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总结简单描述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总结简单描述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总结简单描述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深感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为例,探讨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概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围绕“分数的加减法”展开。

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规则及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讲、记忆和模仿等方式学习。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以图文、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拓展内容,如分数的历史、应用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内容的动态化教育信息化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动态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往往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教育信息化则打破了这种局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课件演示、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这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的互动性教育信息化还使得教学方法更加互动性。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应用、数的拓展。

一、数的认识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从数的大小、数的读写、数的进位和退位等方面对数的认识进行深入学习。

1.数的读写: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整数、小数和分数。

例如:4567读成“四千五百六十七”,56.78读成“五十六点七八”,3/4读成“三分之四”。

2.数的大小比较:五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比较符号,比较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6.5>5.7,2/5<3/4。

3.进位和退位: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进位和退位来加减整数。

例如:123+89=212,72-46=26。

二、数的运算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并掌握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1.整数的加减: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包括正数和负数的相加相减。

例如:16+(-8)=8,(-15)-13=-28。

2.小数的加减: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包括带有小数点的数的相加相减。

例如:6.2+3.5=9.7,8.9-2.4=6.5。

3.分数的加减: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找分母相同的方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例如:2/3+1/4=11/12,5/8-3/4=1/8。

4.乘除法的练习: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计算。

例如:3×5=15,10÷2=5,0.6×4=2.4。

三、数的应用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还包括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包括时间、货币、温度等方面的应用。

1.时间的计算: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时间的推理和判断。

例如:现在是10点,再过3小时是几点?2.货币的计算: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货币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货币的换算和比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引言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有关数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数由数字0-9组成,可以使用这些数字组合成更大的数。

在通过例子和练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认识各种数,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二、数的比较和数的序数数的比较和数的序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概念。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并学会了使用不等于、大于、小于等符号表示不同的比较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序数词来表示数的先后顺序。

三、数的加法和减法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我们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在本单元中,我们通过具体实例和游戏的方式学习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我们学会了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四、两位数的认识和数的拓展在本单元中,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对两位数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练习,我们了解了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读出两位数。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数的拓展概念,如百位数和千位数等。

五、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分解和组合是我们在数学中常用的技巧。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字的和,并且能够通过分解和组合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这种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

六、本单元重点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有:•数的认识和读法•数的比较和序数•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的认识和拓展•数的分解和组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牢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数的认识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了数的读法、比较和序数的方法,学会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巩固了两位数的概念和数的拓展规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的分解和组合技巧,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一、数学篇1. 小数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中,我们开始学习小数的概念与运算。

小数是介于整数之间的数,它的特点是具有小数点。

我们可以将整数变成小数,或将小数化为整数形式。

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小数点的对齐和规律,例如同样位数的小数相加减时,小数点要对齐,乘法运算时小数点要移动。

2. 分数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的数量。

在五年级下册,我们学会了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了相同分母和相同分子的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

3. 重量单位转换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的换算。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千克、克、斤和公斤。

我们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了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语文篇1. 习作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开始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习作。

习作旨在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学习了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的写作方式,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词语搭配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常见的词语搭配。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固定搭配的用法,例如“四季如春”、“千里之外”等,这对我们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阅读文章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推理判断等技巧,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科学篇1. 光的传播在五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

我们了解到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它可以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通过实验,我们探索了光线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

2. 气体的性质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气体的性质。

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变形性等特点。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了解了气体的重要性和应用。

3.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是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内容的一部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交换律:a×b=b×a4. 乘法结合律:a×b×c=a×(b×c)5. 长方形周长公式:c=(a+b)×2(其中a和b分别为长和宽)6.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其中a和b分别为长和宽)二、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1. x²的读法: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 2x的读法: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3.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数量关系与公式1. 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路程= 速度× 时间速度= 路程÷ 时间时间= 路程÷ 速度2. 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总价= 单价× 数量单价= 总价÷ 数量数量= 总价÷ 单价3.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的关系:总产量= 单产量× 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 数量注意:数量不等于“总产量÷ 单价”,这里可能存在误解,应为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4.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四、倍数与因数的概念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如-3、-2、-1、0、1、2、3……等。

