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探讨_基于博弈论分析的视角_张俊青
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
m ax VE*
(1- S)
1 2
( AUX U
+
AEX E
)2
+
(
AUX U
+
AE X E
)
+R0-T
-
CEx + CE 0 +
1 2
(
BE X E
)2
-
m
Ey
R2
U
( 3)
s. t. ( IR ) VU*
S
1 S
( AUX U
+
AEX E
)2+
( AUXU
+
AE X E
)
+R0-T
+T
-
CUx + CU 0 +
¹ 在这里, 本文将利益分配与总收入挂钩、而不与利润 挂钩, 是因 为在实际 操作中, 利 润的核 算常常 存在争 议, 而总 收入 ( 比 如, 销售 额 ) , 对于合作各方来说是较能准确掌握的核算指标, 因而, 按总收入来进行合作方的利益分配具有可操作性。
# 10#
科研管理
2008年
以使自身的净收益 (即支付 ) 最大, 这一步是一个 企业 E 按照线性提成计划 T + S* R 给大学方 U
212 模型参数的估算 为了提高数理 模型的可操作 性及其应 用价
值, 对数理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 有必要提供契 合实际的 估算方法。下 面本文就提供生 产性成
( 1)
PE = ( 1- S )* (R ( AUXU, AEX E ) - T ) - (CEX + CE ( BEX E ) )
其中, 要求 AU < BU , AE < BE, 以保证收益函数 P的收敛性。对应于式 ( 1), 校企双 方利益所得 的效用函数分别为 u ( PU )、u ( PE )。为了简化分 析又不失合理性, 本文将企业方最大化自身效用 作为利益分配模型的目标函数, 而将大学方最大 化自身效用作为模型的约束条件, 并设企业方和
论高职校企合作中“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必要性——基于博弈论分析
军( 1 9 6 5 ~) , 男, 十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副 院长 , 教授 , 研究方向 : 经济学与教育学 ; 孔 祥银 ( 1 9 6 8 一) , 男, 十堰职业 技术学 院经济 贸易 系主任 , 副教授 , 研 究
5
一一
张道 珍 , 李 军 , 孔祥银 : 论 高职校 企合 作 中“ 政行校 企” 四方联 动 的必要性 一 基于博弈论分析 了, 各方 才 能分得 更 多 ; 还有, 就 是几 乎 所 有 的合 作 判 刑而 抵赖却要 判 1年 , 所 以无论 甲如何 选择 , 乙最
都 会 出现 委托代 理 问题 , 通 过 委 托代 理有 效 降低 合 佳 策 略都是坦 白。同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乙如何选 择 , 甲最佳 策
一
式 的选 择 , 因为各 自所 追求 的 目标 不完 全相 同 , 企 业 比较偏爱 在技 术方 面 的合 作 , 而 学 校 比较 偏 爱 在 学
、
高职 校 企 合 作 中 的 博弈 思 想
博弈 论 , 又称 对策论 , 是 指研究 多个 个 体或 团 队 生 实 习实 训方 面 的合 作 , 因 此合 作 模 式 的选 择 是 彼
2 O l 3年 4月 第2 6 卷 第 2期
Ap r ., 2Ol 3
Vo 1 . 2 6 NO . 2
“
论 高职 校 企 合 作 中 政 行 校 企 " 四 方 联 动 的 必 要 性
— —
基 于博 弈 论 分 析
张 道 珍 , 李
军。 , 孔 祥 银
( 1 . 十 堰职业 技术 学 院 经 济贸 易 系 ; 2 . 十堰 职业 技术学 院 , 湖北 十堰 4 4 2 0 0 0 ) 摘 要: 目前 , 在我 国高职 院校 校 企合作 办 学过 程 中仍 存 在诸 多 问题 , 本 文基 于博 弈 论 分析 校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博弈论分析
职 业教 育校企合作 中的博弈论分析
李向红 , 向锋 。 李
(. 南大学教科所 , 1 西 重庆 北碚 40 1;2 南大学文学院 , 075 . 暨 广东 广州 503 ) 162
摘 要 : 企 合 作 作 为职 业 教 育 中 的 一 种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中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针 对 校 企 合 作 中 企 业 积 极 校 在 性 不 高 的 现 象 , 用博 弈 论 中 的 “ 徒 困境 ” “ 猪 博 弈 ” 个 经 典 模 型 , 校 企 合 作 中不 同 主 体 的 决 策 行 为 进 行 分 析 , 证 一 运 囚 、智 两 对 论
由于企业产 品单一 ,无法使学生的 专业综 合技能得到提 高 ,
而影响校企 合作 的效果 。本文分别运用博 弈论中常见 的两个 模 型对校企 合作 中不 同主体的决策行为进 行分析。
2 校 企 合 作 中 的博 弈 论 分 析 2 1 职 业 学 校 与 企 业 间 的博 弈论 分 析 .
