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一、内容概述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全面地了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群体,其行为和地位受到广泛关注。

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语言沟通、文化适应等困难。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有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了政策制度、经济因素、社会网络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也有学者从微观视角入手,研究了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对社会融合的作用。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学者们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对策,如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社会环境等。

社会融合的理论框架。

国外的研究者建立了许多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模型,如社会资本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为我们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适应与融合。

研究者关注流动人口在新环境中的文化适应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跨文化交流、教育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合能力。

社会排斥与包容性。

国外学者还关注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过程中遭受的社会排斥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提高社会包容性,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社会。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一文有必要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分析和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变革。

在这一进程中,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人口流动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城乡人口流动,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吸引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离开家乡,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同时,城市人口也涌向市郊和农村地区,寻求更宜居的环境和更低的生活成本。

这种城乡人口之间的流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乡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城市面临压力巨大的住房、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城乡人口流动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农村地区也得以融入城市经济体系,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生活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城乡人口流动对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过去,中国农村普遍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家族观念较为强烈,多代同堂居住的情况较为普遍。

然而,城乡人口流动打破了传统的家庭结构,许多年轻人前往城市就业,导致家庭分离,老人和孩子留在乡村。

这种现象引发了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也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照顾难以为继。

此外,城乡人口流动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压竞争和生活成本的增加,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扎根,而他们的子女面临着教育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

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最后,城乡人口流动也加速了文化融合与社会风气变迁。

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农民工接触到了更多的新观念和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同时,城市也受到了农村居民的影响,一些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多元视角下随迁老人困境问题探析

多元视角下随迁老人困境问题探析

多元视角下随迁老人困境问题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加剧,随迁老人的困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从多元视角出发,对随迁老人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社会视角下,随迁老人面临着社会融合困难和失去自主权的问题;在经济视角下,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且易受外界影响;在文化视角下,随迁老人可能面临身份认同和文化适应难题;在心理视角下,他们可能出现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本文提出了多元视角下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建立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对随迁老人的心理关怀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

未来需要加强研究,为随迁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与资源支持。

【关键词】随迁老人、困境、多元视角、社会、经济、文化、心理、解决方案、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迁老人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

除了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经济问题外,随迁老人还可能面临着孤独、适应不良、文化冲突等社会和心理问题。

针对随迁老人的困境问题,需要从多元视角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随迁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随迁老人是指随着子女移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而跟随迁居的老年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随迁老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对随迁老人困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迁老人是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产物,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研究随迁老人困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促进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随迁老人困境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层面。

通过多元视角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分析随迁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迁老人的境遇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城市老龄化、城乡差异、社会福利等。

通过研究随迁老人困境问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老年人的全面健康。

社会融合对流动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融合对流动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 王业斌[1,2];韦尚玉[2];李晓叶[2];覃诗婷[2];李文婷[2];黄青葵[2]
作者机构: [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2]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出版物刊名: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页码: 102-11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幸福感
摘要:当前中国人口迁移已进入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流动老人跟随着整体家庭的迁移进入城市。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度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对其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发现,目前中国流动老人的经济融合程度较高;文化适应略有不足,表现在对当地的文化活动参与较少、语言沟通能力仍有待提升;结构融合程度较低,人际交往水平和公共事务参与程度较低;社会适应方面,流动老人心理状况较好,但公共服务获取仍有提升空间。

同时,经济融合、"语言交流能力"所代表的文化适应,"心理健康"和"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所代表的社会适应均能直接提升流动老人的幸福感,而"人际交往"所代表的结构融合则能通过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进而有益于流动老人幸福感的提升。

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政府应加快相关制度及保障的服务与建设;社区为流动老人提供更多社会支持;家庭做好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引导工作。

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基于叙事分析的视角

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基于叙事分析的视角

农村·农业·农民2024.04A 37乡村治理Xiangcun Zhili(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研究郑明俊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跟随子女一起前往城市定居的农村老年人即随迁老人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该群体也遇到了全新的社会融入难题。

应用叙事分析法,构建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心理融入的三维分析模型,对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予以深度解析。

研究发现,目前随迁老人普遍存在社会文化的融合难、社会交往的参与难、心理融入的归属难等痛点,亟须提高社区的精准服务水平、发挥家庭的情感支撑功能和调动老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助推这一难题的解决。

关键词: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叙事分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出现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热潮。

部分农村老年人出于家庭陪伴、照顾晚辈、就医养老的需求,也和子女一同迁入城市。

这部分户籍在原居住地、跟随家人迁移到异乡生活1个月以上、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体被称为随迁老人(陈诚,2023),也有学者称其为“老漂族”(杨菊华,2023)。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 800万随迁老人,占总流动人口的7.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随迁老人的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迁老人社会融入是一个新角色适应并且融入新社会环境的动态过程,也是随迁老人必然经历的阶段。

随迁老人从注重人情与血缘的农村转移到现代化的陌生城市中,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还要完成自身的再社会化。

