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情况汇总

合集下载

院感案例

院感案例

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医院感染暴发1989年IO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历时近两个月,58名婴儿22人发病,发病率38%。

起因是一名产妇在入院前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带菌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导致其他婴儿感染而暴发。

2、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新生儿鼠伤寒医院感染暴发1990年10月,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共发病7例,死亡2例。

经调查在该院产科的见习医生为该菌传染源,发现擦油片(即一块用来给婴儿腹股沟肛门等处擦油的纱布片.多人共用)是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

3、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1990年5月,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儿科婴幼儿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68名婴幼儿发生腹泻(均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罹患率27.9%。

经调查从患儿的尿布及晾晒尿布的暖气片和铁丝上采集的标本均检出了德尔卑沙门氏菌,部分患儿的手及奶瓶上亦检出该菌。

医护人员的手及医疗用品均未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

流行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儿在同一地方晾晒尿布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同室患儿之间的相互传播。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1990年12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

历时17天,共发病51例,罹患率29.1%。

患儿以皮肤脓包疮为主要表现。

出院后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皮下坏疽,1例为败血症、肺炎气胸。

脓包液培养示葡萄球菌。

产婴室工作人员手有4例金葡菌阳性,床垫、布衣、冰箱面、电话机、沐浴架及沐浴室墙面等物体环境表面金葡菌培养亦显阳性,且有69.7%物体表面细菌数超标,产婴室工作人员的双手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故考虑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为手接触传播。

葡萄球菌在产婴室导致感染不但发展迅猛,罹患率高,且迁延不愈,对该期新生儿进行家访,随访到138人,随访率78.9%,发现新病例22例,故本期暴发流行的实际罹患率高达41.7%。

11月院感通报

11月院感通报

11月院感通报
引言概述:
院感通报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和通报,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围绕
11月份的院感通报内容展开详细介绍。

一、感染病例统计
1.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感染病例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哪些特点?
1.2 感染病例的种类和发生部位有何变化?
1.3 与前几个月相比,11月份的感染病例数量有何变化?
二、感染原因分析
2.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有哪些感染病例的原因得到了明确的分析?
2.2 哪些因素是导致感染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
2.3 针对11月份的感染原因,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三、感染控制措施
3.1 医院在11月份的院感通报中,对感染控制措施有何具体要求?
3.2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执行院感控制措施?
3.3 医院是否对11月份的感染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四、感染预防培训
4.1 11月份的院感通报中,是否包含了感染预防培训的内容?
4.2 医护人员在感染预防培训中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
4.3 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培训是否有进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五、感染病例处理
5.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对感染病例的处理方式有何规定?
5.2 医院在处理感染病例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5.3 对于11月份的感染病例处理情况,医院是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结语:
通过11月份的院感通报,医院可以及时了解院内感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望医院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持续加强院感管理,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上半年医院感染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总结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在医疗机构内或与医疗行为相关联的感染现象。

医院感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上半年医院感染进行总结,以期为改善医疗质量和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

一、感染病种及发病率上半年的医院感染病种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根据统计数据,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率最高的感染病种,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和伤口感染。

血液感染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二、感染原因及风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病原微生物传播、医疗行为不规范、环境污染等。

在上半年的医院感染中,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态、手术操作、抗生素使用等。

了解感染原因及风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感染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消毒剂、佩戴手套等。

2.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清洁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加强日常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和无菌。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4. 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手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时期,医务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包括准备手术器械、手术场地消毒、手术衣佩戴等。

5. 加强患者隔离措施: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防护等,以防止疾病在医院内传播。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半年医院感染的情况,我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

其次,强化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对医疗区域和器械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院感病例报告卡范文

院感病例报告卡范文

院感病例报告卡范文病例信息: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入院日期:科室:主治医生:检查日期:报告日期:患者病情描述:患者于入院后第三天出现发热、寒战、咳嗽,体温达到39.2℃,伴有气促和胸闷。

患者无咳痰、无流涕、无呕吐、无腹泻、无尿频、无排尿困难等症状。

检查结果:1.体温:39.2℃2.心肺听诊:心率正常,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3.胸部X光片:可见两肺中下肺野散在灶状阴影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为15%,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2%5.血氧饱和度:89%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院内感染(院感)。