211 博弈论 中的“ .. 囚徒 困境模型 ”
21 学校与企业间博弈论的模 型假 设 .2 .
博弈的理性决策 主体 是企业和职业 学校 , 他们的 目的都
博弈论 ( a e er) 由美 国数 学家冯 ・ Gm t o 是 h y 诺依曼 ( o . Vn N u n) e man和经济学 家摩根斯坦( r nt 于 14 年创立 Mog s m) 94 e e 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
职业教育是一个 国家经 济发展的基石 , 特别是对 于我国
构 筑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 加快 城乡一体 化进程 , 进农村 剩 促
基于博弈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初步探讨
前 言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3 9 8 5 ( 2 0 1 5 ) 1 7 — 0 0 2 3 — 0 3 业人 才 培 养 结构 、 体 系 与社 会 、 企业 、 行 业 对人 才 需 求结 构仍 存在 着 较大差 距 , 产业 与 教育 、 职业 与 教育
一
、
随着经 济快 速增 长 和发展 方 式转 变 以及产 业结
持 构调整 , 对 高 技 能 职 业 人 才 需 求 尤 为 迫 切 。 现 有 职 脱 节 成 为 制 约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瓶 颈 。深 度 融 合 、
与 产 业 的对 接 , 指 高 职 院 校 主 动 派 遣 各 个 系 部 的 骨
的角度 , 构 建 为 社 会 经 济 服 务 的长 效 机 制 , 以满 足 地
方 经 济 产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为 目标 , 建 设一 个 专 业 而有
特 色 的文 献 资 源保 障 系 统 , 达 到分 享 资 源 、 共 同 发
互 利共赢 的 目的 , 从 而 让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在 高 职 院 校 制 定 具体 措 施 , 鼓 励 教 师 下企 业 、 下社 区, 帮 助 教 展 、
达到 资 源 共享 。高 职 院校 要 站 在 社会 时, 要 充 分 考 虑 行 业 企 业 的需 求 。 只 有 这 样 , 才能 做 新 鲜 的血 液 , 到学有 所用 , 对 地 方 产 业 输 送 匹 配 的人 才 , 同 时 也 为 学 生提供 更多 的就业机 会 , 使 得 专 业 建 设 更 为 灵 活 。第 三层 对 接 是 教 师与 职 业 岗位 对 接 , 指 高 职 院
博弈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校企合作困境与对策
教学与科研Teaching & Research– 254 –一、引言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研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1],虽然名称各国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目前比较新兴热门的专业,专业建设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校企合作做得怎么样。
据调查,安徽省95%以上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都或多或少与物业公司有着校企合作关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校企合作各利益方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下,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所以导致合作的道路上困境重重。
本文就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安城院)校企合作的实践,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二、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分析所谓博弈论,就是假定组织和人在理性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目的,即如何选择最佳的行动计划来使自己的收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理论[2]。
“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于1950年提出来的[3]。
该模型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囚徒在犯罪被抓后如何在“坦白”与“不坦白”两种决策中进行选择,如何与对手进行博弈,最终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双方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均选择背叛对方,实现集体非理性的纳什均衡。
用此模型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经济现象,校企合作中的相关利益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决策也可用此模型解释。
(一)博弈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第一,博弈双方都是“经济人”,选择时,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第二,博弈双方都有两种决策,且一方在决策之前无法得知对方的行动,也即是信息不透明;第三,博弈双方在做决策时,没有其他机构或组织干预。
(二)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博弈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高职院校与物业公司,是两个最主要的决策主体,双方都有权利选择继续合作或中止合作。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和文化对接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效运作,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毫无疑问,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校企合作将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没有被合理满足,校企合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阻碍了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利益相关者是对组织目标实现有所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的统称。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企业要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企业追求的是各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个或某些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过程,有必要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冲突,找到其中的结合点,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根据各利益相关者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密切程度不同,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四方;重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方;合作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校友、其他高校、投资方(捐助方)四方;边缘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社区、媒体、社会公众三方。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解决方案
3、建立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一方 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师参与教学活动,充实教师队伍,形成校企 联合的师资队伍。
解决方案
4、创新合作模式。在传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例如, 可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师 傅带徒弟等方式,实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定位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 基地,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其次,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 科研实力,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提供支持和帮助。最后,高职院校通过 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三、提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3、共育“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教师,让教师定期到企业 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 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4、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发挥各自的优势, 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也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众多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高职院校 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角 色和定位
三、提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5、共享资源:高职院校和企业共享各自的资源,包括教育资源、技术资源、 人力资源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构建研究-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构建研究-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校企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构建路径与措施,以期实现校企合作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1研究背景职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
它起源于企业,是企业的一部分,但随着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逐渐封闭为过度知识化的教育,了企业实践,慢慢演变成“学校本位”主义的模式。
