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泡茶,瓷器与陶器,究竟用哪个更好?
2、陶器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 等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 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 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 配出完美的茶具。 3、细节 1、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像有一些杯子就容易出现不 够圆的现象。 3、用电筒照,观察釉面是否光洁、均匀,是否有气孔、黑 点、甚至脱釉等现象。 4、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 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茶具与茶是一样的,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工艺, 都会有不一样的特质。选择瓷器还是陶器,关键还是看能不 能更好的表现出茶的味道。好茶具不应该光是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 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 薄胎瓷质茶具等。 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和玻璃茶具,便于观察其红艳的汤色, 用白瓷杯还能欣赏优质红茶的“金圈”。 白茶:新茶用瓷器冲泡更能凸显其鲜,老茶用陶壶煮饮更够 味。 乌龙茶:选择瓷质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 扬的香气。 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用陶制茶具能消除杂味,更突 出其陈醇的韵味。 花茶:用玻璃茶壶可以观赏花茶在壶中的美感。 三、茶具应该怎么挑? 1、瓷器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 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 有光泽。 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 起来光滑,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 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宜盛装食 物。
泡茶,瓷器与陶器,究竟用哪个更好?
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 泡饮,才能相得益彰。 陶瓷是我们最常用的茶具材质,但陶与瓷其实是两种东西。 两者有什么区别,分别适合泡什么茶,又如何挑选呢? 一、瓷器与陶器有什么区别? 陶瓷这个词,其实是陶器、炻器、瓷器的合称。一般把紫砂 归为炻器或陶瓷,紫砂的特点与陶器类似,但紫砂土质十分 优良,对茶汤有润饰作用。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 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 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 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 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 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陶器特别能 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 水都很合适。 二、不同的茶适合用什么茶具?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1、概念不同。
陶器是以黏土为胎,经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是一种由高岭土、瓷石等组成的,经混炼、成型、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器。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与瓷器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陶器烧成温度低于瓷器。
陶器烧成温度在700度至1100度之间,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200度以上。
3、原材料不同。
陶器一般使用黏土制作,材料常见。
瓷器以高岭土为主,烧制出的瓷器胎白细腻、坚硬通透,其他的烧瓷材料无法承受1200度的高温,一旦达到就会被烧熔成玻璃质。
4、釉料不同。
陶器分挂釉和不挂釉两种,其中挂釉的陶器在较低烧成温度下就可形成。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一种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另一种可以在高温烧好的胎上再挂一层低温釉。
5、透明度不同。
一般看到的陶器,即使很薄也并不具备透明的特点。
瓷器则无论胎体薄厚,由于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原因,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6、硬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硬度较差,甚至有的用利器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坚硬度高,耐热度强。
陶器
一、陶器的常识
二、陶器的历史
三、陶器的
(1)什么是陶器 陶器是人类用泥土制成型,再经过火加热制 成一种新的物质。(并不是所有的泥土都适合做陶器, 人们需要专门的泥土,叫陶土) (2)陶器的别名
陶器过去也叫瓦器,在某些场合还常以 土字代替陶字的称谓,如土鼓,实为陶鼓。
(5)隋唐五代时期的陶器 隋唐的统一,给社会经济带来繁荣,这个局面对陶器的发 展有所影响,瓷器的发展把日用陶器挤掉一部分,陶器像精 品发展,唐代三彩陶器的发达,使陶釉向多彩釉发展,它代 表了崭新的陶器艺术发展时代,开一代新风,唐三彩是陶器 的优秀代表。建筑用陶出现了琉璃制品。 (6)宋元明清时期的陶器 宋代以后,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这 时期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对陶器的冲击不言而喻,陶器从 日常生活器皿中退出了,只能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市场,应民 间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色的陶器,四川会理绿釉陶、甘孜的 黑陶、荣昌的釉陶、云南建水紫砂陶等等。后来江苏宜兴的 紫砂陶、广东佛山的石湾陶器、山西琉璃和珐花陶。
(3)新石器晚期时代(龙山时代) 龙山文化以黑陶与灰陶为时代特征,泥制灰 陶和夹砂灰陶占最大比例,制陶方法上已经 普遍使用轮制的方法。
(三)历代陶器
(1)夏、商、周的陶器 这时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分泥制灰陶和夹砂灰陶,还有黑 陶和棕陶,还有少量的红陶,极少见,陶器纹饰以蓝纹为主, 细绳纹也比较多,还有方格纹,主要有甑、豆、盆、瓮等。 (2)春秋战国的陶器 这时期仍然是以灰陶为主,器皿多为轮制,日常生活的 陶器逐渐减少,纹饰趋于简单化,主要是素面和绳纹,战国 时期出现暗纹,最有艺术的彩陶重新兴起,陶俑在这个时候 开始出现,同时模型化和动物化也开始出现。
