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杂谈 (12)
数学杂谈-(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
第一章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数学杂谈一、教学设计理念1-1 二元一次方程式本节先由二元一次式介绍至二元一次方程式,在式子的化简时,延续七上一元一次式对「项」以「+」号区隔的概念,让合并化简运算归于较单纯的加法,虽然多了些篇幅,但可避免或减少学生在运算上的错误。
利用直式做式子的加减运算记录,更有助于下一节加减消去法解联立方程式的学习。
1-2 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本节先介绍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接着将目标放在代入消去法与加减消去法的学习,两种方法的初例介绍,都先由简易的题型开始,并刻意将解法以步骤呈现,加强学生的概念。
后续例题的介绍,遵循由浅至深、由易至难的原则逐步渐进,且题型尽量细分,并尽量安插适度的说明与引导,方便学生的学习。
本节另有介绍无限多解与无解的情形。
(例题12和例题13)1-3 应用问题本节主要目标在利用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解决生活情境的应用问题,首先让学生了解,在七上学习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式解应用问题时的解题步骤,也适用于二元,接着先以给定假设的应用问题(例题1),整合§1-1与§1-2的学习,再进行须自行假设的学习,最后并加强解的合理性判别。
例题的安排也是由易入难,所列方程式也尽量设计成不相同的题型。
为加强学生的阅题能力,解说引用题干时,常加入「」来强调,期能对学生在应用问题的分析能力上,能逐步提升。
二、相关教学资源著名的九宫格,是将1~9等九个数字填入3行×3列的方格中,且使各行、各列、各对角线三数的和均相等。
在数字未填入时,可由(1+……+9)÷3求得其和为15。
数字1填入时,以格子的方位来看,可分三类不同的位置(如下图着色的格子为同一类)来讨论。
数字1填入第一类的格子是没问题的,如下图为其中一例。
但是否可以填入第二、三类的格子呢?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P28若1填入第二类格子的○1,并设○2填入x、○4填入y,如下图。
(x、y为2~9不同的正整数)由○1+○2+○3=15,1+x+○3=15,得○3=14-x由○1+○4+○7=15,1+y+○7=15,得○7=14-y由○3+○5+○7=15,14-x+○5+14-y=15,得○5=x+y-13由○1+○5+○9=15,1+x+y-13+○9=15,得○9=27-x-y由○2+○5+○8=15,x+x+y-13+○8=15,得○8=28-2x-y由○4+○5+○6=15,y+x+y-13+○6=15,得○6=28-x-2y○1 1 ○2x○314-x○4y○5x+y-13 ○628-x-2y○714-y○828-2x-y○927-x-y最后由○3+○6+○9=15或○7+○8+○9=15均可得x+y=18,但因x、y需为2~9不同的正整数,所以无解,也就是数字1不能填入第二类的格子中。
数学问题杂谈 (15)
上一页
回目录页
课后小结 • • • 一个数学思想 转化的思想 两个重点模型 函数与数列 三个基本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抽象建模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 四个解题步骤
审题→建模 求解 还原 审题 建模→求解 →还原 建模
回目录页Biblioteka 下一页 回目录页上网费问题
调整前t小费用为 y = (0.12 × 20 + 0.12 × 60)t = 9.6t Q 9.6t > 7.2t ∴ 令11.2t − 240 = 9.6t解得t = 150(小时)
上一页 回目录页
沙尘暴问题
• 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 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 响着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败。2000年北 年奥运会的成败。 响着北京举办 年奥运会的成败 年北 方地区发生的多起沙尘暴, 方地区发生的多起沙尘暴,主要是由于土地沙 漠化引起的。据调查,北京市郊某县1994年底 漠化引起的。据调查,北京市郊某县 年底 有一定面积(单位亩)的沙漠,以后每年被沙 有一定面积(单位亩)的沙漠, 漠化的土地面积相同,该县1995年起在沙漠上 漠化的土地面积相同,该县 年起在沙漠上 植树改造沙漠为森林, 植树改造沙漠为森林,以后每年都比上一年多 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沙漠。据统计, 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沙漠。据统计,沙漠总 面积及每年植树面积如图, 面积及每年植树面积如图,问到哪一年年底可 以将所有的沙漠改造完? 以将所有的沙漠改造完?
