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文言文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省略句,状语后置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判断句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是天下之大贼也。

7、此帝王之资也。

8、梁将即楚将项燕。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4、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

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

2)……,……也。

3)……者,…… 。

4)……者也。

5)“是······也”式

6)“此······也”式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粟者,民之所种。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5)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

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5)“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臣本布衣。(《出师表》)

2.被动句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末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试一试: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A、不吾知也 《论语》
B、末之难矣 《论语》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D、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1、、句句读读之之不不知知,,惑惑之之不不解解。。 22、、何何陋陋之之有有?? 33、、唯唯利利是是图图。。
如: “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吾衰也!” “野哉,由也 。 “君子哉若人!尚德者若人!
倒装句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倒装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注:颜回)也! 主谓倒置 2、以为莫己若者 宾前 3、彼且恶乎待哉! 宾前 4、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后 5、何以伐为? 宾前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后
7、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宾前
⑵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5.用“非”表示判断。
⑴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 C )
A、亚父者,范增也。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下面“是”表判断的句子是(C )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文言文常见句式

一、判断句式: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是”字来联系,但古汉语一般不用“是”字。

(一)“……者……也”句式。

“者也”句式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格式,通常在句子末尾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起义》——陈胜是阳城人

②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冯婉贞》——开火,是军队中放枪的信号。

③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马钧传》——技术是天下最精深奥妙的事。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老师,就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二)判断句的其他格式。

⒈有的只用“也”。

①此劲敌也。《冯婉贞》——这是一支劲敌。

②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我是子瑜的朋友。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玉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⒉有的“者”、“也”都不用。

①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裔。

②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③夫人天下贵人。《史记·高祖本纪》——夫人是天下的贵人。

④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刘备是天下的豪杰。

3、有的用“乃”、“为”、“则”、“非”、“皆”、“固”、“诚”、“即”等词来表示肯定或否定。

①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三元里抗英》——里面有一个人是西洋兵头目。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起义》——该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是刀板,我们是鱼肉,还辞别什么呢?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表示疑问+表示反问)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

【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

【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

【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译]问女儿在想什么?问女儿在惦记什么?

5.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译]虞姬啊虞姬拿你怎么办?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他的妻子怀疑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量,就连山的九牛一毛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必备知识清单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一、句式结构

1. 主谓句型

主谓句型是最基本的句型,用于陈述一个动作或状态。主谓句型的结构为“主语+谓语”。

例如:

君子无伤人之心,有战国之志。

汉高祖谢天下,天下皆为汉。

2. 主谓宾句型

主谓宾句型是在主谓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等。

例如:

为人民服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主谓补句型

主谓补句型在主谓宾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补语,用于补充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

图书馆静悄悄地坐落在郊外。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

4. 连词句型

连接词句型使用连词连接两个主谓句型的句子,用于表达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5. 并列句型

并列句型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用于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含义或补充说明。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条件句型

条件句型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主句组成,用于表示某种条件下会发生的结果。

例如:

如有困难,可尽快与我联系。

吾愿群公以毛遂自荐。

7. 定语从句句型

定语从句句型用于修饰名词,由一个引导词和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

山明水净,石矗云霞。

夫子常诵《诗经》,而不进于《易》。

8. 独立主格句型

独立主格句型由一个名词或代词和一个动词短语组成,用于表示伴随、目的、结局等。

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 半倒装句型

半倒装句型是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一般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于强调动作的主体或表示条件。

例如:

黄花山中卧鸟,白马照夜鸣。

高考文言文的几种常用句式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的几种常用句式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的几种常用句式及练习高考文言文的几种常用句式及练习

一、判断句

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句子是判断句。有时,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所指的是同一件事物。有时,谓语只是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属于某一大类。上古汉语“是”是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句末用“也”。

变化形式1: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变化形式2: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

变化形式3: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例1:陈胜者,阳城人也。——译:陈胜是阳城人。

例2:杜周者,南阳杜衍人。——译:杜周是南阳杜衍人。

例3:其巫,老女子也。——译:那个巫师,是个老女人。

例4:夫鲁,齐晋之唇。——译:鲁国是齐晋两国的门户。

中古以来,“是”用作判断词,判断句进一步摆脱了语气词“也”,如“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但后代文人往往喜欢模仿秦汉以前的用法,许多文人在判断句中仍然不用判断词“是”。有些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乃、为、则”来表示,但“乃、为、则”并不是判断词。

例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译:我侯嬴仅仅是夷门的一个守门小吏。

(句中的“乃”是副词)

例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译: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句中的“为wéi是动词)

例7:心之官则思。——脑筋的功能就是思考。 (句中的“则”是连词)

二、被动句

现代汉语被动句也叫“被”字句。这种句子,主语受事,用“被”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附于谓语前表被动。

文言文被动句式有七种:

(一)用“于”引出施事(动作的主动者)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之文言文句式 (看)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之文言文句式 (看)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句式

【真题演练】

(2022全国乙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这些官员和百姓?”

