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
高三文言文句式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常见 的疑问代词有谁、奚、胡、何、曷、安、恶、焉等
。
例1.沛公安在?
翻译:(沛公)在哪里?
例2.牛何之?
翻译:牛去什么地方?
例3.则何以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那(我)做什么呢?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例1、不然,籍何以至此?
翻译: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例2、吾谁与归?
翻译: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例3、何由知吾可也?
翻译:(你)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二)陈述句中的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1、一言以蔽之
翻译: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夜以继日
翻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 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因为他为官清廉忠诚行为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 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例: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高考文言句式复习
13、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固定句式
1、今日之事何如? 何如——怎么样
2、取之璧,不予我城,奈何?
3、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4、无以致书以观。 5、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6、故患有所不避也。
奈何——怎么办
奈之何——拿它怎么办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有以——有用来‥‥‥ 的办法
有也——有‥‥‥ 的(人、物、事)
(5)、大王来何操?
(4)、孔子曰: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
1、中心词 + 定语 + 者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2)、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 (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中心词 + 而 + 定语 + 者
(1)、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
‥‥‥
得无‥‥‥ 乎——怎么不‥‥‥ 呢 所以——‥‥‥的原因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以为——认为‥‥‥
16、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以为——把‥‥‥ 当作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是 ‥‥‥ .
.
‥‥‥本 ‥‥‥
12、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 无判断标志 13、予本非文人画士。 否定判断
省略主语
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省略 “于” 2、(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蒙后省略“公” 承前
3、( )日:“独乐乐,……”( )日:“( )不若与 人。” 对话省略 4、(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 )行矣。 转换省略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时人莫之许也。 (3)、及里城,皆不之觉 。 (4)、自古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6)、世混浊而莫余知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1)、沛公安在? (2)、卿欲何言?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式一、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常常见到由几个文言虚词结构而成的一种短语形式,我们常常称之为“凝固短语”或者“凝固结构”“固定结构”“习惯用法”“固定句式”等。
凝固短语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表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2、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二)表反问1、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4、庸……乎(“难道……吗”)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宁有……乎(“难道是……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7、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三)表揣度1、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无乃……乎?(恐怕(只怕)……吧?)例:无乃后乎?4、.……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四)表陈述1、有以(“有可以用来……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无以(“没有什么用来……的”)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一、表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的(人、事、物)是什么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9.何……为:为什么要……呢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1.如之何……:怎么能……呢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14.不亦……乎:不是……吗15.……非……欤:……不是……吗16.宁……耶:哪里……呢17.顾……哉:难道……吗18.独……耶(乎):难道……吗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20.直……耳:只不过……罢了21.惟……耳:只是……罢了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23.亦……哉:也……啊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示揣度25.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26.得无......耶,得无……乎: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能没有……吗、大概……吧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译为:该不会(是)27.其……欤?(兼表反问):不是……吗28.……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31.其……其……也?:是……还是……呢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37.比及:等到……的时候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5.向使:假如,如果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50.俄而:不久,一会儿51.而况:何况,况且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53.既而:随后,不久54.既……且……:又……又……55.可得:可以,可能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58.且夫:再说,而且59.是故:所以,因此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67.无庸:不用,无须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71.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地方、的人,的事),靠它来……的72.以故:所以73.以……故:因为……的缘故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78.……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倒装句:1.状语后置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
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2.宾语前置1)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劝学》“知”“解”为动词谓语。
2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有”为动词谓语。
3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谓”为动词谓语。
4 岂管仲之谓乎?《观众列传》同上5 何功之有哉?《魏公子列传》“有”为动词谓语。
6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过”为动词谓语,意思是“责备、责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7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实为:在安8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实为:羡何9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实为:知何10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同上实为:适奚11 彼且恶乎待哉?同上实为:待恶12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滑稽列传》实为:求何13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实为:令自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熟练地掌握高考语文的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
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2、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4、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
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5、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
“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一、句式结构1. 主谓句型主谓句型是最基本的句型,用于陈述一个动作或状态。
主谓句型的结构为“主语+谓语”。
例如:君子无伤人之心,有战国之志。
汉高祖谢天下,天下皆为汉。
2. 主谓宾句型主谓宾句型是在主谓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等。
例如:为人民服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主谓补句型主谓补句型在主谓宾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补语,用于补充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图书馆静悄悄地坐落在郊外。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
