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七年制 第四篇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调节、器官循环(2013级7年制)
延髓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节 脊髓
窦房结
房室交界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节前神经元: T1~T5侧
角细胞,释放乙酰胆碱; 激活节后神经元N1型胆碱 能受体。
节后神经元:星状神经节
或颈交感神经节内,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支配心脏 各部分。
心肺感受器反射效应 血压 (+) 心肺 血容量 感受 化学 器 物质 (+) 刺激 肾交感 N活动 抑制 中 枢 机 制
迷走 神经 传入 肾入球 小动脉 舒张
肾血 流量
肾排 水、 排钠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
感受器:颈动脉体、主
动脉体
适宜刺激:血液PO2、 PCO2、H+ 传入N:窦N、迷走N 主动 中枢:延髓呼吸N元、 脉体 心血管N元
颈动 脉体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效应 PO2、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PCO2、 主动脉体 + H
窦N、 迷走N 传入
BP
中 心血管 枢 机 (五章) 呼吸加深加快 制 呼吸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血压变化经 压力感受器等反射 弧活动,而维持血 压于稳态的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
动脉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 膜下感觉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传入神经:窦N和主动脉N(减压N) 与中枢联系:
血管平滑 肌α受体
血管平滑 肌β受体
血管 收缩
血管 舒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经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心血管活动在正常人体内是自律、协调、稳定的,其调节机制主要有神经、激素和自主神经等方面。
2. 运动会导致心率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这是由于体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心脏和全身,因此心脏需要增加血液流量以满足需要。
3. 运动后的恢复期会导致体循环总阻力下降,这是由于血管扩张增加了全身血流量,使得血压下降。
4. 饮食和情绪会对心血管活动产生影响,如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使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而情绪激动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
5. 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会让心率和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会使其下降,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心血管活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同的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和血管活动是与整个机体代谢的需要相适应的。
如在劳动和运动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随之加强,以增加对活动器官的血液供应。
当劳动停止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
心脏血管的这种适应性远非自身活动所能完成,而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
一、神经调节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
下面分别讨论: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以及一些主要的心血管反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 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段1,5节侧角(1)内,其轴突在椎旁交感神经中上行,在星状神经节内换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纤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相结合,可使心率加快,兴奋经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1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结果导致心输出量增加。
这些作用分别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其它儿茶酚胺β受体激动剂)是通过下列机制改变心脏的活动。
2+1)增加慢通道的通透性,促进Ca内流。
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窦房结细胞动作电2+2+位的4期Ca内流加速,故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心率增快。
由于其动作电位0期内Ca内流加快,其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故慢反应细胞、房室交界区的兴奋传导速度加2+快。
同时,在心房肌和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时Ca内流也增多。
此外,去甲肾上2+腺素还能使肌浆网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增多,故心肌收缩力加强。
+2)使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以Na为主的内流加快,故自律性加快。
因此,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浦肯野细胞自律性明显升高,可形成心室快速异位节律。
+3)使复极化K外流增快,从而使复极过程加速、复极相缩短,不应期相应缩短。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心肺感受器反射
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 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
↓
心肺感受器兴奋
↓迷走N
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 ↓ 心率↓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 血 压↓ 肾血流量↑ 垂体前叶释放ADH↓ ↓ ↓ 肾重吸收水↓ ↓ 肾排钠和排水↑
二、体 液 调 节
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 水重吸收↑
(兴奋性)
2 .血管的N支配
(1)缩血管NF(=交感缩血管NF)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 交感缩血管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 N的单一支配)。 递质:N节前纤维Ach,N后纤维NE(有与共存的神 经肽Y——具极强烈的缩血管效应)。 受体:α(主)、β 作用:α受体→血管缩>β受体→血管舒 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 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