大城市中的种种情境与随迁老人之前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存在明显差异,与年轻的流动人口群体相比,随迁老人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较为不足,使得融入过程稍显艰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叙事分析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出发,与多位随迁老人进行叙事导向性访谈获取叙事材料,借助拉波夫模式对收集到的叙事材料进行建构,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从文化生活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心理融入3个维度分析随迁老人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社区、家庭和老年人个人3个层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众多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前来寻求发 展机会。据统计,上海市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已超过百万,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 力量。然而,由于城乡文化差异、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原因,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 融合问题也日益凸显。
二、现状分析
1、生活和工作状态
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 是长期在城市工作,但居住条件有限,居住环境较差;二是频繁更换工作,无法 稳定下来,导致生活不稳定;三是虽然在城市工作,但仍然保留农村户籍,无法 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3、促进就业创业:政府应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 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同时,应加强劳动监察 力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加强社会认同教育:社会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教育, 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这包括了解城市文化、提高沟通技能、增强自信 心等方面。
谢谢观看
在分析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时,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 个角度进行考察。首先,个人因素是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外出最为直接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相对提高,使得新生代农 村流动人口更加倾向于外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农村生活成本的上升也 促使一些家庭贫困的年轻人选择外出谋求生计。
在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社会认同困 境。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 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导致他们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同时,由于教育程度普遍较 低,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稳定的 职业和收入,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社会认同问题。
四、成果展示

长株潭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株潭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社会融合是“ 个体或群体互相渗透 、 相互融合” 的复杂过程④ , 自大规模人 口流动出现后 , 国内学者对此 做了大量研究。 ( 1 ) 流动人 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方面 , 任远( 2 0 0 6 ) 通过梳理文献 , 总结认为社会资本或社会
网络影响融合每个 阶段 、 户籍制度及与其相关各种福利制度对流动人 口的排斥起着根本性作用、 流动人 口 自 身人力资本促进融合 、 在劳动市场的地位和处境状况是社会融合的表现 , 也影响流动人 口 社会融合能力④ 。 任远( 2 0 1 0 ) 进一步通过多元 回归模型研究认为 , 流动人 口个人和家庭 、 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 、 城市制度安 排都深刻影响社会融合⑥ 。 娄玮群( 2 0 0 9 ) 对香港新移民进行 了调查研究 , 他认为乐观取向、 社会服务的使用
显 著影 响 。
关键 词 :流 动人 口 ; 社 会 融合评 价 ; 影 响 因素 ; 长株 潭
作者简介 :陈湘满 , 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 翟晓叶 , 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南 湘潭 4 l 1 1 0 5 )


引 言
中的长株潭数据 , 采用 因子分析法 和 O L S 模 型进行流动人 口社会融合研究 , 并依据实证结果 , 从经济 、 公
共政策 、 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二、 长株潭流动人 口社会 融合评 价
1 .评 价指标 本文选取以下 8 项指标来衡量长株潭流动人 口社会融合程度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 我国流动人 口数量增加了 3 0 倍, 2 0 1 1 年 已近 2 . 3 亿, 占全国总人 口 1 7 %① 。 流动 人 口虽然因流人城市改善 了生存状态 ,但是与本地人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待遇差别明显 ,较难真正融人城 市。 低社会融合度的人 口流动使原来城乡二元结构 的社会矛盾 、 农村贫困问题转移到城市内部而成为城市 问题 , 深化了城市内部 的不平等 , 扩大了城市内部 的社会分裂② 。 如何使流动人 口 更好地融入 当地社会成为 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长株潭近年来发展迅速 , 流动人 口数量急剧增加。截至 2 0 1 2 年 1 2 月3 1 日, 长株潭流人人 口数就达 2 8 4 . 1 万③ 。庞大的流动人 口数使其社会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综述
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一现实背景下, 众多学者针对流动
“ 社会融合” 的内在涵义有所差异 , 但从早期学者对农 民 工城市居 留意愿 、 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到后来针对农 民工社
会支持 、 社会融合现状的分析 , 可以看 出针对城市流动人
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过程 , “ 也是 社会融合” 本身作 为一个
概念范畴逐渐被学界认同和接受的过程 。 ( 社会融合问题的概念建构 一)
人 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 也得出了 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 目前国内学
涂尔干在 19 87年发表的《 自杀论》 通过对 自杀现 中, 象的研究 , 首次提出了“ 社会融合” 的概念 , 并认为它是导 致 自杀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 但是迪 尔凯姆所谓的社 …
探索。 早期研究流动人 I城市融合问题的学者运用了“ 3 城 市适应性” 这一术语对社会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尝试。田 凯认为外来农 民要适应城市生活 , 融人城市文化, 必须具
“ 社会融合” s i c sn 概念是一个舶来 品, (o ai l i ) c ln uo 中 国学界对此问题 的关注也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 的。
社会 融合 是 一个与社 会 结构 密切相 关 的问题 , 因此 , 具体 的研 究 中要 注 意运 用社会 结 构的视 角 予 在
以分析 。
关键 词 : 流动人 口; 社会 融合 ;影响 因素 ;解 决措 施 ; 会结 构 社
中图分类 号 : 2 C9 C9 ; 1
文献标 识码 : A
层次作 了划分之外 , 也有学者 对“ 社会融合 ” 了概念 上 作 的界定 , 王桂新提出“ 社会融合度” 的概念 , 认为这是指外
来人 口在 城市 生 活 各个 方 面 融入 城 市居 民社会 的程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和创业,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外汇收入和技术转移。

这促使农村的经济活力得到了释放,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使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加快,道路、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社会服务也得到了提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农村劳动力流动还推动了农村文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使得农村社会风尚得到了改善。

这些都有利于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口减少导致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使得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农村的养老负担加重。

其次,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巨大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差异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农民工的收入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仍面临很大困境。

再者,流出农村的劳动力,尤其是年轻人,会在城市扎根,加剧了农村人才流失的情况,这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