4. 连词句型连接词句型使用连词连接两个主谓句型的句子,用于表达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5. 并列句型并列句型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用于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含义或补充说明。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条件句型条件句型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主句组成,用于表示某种条件下会发生的结果。
例如:如有困难,可尽快与我联系。
吾愿群公以毛遂自荐。
7. 定语从句句型定语从句句型用于修饰名词,由一个引导词和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山明水净,石矗云霞。
夫子常诵《诗经》,而不进于《易》。
8. 独立主格句型独立主格句型由一个名词或代词和一个动词短语组成,用于表示伴随、目的、结局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 半倒装句型半倒装句型是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一般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于强调动作的主体或表示条件。
例如:黄花山中卧鸟,白马照夜鸣。
得天下英才,当尽量予以重用。
二、句式用法1. 平淡句式平淡句式是指句子结构简单,词语朴实无华,用于表达简单的事实或观点。
例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推而广之,哲人亦不得不慎独。
2. 衔接句式衔接句式是指通过各种连接词将各个句子或词语连接起来,用于表达因果、递进、并列关系等。
例如:不明者以为鸿案鸿案,参以古人之智,旋蒙其诛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南冥者,天池也 3.野马也,尘埃也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被动句 为 为.....所 见 于
宾语前置 1.什么是宾语 2.文言文充当宾语的词 代词---何 安 之(未之有) 宾语前置最常见句式 1.疑问句---何 安 2.否定句---未之有
Hale Waihona Puke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挟飞仙以遨游 相与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寒于水
示天下以仁义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而君幸于赵王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定语后置 1.什么是定语 修饰名词的词叫定语, 定语在前, 名词在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 蚓无爪牙之利 4.村中少年好事者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介词(于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月出东山之上
主谓倒装 仁哉文王
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大王来何操? 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4.项王曰:“沛公安在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古之人不余欺也。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状语后置 1.什么是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的句子成分叫状语 2.文言文充当状语---介词结构(介词+名词) 3.状语后置判断标志----1.(于以乎) 2.于+名词 以+名词 乎+名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15例一、“以为”、“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苏轼《石钟山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二、“所以”1.“……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前出师表》)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三、“如……何”、“奈……何”、“若……何”、“何如”、“何若”“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如:四、“何以……为”、“何用……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五、“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
“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
如: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不亦……乎”“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
如: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七、“无(毋)乃……乎”“恐怕(只怕、大概)……吧”。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八、“得无……乎”1.“能不……吗”或“能没有……吗”。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九、“有……者”“有(个)……的”或“有(个)……的人”。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汇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句式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每年必考的考点之一。
文言句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进一步细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以下是对这些句式的详细解释:一、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等。
二、特殊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包括:-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句末使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使用“者”表判断,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使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使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使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常见的类型包括:-使用“见”、“……见……于”、“于”表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使用“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 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下文关系或者习惯用法,某些句子成分被省略的现象。
这种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和补全。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
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较为常见,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和用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考语文文言句式的各个方面。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固定结构(句式)
1、①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 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 耳。 ”上曰:“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人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 ①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 1分), (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举荐有才能的人。 ②君子使用人才如同(人们)使用器物一样, 各取(他们的)长处(1分) 。古代达到大治 的帝王,难道是从别的朝代借用人才吗? (1 分 )(你)正应该忧虑自己不能了解(人才), 怎么能够诬毁全天下的人呢? ( 1分)
• (12) “何(奚、曷)……为”【 “为什么 (要)……呢”、“怎么……呢”? 】 • “何(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 呢”、“要……干什么呢”】。 •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为什么要告辞呢? •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译: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 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 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 刘仁之谓业曰:“①我处其外,君居 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①(如今)我在州府外面,你州府里 面,(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 会有所作为。
3、子曰:“贤哉,(颜)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论语》)
(8)……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惑叹)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10)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11)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 哉? • 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 吗? • • • • • • • • •
高考文言知识整理文言句式
①按句子的结构分: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②按主语施事或受事分:主动句--被动句②其他角度:省略句--完全句变式句--常式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判断人或事物的名称、类别或属性的句子。
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
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
例: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亚父者,范增也。
6)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7) 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8)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 子瑜者,亮兄瑾也。
10)“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1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注: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
例: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上》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上》4)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 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
