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第1课时听听声音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
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
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
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
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
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
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
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
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组成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
一、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书、读报、询问长辈、上网查询等。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资料类别、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第二课动物运动会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几类。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途径有去动物园、上网查询、在家观察等。
二、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飞的、跑的、游的、跳的、爬的。按运动空间分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
三、动物的身体特点:跑——四肢发达有力跳——后腿发达有力飞——翅膀发达有力
游——尾巴发达有力第三课生命在于运动
一、游泳运动员肩膀宽,举重运动员上臂比较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游泳运动员经常锻炼肩膀的肌肉,所以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主要锻炼手臂的肌肉,并且能够锻炼骨骼,使骨骼变粗增长,所以上臂比较粗。
二、什么是合理的体育运动?
合理运动包括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等。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和频率,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出汗增多。第四课小吊车
一、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二、小吊车的组成:底座支架吊臂
三、小吊车的臂是怎样工作的?小吊车的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两根绳有关。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下运动。当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时,吊臂向上运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要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要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带的振动: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你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3、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3、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声。
4、“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三、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1、人耳的结构
(1)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耳郭负责收集声音。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zhēn] 骨
和镫[dèng]骨。鼓腊是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3)内耳: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耳蜗可以把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行器官。
2、人耳中见声音的过程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3、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振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患者体内的声波振动。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学生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知识。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食物并
提供氧气。以下是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植物的组成和部分功能
- 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和养分供应整个植物。
- 茎:支撑和运输水、养分和其他物质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 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花:负责植物的繁殖。
- 果实:包含种子,有助于植物的传播。
2. 植物的生命周期
- 种子:种子是植物的初始阶段,它们经过适当的环境条件才能发芽。
- 幼苗:从种子发芽到长出幼小的根、茎和叶子。
- 成熟植物:幼苗经过生长和发育,最终长成成熟的植物。
- 繁殖:植物通过花、果实以及风、动物或水的帮助来繁殖。
3. 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光照: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
- 温度: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 水和营养物质:水和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 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十分必要。
二、物质与能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中,学生们还学习了有关物质与能源的知识。物质与能源是构成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素。以下是对物质与能源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凝聚力较大,无法流动。
- 液体:能够流动,但保持一定体积。
- 气体:具有较大的分子间距离,无法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材料的组成:物质可以通过分子或原子的组合形成。
2. 物质的性质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一、填空题。
1. 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3.我们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4.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一时间的大气状况。
5.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6.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天气观察,并把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这一段时间内我们这个地方的天气变化了。
7.可以从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 天气日历
1.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3. 温度与气温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
3.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4.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在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不同。
5. 用温度计测量室外温度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
第1课蚂蚁
1.蚂蚁的身体结构
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
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
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
5.鱼的身体结构
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
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
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
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
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 动物世界
-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特征-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方式
- 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植物世界
- 植物的种类:树、草、花
- 植物的外部特征:根、茎、叶、花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方式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无性繁殖
3. 物体和材料
- 物体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体的性质:形状、颜色、重量、硬度、透明度
- 物体的变化:物体的形状、颜色、状态的改变
4. 认识土壤
- 土壤的来源和组成成分
- 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透气性、保水性
- 土壤的种类:沙土、壤土、黏土
5. 水的性质和利用
- 水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水的重要性及其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6. 空气与风
- 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无色、无味、无形、占据空间
- 空气的运动: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影响
7. 乐器与声音
- 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 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空气传播声音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
超全整理
全
册
根
据
经
验
总
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第1课时听听声音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
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太阳与我们
- 太阳是地球的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光照下,地球白天亮,夜晚暗
- 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地理方位有关
- 太阳的光照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分和氧气给人类和其他生物
- 太阳的热能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形成云和雨
第二单元:水
- 水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有无色、无味、无臭等特征- 水可以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转化
- 人类和其他生物需要水来生存
- 水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人们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第三单元:空气
- 空气是地球上的一种气体
-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 空气中有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需要氧气呼吸
- 空气中还有其他气体和微粒,有利于维持地球的温度和天气- 空气污染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我们应当注重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 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
- 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 人类的很多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科学知识
-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 我们应当积极研究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1.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到地面的量。降水量可以用雨量计来测量。
2.雨量计是一种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它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某个时间段内的降水量。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降水量。
3.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的湿度和植物的生长。因此,了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4.降水量的变化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在天气观察中,我们要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5.通过观察和记录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规律,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装置,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气象学家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4.层云是一种靠近地表的扁平云层,通常呈灰色。它们经常覆盖整个天空,当它们变厚时,会带来XXX、大雨或雪,因此也被称为雨层云。
5.积云看起来像棉花堆,通常与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也可能发展成积雨云,导致雷阵雨。
6.卷云是一种纤细的羽状云,只能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7.经过观察和整理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生活产生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8.风速等级表包括13个等级,从烟垂直上升到暴力性破坏。简化版的等级表只有3个等级。
9.降水量等级表包括6个等级,从XXX到特大暴雨,根据24小时内的降水量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制造食物(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食物(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生长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部分动物如蝴蝶)
•动物的繁殖:卵生与胎生
•动物的生长过程:胚胎、幼体、成体
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的差别
•天气的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云量等
•气候的分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改变
1.电与磁
•电的原理: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磁的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
•电与磁的联系:电磁感应现象
•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二、重点概念掌握
1.能识别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2.能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3.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理解动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点。
4.能使用适当的方法观测天气,并记录天气信息。
5.能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稳定性。
6.能理解物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类型,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7.能了解电和磁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一、知识点梳理
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水、阳光、土壤、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点梳理
1.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 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 生命的基本特征:呼吸、摄取食物、排泄废物等。
5.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动物的身体结构:头、躯干、四肢等。
7.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
8.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生物圈。
9. 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重点难点解析
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
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需要重点理解。
2. 动物的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需要理解食物链的结构和作用,以及人类对食物链的影响。
3. 生态平衡的保护: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需要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4.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学习方法建议
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可以在家中种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或者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行为习性。
2. 分类归纳: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例如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包括: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而音高则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物体长短或粗细的变化都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3.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4. 人的发声系统包括声带、喉咙、舌头和牙齿等,而声带是主要的发声器官。
5. 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其传播的远近与物体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6. 声音的波形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波形图可以用来分析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7. 声音的频率可以用赫兹(Hz)来表示,它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
8.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它表示声音的相对强度。
9. 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乐器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发声方式和特点。
10. 人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它们共同协作来感知声音。
11.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它们共同协作来进行呼吸。
12.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放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理过程。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制作天气日历在观察每天天气时,要注意尽量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不仅要坚持每天观察,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以获取需要的天气数据。认真做好记录便于我们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7、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顶端齐平。
8、坚持每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的气温最低,
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0级,风旗不动;1级风旗微动;2级风旗展开。
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
速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
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 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
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
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
匙来取。 5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10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 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
13 、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4 、在100 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 克。
15 、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6 、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
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7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18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9 、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0、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