(四)陶器图片欣赏
一、远古时期的陶器
陶瓷器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
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
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晚期,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烧造原料不同:陶粘土;瓷瓷石,高岭土烧结温度不同:陶 800~1000℃;瓷:≧1200℃吸水率不同:陶吸水;瓷不吸水透光率不同:陶透光;瓷不透光2、陶器的制作工艺:选料、淘洗、羼(chan)和、成型①选料:制陶的陶土要经过一定的选择。
采用的是红土、黑土和沉积土等可塑性较强的泥土。
这些粘土中含有铁的化合物,起助溶作用,较低陶器的烧制温度,在不同的烧制条件下,使陶器呈现各种颜色②淘洗:原料选定后,还需进行加工,淘洗土中杂质并加以粉碎,使陶土颗粒更为匀细。
③羼和在烧制过程中,为了防止高温而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人们在粘土中加入由砂粒、石灰粒、草灰、稻草末和碎陶末等组成的羼和料,来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增强器物的急变型和耐热性。
④成型:手制、泥条盘筑、轮制、模制3、陶器成型的技法:手制、泥条盘筑、轮制、模制4、羼和料:在烧制过程中,为了防止高温而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人们在粘土中加入由砂粒、石灰粒、草灰、稻草末和碎陶末等组成的羼和料,来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增强器物的急变型和耐热性。
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大都含有羼和料,特别是炊器,羼和料含量高达30%左右。
羼和料的使用,提高了陶器制品的成品率,在制陶工艺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5、轮制:仰韶文化的中晚期(距今约5000),制陶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轮制法,这种方法制作的陶器,器形非常规整。
说明陶与瓷的区别
说明陶与瓷的区别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华文化将陶器、瓷器以及窑结合起来,烧成温度约为1200 ℃至1300 ℃的物质都称为陶瓷,所以,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二者的区别如下:1、用途上不同。
陶器一般用作生活器皿,而瓷器则一般用作艺术品。
2、原料不同。
陶器的原料一般为粘土,而瓷器的原料除了粘土外,还有长石、石英石等,这些原料在高温下容易熔化。
3、器形不同。
陶器的器形有碗、盘、缸、盆、罐等日常生活用品,而瓷器的器形则有瓶、碟、壶、杯、盏等。
4、发展情况不同。
陶器比较笨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因此陶器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落后于瓷器,但是陶器在很多地方仍然非常实用,比如有些制作陶器的原料可以用来作为建筑材料,也可以被拿来制作我们的一些生活器皿。
而瓷器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并且在近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瓷器已经变得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在陶瓷的工艺技术上有了更加长足的进步,在造型上更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
3、烧制方法不同。
陶器一般采用柴火、煤火或电力来烧制,而瓷器则采用先在窑内燃烧形成高温( 1300 ℃),再在器皿内的适当位置喷入冷却液降温至适当温度(约为1200 ℃--1300 ℃),通过冷却液与器皿壁的热传导和对流,使高温的器皿迅速冷却而形成瓷器。
5、色泽不同。
瓷器的颜色有白、黑、酱、青、黄、绿、红等,还有两种独特的颜色即釉里红和青花。
而陶器只有本色的,如红陶、灰陶、黄陶、褐陶等。
因此,陶器不仅数量比瓷器少,而且品种比瓷器单调,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美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瓷器比陶器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另外,陶器的出现还推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如印刷、雕刻、造纸等。
瓷器,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之一。
其特点是胎体质地致密透明,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釉层丰润饱满,光泽晶莹。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 ℃)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常见的陶瓷种类有:炻器(日用陶瓷)、绞胎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电瓷、化工瓷、日用瓷、工业瓷、特种陶瓷、陶瓷原料、陶瓷设备、陶瓷用品、陶瓷机械、陶瓷节能技术、新型陶瓷材料、建筑陶瓷及砖瓦等等。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1、陶器的原料是黏土,黏土随处可取,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2、陶器烧制的温度比较低一般是800摄士度。
3、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较高。
4、陶器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到后来才在陶器上涂釉。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
自古以来,专门从事制作陶器和瓷器的手工业称为陶瓷手工业。
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
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
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
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
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
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生产日益养活但从未间断。
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
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
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
黑瓷工艺大大提高,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
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白瓷。
