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海明威的死亡哲学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一、文学小说悲剧的内涵综述在西方文学界,悲剧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很多学者、批评家专注于悲剧的哲学诉求。
他们相信在悲剧文本中,主人公与外界的灾难抗争,虽然获得了精神上胜利,但最终还是被打败甚至被毁灭,这揭示了悲剧的崇高意义。
它的意义就在于赞扬人对命运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大哲亚里士多德曾把悲剧定义为是主人公自身存在的致命弱点导致的,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某种人性品格给他造成的灾难。
莎士比亚文学经典中的悲剧文本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汉姆雷特》和《奥赛罗》。
但总体上概括,悲剧的成因一方面是命运决定的,它反映了人在与命运进行抗争时候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悲剧的产生又源于人本身的缺陷,正是自我导演了自己的失败甚至死亡。
一部悲剧也许只是在表达其中一种极端或者说是另一种极端,但绝大部分悲剧两种成分都有。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洞察到这样的悲剧阴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海明威的全部长篇小说都是悲剧,而悲剧的极限所体现的就是死亡意识。
以下文字将专门分类探讨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二、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海明威的处女座《在我们的时代》中,悲剧的阴影还并不明显。
作者还没有把生活彻底地当做悲剧。
在这些短篇小说当中,主人公几乎都面临着强悍的外部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备受煎熬,被灾难磨砺,很多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批评家看来,这其中的悲剧色彩折射了一个作家的悲剧内容,从还不明晰走向了个人高度的悲剧想象。
不过那时候的海明威作品还并未成熟,直到若干年后他对悲剧的表达才技艺精湛。
他的悲剧终于有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大概可以以下几个内容。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情节内容并不复杂,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集中。
海明威在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但文本里始终没有主人公对外部世界的妥协,也没有精神上的超越。
文中有很多阴郁的特写特别吸引人,如:在一根战火点燃的木头桩上,无数蚂蚁被烧死,亨利举着孤独的身影,离开了医院。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探讨优秀论文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探讨优秀论文2022-05-04 10:55·文来已久优秀文学论文摘要:死亡作为海明威生活中的常客,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他文学作品创作的本质表现。
对海明威及其创作中的死亡存在进行探讨、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艺术创作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海明威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思考现今死亡教育的问题,并有助于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主题引言二十世纪对美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的著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长篇、中篇及短篇小说,在其作品中有一条不变的规则,即对死亡的不懈探讨。
死亡对海明威来说具有最大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是其文学作品和人生历程的底色。
透过其各具特色的死亡,海明威在心灵废墟上召唤着被弃置的个体自我意识,试图通过不断剖析个体生命存在在死亡面前自我意识的回归,来实现个体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一、海明威与死亡主题谈到文学中的死亡主题,就不可能忽略一生中在生死较量中度过的海明威,以及他在文学中表现出的个人生死观。
从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死亡观及海明威专家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其文学式的死亡观,几乎融西方哲学史上所有生死观于一炉。
海明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文学世界告诉世人,虽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力量在死亡面前是有限的,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来对待死亡。
恐惧死亡是人的本能,特别是在困境和苦痛之时,但绝不能成为死亡恐惧的奴隶,应当具有“困兽犹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勇气与之相抗拒,并应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死亡是海明威的文学主题,而写作则是他摆脱死亡恐惧的一剂良药。
在《死在午后》中他倾诉道:“那时('一战’后)我在尝试学习写作,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写,而最简单的问题之一和最根本的问题即是暴力造成的死。
……暴力造成的死虽然情况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它毕竟是死,是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的主题之一。
”[1]正如劳伦斯相信通过写书能够使自己的痛苦得到宣泄、毛姆通过写长篇小说获得心灵平静一样,海明威对文学对作家心灵的治疗作用也深信不疑,他说:“倘如他在写它,他就能摆脱掉它。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
不管是他引领的简洁写作方式,还是确立悲剧主题的小说手法,都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
而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主题。
死亡意识是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他认为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悲剧才是注定的结局。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死亡,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海明威从他的死亡意识当中提炼出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世界。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他死亡意识的形成过程,海明威的精神历程以及死亡意识在海明威精神世界里的中心地位。
一、厄内斯特·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海明威的一生中刻意追逐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抱着听天由命的宿命论观点。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追寻着对死亡的充分了解。
