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合集下载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点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点

动和气势的 美, 迅称赞南 阳汉画为 “ 鲁 深
沉 雄 大 ” 。
2楚 文化的灵动 。 飞扬在 造型艺术上的体

南 阳 在春 秋 战 国时 期 处 干 南 北 交 汇 之 地 , 很长 时 间内属于 楚国的 管辖 范围 。 在 因此 , 代 的 美 术 在 相 当 的 艺 术 造 型 因 素 汉
Sci nce e an Tech d nol ogy nn I ovaton i H e al r d
! Q:!
哮 朱 论 坛
浅析 南 阳汉 代 画像 石 绘 画 艺术 特 点
梁哲 王安 霞 ( 江南大 学 江苏 省无锡市 2 1 2 1 ) 42
摘 要: 汉代 的画像 石是汉代独特 的遣 型艺术 样式 , 艺术 形式本 身体 现 了鲜 明的美学特征 。它的绘 画特征在 中国绘 画吏上有着深远 的意 义和 极 高的美 学价 值 。情 节式的 圈像组 织方式 ,表 达 ”所知 ” ”所 赢 ”的遗 型思堆 .流动如 生的 乐舞 精神 , 些特 色使其 艺术形 这 式上竞溢 着张 力, 体现 出宏大气魄和 泽厚雄 强的时代精 神 。 关键 词: 汉代 画像石 艺术 绘 画 中圈分类号 :2 J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0 9 O ( ) 2 7 0 1 7 —0 8 2 0 )5 b一0 1 - 1
汉 代 画 像 石 使 我 国的 绘 画艺 术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境 界 。在 我 国 美 术 史 上 , 正 形 成 真 比较 完 整 的 , 且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 刻 画 艺 并 术 , 画 像 石 的 出 现 在 我 国 古 代 艺 术 史 上 汉 是 有 一 定影 响 的 。南 阳 汉 画 像石 和 画 像 砖 是 我 国 汉 画艺 术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具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 阳 汉 画 像 石 构 图疏 朗 、 语 言 质 朴 、 意境 深远 、主题 浪漫 , 其泼 辣 、豪放 创 作 以 形式 彰 显 了 中 国传 统 绘 画 所独 具 的 民 族艺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名人对汉画像石的评价语

名人对汉画像石的评价语

名人对汉画像石的评价语
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有如下评价:“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汉画像石是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人们刻划在石块上的绘画
艺术作品。

它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再现了汉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儒学经典、天文地理、音乐歌舞、兵马出行、宴居庖厨、百戏竞技、舞文弄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此外,汉画像石也是汉代社会风俗民情的真实描绘,以及当时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这些汉画像石既具有珍贵的史料和考古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因此,名人对汉画像石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这可以从鲁迅先生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得到印证。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南阳汉代画像石较之于山东、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笔者认为,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特色。

1.艺术风格:粗犷、豪放南阳汉画像石风格粗犷、豪放,它不像山东汉画那样注重刻画细部,也不像陕北汉画那样稚拙。

南阳汉画像石对各种形象的刻画,注重整体效果,不注意细部加工。

例如,对于人物面部的表现,着重刻出面部轮廓,而对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则不太重视;对于动物的表现,着重刻画其形体特征,而对皮毛、头部不太注重。

但南阳汉画像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粗”上,而是粗中见巧,以动势取胜,以气势求胜。

人物画像,通过抬头、低首、躬身、屈膝等动作来表现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贵贱、尊卑鲜明可见。

动物画像,通过不同的身姿,显现出其所处的不同态势,或强或弱,或胜或负,或动或静。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腾飞的龙、奔驰的虎及其他跳跃的猛兽都有一种强大的动势,有一种非凡的气势。

综观南阳汉画像石,具有一种粗犷的美、豪放的美,给人以洒脱无羁之感,是力量、运动和气势的美,鲁迅称赞南阳汉画像石为“深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凌皆兵伏羲女娲神怪图(南阳市麒麟岗汉画像石墓)◇沉雄大”。