↓
肾、唾液、汗液、胰液激肽释放酶
↓(激活)
作用: ①最强烈的舒张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和参与
血压调节; ②增毛细血管通透性,局部水肿; ③远曲小管水钠重吸收; ④刺激N末梢产生痛觉。
血浆2球蛋白→血管舒张素→缓激肽
(六).心房钠尿肽(ANP)
适宜刺激 来源:
血容量↑、内皮素、VP
心 房 肌
合成释放
PO2↓ [H+]↑ PCO2↑ 等 ↓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弓N 孤 束 核 ↓ ↓ 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 呼吸中枢(+) ↓ ↓ ↓ 心率↓、冠脉舒 皮肤、内脏 呼吸加深加快 心输出量↓ 骨骼肌血管缩 ↓ ↓间接 ↓ 外周阻力↑>心输出量↓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 血 压↑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时也释放 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时也释放VIP,引 时也释放VIP,引 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血流增加。 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血流增加。
(二)心 血 管 中 枢
特 点 脊 T、L、S段 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 ①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始终有紧张性, 头端腹外侧) 延 (头端腹外侧) ②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 ③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传入神经接替站: (尾端腹外侧) ④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髓 心迷走中枢 ⑤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一.神 经 调 节
一 ) 心 血 管 的 神 经 支 配 ( ( ( (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nd Its Effects 分布特点及规律 节前神经元: T1~T5脊髓外侧柱 递质──Ach 脊髓外侧柱, 节前神经元: T1~T5脊髓外侧柱,递质──Ach 节后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递质──NE 节后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递质──NE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 室肌。 室肌。 左右侧交感神经的支配差异: 左右侧交感神经的支配差异: 窦房结: 窦房结:右侧交感神经 房室交界: 房室交界:左侧交感神经 功能:心率加快 功能: 功能:心肌收缩加强 功能: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Vagal Nerve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and Its Effects
分布及特点
节前神经元 : 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 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即迷走神经,递质──ACh 前神经纤 维 即迷走神经,递质──ACh 节后神经元 : 位于心壁内,递质──Ach 位于心壁内,递质──Ach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 节后纤维分布: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 房室束及其分支 左右侧迷走神经的支配差异 右侧:窦房结 右侧: 左侧:房室交界 左侧:
【生理学PPT】_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动物情绪激动或防御反射时→交感舒 血管神经纤维才有紧张性活动→释放 乙酰胆碱→骨骼肌血管舒张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脑膜、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和外生殖器 乙酰胆碱→效应器M受体→血管舒张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自学)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自学)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ACh 交感 神经
节前纤维
副交 感神经
NE
效
节后纤维
应
细
胞
ACh ACh
ACh-E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T1-5中间 ACh 颈交感神经
外侧柱
节星状神经
(节前)
节(节后)
心脏 N
神经 E 丛
1 受体
cAMP
蛋白磷 钙、钠
2)影响因素:兴奋-收缩耦联的各个环节 ê 活化横桥数 ê 肌凝蛋白横桥ATP酶活性
活化 横桥
细胞 内钙 浓度
L-Ca++ 通道
受体 cAMP
儿茶 酚胺
心 数目 肌钙蛋
肌
白对钙
收
亲和力
茶碱
钙增 敏剂
缩 力 肌凝蛋
白头部
锻炼
ATP酶
活性
甲状腺
激素
一、神经调节
感 传中传效
受 入枢入应
器N
N器
心脏 血管
(1)缩血管神经纤维
ß 缩血管神经纤维的结构
脊髓胸腰 ACh 椎旁或
段中间外
椎前神
NE
侧柱
经节
受体 受体
血管收缩(强) 血管舒张(弱)
ß 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
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心血管活动的变化,探索不同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并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
实验原理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它是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至全身组织器官的重要系统。
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阻力,心血管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实验器材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心电图仪3. 血压计4. 注射器5. 实验药品(咖啡因、硝酸甘油等)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 天平将小白鼠称重,并记录体重。
- 将小白鼠放置于适宜的实验环境中,让其适应环境10分钟。
2. 检测静息状态心电图:- 将小白鼠固定在实验台上。
- 将心电图仪的电极贴在小白鼠胸部,记录并观察心电图变化。
3. 检测心率调节:- 注射咖啡因,观察心率变化。
- 注射硝酸甘油,观察心率变化。
4. 检测血压调节:- 用血压计测量小白鼠的血压。
- 注射咖啡因,观察血压变化。
- 注射硝酸甘油,观察血压变化。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
- 制作图表,展示不同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咖啡因注射后,心率明显增加。
2. 硝酸甘油注射后,心率明显下降。
3. 咖啡因注射后,血压上升。
4. 硝酸甘油注射后,血压下降。
实验讨论1. 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神经冲动传递相关,导致心脏收缩频率增加。
2. 硝酸甘油通过扩张血管,降低了血管阻力,使得心脏更轻松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从而降低了心率和血压。