可以说海明威对死亡的认识和他死亡意识的不断加深都与个人的经验累积相关。
(一)死亡的好奇和模糊阶段1.海明威小说中关于死亡的好奇和模糊。
在死亡意识的最初发展阶段,海明威对待死亡是感到好奇而模糊的。
192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出版,讲述了尼克的系列故事,有着鲜明的自传特色。
这套小说集很好地反映了海明威早期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
以尼克的第一个故事《印第安人营地》为例。
这个简短的故事讲了一个年轻人同他的父亲——一位美国医生一起去钓鱼的旅行。
他们钓鱼时看到两个印第安人,两人要带医生去他们村庄帮助一位难产的妇女。
这名妇女因为分娩痛苦而断断续续哭嚎了两天。
尼克的父亲无奈只能用普通的折合刀帮这位女士做剖腹产,而且也没有打麻醉。
女人的丈夫无法承受妻子所受的折磨,他从左耳切到右耳切开自己的咽喉。
血流进池塘,他就这么死了。
根据海明威的自传,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海明威亲眼所见的真实故事。
医生的儿子尼克常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的主角,实际上即体现了海明威自身。
其中隐含的主题是通过父子在回家途中的对话揭示出来的:“Why did he kill himself,Daddy?”“I don"t know,Nick. He couldn"t stand things,I guess.”“Do many men kill themselves,Daddy?”“Not very many,Nick.”“Do many women?”“Hardly ever.”“Don"t they ever?”“Oh,yes.They do sometimes.”“Is dying hard,Daddy?”“No,I think it’s pretty easy,Nick.It all depends.”In the early morning on the lake sitting in the stern of the boat with his father rowing,he felt quite sure that he would never die.从引文中我们发现尼克已经开始考虑死亡。
生命因死亡而完满——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作 为 2 0 I L _纪 l 美 国文学 最具 个性 的作 家 , 海 明威
显著 的 特征 。
用文 学创 作影 响 了数 代 美 国 人 , 被 誉 为 美 利 坚 民 族 的 精 神 丰 碑 。 海 明 威 用 独 特 的 “冰 山 风 格 ”的 文 字 表现对 人生 、 社 会 和世界 的冷 静旁 观与 由衷 热爱 , 他 的文 字看 似冷 峻坚 毅 , 实 则含 蓄隽 永 , 引 人 深 思 。 正 如 乔伊斯 所 说 : “ 海 明 威 表 现 的 形 式 背 后 含 有 远 比 人 们 所 能 想 象 的 要 多 得 多 的 内容 。 ” 死 亡 现 象 是 海 明威 作 品 中 颇 为 引 人 注 目的部 分 , 其 作 品 中 的 主 人 公 都 是 非 自然 死 亡 的范 例 , 死亡 意 识 笼 罩 着 他 的 全 部 创 作 。 在 长 篇 小 说 《永 别 了 , 武 器 》中 , 海 明威 借 主 人 公 亨 利 之 口说 出 : “ 世 界 杀 害最善 良的人 , 最 温 和 的人 , 最 勇敢 的人 , 不偏 不倚 ,
妻 子难 产 、 丈 夫 自杀 的 惨 象 , 本来 紧张又兴 奋 的心情 被 泼 了 一 盆 冷 水 。尼 克 与 死 亡 就 这 样 在 一 个 日常 性 的场 景 中不 期 而 遇 了 , 他 不 安 地 问 爸 爸 “男 人 自 杀 的多 吗 ” , 又问 “ 死 很难 吗” 。尼 克作 为 旁 观者 , 被 死亡 的气 场所震 慑 , 在此 之前 , 死 亡 是 他 从 来 都 没 有 考 虑过 的问题 。 比起 极 端 条 件下 的死 亡 例 证 , 日常 生 活 中突发性 死亡 使 人 没 有 防备 , 突 出 了 死 亡 的 残 酷性 , 具 有更 强 的艺术 冲击 力 , 也 更 加 鲜 明地 表 现 出 麦 康 伯 吓 坏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文学小说悲剧的内涵综述在西方文学界,悲剧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很多学者、批评家专注于悲剧的哲学诉求。
他们相信在悲剧文本中,主人公与外界的灾难抗争,虽然获得了精神上胜利,但最终还是被打败甚至被毁灭,这揭示了悲剧的崇高意义。
它的意义就在于赞扬人对命运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大哲亚里士多德曾把悲剧定义为是主人公自身存在的致命弱点导致的,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某种人性品格给他造成的灾难。
莎士比亚文学经典中的悲剧文本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汉姆雷特》和《奥赛罗》。
但总体上概括,悲剧的成因一方面是命运决定的,它反映了人在与命运进行抗争时候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悲剧的产生又源于人本身的缺陷,正是自我导演了自己的失败甚至死亡。
一部悲剧也许只是在表达其中一种极端或者说是另一种极端,但绝大部分悲剧两种成分都有。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洞察到这样的悲剧阴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海明威的全部长篇小说都是悲剧,而悲剧的极限所体现的就是死亡意识。
以下文字将专门分类探讨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二、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海明威的处女座《在我们的时代》中,悲剧的阴影还并不明显。
作者还没有把生活彻底地当做悲剧。
在这些短篇小说当中,主人公几乎都面临着强悍的外部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备受煎熬,被灾难磨砺,很多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批评家看来,这其中的悲剧色彩折射了一个作家的悲剧内容,从还不明晰走向了个人高度的悲剧想象。
不过那时候的海明威作品还并未成熟,直到若干年后他对悲剧的表达才技艺精湛。
他的悲剧终于有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大概可以以下几个内容。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情节内容并不复杂,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集中。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意识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意识个体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个体生命的结束却是必然的,在偶然与必然之间,人类无能为力,上帝也同样无能为力。
一切努力都将一无所得。
人作为能够思考终极关怀的理性动物,对人的命运的这种永恒悲剧性,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着深刻的认识。
俄丁浦斯永远摆脱不了弑父娶母的宿命,西西弗斯也永远不能把巨石推到山顶,解脱惩罚。
人的存在具有永恒的悲剧性。
死亡像“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某一个未来时刻守候着,谁都无法逃避。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是纠缠着海明威一生的问题。
他在创作中大量涉及死亡主题,并非作家在玩弄死亡游戏,而是对于死亡以及生存之间关系的不断思考,试图在审美活动中寻求对于死亡的充分认识。
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是死亡意识,即对于人类作为生命个体的必然悲剧性结局――死亡的充分认识和大胆面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生意义的重新界定。