处理措施:1.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联合用药包括头孢噻肟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钙片口服。

2.支持疗法: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

后续观察和复查:1.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咳嗽、胸闷等症状。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每天观察患者呼吸次数和氧气饱和度。

2.复查胸部X光片:观察治疗效果,了解散在灶状阴影是否减轻或消失。

3.血常规检查:每天复查一次,观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变化。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鼓励患者勤洗手。

疾病预后:院内感染疾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治疗及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

总结:该患者因发热、寒战、咳嗽、胸闷入院,经过综合检查和评估,初步诊断为院内感染(院感)。

目前采取了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措施,患者病情正在观察中。

后续将进行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复查,以及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预计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缓解并康复出院。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爆发病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的使用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环境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四、信息上报要求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上报院感科。

(2)院感科收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在每月汇总、反馈给各科室。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合格率,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3. 环境卫生学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指标情况,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五、信息上报流程1. 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环境卫生学指标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

2. 本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上报院感科。

3. 院感科收到报告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和控制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监督实施。

六、信息上报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3. 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七、考核与奖惩1. 对按时、准确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院内感染各类表格模板汇总

医院院内感染各类表格模板汇总

××年度医院感染病例汇总表××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1-3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26人,发生感染人数为一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3%。

二、医院感染部位:手术切口1.2%。

××年1-3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4-6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51人,发生感染人数为0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

××年4-6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三、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7-9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25人,发生感染人数为一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3%。

四、医院感染部位:宫内感染。

××年7-9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7-9月份医院外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汇总表××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质量分析一、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不整洁,存放无菌物品容器表面不清洁;2.消毒包包布陈旧;3.部分病人口罩佩戴不规范;4.消毒包未签全名;5.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低;手卫生知识掌握不够。

二、整改措施:1.认真落实医院相关感染管理制度;2.定期进行环境清洁;3.做好标准防护,正确佩戴口罩;4.更换消毒包包布;5.加强手卫生知识学习,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院感科××年××月××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10-12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51人,发生感染人数为0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

××年10-12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微生物细菌培养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3年、2014年、2015年调查住院患者分别为1752、1971、232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31%、3.55%、3.3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其次为血液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为41.38%、49.29%、49.29%;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7.50%、38.45%、34.69%;标本送检率分别为40%、57.33%、56.2%。

结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部位为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重点部位为下呼吸道;加强病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为目标监测和连续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于2013年7月23日、2014年5月29日、2015年5月2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前一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7月22日、2014年5月28日、2015年5月20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新入院患者。

医院感染诊断按照国家卫计委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制定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将数据录入“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2010年版)”进行汇总、处理。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一、医院感染总体情况1. 感染病例总数:______例2. 感染发生率:______%3. 感染致死率:______%4. 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感染______例,尿路感染______例,手术部位感染______例,皮肤软组织感染______例,其他部位感染______例二、各科室感染情况1. 内科系统a. 呼吸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消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肾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血液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2. 外科系统a. 普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骨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心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神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胸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3. 妇产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4. 儿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5. 重症医学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6. 其他科室: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三、病原体分布1. 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真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病毒: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其他病原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四、感染途径分布1. 内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外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医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途径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1. 患者年龄:____岁以下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至____岁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以上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性别:男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女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抗生素使用: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5. 侵入性操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6. 手术类型:非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六、感染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1. 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隔离病患、环境清洁、无菌操作等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2. 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抗生素耐药监测、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等3. 侵入性操作管理: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器械消毒等4. 感染病例监测:感染病例上报、数据分析、反馈整改等5. 感染控制效果:感染发生率、感染致死率、病原体耐药情况等指标评价感染控制效果本汇总表旨在全面反映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院感科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活动,制订了调查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

于7月26日对全院7个临床科室7月25日0点至24点的所有住院病人及当日出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此项活动各科主任给予高度重视,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协助调查,采取床旁查体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逐一对每位病人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填写、登记,经共同努力,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一、调查情况应调查人数531人,实查531人,调查率为100%(要求调查率≥96%)。

通过医生床旁查体,结合查阅在架病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征求主任意见,最终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无漏报病例。

各科医院感染情况见2018年医院现患率调查汇总表。

二、手术情况: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四、感染病例及漏报情况:医院感染病例0例,无漏报病例。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0%,漏报率为0%,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为31.4%,(要求住院病人≤60%)。