南阳汉画像石在粗犷、豪放之中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这种浪漫特色来源于楚文化。

众所周知,楚文化具有浪漫特色。

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南北交会之地,在很长时间内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

因此,南阳汉画像石既有中原文化的庄重质朴,又有楚文化的浪漫瑰丽特征。

2.构图:疏朗、明晰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属于“疏朗型”,与山东、徐州汉画像石有明显的差异。

山东汉画像石构图密集,画面上很少留有空白,常常是上下分层,有些还左右分段。

南阳汉画像石没有繁密的位置编排,也没有分层分格的图案序列,更没有把不同题材的画面聚积在一起,而且是一幅画面只表达一个主题,给人以疏朗、明晰之感。

特别是南阳汉画像石的早期作品,画面上仅仅刻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般不加任何补白、装饰。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一、画面境界的和谐特征汉代南阳画匠、工匠以朴素的自然观,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体认、追求,进行了情感化的描述和呈现:同源、同本、同类的自然万物皆秉承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都处于或应该处于一种美妙、和谐、自在的状态,从而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和谐地存在。

南阳汉画像石的画面意境都体现着和谐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1.兽与兽的和谐。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自然界的动物及想象出来的动物很多:龙与虎、虎与熊、牛与象、象与凤等,这些不同类别、不同性格的动物出现在一处。

它们虽多表现为争斗与运动场面,但在古人的心中,它们或具有祥瑞之意,或和祭祀有关,或寄托着人们镇守自然疆域、保佑人类安泰的期望,或与避邪求福有关。

因而画面之上,均以祥云缭绕,呈现出祥和、温润的情趣,体现了一种相互之间的共生依存、共同协作的关系。

如南阳市白滩出土的楼阁立柱的外侧,左边刻有青龙,右边刻有白虎,共同为主人把守着一方平安。

2.人与兽的和谐。

南阳画像石许多为兽身人首。

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人与兽斗、人与牛斗的画面中,人丝毫没有惊慌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

如“羽人”的出现常伴随着动物,所以给它插上翅膀,让它似飞禽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

人与兽自在、流畅、和谐、融洽地共生共处,表现了汉代人们视万物如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

3.人与神的和谐。

南阳汉画像石有大量的人神异质同构的神:伏羲、女娲均为人身蛇尾,在神的意蕴和神话思维中二者合为一体。

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河南汉画像石的表现领域非常广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等方面内容的宝贵资料。

河南汉代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以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汉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在河南画像石上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例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表明在人们的心目里,人和神的距离缩短了,人也可以飞升成神。

连应龙、虎、飞鹤、白鹿这样的神物也成为人们升仙的交通工具了。

这充分反映了河南汉画像石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在为追求人生幸福而沤歌,充分肯定了现实,肯定了人的存在和人的力量。

这应该是河南汉画像的美学思想所在,在具体形象、背景和意境上河南汉画像石则展示出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和古拙的美学风貌。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豫南发现的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像,题材比较单一,技法属凹面阴线刻,雕造于西汉昭、宣时期。

位于河南唐河的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周绕回廊的“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拜谒、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还有护卫墓主安宁的蹶张、青龙、白虎、朱雀、铺首衔环等神怪。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

河南唐河画像石四神局部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堪称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佳遗例。

东汉前期画像石河南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汉画像石一直被视为石刻界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汉画像石是一种用于记录历史事件、表达政治宣传和赞扬英雄人物的石雕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汉代时期。

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造型基础、基本手法和表现主题三个方面,探讨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一、造型基础汉画像石在造型上,首先考虑的是石料的特性。

石料的质地、形态和纹理对石雕的造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画像石多采用石种坚硬、质地细密的大理石和花岗岩。

石料的特性可以决定石雕的造型形式、大小和内容。

汉画像石的造型基础还包括尺度、比例和构图。

在石雕中,尺度是指作品的整体大小,所选尺寸必须与主题相适应;比例是指人物或物体的大小相对于整个作品的比率,比例要求高精准,符合人眼的观感体验;构图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合理的构图可以展现出艺术家的造型能力、审美态度和表现意图。