企业与学校“隔离”,致使培养的人才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但是,经济的发展又迫切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更是需要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一直在研究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也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虽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成功经验帮助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校企之间合作层次不够,与深度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共生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内外研究现状2.1校企合作内涵研究校企合作根源于合作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最初源于20世纪初美国李辛那提大学的实践,该校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职业人才。
之后,赫尔曼施奈德(1906)系统地提出,合作教育的实质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学和实践,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的结合,这种模式即为工学结合模式,通过这样的合作教育,才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之后,美国职业协会(1946)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提出,合作教育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真实场景的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问题研究马东霄(2002)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如何实施产学结合的经验,并就产学研结合机制和10余年的高职办学实践阐述了个人的几点认识,同时,梳理了国外主流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国内有关校企合作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校企利益共同体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索
校企利益共同体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索邓开豪;陶权【摘要】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as a common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depth of fusion between double body.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t?ting up ZTE 3G Department jointly founded by Guang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ZTE Compan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which is"founding interests community by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produc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有着共同的利益关联,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创办的中兴通讯3G学院的实践,对"校企合建利益共同体,共育高质量高职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4页(P102-104,108)【关键词】利益共同体;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作者】邓开豪;陶权【作者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学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研究只海平王明耀富国亮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
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问题对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因受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的影响,使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分别对高职院校、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借鉴或参考。
一、“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概念1.“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是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教育利益等。
“共同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赢是这个行动体中利益不同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
政行企校的“政”即政府,“行”即行业,“企”即企业,“校”即职业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契约和协议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实体或实体联盟,其核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它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形式。
其特点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2.政行企校在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政府。
关于高职高专“校企联动、互利双赢”机制体制的研究
在合作过程中 , 企业人员必须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 因为他们对人才的规格更加明确 ,所 以在培养方案 的制定前 我们成立一个教学指导委员会 , 由企业和系部人员组成 , 从 岗
一
使学 生的实践能力更加贴近岗位要求 。 2 0 1 1 — 2 0 1 2 年间 , 我系 学生在完达 山顶岗实训 中, 企业派出专门人员全程进行指导 , 分、 子公司 , 员工近 2 0 0 0 0 名。 年加工鲜奶能力 1 0 0 余万吨 , 可 最后 给出考核成绩 ,同时每学期还 派 3 — 5 名专业人员到我系 生产奶粉 、 液 态奶 、 饮料 、 豆制 品 、 米麦制品及保健食 品等 1 1 进行专题讲座 , 学 院按照不同课程和企业人员签订聘用 书, 付 大系列 2 2 0 个 品种 , 销售 网络遍及全 国。 给相应 的费用 , 也提高 了企业人员 的综合素质 。 二、 研究内容 4 、 学生在企业有工商保险和报酬 。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与天津完达山乳业进行“ 学生奶生产和营销模式” 的 在学生 的企业实习实训 中,给学生相应 的报酬和工伤保 研究 , 来探索“ 校企联动 、 互利双赢 ” 模式的校企合作机制。 险等 , 这样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 中更加有积极性 , 更能够发挥 三、 经验成果 学生的能力。 目前 和完达 山乳业 的合作学生的薪资在 1 论 坛
胡 更 平
黑 龙江 农 垦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4 3 1
关于高职高专“ 校企联动 、 互利双赢” 机制体制的研究
摘要: 通 过校企合 作 的研 究 , 建 立 了“ 校 企联动 、 互利 双 和内容大纲 。 企业做到每年除接纳订单培养 的学生实习外 , 还 赢” 校 企合作模式 , 以培 养综合素质 高、 实践能力强的行业 的 为订单外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场所 ,这样才能 高级技 能型应 用性专 门人 才。 达到双赢 的 目的。2 0 1 1 - 2 0 1 2年度 , 我系组织学生先后 1 0 余 关键词 : 高职高专 校企联动 互利双赢 机制体制 次到完达 山哈尔滨分公 司进行参观实习和顶岗实训 ,派出 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摘要: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与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以及职教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课题。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均有提及,教育部也先后推出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是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1.引言今年,在疫情影响及国内产业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大背景下,为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笔者通过对进驻产业园的小微企业的研究,以学校通过园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入驻企业,达到学校与园区企业紧密合作并实现双赢的目标。
通过以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园”(学校、企业、产业园)合作模式为研究目标,对“校—企—园”合作的内容、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探索。
2. 国内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关于学徒制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关于现代学徒制类型的研究;关于现代学徒制国际比较的研究;关于西方学徒制及对中国学徒制启示方面的研究;关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研究等。
而对于产业园区的媒介作用及“校、企、园”三方合作模式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就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并辅以产业园“孵化”机制,将具备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呈现上升态势,如何培养和对接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双方迫切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3.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构思3.1具体改革内容3.1.1采用“三元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协同管理模式:“校、企、园”是笔者研究的三元主体,鉴于目前工业产业园及文化创意类产业园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校企合作二元主体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根据实际岗位情况,主导地位、三方作用及协同效应应着重考量。
