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流程表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操作指南1. 选定合适的推拿技术:- 经络疏通:通过指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经络疏通配合推拿:在经络疏通的基础上,结合拨罐、刮痧等疗法进行推拿。

2. 准备工作:- 为小儿提供一个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

- 为小儿换上宽松舒适的衣物。

- 洗净双手并修剪指甲。

3. 推拿操作步骤:- 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

- 从身体较轻的部位开始,逐渐过渡到身体较重的部位。

- 注意小儿的体位和呼吸,保持沟通和观察。

注意事项1. 推拿时间:- 每次推拿时间最好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

- 若小儿表现疲倦或不适,可以适当缩短推拿时间。

2. 推拿频率:- 推拿频率一般为每天1-2次,视小儿情况而定。

- 不宜在进食前或饱食后立即进行推拿。

3. 温度控制:- 推拿环境的温度宜保持适宜,避免小儿感到过热或过冷。

- 使用零散或拌有温油的技术,可提高推拿效果。

4. 推拿力度:- 推拿力度应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 应根据小儿的感受和反应进行调整。

5. 仪器使用:- 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推拿仪器。

- 避免使用较复杂或不熟悉的仪器。

禁忌事项推拿在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以下情况下应避免推拿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1. 发热:小儿体温超过38℃时禁止推拿。

2. 皮肤损伤:存在皮肤破损、感染、烧伤等情况时禁止推拿。

3. 外伤:如骨折、扭伤等严重外伤时禁止推拿。

4. 出血倾向:小儿存在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时禁止推拿。

5. 心脏问题:存在心脏病等严重心脏问题时禁止推拿。

6. 呼吸问题:存在呼吸困难、哮喘等严重呼吸问题时禁止推拿。

注:此文档仅供参考,操作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推拿师的意见。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如上图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流程表

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流程表

定位 再次核对;明确捏脊手法。
操作 流程
手法
根据手法要求和腧穴部位的不同,正确运用。 用力均匀,禁用暴力,推拿时间合理。
观察 随时询问对手法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整理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捏脊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操作后沟通
XX小朋友及家属,捏脊操作很顺利,请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饮食清淡,谢谢你们的配合!
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流程
准备
1、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巾、滑石粉。
操作前沟通
XX小朋友,你好!我是你的主管护士XX,今天将给你进行捏脊操 作,捏脊时局者理解与配合。
患者
患者体位舒适合理,充分暴露背部,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小儿按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按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按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标
准)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确保婴儿安全。

2. 检查婴儿:观察婴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没有受伤或疾病。

3. 温暖肌肤:使用温暖的双手或按摩油轻轻涂抹在婴儿的身体上,以防止皮肤过于干燥。

4. 开始按摩:按摩部位依次为头部、背部、四肢和脚部。

按摩时间每个部位应控制在5-10分钟。

5. 使用正确的手法:使用轻柔、温和的手法,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摩擦。

6. 结束按摩:结束按摩后,用温暖的湿巾擦拭婴儿的身体,保持清洁卫生。

注意事项
- 按摩前应确保婴儿处于放松状态,避免在他们吃饭或哭闹时进行按摩。

- 使用适宜的按摩油或乳液,避免使用刺激性的产品。

- 避免按摩伤处或有破损的皮肤部位。

- 按摩手法应温和而有节奏感,避免太过激烈或随意。

- 观察婴儿的反应,如果婴儿出现不适或不喜欢的表情,应停
止按摩。

禁忌
按摩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是安全的,但以下情况下应禁止按摩:
1. 婴儿发烧或有其他感染症状。

2. 婴儿有创伤性伤口或疾病。

3. 婴儿患有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

4. 婴儿有先天性异常或特殊医疗条件。

5. 婴儿情绪不稳定或不适合按摩的状态。

以上是小儿按摩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的标准,希望能对
您有所帮助。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和恢复儿童的身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等,下面详细介绍。

准备工作:1.确认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了解儿童的主要症状和不适,以便制定相应的按摩计划。

2.了解儿童的性格和个人喜好,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选择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进行推拿,目的是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儿童放松和保持安静。

