1王好战,请以战喻

先秦诸子选读2.1王好战,请以战喻

2.1.4 沛然谁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 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 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望:期待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2.1.4 沛然谁能御之
文中可以得知梁襄王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神态: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三句问话: “天下恶乎定?” “孰能一之?” “孰能与之?”
梁襄王有贪得的野心, 却缺乏威严沉着的王者 气度,“卒然”问话中 流露出惶惑,甚至表现 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2.1.4 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讲这个故事有何用意?他是如何说明道理的?
人之所之也。”
前一个“之”是助词,取独,后一 个“之”是动词,去。
2.1.2 齐人乞墦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 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
月攘一鸡 过而不改 待来年已 知其不义而不止
2.1.4
沛然谁能御之
2.1.4 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告诉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望:看上去 人君:国君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定?’吾对曰:‘定一。’
就:靠近,接近 畏:使人敬畏 卒然:同“猝然”,突然 恶乎定: 怎样安定。 恶,何、哪里
回顾: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
以民为本,行王道 施仁政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8、王好战,请以战喻(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8、王好战,请以战喻(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八)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B.其—那;C.诚—果真;D.油然—云盛的样子。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吾对曰:“定于一.。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动用,D项是数词动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顺承关系/转折关系;B.比/在;C.用/来;D.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惠普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解析A.尘埃落定:比喻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符合句意;B.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C.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D.掩耳盗铃:本指欺骗,但一般指自己欺骗自己。

而文中的“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B.为了应对雾霾天气给驾驶员带来的行车干扰,交通管理部门在绕城快速路两侧设置了用波纹钢制成的防冲撞护栏和绿化带。

高中语文2.1王好战请以战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高中语文2.1王好战请以战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高中语文2.1王好战请以战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蚤起C.天油然作云D.由水之就下答案:C解析:A项,颁,同“斑”;B项,蚤,通“早”;D项,由,通“犹”。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15)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所仰望..而终身也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C项,古义:供养活着的家人。

今义:保养身体。

D项,古义:依靠、指望。

今义:①抬头向上看;②敬仰而有所期望。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畜:饲养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C.去.关市之征去:除去D.孰能御.之御:抵挡答案:B解析:B项,发:开仓赈济灾民。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谨.庠序之教C.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答案:A解析:例句,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A项,名词用作动词,栽植;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减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A.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D.而相泣于中庭B项都是判断句。

A项,定语后置;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

2、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

3、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

4、通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5、深入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积累、点拨、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重点是虚词“以”,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体会学习孟子运用寓言式比喻说理艺术。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

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一.检查自读情况1.齐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②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衣:名词作动词⑤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王:名词作动词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3.内容讨论:①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

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2、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3、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

教学要点:1、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

2、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

二、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

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

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

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

他生活地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

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

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春秋以后,他的先祖迁 到邹国。他幼年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他年轻时,曾从孔 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非常崇拜孔子,悉心钻研孔子的 学说,后来成了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 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游历各国,并一度任 过齐宣王的客卿,但他的主张未被各国采纳。六十多岁时,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这样写的好处:一、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理 解和接受;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 胜,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菜 单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3.孟子实行王道的主张为什么不被当时的国君采纳?
菜 单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6.文言句式 (1)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 译文: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 (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判断句 ) 译文:丈夫,是我们所依靠终生的人。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1.字音辨识 弃甲曳 (yè )兵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不可胜 (shēnɡ)食 . 衣 (yì )帛 . 然而不王 (wà nɡ)者 . 餍 (yà n)酒肉 . 东郭墦 (fá n)间 .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2.1王好战请以战喻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2.1王好战请以战喻

人和
(1)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2)学习孟子寓 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体会其语言特色。
我善养吾浩 然之气
(1)学习体味文章的深刻思想,从中获得借鉴与指导, 直面今后所要面对的人生困惑。(2)掌握本文的艺术 特色,进而了解孟子散文的风格和特点。
仁义礼智,我 (1)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2)积累文言实词、虚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3.释词义 (1)河内凶. 闹饥荒,歉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3)王无罪.岁 怪罪 (4)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吃饱 (5)去关市之征. 赋税 (6)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窃取 (7)今夫天下之人.牧. 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何必曰利
(1)领会孟子关于义、利的思想。(2)学习孟子正反对 比的说理方法。
民为贵
(1)理解在战乱和畏惧君主的时代背景之下,孟子可 贵的民本思想。(2)反复诵读,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 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乐民之乐,忧 民之忧
(1)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 意义。(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辨析词 类活用和特殊的句式特点。
3.注意从词汇、语法、古文阅读等方面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文言文阅读 能力,以与必修的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为 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 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所以其文章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文袒露,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 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 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长于论辩,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 横行无阻……《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 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所有这些特点在本课中均有体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2.1《王好战请以战喻》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2.1《王好战请以战喻》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2.1《王好战,请以战喻》同步练习一、预习检测:1.解释句中加粗词。

