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教师:协调学与教的协调员教学内容:受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的三侧面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评价/反思过程:独立的成分,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观点: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景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

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平衡(equilibrium)。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二、前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维逻辑”,即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精选)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P183)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P188)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P189)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P194)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P200)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个别化教学。

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P201)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150个心理学教育学重点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150个心理学教育学重点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的150个心理学教育学重点汇总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2、中学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二)定义理解;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三)诞生标志;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因此被人们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学与教主要素,三过程;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基本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五)发展状况;一、孕育时期(19世纪末-1903年)冯特威廉‧詹姆斯乌申斯基这一时期主要侧重于运用心理学材料解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二、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1908房东岳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四、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布鲁纳罗杰斯加里培林五、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六)当代西方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转向认知范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3、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促使教育心理学兴起4、开展影响学与教过程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5、重视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那个时期发展的?189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走向繁荣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章※(一)逆反心理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二)初中生和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初中生特点: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2、初中生思维品质表现出矛盾性特点首先,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其次,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最后,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高中生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三)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产生思考愿望和兴趣2、重视课堂提问,使学生思维的隐性过程的外显化3、架设探索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具体和深化4、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5、做好归纳总结,升华思维6、把思维的教学和知识的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四)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选择题)是高中阶段(五)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初中生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使他们有成人感。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三)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四)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必背版

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必背版

考点1.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习与教学要素和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关系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③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考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1.西方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期发展特点,由于出版书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后日趋完善,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教育心理研究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许多有效教学模式。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选)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一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主要成分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识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的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的知识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知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除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简介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说法,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研究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9交互式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0交互式教学宗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倾向性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为的表现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来分别指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积累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易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堂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来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联系,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解释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道学生的起始状态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育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到达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叫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69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7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7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知识规范是由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过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连接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提法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类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蛋95人际交往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扫描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作出决定等步骤100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测量问题了解的多少101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102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3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问题,问题解决题104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5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106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07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他们的思维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8教学评价是只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二每日一练1.下列不属于科研对教师的影响的是( )。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强迫症: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
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焦虑症:为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 验为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 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11—成年
1.获得“客体永久性” 2.延迟模仿的产生
1.早期的符号功能 2.泛灵性 3.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 4.自我中心性 “三山实验” 集体独白
1.去自我中心 2.多维思维,思维可逆 3.获得客体守恒 4.分类 5.序列化
1.抽象逻辑思维 2.演绎推理 钟摆实验 3.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活性
埃里克森(E.H.Erikson)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 惧怕。
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在学生当中,社交恐怖症比较常见,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害怕在 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 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网络成瘾:在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 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 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 理性不适。 主要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有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
7 25-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 60岁以上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l 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l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 l 潜在发展水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
l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 与 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的差异。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个别化教学。

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

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式表P62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2.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23. 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这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24.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也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25. 知识学习主要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26. 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时间大约为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27.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8.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9.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30.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2.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33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我们将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34.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2)寻求发展35.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多选、简答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其特点为:(1)半成熟、半幼稚(2)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3)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4)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二)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其特点为:(1)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2)开始出现辩证思维(3)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先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记):(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记):(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7、智力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8、智力的差异包括:(1)智力的个体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9、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一)性格的特征差异: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差异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记):(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着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想出来的把工作。

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11、学习动机的激发(大题):(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简答/论述):(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4、促进迁移的教学(论述):(1)精选教材(2)合理编辑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5、知识学习的作用(简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人物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16、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语言直观17、如何提高只是直观的效果(大题):(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大题):(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9、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20、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大题):(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21、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22、技能的种类:(一)操作技能(二)心智技能(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2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2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25、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一些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2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27、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28、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30、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32、高创造性具有的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33、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4、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2)态度的情感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35、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36、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3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育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38、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39、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0、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41、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4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43、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育学选择判断部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