正是死亡意识使海明威获得了从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构造独特的艺术世界的心理因素和思想基础,从而使死亡这本来黑暗的东西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死亡是给予这些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叔本华语)苏格拉底曾经把哲学定义为“死亡的准备”。
死亡使人的生存时间成为最稀缺的东西,使生命成为最宝贵的价值。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只有死亡概念才可以把此在之存在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生存论上带到明处。
雅斯贝尔斯指出:哲学信仰“把死亡当作一种一直渗透当前现在里来的努力”,这种信仰要求我紧紧地把握“当前现在”,促使“我按照超越存在的尺度永不停息地从事实践,从而使当前现在对我来说更为鲜明”。
海明威选择“死亡”作为其惯常表现的题材,使死亡从人的整个生存中凸现出来,成为生存世界的强大压力,并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引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在“死”与“生”相对照中,写作了人生存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为生存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接受死亡,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在精神荒原上重塑自我的人格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从《永别了,武器》与《丧钟为谁而鸣》中看海明威的死亡主题
从《永别了,武器》与《丧钟为谁而鸣》中看海明威的死亡主题第一篇:从《永别了,武器》与《丧钟为谁而鸣》中看海明威的死亡主题从《永别了,武器》与《丧钟为谁而鸣》中看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摘要:海明威是一个硬汉,死亡不足以打倒他。
但在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死亡却是一个恒久的主题,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在一直转变着,他从开始的惧怕死亡到后来的直面死亡,死亡这个主题,与海明威一起经历了沧桑。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主题;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死亡,但是每一个人面临死亡时的态度却都是不一样的。
海明威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硬汉,她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带给了他无尽的伤痛,同时,也带给了无尽的财富。
海明威的一生面临着无数次的死亡,他的文学作品是他人生经历的再现,因而作为战争小说作家的他,死亡也必然会成为他重要的写作主题。
海明威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而,他不是生来就不怕死亡的,他是在自己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之下,开始形成自己的死亡观的。
从《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在悄悄改变的,他从一开始的惧怕死亡,到后来的直面死亡,海明威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再现,因而通过研读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重新去认识海明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以下,本文将对《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进行深入研究,从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入手,从这两部作品中找寻作者的死亡态度,希望能对海明威的死亡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海明威其人海明威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死亡,死亡对于他而言就像家常便饭一样,但是他却一次又一次的活了过来,然而这些与死亡擦身而过的人生经历,却成了他最大的人生财富。
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老人与海》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以这样说,海明威的文学之路,与他的死亡经历是分不开的。
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略论
次前往前线 , 这次他撞 伤了头部 , 医生在他的头上缝
了足足 5 7针。在 这期间 , 海明威 在一次飞行事故 中 与死神擦肩而过 , 结果造成严重 的脑震荡。 1 9 4 9年 , 他被猎枪打伤 了眼睛。 1 9 5 3 年, 他在接连发生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 事故中先是腰部与肝部被重创 ,下脊椎 骨受到严重
“ 很多男人都 自杀吗?” “ 爸爸 , 死亡难 吗?” 在《 丧钟 为 谁而 鸣》 这部 小说里 , 主人公 罗伯 特 ・ 乔丹 为了完成 炸桥任务而死。《 弗朗西斯 ・ 麦康伯短 暂的幸福生活》
二、 海 明 威 小 说 死 亡意 识 的 成 因 分 析
海 明威 对死亡 主题的迷恋首先和他个 人的传奇 经历有很大 的关 系。 1 9 1 8年 , 未满 l 9岁的海明威怀
明威 的早期 作品《 印第 安营地》 里, 小尼 克在小 小年 纪就亲眼 目睹了死亡 , 而且是 以自杀的方式死亡 。小 说 主人公尼 克带 着海 明威 本人鲜 明的 自传色 彩 , 他 是一个在海 明威 创作的小说 中频繁 出现 的人物。在
小说 中 , 他从纯真懵懂到伤 痕累累 , 历经 世事沧桑并
中主人公麦康伯到非洲猎狮 时一见到狮子就 吓得逃
跑 了,他的妻子感到他很 丢脸。第二天打非洲野 牛
揣着 民主的理想奔 赴欧 洲参 加第一次 世界 大战 , 在 为 医疗队当司机 时被炮弹炸伤 , 他的膝盖被炸飞 , 颅
骨被打碎。 医生从他 的腿 上取 出 2 0 0多块大大/ J , / J , 的弹片 , 以至于 2 0年后 , 当与他人谈 起这件 事时海 明威仍心 存恐惧 , 他 说他 当时“ 吓坏 了” 。 1 9 3 6 年他再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情节与悲剧意识
教育随笔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情节与悲剧意识陈玉荣(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湖北省 441300)摘 要 悲剧意识与死亡情节是海明威作品创作的核心内容,其作品中隐藏的悲剧精神是海明威对人生不断感悟的结果和他在艺术和思想上不断成熟的标志。
本文从死亡主题,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三个方面对海明威的作品中的死亡情节与悲剧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情节 悲剧意识一、死亡情节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g,18991961)一生创作颇丰。
综观海明威的生平和作品,可以看出海明威的作品和生命中与死亡有着不解之缘,美国评论家贝茨(Bates)曾做过这样的评论,“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
”[8](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 海明威本人也承认“一切故事讲到相当长度都是以死结束的”(同上)[9]作家对死亡主题的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