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2.……,……也。
例:1)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 妾,洞庭龙君之女也。
《柳毅传》3) 吾君,龙也。
《柳毅传》4) 毅,大王之乡人也。
《柳毅传》5) 此钱塘也。
《柳毅传》6) 此天子气也。
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9) 夫战,勇气也。
高考复习之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⑴“......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⑵“......,......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如: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④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⑶“......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⑥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⑷“......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如:⑦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⑧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⑤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
例如: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判断句
4、用“非”、“未”、 “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 的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 如是肯定判断句 ,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 句,要用“不是”。
2、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 “受……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之事甚急。”
对话省
3、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 还是比较少的)。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如: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 如: 追之。
3、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如: 孔明用如此之人,如何不误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译为 “对……怎么办”) 如: 如太行、王屋何? (7) “奈……何” (译为 “把……怎么办”) 如: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8) “是故”、“是以” (译为 “因此”、 “所以”) 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8)“孰与” 、“与……孰” (译为
“跟……比较 ,哪一个……”)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吾与徐公孰美?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9)“何其……”、“一何” (译为“多
么”) 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的考 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句式,固然要会辨认 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 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角度讲,了解这些句 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 的语境具有识记与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 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 何。
如:将军战 于 河南,臣战 于 河北。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4、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 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 上称之为“倒装”。
4、倒装句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 后置做补语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余是以记之。
(9) “所以” (译为 “用来…… 5、固定句式 的”、“……的原因”、“……的办法) 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吾知所以拒子也。
(10)“不亦……乎” (译为 “不是……吗”) 如: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何……焉为” (译为 “有什么……呢”) 如: 夫子何命焉为? (12)“何……为” “何以……为” (译为 “还 要……干什么”) 如:
(译为 “恐怕……吧”或“莫非……吧”) 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6)“无乃……乎” 、“无乃……与”
(译为 “恐怕……吧” 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求!无乃尔是过与?
(17)“……之谓也”、“其……之谓 也” 、“其……之谓乎”(译为 “说 5、固定句式 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如:
(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如: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如:
……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5)“……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5、固定句式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 气。 夫晋,何厌之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 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
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 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 将其 “顺装”过来。
5、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 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 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
“奈若何”等格式。
等格式。
3、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 4、表测度等。“得无……乎”、“与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 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 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 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用副词“乃”、“则”、 1、判断句 “即” “皆”、“耳” 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 见。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
“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 语译成“被”。
3、省略句
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 自述或对话中 (译
为“哪里比得上”) 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
(21)“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2)“况……乎” (译为“况且……呢”)
廉颇伐齐, 廉颇 大破之。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
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蒙后省 余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 手自笔录, 余 计日以 自述省 余走送之。 还…… 余 录毕,
孟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 对话省 “不 若与人。”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
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被动句
2、用“见”、“见… 于……”表示被动(“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 2、被动句 所……”(“为”引出动作的主 动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
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 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 还 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 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 词“的”。 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 煞尾 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
固定句式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所谓后洞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斗卮酒。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之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 之 谋。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
3、省略句 “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 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 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 掉。
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3)“庸……乎” (译为 “难道…… 5、固定句式 吗”) 如:
(14)“其……乎” (译为 “难道……吗”) 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得无……乎” 、“得无……耶”
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5、固定句式
(23)“有……者” (译为“有个……人”)
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岂[顾、宁、勿、独、庸]……哉[乎、 邪(译为“难道(还)……吗”)
如: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独不怜公子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