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市第二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标题说明】本课时教学设计对应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强调历史学科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历史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历史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来体会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体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来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再一次感动。
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3、强调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活动不能离开时间,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通过为学生呈现本课所涉及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段经济建设历程,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它对我们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启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诸如影视图片资料、口述史料、文献资料、旧票证等历史实物、网络资源和社会调查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完成学习、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学会多种学习方法。
4. 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案(7页)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㈠、地位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对于探索中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时主要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
㈡、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能力目标:(1)以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从过渡时期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三个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再认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绘图并描述现代中学生眼中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以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总结经验教训,并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㈢、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难点:总结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方法:2、教具:多媒体投影系统。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学情分析:我参赛所面对的是青岛十六中的高一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储备比一般普通高中学生要差一些,自信心不足,课堂反应较慢,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困难,但是这些学生也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很认真。
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虽然视觉冲击力不强,但角度新,能够很好地反映历史新课该的现实化、生活化要求,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1)展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出“李建国、令计划、刘跃进、马文革”这一组名字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很显然,学生对有些名字虽不熟悉如“令计划“但根据初中知识能够说出这些名字背后的历史事件。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第 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阅读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 势?因此,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它 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什么关系?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实行“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3、实施础: “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与总路线是啥关系? 其任务是什么?
4、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返回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 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 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 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述,涵盖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约27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线索明晰,主干突出,但是理论认识难度较大,只是要点难点较多。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生分析:学生在政治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前面历史课也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照抄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有关史实,通过学习不难知道:这样势必有成就也有失误,其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接话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具体过程,记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理解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具体史实的分析,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问题探索;史料分析等。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难点: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营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学法指导:时间记忆法、归纳法、比较法、图表法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将学生合作分为三个探究小组:1、第一探究小组收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成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优质课件(36张)(共36张PPT)
2020/5/14
“超过英国,不是 十五年,也不是七 年,只需两到三 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2020/5/14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2020/5/14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农业上:以粮为纲,虚报、浮夸风气严重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2020/5/14
2020/5/14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两头毛驴拉不动。”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2020/5/14
种个南瓜像地球, 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 地球又多一个洲,
13.9%
2020/5/14
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国民经济;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教育等发展走向停滞
2020/5/14
工
农
业国
生 产
民 经 济
总恢
人大
“ 一 化 三 改
中 共 八 大
B
民跃 公进 社、 化
C
“ 八 字 方 针
D”
值 复 A”
“
十
年
E
文 革
F” G
改
J
革 开
放
HI
1949 1952 1956 1958 1962 1966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 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手中的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 完全变成公有。
2020/5/14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开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
前提
指导
“一五”计划
2021/4/17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工业化的全面开展
5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从第一辆国产汽车看“一五”计划
2021/4/17
6
1958年2月,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2021/4/17
7
问1:今天看来,解放牌汽车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汽车, 生产这样的汽车为何给中国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撼呢?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第2卷),第2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21/4/17
25
材料三: 羊肉价钱原来一斤是一块二角八,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 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说是为人民服务,为消费者服务。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第2卷),第2版
2021/4/17
2021/4/17
28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高潮中,由于形势发展太快,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不容易 完全跟上,也产生了一些暂时的、局部的错误。
2021/4/17
29
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 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策略?
2021/4/17
34
2021/4/17
30
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三大 改造与之间有何联系?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目标
过渡时期总路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探究点
历史解释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功与失误 1.成功的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是 在正确分析国情的情况下的一次成功探索。 (2)面对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到1962 年经济形势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一
二
三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经过
(1)农业:1953年,全国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
高潮。
(2)手工业:通过创办手工业合作社的方法进行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
一
二
三
2.失误与教训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特点:“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 “一大二公”。 ③影响: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的主张。
2.开始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
的关系。
4.成果
(1)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
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
(2)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共38张PPT)
下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问 题 情 境
形势: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建国初,国民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造成这种情况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的原因有哪些? 多年战争的破坏。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针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和 教 师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仅用三年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 点 并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后来开展大规 拨 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业
社
社会主义改造
转变为社会 于简单划一
主义公有制, 等缺点,给
资本 利用、限制和改 主义 造,纳入国家资
1956年实行全行 社 会 主 义 制 社 会 经 济 发
工商 本主义轨道,实
业 行公私合营
业公私合营
度在中国基 展遗留下了
本建立起来。 许多问题。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没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问 请同学们结合当时同内外形势,思考:毛泽东的 题 情 《论十大关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 境 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课件(共31张PPT)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导入语 从上面的图文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向苏联学习, 那么新中国是如何学习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 进入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学习当中。
第15页
五.教学设计 2.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 966 -19 76 年:十年“文革”的动乱 ——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
发 展 曲 折
第24页
目录
第一部分
课标分析
教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学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25页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知识繁多,学习任务较重,一个课 时内较难吃透课本,因此,抓住重点并最大程度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2.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以往 两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对教材重新编排 ,优化组合,对那些易懂的知识一笔带过,主要将 重点和难点挑出来与学生探讨,难免要求学生有较 高的自学能力。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9页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建政治 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对 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在教 学中运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 法,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 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大炼钢 铁—— 15年赶 英超美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一五计划工业上取得成就的意义: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引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959-1961年: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1960-1962年:调整时期 1962-1966年:好转成就时期