图13.1.2采用“三段递进”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三段递进”是岗位认知(校内认知实训)、岗位适应(顶岗实习)和岗位胜任(岗位实习期)的三个成长时期的总称。
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范平平【期刊名称】《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lays a leading role.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we must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re to explore the “Order” training model,jointly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develop teach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job” approach.Schools develop the curriculum with enterprises, building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vocational skills,rationally using the teaching pla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mpus.School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with enterprises,improving the teaching skill among both full-time and part -time teachers.Schools ’ carrying out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gaining win -win for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erving society and developing together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long -term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引领带头作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构建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均衡的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均衡的研究摘要: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合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模式单一,其最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在合作中未能实现其有效利益均衡。
发挥政府主导协调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使校企双方利益均衡,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机制形式引言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在《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一文中把校企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
”当前,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职教育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度加大,能否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企业的良性发展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有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利益不均衡,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未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
为此,分析校企合作利益不均衡的表现,采取必要措施构建平衡的利益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命题。
1 利益不均衡的表现1.1 合作模式的单一性,未形成有效机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单一,里外不受益。
模式是内部因素相互之间关系的外在表现,是由内而外的,它是由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同时又受外部条件影响的。
所以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理念指导下建立或重构办学模式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潜力来重构办学模式,而不能为了形成某种模式而生搬硬套。
博弈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
博弈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博弈行为,在校企博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存在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等、义务不平衡、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导致校企合作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要完善校企合作法规建设,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监管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博弈高职教育困境对策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高[2006]16号),大力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校企合作这种注重实践、突出培养学生技能、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合作在实践中仍然遇到诸多困境。
博弈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田忌赛马”,但一般认为,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形成了现代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标志着系统的博弈论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纳什明确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为博弈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泽尔腾、哈萨尼、维克里、莫里斯等一批学者推动博弈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①博弈论可定义为: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一般的博弈问题最少由三个要素构成:参与者、策略、支付的集合,即策略集合以及每一个参与人所作的选择和赢得集合。
②博弈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问题和其他领域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
龙源期刊网 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博弈与整合对策作者:来源:《职教论坛》2017年第13期杨进、张健在《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3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的现存问题,归纳了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多维博弈,并提出了为实现合作博弈双赢的整合举措。
校企合作是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双主体是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关系不可分割、地位同等并列的教育承载者和担当者。
但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存在政策上落实不力、体制上模式乖离、管理上政府缺位、实践上缺乏突破等一系列问题。
校企合作本质上是双主体和多主体内在博弈的过程,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与博弈相关,博弈的机理是由合作过程中的文化不同、异质要素、利益分歧、理念差异、问题矛盾等构成的,表现为合作组织的博弈、合作理念的博弈、合作利益的博弈、合作矛盾的博弈、合作政策的博弈等方面。
校企双主体的博弈应属于合作博弈,即追求合作的整体收益大于每个成员不合作时的收益之和,能够增进双方的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收益。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双主体校企合作的成功实施必须在整合中寻求对策和出路:1.组织的协同整合,校企双方要找到发力点,在合作中把校和企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2.理念的調适整合,双主体要建立“平等”、“利他”和“共赢”的核心观念,其中平等是前提,利他是关键,共赢是根本,共同构成作用于校企双主体合作的一种观念集,一条整合链,一个实践场;3.政策的配套整合,校企合作必须有政策制度保障,一是政策的上下配套整合,二是难点突破与创新的配套整合;4.文化的择优整合,即做到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书香入企业的高端整合,搭建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5.利益的双赢整合,即找准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点、共赢点,在合作过程中,多关注企业的利益,寻找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并且学校要主动寻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点,培植双赢的合作基础,构建双赢的利益平台,以此激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
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校企合作理性研究
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校企合作理性研究【摘要】在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以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博弈模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博弈模型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明确将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也为今后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国家如此重视校企合作,是因为校企合作符合当前的办学规律,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一)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又称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简称。