3. 实验结果表明,心血管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体内代谢需求进行调节,以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实验结论心血管系统对体内环境的变化和代谢需求具有高度的调节能力。
咖啡因可以刺激心脏,增加心率;硝酸甘油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心率。
本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心脏功能 02 血管功能 0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 器官循环
目录
contents
01 心脏功能 02 血管功能 0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 器官循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 熟悉:心血管中枢;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作用;冠脉循环特点。 了解:化学感受性反射、心房钠尿肽的作用;肺循环和脑循环特点。
冠脉收缩→冠脉血流量↓。 缓激肽和前列腺素
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
二、肺循环
(一)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1. 血流阻力小、血压低 肺动脉管壁薄,其分支短而管径较粗,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总横截面积大,且肺血管全部被 胸内负压所包绕,故肺循环的血流阻力很小,使肺动脉压远比主动脉压低。
2. 血容量大,变化也大 肺循环的血容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由于肺组织和肺血管的可扩张性大,肺部血 容量的变化范围也较大。
心肌负变时负变力↓ 负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 冠脉↓收缩
在整体条件下,冠脉血流量主要是有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来调节
一、冠脉循环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3.体液调节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促心肌代谢→代谢产物↑→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
(肾上腺素的作用为强)。 甲状腺素
促心肌代谢→代谢产物↑→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 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
技能目标
能运用本章所学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运用本章所学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知识,分析临床常用抢救药的作用机制。
素质目标
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整体观。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冠脉循环 (1)
第三节血管生理Part 2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冠脉循环掌握内容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α、β受体的心血管作用及差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转化、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血管升压素的来源和作用;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血流的调节机制。
熟悉内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及作用。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转化和作用。
心房钠尿肽的来源和作用。
组织血流自身调节的基本机制。
了解内容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缩血管物质及作用。
肾上腺髓质素、尾加压素、阿片肽、CGRP、CO、H2S的心血管作用。
【练习】1..Epinephrine不具有下述哪种作用?( )A.使心肌收缩力加强B.使heart rate加快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使骨骼肌血管舒张E.使组织液生成减少2..心肌缺氧时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 )A.氢离子B.组胺C.腺苷D.prostaglandinE.乳酸3.Renin-angiotensin系统活动加强时( )A.aldosterone释放减少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C.肾脏排钠量减少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减少4..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 )A.局部代谢产物B.缓激肽C.血管活性肠肽D.胆碱酯酶E.prostaglandinI25.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动物某药物后出现心率减慢,心电图P-R间期延长,该药物是( ) A.阿托品 B.氨茶碱C.地塞米松D.心得安E.去甲肾上腺素6.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体液因子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心得安C.肾素D.缓激肽E.阿片肽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时,将不会出现A.醛固酮释放增多B.肾脏排钠增多C.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D.ADH释放增多E.循环血量增多8. 下列对血管升压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又叫抗利尿激素B. 在下丘脑合成,于腺垂体释放C. 收缩血管作用较强,是调节血压的主要体液因子D. 循环血量增多时,其分泌量增多E. 机体失血时,其分泌量减少9. 下列物质中升压作用最强的是A.Ang ⅠB.Ang ⅡC.Ang 1-7D.肾素E.AngⅢ10. 急性失血时,最早出现的代偿反应是A.血管的自身调节B.交感神经系统兴奋C.血管紧张素Ⅱ增多D.心率明显加快E.组织液回流增加1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A. 两者的升压效应相同B. 两者引起心率变化相同C. 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使骨骼肌微动脉舒张D. 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微动脉舒张E. 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12. 下列哪项不是心房钠尿肽的作用A.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分泌的B.是体内参与机体水盐代谢、血压稳定的多肽C.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血管D.可抑制肾素释放E.可促进醛固酮分泌13.给家兔静脉注射小剂量肾上腺素后,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A.通过强烈兴奋降压反射B.通过受体扩张全身血管C.通过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D.无缩血管效应E.全身血管收缩14.