对死亡的思考与态度也贯穿着海明威的人生之路,这反映了海明威对死亡问题的高度关注。
他从不同角度对死亡主题进行了阐释,对人类精神和勇气进行讴歌和礼赞。
作家大量涉猎死亡这一主题,凸现出他对该主题的偏爱。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死亡,死亡在表现人人生悲剧结局与虚无本质方面,是荒谬的,可怕的,然而在表现人,尤其是陷于悲观主义或限于自身缺陷不能超越自我的人的人生的升华时,死亡却是优美的,有价值的。
在对死亡的态度上,海明威并没有消极地面对死亡,而是认为“活着,则勇敢地活下去”,他认为“死是一种美”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表明了劳动者求生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又认为即使如此也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
这里,作家还是着力于写那种宁死不屈的“男子汉精神”,着力于写人在面对死亡时,死亡的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人对死的态度和精神风范。
人类无法超越死亡,海明威显然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死亡具有人们谁也无法逃避的特征,死亡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和性质,死亡摧毁人们对生命、事业、爱情、友谊的信心,粉碎人的主观世界所勾画出的愉快、美妙的图景,对人类造成痛苦和悲哀,无奈和凄凉。
论硬汉海明威死亡哲学的生命意义
论硬汉海明威死亡哲学的生命意义徐青(武汉工业学院外语系)摘要:死亡作为海明威偏爱的创作主题。
是揭示他人生哲学的关键词。
本文试图通过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其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子形象来揭示死亡哲学的真正含义。
进而分析其死亡哲学的生命意艾。
关键词:硬汉;死亡哲学;生命意义海明威的经历与文学创作都与死亡有着不解之缘。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是在他对死亡的亲身体验基础上完善起来的。
他独特而复杂的人生遭遇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丰富了他作品的死亡主题。
死亡对于海明威来说具有最大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死亡是人们无法避免、无法超越的可怕事实。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会接触到死亡,就必须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唯一结局。
死亡是一种永恒。
正如此。
美国评论家H-B B at es曾说海明威的创作只有一个主题——死亡田。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都具有无畏的死亡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由于死与生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名为谈死,实为谈生,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一、海明威的人生经历海明威的人生经历了一个较常人更频繁地与死亡打交道的历程。
他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血腥与死亡。
他五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战火中出生人死。
他在意大利前线负了重伤.身中弹片多达230多块。
还多次被雷电击中。
他一生出过五次车祸,其中第二次大战期间。
在伦敦的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海明威头部和膝部受伤,几家报纸都已经登出讣告.认为他必定会死.但最终他却活了过来。
1953年他与第四任妻子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
有过两次飞机失事。
身受重伤:脑震荡、肝、肾损伤、脊椎骨折,左眼一度失明,左耳暂时听力丧失等。
这些伤痛不曾把海明威打倒。
他以顽强的意志与勇气、以旺盛的生命力,战胜伤痛,战胜死亡,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多次与死亡亲密接触的海明威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死亡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捉摸.但是他把生活看作是一个用自己的勇敢、坚毅和意志作武器去拼搏的“竞技场”。
生命与死亡:《老人与海》中的主题探索
生命与死亡:《老人与海》中的主题探索引言《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孤独而坚韧的老渔民和他的艰难捕鱼经历来探讨生命与死亡这一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小说中对生命和死亡的探索,展现其中蕴含的哲思和情感。
I.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生命意义作者以老渔民桑地亚哥为代表,展现了面对绝望和失败时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
他在与大海搏斗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生命以意义。
这种存在主义视角强调个体意识和行动对于赋予生命以价值和目标的重要性。
II. 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小说中描绘了桑地亚哥长期徒劳地追求大鱼,却频遭挫折和失败。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表现出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抗争。
他相信只有不断追求目标并尽力而为,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III. 生命与死亡的对立与统一小说中将生命和死亡置于对立的状态,并进行细致描绘。
桑地亚哥面临着与大鱼的生死搏斗,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夺取生存机会、拯救自己生命的决心。
然而,在最终失败后,他深入思考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它们并非真正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统一存在的。
IV. 生命短暂性和无常性作者通过描绘渔场上各类动物和环境变化来强调生命短暂性和无常性。
桑地亚哥感叹时间匆匆流逝、万物易逝,意识到每个人都面临着有限和不可掌控的生命周期。
这种触动使他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体验当下,并倍加珍视生命中蕴含的美好。
结论《老人与海》通过对生命与死亡主题的探索,传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意义和存在状态的思考。
作品呈现了生命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将生与死融为一体,展示了人们在面对逆境时应该如何坚守自我、追求梦想,以及珍视生命中短暂而宝贵的时刻。
通过这些元素,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思考个人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观念和态度。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善用运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悲剧的艺术审美。
