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心得体会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心得体会
正如于丹先生所言:“在现代的忙碌日子中,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日子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靡品。”当世人慢慢适应了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扫瞄快感,当飘荡的心慢慢被喧嚣的环境所磨平棱角,诗歌,在那个被快餐文化所充斥的时代里,已然成了一种奢靡品。我们需要谢谢古人的才华斐然,才让我们拥有这样难得的净化灵魂的精神导师。当翻阅着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静静沉醉于书香馥郁中,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脚、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渐渐体味着古人或悲或喜的心境,好似一种拨云见日的心灵指向,使读者在诗中感慨,在诗中共鸣。诗歌是奢靡品,诗意更是生命中的必需品,徜徉诗境,我们也许就确实能够过得诗意盎然。事实上,诗意向来都在,不过日子的忙碌与疲乏使我们慢慢不记得了灵魂深处的那片刻停留;只要我们放慢一点节奏,花一点时刻细细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诗意便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预备好一颗纯粹的“诗心”来迎接它。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经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当我们在春华秋实的收获里欢跃,当我们在浮尘世俗的窘境里惆怅,当我们在岁月轮转中回顾,谁别曾在某个眨眼,蓦然诗情涌心头?吟诵着唐诗宋词里的种种意象,别免与大自然里的某个细微情境产生心灵的碰撞。在一草一木中,沿着诗歌的清幽小径,根本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降,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在那个钢筋混凝土的时代里,面对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日子物质的繁盛,个人眼界的开阔,生命中可能性的多元,不少人差不多别舍花上更多的时刻,渐渐细品“字字千金”里的深刻含义。但是,在日子矛盾关系的错综复杂中,我们的心灵更需要有诗意的寄予,才干给灵魂充电。作为党员干部,党性的培养亦离别开诗性的熏陶,从诗中找得人一辈子真谛,有助于我们别断历练心里、净化思想,进而怀着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真切地感恩日子,积聚正能量,感化周围的同志。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多读一读这一本陶冶情操的诗歌读本吧,重温那古人用风花雪月排字遣词、靠千百年来心意相通流传下来的绝美诗意。将心灵全权交付给诗歌,专心在诗中寻觅这个真实的自己。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1
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800字_读后感作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800字
诗意如画映于心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2023最新-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李白一生,潇洒自在。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
感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
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
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
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
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
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身
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
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
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
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
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工作之余,捧起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翻到第五章《田园林泉》,便耐心阅读,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东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这“田园”不是世外桃,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也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感到温暖的归属,它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我想说,其实它就是一种心态吧。
陶渊明出身在晋朝一度辉煌而急剧败落的官宦世家。他一面想要恢复先祖的荣耀,一面又感到时运不济,力不从心,一面厌弃官场的纷乱芜杂,一面又忘怀不了曾经有过的繁华。所以他才在进退出隐之间有如此多的犹豫,如此多的反复。最后他终于不能从仕途上看到光明前景,这才决然离去,留下无穷感慨,无穷怅惘,而终于觅得了恬静心境,创造了另一种繁华——“田园”,那种不会被时代吞没、不会随光阴飞逝的繁华——文学上的卓绝成就。他有真才实学,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许只有在这种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里,人的心才能真正安宁祥和下来,才能真正心态平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看到诗人热爱生活,爱自己的家,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自叹不如。我们往往会与身边的人比,工作的轻松与繁重、待遇的上下、住房的地段与装修档次、购物穿着品牌、代步车辆价位等等,所以越比越不知足,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哪有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状态,从中寻找乐趣,调节心态。由此我想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外寻找解脱,调节心态,诸如旅游、野钓、登山、舞蹈、瑜伽、健身、学乐器等等,寻找属于每个人的“田园”。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潘微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丹写的《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对于于丹这个人,说实话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听说过她曾在央视说《论语心得》。可是当我读了她写的这本书后,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其说她是在说古诗词,不如说她是在用古诗词写自己的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的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
记得自己曾经读诗时,只是为了了解而了解,有时可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去读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不懂什么是乡愁,但眼睛却像月光一样请清亮亮,跟着李白念床前明月光,跟着孟浩然读春眠不觉晓。长大以后,开始经历初恋,耳边响起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我们的感情寄托在春蚕和蜡烛上。再长大些,有了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烦恼,于是想着放松,想着逃避这世间的一切,跟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我们步入中年,有了更多的心事,又会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终于到了老去的时候,面对这逝水流年,也许又像蒋捷说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人最喜欢写诗,寥寥几个字却能把包含作者的最深的感情。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寄托在诗里,留给我们后人传唱。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谈到的意象。记得自己读书时,最不喜欢也可以说是最讨厌的就是作文课,不知道怎么去写,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它写得具体。老师说是因为我们观察得不仔细,用的意象不足。读了于丹的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古人的诗里有提到很多的意象。
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可供参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篇一】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中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
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
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中,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最美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每一首古诗词都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勾勒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体验。通过重温最美古诗词,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
生活的感悟。古诗词中常常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寒”、“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这些描写都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古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将自然景色融入到诗词之中,使得诗词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力量。另外,古诗词中也蕴含了古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古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感慨。通过重温这些古诗词,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也对于生命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对于爱情的
赞美。古人对于爱情的描绘常常让人感到动容,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等等,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古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古人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爱情融入到诗词之中,使得诗词更加饱含深情和浪漫气息。通过重温这些古诗词,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爱情的热烈和深情,也对于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重温最美古诗词,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对于中国文化有了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诗意在心,毋须远行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初识于丹老师,还得益于高中语文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观看的百家讲坛,印象最深刻的得是她讲解的《论语》了。《论语》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学过一些。虽谈不上咬文嚼字,但也都是朗朗上口。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论语》可以这么生动的进入我们的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总喜欢掏出手机看看,哪怕只是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
在家人的一次次善意的“嘲讽”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尽不知从何时起,遗失了读书时期爱看纸质书稿的习惯。那时候一本《读者》、《青年文摘》,甚至是从语文老师处借来的各种文言古文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我想我该放下我的手机,好好回味回味读书时青春的味道啦!