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
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
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政府的浮梁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用于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等。
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陶瓷吗?这里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这种材料。
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如黏土、石英、长石等)制成的非金属材料。
它们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通常用于制作耐热、耐磨、耐化学腐蚀的物品。
2.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瓷器是一种高质量的陶瓷,由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材料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具有高度的透明度、韧性和耐磨性,通常用于制作高档的餐具和装饰品。
而陶器则由黏土等天然材料制成,烧制温度较低,韧性和耐磨性较差,通常用于制作花瓶、壶等装饰品。
3. 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约有9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器主要用于贮存食物和水,后来发展为制作各种器皿和装饰品。
4.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瓷器、陶器、石器、玻璃陶瓷、工业陶瓷等。
5. 陶瓷的烧制技术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烧制温度和时间对陶瓷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烧成和冷却。
其中,烧成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6. 陶瓷的应用陶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建筑材料等。
在工业领域中,陶瓷的高温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设备、汽车发动机部件、医疗器械等。
尽管陶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制作过程和种类却是如此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了解这些冷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的魅力。
中国瓷器发展史
整理课件
43
整理课件
44
瓷中神话—元青花
青花有宋代创烧说,有唐代创烧说,但是地点都不是景德 镇,和元青花没有传承关系。元青花开始于元代中晚期,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 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 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 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而且开创了中国陶瓷装 饰的先河。元青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 从器物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其独特的品类、造 型、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瓷工艺从原料、 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完美程度。
整理课件
2
陶器的由来
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火 烧造一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 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陶器主要的发现 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 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 古代烧制陶器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容器。陶器还有另外一个 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 缺点:易碎、吸水。
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为中国五大名瓷 之一。历来专供皇家享用。官瓷因制作技艺高,成品率极低, 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北宋 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
整理课件
32
整理课件
33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是与官窑非常接 近的一个窑口。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 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 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
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回复
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回复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在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是两种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法,而描述这两者的区别时,存在着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陶器是粗糙的、土质感强的制作品,而瓷器是细腻、通透的制作品。
事实上,这样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首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并不在于粗细或土质感,而是在于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不同。
其次,陶器和瓷器在中国陶瓷艺术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不能简单地归为好坏或高低。
首先,从材料上看,陶器主要采用陶土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陶土是一种天然的黏土矿物,含有丰富的铁质和有机物质,因此陶器常常呈现出深沉的土黄色或红色调。
而瓷器则是以瓷土作为主要原料制成。
