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中的间隙问题及其动力学

合集下载

含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含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来的研 究状况等方 面对含 间隙的机构动力学进行 了综述, 总结 了含 间隙机构动力 学的发展 现 状 , 出 了今后研 究 中应 注 意 的问题 。 指
[ 关 键 词 ] 间隙 ; 机 构 ; 动 力学 [ 文献标 识 码 ] A [ 图分 类号 ] T . 中 H124 1
2 研 究状 况
2 1 建模 方法 .
含 问隙机构 的动 力 学建模 方 法 要 分 为 3类 : 1 基 于 “ () 接触一 分离 ” 型 和牛 顿 法 ;2 模 ( )基 于 “ 分 离一碰撞一 接触 ” 型和 动量定 理 ;3 基 于 “ 续接触 ” 型 和拉 格 朗 日方程 法 。 模 () 连 模 2 1 1 基于“ .. 接触一 分 离” 型和 牛顿 法 的模型 模
维普资讯
第 3期
何 勇, 冬 李
含间隙的机构 动力学研 究进 展
定 的状态 再对 相J 态 卜 系统 的 动 力学方 程进 行 积分 , l在每 一 步 长 的数 他 积 分 中都 要重 复 以 L 状 的 并 _ 1 作 。 为考 虑 了接 触状 念 与分 离状 态 的交 替连 续 变化 , 以很 难 确 定 两 者 过 渡 时 机 构 的 各项运 动 参 所 数, 特别是 多 问隙幸 合 的情 况 , 求得 稳 态解 。对 连杆 机构 , f 玛 难 所得 到 的 运 动 方 程 是 二 阶 强 非 线性 微 分 方 程组 。 以 S uo sy】 为代表 的…批 学者 , 虑 r运 动 剐 元 素 接触 表 面 的 弹 性 变形 , .D bw k l 考 以牛顿 力学 为 基础 , 建 r系统 的运 动方 程 , 含 间隙 机构 动力学 进 行定 量 的分 析 , 出 了一・ 冲击 副 、 对 提 维 一维 冲击 丰 、 F

转子与静子间隙

转子与静子间隙

转子与静子间隙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在机械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转子和静子之间的物理间隙,通常用于调节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的稳定性。

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包括材料的热膨胀、机械加工精度、装配精度、运行条件等。

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转子与静子间隙相关的重要内容。

首先,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对于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平稳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过大,会导致系统的机械失稳,使得振动和噪声增加,甚至会导致系统的故障和损坏。

相反,如果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过小,可能会导致机械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摩擦增加,引起过热和磨损。

其次,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对于机械系统的传动效率和能源消耗也有很大的影响。

间隙过大会导致动力传递不足,传动效率降低,并且会增加系统的摩擦损耗。

相反,间隙过小会使得系统的摩擦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效率下降。

另外,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还对于机械系统的散热和温度控制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间隙过大,会导致转子与静子之间的传热效果不理想,使得系统的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部件的热膨胀和热损伤。

相反,间隙过小则会导致散热不良,可能会引起过热和热固化等问题。

在机械系统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控制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间隙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来控制热膨胀系数,以减小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间隙变化;二是通过精确的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来减小间隙的大小和不均匀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材料来改善转子与静子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最后,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也需要在机械系统维护中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机械磨损的发展,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检查和调整间隙是确保机械系统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总之,转子与静子之间的间隙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传动效率、摩擦和磨损、温度控制等方面。

机构动力学及间隙机构简介

机构动力学及间隙机构简介

1.机械动力学简介1.1定义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在力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并从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机械的设计和改进的科学。

它是机械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2机械动力学的发展机械动力学的发展是基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机械动力学也逐步形成了一门学科。

在古代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缺乏先进的动力,机构的运行速度非常低,在这种笨重的低速机构中,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对机构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这就导致人们一直忽略动力学这个问题。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人们的动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的时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对机器的需求逐渐向高速化、精密化、轻量化、自动化发展,在这种高速轻量机构中,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会对机构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影响,从而使人们的视野移向动力学这个问题上,促进了机械动力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人类还发展起来了微机械系统,从而产生了微机械动力学。

1.3机械动力学概述机械动力学在当代获得了高速发展,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一方面。

机械动力学在纵向已发展为包括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动力学设计、减振与动力学控制,以及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系列领域的内容丰富的综合学科。