首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收入。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流动人口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流动人口的背景、定义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就业状况、家庭状况和教育状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给出了对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流动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的情况,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问题、就业、家庭、教育、影响因素、思考、研究方向、政策建议1. 引言1.1 介绍流动人口的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流动人口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流动人口指的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人群,他们通常不是常住于迁徙地。

流动人口的数量逐年递增,不仅在中国,全球范围内也存在着大量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通常涉及农民工、城市务工人员、留学生等不同群体,他们的流动主要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流动人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农业社会时代,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已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以更好地解决流动人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2 流动人口的定义流动人口是指那些因工作、就学、生活等原因,常年或长期在外地(本地以外的城市或地区)居住的人口。

流动人口通常是从农村地区或小城镇到大城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地流动的人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流动人口的特点主要包括流动性强、生活条件较差、适应能力强、地位不稳定等。

他们常常面临着低收入、缺乏社会保障、住房困难、子女教育难题等问题。

由于流动人口往往是外来人口,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的适应压力也较大。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

然而,老年人却往往因为缺乏数字技能而被排除在数字化社会之外,这种现
象被称为老年人数字鸿沟。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教育水平低: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老年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
此缺乏数字技能。

2. 技术更新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老年人往往
无法跟上技术的更新速度。

3. 社交圈子小: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往往比较小,缺乏与年轻人交流的
机会,也就无法了解到新的数字技术。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存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影响
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合。

为了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我们需要采
取以下社会融合策略:
1. 提高老年人数字技能:政府可以通过开设数字技能培训班、提供在线教育资源等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数字技能水平。

2. 加强社交交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社交活动,让老年人了解到新的数字技术。

3. 改善数字化环境:政府可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便利性。

4. 增加老年人参与度: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数字化社会的建设,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总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存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社会融合策略,提高老年人的数字技能水平,加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社交交流,改善数字化环境,增加老年人的参与度,让老年人也能够享受数字化社会带来的便利。

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流动人口指的是在城市与农村间进行流动的人口群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作为城市的新生力量,流动人口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流动人口通常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在城市中的权利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融合障碍。

社会融合度是指不同人群在社会中共存、互动、融合的程度。

一个社会的融合度高,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理解和包容程度高,社会稳定性和和谐度较高。

而社会融合度低,则易出现分裂、冲突和不公平现象。

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所处的社会融合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一个社会融合度高的城市能够更好地接纳和包容流动人口,使其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愿意长期居留下去。

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城市谋求生活。

而社会融合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

探究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中流动人口的现状和需求。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社会融合度水平以及流动人口的居住和生活状况,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来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和促进他们的融入。

研究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了解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研究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对于促进城市社会的融合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社会的进步和完善。

2. 正文2.1 社会融合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社会融合度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不同社会群体共同生活并通过各种途径交流、融合的程度。

我国乡村社会流动的现状、影响及不足-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乡村社会流动的现状、影响及不足-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外出动因。

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之所以选择外出务工,主要是因为务农太辛苦耕地太少,在家没事可做,外出务工经商纯粹是为了赚钱,以养家活口。

新生代流动人口之所以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务农经验,而且大多数都受到了较高的教育,或者是认为外出务工能证明自己更有能力的标志,或者是以打工作为开眼界,找机会的手段,固然还有一部份原因仍然为了纯粹的赚钱,以补贴家用。

但是,其中最后一个原因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影响没有对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影响大[2].二、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

1. 居住模式。

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者单位提供住房为主,其次是出租赁住房为主,在务工地自购房的则很少。

2. 城市的融合性。

农村流动人口在最初进入城市时,他们的目的、想法以及社会地位等基本是相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在他们之中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部份人依然在小城镇与原住地农村之间进行流动;而另一部份人中则有一部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固定的住所,一部份经过奋斗成为城市居民,或者投奔亲戚朋友[3]. 因此,与金字塔等级层次靠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相比,金字塔等级层次考上的农村流动人口在经济层面上已经融入了城市,在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更愿意融入城市。

而妨碍他们这种融入的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户籍制度和洗也洗不掉的农民身份. 当这些妨碍因素不存在时,这些处于顶层的农村流动人口会选择永远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

三、中国农村社会流动渠道。

社会流动渠道,即支撑社会流动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整个制度基础的一个关键维度。

因为社会流动的渠道调控地位市场中的激励机构,类似于产权通过影响物质市场中的激励结构而影响经济增长。

具体而言,社会流动渠道通过影响个人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一重要动机而影响经济增长。

而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会带来正确的激励结构,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民工流动主要依靠自身的社会资本,即依靠亲缘、乡缘、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进城打工和在城市立足。

关于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

关于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

关于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作者:吴昌林王子峥来源:《国际公关》2023年第24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老人迁入城市,与子女共同生活,这种随子女迁入某地的老人被称为随迁老人,一些学者也稱之为“老飘族”或“流动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在我国4.92亿流动人口中,已有超过7.25%、约3 500万人为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成为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作为城市里的新移民,在老年期放弃原有的居住环境而转入新的生活环境,随迁老人老年阶段的重大改变势必会影响其心理状况,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

部分随迁老人进入陌生环境后面临生活适应、经济因素、医疗和养老保障不足等各方面问题,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随迁老人的特点随迁老人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他们面临许多与年龄相关的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心。

孟晨指出,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大,他们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和身体残疾,生活质量较低。