瓷土是一种含硅质的细腻物质,因含有较少的铁质和有机物质,所以瓷器常常呈现出洁白、通透的质感。
其次,从工艺上看,陶器和瓷器也有明显的差异。
制作陶器主要分为手工制陶和轮盘制陶两种方法。
手工制陶通过手工捏塑或模具成型,再经过晾晒、烧制等工艺加工而成。
而轮盘制陶则是指使用陶匠的双手和转盘同时操作,将陶土调整到合适的湿度后,通过旋转的转盘塑造出器物的形状。
制作瓷器则需要经历更加复杂的工艺过程,包括瓷泥制备、成型、修整、装饰、釉料涂覆、烧制等多个环节。
而且,瓷器的烧制温度远高于陶器,加工过程更为精细、繁琐。
此外,陶器和瓷器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也是不同的。
陶器早期被用作生活用具的制作材料,具有原始朴素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而后来,陶器也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表现的媒介,陶艺家通过创作陶器来展现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理念。
瓷器则常常被赋予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它不仅是精巧技艺的结晶,更是独特文化符号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综上所述,陶器与瓷器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粗糙与细腻、土质感与通透感,而是涉及到材料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的陶器和瓷器
中国的陶器和瓷器一、陶瓷器陶瓷器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而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一)陶器陶器黏土700—800度灰、红、彩、彩绘、黑、白及印纹硬陶胎质粗松、有吸水性、敲击声不脆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炊具、食器、盛器;随葬的明器;建筑用的陶范、陶模、陶坩埚;陶塑艺术品。
发展: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当代产地: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安徽界首、山东淄博、湖南铜官、云南建水、甘肃天水、河北唐山等)宜兴陶器(陶都)东汉时期成为制陶中心,烧制灰陶和彩陶紫砂陶器:一般呈浅黄色,赤褐、紫黑色,原料紫砂泥,号泥中泥。
分为:自然型、几何造型、筋文造型、仿古器皿造型。
宜均:是宜兴生产的一种带釉的陶器,又称均釉陶,盛行于明中叶。
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居多。
(釉yòu涂在瓷器、陶器表面,使其显出光彩并起保护作用的物质,且可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用石英、硼砂、长石、粘土等混合研碎,加水制成。
)(清末宜均釉紫砂腹直壶)石湾陶器又称“石湾公仔”。
广东佛山石湾镇所产。
世称“泥均”。
分人物、动物、山水、器皿四大品种。
以人物最佳。
泥兴陶器广西钦州,“插花不发臭,种花不烂根,泡菜味正纯香”。
取当地红土为原料,不需施釉,只打磨,不需着色,只变化窑温。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
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试从材料学角度分析陶与瓷和钢与铁的区别
试从材料学角度分析陶与瓷和钢与铁的区别泥土和瓷土的区别不大,都属于硅酸盐类矿物。
但由于所含杂质的种类、数量及烧成温度等因素影响,就使得它们呈现出很多不同之处:如粘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釉色上也各具特点。
1、陶器与瓷器相比,陶器胎体粗松,吸水率高,强度低,敲击时声音沙哑,断口参差不齐,叩之无金属声;瓷器胎体致密坚硬,敲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胎体表面光滑平整,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
2、瓷器的化学组成中含铁、钛等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提高瓷器的机械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3、陶器的显微结构主要是孔隙,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孔径一般小于0.1μm;瓷器的显微结构则以晶粒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为主,气孔率只有1%左右,几乎看不见孔隙。
4、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000 ℃左右,瓷器可达到1200 ℃甚至1400 ℃。
5、陶器内部常有夹杂物,除铁质外还有砂粒、石英颗粒等,而瓷器没有此缺陷。
6、从显微结构来说,陶器的莫氏硬度在2左右,瓷器约为6-7,后者明显地高于前者。
7、陶器烧制时,需要在窑炉内装入木材、草等燃料,而瓷器烧制过程中,则尽量避免窑炉内空气流通,否则会产生爆裂。
8、陶器的吸水率一般超过10%,瓷器一般在1%以下。
9、陶器施釉方法单调,一般采用浸釉法,即将坯体浸泡在釉浆里;瓷器则可采用蘸釉法、刷釉法、喷釉法等。
10、陶器的烧成范围窄,最高只能达到1000 ℃左右,而瓷器则广泛应用于1300 ℃以上。
11、从烧成气氛来讲,陶器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而瓷器则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12、从烧成设备来说,陶器多采用龙窑、馒头窑等室式窑炉烧成,而瓷器却利用煤气窑、隧道窑等连续式窑炉烧成。
13、从烧成环境来说,陶器在自然条件下烧成,而瓷器必须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
14、从施釉技术来说,陶器多采用蘸釉法、荡釉法等手段施釉,而瓷器却多采用浇釉法、喷釉法、刷釉法等施釉。
15、从烧成周期来说,陶器烧成周期短,一般1天-2天即可完成,而瓷器往往需要3-4天才能完成。
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第七章陶瓷材料及加工工艺
花瓶注浆成型过程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注浆成型
7 产陶品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花瓶注浆成型过程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配料
成型
干燥
黏土
可 注压
石英
塑 成
浆 成
制 成
长石 型 型 型
或人工合成原料
坯体装饰
釉彩装饰
培烧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可塑成型
3)泥片围接成型法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可塑成型
3)泥片围接成型法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可塑成型
4)拉坯成型法:在 人力或动力驱动的旋 转轱辘机上完全手工 拉制出生坯的成型方 法。
特点:设备简单,技术要求高,尺寸 不准确,易产生变形。适合于批量小, 器形简单的陶瓷器。
陶瓷烤面包机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家具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灯具设计
7-1 什么是陶瓷?