海明威和他创造的硬汉文化对美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入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
海明威对于死亡有着特殊的情结,生命与死亡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本文以海明威作品中的生存和死亡为切入点,重点剖析海明威对于死亡的独特认识。
一、死亡意识的觉醒海明威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爱好广泛,尤其喜爱户外运动,他的母亲出身良好,是一名虔诚的教徒。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海明威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冒险的性格特征。
家庭环境对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时代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形象——尼克·亚当斯。
尼克·亚当斯可以看成是海明威自己的缩影,同样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充满迷茫和颓废。
在这部小说集当中,海明威第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
少年尼克跟随父亲到一个印第安部落行医,有一名印第安母女难产,这位孕妇经历了两天的折磨仍然没有将孩子生下,尼克的父亲只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孕妇做了剖腹产,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孕妇的丈夫因为目睹了孕妇遭受的痛苦而无法承受,他选择了自杀。
该文可以看作是海明威对于生命和死亡进行探索的开端。
这个时候海明威对于死亡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因为在作品中尼克无法理解死亡,而尼克的父亲认为死亡是很容易的事情。
《杀人者》是一部海明威进一步探讨死亡的作品。
这部小说当中没有血腥,也没有对死亡场面的直接描写,通过平淡和缓慢的叙事来展开。
尼克找到安德烈森,告诉他有人想要杀他,面对尼克的警告,安德烈森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尼克刚开始对安德烈森面对死亡的麻木感到困惑,直到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尼克才想明白安德烈森之所以对死亡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无处可逃。
尼克进一步认识到杀死安德烈森的不是杀人者,而是这个充满罪恶的社会。
我看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和行动精神
中渗 透的人 生哲学与美学意义。 关键词 : 死亡意识 ; 动精神 ; 4 T 人生 ; 美学
中图分类号 : 0 . I 64 1 文献标识码 : A
M y Po n fVi w f He i g y’ a h Co s i u n s n to p r t i t o e o m n wa S De t n c o s e s a d Ac i n S i i
Ab ta t T i a e k : 8 n lsso e t o s i s e s c o p o a i l e a d wok d as i u s ste s r g sr c : hsp p rma e n a ay i fd ahc n co n s .a  ̄ n s Mt rm l hs i n r sa lo ds se p n — s u f l f n c h i h a d s nf a c h t rs n e l e p l o h d a s eisme n n rm e c n rdco yu i c t r e d a i i c et a ee tt f h o p ya e t t a ig f n g in p h i i s n h c o t o t i tr nf ai . h a i o Ke r s d a h c n c o s e s c o pr ,l e e teis y wo d : e t o s iu n s ,a t n s i t i ,a s t i i f h c
问爸爸 :他 干 嘛要 自杀 呀 , 爸 ? “ “ 爸 ” 自杀 的 男人 是 不是很多 呢 , ? “ 爸爸 ” 死难 不难 , 爸爸 ? 他 感 到死神 ”
仅如此 , 他还借男主角亨利之 口, 出了:世界杀 道 “ 害最善 良的人 , 最温和 的人 , 勇敢 的人 , 最 不偏不
直面死亡_永不言败_对海明威死亡哲学的一种解读
第29卷第10期Vol.29No.10钦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2014年10月Oct.,2014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收稿日期]2014-08-20[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英美文学死亡复活及永生的主题研究———以狄金森、劳伦斯和海明威为例(201010LX453)。
[作者简介]李梅(1970-),女,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直面死亡,永不言败———对海明威死亡哲学的一种解读李梅(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钦州535000)[摘要]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是基于他自身的种种亲近死亡的经历而形成的,是他对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独到看法。
从他的人生经历及作品中的死亡叙述等表象着手,可解读他独有的圣地亚哥式的死亡哲学,以激励人们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哲学;生命意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14(2014)10-0015-05海明威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阐述死亡之多不胜枚举,以至美国评论家贝茨(Bates )曾作过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海明威的小说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1]201。
海明威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死亡的态度,阐述死亡的同时也体现着他对生命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理解。
本文拟从他的人生经历及他作品中的死亡叙述等表象着手,探讨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证实海明威是把死亡作为他研究的对象,并将其上升到哲学层面。
我们站在哲学的高度来领悟海明威的死亡观点,进而解读他的死亡哲学。
众所周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不同的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诠释出的死亡哲学是千差万别的。
如英国作家劳伦斯认为:在这个幻想破灭的工业化现实中,人像神话中的凤凰一样,只有在死了以后才能从灰烬中复活,取得新生。
劳伦斯的死亡哲学是通过凤凰涅磐式的“复活”来实现人之本性的自然回归,以达到人性解放的目的。
论海明威对_死亡_的迷惘
・90・论海明威对“死亡”的迷惘鹿守富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常以死亡为题,它引起了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阐释。
比较集中的看法是,作家常用“硬汉子”形象去冲淡其作品中浓郁的死亡阴影,以证明海明威对人生挫折、死亡等悲观意识的超越。
其实不然,海明威一生都在对死亡的恐惧中度过。
笔者试从海明威的作品内容、人生际遇等角度切入,旨在说明海明威终生都在“死亡”这个死胡同中迷惘。
