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宝宝在长大》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A.已经不能发芽了 B.还能正常发芽
C.能发芽,但是发芽的速度很慢,需要很多天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胚损伤这粒蚕豆种子不能发芽了。
A.椰子B.蒲公英C.鬼针草
【答案】A
【解析】【解答】A.椰子是利用流水来传播种子的,符合题意;
B.蒲公英是靠风力来传播种子的,不符合题意;
C.鬼针草是依靠动物来传播种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种类不同,特征就不同,种子传播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靠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力来传播种子,如椰子;有的靠果实成熟后炸裂的弹射力传播种子,如大豆;还有的植物靠动物来传播种子,如苍耳。
3.蚕长大了
【教学目标】
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A.胚珠B.受精卵C.子房D.雌蕊
【答案】C
【解析】【解答】水蜜桃属于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C。
【分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6.油菜花有( )个花瓣。
A. 2 B. 3 C. 4 D.很多
【答案】C
【解析】【解答】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 蚕的孵化过程:介绍蚕卵的孵化条件和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2. 蚕的幼虫阶段:讲解幼虫的生长特点,如吃桑叶、生长速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幼虫的生活习性。
3. 蚕的蛹阶段:介绍蛹的形成过程和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蛹的形态变化。
4. 蚕的成虫阶段:讲解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2)实物展示: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蚕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和问答等方式,巩固对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掌握。
(4)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A. 有翅膀,可以飞行
B. 无翅膀,不能飞行
C. 有触角,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D. 有口器,可以咀嚼食物
答案:A
(5)蚕丝的制作过程包括( )等步骤。
A. 取丝、晒干、络丝、缫丝、整理
B. 取丝、干燥、络丝、煮丝、整理
C. 取丝、干燥、煮丝、络丝、整理
D. 取丝、晒干、煮丝、络丝、整理
答案:A
3. 判断题
(4)蚕的成虫阶段:学生可能对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不够了解,难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
(5)观察和实践:学生可能对观察和实践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蚕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6《蚕的一生》教案比如观察日记中插入照片或简图,记录表中使用照片,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记录。
我们可以通过拍视频或照片、画图画、做记录表以及写观察日记等方法观察蚕的一生。
你对这样长期的观察有什么体会?探索二:蚕的一生经历哪些生长变化。
播放视频《我的养蚕日记》整理观察记录,按生长顺序将不同时期蚕的图片进行排列。
请先对上面八张图片进行编号,分别说明是蚕的什么时候或在干什么,并对这几张图片进行排序。
排列顺序:①⑧③⑦⑤②⑥④请将这八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观看视频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养蚕记录表、分享养蚕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对蚕生长变化图片进行排序和对蚕的生命周期进行统计,可以使学生对蚕的零散的认识变得系统化,从整体上对蚕的一生进行了解。
3. 交流研讨研讨一: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多长时间?算一算蚕的一生是多长时间?根据养蚕经验,交流讨论。
梳理蚕的生命历程变化顺序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从卵孵化开始,到吐丝结茧,蚕的幼虫要经历四次蜕皮,大约35天。
蚕蛹变成蚕蛾的阶段大约13天。
蚕蛾不吃食物,产卵后不久便死去,这一阶段大约8天。
3.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研讨二:推测一下,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交流讨论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孵化出新的蚁蚕,新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
研讨三:蚕适合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生长?1、气候条件(1)温度:20~30℃。
(2)湿度:60%~90%。
(3)光照:避免阳光暴晒。
2、其他条件(1)食物:新鲜的桑叶,要洗净晾干,不能带水。
(2)香味:蚕对香味特别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气清新剂、香味化妆品等,禁止使用杀虫剂。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了解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了解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1.能够掌握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能够运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能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科学态度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观测与描述蚕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ppt、4 龄期或 5 龄初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饲养盒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用表格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交流中提问: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二、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我们的蚕出生很多天了,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了解什么叫“蜕皮、眠”。
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在饲养过程中了解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
●知道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测量、拍照、图画以及文字记录等方式记录饲养过程中的发现。
●能够对蚕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3.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坚持不懈的记录的重要性。
●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蚕的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有关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蜕皮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蚕的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1.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2.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在你的蚕房中,蚕宝宝生活的好吗?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①用棉签轻轻触碰蚕宝宝的身体,它有什么反应?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提醒学生不要用手触摸。
)②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样吃桑叶的?(学生观察交流蚕吃食物的特点。
)③蚕宝宝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蚕的外形。
)3.出示图片和视频,了解蚕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三、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在你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长大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单、照片和图画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2.你知道蚕宝宝用身体的哪部分感知外部的环境吗?3.在饲养的过程中,除了给蚕宝宝提供食物,还要给蚕宝宝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学生结合饲养经验,交流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宝宝在长大教案 湘教版
蚕宝宝在长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
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知识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
一.教学导入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二.活动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
(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3.学生罗列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教案 教学设计
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 1.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细毛,被称为“蚁蚕”,也叫“ 1 龄蚕”。 蚁蚕 体长 2~ 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
③蚁蚕出生约两天后细毛就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 约 40 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④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
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大家熟悉和喜爱的蚕 宝宝。
3、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蚕的蜕皮现象 【提示】 ①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
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这 叫“眠”。
②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蜕一次皮就
学生活动 猜谜语:蚕 交流养蚁蚕到蚕宝 宝的生长变化