发 展 曲 折
1966-1976年:十年“文革”的动乱 ——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
改造成 公有制 。
5.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66)
读下图,找出十年建设期间的5大历史事件:)
全面建设时期的5大历史事件:
A、56年八大 B、58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D、59—61三年经济困难
E、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 中共“八大”(1956) (1)内容
基本矛盾、主要任务
(2)评价
“八大”路线是正确 的,是一次成功的探 索。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时间:
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
1.1949-1952: 2.1953-1956: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2) “一五”计划(1953—1957)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8张PPT)
2、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 3、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方式: 和平赎买
改 造 前 性 质
农业 个体农民 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 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可能性
1952年底, 国民经济形 势基本好转
粮 棉 钢 原 油 思考: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44万吨
同1949年比,1952年国民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0—1956年)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前提条件
2、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依据材料思考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历史原因: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 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 东 外部原因:苏联的援助 材料二:我国在人口多、底子薄、可利用外资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 体公有制 造 后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性 质意义:标志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精品课件
克拉玛依 油田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1953——1957)
长春一汽
飞机制造
兰州黄河大桥
西安第二 发电厂
一 桥 飞 架 南 北 , 天 堑 变 通 途
鞍钢
武汉长 江大桥
武汉国棉 一厂
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底
火红的年代,离不开伟大的人民
4、成就:
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政治: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 ③理论: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④国际: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轻、
农之间的关系。
3.开端: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概念解析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
段。
(1949---1956年)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 条件
• 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两大任务)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1)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 (2)内容: A.主要矛盾:(基本依据是什么?)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27张PPT)
(三)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1.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国际环境恶劣,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③借鉴苏联的经验; 2.成就: 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 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 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 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 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一)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底
1.农村:土地改革(1950——1952底) 内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城市:稳定物价 打击投机倒把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1.条件:① 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② 政治: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 ③外交:一边倒向苏联,得到苏联支持。 2.内容: 一化三改 ——中心(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3.特点: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 同时并举
复习提问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特点)、结果(影响) (在以上经济调整的措施中,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是?属于企 业自我调整的是?)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特点)、评价 2、福利国家建立的特点、实质、评价 二、1973年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背景、措施 三、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的认识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 市场都是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普遍推行“人民资本主义” 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④实行“经营者革命”,扩大“新中间阶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迅速恢复国 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 条件和根本保证。
——新华网
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
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了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
失业增加的问题。到1950年5月,全国失业工人达110万人.此时,
中国
西方
1)从重工业起步; 2)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等
1)从轻工业开始; 2)主要靠私人积累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状况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和比较历史现象异同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
工 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农 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业 生 产
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 固; 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 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
过渡时期 总路线
内容 特点
一化三改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 产关系并举;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 主义革命并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3.措施: 一五计划
概念解析二
这是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1951年开 始编制,1955年正式通过并公布。“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 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 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 化生活水平。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阶段分期:
1949年---1956年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
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十年动乱)
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重难点解析】
1、“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在的,以各种形式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举例:
某私人帽厂,年产量400顶帽子。
政府要进行改造。
Step1:政府订购200顶。
由于战争刚结束,资料短缺,政府提供原料;
Step2:政府订购400顶。
企业只为政府生产,不考虑销售
Step3:政府订购800顶。
企业无生产能力,政府投资51%。
Step4:政府出钱购买资本家剩余资本。
(全部卖给国家)
比较: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虽然都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但是它们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属性完全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后者是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由谁(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重点在“国家”两字,强调国家政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消除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而产生的弊端。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重点在于“资本主义”四字,旨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3、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49-1956)
(一)背景P82.1-2
1、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3、新中国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借鉴
(二)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即工业化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2)“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3)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3.实施: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 2)内容:P82.方框小字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思考:一五计划与总路线的关系?一五计划是实施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思考:“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成就P83.1(1)工业化建设P83.1
①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最高点。
②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③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三大改造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过程:P83.本目.2-4
背景
适应国家工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过程:P83.本目.2-4
(1)农业:
①初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私有
②高级合作社:《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土地入社,公有
(2)手工业:从供销入手
(2)手工业:
①必要性:
②方式:建立合作社
③步骤:从供销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改造,后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②形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
③步骤: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影响:P83.本目. 5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②为工业化开辟道路;③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两个阶段: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1966-1976年文革
1.中共八大:P81本目.1
(1)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依据: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影响:在“八大”路线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的初步发展(1)原因:P84.本目.2
(2)表现:P84.本目.2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主观上)
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客观上)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
“大跃进”: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
(3)主要标志:P84.本目.2 (4)影响:P84.本目.2-3
3.1960-1962年的调整P85.1-2 (1)原因:(2)内容:(3)意义:
4.56-66年经济建设总体评价:P8
5.3在曲折中前进
★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2)石油工业迅速发展(3)交通运输业成就巨大(4)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也有了显著增长。
5.“左”倾错误恶性膨胀(1)表现:1966-1976十年文革(2)危害:P85.4
小结;探索与失误(1956-1976)
一成功的探索1、1956中共八大2、1960八字方针
二严重失误1、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1966-76文化大革命思考:20年(56-76)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与教训?
1.原因: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②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
③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没有正确认识“左”倾错误。
2.教训: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