(1)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2)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

(4)卒之东郭墦间:坟墓。

(5)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

(6)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

(2)蚤起:“蚤”通“早”。

(3)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

3.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再举三个以上相同的例子。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①无乃尔是过与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余之人不余欺也④大王来何操⑤夫晋,何厌之有二、课堂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卒然(cù)沛然(pèi)嗜杀(shì)枯槁(gǎo)恶乎定(wù)2.解释下列词语:①出,语人曰语:告诉②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同“猝”,突然)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卒: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卒:死)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卒:整个,全)②一A谁能一之(一:统一)B用心一也(一:专一)C一鼓作气第一次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一经)③就A由水之就下也(就:往)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就;登上)4.分析简答:①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②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③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本单元设为七节,所选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精华。《王好 战,请以战喻》以四则寓言警策统治者更好地制定政策,达到富国 强民的目的。《王何必曰利》体现了孟子的义利观,提醒统治者应 该把仁义道德当作政治决策的出发点,不应把“利”放在首位。《民 为贵》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提醒统治者,只有得民心才具 备拥有天下的合理性,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基础。《乐民之乐,忧 民之忧》论证了统治者应与民同乐、关心民生的道理。《人和》 论述团结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和谐”“和睦”才能长治久安, 立于不败之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论述个人情操、尊严和民 族气节问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认为,恻隐、羞恶、恭敬、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应该发扬自身的这些优点,提升个人的道 德素养,以此确立个人的道德和尊严。
(选自《人民日报》)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通“返”,返回 (3)蚤起 蚤,通“早”,早些 (4)施从良人之所之 施,通“迤”,斜行 (5)卒然问曰 卒然,同“猝然”,突然 (6)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好像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参考答案: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 无惧。 解析:此题选用朱熹关于《孟子》的一段注释,即对名言“我知 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解读。在设题上注重中学教学和高考选 拔双重实际,连接课内外,彰显文化性,以填空、概括等题型进行考 查。本题要求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扣住“功能”二字从画线 句中截取关键词语整合答案即可。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案6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案6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2.领会孟子以寓言(比喻)说理的妙处。

3.把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组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再展示、教师作点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勤政爱民”的治国理念。

2.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孟子善用寓言(比喻)说理的特点以及孟子的“仁政”思想。

难点:本文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特点归纳。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语文必修三教材中学过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对孟子的“仁政”思想有所了解。

在文言文学习中,通过上一单元《论语》的学习,学生对文言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掌握的可能不太扎实。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分组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互动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朗读课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一、导入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1895—1990)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沈博亦似之。

”二、展示本课学生学习重点——领会孟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特点三、教师范读全文,强调字音第一则:(1)弃甲曳( yè)兵(2)涂有饿莩 ( piǎo )(3)鸡豚( 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4)数(cù)罟( gǔ)不入洿( wū)池(5)谨庠( xiáng )序之教(6)申之以孝悌( tì)之义第二则:处( chŭ)室餍( yàn )瞷( jiàn )施( yí)从墦( fán )讪( shàn )第三则:日攘(rǎng)邻人之鸡第四则:卒(cù)然问曰天下恶(wū )乎定王知夫(fú )苗乎苗浡(bó )然兴之三、学生齐读全文,教师检查读音及断句情况四、学生分七组学习,教师抽查各小组朗读情况五、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分任务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8、王好战,请以战喻(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8、王好战,请以战喻(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八)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走近 B .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 C .诚.如是也,民归之 诚:如果 D .天油然..作云 油然:自然而然地 解析 B .其—那;C.诚—果真;D.油然—云盛的样子。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七十者衣.帛食肉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吾对曰:“定于一.。

” 解析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动用,D 项是数词动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解析 A .顺承关系/转折关系;B.比/在;C.用/来;D.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惠普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 .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 .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解析A.尘埃落定:比喻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符合句意;B.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C.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D.掩耳盗铃:本指欺骗,但一般指自己欺骗自己。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1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1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D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只,仅仅/同“值”,价钱。

A项,几,表数量/密。

B项,开仓赈济灾民/开花。

D项,武器。

答案:D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马之.千里者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⑥填然鼓之.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⑤/③④/⑥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的”;③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为代词;⑥为音节助词,不译。