最初选书籍的时候,看到于丹老师的名字,我就倍感亲切,再看到《重温最美古诗词》,我就很期待它这次又会给我带来哪些惊喜。
于丹老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品读诗词,也希望自己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可以脱口而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比拟“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李白一生,潇洒自在。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篇一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诗意的生活——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1500字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让我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与情感的力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丰富性。
首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所吸引。每首诗都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爱情的渴望等丰富的情感。有的诗歌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景色的描绘,有的诗歌歌颂的是友情的真挚和爱情的深情。这些情感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动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通过古诗词,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也体会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
其次,通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阅读古诗词,我得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琴棋书画等艺术修养,以及他们对人生、性情和命运的思考。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以其简练、精炼的语言、优美、流畅的节奏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无法自拔。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多以意象描写和寓情于景的方式表达情感,令人回味无穷。我被古诗中那几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词语所打动,这些词语往往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古诗词的艺术之美让我对语言的表达和掌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阅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古人智慧的丰富性。古诗词不仅是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我们沟通古代文化、感受古人情感的桥梁。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和情感的力量。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1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2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读后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读后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诗意如画映于心
心就像一缕阳光,温暖、愉悦、感动。我想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
本书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梦幻般美丽语言的诗意世界。因此,诗歌在记忆深处很低,既
熟悉又陌生,但它影响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
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里,在这幅画中,虽然纸有点破旧和模糊,但每一个素描和痕迹似乎都
记录着几千年的感情。谁独自倚在月亮塔上?谁会用琵琶语悲伤,像眼泪一样思考,抚摸
他的袖子?世界只知道琵琶是古老的。那一年谁叹息?在诗意的世界里,情感总是微妙、
朦胧和美丽的。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
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
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
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宽山长。辛弃疾曾在爬楼梯时写道:“乌鸦在傍晚忧心忡忡,柳塘绿而温柔。”他
把所有的想法都发到楼上。当我眺望远方时,那种悲伤现在可以意识到。“城市中的高楼
大厦与荒野相连,大海和天空充满忧郁。”柳宗元仍然用诗句表达他的悲伤。我很佩服他们。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都是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一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感受颇深。古往今来大多诗人寄情于温柔的明月。含情而吟诵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飘逸洒脱的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我所知晓的明月诗歌中最让我喜欢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说出来不怕笑话,虽然至今我也未看过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为我内心独有的思绪。我始终相信读诗就如弹筝,虽说有纸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传承着,但是每个演绎作品的后人都会随心、随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进行全新的演绎。今天在书上看
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硬着东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取。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的确月缺月圆,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生活亦这般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圆有时,缺亦有时吗。只要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二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在高雅文学中,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是一本带我们领略诗意的书,品完全书,我不禁想起林语堂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我们对这个“宗教”的信仰,还在吗?一天之中,我们甚至来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变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伤的机缘,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诗意。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再一次触发这一流淌在中国人
血液里的基因,唤醒心中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
“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诗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担当社会的使命。诗歌指引成材之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放松懈怠时,诗歌提醒我们珍惜光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灰心失落时,诗歌给我们俯视一切的气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妄自菲薄时,诗歌让我们保持一颗自信乐观的心。诗歌道出处世之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们初入社会,也需旁敲侧击摸索前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别人优先取得成功;“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距离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语言道尽复杂的人性,含义隽永。诗歌阐释修身之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处逆境更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圆满难求,举重若轻才能省却无数烦恼。
在诗词中重温人间真情
“今天,我们有几个人会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会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执著呢?有几个人会在乎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有一份交代?有几个人还会勇敢地面对斜阳去感伤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现代社会带来物质的极大满足后,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成荒漠,当亲情、友情、爱情缺乏心灵交流时,情感立刻不再温暖。让诗意回归到亲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时,因看到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摔盘离去……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诗意的情怀记录生活的乐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要处处用心,我们的家庭生活依旧可以兴味盎然,充满温情! 让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表达对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现代人看来,无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诗而已,可我们却分明读到了知己间最可贵的情谊。现代的人们已很难脱离物质表达友情,其实,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阳、柳丝、莺啼便都是无价的,若有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我们的相聚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