4、陶瓷材料的应用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陶瓷灯具设计
7-2 陶瓷的工艺流程
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5)釉料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7-1 什么是陶瓷?
3、陶瓷材料的定义:
7 产陶品瓷设材计料材及料加概工论工艺
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ppt课件
精品课件
什么是传统工艺?它有什么特点?
传统工艺是一门以手工方式制造生活用品和 美化生活环境的传统艺术。
实用 美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陶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1.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 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 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 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 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
精品课件
哥窑粉青釉瓷炉
哥窑瓷特点:裂纹, 有冰裂、梅花片、 墨纹、细碎纹等形 状。
精品课件
灰青釉
精品课件
粉青釉
这件雍正斗彩天球瓶 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 16.5厘米。整器形体高大,端庄秀 美,釉质滋润明亮,纹饰布局繁 密,绘制工细,色彩明艳。
团花具有装饰性强、灵活性 多样的特点,团花纹除花卉外, 还有团龙、团凤、团蝶和团螭 (chī )纹等,清代雍正时期团花 纹最精致。
的顶峰。
精品课件
2.我国瓷器生产与商代,在宋代和清代 形成两次高峰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康熙的青花、 五彩、三彩、等装饰品种,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等,粉润柔 和,朴素清逸。乾隆的制瓷工艺,精妙绝伦、鬼斧匠工,前无古 人
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中国陶瓷艺术中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摘要:一、陶器与瓷器的概念区分二、陶器与瓷器的制作工艺差异三、陶器与瓷器的材质特点四、陶器与瓷器的历史发展五、结论正文:在我国悠久的陶瓷艺术中,陶器和瓷器一直是两种不同的制品。
然而,近年来有关它们之间的区别描述却存在误导现象。
为了正本清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区分,陶器与瓷器是两种不同的制品。
陶器是指以黏土为原料,经过捏塑、晾干、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器皿;而瓷器则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制坯、晾干、釉彩、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器皿。
由此可见,陶器和瓷器的原料及制作工艺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其次,在制作工艺方面,陶器与瓷器也大相径庭。
陶器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通常采用手制或模制的方法,器物表面较为粗糙,烧制温度较低。
而瓷器的制作过程则较为复杂,采用轮制、模制等方法,器物表面光滑,烧制温度较高。
这使得瓷器在硬度、透明度、光泽等方面优于陶器。
再者,从材质特点上看,陶器与瓷器也有着显著差别。
陶器主要由黏土制成,含有一定的杂质,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因此陶器器型较为简单。
而瓷器的原料为瓷土,质地细腻,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器型。
此外,在历史发展方面,陶器与瓷器在我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
陶器的历史悠久,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了陶器制品。
瓷器则起源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繁荣,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综上所述,陶器与瓷器在概念、制作工艺、材质特点和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正确理解和区分陶器与瓷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我国陶瓷艺术的精髓。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瓷的原料主要是由天然长石风化分解而成的黏土。
这种黏土干燥时成土状,容易研成粉末,加水调匀后可以塑造成各种不同形状,煅烧后又形成石块硬状。
黏土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黏土和沉积黏土。
原生黏土又叫瓷土,普通称为高岭土,因最初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地方发现而得名,主要矿务是高岭石,多用作制瓷原料。
它是母岩分解后留在原地的黏土,这种黏土的特点是颗粒粗大,土质较纯,可塑性较差,但杂质少,耐火度高,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烧后的瓷器多呈白色,密度大,吸水率低,烧制时一般须上釉。
沉积黏土又叫陶土,是母岩分解的颗粒经风化和水流迁移到其它地方沉积下来形成叫细颗粒,在漂流过程中夹带了有机物和其它杂质的黏土,因此这种黏土采集点多,可塑性较强,烧成温度低,通常温度在1000度左右,如紫沙泥就是这种黏土。
它形成的陶器密度小,吸水率高,制作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不上釉。
汪寅仙制金秋南瓜壶
清五彩冰梅蝶纹瓷瓶。
你一定不知道,原来这才是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你一定不知道,原来这才是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人们通常把陶器和瓷器统称为“陶瓷”,这不是因为两者是同一种物品,而是因为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都是土和火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艺术品。
判断一件陶瓷是陶器还是瓷器的方法有很多,事实上,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会根据一件物品表面有没有釉来判断它是陶器还是瓷器。
然而这个思想是错误的,因为有的陶器表面也会施有一层釉,比如唐三彩。
而有的瓷器表面没有施釉,比如白瓷素胎器。
所以根据釉来判断陶瓷器并不可取,陶瓷器一般都会有以下这么几个区别:1、烧成温度不同一般来讲,瓷器比陶器烧制温度高。
烧制一件瓷器时,温度一般控制在一千二百到一千四百度左右。
而在烧制一件陶器的过程中,烧制温度最低可达到八百度以下,最高在一千一百度左右。
虽然只有几百度的差异,但烧出来的东西却完全不同。
2、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的硬度一般没有瓷器硬度强,因为烧制陶器的温度较低,陶器的坯体没有被完全烧结,很容易被坚硬的物品刮出刮痕,且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沉闷。
瓷器被烧制时温度较高,坯体基本已经被烧结,即使用钢刀也不能轻易在表面刮出痕迹,且敲击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
3、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的原材料一般是黏土,先用黏土制成坯然后直接烧成。
而瓷器可以使用的原材料的选择相对较多,有高岭土、黏土、滑石、长石、石英等等。
一般用来烧制陶器的粘土,在温度达到一千二百度以上时会变成玻璃质,不可能成为瓷器。
4、透明度不同陶器一般都是不透明的,即使是非常薄的陶器,都没有半透明的特性。