上一页
上网费问题
• 上因特网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电话费和上网 上因特网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以前,上海地区通过“上海热线” 费。以前,上海地区通过“上海热线”上因特 网的费用为电话费0.12元/3分钟,上网费 分钟, 网的费用为电话费 元 分钟 上网费0.12元/ 元 分钟。根据信息产业部调整因特网资费的要求, 分钟。根据信息产业部调整因特网资费的要求, 日起, 自1999年3月1日起,上海上因特网的费用调整 年 月 日起 为电话费0.16元/3分钟,上网费每月不超过 小 分钟, 为电话费 元 分钟 上网费每月不超过60小 小时计算, 小时部分, 元 时,以4元/小时计算,超过 小时部分,以8元/ 元 小时计算 超过60小时部分 小时计算。 小时计算。
数学问题杂谈 (34)
• 遇到不會的數學問題時,我會 先想以前是否有解過類似的題 目。 • 我做完一題數學題時,會檢查 一下答案是否合理。 • 我學會一種解題方法後,會找 其他類似的題目做做看,以了 解自己是否真正學會了。
• 我在做數學題時,會先了解題 目的意義再想辦法解答。 • 解數學題時,我會先判斷題目 的類型再決定用什麼方法來解 答。
• 老師和同學所說明過的數學題 目,我會以自己的想法再做做 看。 • 我在做數學習題時,會應用學 過的數學知識。
• 我會把過去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和現在所學的連貫起來。 • 我會把學校裡所學的數學知識 和學校以外所學的數學知識連會運 用方法將數字分解或組合以方便 計算或思考。 • 我做數學題遇到困難時,會試著 畫圖或其他方法來分析題目。
• 上數學課時,如果我可以了解 老師和同學講的內容,我才會 認真聽講。 • 在做數學問題時,我比較會記 得我認真思考過的題目。
• 組織訊息
• 上數學課時,老師和同學所講的 內容常讓我想起過去學過的有關 的知識。 • 我在做數學問題時,會在腦海中 分析和組織學過的關連知識。
• 當我在做數學時,我會回想老 師和同學所提過的類似的例子。 • 我常將數學課時老師和同學所 講的內容關連起來以方便學習。 • 我會將最近學到的數學作一番 整理。
•問題真的很困難,我就放棄 因為 •甲生:越逃避就越困難(不是) •乙生:困難的題目我會的就不 會放 棄(不確定)
• 數學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因為 •甲生:例如買東西時是用的到的 (是) •乙生:要算+-×÷比較方便(是)
• 我比較喜歡自己做數學 (比較不喜歡和同學一起做) 因為 •甲生:比較安靜(是) •乙生: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做 (不是)
• 數學學習後設認知量表
• 非常符合 • 有點符合 • 有點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数学课堂教学杂谈
数学课堂教学杂谈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探索能力辅导学生感受生活变式练习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笔者从近几年的课改教学经历中,深感新课改的重要作用,尝试到素质教育得到的实效。
现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活课堂教学的关键1、巧设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新颖的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引用这样一段导语:“有一位山区的农民担着空筐,手拉刚会走路的儿子去地里干活。
半路上,儿子走不动了,他就把儿子放在一个框里,另一个框里放几块石头挑起来走,这样逗得他儿子直乐,”我问大家他儿子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在另一个框里放石头?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着发言:“他儿子坐着晃悠悠的,很美。
”“我也这样坐过,真舒服。
”“放石头是让两个框里的重量相等。
”“扁担就像方程里的一个等号。
”等等。
从而引出课题——“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又往往从疑问开始。
课堂上巧妙地推出一系列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诱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思维状态之中。
初一的学生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容易混淆。
我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动物“猫”来启发大家。