另一方面,在横向,形成了机构动力学、传动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床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主要围绕机构动力学这个横向课题探讨了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分析、动力学设计等问题。

1.3.1研究内容⑴基本问题:①动力学正问题:给定力求运动,即已知输入转矩和工作阻力求解运动规律。

②动力学逆问题:给定运动反求力,即已知机器的运动状态和工作阻力求解输入转矩和运动副反力。

⑵专题问题:①机构的动力平衡机构在运转过程中,其各个部件由于存在实际的质量和转动惯量会产生周期性的惯性作用,这种惯性作用随着机构运转速度的提高而增加。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空间机械臂作为空间探测、维护和操作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空间任务的成败。

间隙和摩擦作为机械臂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对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对于提高机械臂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空间机械臂结构及工作原理空间机械臂是一种能够模拟人手的运动和操作能力的空间机器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其主要由臂体、关节、驱动装置等组成,通过各关节的协同运动,实现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

三、间隙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的影响间隙是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由于零件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等因素导致。

在空间机械臂中,关节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抖动、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从而影响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分析间隙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四、摩擦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的影响摩擦是机械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空间机械臂中,由于各关节的相对运动,会产生各种形式的摩擦力,如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

这些摩擦力不仅会影响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还会导致能量损失和系统发热等问题。

因此,分析摩擦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的影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五、仿真分析方法为了分析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仿真分析方法。

首先,建立空间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包括各关节的间隙模型和摩擦模型。

然后,通过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观察机械臂在不同间隙和摩擦条件下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机械臂的间隙和摩擦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六、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空间机械臂在不同间隙和摩擦条件下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数据。

结果表明,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抖动和定位不准确现象,而摩擦则会影响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空间机械臂作为现代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空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空间机械臂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间隙与摩擦动力学是两个关键因素。

间隙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臂的精度和稳定性下降,而摩擦动力学则影响着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空间机械臂间隙分析1. 间隙的来源及影响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主要来源于制造过程中的装配误差、材料变形等因素。

这些间隙会对机械臂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运动轨迹的偏差、振动等。

2. 仿真方法及模型建立针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问题,可采用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等方法进行仿真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需要建立精确的机械臂模型,包括各部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等。

同时,还需考虑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因素,如装配角度、装配顺序等。

三、空间机械臂摩擦动力学分析1. 摩擦的产生及影响空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这会影响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和寿命。

摩擦力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臂的运动不平稳、能量损失等问题。

2. 仿真方法及模型建立针对空间机械臂的摩擦动力学问题,可采用动态仿真方法进行模拟。

在仿真过程中,需要建立考虑摩擦力的机械臂模型,包括各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接触面积等参数。

同时,还需考虑机械臂在不同速度、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特性。

四、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间隙对空间机械臂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装配误差和材料变形等因素,以降低间隙的产生。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需对机械臂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持其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 摩擦力对空间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润滑方案,以减小摩擦力的产生。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需对机械臂进行润滑和维护,以保持其运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一类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类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类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一类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
间隙机械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中,在传动装置、汽车发动机、
航空航天器等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工作条件的复杂性
和间隙特性的不确定性,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具有一定的难以预
测性和复杂性。

因此,对于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而迫切
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针对一类典型的间隙机械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系
统的振动特性、稳定性和轨迹跟踪控制等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建立间隙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分析系统的运动方程和约束
条件,推导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 研究间隙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系统的共振现象、固有频率、扰动响应等动力学行为,探究振动抑制控制的有效方法。

3. 研究间隙机械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探究系统稳态运行的条件和稳
态误差的控制方法。

4. 研究间隙机械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
实现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轨迹跟踪控制。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
一类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旨在为实际
工程中的间隙机械系统的振动抑制、精密控制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参
考依据。

关键词:间隙机械系统,动力学,振动,稳定性,轨迹跟踪控制。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空间机械臂作为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空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而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问题,作为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深入研究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问题,以期为提高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空间机械臂概述空间机械臂是一种能够在空间环境中进行复杂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

空间机械臂通常由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负载等特点。

在空间作业中,机械臂需要完成各种精细操作,如抓取、搬运、装配等任务,因此对其性能要求极高。

三、间隙与摩擦对空间机械臂的影响间隙和摩擦是影响空间机械臂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的运动精度降低,影响其操作精度和稳定性。