4.洗手并修剪指甲,确保手部卫生和安全。

按摩手法:1.按摩前先用温热的双手轻轻揉搓儿童的背部,以放松儿童的身体。

2.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如推、拨、捏、扳、按等),结合儿童的需要和感受进行操作。

3.按摩时,手势要轻柔、均匀,力度适中,确保不伤害儿童的皮肤和肌肉,同时刺激经络和穴位。

4.操作时要细心、耐心,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以获得儿童的配合和放松。

注意事项:1.按摩之前要确保儿童没有过饱或者空腹,避免影响按摩效果和儿童的舒适感。

2.按摩力度要适中,切忌过度施力,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

3.在进行按摩时,要时刻观察儿童的反应和感受,避免过度刺激或者不适。

4.力度、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反应进行调整和适应。

5.在按摩过程中,保持手部的温度恒定,使儿童在按摩中感到舒适和放松。

6.按摩后要给予儿童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水分,加强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禁忌:1.发热、呕吐、腹泻、剧烈咳嗽等急性病症儿童不宜进行推拿,应及时就医。

2.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以及进行其他医疗操作时,不宜进行推拿,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反应和恢复。

3.避免在餐后进行推拿,以免影响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4.皮肤破损、红肿或有皮肤病的儿童要谨慎进行推拿,并避免接触到局部破损的皮肤。

5.有呼吸道传染病的儿童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进行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准备工作、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及禁忌,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小儿推拿捏脊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捏脊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捏脊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捏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按摩和调整脊柱,促进气血运行,加强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捏脊操作方法:
1. 环境准备: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室温适宜,随后让宝宝平躺在柔软的床上或垫子上。

2. 准备工作:先给宝宝拍打、揉搓手掌和足底,以增加血液循环,然后除去宝宝身上的多余衣物,露出背部。

3. 推拿捏脊:双手握拳,用拇指指腹按着脊柱两侧的软组织,从下颈部开始沿脊柱上下推拿捏脊,由上往下,力度适中。

注意避开脊椎骨,要以肌肉为主要目标。

4. 脊柱侧按:双手分别按在脊柱两侧,由上往下,轻轻旋转按摩,以放松脊柱周围的肌肉。

5. 捏脊: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的肌肉,从上往下逐一捏脊,每个穴位挤压数秒钟。

6. 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10-15分钟,结束后用温水将宝宝的背部擦拭干净,可以适当做一些按摩。

注意事项:
- 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到宝宝的脊柱和肌肉。

- 推拿时要保持宝宝的舒适感,避免宝宝感到不适。

- 如果宝宝有皮肤过敏或其他慢性病情,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捏脊。

- 如果宝宝出现异常不适感,如呕吐、流泪、情绪激动等,应及时停止推拿捏脊,并就医咨询。

- 推拿捏脊不适宜在饭前和饭后进行,最好选择在宝宝心情好,身体舒适的时候进行。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小儿推拿及足底按摩

小儿推拿及足底按摩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穴位小儿保健按摩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

现将小儿保健按摩常用特定穴、操作及作用介绍如下。

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穴称开天门。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坎宫(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坎宫穴称推坎宫。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3、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由上而下直推天柱骨穴称推天柱骨。

一般次数为100~500次。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解热镇痛。

4、胁肋【定位】从腋下两侧至脐两侧。

【操作】以两掌自两胁搓摩至脐两侧称搓摩胁肋。

一般搓摩50~100次。

【作用】顺气化痰、解除胸闷。

5、腹【定位】自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上。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一般分推100~200次,摩5min。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6、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捏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一般拿3~5次。

【作用】止腹痛。

7、脊柱【定位】大椎至龟尾(即龟尾尖)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穴区称推脊柱;用食、中二指在上,拇指在下自尾部由下而上捏脊柱穴,同时向前推进,称捏脊。

一般推100~300次,捏5~7次。

【作用】推脊柱有清热通络的作用。

捏脊柱有调和阴阳、和脏腑、理气血、培元气的作用;还有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是小儿保健常用穴位。

8、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龟尾(龟尾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指外侧缘或食、中二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七节骨穴区,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一、头部1、开天门部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