当问猫都有哪些习性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起来了,通过议论大家把会逮老鼠看做是猫的特性,它酷似一个定理的性质,把“会逮老鼠的动物才是猫”作为对猫这种动物的判定,又恰如是一个定理的判定,这样加深了对定理性质和判定的区分和理解,又引导学生对数学其他问题的探讨。
二、注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1、明确探索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好奇心强,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数学问题杂谈 (41)
民一中学
罗良勤
1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反映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问题源于情境,“情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背 景,此背景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 相关,因此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充分反映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引起认知冲突,唤起学 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注意点
1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呈现方式的选择性 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明确性 3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形成系列化
教学中有必要创设那么多的问题情境吗
新课程将“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 应用和拓展”作为内容呈现的一个形式,目的 是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另一方面,将这种 形式作为教科书体例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 试图以教科书为载体促使教师改进固有的教学 喧宾夺主型 2、牵强附会型 3、调控无力型 4、拐弯抹角型
什么才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在关注数学问题情境趣味性、现实性的同 时,更要关注数学性。 “数学问题情境”, 首先情境中要有“问题”,即数学问题,如果 情境中没有数学问题,那这样的情境即使再有 趣,再现实,也称不上是好的问题情境;其次, 问题情境要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要能够 从情境中有效地引出数学知识,因此,一个好 的数学问题情境应是趣味性、现实性和数学性 三方面的统一。
2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能够体现数学化的过 程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 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 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 指学生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 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
3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应 用的意识
数学问题杂谈 (10)
你能用多少種方法找出這圖形的面積呢? 哪一個方法最好?
• 運用補足法
你能用多少種方法找出這圖形的面積呢? 哪一個方法最好?
• 分割後再補足
你能用多少種方法找出這圖形的面積呢? 哪一個方法最好?
• 分割後移動圖形 再補足
分數乘法(五年級)
數學問題:提供 10 個不同的分數, 哪 3 個分數相乘後的積最接近 1?
不用計算,以觀察及分析判斷不同除式的商 是否正確。
了不同 的解釋方法
不用計算,以觀察及分析判斷不同除式的商 是否正確。 • 有些學生以餘數 考慮問題 • 雖然考慮因素相 同,但他們的思 考方法並不相同
四邊形(四年級)
數學問題:你認為哪兩類四邊形最不 相似?為甚麼?
文老師的三節課
你能用多少種方法找出這圖形的面積呢? 哪一個方法最好?
• 學生表現主動投入、參與性高,解釋清楚, 明瞭不同理據。 • 老師適當給與回應,協助學生綜合結果。
提供 10 個不同的分數, 哪 3 個分數相乘後的積最接近 1 ?
• 未有準確預計學生答案。 • 未能就學生疑惑給予清晰的數學觀點。
象形圖是由誰統計的? 有甚麼發現和跟進呢?
象形圖是由誰統計的? 有甚麼發現和跟進呢?
象形圖是由誰統計的? 有甚麼發現和跟進呢?
一道能引發學生思考的題目應具 備甚麼條件?