而摩擦则会使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降低其工作效率。

因此,对间隙与摩擦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空间机械臂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为了深入研究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问题,本文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探究间隙与摩擦对机械臂运动的影响。

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机械臂的几何模型、定义材料属性、设置约束和载荷、模拟运动过程等。

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可以得到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以及间隙与摩擦对其性能的影响。

五、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空间机械臂在不同间隙与摩擦条件下的运动特性。

结果表明,间隙的存在会使机械臂的运动精度降低,尤其是在高速运动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而摩擦则会使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降低其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机械臂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可以有效地减小间隙与摩擦对性能的影响。

这些结果为优化空间机械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六、结论通过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个因素对机械臂性能的影响。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研究一、研究背景现代机械工程中,机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机构中的间隙问题,在机构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可以影响机构的工作性能,甚至导致机构的失效。

因此,研究机构中的间隙问题,对于提高机构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探究间隙对机构运动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高机构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含间隙机构的特点:介绍含间隙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间隙对机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2. 建立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刚体和柔性体动力学原理,建立含间隙机构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并考虑间隙对机构的影响。

3. 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4. 分析间隙对机构运动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探究间隙对机构的稳定性、动态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提高机构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含间隙机构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分析间隙对机构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建立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模型,探究间隙对机构运动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高机构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可以为机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含间隙机构特点分析和建立含间隙机构动力学模型;第二年:进行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第三年:完成研究成果的撰写和论文发表。

七、参考文献1. 动力学与控制(第三版),黄文力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机构学基础(第二版),陈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3. 机构设计,任乃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4. 机械结构设计,郑大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5.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动力学分析,陈涛,机械制造,2009年。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空间机械臂作为空间技术的重要部分,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空间任务的完成质量。

间隙与摩擦作为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机械臂的精度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本文针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以期为机械臂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空间机械臂结构与工作原理空间机械臂主要由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系统对驱动系统进行控制,使执行机构完成预定动作。

在空间任务中,机械臂需具备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特点,以应对复杂的空间环境。

三、间隙与摩擦对空间机械臂的影响间隙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关节、轴承等部位。

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降低运动精度。

摩擦则主要发生在机械臂的接触面,如连杆、末端执行器等。

摩擦不仅会影响机械臂的运动效率,还会产生热量,对机械臂的寿命和性能产生影响。

四、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为研究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本文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首先,建立空间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包括关节、连杆、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其次,设置仿真环境,模拟空间机械臂在真实环境中的运动状态。

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研究间隙与摩擦对机械臂运动性能的影响。

五、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空间机械臂在不同间隙与摩擦条件下的运动数据。

分析结果表明,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抖动,降低运动精度。

而摩擦则会影响机械臂的运动速度和力矩输出,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间隙和摩擦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机械臂的运动性能进一步降低。

六、优化建议与展望针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优化机械结构设计,减小关节、轴承等部位的间隙,提高机械臂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 采用低摩擦材料和润滑措施,降低摩擦对机械臂的影响,提高其工作效率。

用连续接触模型研究机构间隙运动副的动力学问题

用连续接触模型研究机构间隙运动副的动力学问题
了怀 疑 j 1 9 ] .9 2年 . 国 学 者 首 先 提 出 了 连 续 接 触 模 型 中 的 英 混 沌 现 象 . 者 是 以 一 个 自由 度 的 一 个 杆 件 为 例 进行 研 究 4 笔 J
的.
式中 q 为 广 义 坐标 , 里 为 口 , 2 。 , 4 E, 分 别 为 系 统 这 l。 , 3。 ; U
摘 要 : 以连 续接 触模 型 的 曲 柄摇 杆机 构 为例 , 含 间 隙转 动 副 的 动 力 学 行 为 进 行 了研 究 , 制 了含 间 隙 转 动 对 编 副 的 曲柄 摇 杆 机 构 的 动力 学 分 析 程 序 . 析 结果 表 明 , 分 在考 虑 机 构 运 动 副 间 隙 的 情 况 下 , 构 的运 动 不 是 周 期 的 , 机
于 一 个 共 同的 思 想 , 就 是 认 为 这 种 模 型 是 一 个 确 定 性 的 系 那 统, 在对 确 定 性 系 统 进 行 动 力 学 分 析 时 , 出 的 动 力 学 响 应 得 应 该 是 确 定的 . 少 年 来 , 一 结 论 是 无 可 争 议 的 . 例 来 多 这 举 说, 对于 一 个 含 运 动 副 间 隙 的 四 杆 机 构 , 果 作 为 主动 件 的 如 曲柄 转 速 是 周 期 的 , 么 其 他 构 件 的 运 动 也 应 该 是 周 期 的 . 那 得 出 这 一 结 论 的 原 因 是 受 确 定 性 理 论 的 影 响 . 定 性 理 确 论 I’ 为 , 于 一 个确 定 性 的 系 统 , 果 输 入 是 确 定 的 , 1 认 对 如 那
1 机 构 转 动 副 的 连 续 接 触 模 型
间 隙 转动 副 的 连 续 接 触 模 型 是 一 种 既 简 单 又 比较 接 近