海明威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是死亡,像他那样关注和嗜好描写死亡的作家并不多见。
作为作家,海明威总是带着对死亡这个永恒主题的偏爱,利用大量作品涉猎这一领域。
美国评论家H ・Bates 曾说过:“实际上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
”①更有甚者,有些评论家干脆把海明威戏称为“制造死亡的工程师”②。
无疑,“死亡”,对于海明威来说,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曾说过:“一切故事,讲到相当长度,都是以死结束的;谁要不让你听到那里,他就算不上一个真正讲故事的人。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着厮杀、鲜血和死亡。
这反映了海明威内心世界里死亡的阴影。
海明威认为死亡是人们无法逃避的最大也是最可怕的真实,它具有一种巨大的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剥夺了人们的其他权利,撕碎了人们的一切主观想像和盲目的乐观。
死亡是一种永恒,而爱情、友谊、人生,只不过是一堆“粪土”。
总之,在他看来,人们不要陶醉于人为的其乐融融的大团圆梦幻里,死亡正像躲在灌木丛中盯着猎物的猎狗,随时随地会毫无理由地不分是非地咬噬活蹦乱跳的生命,人们权且苟活,不过暂寄一隅而已。
所以,海明威用众多的文学形象向人们诉说着这一感受和认识。
在《杀人者》中,主人公尼克接触到了另摘要海明威是个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
本文以他不平凡的生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切入口,通过他生活和创作的两相观照,剖析了他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他的死亡意识中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涵。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迷惘作者简介鹿守富,男,1957年10月出生,焦作教育学院讲师。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一)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一)提要:生活中诸如病与死这样一些普遍遭到排斥和拒绝的反面经验,一旦以迷人的形状从作家的笔下走出,竟带来了一种神秘的美感与难以抑制的兴奋。
这其中又都透出了一股让人深思的气息,这对我产生极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这种震撼是来源于他们的经历还是来源于想象。
本文试通过对海明威和鲁迅部份作品的阐释,来表述我所能理解的他们的死亡哲学和生命哲学背后那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命运、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
主题词:海明威死亡哲学鲁迅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有这样的分析:在人的无意识的心理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本能动向。
一种是生的动向,一种是死的动向,当某一种动向占上风时,心理就追随它而发挥主导性功能。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这两种动向有时强烈地对峙和交织。
死亡在他们看来更是具有美学性质的,具有神秘的诗意内涵,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更加迷恋死亡,在艺术创造中偏爱描写死亡和表现死亡,揭示死亡和生命的神秘意义和情感丰富性,赋予它强烈的美学色彩。
这里一个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另一个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他们以文学共同耕耘在那个天地里,思考着人类统一的困惑,诸如死亡、寂寞、疾病、痛苦、生与死的搏斗、光明与黑暗的挣扎。
所谓“生命哲学”、“死亡哲学”都主要是一种范围上的限定。
一种可以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不仅仅包括对社会历史、自然史、精神史的理解,更应是对人自身存在状况的领悟;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乎篇篇都谈论到死亡或与死亡有关的情节内容。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中也多有病、死、鬼这样的字眼,固执地一再重复地出现吃人、死亡、坟墓、鬼魂、杀头、丧仪这些毛骨悚然的东西。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和鲁迅的生命哲学是他们各自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一种感悟,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态度。
一、“生”与“死”的哲学1、海明威对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死亡是以原始宗教、神话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原始艺术、礼仪等形式反映的。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作者:黄国英来源:《牡丹》2018年第08期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善用运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悲剧的艺术审美。
海明威和他创造的硬汉文化对美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入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
海明威对于死亡有着特殊的情结,生命与死亡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本文以海明威作品中的生存和死亡为切入点,重点剖析海明威对于死亡的独特认识。
一、死亡意识的觉醒海明威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爱好广泛,尤其喜爱户外运动,他的母亲出身良好,是一名虔诚的教徒。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海明威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冒险的性格特征。
家庭环境对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时代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形象——尼克·亚当斯。
尼克·亚当斯可以看成是海明威自己的缩影,同样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充满迷茫和颓废。
在这部小说集当中,海明威第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
少年尼克跟随父亲到一个印第安部落行医,有一名印第安母女难产,这位孕妇经历了两天的折磨仍然没有将孩子生下,尼克的父亲只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孕妇做了剖腹产,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孕妇的丈夫因为目睹了孕妇遭受的痛苦而无法承受,他选择了自杀。
该文可以看作是海明威对于生命和死亡进行探索的开端。
这个时候海明威对于死亡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因为在作品中尼克无法理解死亡,而尼克的父亲认为死亡是很容易的事情。
《杀人者》是一部海明威进一步探讨死亡的作品。
这部小说当中没有血腥,也没有对死亡场面的直接描写,通过平淡和缓慢的叙事来展开。