[1]为了帮助随迁老人应对这些挑战,社会和家庭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李岩认为政府可以加大对随迁老人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支持,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和护理。

[2]家庭也应该加强对随迁老人的照顾和关心,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

杨克等认为随迁老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和半文盲占比较高。

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也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朱上上等指出随迁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子女,养老金、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较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承担城市生活的经济负担,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医疗和生活保障。

[4]刘敏等研究发现随迁老人普遍存在慢性疾病和身体残疾,生活质量较低。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数字化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老年人数字鸿沟指的是老年人在使用、理解和融入数字化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鸿沟不仅对老年人个人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社会融合策略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1. 教育水平和数字素养:老年人整体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数字环境下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创建和交流所需的技能。

低教育水平和数字素养水平使老年人难以适应数字化社会。

2. 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态度:老年人对于新技术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态度。

有些老年人对新技术持抵触态度,认为它们难以理解且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种认知和态度的差异也是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之一。

3. 技术设计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一些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如字体过小、操作复杂等。

这使得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 个体影响(1)信息获取困难:数字化社会中,绝大部分信息都在线上,老年人由于无法熟练使用互联网和数字设备,导致信息获取难度增加,错过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

(2)社交孤立感增加:数字化社交平台在年轻人中得到广泛应用,老年人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参与其中,导致社交孤立感增加,进而影响其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3)医疗和保健挑战:随着医疗和保健领域的数字化,在线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的普及使得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资讯和在线咨询,但老年人由于数字鸿沟,无法享受到这些便利,使得其健康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2. 社会影响(1)数字鸿沟加剧社会不平等: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他们在数字化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分析

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中心区域,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使得流动人口群体变得越来越复杂,流动人口群体是否能够成功融入城市社会,关系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成败,同时也会对社会长治久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析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具有实际意义。

二、文献综述早期的社会融入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对国际社会移民融入问题的关注,主要包括多层维度社会融入理论。

中国学者借鉴西方社会融入理论研究本国国内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周皓(2012)提出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与身份五个维度的社会融入理论;杨菊华(2015)对社会融入理论进行总结,提出经济整合、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融合、文化交融、心理认同四方面的递进式社会融入理论;颜咏华等(2015)从经济融合、社会参与以及心理融合三个维度进行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

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参与以及心理认同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大多数研究将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归因于户籍制度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福利制度因素和流动人口自身因素。

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参与均对其社会融入产生重要的影响,流入地居住时间、亲人相伴数、家庭总收入、流入地社会支持度及受教育程度均会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产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田靖文(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提要]流动人口不断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为甘肃省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流动人口融入状况值得关注。

本文利用二元逻辑回归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甘肃省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量化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及其程度。

研究发现: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户籍、教育程度,以及流动特征包括收入水平、职业阶层、户口类型和是否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二元逻辑回归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西北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研究”(项目编号:Yxm2020017)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1年1月20日公共/财税No.4s 圆园21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自变量人口特征心理认同变量名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收入水平户口类型是否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职业阶层收入水平活动参与组织参与融洽程度:将两个问题得分加总生成2-8的连续型变量变量定义或说明男=1,女=02017-出生年份未上学=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专=5,大学本科=6,研究生=7非体力劳动=1,体力劳动=0以月收入的对数形式来表示非农业/居民=1,农业=0有=1,没有/不清楚=0非体力劳动=1,体力劳动=0以月收入的对数形式来表示参与了至少一项社会活动参与了至少一项社会组织我喜欢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我关注我现在居住城市的变化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您是否同意“我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这个说法您是否同意“我感觉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这个说法表1变量定义一览表流动特征经济融入社会参与融入意愿:将三个问题得分加总生成3-12的连续型变量173--生显著影响,其中具有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会更高。

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

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

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摘要】社会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课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首先对社会融合进行了定义和意义的探讨,接着分析了影响社会融合的因素。

然后介绍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社会融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在总结了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提出了对社会融合研究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融合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社会融合的机制和效应,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社会融合,研究述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展望,总结,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社会融合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互相融合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融合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对社会融合的研究进行述评,从社会融合的定义及意义、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社会融合的研究不仅涉及社会学领域,还涉及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社会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日益丰富,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

通过对社会融合研究的述评,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合的内涵和外延,为促进社会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社会融合进行梳理和评述,旨在全面地展现当前社会融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社会融合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未来的社会融合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社会融合的定义及意义在社会学领域,社会融合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整合过程。