二、基本手法汉画像石的基本手法包括线描、凿刻、打钉、鑿粉和镂空。

线描手法强调轮廓和形态,一般采用浅凿手法,描绘出人物和物体外形。

凿刻手法则强调深浅的凿刻和细密的刀法,用于订立阴影和表现细节。

打钉手法用于处理纹理和细节,以打钉形成细小的凸起,营造出逼真的细节效果。

鑿粉手法则突破了传统石雕的技法,通过不同纹理的球状凸起或弯曲形态,呈现出多彩的表面色彩和光泽效果。

镂空手法用于表现深度和注重透视感,以反射出景深与纵深。

三、表现主题汉画像石表现主题以人物、动物和花卉赋予意义,达到表达思想和赏石价值的目的。

人物形象的描绘是汉画像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人物形象以皇帝、官员、将军、士兵、文人、女子等为主,以及一些写实的场景,如游猎、作战、边境守卫等。

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其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作为汉代皇室御用,汉画像石作品展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同时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的演进。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美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美

艺术 史上的辉 煌一页 。南 阳汉 画像石 画面语言丰富 多彩 ,内容 令观者过 目不忘 。
包 罗万象 。今 从装饰 艺术这样 一个新 的视角和领 域对其 构 图、 其早期作 品主题突 出,布局 疏朗 ,画面上 仅刻划出所要表
线 条和 画面布局等进 行探索研 究 ,对于 传统文化 的古为 今用 , 现 的建筑物 、人物或动物 ,一般不加 任何补 白装饰 ,空 间没 有 文化 旅游的开发等方面也会具 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点缀装饰 图案 ,人物的神态和相 互之 间的联 系非常鲜 明,给 人
时间跨 度达两 百余年 , 遗存丰 富 , 极富 特色 。两汉时 期的 工 匠 古朴豪放 中融入 了更多的浪漫挥 洒、热情洋溢 的美学情趣 。 以砖石 为基底 , 以 雕刻 代替 画笔 , 赋 予其 线条 、造 型、构 图等
( 一 )简 约疏 朗、平面化的装饰 构 图 南 阳汉画像石富有魅 力的装饰艺术效 果 , 与其成功 的构 图

3 4 l传统与创新
浅析 南阳汉 画像石 的装饰美
文 /舒 萌

要 :汉画像石是 以石材为基底 ,以雕 刻代替画笔繁 多,其画面语言丰 富多彩 , 展 现 内容包罗万象 , 具有 鲜明典型性和代表性。南阳汉画 像石 的原本用途 即为装饰 ,其构 图的简约疏朗 , 线条 的流畅飞扬 , 形态 的概括夸 张 以及画面 的简洁凝练 , 在某种程度上也 契合 了现代简约主义 的特 点, 也对现代装饰 艺术创作 、文化旅 游产 品的开发等许 多方面有 着重要的参 考价 值和 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南 阳;汉代 ;画像石 ;装 饰 基金 项 目:本 文 为南 阳师 范学 院 2 0 1 2校级 专项 项 目 “ 南 阳 卧龙 岗文化旅 游 开发研 究 ”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的审美设计思想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的审美设计思想

205作者简介:谢维娜(1995— ),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史论。

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高度浓缩的历史画卷,充分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被史学界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对汉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南阳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既是南阳地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汉代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综合反映。

南阳汉画像石的民间画师和石刻艺人们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刻绘了汉代人共同的信仰、审美和趣味。

一、南阳汉画像石的设计工序设计是人类有意识地审美活动,是人们为达到某一明确目标的自觉行为。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设计主体占据着主导地位。

南阳汉画像石并不是纯艺术,而是集工艺设计、雕塑、绘画于一体地综合性质的造型艺术,是两汉时期特有的一种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的地面上的祠堂、墓阙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墓室等丧葬礼制性建筑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

南阳汉画像石的设计是在厚葬之风、升天成仙的愿望以及祈福的吉祥观念等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结果。