了解蚕蜕皮是蚕 生长的需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 2.3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题 蚕长大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重点
科学知识
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
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教科版小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 教案
第3课蚕长大了(教材P27~2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
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
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3课,也是第1课的延续。
第1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将处于4龄期左右的幼蚕拿到教室中,主要目的是观察研究蚕的幼虫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习惯,继续学习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对于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因此,实施本课教学前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蚕在这段时间内身体、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本课教学后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进入5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教师要指导学生改造蚕宝宝的“家”,为其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学生饲养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学生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情况和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再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多,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还发现了小蚕会睡觉、会蜕皮,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3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3《蚕长大了》教案教师点拨:刚出生的蚕的幼虫: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
提问:从蚕卵孵化出蚕宝宝到现在,大家发现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揭示课题《蚕长大了》。
学生回答:蚕长大了就是蚕的幼虫,提出“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呢?”的思考问题,明确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
播放视频《观察蚕的生活》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例:课堂观察4龄蚕)注意: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
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入新的龄期。
2.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3.这一次看到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教师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观看视频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学生回答:会动根据观察回答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包括蚕吃食物、排除粪便、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蚕不吃不动处于眠的状态以及蜕皮、吐丝结茧、身体不断长大等现象。
对于蚕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认知。
一是通过现场观察自己养的蚕在蚕房中的行为,描述它们的生命活动现象;二是通过观察蚕房中的粪便、被吃过的桑叶上留下的痕蚕宝宝结茧做准备。
一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们放在架子或格子房上;如果没有架子或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
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用图画记录下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长大了》教科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基本发育过程。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蚕生长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了解蚕的生长需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和蚕吐丝结茧的原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生长相关的问题,如蚕的食物选择、生活习性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蚕的生长变化和观察方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长大了》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蚕长大了》选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蚕的发育过程,从卵孵化、幼虫、蛹到成虫的各个阶段;2.蚕的食物来源,了解蚕对桑叶的依赖以及如何储存食物;3.蚕的生活习性,如吐丝、结茧等行为特点;4.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变化,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生物的奇妙,提高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蚕长大了》这一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蚕的生长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培养责任感;加强科学精神与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积极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习惯。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蚕宝宝的发育过程,知道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小动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研究。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知道蚕丝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蚕丝的特点。
2.难点:蚕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蚕宝宝和蚕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2.展示蚕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变化。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如体色、体型、食量等。
2.每组选取一个阶段,用画笔和剪刀制作蚕宝宝的成长手册。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蚕宝宝为什么需要蜕皮?蜕皮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分析】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
3.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构造的是()。
A.种皮B.胚根C.胚茎D.胚芽
【答案】C
【解析】【解答】胚茎不属于蚕豆种子的构造,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蚕豆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拓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观察蚕的蜕皮。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四次皮。
①蚕宝宝开始蜕皮了,头部的皮已开,向后缩。
②整个头部的皮向后缩,胸足已露出来。
③头部和胸部的皮已全部蜕下,并缩至腹部处。
食量大,能吃下一整片叶子
排便情况
墨绿色、颗粒状,能看见棱角。
活动情况
有些在蚕盒里爬动;有些在吃食;有些蚕的头搞搞仰起,不吃也不动,在休眠;有些蚕在蜕皮,蚕盒里能看到蚕蜕下的旧皮。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人新的龄期。
4.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5.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6.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7.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8.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9.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种皮:对胚起到保护作用
【解析】【解答】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节课的延续。
从第一课开始学生就开展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的饲养,蚕幼虫的身体结构与蚕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聚焦板块通过一张蚕的幼虫图片,将内容聚焦在现阶段幼虫的形态特点上来,学生不难发现蚕的身体结构已经与蚕卵时期大不相同了。
通过回顾刚孵化时蚁蚕的形态,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即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以及幼虫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现象。
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学生活动。
一是观察蚕房中的蚕,了解蚕的生命活动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蚕的幼虫是在不断生长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白,身体变长变粗等,通过蚕房中桑叶、粪便、蚕丝等的发现了解到幼虫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并提示观察时不要用手触摸蚕。
二是观察蚕的身体结构,利用放大镜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具体特征,通过观察幼虫的行为了解各部位对应的功能特点。
这两个活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图画进行记录。
研讨活动板块,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蚕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身体及行为活动的变化,感受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并了解在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拓展板块引领学生继续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并做好相应准备。