2. 自然数: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 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4. 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及练习题知识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2、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 1立方分米1毫升= 1立方厘米1升= 1000毫升(1L= 1dm3 = 1000cm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3、[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X进率=小单位小单位÷进率=大单位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大单位X进率=小单位小单位÷进率=大单位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练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一、数的认识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是比0大的数,负数是比0小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二、数的运算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性质,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常见的量
1.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知道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了解面积和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探索规律
1.通过具体例子,探索一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共同特征。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填写表格,能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五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总结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小数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法、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和应用问题等知识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首先,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概念。

小数是指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数,它是分数的一个特殊形式。

小数可以表示少于1的数字,可以表示分数的小数形式。

小数通常用小数点“.”来标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分数的分母。

其次,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读法是根据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置进行读取,比如0.25读作“零点二五”,0.5读作“零点五”,0.75读作“零点七五”。

接着,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小数点后各位的数值来进行大小比较。

如果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相同,就继续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值,直到找到不同的为止。

比如0.5和0.005,我们可以将0.5写成0.500,然后就可以看出0.5比0.005更大。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类似,只不过需要注意小数点的对齐,然后进行运算即可。

此外,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也是通过对小数点的处理来进行的,需要对小数点进行移位,然后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最后,我们通过应用问题的学习来巩固小数的运算。

应用问题主要是通过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小数的知识进行求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小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小数的读法、大小比较、四则运算以及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小数的运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小数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小数运算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引言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主要涵盖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探索了几何图形的特征,并学会了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体积。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面积的计算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长和宽相乘来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 宽而正方形的面积则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公式为:面积 = 边长 × 边长2.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于三角形,我们学习了计算其面积的公式。

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面积 = 底 × 高 ÷ 2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其面积可以通过将底和高相乘来计算:面积 = 底 × 高3. 面积单位的换算在学习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和平方毫米(mm²)。

我们了解到,1平方米等于1万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等于100平方毫米。

因此,当我们需要将面积单位进行换算时,可以利用这些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二、体积的计算1.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计算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

对于立方体来说,体积可以通过将边长的立方来计算,公式为:体积 = 边长 × 边长 × 边长而对于长方体来说,可以通过将长、宽和高相乘来计算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 × 宽 × 高2. 体积单位的换算与面积单位的换算类似,我们还学习了体积单位的换算。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和立方毫米(mm³)。

我们了解到,1立方米等于1亿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等于1000立方毫米。

因此,在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时,可以利用这些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第3单元 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3单元  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 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 要添0再除.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使除数变成整数, 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 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4、在实际应用中,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 商不变.②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 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 除数缩小, 商扩大.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 从某一位起, 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叫做无限小数.第8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 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 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完善知识结构, 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 发展空间观念, 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 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归纳整理, 演示讲解;复习回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构建网络, 新知汇总师:同学们, 咱们在第五单元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 而且, 还接触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 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 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学会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 今天, 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师:那么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你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下面的知识, 看看谁的记忆库最充实?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师:同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师:大家在回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 本着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原则, 找到了几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梳理, 大家对我们的面积公式是不是更加熟悉了. (边说边出示图. 见板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 从左往右看,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 从右往左看, 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 都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二、查漏补缺, 错误汇总师:现在你们的记忆库中还有内存吗?那, 就请大家想一想, 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弄清图形, 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 2. 5.解决问题时, 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清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 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 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 下面, 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做几组练习.三、综合练习, 巩固提高(一)按要求解答. (只列式, 不计算)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 高2.7分米, 求它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 底8分米, 求它的高?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 高10米, 上底5米, 求下底?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 让我们去求底或高, 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 还可以用方程解答,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二)判断题: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 形状是相同的.()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它们的面积就相等.()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看来 ,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 现在, 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三)解决问题1.教材第113页第2题.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 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教师指名板演, 然后集体订正.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 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 底和高要对应)2.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方法一:4×4-2×2÷2=14(cm2) 方法二:(2+4)×2÷2+2×4=14(cm2) 3.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2)组织学生汇报, 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 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 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 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 得出所求图形面积.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 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3)全班交流, 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 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五、作业: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20题.【板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1】要素 立体图形棱面 顶点数量 特征 数量 特征数量 特征长方体12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6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8同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特殊长方体 12 垂直于正方形面的棱长度相等 6 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8正方体 12 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6 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8【知识点2】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求棱长和的题型:做正方体(长方体)框架【知识点3】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的规律 由于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相等,所以要用小的正方体拼出大的正方体每条棱上摆放的小正方的个数应该是相等的,因此要拼出最小的正方体至少需要2×2×2=23=8个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1】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前面面积+上面面积+右面面积)×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a ×a ×6=6a 2=任意一个面的面积×6前面面积=后面面积;左面面积=右面面积;上面面积=下面面积 两个棱长和相等的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棱长和也不一定相等! 【知识点2】长方体表面求法的变形: ① 贴商标类型:只求四周面积。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在五年级的第三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三位数的认识和读写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三位数的认识和读写。