它在刻制技艺与成像过程方面具有独特的设计思维存在,其设计主体是民间画师和石刻艺人们。

“在工匠在动手之前,大抵需要按照墓主人的遗愿或家人的要求,拿出一张墓室形制、结构的‘设计图’。

”[1]设计主体和丧家进行沟通之后,按照丧家的意愿和个人审美思想进行有意识地设计活动。

首先,由丧主或死者家属雇请雕造画像石技术最好的工匠承担墓室、祠堂的设计和建造任务;其次,由工匠到附近的山上挑选并开采石材,所选采的石料必须是适于雕造的优等石材;再次,石匠对所采的石料进行再加工,使石料变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建筑构件;接着由被称为“画师”的画工在磨制平滑的石面上,用墨和毛笔以准确有力的线条绘出画像的底稿;最后,石刻艺人严格按着画师在石面上绘制的图像墨线。

由此,开展一系列的采石、打磨、配置、作画、雕刻等设计活动程序。

趣谈汉代画像石

趣谈汉代画像石

发送信件存储文件 打印文件 字体:【 大 中 小 】 趣话汉代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石刻艺术品。

两汉一统天下400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其时国家兵威远盛,蒸蒸日上,开疆拓土,富足强大。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激情燃烧的时代,没有一点自卑自怜,有的是强大的自信,是张扬的个性,是奔放灵动的气势,是浪漫进取的情怀。

在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经济繁荣的王朝里,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汉初统治者热衷于神仙传说,追求长生不老,永享极乐。

当神仙不可见,长生不可得时,他们又迷上了"死即再生"的观念,希望生时极尽人世欢娱,死后还能继续。

于是,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

汉代"重孝道"的社会风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汉画像石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而行孝的大端,又无过于养生,生极其欲,死更厚葬。

花钱千万为死者建造墓、阙、祠堂是孝的表现。

汉画像石是当时吉祥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幅汉画都有其吉祥寓意。

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幽冥世界的奢华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

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

画像石的规模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地位的显贵,大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附近石料充足的地区。

汉画像石墓以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江苏、安徽等地区为多。

画像砖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像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

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之分,其中空心画像砖形体较大,呈长方形。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南阳画像石决不是匆匆而过的文化现象。

”我们每次面对汉画像石,每次都会产生出新的艺术享受。

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汉代南阳的社会生活画面,探颐索源,钩沉发微。

灵石不言。

观者有情,给人以不尽的意象:冷峻,阳刚;雄浑,博大;自然,质朴;粗犷,豪放;简约,灵动;浪漫,飘逸等等。

既有“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的模糊美,又有铁石“撞击”的冷峻美和雕剥凿落而成的残缺美,更有那音乐与视觉、抽象与具像珠联璧合的舞乐美……一、舞乐百戏盛宛城汉代南阳舞乐百戏极为发达,截止目前南阳已出土的4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中大都刻有表现舞乐百戏的画像,汉厩像中的乐舞场面的铺张恢宏与张衡在《南都赋》中对汉代歌舞聚会活动汪洋恣大肆的颂吟,相互辉映,再现了当年黄钟大吕、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在南阳出土的大量的汉画中,撞钟图、击铙图十分生动,而弹琴、抚琴、吹笙、击鼓更是栩栩如生,并有管弦打击乐器伴奏的乐队。

所见有瑟、竽、排箫、埙、拍、钲、钟、罄、建鼓、鞞鼓等多种乐器。

看这些画像石仿佛听到了《寡妇曲》的悲吟,《鵾鸡曲》的哀鸣,听到柔丽多变的“新声”。

画像中的“七盘舞”,“建舞”。

“独舞”,“双人舞”,“巫舞”,“长袖舞”。

舞者个个细腰长袖,翩跹起舞,体现和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姿,状如白鹤,形如流云,使人应接不暇,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音乐文化异彩纷呈的汉代。

在李国新、杨絮飞合著的《砖石札记》中有一幅《歌舞百戏》图,无论从整个画面,还是诸个形像无不展示着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如第一个在樽上倒立的艺人,其形象被简化到了极点,但却十分传神。