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A.左心衰竭B.右心衰竭C.肺水肿D.高血压E.中心静脉压降低15.左冠状动脉血流量A.在心室收缩期多,心室舒张期少B.由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控制C.在迷走神经兴奋时增多D.在心肌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加时增多E.在心率加快时增加16.实验中刺激心交感神经时冠脉血流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神经末梢递质作用于冠脉的β受体B.心肌耗氧量增加C.心肌CO2产生量增加D.腺苷产生增加E.乳酸产生增加[B型题]A.心室等容收缩期B.心室等容舒张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17.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量达到最大值是在18.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是在19.动脉血压最高是在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心率减慢,血压降低E.心率和血压均不变20.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21.情绪激动时22.在高温环境中[X型题]23.下列哪些情况下,冠脉血流量增加( )A.diastolic pressure升高B.peripheral resistance增加C.心室舒张期缩短D.心率减慢E.循环血量减少24.具有缩血管作用的体液因素有( )A.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B.norepinephrine C.angiotensinD.endothelin E.ACh25.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证实,下列哪些物质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 )A.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B.bradykinin C.一氧化氮D.阿片肽E.组胺26.下列哪些情况下cardiac output增加( )A.心交感神经兴奋时B.heart rate加快时C.心室舒张期容积增加时D.由直立变为平卧位时E.心迷走神经兴奋时27.与epinephrine相比较,norepinephrine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 )A. 对α受体作用小于β受体B.心脏效应不如epinephrineC.在整体情况下,使heart rate减慢D.对组织代谢效应大于epinephrineE.缩血管作用强于epinephrine28.关于angiotensin Ⅱ的生理作用,正确的是( )A.可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B.可增加aldosterone的释放C.可增加肾素的释放D.可促进肝内糖原合成E.可增强渴觉29.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 血管紧张素Ⅱ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B. 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醛固酮的释放C. 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肾素的释放D. 血管紧张素Ⅱ可促进肝内糖原合成30. 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B. 均由肾上腺髓质的分泌C. 肾上腺素可与α及β两类受体结合D. 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31.冠脉血流的特点有A.冠脉侧支丰富,容易建立侧支循环B.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容易受到压迫C.冠脉舒缩主要受神经调节D.心肌缺O2时冠脉舒张二、列表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 +++β1受体+++ +β2受体++ +心脏离体心率在体心率血管血管收缩的部位总外周阻力血压SPDPPP。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分别支配心房肌、心室肌、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和血管平滑肌。
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是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是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图)(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发自脊髓的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存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型)。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了心交感神经,分别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
左右两侧的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明显不同,支配窦房结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右侧;支配房室交界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左侧。
刺激右侧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心率加快;而刺激左侧心交感神经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交感神经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其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导致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心房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增强,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循环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cAMP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钙离子的内流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使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故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区中结区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故传导速度加快。
(2)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元集中在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走行于迷走神经内,称为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纤维进入心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在心脏内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分别支配窦房结、心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 元