而瓷器一般来讲都有着半透明的外观,且表面反光能力强,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有一种在发光的感觉。
5、釉料不同陶器分为挂釉和不挂釉两种,挂釉是在低温时熔融釉料,从而对坯体直接施釉。
瓷器也有挂釉和不挂釉两种形式,一般都会挂釉。
而瓷器有两种挂釉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将釉料在高温里与胎体一并烧成;第二种是在已经挂过高温釉的胎体上再挂一次釉,这次是低温釉,在低温里烧成。
6、概念不同陶器,是先将原料经过手捏成型、轮制规整,然后再塑模,待它干燥以后放在窑子里烧制成为成品的物品。
陶和瓷的烧制温度
陶和瓷的烧制温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陶和瓷的烧制温度概述
三、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温度区别
四、影响烧制温度的因素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陶和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陶瓷制品,它们有着不同的烧制温度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陶和瓷的烧制温度以及影响烧制温度的因素。
二、陶和瓷的烧制温度概述
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 1000 摄氏度到 1400 摄氏度之间。
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通常在 700 摄氏度到 1000 摄氏度之间。
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通常在 1200 摄氏度以上。
三、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温度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温度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同。
陶器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烧制时使用的温度较低,因此陶器的硬度和密度较低。
瓷器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烧制时使用的温度较高,因此瓷器的硬度和密度较高。
四、影响烧制温度的因素
烧制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料:不同的原料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
例如,粘土适用于制作陶器,高岭土适用于制作瓷器。
2.器型:不同的器型在烧制时需要不同的温度。
例如,薄胎器物需要较高的烧制温度,以保证其硬度和密度。
3.釉料:不同的釉料在烧制时需要不同的温度。
有些釉料需要在高温下烧制,以保证釉面的质量和美观。
4.气氛:烧制时的气氛也会影响烧制温度。
例如,氧化气氛适用于烧制瓷器,还原气氛适用于烧制陶器。
五、结论
陶和瓷的烧制温度受到原料、器型、釉料和气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陶器和瓷器的具体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具体区别第一,出现的年代不同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
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第二,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
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
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第三,烧制的原料不同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
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
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
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第四,质地不同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
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
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
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第五,釉料不同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
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
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第六,透明度不同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
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 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 和烧成温度,其他几 个条件,都与这两条 密切相关。因此,制 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 成温度的技术,并认 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 土的区别点:
•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 低于瓷器,最低甚至 达到800℃以下,最高 可达1100℃左右。瓷 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 高,大都在1200℃以 上,甚至有的达到 1400℃左右。
•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 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 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 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 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 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 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 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 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 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 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 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 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 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 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 特点。例如龙山文化 的黑陶,薄如蛋壳, 却并不透明。瓷器的 胎体无论薄厚,都具 有半透明的特点。
•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 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 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 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 第二次低温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