有关校企合作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解释不一,但现存研究中一般都趋向于采用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的解释——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有报酬、有计划和有监督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世界中去获得基本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
校企合作概念有不同的层次之分,通常分为宏观上的校企合作、中观上的校企合作和微观上的校企合作。
宏观上的校企合作指国家层面上的校企合作,指国家政府、教育部与行业产业的合作;中观上的校企合作指地方政府、教育厅与地方行业产业的合作;而微观上的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本文将概念限定于微观上的校企合作,即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概念有许多,如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读交替等,为便于本文研究,对校企合作及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明确定位,如图1所示。
本文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或产教结合的产物,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产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工学结合的机制下,才产生半工半读和工读交替的学习形式。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根据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英副教授在山东省对不同行业的96家企业和3所高职院校调研的结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热情不高。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研究徐晓舟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为企业输送大量高技术实践性人才的重要举措。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状况并不乐观,本文是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博弈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力开展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而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推出了相关法律法规来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99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2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弥补了国家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学生适应能力弱的漏洞。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加大与市场接轨,提高教育水平,为企业输送大量高技术实践性人才的重要举措,如见张红艳(2008)。
但是,也应该看到,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规模和质量还远未能达到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热情的这种“一边冷一边热”的现象,如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2011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抽查的34家企业里。
有64.7%的调查企业存在缺工现象,主要是缺少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
41.4%的企业认为是岗位技术要求提高,难以招到合适工人;20.8%的企业认为是前期因订单减少而减员,现在订单开始恢复显得人手不够;20.7%的企业认为是海外市场全面回暖,订单增加,短期难以招到大批员工;10.3%的企业认为是工资福利待遇不高,生产条件也不好,吸引力不强;而深圳市包括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各大高职院校确认然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这正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
本文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进行分析,找到校方和企业的利益均衡点,更好的发挥企业在院校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同时带给企业更好的人才与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6月第6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Jun.2015.No.6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探讨———基于博弈论分析的视角张俊青(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摘要:从博弈论视角分析,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四种选择策略。
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的原因包括校企双方利益回报不平衡、话语权不平衡和资源比较优势不平衡,建议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协调与实施机制、校企合作目标的共享与信任机制和合作利益的驱动与平衡机制,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博弈论;利益平衡机制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5)5-0116-03作者简介:张俊青(1979-),女,山东定陶人,助理研究员,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21 修稿日期:2015-04-10 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证明: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道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习、借鉴、试验和研究了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CBE、澳大利亚TAFE、日本产学合作等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和模式。
从理论上分析,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从现实角度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最终要为企业服务,然而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数还处于浅表层次,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态度冷淡也是普遍现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的是公平、公正、效率、效用等原则,当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没有带来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者利益回报小于成本支付时,就会选择“不合作策略”。
本文试图以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博弈论属性与假设(一)博弈论概述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即如何选择最佳的行动计划来使自己的收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理论。
根据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参与者都拥有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准确信息的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人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其他参与人信息的博弈。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博弈属性和博弈模型1.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博弈属性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基于不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目标来谋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或教育活动。
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校内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就业质量。
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学校职业教育的短板,因此学校迫切希望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普遍认识到单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不少企业还是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基本上“无利可图”或者利益回报小于成本支付,所以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在校企合作博弈中,决策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和企业被假设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人”,双方都有合作和不合作的策略,校企双方的收益如表1所示。
表1 校企双方在不同策略下的收益情况列表S=不合作S=合作E=不合作Pe,Ps Pe,Ps-CsE=不合作Pe-Ce,Ps Pe-ce+R,Ps-Cs+R’ 注:S=学校,E=企业,C=支付,P=收益,R=回报。
(1)第一种情形是双方都不合作,学校和企业分别通过各自的经营获得收益,假设分别为Pe,Ps。
(2)第二种情形是学校合作,企业不合作。
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支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相关费用,假设这些支付为Cs,学校的收益也将减少Cs,企业收益不变。