心脏中存在多种肽类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 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阿片肽等。
血管活性肠肽对心肌有正性变力和舒张冠脉作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加快心率的作用。
神经肽Y具有抑制迷走神经兴奋的作 用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外,
其他血管平滑肌都受自主性神经系统的控制。
窦房结(右)
房室交界(左) 房室束 心房肌 心室肌
节前纤维
星 状 神 结合的ACh 经 受体: N1 节 ︑ 型胆碱能受 颈 交 体 感 神 经 节
节后纤维
T1~T5 的 中 间 外 侧 柱
结合的NE受体: β 1肾上腺素能受体
心 心率加快 交 感 神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经 作 心肌收缩力加强 用
③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
在不同的血管的分布规律: A、动脉分布密,而静脉分布稀; B、小动脉和微动脉分布密,中型动脉次 之,大动脉和主动脉较稀; C、皮肤、骨骼肌和胃肠道等器官的小动 脉和微动脉很密,而冠脉系统和脑血 管系统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则很稀。
④交感缩血管纤维特点:
a、调节血压作用大
b、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发放约 1~3次/秒的低频冲动,称为交感缩血管紧张. 紧张性↑→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紧张性↓→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结果表明: 心血管的正常的紧张性活动是起源于延髓
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仅起最后传出通路的作用: 部位: T、L、S段灰质侧角 特点: 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2、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调节中枢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
缩血管中枢
( 1 )心血管交感中枢:
(2) 舒血管神经及其作用
中枢
交感舒 血管神 经 皮质 运动 区
分布
骨骼肌 血管
递质
受体
作用
血管 舒张
特点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②平时无作用 ③与情绪、运动有关
ACh
M
软脑膜、 副交感 脑副交感核 消化腺 舒血管 ACh S2~S3外 神经 外生殖 侧核链 器血管 脊髓背 根舒血 管神经 血管活 性肠肽 神经元 P物质 组胺 ATP CGRP VIP与 Ach共 存
负性变时作用 负性变传导作用 负性变力作用
负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的可能机制:
乙酰胆碱 心肌细胞膜 M受体结合 Ik-ACh通道激活 K+外流↑ 最大复极电位↑ 4自期动去极化速度↓ 心率↓
抑制If、ICa内向电流
抑制慢反应 细胞 Ca2+ 通道开放 肌膜和肌浆 网Ca2+ 通道 开放概率 ↓ 复极K+外流加速
交 心感 交缩 感血 中管 枢中 枢
cAMP cGMP
0期除极速 度和幅度 ↓ 兴奋时 肌浆中 Ca2+ ↓ Ap缩 短
房室传导 速度↓ 收缩力↓
2期进入胞内 的Ca2+减少
在平时,交感和副交感(迷走)神经都有一定 频率的下行冲动下达心脏 心交感(迷走)紧张 在安静、睡眠时,心脏的活动以心迷走神经 的作用占优势。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心迷 走和交感的这种紧张性活动? 在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创伤、失血、疼痛、 同时如何证明心迷走紧张性 寒冷、饥饿、中毒、麻醉等体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 占优势? 化时,心脏的活动则以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占优势。
正性变时作用
正性变传导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的可能机制: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细胞膜β 1 受体结合 G蛋白-cAMPPKA 细胞内蛋 白磷酸化 IK外向电流衰减↑ If、ICa内向电流↑ ICa-L 激活 Ca2+ 内流↑ 窦房结4期自动 去极化速度 ↑ 心率↑ 正性变 传导
慢反应细胞 房室传 0期除极速 导速度 度和幅度↑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自身调节
体液调节心ຫໍສະໝຸດ 管中枢神经支配反射性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 配 交感神经 双 重 支 配 副交感(迷 走)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释放的递质:ACh 起源 脊 髓 释放的递质:NE
除毛细血 管前括约 肌外,其 他所有血 管平滑肌
结合肾上腺素能的 受体: α 1受体(主) β 2受体
②交感缩血管纤维的作用
血管口径缩小
α 1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
β 2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平滑肌舒张 血管口径扩大
α 1受体→血管收缩(主)>β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与α 受体的亲合力远大于与β 受体的亲力,因此,主要引起血管收缩
(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 ①分布: 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
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单一支配
交感缩血管纤维
释放的递质:NE 释放的递质:ACh 起源
1 ~ 2 ~ 3 脊 髓 侧 柱 T L 节前神经元(纤维) 节后神经元(纤维)
交 感 结合ACh的受 神 经 体:N1型胆碱 节 受体
肌膜和肌质 网Ca2+ 通道 开放概率 ↑
促进糖原分解
兴奋时 肌浆中 Ca2+ ↑ 心肌能量增加
心舒期 室内压 下降
收缩力↑
加速肌钙蛋白 心肌 与Ca2+ 的解离, 舒张 肌浆网再摄取 加速 2+ Ca 加快
静脉 回心 血量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释放的递质:ACh 起源 迷 走 神 经 背 核 ︑ 疑 核
节前神经元(纤 维)
释放的递质: ACh
节后神经元(纤维)
心 内 神 结合的ACh 经 节
窦房结(右) 房室交界(左)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网 心房肌 心室肌(少量)
受体: N1 型胆碱能受 体
结合的ACh受体: M2型胆碱能能受体
心 心率减慢 迷 走 神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经 作 心肌收缩力减弱 用
M
血管 舒张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局部 血管 舒张
轴突反射
ACh→腺细胞 分泌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VIP→血管舒张
(二)心 血 管 中 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心血管中枢
在生理学中指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 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在延髓上缘横断脑干后, 动物的血压并无明显的 变化; 将横断水平逐步移向脑 干尾端,则动脉血压就 逐渐降低; 横断水平下移至延髓闩部时, 血压降低至大约4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