这包括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社会阶层等群体之间的融合,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社会融合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社会分裂和冲突,提高社会整体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融合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术研究中有所差异,但其核心概念通常包括社会群体之间的互相认同、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合作以及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第/期!总第+0-期"人口与经济8%8&V <D )%#d"6%#%4)69#H a /&+,-.!D H L a#H a +0-"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胡雅萍!刘1越!王承宽!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江苏南京+-,,2+"摘1要*人口老龄化和迁徙家庭化趋势下!迁移子女的父母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基于扎根理论!利用理论饱和抽样的方法选取-,位流动老人进行入户访谈!利用#O @O H --软件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技术!分析归纳影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并构建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影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和政策保障因素四个方面!并据此从内生与外延两大层面提出提升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扎根理论+#O @O H --软件中图分类号#6;+3,51文献标识码#<1文章编号#-,,,32-2;!+,-.",/3,,::3-+’"(#-,=0;/;e A =@R R B=-,,,32-2;=+,-.=,/=,,.收稿日期#+,-.3,03,-$修订日期#+,-.3,.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5>!$,,2",作者简介#胡雅萍&管理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讲师*刘越&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教授*王承宽&管理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研究员,)*+*,-./012/*(15<8*1.91A F ,.20-+052/*%<4*-(339A-,12+(&0.9,<(12*A-,2901F &’E I@BC &V )&’J?&X <#*6T?B_JE B!8H IJK E L @H B !?R ?E Q S T )BR L @L JL ?&#E BA @BC &B@O ?Q R @L W H U 8H R L R E BMD ?K ?S H P P JB@SE L @H BR &#E BA @BC +-,,2+&6T@BE "C 7+2-,.2’X @L T L T?L Q ?BM H U IH IJK E L @H B E C @BC &L T?@P P @C Q E L @H B H U S T@K MQ ?B (R IE Q ?BL R G?S H P ?E B@P IH Q L E BL S H P IH B?BL H U L T?U K H E L @BC IH IJK E L @H BaD T@R R L JMW @R GE R ?M H B L T?Q ?R ?E Q S T P ?L TH M H U L T?C Q H JBM?M L T?H Q W &E BM JR ?R L T?P ?L TH M H U L T?H Q ?L @S E K R E L JQ E L @H B R E P IK @BCL HR ?K ?S L -,P H G@K ?H K MI?H IK ?U H Q @BMH H Q @BL ?Q O @?Y a>W JR @BC L T?L TQ ??3K ?O ?K S H M@BC L ?S TB@bJ?R H U #O @O H --R H U L Y E Q ?H I?BS H M@BC&IQ @BS @IE K E c @R S H M@BCE BM R ?K ?S L @O ?S H M@BC &EP H M?K H U L T?U E S L H Q R @BU K J?BS @BCL T?R H S @E K @BL ?C Q E L @H B H U L T?P H G@K ??K M?Q K W@R S H BR L Q JS L ?M GE R ?M H B L T?E BE K W R @R H U P E @B U E S L H Q R E U U ?S L @BCL T?R H S @E K @BL ?C Q E L @H B H U L T?P H G@K ??K M?Q K W aD T?Q ?R ?E Q S T M?P H BR L Q E L ?RL TE L L T?Q ?Y ?Q ?U H JQU E S L H Q RE U U ?S L @BC L T??K M?Q @P P @C Q E BL R(R H S @E K @BL ?C Q E L @H B ’@BM@O @MJE K U E S L H Q R &U E P @K W U E S L H Q R &R H S @E K R JIIH Q L U E S L H Q R E BM IH K @S W C JE Q E BL ??U E S L H Q R a6H Q Q ?R IH BM@BC R JC C ?R L @H BR E Q ?IJL U H Q Y E Q M L H @P IQ H O ?L T?R H S @E K-::-1.人口与经济/+,-.年第/期@BL?C Q E L@H B H U L T??K M?Q@P P@C Q E BL U Q H PL T?L Y H E R I?S L R H U?BMH C?B?R@R E BM?c L?BR@H BaD*>E0-4+’?K M?Q K W@P P@C Q E BL R*R H S@E K@BL?C Q E L@H B**Q H JBM?M D T?H Q W*#O@O