三位数由百位、十位和个位组成,每位的数值范围是0-9。

学生需要掌握通过阿拉伯数字来读写三位数,并能够将给定的三位数转化为阿拉伯数字。

例如,三位数的读法可以通过把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字顺序读出来,如:324(三百二十四)。

而三位数的写法是将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字按照顺序写出来,如:624。

二、三位数的比较和排序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比较和排序三位数。

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百位数,如果两个百位数相同,则再比较十位数,只有在百位和十位数都相同的情况下,才会比较个位数。

根据比较结果,学生可以确定两个三位数的大小。

排序三位数需要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学生可以比较三位数的百位数,如果相同再比较十位数,只有在百位和十位数都相同的情况下,才会比较个位数。

根据比较结果,学生可以将三位数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对于三位数的加法运算,学生需要先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结果超过了10,就需要进位。

然后再依次相加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最终得到结果。

例如,计算378 + 245,首先将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到13,则需向十位进位,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到12,则需向百位进位,最终为623。

对于三位数的减法运算,学生需要先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相减结果小于0,则需要向上一位借位。

然后再依次相减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最终得到结果。

例如,计算523 - 187,首先将个位上的数字相减,得到6,然后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相减,得到3和3,最终结果为336。

四、数的分解与组合在这一单元,学生还将学习除法运算。

而在解答除法运算题时,数的分解与组合技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总结一下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可有意思啦!
先来说说小数除法。

比如说,咱们去买糖果,一共花了15 元,糖果每千克5 元,那能买多少千克呀?这就要用到小数除法来算啦。

还有循环小数,就像咱们跑步,一直在转圈跑,数字也会这样一直重复出现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做小数除法的题目,我们比赛谁做得又快又准。

我特别认真,心里想着一定要赢。

最后我做对了好多道题,开心极啦!
小朋友们,只要咱们认真学,这些知识点都不难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总结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这单元里还有商的近似数。

比如说,咱们去买水果,称了一下是10.5 千克,但是老板一般会说大概11 千克,这就是近似数。

还有解决问题,就像咱们要安排一次野餐,得算清楚带多少食物、多少饮料。

我有个同学,一开始他不太懂这些知识点,总是做错。

后来他每天都认真复习,多做练习题,慢慢地就学会啦。

小朋友们,遇到困难不要怕,多努力就能学会!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这单元里还有小数的分类,像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就像咱们的书包,大小是有限的;无限小数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还有用计算器计算小数除法,可方便啦。

我自己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也会遇到难题。

但是我会多想想,多问问老师和同学,最后总能搞明白。

小朋友们,相信你们也能学好这些知识,加油哟!。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以及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对小数的运算和分数的转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

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时,我们需要先对齐小数点,然后进行运算。

如果有整数部分,也需要将整数部分加上或减去。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其次,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

小数的乘法可以先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然后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最后将结果转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更加直观和简便。

通过实际操作,我能够迅速地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并进行乘法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小数与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数可以转化为分数,分数也可以转化为小数,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种转化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这些问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运输、建筑等方方面面,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让我对小数的运算和分数的转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数学应用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一定会派上用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认识与运算、三个连续整数的性质、自然数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正负数的认识与运算、正数、负数的加减法、巧算相反数等。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是数学的基础,三个连续整数的性质则是学习整数知识的一个重要角度。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整数的概念与特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自然数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学会了利用数线和计算器进行比较,充分了解了整数的大小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学习了正负数的认识与运算,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正数和负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正数、负数的加减法是整数运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了解了正负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则,掌握了相关运算技巧。