答案:A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

B项,仰望,古义,依靠,指望;今义指抬着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

C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苗浡然兴.之矣兴:生长。

语文:2.1《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语文:2.1《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2018/12/18
6
时代背景介绍
•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 秋三百年里,“战伐侵功不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 大规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 所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 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 庞涓两人的私怨,使两国人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 象得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争导致人民流 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2018/12/18
1
2018/12/18
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 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 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 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 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 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孟子》。
•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 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2018/12/18
41
※ 总结: 孟子设喻的特点
• A、
雨露”一喻中,孟子以禾苗比喻老百姓,以雨露比喻君恩,生动 地表明君恩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 下”一喻更是表明实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归附。
2018/12/18
20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提出了 “仁政”说,我们刚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但对这位被后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素材(赏析讲解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素材(赏析讲解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赏析一、原文略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观察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答复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假如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犯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如今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制止下池沼内捕鱼〕。

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如今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

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消费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七十岁的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到达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翻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的主要材料。

宋代把它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背景扫描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

齐宣王、梁惠王尽管对他十分礼遇,但终因“迂阔而疏于事情”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万章之徒”著书论事。

孟子一生主张“仁政”,主张实行“王道”,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凡是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说,在当时却行不通。

单元导读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

《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四篇短文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借用形象的事例说明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会缘木求鱼。

《王何必曰利》讲了维持国家要靠什么,需要的是义而不是利,说明了只顾求利的危害,现在以德治国可谓有孟子思想的影响。

这一话题分析得细致且通透,明确地告诫为政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一原则。

《民为贵》显现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以人为本,国君把人民放在心上,那么百姓就有归宿感,就会竭尽全力地为君王服务,也就成为我们盼望的和谐社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立政为民、公平公正民主的精神。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 王好战,请以战喻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 .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 A 项“颁”通“斑”;B 项“反”通“返”;C 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卒之东郭墦.间 墦:坟墓。

②谨庠序..之教 庠序:泛指学校。

C.⎩⎪⎨⎪⎧ ①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爱好。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攘:窃取。

D.⎩⎪⎨⎪⎧①沛然谁能御.之 御:抵挡。

②如右其非义,斯.速已矣 斯:则。

【解析】 B 项,检:约束、限制。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寡人之.于国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解析】 D 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 项介词,比/介词,在。

C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 D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 B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以待来年然后..已 【解析】 A 项,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指保养身体。

B 项,仰望:依靠、指望。

今义指仰起脸来看。

C 项,然而: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七十者衣.帛食肉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孰能一.之 【解析】 A 、B 、C 三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D 项是量词用作动词。

【答案】 D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 .是非君子之道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 A 项为宾语前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8 王好战,请以战喻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 .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 A 项“颁”通“斑”;B 项“反”通“返”;C 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卒之东郭墦.间 墦:坟墓。

②谨庠序..之教 庠序:泛指学校。

C.⎩⎪⎨⎪⎧ ①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爱好。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攘:窃取。

D.⎩⎪⎨⎪⎧①沛然谁能御.之 御:抵挡。

②如右其非义,斯.速已矣 斯:则。

【解析】 B 项,检:约束、限制。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寡人之.于国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解析】 D 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 项介词,比/介词,在。

C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 D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 B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以待来年然后..已 【解析】 A 项,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指保养身体。

B 项,仰望:依靠、指望。

今义指仰起脸来看。

C 项,然而: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七十者衣.帛食肉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孰能一.之 【解析】 A 、B 、C 三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D 项是量词用作动词。

【答案】 D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 .是非君子之道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 A 项为宾语前置句。

B 、C 、D 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A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苗浡然兴.之矣 兴:生长。

B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爱好。

C .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引领。

D .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抵挡。

【解析】 C 项,引:伸着。

【答案】 C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③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之:凑足音节/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表顺承,又/连接修饰成分与中心词。

【答案】 A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

(2)(梁襄王)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①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问乎曾西或:有人B.管仲以其君霸.霸:霸气、霸道C.子诚.齐人也诚:的确D.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去:距离【解析】B项中“霸”意为“称霸”。

【答案】 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智能虽.有槁暴B.管仲以.其君霸且以.文王之德C.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蹙然.D.其.故家遗俗其.可怪也欤【解析】A.虽然;表假设,即使。

B.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

C.代词,这样;……的样子。

D.代词,他的;表疑问。

【答案】 B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

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

即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

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

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

【解析】A项中“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错。

【答案】 A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先子之所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齐王,由反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

(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3)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再度振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

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

(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

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

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

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

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

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

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

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

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

’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

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

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