H--一%引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区域距离逐渐缩短&带来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浪潮,根据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5年++,-/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亿和+=25亿人&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呈持续上升趋势&/,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比例从+,--年的,=5g升至+,-/年的+=.g0-1,随着未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尤其越来越多年轻夫妇离开家乡去异地工作&预计会有更多老年人由于照顾孙辈+帮忙做家务+自身照料需求等原因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成为#流动老人%,中国目前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流动老人的增加&无论是对老年人自身还是现有家庭结构+养老方式&从个体到社会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0+1,作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流动老人拥有#迁移i老龄化%的双重特性&相较于青壮年流动人口在社会资源分配+劳动力就业市场+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社会融合程度较低,流动老人这一庞大群体能否快速适应流入地生活状态&能否合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及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不仅关系到其家庭福祉+自我存在感与归属感&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问题亟待关注,二%文献综述社会融合!R H S@E K@BL?C Q E L@H B e R H S@E K E ME IL E L@H B"的概念起源于+,世纪:,年代欧洲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的演变&意味着社会融合理论导向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社会融合的概念是-;//年法国实证主义科学家杜尔克姆!N JQ_T?@P"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首次提出&是指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并以构建良性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001,舒瓦韦勒!9S TY E Q]Y?K K?Q"认为社会融合是不同个体或群体与某个群体的内聚性&表征的是个体在某个群体中的参与程度和认同程度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程度021,罗宾逊!!H G@BR H B"认为#融合%是一个混乱的概念&许多人使用但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他认为这个概念具有个性化特点&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释意&统一定义是具有难度的051,国内学者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融合概念进行了界定,任远和邬民乐认为社会融合是个体与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社会为目标0/1,童星认为社会融合是指新移民在居住+就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融入城市社会+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过程0:1,在社会融合的维度构建过程中&学者们也提出了多种维度融合的观点,西方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最具代表性的如戈登!*H Q MH B"提出的#结构性融入与文化融入%二维度模型+杨格3塔斯!(JBC?Q\D E R"等人提出的#机构性融入+社会$文化融入+政治合法性融入%三维度模型以及恩泽格尔!"BL]@BC?Q"等人提出的#社会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和主体接纳与排斥%的四维度模型0.1,国内学者对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维度测量的研究&基本沿袭继承了西方多维度概念&结合我国国情和流动人口的特点&建立了多维度测量模型,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从经济+社会+心理这三个层面研究流动人口融合的现状&且三者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而是存在密切联系,如田凯在研究农民工社会融合时指出这三个层面是依次递进的&经济层面适应是在城市立足的基础*社会层面适应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心理层面适应反映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 --.:胡雅萍&等’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如果没有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适应&农民工是不可能完全融合的0;1,王春光提出了#半城市化%的理念&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需要从系统+社会+心理三个维度进行考察0-,1,黄匡时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维度分为经济融合+制度融合+社区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社会保护+心理和文化融合六大方面0--1,杨菊华提出经济融合+行为适应+文化接纳+身份认同四个维度0-+1,针对#流动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目前国内研究还较少&多集中于描述流动老人总体特征及迁移模式&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处理+情感需求等方面切入研究居多,穆光宗从闲暇时间+社区活动参与度+社区情感认同及社会关系四个维度分析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0-01,李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探索随迁老人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发现受教育水平和参与社会活动频率是影响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客观因素&影响其社会适应的主观因素是生活满意度和地区归属感0-21,国外研究视角相对宽泛&-;/:年罗梭!!H R H Y"在RA J-)E=>&L/G)&-A>A?