在课上,我发现许多同学对于巧算相反数这个知识点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课后我进行了更多的练习,通过多次的计算和思考,终于掌握了巧算相反数的技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规则与技巧。

只有熟练掌握了运算的规则和技巧,我们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我在每节课后都会进行一些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还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时候,我会和同学一起解决难题,我们互相讨论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喜欢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

老师经常通过举例说明问题,提供很多实际问题给我们解决,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老师还鼓励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使我对整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整数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并通过和同学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数学,争取在下学期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对应典型例题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对应典型例题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一、倍数与因数1.倍数与因数(1)概念:9×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2)倍数与因数研究范围: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

(3)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利用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即乘法:(2)利用整除,即除法:3.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对应题型:二、2、5、3的倍数特征1.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2的倍数(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奇数。

3.补充: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5.扩展:(1)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三位数是990。

(2)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15,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05,最大三位数是990。

(3)既是2、3、5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三位数是990。

6.9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都是9的倍数,这个数也一定是3的倍数。

对应题型:三、找因数1.找因数方法(1)乘法(2)除法2.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书写格式:成对书写,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3.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对应题型:四、找质数1.按照因数的个数分为3类,分别为质数、合数和1。

(1)质数的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一个数的方式,其中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分成的总份数。

例如,$frac{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为 1。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需要先将分数的分母统一,然后将分子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frac{1}{2}+frac{2}{3}=frac{3}{6}+frac{4}{6}=frac{7}{6}$。

3.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是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即 $frac{a}{b} timesfrac{c}{d}=frac{a times c}{b times d}$。

例如,$frac{1}{2} times frac{2}{3}=frac{1 times 2}{2 times 3}=frac{1}{3}$。

4.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是将除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然后将被除数乘以互换后的除数。

即 $frac{a}{b} div frac{c}{d}=frac{a}{b} timesfrac{d}{c}=frac{a times d}{b times c}$。

例如,$frac{1}{2} div frac{2}{3}=frac{1}{2} times frac{3}{2}=frac{3}{4}$。

5. 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方式。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先后顺序和运算符的优先级。

例如,$2frac{1}{2}+frac{1}{3} times 2=2+frac{1}{3} times2=2+frac{2}{3}=2frac{2}{3}$。

以上就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需要多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数学水平。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乘法分配律:×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
3、x2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
速度=÷
时间=÷
总价=×
单价=÷
数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小学五年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
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同时能画出该物体的正视图,正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2.能够正确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画图时一定要用直尺或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千万不能
用手工直接画,这样画出的图形不标准。

3. 能够正确想象出从正面、左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的最多或最小个数。

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
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
看到一个面。

第1页共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分数的计算,如果不做特殊要求,计算结果最好都化成最简分数。
找最小公倍数
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列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的因数。
分数的大小
1.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3.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画图比较法(2)通分比较法(3)同分子比较法
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样比较简单。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一般地,大人多时买团体票比较省钱。
看图找关系
1.读懂图表中的有关信息,例如路程与时间、时间与速度以及描述行为或事件的关系图。
2.在表示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途中,折线向上,说明提速;折线与横轴平行,说明匀速行驶;折线向下,说明减速。
在分析事件或行为与图的关系时,注意行为的变化要与图的变化相符合。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先列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这两个数其他公因数的倍数。
约分
1.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化成分数值不变,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2.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3.约分的方法:一是用公因数一个一个地去除;二是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知识模块具体内容要 Nhomakorabea提示分数的再认识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真分数与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3.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都大于1.
分数通常分为两类,即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特殊写法。
分数与除法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2.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商为整数;不能的,商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为分子,分母不变。
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子和整数的乘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子的大小不变。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可以化成无数个与之相等的分数。
找最大公因数
1.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2)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相遇路径
(3)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比较方便。
旅游费用
1.购票方案的确定:可根据人数的多少、价格的不同以及团体优惠人数的多少等,合理选择购票的方案。
2.合理租车的方法:在游客人数、车辆类型、限乘人数、每辆车的价格确定后,还要使车辆空位尽量少。租车时,可以租同一类型的,也可混合租车,然后算出总钱数,比较后,选出合适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