左起第三人倾身折腰,忘情的舞蹈动作几乎使形象失去了平衡,但却很好的表现了舞蹈者全身心投入时的优美姿势,很好的表现了舞者的强烈的动感。

左起第四人鼓瑟者的头小,身体前倾,在忘情的弹奏着乐器,其形象被表现的极为概括和简约,就像是舞动着的几个圆润流畅的富有流动感的、抽象的体块,却把奏乐者的精神状态和乐曲声很好的用意象化的造型模拟出来。

试析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浪漫格调

试析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浪漫格调
20 年 2 09 月
新 乡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RN L OF XI I G I B nY OU A NX  ̄ I 、 S
F b2 o e .0 9 Vo . 3 No 1 1 2 .
第2 3卷 第 1 期
试 析 南 阳汉 画像 石 艺 术 的浪 漫 格 调


时代 , 各种思想 、 哲学 、 文化 流派在这个时期 同炉共 冶 , 中甚 至包 括 当时 西方 文 明 的鳞 爪 , 而形 成 了 其 从
浑朴 雄 奇 的汉 代造 型艺 术风 范 。 汉 画像 石 正是产 生 于西 汉 中期盛 于东 汉 的造型 艺术 样式 , 它多 是 民 间祠 堂 墓 室 中建筑 构件 上 及 墙 壁 上 的装 饰 , 由于材 料 、 具 及 功 利 目的 的限 制 , 工 各 地 域 的画像 石在 造 型 手 法 及 主题 思 想 上 大 同小 异 , 但 地 域 文化 的 不 同也 造 成 了画像 石 内容及 风格 的差 异 。 由于南 阳独 特 的地 理 位 置 和历 史 沿 革 , 文 化 其 风貌 中 , 长江 中下 游 荆 楚 文 化 的 神性 特 质 更 强 于 黄 河 中下游 儒 家文 化 的人 性 特质 。楚地 以神 话 为本 色 的浪 漫情 调 对南 阳艺 术 风格 的影 响极 为深 刻 , 以 , 所 南 阳汉 画像石 艺术 展 现 给我们 的也 是一 种 浪漫 主义 的格 调 。 这种 独特 的风格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两 方 面 。 以神 仙人 物居 多 的题材 因受楚 文 化神 仙 思 想 的影 响 , 山东 多 以历 史 与 故事 为 主 和 四川 以 生 产 劳 动 居 多 的 汉 画 像 石 相 比 较,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更倾 向于大量带有浪漫主义 色 彩 的神仙 形 象和 天文 画像 。如 : 娲伏 羲 、 女 东王公 西王母 、 师 河 伯 、 羿 嫦 娥 、 人 飞 廉 、 象 星 宿 雨 后 羽 天 等。 1女 娲 伏羲 . 女娲 和 伏羲 是 中 国 神话 中最 早 的两 个 神 , 们 他 创 造 了人 类 。在 汉代 人 的心 中他 们既 是人 类 的创造 者, 又是人类 的保护者。 女 娲伏 羲 在 画 面 中 的 布局 , 常是 两人 蛇 身 交 通 缠在 一起 ; 此 之 外 多 是 作 对 称 式 安 排 , 连 臂 亲 除 或 昵, 或拱手相对 。女娲腹部戴月 , 伏羲则双手举 日或 腹 部戴 日, 以示 阴阳有 别 。 2 雨 师 河伯 . 汉 画像 石 中 , 现 雨 师 的 画 ( 州师 范大学 美术学院 , 苏 徐 州 2 11) 徐 江 2 16

河南南阳汉画石图像语言浅析

河南南阳汉画石图像语言浅析

河南南阳汉画石图像语言浅析摘要:汉画像石原是墓室、祠堂等刻绘有图案的建筑构件,因图像其独具艺术魅力,所以现将它作为一种石刻装饰性绘画进行研究。

汉代尊崇儒家思想,儒家提倡孝道,奉行“视死如生”,这都为画像石的兴盛奠定基础。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造型夸张大胆,古怪离奇,装饰性强。

整体感觉简洁、感性、负有动感,线性构成艺术魅力极为突出。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装饰风格;图像语言画像石作为石刻装饰绘画,在我国艺术长河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汉代艺术中占据突出位置的历史遗存。