机械-间隙估算

机械-间隙估算

机械-间隙估算简介机械间隙指的是机械系统中两个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间隙或距离。

在机械系统中,合适的间隙估算对于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间隙的定义、估算方法以及相关参数的影响因素。

定义机械间隙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距离或间隙。

它是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是由于材料的热胀冷缩、磨损、装配误差等原因造成的。

机械间隙会直接影响零件的配合质量、运动的平稳性以及系统的噪声和寿命。

估算方法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间隙估算方法。

它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直接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来获得间隙的数值。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确保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数学建模法数学建模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方法进行机械间隙估算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利用相应的公式和方程来计算零件之间的间隙。

数学建模法需要考虑零件的几何形状、运动学参数以及装配误差等因素,以获得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机械间隙估算方法。

它通过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适用于特定类型机械系统的间隙估算公式。

经验公式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相对简单和快捷。

参数影响因素机械间隙的大小受多种参数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的特性会对机械间隙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热胀冷缩系数大的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较大的间隙变化,而硬度大的材料则具有较小的磨损导致的间隙。

运动速度运动速度会对机械间隙产生影响。

高速运动可能引起较大的动力学效应,导致间隙的变化,而低速运动则相对稳定。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材料的热胀冷缩,从而对机械间隙产生影响。

在高温下,材料会膨胀,间隙变大;而在低温下,材料会收缩,间隙变小。

磨损和疲劳磨损和疲劳是机械间隙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时间的运动会使零件之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导致间隙的扩大。

结论机械间隙是机械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模型_俞武勇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模型_俞武勇

收稿日期:200007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05016),国家航天863高技术项目(863-2-2-4-2)资助项目作者简介:俞武勇(1971-),男(汉),安徽,博士生俞武勇文章编号:1003-8728(2001)05-0665-05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模型俞武勇,季林红,阎绍泽,金德闻,贾晓红(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 100084)摘 要:运动副间隙对某些机械系统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运动副间隙模型是研究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综述了机构动力学中的运动副间隙模型的近期研究成果,详细地阐述了运动副间隙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有关数值解法。

着重分析比较了常用的几种运动副间隙模型的特点,评述了目前用于分析含间隙机构的数值解法,并且指出了今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关 键 词:间隙;碰撞;运动副;机构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 H113 文献标识码:A在机械系统中,运动副是连接两构件并允许二者有相对运动的环节,因此运动副需要一定的间隙,制造误差产生间隙,磨损和热变形使间隙增大。

所以,机械系统中运动副间隙是不可避免的。

运动副间隙大大影响机构的动特性,机构的实际运动和理想运动之间产生了偏差,并且增加了构件的动应力,从而引起构件的振动,产生噪音,加速磨损,降低效率和工作精度,特别在高速和微机械系统中,这些影响将更加显著。

在航天领域,由于间隙对机构的非线性影响,常会出现伸展机构失稳、定位精度不够、天线打开失灵等情况,导致航天器失效[1~4]。

机器人研究中,运动副间隙的影响已成为提高智能机器人和机床等定位精度的瓶颈之一[5]。

运动副间隙对某些机械系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含间隙机构动力学成为了机构动力学的前沿课题[6]。

含运动副间隙的机械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有着丰富的动力学特性,既有理论难度又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中,运动副间隙模型及其碰撞特性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评述,以期较为全面地反映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机械间隙估算

机械间隙估算

机械间隙估算机械间隙估算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机械间隙主要指的是在组装机器零件时造成的微小空隙,这些空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零件尺寸的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会存在偏差。

机械间隙的估算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机械间隙估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机械间隙的概念机械间隙是一种微小的空间,通常出现在机械组装零件的缝隙中。