&’L#/L3一书中阐述了对老年人社会融合的经典论断&他认为社会价值观+集体活动+社会角色是链接社交行动的基本维度&而生活模式是维持社会融合的基础&老年人群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以前的生活模式&一旦生活模式改变&即无法维持早期生活模式时&就会出现社会融合失败的现象0-51,特雷亚斯!D Q?E R"考察了为靠近子女而选择移民美国的老年群体生活与生存条件&通过深入访谈发现&语言文化隔阂+家庭负担+精神孤独是造成老人社会融入困难的主要因素0-/1,托雷斯!D H Q Q?R"通过对比发现&移民的人力资本与年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不同水平&移民时间长的老人比新来者更易于融入美国社会*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等因素将会影响个人的生命历程&从而继续影响移民的生活轨迹0-:1,本研究在借鉴以往学者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流动老人具备#流动i老龄化%双重特性的特点&选取-,位流动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影响因素进行质性描述与分析&构建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从内生动力与外延保障两个层面提出促进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三%研究设计-=研究方法选用扎根理论在国内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尴尬的沟壑%0-.1&是一种更有效和经过检验的方法&可以对不容易观察到的行为模式进行概念化的提炼0-;1&强调系统搜集和分析经验事实&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抽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由四个步骤构成’界定问题+资料搜集+数据分析与编码+理论模型构建,本文严格按照研究步骤&首先明确调研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当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现状)哪些因素!有利或障碍因素"将影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其次&基于这些核心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问卷编制&并邀请人口学专家对半结构化问卷进行整体把握&从描述效度+解释效度以及理论效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过+轮修改后最终确定了访谈问卷&以期获得编码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样本选择依据#目的性抽样%!IJQ IH R?U JK R E P IK@BC"方法&只选取具有最大化信息表征的样本0+,1,本次调研对象由研究员公开招募挑选及社区工作人员推荐符合特征的流动老人&共确定-,位流动老人!男女比例为+u.",通过入户访谈与流动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开始前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及--;:1.人口与经济/+,-.年第/期保密情况&每位访谈时间约为2,$/,分钟&并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录音&同时做好访谈记录与观察记录,遵循扎根理论的饱和原则&当没有再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后&停止访谈,具体访谈对象情况如表-所示,表-1被访者资料个案年龄性别职业户籍所在地来迁入地时间子女情况流动主要原因居留意愿及原因8-/,岁女务农安徽5年一儿一女丧偶&照顾孙辈&同时帮助儿子做生意愿意&子女都在这边发展8+/-岁女私营商贩安徽++年一儿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做生意愿意&在镇江已有房产80.5岁女企业厂医黑龙江哈尔滨/年独女!丧女"配偶&照顾生病女儿不愿意&看病困难&无人照顾&不适应气候82.-岁女教师上海5年二女丧偶&照顾孙辈愿意&和子女相处融洽85/:岁男工程师江苏仪征+年一儿配偶随同&照顾孙辈不愿意&子女相处不融洽8/:0岁男务农山东+年一儿一女配偶随同&投靠子女养老愿意&养儿防老的观念8:/0岁女务农镇江丹阳-+年一儿照顾孙辈+养老愿意&养儿防老的观念8.:0岁女务农江苏高邮-0年一儿照顾孙辈+养老丧偶&靠儿子养老8;/+岁女车工湖南-0年一儿照顾孙辈+养老愿意&和儿子分开住8-,/0岁女务农江苏句容-5年一儿一女照顾孙辈+养老愿意&在流入地已买房为了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尽量挑选来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不同区县&来自于不同流出地+不同工作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流动老人,-,位接受访谈的流动老人中有/人来自农村&以务农为生活来源&2位来自城镇&分别是厂医+教师+工程师+车工*目前拥有独生子女的5位&+个及以上子女的2位&一位由于独女病逝&而成为#失独%老人,从流动区域来看&其中/位老人是跨省流动& 2位是省内城际间流动,从流动动机来看&可以归结为三类’支援帮助型+投靠养老型+改善生活型,由于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即便对居住环境不适应&仍然有.位老人表示愿意留在流入地养老&有+位表示明确不愿意居留&并表现出强烈压抑+孤独的心理状态,0=资料整理与编码研究采用‘9!公司研发的#O@O H--软件作为辅助分析工具&对访谈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编码,将访谈录音资料转录为文档并导入资料库&为了避免调查者的主观臆断&保留被访者口语化资料&包括受访者言语及非语言信息&累积转录文档约/万字,四%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编码过程!-"开放式编码,开放编码是在对原始访谈资料分析基础上不断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需要经历将原始资料拆散+咀嚼+重组&重新定义+摘要+编码的一系列过程&形成初始概念!<-44 <B"&本文利用#O@O H--切分标记得到开放式编码0:个&包括’交流次数+沟通方式+困难解决+生活习惯+居住条件+老伴影响等,具体如表+所示,!+"主轴编码,开放性编码将资料打散+拆分&释义所得到的不同概念可能存在内部关联&主轴编码即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发现初始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及语义联系&通过重新组织并探索构建出初始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本研究利用#O@O H--开放编码所得到的自由节点进行归类&共识别出范畴-0个&见表0,-,.-胡雅萍&等’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表+1开放式编码概念化初始概念原始资料!代表性语言"<-交流次数#儿子脾气也有点暴躁&玩心重&平时不聊天%#和孙子交流也少%#不聊&有时候儿子脾气也有点暴躁&他玩心重%<+沟通方式#一般都是下班吃饭的时候聊聊&一起看看电视%#我们讲话&为了防止他没有记住&有时候重复了几句&就可能造成矛盾&有代沟%<0困难解决#我不太懂&有困难就找儿子%#我老头有个侄子在这里&有困难就打电话找他们帮忙&有时候女婿帮忙%#以后身体不好&还都是靠小孩子啊%#就是我们两个自己解决,一般都不麻烦儿子%<2生活习惯#像我们起得早&媳妇要睡到--点才起&吃完早饭都--点一刻了&要我们--点半都该吃午饭了&她吃过了就不吃了&唉%#和儿子媳妇习惯完全不一样%<5居住条件#就和儿子一起住&房子是我买的&;,几个平方%#我租了一个房子&我住-栋&离这里挺近的%#我儿子买了三套房子&我住其中一套%#楼上是阁楼&就我一个单间&我住一层&不和儿女一层%</子女情况#我一个儿子&一个姑娘&姑娘嫁到福建了&我和儿子住%#我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在部队&只有周末回家&平时就是我和老伴还有儿媳妇住一起%#我只有一个儿子&还有个姑娘是抱养的&儿子做生意&我们住一起相互帮忙%<:老伴影响#我原来是企业的&老头是在学校工作&他不坐班&饭都是老头做&我不会烧饭%<.