(3)第三种情形是双方都合作。
当学校和企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和合作教育过程中能够创造更多的收益。
假设这时企业需要支付Ce,学校需要支付Cs,企业的利益回报为R,学校利益回报611为R’,并且R+R’>Ce+Cs,校企合作就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减少了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费用支出,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是学校的所得利益。
从企业角度看,不仅可以获得更加适合企业所用的技术技能人才,还可以通过学校的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的所得利益。
(4)第四种情形是学校不合作,企业合作。
这一情况与第二种情形相反,假设企业的支付是Ce,其收益也将减少Ce,学校收益则不变。
从以上分析得知,当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利益回报小于成本支付时,无论学校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都会选择不合作的策略;反之,学校也一样。
只有双方都采取真诚合作的策略时才是最优选择,双方的收益才能增加。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实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根源就在于合作中所得的利益回报小于支付的成本,主体之间没有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这才是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的原因所在。
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失衡的原因分析(一)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利益回报不平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系统,包括职业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各级政府、学生及家长等多个利益相关者。
从投入与回报的观点看,企业对经济利益有着内在要求,希望得到政府的税费优惠,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等。
王文瑾在《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中指出,超过50%的企业认为有些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呼吁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改变学生理论不足、技能欠佳的现象。
另外,国家层面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财税制度目前基本上还只是“纸上谈兵”,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教育歧视性政策和规定依然存在。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认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处于利少的一方,也是造成校企合作利益失衡、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话语权不平衡目前,学校一方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这种思想引导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从企业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从当前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现状看,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明显高于企业,比如教学计划主要由学校制定,教学实施主要由学校老师承担,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学校主导等。
毕结礼、王琳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调查报告”中结果显示:“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技术是多角度的。
总的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培训是多数企业的首选。
”[1]话语权的不平衡无形中削弱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校企双方只有以平等的主体地位和相当的权力水平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才能走进实质性合作阶段。
(三)校企双方的资源比较优势不平衡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职业文化素养,而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所是最佳选择,企业的技术资源正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
企业选择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包括获得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支持和新的管理理念等方面。
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在“中国技能人才培训调研报告”指出,“仍有超50%的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被作为企业雇员对待,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无法参与正常的生产工作,只能作为生产观摩人员或从事一些极为简单的辅助性生产工作,而这些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往往也不能独立承担企业工作,从而对其就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技术支持方面,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还不具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合作能力。
在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方面,学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他们缺少的就是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的经验,在更新企业管理理念上目前还难以做到。
就目前校企双方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来看,企业认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大于企业,而企业处于利少的一方。
四、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走与企业深度合作之路,但希望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开展合作教育是不现实的,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双方的角色定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以共同目标为核心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
(一)加强互动与了解,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组织中的角色定位从校企合作博弈的模型分析得知,校企双方处于非合作博弈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了解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需要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准确定位各自的角色,不能忽视对方的重要性。
对学校而言,第一,要明确校企合作不仅是合作办学,更应是合作教育,学校不能认为学生在学校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进入企业实习就是完成了校企合作,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为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要确立标准并按标准行事,教师必须在自己所教授的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确保合格的教师在合格的岗位上工作,尤其是在校企合作的项目中。
第三,要关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身份和利益。
学生也是直接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耐心指导,也应当取得相应711的经济报酬。
对企业而言,要从战略高度看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国家、企业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学生顶岗实习、职业技术培训和学徒培训项目,积极参与多种形式和更深层次的合作。
同时,企业应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对外联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与政府和学校的信息沟通(二)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校企双方在合作关系中的协调与实施机制非合作博弈导致校企双方无法对组织未来的发展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判断,不能向着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第三方组织介入校企合作关系,做好沟通、协调、监督和实施工作。
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该发挥好公共服务管理的职能。
一是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扶持、引导和规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二是建立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财税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事业;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所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在计算企业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吸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按照一定比例接受实习学生就业的,应当给予税收优惠。
同时,还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微观法律层面明确校企双方应该享有的权益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