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大气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第二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

大气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所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

对这些运动,可忽略离散的分子特性,可以视大气为连续的流体介质,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变量(如气压、密度、温度)在大气这具有单一的值,这些场变量和它们的导数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控制大气运动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可以用场变量作为因变量和空间、时间变量作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表示。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2—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一、 基本作用力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是指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1、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的气块上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气块会受到净压力的作用。

P G ∇-=ρ1(1)其中,ρ为气块密度, k zp j y p i x p P∂∂+∂∂+∂∂=∇称为气压梯度力。

P ∇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

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

2、 地心引力由牛顿万有引力定理说明,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引力:⎪⎭⎫ ⎝⎛-=r r r GMm F g2所以,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地心引力)为:⎪⎭⎫ ⎝⎛-=r r r GM m F g2 设:地球的半径为a(地心到海平面的距离),海拔高度为z,则()()⎪⎭⎫⎝⎛+-=⎪⎭⎫ ⎝⎛+-=r r az a Gm r r z a GM g222*112*01⎪⎭⎫⎝⎛+=a z g 在气象学范围内,z 的值一般为数十公里,而地球半径a 竟达6000多公里,故**g g ≈可作为常数。

地心引力始终是作用于大气的真实的力。

3、 摩擦力大气是一种粘性流体,它同任何实际流体一样都受内摩擦的影响。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 地球大气的组成1.1 地球大气的结构1.2 大气的组成1.3 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2.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2.1 温度分布2.2 气压分布2.3 影响温度和气压分布的因素3. 气压与风3.1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3.2 风的产生原因3.3 风的分类4. 大气环流4.1 副热带高压带4.2 赤道低压带4.3 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5. 大气的湿度和降水5.1 湿度的表示方法5.2 降水的形成过程5.3 降水的类型6. 大气污染与保护6.1 大气污染的源头6.2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6.3 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地球上的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一,了解地球大气的构成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气象变化、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必修一的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温度和气压的分布、气压和风、大气环流、大气的湿度和降水,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内容。

我们将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和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大气环境的变化。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也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特点。

了解温度和气压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情况,对于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气压与风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分布对风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而风的产生又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环流。

了解气压和风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风向和气候变化的规律。

进一步地,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以及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的存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了解大气环流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2张PPT)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2张PPT)

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 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 这个范围内吗? 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61%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 在8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 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
而产生,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 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 落人”鲍姆加特纳在国西南部乘坐 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 39千米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 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个自 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 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 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 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 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 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
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 温度又持续上升
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降后升
高层大气大气层结构特征
• 高层大气中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 夜晚看到的流星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梳理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1)左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2)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____。

(3)夜间,穿堂风穿过房屋后,风向为____。

(4)右图中甲、乙、丙、丁环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填“顺”或“逆”)时针,甲、乙、丙、丁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

(5)若右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间”)(6)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

答案:(1)D(2)热力环流(3)西南风(4) 顺乙>甲>丁>丙(5)夜间(6) 乙甲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同样质地的地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气温比阴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比阴天低,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升温更快,夜晚降温也快。

所以晴朗天气的石质地面的昼夜温差最大,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2)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主要原理是应用了石质地面与森森林木热力性质的差异,增大了屋前和屋后的温差,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加大了风力,所以“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

(3)甲地高空丁处为高压,甲地为低压;乙地高空丙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方向,可以得出甲乙之间的风向西南风。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PPT【完美版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上的大气PPT【完美版课件】
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02比例的增加。 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出现及其比例的增加。
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纬薄低纬厚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自地面;
对流运动显著;
上冷下热,对流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水汽杂质多
大气垂直分层
平流层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谢谢观看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昼夜。每个人的内心都充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忍一时之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是你自己。想过去是杂念,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 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帮你做点什么吧!而失 败者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一端到另一端只需要 0.05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99%是心志,1%是能 力。一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真者,精 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天下之事常成 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你生而 有翼,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 下去的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并不 代表不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懂得飞翔才是生命 的价值。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一切成就都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了。幽默胜过直 白,话少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 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要靠你 自己去描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不去耕 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终会得到。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成 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的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从未跌倒算不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战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 良药。挫折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当你知道你不在是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 所有的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成功六机握机当你握着两手沙子时,一定就拿不到地上那颗珍珠了。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多从欲中来。人若有志,万事可为。为明天做准备的 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在茫茫沙漠,唯有前进时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这 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得的,首先承认自己的平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力来弥补平凡。 真正的导者,其厉害之处不在于能指挥多少君子,而在于能驾驭多少小人。追逐着鹿的猎人看不到脚下的高山。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层:地球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四个层次。