说明经过今年等级医院评审前院长亲自牵头抓院感工作效果显著,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感染机会少也是原因。

此次调查虽然感染率低,但是医院感染控制不能放松。

手术科室仍需注意手术病人术前的即刻备皮、控制血糖、减少术前住院日、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提高手术技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环节。

各病区应注意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确实做好病房终末消毒。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有的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

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一、目标性监测: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总结与分析: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0.22%。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三)胃肠道感染2例。

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

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

分布在6月份1例四、感染原因分析:1、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医院外人群呼吸道感染处于高发季节(1月份、3月份)。

科室医院感染工作总结(汇总6篇)

科室医院感染工作总结(汇总6篇)

科室医院感染工作总结(汇总6篇)科室医院感染工作总结第1篇20xx年医院感染工作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成员,完善了二级管理体系。

二、加强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质量控制,每周二下午进行质量检查,每月进行汇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整改,落实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在每月班组长会上通报医院感染的动态情况,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方面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每年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

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对院感病例回顾性调查模式逐份查阅出院病历,防止漏报,真实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率的基线。

并同时采用了前瞻性调查形式,下病区对重点病人整个治疗、护理过程的随访,密切观察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2、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3人,感染率为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要求。

3、漏报率的监测:从查运行病历到归档病历,未发现漏报医院感染病历。

4、开展现患率调查:7月份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

,调查时间为1天,共调查32个,在院病人32人,实查率为101%。

调查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率为0。

5、消毒灭菌监测:1、每月对消毒间预真空高压锅进行效果监测,依照供应室消毒管理规范的要求,每周做B—D试验,每包次进行化学灭菌实验,保证消毒包的消毒灭菌质量达101%。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30
9
3
783116 Nhomakorabea0
1
217
二联
3
4
0
1
0
0
0
2
0
0
0
0
10
抗菌药物联用
三联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细菌培养


038538
024524
0000
027119
0808
0202
0000
0572857
011010
0515
0000
0000
017340163
word版本整理分享
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定。
二、结果
1.普通情况:本次调查应查 429 人,实查 425 人,实查率 99.06%,符合院感病例调查率不低于 96%要求。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5 人 6 例次,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 1.18%、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为 1.41%。 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 1例、下呼吸道 2 例、腹腔内组织 1 例,泌尿道 1 例,表浅切口 1 例;社区感染病例 180 人 223 例次,社区感染率为42.35%,感染例次率为 52.47%。感染部位构成中上呼吸道 31 例,下呼吸道 70 例、泌尿系感染 11 例、胃肠道6例、腹腔内组织 3 例,表浅切口 1 例,器官腔隙 2 例,皮肤软组织 41 例,其它 58 例。
调查情况详见以下附表
word版本整理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学习
附表1.本次调查实查率及现患率汇总表
附表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科室及病原体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

医院感染第三季度总结篇一: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结2015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在院领导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院感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现将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月重新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与“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2、1月份在院领导的倡议与支持下,以及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入了我院每月一次的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督查工作中,并进一步制定与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二、医院环境监测方面院感办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督、监测与汇总,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办法,减少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截至目前为止,已对我院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等抽检了54次,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了91%以上,在今后加大对各科室消毒操作规程的监督,为采检样品平均值达到100%而努力。

三、菌物品的管理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与防护措施,从而加大了对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与各种消毒产品的采购、管理与使用;严格检查产品三证、质量与有效期;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使用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消毒产品的情况。

四、消毒管理加强了对各科室日常使用消毒设施与消毒剂的强度、浓度、有效期限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五、病历监测2015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率监测情况如下:1-3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949人,发生5例医院感染病例,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率为%。

2015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漏报率的监测情况:漏报率为0。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县环保局,县监督所的相关要求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标准,严格管理我院医疗废物的产生、暂存、运送、处置、消毒、登记与相互交接等重点环节。