固定句式奈……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现在请让我寻找无人供养的老人、弱者,没有家的孤苦之人,评定后供给用度。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方法指导】

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基本不用判断词“是”,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者,……也”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2、“……者……”句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3、“也”字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4、“者也”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5、无标志句;

臣本布衣。(《出师表》)

6、“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8、“是”字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忌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

疑问句:疑问词(何/谁/孰/安…)+动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否定句:否定词(不/弗/未/非…)+宾语(代词)+动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请认真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考文言文

常见固定结构15例

一、“以为”、“以……为”:

“认为”、“把……当作……”、“用……做……”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二、“所以”

1.“……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

三、“如……何”、“奈……何”、“若……何”、“何如”、“何若”

“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

四、“何以……为”、“何用……为”

“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五、“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如: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六、“不亦……乎”

“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如: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七、“无(毋)乃……乎”

“恐怕(只怕、大概)……吧”。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共10种)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共10种)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人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3)“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2.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4)“岂庸……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怎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8)“孰与” 、“与……孰” (译为
“跟……比较 ,哪一个……”)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吾与徐公孰美?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9)“何其……”、“一何” (译为“多
么”) 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斗卮酒。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之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 之 谋。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
3、省略句 “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 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 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 掉。
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5、固定句式
(23)“有……者” (译为“有个……人”)
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岂[顾、宁、勿、独、庸]……哉[乎、 邪(译为“难道(还)……吗”)
如: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独不怜公子姊邪?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判断句
4、用“非”、“未”、 “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 的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 如是肯定判断句 ,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 句,要用“不是”。
2、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 “受……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
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其欣于所遇。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 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 将其 “顺装”过来。
5、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 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 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
“奈若何”等格式。
等格式。
3、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 4、表测度等。“得无……乎”、“与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 后面。一般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 字来表示。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 +之+定语”的格式。 如: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介宾短语 后置做补语
(1)介词结构“于……”常 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 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 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 候要把它作状语,因此,我们 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 结构后置”。
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3)“庸……乎” (译为 “难道…… 5、固定句式 吗”) 如:
(14)“其……乎” (译为 “难道……吗”) 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得无……乎” 、“得无……耶”
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被动句
2、用“见”、“见… 于……”表示被动(“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 2、被动句 所……”(“为”引出动作的主 动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
之事甚急。”
对话省
3、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 还是比较少的)。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如: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 如: 追之。
3、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2 、用副词“乃”、“则”、 1、判断句 “即” “皆”、“耳” 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 见。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
“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 气。 夫晋,何厌之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 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 孔明用如此之人,如何不误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译为 “对……怎么办”) 如: 如太行、王屋何? (7) “奈……何” (译为 “把……怎么办”) 如: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8) “是故”、“是以” (译为 “因此”、 “所以”) 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 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 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 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 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 还 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 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 词“的”。 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 煞尾 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的考 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句式,固然要会辨认 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 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角度讲,了解这些句 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 的语境具有识记与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 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 何。
(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如: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如:
……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5)“……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5、固定句式
余是以记之。
(9) “所以” (译为 “用来…… 5、固定句式 的”、“……的原因”、“……的办法) 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吾知所以拒子也。
(10)“不亦……乎” (译为 “不是……吗”) 如: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何……焉为” (译为 “有什么……呢”) 如: 夫子何命焉为? (12)“何……为” “何以……为” (译为 “还 要……干什么”) 如:
5、固定句式
(20)“与其……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
(21)“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2)“况……乎” (译为“况且……呢”)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
固定句式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所谓后洞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 语译成“被”。
3、省略句
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 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廉颇伐齐, 廉颇 大破之。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
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蒙后省 余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 手自笔录, 余 计日以 自述省 余走送之。 还…… 余 录毕,
孟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 对话省 “不 若与人。”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
如:将军战 于 河南,臣战 于 河北。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4、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 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 上称之为“倒装”。
4、倒装句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 后置做补语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译为 “恐怕……吧”或“莫非……吧”) 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6)“无乃……乎” 、“无乃……与”
(译为 “恐怕……吧” 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求!无乃尔是过与?
(17)“……之谓也”、“其……之谓 也” 、“其……之谓乎”(译为 “说 5、固定句式 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如:
2、表反问。 “不亦……乎”、“何以……为”
其……孰若……”等格式。
5、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译 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有以……” (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