这种间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零件尺寸的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这种偏差会在零件安装时体现出来,从而产生一定的间隙。

机械间隙的大小因机器结构不同而异,通常是几个微米到数十个微米之间。

机械间隙的存在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例如,一个机械部件如果存在过大的间隙,可能会导致机件磨损加剧,影响设备的可靠性;而如果间隙太小,则会加剧零件之间的摩擦,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

因此,对机械间隙的估算和控制是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机械间隙的来源机械间隙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与应用的工艺、材料和装配工具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造成机械间隙的常见原因。

1. 尺寸偏差通常情况下,理论尺寸和实际尺寸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极低的成品率使得几乎所有的零件都存在少量的尺寸偏差。

这种偏差会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累积效应表现为机械间隙。

2. 配合公差每种机械部件都有其所属的配合公差,公差是为了确保相邻零件接触面的尺寸和偏差都符合设计要求而设置的。

但是,在实际装配中,不同的零件间配合公差通常会同时存在,导致相邻接触面间出现了微妙的空隙。

3. 表面处理机械零件表面处理的差异也会导致机械间隙。

通常情况下,表面处理能够产生一个较平滑的表面,但这种平滑的表面也会影响间隙的产生,因为表面处理会使得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

4. 装配工具误差装配工具的误差同样是引起机械间隙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工具精度不同,所以使用不同的装配工具序列就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间隙。

三、机械间隙的估算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机械间隙的估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

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
Chapter5 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
※三状态运动方程
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说明分析过程的思路:
图示曲柄摇杆机构,设 转动副C处存在间隙。
半径上的间隙量δ
销轴与轴套中心的连线O2O3 为运动副反力的方向,该方 向与水平轴的夹角称为间隙
的方位角,记为:
显然,对应一个转动副的间 隙应增加两个自由度:
接触状态
对转动副中的元素:轴套和轴销 在一个运动周期中,轴销与套之 分离状态 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接触状态;分离状态;碰撞(过渡)
当轴销与轴套分离时,运动副中
的反力为零;分离后,轴销“飞 越”间隙,然后发生碰撞。
冲击状态
第一次碰撞之后,是一过渡阶 段,此阶段包含几次越来越小 的碰撞和分离,再恢复到接触状态。
r23 cos r23 sin
l3
cos3 l3 sin3
l4
0
0
3 r23 o
4 q1 0
●对含有几何约束、线性运动约束的系统其一般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
式中:
d dt
T qk
T qk
Qk
m
s
s1
s
qk
p
ak
1
Qk 为对应第k(k=1,2,…,n。本例n=5)个广义坐标的广义力;
原接触约束方程 3 r23 o
由于条件的变化不再适用
而转化为线性约束方程 3 q5* q5 o 式中 q5*, q5
为碰撞前后沿接触面法线方向销轴的相对速度,ε为恢复系数。
机械动力学
Chapter5 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
二、二状态运动模型及运动方程
1、将含间隙运动副的运动过程简化为自由状态和接触状态两种情况讨论

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摘要:凸轮机构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系统中。

然而,实际的凸轮机构往往包含间隙效应,导致系统动力学行为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运动特性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间隙对凸轮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动力学特性和运动精度均有明显影响。

该研究对于凸轮机构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凸轮机构是一种通过旋转凸轮与其它机械零件之间的接触来实现运动传动的机构。

它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运动精度高等优点,在诸多机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实际的凸轮机构由于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误差,常常包含间隙效应。

这些间隙会导致机械零件发生相对于理想情况的相对位移,进而影响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和运动精度。

二、含间隙凸轮机构的建模为了研究含间隙凸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

本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进行建模,考虑了凸轮、连杆、摇杆等机械零件的非线性弹性和间隙效应。

1. 凸轮建模首先,利用极坐标系描述凸轮的运动。

假设凸轮是平面的,并且所有的曲线都在凸轮的轴上。

然后,通过形状函数描述凸轮曲线的几何特性。

2. 定义间隙模型间隙是指机械零件之间因尺寸误差或装配松弛而产生的相对位移。

在建模过程中,采用Hertz接触理论和修正项建立间隙模型,考虑了接触刚度和间隙对系统动力学的影响。

3. 运动方程建模基于运动学原理,建立了含间隙凸轮机构的运动方程。

考虑到间隙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了非线性的接触力和碰撞模型,使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