医院感染情况汇总分析

医院感染情况汇总分析

医院感染的分类
01
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02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皮肤、黏膜表面的定植菌或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等。
医院感染的危害
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
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住院时间,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03
医院感染情况调查设计
改进护理操作流程
改进医疗操作流程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防范的重视程度。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范意识
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考核机制,将感染防控效果与医务人员的绩效挂钩,以激励他们更好地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感染防控对于患者安全和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各项防控措施。
呼吸系统和胃肠道感染
儿科收治的病人中,呼吸系统和胃肠道感染是常见的类型,主要与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生活环境不洁以及家长护理不当有关。
术后感染
外科手术病人中,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操作、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以及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关。
感染类型分布情况
病人自身因素
感染因素分析
抗生素使用不当
覆盖全院各科室、所有床位,包括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
调查范围
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率、感染原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及内容
调查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等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
调查步骤
先进行文献回顾,制定调查表,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培训调查员,按计划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整理,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院感事件的汇总

我国院感事件的汇总

我国院感事件的汇总背景介绍: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感染的现象。

院感事件是指在我国各地医疗机构中发生的院感相关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爆发、院感病例增多等情况。

为了及时了解我国院感事件的情况,本文对我国院感事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一、院感事件统计数据:根据我国各地医疗机构的报告和相关数据,我们对院感事件进行了统计。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发生院感事件100起,涉及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其中,院内感染爆发事件占比60%,院感病例增多事件占比40%。

二、院感事件的原因分析:1. 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在院感防控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院感事件频发。

2.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增加了院感事件的发生风险。

3. 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差: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个人卫生习惯差,未能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个人清洁和消毒,容易引发院内感染。

三、院感事件的影响:1. 患者安全受到威胁:院感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增加了患者的住院风险。

2. 医疗机构声誉受损:院感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降低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3. 社会舆论负面影响:院感事件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形成舆论压力。

四、院感事件防控措施:为了减少院感事件的发生,我国各级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1. 完善院感防控制度:医疗机构加强院感防控制度的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规范。

2. 提高医护人员培训水平:医疗机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院感防控意识。

3. 强化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

4. 加强患者宣教:医疗机构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国院感事件的发生率,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用于院感防控工作。

医院现患率调查总结

医院现患率调查总结

医院现患率调查总结篇一: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报XX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分析总结报告我院于XX年7月15-18日进行住院病人患病率调查,根据我院各科住院病人情况拟定调查计划和做好培训工作,绘制、印刷各种调查表和汇总表,以下时间性安排:7月15日0时到24时开始至7月18日完成临床科室调查工作,8月底完成网上病例录入工作,网上完成汇总表相关内容,进行资料统计汇总、分析及总结工作。

于7月14日下午2点半利用院周会的时间在四楼会议室召各科主任、护士长会议,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意义做一重点要求,各科室临床医师完善病例和各项检查。

要求各科感染小组质控员第二天下午3点来四楼会议室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病率调查方法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要求,说明调查目的,重点强调这次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重要性,在一个时间段内以点带面的通过横断面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以便宏观的采取控制措施,要求临床科室主任对科室所有管床医生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的检查:血、痰、尿、大便等实验室检查和X线、超声波、CT扫描等辅助检查,且与调查前一天得到其检查结果,资料准确可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次调查,否则就失去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感染办人员负责这次调查的全部,共21人分3个大组,各科的质控员负责本科的调查工作,并把个案调查表、床旁调查表根据病区人数的多少发放表格进行登记。

经过为期4天时间的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19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对全院各科应查人数704人,实查人数704人进行了个案调查登记,实查率100%,院感染病例41例,院感染发病例次为42例,其中医院感染病例15例,社区感染26例。

医院感染患病例是%,社区感染患病率是%。

汇总出资料信息:(详见患病率调查医院感染例数表)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2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4例,表浅伤口感染2 例,其他部位7例。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36例,感染病例标本检测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龙卫生院2019年01月-06月医院感染病例情况汇总
各临床科室
科室
切口分类
出院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感染部位(例次数)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浅表切口
深部切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血管相关性
败血症
皮肤与软组织
病毒
其他
内科
外科

ⅡⅢ妇产科Ⅰ NhomakorabeaⅡ

中医科


康复科


出院合计
手术分类合计



检测时间2019年01月-06月
上表是根据我院1-6月份各科室上报的感染病例和漏报病例数据统计.从中可见,在我院上半年份出院病例中医院感染病例例。感染率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例,下呼吸道0例。手术病例0例,未发生手术感染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