尼克找到安德烈森,告诉他有人想要杀他,面对尼克的警告,安德烈森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尼克刚开始对安德烈森面对死亡的麻木感到困惑,直到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尼克才想明白安德烈森之所以对死亡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无处可逃。
直面死亡,永不言败--对海明威死亡哲学的一种解读
海 明威 ( 1 8 9 9 — 1 9 6 1 ) 生 活 的 时代 正是 美 国文
学进 入一个 新 时代 的 阶段 。两 次世 界大 战对 美 国
人 的思想 和精 神 面貌产 生极 大 的影 响 。人们 对 自
而海 明威 的死 亡哲 学则 基 于他 自身 的种 种 亲近 死 亡 的经历 , 纵然 千 头万绪 , 却是 他对 生命 和社 会 的
由民主的信念开始动摇 , 普遍感到迷 惘, 甚 至绝
望 。他们 不 再 寄 希 望 于未 来 , 日期 ]2 0 1 4— 0 8— 2 0
[ 基 金项 目]广 西教 育 厅科 研项 目: 英 美 文 学死 亡 复活 及 永 生 的主题 研 究—— 以狄 金 森、 劳伦 斯 和 海 明威 为例
胜枚举 , 以至美 国评 论 家 贝 茨 (B a t e s )曾作 过 这
样 的结论 :“ 实际上 海 明威 的小说 只有 一 个 主题 ,
独到看 法 , 从而 形成 了他独 有 的 “ 身体 虽 死 , 精 神 犹存 ” 的圣地亚哥式的死亡哲学 , 激 励 人 们 与 命
运抗争 , 永 不言 败 。
激励人们与命运抗争 , 永 不 言败 。
[ 关键词 ] 海 明威 ; 死亡哲 学; 生命意义 [ 中图分类号 ]1 1 0 6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8 3 1 4 ( 2 0 1 4 ) 1 0— 0 0 1 5— 0 5
海 明 威在 他 的诸 多作 品 中 , 阐述 死 亡 之 多不
在两 次世 界大 战 期 间 , 海 明威 多次 亲 历 过 战 争 。海 明威 曾以战地 记者 和红 十字救 护 队 的身份
在 战火 中出生 入死 。这些 经历 带给他 的是 一百 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内容提要:“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经典台词。
生活中诸如病与死这样一些普遍遭到排斥和拒绝的反面经验,一旦以迷人的形状从作家的笔下走出,竟带来了一种神秘的美感与难以抑制的兴奋。
这其中又都透出了一股让人深思的气息,这对我产生极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这种震撼是来源于他的经历还是来源于想象。
本文试通过对海明威部份作品的阐释,来表述我所能理解的他的死亡哲学背后那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命运、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
主题词:海明威死亡哲学意识升华著名学者弗洛伊德有这样的分析:在人的无意识的心理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本能动向。
一种是生的动向,一种是死的动向,当某一种动向占上风时,心理就追随它而发挥主导性功能。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这两种动向有时强烈地对峙和交织。
死亡在他们看来更是具有美学性质的,具有神秘的诗意内涵,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更加迷恋死亡,在艺术创造中偏爱描写死亡和表现死亡,揭示死亡和生命的神秘意义和情感丰富性,赋予它强烈的美学色彩。
这里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以文学耕耘在那个天地里,思考着人类统一的困惑,诸如死亡、寂寞、疾病、痛苦、生与死的搏斗、光明与黑暗的挣扎。
所谓“死亡哲学”主要是一种范围上的限定。
一种可以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不仅仅包括对社会历史、自然史、精神史的理解,更应是对人自身存在状况的领悟;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乎篇篇都谈论到死亡或与死亡有关的情节内容。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是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一种感悟,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态度。
一、海明威的生死哲学人类对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死亡是以原始宗教、神话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原始艺术、礼仪等形式反映的。
死亡哲学作为哲学的一部份,是要对人类死亡现象和死亡事实进行总体的、全方位的、形而上的考察,也就是说,它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说。
在创作风格上,海明威一生最偏爱的主题是战争、死亡、男子汉气概和爱情。
特别是“死亡”和“男子汉气概”,贯穿于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
在他小说中所涉及的已不是零星的死亡现象。
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光是每篇前面所附的1924年出版的同名速写集中就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枪毙内阁大臣、任意枪毙路人、绞刑、斗牛士惨死等。
还有濒死的感觉、战斗中的求生祈祷、雨中溃退等。
更不用说其中描述的妇女生子、丈夫自杀、怨敌之争、情人变心、恋人分手、对婚姻的恐惧、夫妻淡漠的生活、流浪者打斗、战后精神迷惘颓废、赛马作弊致死、斗牛士之死等用战争、疾病、情感和各种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死亡。
在自传色彩很浓的“尼克·亚当斯”系列故事中,海明威讲述了自幼年以来就对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困惑、焦虑、渴望、漠视、直面等复杂的情绪和心态。
可以这么说:只要能将阅读深入到海明威的作品中去,就几乎可以感觉到它们实际上可以算作是一部“死亡学”的详尽注解。
生命个体是一个易逝的、必然毁灭的、终有一死的存在者。
这就是人无法相逆的命运。
《永别了,武器》中,蚂蚁逃离火海的故事,说明死亡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它或早或晚是要到来的。
海明威认为,人的本质是追求生命的意志,可是由于生命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挣扎和冲动,因此,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痛苦”。
不管大自然做了什么,不管命运如何安排,不管人们的社会角色怎样,构成人生本质的痛苦总是摆脱不了的。
这些“痛苦”促使生命最终要导向“死亡”。
海明威如是说:“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死。
”⑴莎翁说,这是支撑他生命的看法,只有明白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才能正视死亡,而不是消极回避,他正是看到了生命的有限性,才会有生活的紧迫感,才会格外珍惜并利用自己的生命。
他说:“一定要找出新方法来为我们寻求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空间。
让你的精神受到新思想的鼓舞……过一过这种充实的精神生活吧。
”这就是他创造的打不垮的“硬汉子”精神。
这种精神内蕴育着一个生机盎然、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积极筹划有限人生,使它更加紧张、热烈、深刻、充实。
海明威提出了“死自是一种美”,“活着,则勇敢地活下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提倡以“硬汉子”精神来面对死亡。
他再三地写到死亡,他作品的主要人物大部份必然以死亡告终,但这些人物,在失败或死亡之中往往设法保存了些什么东西,他们确实维持着本身的一种理想:该怎样做人的一种原则。