调理: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次数:约推24次/阶段,重复3阶段。

2、推坎宫部位:由眉心向两侧至眉梢。

操作:揉摩眉心向外分推至眉梢。

调理:感冒发热,头痛,哭闹不止。

次数:约推24次/阶段,重复3阶段。

3、引气摩穴:迎香,高骨,天柱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调理:鼻塞流涕。

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开窍。

调理: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刮痧板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调理: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二、手部1、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次数:约推100—300次。

2、清天河水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次数:100-500次。

3、运八卦部位:以掌中心为圆心,画一圆圈。

操作:顺运内八卦--用拇指面顺时针方向运内八卦;逆运内八卦--用拇指面逆时针方向运内八卦。

调理:消食,胸闷、咳嗽、气喘等。

次数:运100-500次;掐运7-14次;揉100-200次。

三、肩背部1、拿肩颈部位: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

调理:提神顺气,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次数:约捏拿5~10次。

2、捏脊位置:后背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直推:10次捏脊24次,每次提3下。

珍贵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构想新奇,质量一流,合适各个领域,感谢采用宝贵的 40 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推拿手法,特色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浑身穴位为辅;手法灵便独到,操作规范简易,且疗效明显。

快来随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地点: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 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 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挺直,自指根至指尖往返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 300~ 500 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考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使作用;②可使胃液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添;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显然。

二、肝经(肝木)地点: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 500 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浮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地点: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家有宝宝的,都学起来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家有宝宝的,都学起来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家有宝宝的,都学起来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提醒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

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儿童全身按摩操作手法及顺序

儿童全身按摩操作手法及顺序

儿童全身按摩操作手法及顺序一、头部按摩1、开天门:从印堂到神庭,以两手拇指进行抹法,由轻至重,20-30次。

2、分推前额:以两手拇指桡侧自中间向外进行分推,由轻至重、重而不滞,进行20-30次。

3、推坎宫:经两手拇指指腹自攒竹分抹到丝竹空穴,手法不宜重,要轻而不浮。

4、环抹眼周:以两手拇指指腹沿着上下眼眶进行分抹20-30次。

5、点按四白穴:以两手拇指指腹在四白穴进行按揉100-200次。

6、点按迎香穴:经两手中指或食指指端点按迎香穴100-200次。

7、环摩嘴周:以两手拇指腹在嘴唇上自人中穴分抹到地仓穴,再在嘴唇下自承浆分抹到地仓穴100-200次。

8、按揉耳部: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揉捏耳部,,并向外下方揪耳垂。

9、拿按头顶:用双手食指指端拿按头顶及两侧颞部,1分钟。

10、按揉百会100次和点按四神聪5次。

二、胸腹部按摩1、开胸:以胸骨为中线,用两手拇指指腹自上而下向两侧分抹5遍。

2、摩腹:以中脘穴为中点,用掌心摩腹1-2分钟,摩少腹1-2分钟。

三、颈肩部按摩1、用拇指按揉颈部两侧肌肉10-20次。

2、用拇指按揉颈椎棘突及棘间韧带10-20次。

3、拿风池10-20次。

4、拿肩井10-20次。

四、背部按摩1、捏脊:3-5遍。

2、揉脊:用食指、中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按揉3-5遍。

3、按揉背部:用两手手掌叠放,自上而下,在背部进行按揉5-10分钟。

4、横擦八髎穴,以热为度。

五、上肢按摩1、拿捏上肢肌肉,每侧2-3分钟。

2、搓上肢,每侧3-5遍。

3、抖上肢,每侧3-5下。

4、捻指。

六、下肢按摩1、拿捏下肢肌肉,每侧2-3分钟。

2、前臂或掌根揉下肢肌肉,每侧2-3分钟。

标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 再次核对;明确捏脊手法。
操作 流程
手法
根据手法要求和腧穴部位的不同,正确运用。 用力均匀,禁用暴力,推拿时间合理。
观察 随时询问对手法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整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捏脊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操作后沟通
XX小朋友及家属,捏脊操作很顺利,请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饮食清淡,谢谢你们的配合!
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流程
准备
1、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巾、滑石粉。
操作前沟通
XX小朋友,你好!我是你的主管护士XX,今天将给你进行捏脊操 作,捏脊时局部会出现酸胀的感觉,希望你配合。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患者
患者体位舒适合理,充分暴露背部,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