受当时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汉画像石有几个比较集中的分布地区,山东、河南、陕北、江浙、川渝。

其中河南地区主要集中于:南阳、商丘、许昌几个地区,属南阳地区最为突出。

一、河南南阳汉画石历史起源河南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发迹的地方,因此南阳也被成为“帝乡”。

南阳为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型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物产极丰富,交通也非常便利,四通八达。

优越的经济条件为画像石的刻绘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儒家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这也对汉代丧葬习俗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家中有做官的人必会大修墓室祠堂甚至倾其家产,以显其孝道。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才能看到如此雄壮的画像石艺术。

汉代人们奉行“视死如生”,相信“灵魂不灭”,汉代墓室修筑华丽、恢宏,葬品应有尽有,人们希望死后能像生前一样好。

墓室内刻绘大量寓意升仙、长生不死的神话形象。

南阳汉画像石中同样出现大量神话人物,如主管长生不老药的西王母,象征繁衍、和谐的伏羲、女娲。

还常出现麒麟、黄龙、白虎、比翼鸟等祥瑞图像,不同的图像有不同的寓意,但都离不开祈福、歌功颂德等。

二、南阳汉画石图像装饰风格就整体而言画像石呈现一种大气磅礴、古拙的风格,动态感强,神仙思想贯彻其中。

与其他地域画像石对比可发现,整体上南阳汉画像石最为粗狂,就构图而言,不像山东、江苏等地细密、绘满物像,而是以舒朗、留白见长,画面留有余地。

雕刻方式上,南阳汉画像石主要用隐起刻,这种手法奠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基础和其平面性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似向尊者进言说情, 左侧第二 其中 个人物, 头 带进贤冠的人物, 两手执笛, 身体前倾, 抬头 而对上司, 表诉说状, 而画面右上方两人跪地 叩拜, 较大的人物似触怒上司的罪人, 他五体 投地、 内心惊荒, 在听候上司的发落, 右下三 人是说情者的下属, 做谦敬状, 也 跟着上司 伏 地叨拜, 但他的 头不叩 着地, 他的慌张程 说明 度不如他的上司, 同时也表现出 他们在随声 附和, 为同僚开解求情, 几个下属虽都做叩拜 状, 细微动态却各有不同, 从这幅画面中可以
图1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 艺术家对于形象的 动态语言把握也非常精到, 曹东坡粼 南阳汉 代画像石的艺术初探卜 文中说:“ 一 南阳汉画 像石中的形象, 已不是客观之“ , 象”而是已被 情趣化之后的意中之“ 。 象”这样的“ 意象” 即 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舞乐白戏的历史故事 似客观物象又不似客观物象。 这说明艺术家 看出, 艺术家运用动态语言刻画出人物的内 到主观性极强的远古神话、 天文图像, 不同的 在表现上, 主要是以“ — 神态与动势方 心世界 意” 题材内 容采取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也都有所 面进行把握而对于具体细部进行简略处理。 二、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造型要素 不同, 传达的语言也就千差万别。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 体会然后贮存记忆、 形成 表象, 最后以 记忆中 抽取表象进行塑造, 这种 装饰线:在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线中, 一 一、 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形象的完美性 造型方法比面对客观现实进行写生的造型方 种是在形象内的装饰线, 另一种是在形象 外 在古代, 中国人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 法更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的装饰线, 这些线都是以直线的形式出现, 形 形成了 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 象内的装饰线, 是起到对外轮廓结构的修饰, 间 观念, 这种心态反映在南阳汉画像石上, 就 对比、 衬托的作用, 在这些装饰对比中, 数 大多 是追求形象的完美性和画面构图的完整性, 线条的排列方向是与 外轮廓结构线呈一定的 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形象体现出这种 角度, 很少出 现在外轮廓结构线平行的情况。 