塞涅卡说:“一个人没有死的意志就没有生的意志。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就具有无畏的死亡意志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由于死与生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名为谈死,实为谈生,明显地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打不败的人》中曼努埃尔被牛抵成重伤以后,仍奋力把牛杀死,临死前也不失“优雅风度”。
《在异乡》中的少校以“准则英雄”式的风度默默地承受新婚妻子病逝和自己身为剑术家却残了手臂的悲剧。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在83天未捕到鱼的逆境中勇敢地面对厄运,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并为保护既得成果单枪匹马与追踪而来的成群鲨鱼搏斗,几次遇险而生。
在此人已不再是自己命运的奴隶,而是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的人生也不再意味着忍耐、受苦、消极无为,而是被自己筹划得生气勃勃,轰轰烈烈,奋发有为。
海明威说:“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和他们做斗争徒劳无益,改变不了人的悲剧性的命运。
但问题在于怎样面对人的这种境遇。
人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不能从精神上被打败,要在“重压下”努力保持“优雅风度”,弘扬个性,歌颂个性,以找回被死亡阴影所掩盖的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形成1、家庭经历。
许多艺术家在童年时期都有目睹自己家庭不幸的经历,尤其是亲人的亡故,对他们稚嫩的“白板”一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情感印记。
海明威的家庭经历较为简单和幸福快乐得多。
他出生于1899年7月21日,他的童年没有什么创伤,父亲和母亲教会他许多的东西,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中学时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文学天赋,常常发表文章。
但是海明威却遗传了父氏的躁郁。
他在小的时候离家出走,传说也是其家庭气氛紧张造成的。
海明威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身心备受折磨。
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
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与逃避沮丧与焦虑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
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
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其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
作家诺曼·迈勒在文章中曾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
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
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在1961年7月2日,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顽强拼搏的一生。
2、社会经历。
如果说家庭经历给艺术创造主体最初的生与死的体验和意识,那么,社会经历则进一步丰富和加深这种体验和意识,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深厚的矿藏和更广泛的契机。
如果我们稍稍比较这两种经历所带给艺术创作主体的精神感受,就会发现某种差异性。
如果说前者经历一般赋予艺术家有关死亡的感性经验,偏重于直观的印象和情感的近距离投入,较少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没有沉重的理性逻辑的分析,缺乏形而上的哲学思索,那么后者的经历则往往提供艺术家有关死亡的理性知觉,偏重于理性的逻辑分析和冷静的适度距离的旁观,有关社会历史的种种观念便与死亡现象产生密切的联系,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往往置身其中。
这两种经历对艺术创作而言,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前者有助于艺术家表现死亡意境的经验的感性直观,有助于幻觉与想象的拓展和情感的宣泄;后者有助于艺术家对死亡意境展开社会历史观念的理性思考,并赋予深刻的形而上的哲学意义,这两方面经历的综合更易使创作既具艺术的审美特性,又具艺术的理性知觉。
以“迷惘的一代”著称于世的海明威,他的人生征途也是一个较常人更频繁地与死亡打交道的历程。
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到过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英国、法国和中国;亲身目睹了无数生命的流血和死亡,对战争有极深刻的领悟。
在这些国家中的战争中五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做出许多常人难以预料的事。
他在意大利前线负了重伤,身中弹片多达237块。
还多次被雷电击中。
他一生出过五次车祸,其中第二次大战期间,在伦敦的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海明威头部和膝部受伤,几家报纸都已经登出讣告,认为他必定会死,但最终他却活了过来。
1953年他与第四任妻子玛丽·威尔什去非洲作狩猎旅行,有过两次飞机失事,险些丧生。
资本主义工业化给欧洲社会带来的振动和冲击,使不少艺术家感到自己是处在一种衰落的文明之中,因此转而鄙视社会的习俗和法律,企图以艺术的自由来寻求和摆脱内心困境的出路。
这样,他们的艺术就成为了这种内心苦闷和矛盾的外化,作品中流露出与欲望、恐惧和孤独搏斗挣扎的痕迹。
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谴责毁灭生命的战争,呼吁世界应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海明威在他丰富的社会经历中形成了所谓的男性势能,它代表艺术家内心与死亡意识抗争的力量。
“海明威的生平事迹,正可为男性的势能——体力、狩猎同性力——勾画出一幅明显的图画,他本人的死亡意识很强烈,尤其到了六十岁左右性无能时,死亡对他更构成了强烈的威胁,最后他便以戏剧性的动作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肯定自己的势能。
”⑷无论是所谓男性势能还是死亡意识,这均是艺术家丰富的人生经历所带来的精神存在,尽管有些是属于潜意识的本能部分,但更多是社会现实所赋予的。
它们均对海氏艺术创作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死亡意境的审美表现。
3、历史意识。
这是最广泛的艺术家表现死亡意境的美学选择,这种审美趣味普遍地显现在艺术文本之中。
死亡不是呈现出具体的现实性存在,而是转换为审美情感体验可能把握的艺术化的对象,成为精神自我关照和沉思的境域,而属于这一境域的艺术家心灵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形式和情感逻辑去阐释死亡和抒写死亡,以死亡意境透视历史的残酷和不合理,从而表现对历史的怀疑和否定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艺术结果就获得了。
这个结果,就是艺术家所构想的死亡意境,这个死亡意境也相应地凸现艺术家所持有的独特的美学趣味。
艺术家对死亡意境的关注寄寓着一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而这两方面是有机交融的。
一方面他从现实走入历史,以所处的文化境域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来审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