三、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含间隙凸轮机构的动力学特性。

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 运动稳定性研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分析了凸轮机构的运动稳定性。

结果表明,间隙对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或周期运动。

2. 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了凸轮机构在不同运动速度下的动力学特性,包括震动和共振。

机械间隙及游隙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机械间隙及游隙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机械间隙及游隙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引言: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机械间隙和游隙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是由于设计、加工、装配等因素所导致的。

机械间隙和游隙对传动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机械间隙的定义和分类机械间隙是指机械传动中相邻零部件之间的空隙,它是由于制造精度和尺寸配合等因素所引起的。

机械间隙的分类包括径向间隙、轴向间隙和角向间隙。

这些间隙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加工精度不足、热胀冷缩、变形或磨损等。

2. 机械间隙对传动性能的影响(1)影响传动精度:机械间隙会导致传动系统的位置误差增加,从而影响传动的精度。

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传动的场合,机械间隙的存在将显著降低传动系统的性能。

(2)影响动态特性:机械间隙会引起传动系统的回程、弹性震动和振动等问题,从而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

间隙对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一定的挑战。

(3)耗散能量和效率损失:机械间隙意味着能量的耗散和效率的降低,这是因为间隙会导致能量在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时损耗。

在高速传动系统中,这种能量损耗可能更加显著。

3. 游隙的定义和影响游隙是指涉及可运动部件之间的轴向间隙,如齿轮传动中的齿隙或棘轮传动中的棘隙。

游隙一般是为了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所设定的。

然而,游隙也会对传动性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1)动态特性:游隙会导致传动系统的反应迟滞,使得系统在扭矩变化时出现滞后现象。

这对于一些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2)振动和噪声:游隙存在时,传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尤其在较高速度和负载条件下更为突出。

这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还会对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3)传动精度:游隙会引起传动精度的降低,从而影响传动系统的准确性。

对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游隙的存在将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4. 减小机械间隙和游隙的方法(1)提高制造精度:通过加强加工和装配工艺控制,提高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有效减小机械间隙和游隙。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2024年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范文

《空间机械臂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空间机械臂作为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对于完成复杂空间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而间隙与摩擦现象是机械臂动力学系统中的常见问题,直接影响机械臂的精确度和运动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以期为空间机械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空间机械臂系统概述空间机械臂系统主要由驱动系统、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机械结构是机械臂的主体部分,包括关节、连杆等部分。

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性,空间机械臂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运动特性,因此对其动力学性能的要求十分严格。

三、间隙与摩擦动力学模型建立在空间机械臂系统中,间隙和摩擦现象普遍存在。

间隙主要来源于机械结构中的连接部位,如关节、轴承等;而摩擦则主要来源于机械结构中的接触部位,如连杆、末端执行器等。

为了准确分析间隙与摩擦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库伦摩擦模型,建立了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模型。

其中,拉格朗日方程用于描述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库伦摩擦模型用于描述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同时,考虑到间隙的存在,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了间隙元素,以更准确地反映机械臂的实际运动情况。

四、仿真分析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我们进行了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

仿真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间隙和摩擦系数,观察了机械臂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仿真结果表明,间隙和摩擦对空间机械臂的动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机械臂的运动出现抖动、失稳等现象,降低运动的精确度;而摩擦则会使得机械臂的运动受到阻力,影响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的间隙和摩擦系数对机械臂的动力学性能影响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五、结论通过对空间机械臂的间隙与摩擦动力学仿真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间隙和摩擦是影响空间机械臂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中的间隙问题及其动力学摘要:机器设备在实际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其实际机构的各运动副以及各个关节都会存在间隙。

并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高速、超高速及高精度要求的提出,间隙对机构以及整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间隙的存在破坏了理想机构模型,也使机构的实际运动和理想运动之间产生误差。

本文通过对机器中的间隙问题及其动力学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并在今后发展方向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间隙;机构;机器引言在机器设备中实际机构的各运动副及各个关节都必然会存在间隙,比且是必不可少的:(1)组成运动副的各个原件之间必然存在相互运动,并且存在配合关系,一旦存在相互运动就会有动配合,所以相互元件之间必会存在间隙;(2)机器零部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误差,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采用较低等级的配合,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间隙;(3)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机构运转必然产生相互摩擦、磨损等将间隙加大。