- 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度约18公里,包含了大气的绝大部分质量,也是生物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地区。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8-50公里,空气流动平稳,没有明显的气象现象。

-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50-80公里,气温逐渐升高。

- 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80公里以上,空气非常稀薄。

2. 大气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 氮气(N2):占大气体积的78%,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 氧气(O2):占大气体积的21%,是生物呼吸和燃烧过程中必需的气体。

- 氩气(Ar):占大气体积的0.93%,是大气中的第三大成分。

-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氪气(Kr)、氙气(Xe)和气体(Ra)等,占大气体积的0.07%。

二、大气的物理特性1. 大气压力:大气层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大气的重力和气体分子的碰撞造成。

- 平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01.325千帕。

-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

2. 大气温度: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同。

- 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

- 平流层: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三、大气的垂直结构1. 温度层:大气层中温度变化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约6.5℃。

- 平流层:温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2. 密度层:大气层中气体密度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 平流层:密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密度逐渐增大。

四、大气的运动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主要包括风。

- 风的形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形成了气压差,导致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二: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二: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O2 )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 全球平均,是大气向海洋输送CO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 从高纬流向低纬,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2从高纬流向低纬, 部分CO 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部分CO2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CO2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DNA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缺损症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少量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是人类生存 的保护伞。 的保护伞。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 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大气中的CO 含量在逐年增加。 大气中的CO2含量在逐年增加。 2.1为过去一千年来 为过去一千年来CO 图2.1为过去一千年来CO2的含量变化曲线
3、作用: 、作用:
第二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地球大气是迄今为止以发现的天体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惟一以氮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在 亿年前形成,它形成时是没有大气 亿年前形成 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 的。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 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 (1)气温变化规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2)原理:对流层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氧原子和臭氧 吸收;红外线一部分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散射和衍射,一部分会到 达地面;可见光几乎都能到达地面。对流层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有限。而最终到达 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一部分红外线和极少的紫外线,它们加热地面,使地面产生波长 较长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由于海拔越 高,距离地面越远,空气也越来越稀薄,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气温也就越低。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
垂直高度
⑩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 高空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地球上空的大气,是由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组成的。 ( √ ) 2.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尽管含量较少,但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起到保温作用,且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 ✕ )
二氧化碳只能吸收地面辐射,不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这是由于这些 国家位于高原地区,运动员经常在大气含氧量特别低的环境下训练。 ( ✕ )
问题 1.地球大气各垂直分层,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
提示:观察“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即可得出答案。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主要从各层大气的成分和吸收辐射的波长范围考虑。 3.在对流层大气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气温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的吗?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2.1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2.1.2 地球大气的演化
地球形成有46亿年的历史,过程漫长,只能依据地 层的化石结构和行星大气资料推算其不同时期的成分.
2.1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2.1.2 地球大气的演化(★)
根据地层的化石结构和行星的大气资料来推断地
球大气的演化,三阶段:
原始大气 次生大气(还原大气) 现代大气(氧化大气)
2.2.5
硫的化合物
氮(nitrogen)的化合物
2.2.3
臭氧(O3)
什么是臭氧?
臭氧(O3),是氧气(O2) 的同素异形体; 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 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0.2-0.29um),防止其到
达地球。
2.2 干洁大气
2.2.3 臭氧(O3)(★)
1、分 布: 主要集中在10~50km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 20~30km之间。 2、特 点: 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0.2~0.29μm)有强烈的吸收 作用.是最重要的微量成分之一。 3、作 用 一方面臭氧阻挡太阳紫外辐射到达地面,保护地球上 的生命.(生态学) 一方面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 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引 起对流层温度降低。如使地面平均温度降低1-2度。 (气象学)
1、除水星外的几大行星都被一层大气所包围; 2、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大气表现出2种不同的类型; 在宇宙空间里,物质世界的化学元素丰度随元素原子量
的增加而减少,这样通过演化形成各不相同的行星大气。
2.1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2.1.1 行星大气
综合表现:距离太阳近,由于温度高(地球除外)及太 阳风的作用行星原始大气消失较快;而距离太阳远,温度低, 行星原始大气消失缓慢。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1.大气受热过程从上图可以看出,大气受热过程包括:(1)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削弱,其余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辐射,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图示〗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等。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新知突破•储素养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 向,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速
风向
地转偏 始 终 与 风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使风右偏,
向力 向垂直 加,赤道为零
大小
南半球使风左偏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
与其他两个力共同
始 终 与 风 关,下垫面越粗糙,
摩擦力
使风速减小 作用,使近地面风
向相反 起伏越大,摩擦力越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风级歌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 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 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 很少见。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区域认知:近地面与高空、不同下垫面的风受力存在差异。 综合思维: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 速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风的受力分析,理解植树种草起到防风固沙的效 果。 地理实践力: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判断风力大小。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夹角大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时)学习要求:1. 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 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4.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学习内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特点:,地位:。