如进入五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茧,需对蚕的“家”进行改造等。
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
本课教学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后已经开始了蚕的饲养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经有了蚕的饲养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蚕的幼虫的身体逐渐由黑变白,变长变粗等),但没有系统地观察过蚕的身体结构,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蚕宝宝在长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蚕宝宝在长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学习蚕的生命周期,掌握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3.知道如何种植桑树和蚕蛹,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4.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农具和工具,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5.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蚕宝宝在长大课前准备1.纸板模型:可以自己制作或购买相关的蚕宝宝的纸板模型。
2.蚕宝宝的毛虫和蛹:可以购买或现场观察。
教学步骤1.导入:以一段视频或图片来展示蚕宝宝生长发育的特点。
2.学习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3.观察实验:展示蚕毛的特点,用显微镜观察蚕毛的结构,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和探究。
4.总结归纳阶段: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所学到的内容。
第二课:蚕的生命周期课前准备1.蚕丝模型:可以自己制作或购买相关蚕丝的模型。
2.生存箱:用于存放蚕蛹和蚕丝。
教学步骤1.导入:以图片或简短的视频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并简单介绍生存环境的要求。
2.学习蚕的生命周期,掌握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3.实验探究:通过观察不同发育期的蚕宝宝和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探究阶段:让学生自学蚕宝宝以及蛹的形态变化,思考蚕宝宝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5.总结归纳阶段: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所学到的内容。
第三课:种植桑树和蚕蛹课前准备1.桑叶,桑树的枝条,桑蛹及相关培育设备。
教学步骤1.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蚕的生产过程,并介绍桑树和蚕的栽培。
2.指导学生进行桑蚕的栽培,学生可以自由地操作,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
3.小结:总结蚕的生产过程和桑树+蚕蛹二者的关系。
4.检验学生所学:老师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桑树和蚕蛹的种植方法。
第四课:蚕丝的生产过程课前准备1.蚕丝,毛绸纺织设备教学步骤1.导入:简单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及其与蚕宝宝的关系。
2.演示:在毛绸纺织设备的帮助下,老师演示蚕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长变化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教学背景:
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
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的一生》教学设计
《蚕的一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关于蚕的一生的总结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开个展示交流会。
学生通过养蚕经历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发育变化做了许多追踪记录,因此学生对蚕的一生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展示交流意在整理资料,并回顾养蚕经历。
第二个活动是将蚕的生长变化按顺序排列。
这个活动让学生回顾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和变化,感受到坚持观察记录的价值。
研讨部分是思考蚕生长发育的条件以及如何延续生命等问题。
拓展部分是了解昆虫的变态特征,知道昆虫的变态过程有所区别。
【学生分析】为了让学生们的养蚕经历变得更有意义,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和看待事物,探索部分活动一安排专门的内容,让学生开个展示交流会。
这个活动需要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展示,有一个整理资料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通过将蚕的生长变化按顺序排列,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这些内容都可以围绕展示交流会展开学习,通过不同形式感受坚持记录的价值。
开展这些活动学生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并且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1.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3.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蚕一生生长发育的条件和过程。
难点:整理关于蚕的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资料。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蚕的一生变化的标本盒,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不同时期蚕的图片。
教师准备:观察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整个养蚕过程中,你的蚕宝宝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蚕的知识呢?2. 提问:你是采用什么方法记录蚕的这些生长过程的?你应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研究呢?3. 小结:(出示图片资料)我们通过观察、画图、拍照、写观察日记等方法,记录了蚕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经过蜕皮、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到变成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蛾死亡的完整过程,即蚕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宝宝在长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大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探究“怎样才能把蚕养得又大又壮?蚕宝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获得蚕宝宝的饲养与护理经验,了解蚕在幼虫阶段的身体特征及变化过程。
第二个活动,学生在长期的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蚕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本课继续以观察、饲养、记录活动为主,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观察蚕的整个幼虫阶段,他们将观察到蚕由小到大发生“睡眠”和蜕皮现象,以及这个阶段蚕身体发生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设计一环套一环,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下一个环节才能够顺利进行。
学情分析
亲历了养蚕活动后,学生的感官已经不能满足观察要求,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因而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成为重中之重。
整个探究活动经历的时间较长,怎样使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怎样保持对蚕的整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认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对蚕的生长变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难点:使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及对蚕的整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认识。
评价任务
1.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问题。
2.能够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
3.能够描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
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
二、活动: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
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2.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
(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
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
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3.学生罗列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1.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像。
2.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观看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像。
提问:它们怎么了?
2.明确:这是蚕幼虫期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现象:“睡眠”和“蜕皮”。
3.过渡: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吧。
二、活动:观察蚕宝宝换“新衣”
1.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
3.汇报观察结果。
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
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
三、拓展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四、布置任务
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所持续的时间大约需要两周左右,需要继续和磁铁等单元进行穿插教学,教学形式以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归纳整理分别在两或三课时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