间隙的存在破坏了理想的机械运动,使其运动结果与理想状态下存在偏差,尤其是在高速运动下,间隙的存在使得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副各元素之间在失去接触的现象到再接触的现象交替出现,因此会产生猛烈的冲击和碰撞,增加机构零件的动应力,进而导致元件弹性变形加大、加剧磨损,并产生振动、噪声等导致效率降低。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研究机器中的间隙及其动力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并随着现代化的生产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间隙问题。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综述考虑机器中机构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研究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

国内外的广大研究学者在含间隙机构的模型确定,建模方法的选择,动力学方程的求解以及预测间隙分离等方面的工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间隙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展开讨论,其理论模型大致可归结为三类:三状态运动模型、二状态运动模型、连续接触模型。

其中以二状态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居多,由于它简化了三状态运动模型的复杂性和弥补了连续接触模型过于简单的缺点,并抓住了实际情况的本质,使得其方法研究得到推广在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中,建立准确可行的动力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不少研究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迄今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三类为代表:(1)连续接触模型连续接触模型又称间隙杆模型。

最早是由Earles等在1972年提出,后来又被其他一些学者所采用和发展。

由于运动副间隙很小,且碰撞和分离的实际时间都很短暂,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间隙简化成瞬时情况,从而用连续接触的力学模型来简化分析,将间隙视为一个无质量定长杆,其方位角发生突变时,即认为此瞬间运动副元素发生了分离。

这样一来含间隙运动副的机构就转化为无间隙多自由度机构,可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国外主要以Earles 和Wu,Funabashi和Morita,Benati等的工作为代表,国内唐锡宽[1]对连续接触模型作了详细介绍。

冯志友等[2]首次给出了用连续接触模型获得的有四个运动副间隙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数值分析结果。

他们的计算分析实践表明,如果机构未承受外力或承受周期性外力,用连续接触模型能较容易地得到含问隙机构的周期性稳态运动。

此外,在分析多个间隙的机构时它比前两种方法简便得多。

连续接触模型的优点是推导公式和进行计算时不考虑运动副元素间接触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分析和计算简化,较易用于含多间隙机构的分析。

其缺点是避开了运动副中所有物理参数,如刚度系数、阻尼系数、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等,忽略了运动副元素之间的弹性变形,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运动副的碰撞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尚待进一步研究。

(2)二状态运动模型二状态模型是指将运动副元素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分为分离和接触两种状态来进行研究的模型。

该方法力学工具简单,主要以美国学者S.Dubowsky和日本学者Funabashi的工作为代表,在考虑两状态状态时,计入运动副元素接触表面的弹性和阻尼,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系统运动方程。

Dubowsky对此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3]。

Funabashi对含间隙的四杆机构做了大量实验工作,对运动副间隙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分类建模。

国内学者李哲[4]唐锡宽[1]等也作了较为详细的理论研究和总结。

另外基于Hertz定理和阻尼函数的运动副间隙模型并结合牛顿定律,特别是线性弹簧和线性阻尼模型,因为其简单,在一般情况下也有较好的精度,且易于与机构动力学方程相结合,在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分析中应用较广[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Dubowsky等采用线性二状态模型,对一维运动副、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Dubowsky和Freudenstein提出了一维冲击副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和实验研究[6]。

在此之后,Dubowsky又提出了二维冲击环模型,用于研究运动副间隙和构件弹性同时作用时平面机构的动力特性[7]。

文献将阶跃函数与牛顿二状态模型结合,对含间隙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副元素的分离与碰撞过程建立了统一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因间隙引起的碰撞和冲击载荷诱发的非线性现象的机理。

二状态运动模型的优点是考虑了运动副元素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与阻尼以及间隙对构件加速度的影响,能计算出碰撞时的冲击力。

该模型的缺点在于:○1因为考虑了接触状态与分离状态的交替连续变化,故难以确定两种状态过渡时机构的各项运动参数,特别是多间隙耦合的情况,导致难以求得稳态解。

○2在对用二状态模型所建立的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时,需要预先确定运动副元素之间处于何种状态,然后根据状态在对其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每一步长的数值积分中都要重复以上工作使得数值计算非常复杂。

另外有些情况下(如较高速碰撞时)线性二状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8],其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3)三状态模型以美国B.Miedema W.M.Mansour和K.Soong H.S.Thompaon等为代表的学者对这种模型进行分析。