2、受热过程的几个环节: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3、受热过程主要表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作用。

4、最后结果: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5、意义:影响了,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况6、相关概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1、概念:。

2、根本原因:。

3、过程:4、案例:海陆风:白天风从 吹向 ;黑夜风从 吹向 。

城市热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影响的几个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概念:水平面上 的存在,产生促使大气由 区流向 区的力; 是形成风的 原因 方向: 于等压线,并指向 (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方向始终 于风向;只改变 ,不改变 。

(3)摩擦力:对风有 作用,可 风速;方向与风的方向 。

2.风的类型: (1)高空风:受力状况:受 力和 力影响 风向:风向与等压线 (2)近地面风:受力状况:受 力、 力和 力影响 风向:风向与等压线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2课时)学习要求: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3.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4. 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内容:等压面A B C A B C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指:2、单圈环流:3、三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表是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之间的 和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第二章地球大气
二、大气上界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大气上界的高度为 1,000~1,200km。
另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大气上界约在2,000~3,000km高度处。

二 本章内容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由三个部分组成: 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水汽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一、干洁大气
干洁大气的定义及其成分变化: 定义: 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 的整个混合气体。
第二章地球大气
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第二章地球大气
温 室 效 应 模 式 图
第二章地球大气
二、水汽
来源: 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
植物表面的蒸腾。
第二章地球大气
时空变化: 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作用: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 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第二章地球大气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
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分布: 空间上
垂直: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水平:城市多,农村少;陆地多,海洋少。
时间上:冬季多,夏季少;清晨和夜间多,午后少。
第二章地球大气
来源: 自然过程形成。 火山爆发、风吹扬沙和沙尘暴、雷击森林失火等。 人为过程造成。 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农业上化 肥、农药的喷施,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
0.00006 100
临界温度(℃) -147.2 -118.9 -122.0 来自1.0 -5.0 -140.7
第二章地球大气
临界压强(大气压) 33.5 40.7 48.0 73.0 92.3 37.2
氮气(N2): 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固定,是将气态的游离态氮转变为可被有机体吸收的化合态氮 的必经过程。一部分氮素由闪电所固定,同时绝大部分的氮素 被非共生或共生的固氮细菌所固定。
第二章地球大气
大 气 污 染 的 危 害
第二章地球大气
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散逸层
一、 大 气 的 铅 直 分 层
热成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对流层
第二章地球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厚度变化
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 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第二章地球大气
三、大气中的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 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粒子: 定义: 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 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分类:液体质粒、固体质粒
固体质粒的来源: 有机质数量较少,大多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等;
第二章地球大气
氧气(O2): 作用:
✓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地球大气
臭氧(O3): 时空变化:
✓ 时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 空间变化:
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
55~60km,含量极少。 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 从10km向上,逐渐增加; 近地面,含量很少;
时空变化: ✓ 时间变化:
a)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黑夜、阴天、冬季。 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
第二章地球大气
✓ 空间变化: 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 0~20km,含量最高; 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作用: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
第二章地球大气
这幅图显示的是臭 氧空洞。1986年,南极 的臭氧量仅是30年前的 一半。
1988年,探测发现 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 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 这种变化足以使皮肤癌 的病例大幅增加。
第二章地球大气
作用: ✓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二氧化碳(CO2): 来源: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烧和 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无机质数量较多,主要来源于:尘粒、烟粒、海洋中浪 花飞溅的盐粒,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 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 失去的热量; 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特点: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5℃。)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地球大气
平流层:对流层顶~50km 25km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显著升高。 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 比较平稳,适宜于飞机航行。
成分变化:
0~90km,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90km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氩和二氧化碳 明显减少,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
各种成分介绍: 各成分总体状况:
表2-1 干洁大气的成分(高度25km以下)
气体成分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臭氧
干洁大气
所占体积(%) 78.08 20.95 0.93 0.032
第二章地球大气
中间层:平流层顶~80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气温可降至-83℃以下。 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产生 电离现象。
第二章地球大气
散逸层: 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