家庭角色#就是接送小孩&旺季时帮儿子看看螃蟹店&给他帮帮忙%#我女儿当时生病&我过来照顾她生活%#主要帮他们买菜+烧饭%#就是带小孩+烧饭+买菜+家务活之类%<;自我价值#我感觉自己很有用&不是人老了就吃闲饭&还能帮帮儿子媳妇送送货%#我觉得我有用&主要帮他们买菜+烧饭%<-,福利待遇#这个镇江政府做得很好&镇江人素质比较高&我姑娘陪我到西津渡玩&上公交车不收费%#乘公交车有公交卡&公园有游园卡%#因为办理麻烦呢&一个你要去派出所办理&办完以后拿着证明再到哪里去&再去办个证&几道手续,现在很少有人去办理老年证了%<--养老金#在老家参加了养老保险&现在就异地取养老金%#就几十块钱&农村没有多少钱%<-+暂住证政策#之前准备在派出所办一个临时居住证&手续太复杂了&嫌烦就算了%#手续麻烦呢&一个你要去派出所办理&办完以后拿着证明再到哪里去&再办个证&几道手续%<-0医保办理#在家乡办了医疗保险%#我在湖南有个大病医保&有个农保&在这里有个农保&我有三个%#医疗费啊&我在这边办了新农村医疗保险&我办了居住证%<-2报销手续#医保在这里就不好使%#我们到老家要办一个&大病保险是.,g&这边是2,g%#就在社区办的&到别的医院也没有用%#我每年夏天跑回老家体检&然后用养老钱把药买好&带到这里来&大包小包往这里跑,要不然也没有办法&这里不报销&老家那边一般的病不能给你报&就是你要住院了&+2小时之内你打电话通知&住院可以报销&平时都不报销%<-5基本公共医疗#我老家有免费体检&但是太远了&现在不回去了%<-/选举权#在这里没有选举&都是回家选%#没有&也没有这个需求%<-:选举行为#老家有选举干部&都不回去&让人代表一下%#这里没有&都是回老家&不回去就让别人代选%#不关心这个事%<-.法律意识#我都没有想过%#不太清楚%#我喜欢看涉及法律的节目&每天中午都看%<-;维权行为#法律条款应该说知道一点&但是我们有没有想求助于法律%#就是遇到困难嘛&假如遇到儿子+媳妇的暴力嘛&就报警嘛&就打--,%<+,经济来源#我们工厂工资很低&我5-年当兵的&才不到0,,,元%#我一个月养老金5,,,元&都是由大女儿保管&平时生活用品都是由子女买好&我不操心%#经济主要靠儿子&媳妇开店&我自己拿养老保险的钱%#我主要来源就是老公打工的钱&儿子有时候也给点钱%<+-消费开支#平时就是买菜&柴米油盐啊%#我身体不好&这里有个老中医&报销不方便&我就自己花钱看&一年要花-万多吧&这还是最少的%#我都是吃儿子的&住儿子的%#我儿子,;年想买房&首付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我们提供的&直到现在还还贷呢&每个月交千把块钱%#我老了嘛&不怎么花钱&基本都是媳妇花钱&孩子们还是比较孝顺的%<++生活满意度#不寂寞&挺好的%#还是觉得在老家自由+放松&农村人讲话直来直去&不像这里人%#非常孤独+难受&有时候我都觉得浑身有种颤抖的感觉&想想很可怕%<+0居留意愿#我要回老家&因为老家也有房子&儿子不回去&他说他是城里人%#怎么说呢&不好说&这里有亲人&那里没有亲人%#就住在这边了%#我肯定留在这边&我就一个儿子&不打算回湖南了%#我要在镇江待到底&一直到去世吧%#回到老家啊&回老家开心啊&都是老朋友&老邻居%<+2身份认同#我喜欢回答我是镇江人&更喜欢与镇江人交往&我已经融入这里了&希望与子女居住%#我还是想老家&我是湖南人%#我是山东人&和这里差别太大了%<+5未来期望#要谈我现在的愿望&就是望我孙子学习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儿女工作好%<+/开朗健谈#我满活跃的一个人&她们好多人不爱好跳广场舞&我就有这个爱好&没事在家还踢毽子%--.-1.人口与经济/+,-.年第/期续表+初始概念原始资料!代表性语言"<+:内向古板#我家老头性格比较古板&平时在家待着&你和他讲话讲不到三句&也不出去玩%<+.流动时间#+,--年因为我姑娘有病&我过来照顾&以前也来&但是时间短%#我是,2+,5年样子过来的&小孩子是,5年出生的&来照顾小孩%#带孙女嘛&我过来已经十五六年了%#,;年-,月份的样子&老伴去世以后&我就来了%<+;个人经历#我来这里已经++年了&之前也在附近县摆摊子做生意%#我之前老家是湖南的&后来去的哈尔滨&现在又来到镇江%#跟着部队走南闯北的&地方去的多%<0,人际交往#烦心事还是打电话和姐妹们倾诉&在这边也不敢讲&相互不了解%#小区里也有朋友&就是小范围聚&经常打完太极拳&就在楼底下聊天%#我们早上出去买菜一起&晚上锻炼了也一起%#我们从来不闲谈&不聊家里的事情&坐下就是打牌&其他事都不讲%<0-交流形式#平常和人交流不喜欢用‘‘&喜欢和真人交往%#大家都是见面聊%#主要都是老师&很少坐到别人家里去串门聊天&有事就电话联系%<0+社区活动#没有参加社区活动%#我们社区应该有养老活动室吧&就和麻将室一样%#社区没有举办什么活动%<00再就业#人家在网上帮我找的&就是帮别人打扫卫生&早上.点半到&--点半回家%#帮助儿子一起工作&糊纸盒&5毛钱一个手工费%#没事就帮媳妇看看摊子&我家媳妇在市场里卖调料%<02闲暇活动#从,.年开始上老年大学&和老朋友+离退休同事一起去体育馆&一般不大参加社区活动&基本都是老朋友在一起%#就是在广场掼蛋嘛&从下午2点半开始%#基本没有时间&我早上/点就要起床+烧饭烧菜&接送小孩%<05语言沟通#这里人说话很难懂&说话慢一点还行%#需要讲话语速慢一点%#听不大懂&有时候我猜猜%#听得懂&我说的基本是湖南普通话了%<0/气候适应#不习惯&哈尔滨冬天舒服&这里不过也还行&有空调&还买了电暖器&屋里也还可以&但是外面冷% #我是北方人&在老家待了5,年了&到这里不习惯%#非常适应&我们有时候回老家住个十天八天的&两边跑跑%<0:风俗习惯#我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这边不吃辣&一点辣味没有&我们老两口也没有胃口%表01初始概念范畴化范畴初始概念>-代际关系<-交流次数+<+沟通方式+<0+困难解决+<2生活习惯>+家庭结构<5居住条件+</子女情况+<:老伴影响>0家庭地位<.家庭角色+<;自我价值>2老年人政策<-,福利待遇+<--养老金+<-+暂住证政策>5医疗政策<-0医保办理+<-2报销手续+<-5基本公共医疗>/政治权利<-/选举权+<-:选举行为>:法律维权<-.法律意识+<-;维权行为>.经济情况<+,经济来源+<+-消费开支>;心理状态<++生活满意度+<+0居留意愿+<+2身份认同+<+5未来期望>-,个性特质<+/开朗健谈+<+:内向古板>--流动经历<+.流动时间+<+;个人经历>-+社会网络<0,人际交往+<0-交流形式+<0+社区活动+<00再就业+<02闲暇活动>-0社会文化<05语言沟通+<0/气候适应+<0:风俗习惯!0"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对核心范畴的进一步提炼&说明主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又称为#核心式编码%&是整个模型的核心部分0+-1,所有类属都是围绕核心编码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从而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合行为及影响因素做出理论解释,基于-0个范畴归纳出了2个主范畴!见表2"’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组成结构以及老年人在家中地位三个范畴可以归为家庭因素*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政策+医疗政策以及老人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身的维权意识构成了政策保障因素*老年人个人因素划分是依据其自身经济水平+心理素质状态+个性特点以及流动经历进行划分*而老年人所处社会环境里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文化构成了社会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