Miedema和Mansour将一个运动周期中机构运动副元素的相对关系分为接触、分离、碰撞三种状态建模,扩展了Mansourt和Townsend 的碰撞与分离的二状态模型。

Soong和Thompaon根据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三状态模型进一步扩展为接触、分离、碰撞过、渡过程的四个状态进行建模分析[9],其中过渡过程包含许多次越来越小的碰撞和分离,而后又恢复到接触状态,这样就更准确地反映了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关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该类方法在研究碰撞状态时运用了动量定理和恢复系数的概念,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即可计算出系统的动力学响应。

Soong K等学者针对根据此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分别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在数值积分过程中,自动判断状态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

其中在研究碰撞阶段时,联合运用了积分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碰撞的约束方程和恢复系数的概念。

国内张策[10]也对此模型作了详细的分析总结。

三状态运动模型的优点是对间隙的描述比较形象、直观,能准确反映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关系,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利用三状态模型建立含间隙机构动力学方程的难点,在于准确地处理由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的原则,即既要保持算法上的连续性又要切实反映机构的各状态真实运动,实现起来十分困难。

这种方法的缺点有:○1由于碰撞的时间难以确定,所以无法直接计算运动副的冲击力,只能用冲量来衡量冲击程度大小。

○2要根据运动副的不同状态分别描述,得到的系统方程是刚性微分方程(Stiff Equations),且速度量不连续,故建模很复杂且计算不稳定,在复杂系统中特别是多间隙机构中难以应。

○3由于数值求解过程中的初值敏感,难以求得稳态解[11]。

总结这三种模型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出,最为复杂的是三状态模型,连续接触模型相对简单。

就其研究方法的精确度比较,三状体模型则最为精确,因为它最能反映实际的运动状态,最差的则为连续接触模型,忽略的因素太多。

针对间隙动力学问题讨论磨损间隙是重要的故障因素之一,现有的磨损故障检测大多是通过分析机器的动力学响应,来确定磨损的存在和定位。

通过建立模型实验可以得到发动机在不同的连杆轴承间隙下的振动响应功率谱,为发动机内间隙故障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但是这样得到的只是某特例下间隙与外在响应的关系,机器的不同种类、不同的结构参数、运行参数、负载以及故障情况和严重程度都会使从时域响应提取的间隙故障特征有所区别。

随着现代机械向高速化和精密化的发展,间隙的影响只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使机构运动副元素间能够有相对运动,运动副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隙,因此间隙在机械产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回转副、移动副、齿轮的轮齿之间、凸轮与从动件之间以及机床结合面之间都存在间隙。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若选用精度等级较低的配合,间隙还可能较大。

在机械的运转过程中,磨损也会使问隙加大。

间隙对机构的静态运动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即由于间隙的存在造成构件的位置偏差,主要是对精密机械要考虑到这一点。

但是,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高速机械中间隙所带来的动力学效应。

出于间隙的存存,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副元素会发生失去接触的现象,待再接触时会发生碰撞,引起剧烈的振动。

碰撞时加速度、运动副反力、平衡力矩的幅值可达到零间隙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高速、重载机械中,运动副中的间隙对系统的动力响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引起剧烈的噪声和磨损。

因此,研究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问题并合理地控制和降低间隙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例如对于往复式发动机来说,活塞与汽缸、连杆与曲柄轴承之问都容易出现磨损问隙,它是诱发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学者已就存在故障发动机进行了故障诊断,提出了机器的非解体检测方法,通过对发动机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间隙故障的存在和位置,为确定维修策略和制定维修计划提供了依据。

未来展望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与模拟含有间隙的机械系统的运行状况与使用性能,今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运动副接触力的确定准确的接触力对于模拟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非常重要。

两个接触构件的材质、刚度、粘度等因素都会对机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材料,不同工作状况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接触力参数。

(2)建立较为准确的机构模型随着现代设计观念的改变以及现代设计方法及相关软件的出现,要充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建模、进行动力学特征仿真,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搜集到更多系统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建立准确的机构模型。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更加准确的建模、分析,同时如果我们能在模型设计中考虑到构件的弹性、柔性等因素,那样可以对机构模型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3)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充分考虑间隙问题,通过实际的应用去了解间隙问题对机器实际运行中的影响,反过来通过分析软件加以分析,来进行更加接近实际的研究参考文献[1]唐锡宽,金德闻.机械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