追求 如在人物神仙形象的造型上, 尽量把人 如横幅构图用竖底纹装饰, 竖幅画面用横底 物、 神仙的四技刻画出来, 即使有时双腿藏在 纹装饰, 还有的为了增强的动势感而顺着形 衣服里面, 也要通过对造型进行暗示处理, 使 象的外形方向 排线, 起到补充和强调的作用。 人感觉是四 肢齐全 在动物、 神兽题材的造型 吠拜渴》 图2画中刻八人, 左上三人头戴帽, 线的运动与速度感 南阳汉画像石在运 上, 完美的追求更为突出, 无论是牛、 熊、 身着长袍, 虎、 表现出此线条的运动感和速 形叩首状, 左二人头戴进贤冠、 身 用线条造型中, 马, 还是青龙、 朱雀、 独角兽, 都体现出艺术家 着长袍, 这种运动感和速度感是通过线条的方 一人执苟, 一个手持一物跪拜, 右下 度感。 对这些动物的完美追求。 《 在 车马出行》 图1 三个戴冠, 身着长袍, 执荡。 从这幅图中可以 向、 曲直、 长短、 粗细、 强弱、 轻重、 虚实等变 化 中, 前面马匹, 把后面的马的后腿遮挡了, 而 看出, 左侧人物动态表现中一手执纷, 一手叉 表现出来的。 是通过线的方向的汇合而使线 艺术家通过把后面马匹的前腿形象完整地表 腰, 头部微微前倾, 跪坐, 似一至尊者, 似乎正 具有运动的趋势。 首先是弓被拉 成向下呈相 现出来。 暗示到后腿的存在。 在对某一下属生气, 而其余七人都做谦躬状, 交趋势的两条线段, 其次是人物的两条腿张
开呈倒三角形, 构成四条线段向下汇集相交 的冲势_再次是双臂拉弦也呈倒三角形, 同样 形成四 条线段向下汇集的冲势。在箭的向下 , 方向指引下, 把各线条的指向力引向中 直 心, 朝下冲, 再加上 弦被拉成折线所具有的反弹 力, 汇成一股向下的强大冲势。 线的趣味性:南阳汉画像石的用线具有 一种高雅的趣味性, 这种用“ 刻凿出来的 刀” 线, 同样具有用笔那种由于指腕的压、 起 钩、 伏顿挫、 轻重徐疾……所形成的线条形式的 无穷变化。 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运用的“ 麻点 线”在线形上形成一种变幻无穷的感觉 , 、 具 有深厚的 金石味, 在组织结构安排上, 线条的 盘旋、 往复、 曲折、 疏密、 聚散变化等变化, 能 引起人的无限联想 “ 、线”“ 与势:线能赋予生命的 点”“ 、面” 活力, 并能启发人的思维与联想, 在南阳汉画 像石中以“ 、线”“ 结合, 点”“ 、面” 创造出令人 神往的艺术魅力, 康定斯基指出:“ 点是最简 洁的形态”“ 、点锲入基础平面”在南阳汉画 , 像石中, 艺术家利用长短不同的“ 麻点”密密 , 麻麻地布满画面, 如同碎铁在磁场的作用下 所形成排布阵势, 给人以力度感, 《 如 星宿图 案) 1 中, M 3 呈六角形分布的星星基本形, 在三 条穿 过三角 形几何中 心的平行主干线的 协调 下, 形成有序的四方连续, 画中密密麻麻的点 随着的骨架呈现出有秩序的排列和分布, 给 人一种类似于被放大的分子链骨架之感, 又 能给人一种在浩大的宇宙空间的“ 力场” 中, 星宿形成有规律的排列的结构之感。
.老事 ;
从南阳 汉画像 石的代 表作品 进行分 研究 析, 分析南阳 像石的 汉画 造
型语言, 揭示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创作规律极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南 汉画 石 造型 阳 像 语言
“ 南阳” 河南省西南部重镇, — 古称 “ 。 宛”南阳汉画像石是这个地区出土的汉代 墓葬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 他的考古价值及艺 术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和肯定, 不同时期, 单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资料来看, 有雕刻技法、 风格特征、 区域特色和形式美感等方面的研 究,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本篇主要从南阳汉 画像石中主要作品的造型语言进行分析, 揭 示南阳汉画艺术创作规律及其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和内容极其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