• 可有不同答案 • 可運用不同策略 • 可用不同的形式解釋
引發課堂互動
林老師的三節課
2、3、4、5 及 × 組成一位乘三位的算式, 哪一道算式的積最大?試解釋原因。 • 老師想嘗試較互動的上課方式。 • 老師強調演繹自己心中的標準答案。 • 學生表現不專注。
運用數學問題引發 學生思考
数学杂谈-(二次方根与勾股定理)
P80第二章二次方根与勾股定理数学杂谈一、教学设计理念2-1 二次方根的意义在实数系中,无理数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使学生建立无理数的概念,本教材藉由「正方形面积反求边长」的方法,让学生先承认这个数的存在,再引进根号数的符号,接着安排学习根号数的相反数,目的是想使学生对根号数的正负数有所区别,以做为学习平方根意义的先备知识。
教材中也藉由电算器及乘方开方表,让学生更能尽量接近一个根号数的值,使根号数能成为一个确定的「数」,逐步让根号数的观念更趋于完善。
2-2 根式的运算教材中先处理根式的乘除,再做根式的加减,目的是便于判别同类根式,以利根式的化简,进而处理根式的四则运算。
教材中更利用已习的乘法公式做为根式运算的练习,藉此连结,使学生熟练分母根式的有理化。
2-3 勾股定理一般来说,勾股定理有三种表达方式(梁宗巨,民84):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等于直角边上两个正方形这里的「等于」意指「拼补相等」。
所谓的拼补相等,是将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经过切割,再合并拼凑成斜边上的正方形。
此种作法,完全没有从数的观点出发,只考虑图形经由切割拼凑后的全等问题。
为了区别于别种不同思维下的「勾股定理」,有学者专家称此为「形的勾股定理」。
2.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这种「勾股定理」强调长度的平方,并未涉及长度平方所代表的几何意义,较强调数的运算,故有人称其为「数的勾股定理」。
中下程度的学生对此较难理解,然而透过数值的计算,便可让学生了解定理的合理性。
3. 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等于斜边上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常用数量相等来表示面积相等的概念,然而面积是几何概念,不一定要用数的计算才能判定面积是相等的,所以此种「勾股定理」的概念可说是数形关系的连结。
本教材是以数形关系的连结做为教材设计的理念,并在文中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史,以增加学生学习此单元的兴趣,接着再处理勾股定理的应用,最后将它连结到两点距离公式,使勾股定理成为学生了解两点距离公式的基本心像。
赵一平老师—数学教育杂谈
口算
笔算(利用短时记忆) 转换(利用已有的知识)
例2 求最大公约数
1。给出两个自然数 a,b; 2。求a除以b 的余数 c; 3。a=b , b=c; 4。如果b≠0 重复2、3; 5。a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 求最大公约数
1。没有考虑a或b等于零的情况; 2。没有考虑 a和b都等于零的情况。 在手动的时候没有问题,但在计算机实现 时会找造成系统崩溃。必须考虑周全。
理解数学
强调合理性 强调适应实际的需求 例:单位的引入、数对的使用,运算的顺序与括号 的引入 、中位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与通分 加减乘除号、 除法运算为何从高位算起。 如何会想到三角形内角和? 角的分类。 量角器怎么发明的? 比例尺
数学把人教“严密”
——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本质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查找假珍珠
有9颗大小、形状、颜色不可区分的珍珠, 其中有一颗是假的,它比其他的珍珠略轻, 现有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问最少称多少 次可找出假珍珠。
哥尼斯堡桥问题
哥尼斯堡桥问题
直观的严密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 统计与概率中抛硬币、掷骰子问题 逻辑的严密 1、能被2、3、9、11整除的数的特征 2、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归纳法
抽象概括能力
1 1+2 1+2+3 …… 1+2+3+…+99 1+2+3+…+99+100
s=1 s=s+2 s=s+3 …… s=s+99 s=s+100
数学问题杂谈 (1)
3
x
3
大-小 小 4长方形 长方形 4梯形 梯形 4正方形 正方形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 )。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问标志性建筑底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分析: 分析:用x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的边长, 的边长,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 )。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问标志性建筑底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23 + 20 − x = 2(17 + x)
希尔伯特说: 希尔伯特说 : “ 当我听别 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 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 , 常觉 得很难理解, 甚至不可能理解。 得很难理解 , 甚至不可能理解 。 这时便想, 这时便想 , 是否可以将问题化 简些呢﹖ 往往, 简些呢 ﹖ 往往 , 在终于弄清楚 之后, 实际上, 之后 , 实际上 , 它只是一个更 简单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
3 x+3 x+3
x
3
4 × 3( x + 3) = 0.75 × 0.75 × 192
数学问题杂谈 (8)
y 一比较发现 z x
第三,解答之后的检验 “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推广呢”。实 际上,这道题的方法是可以推广的。 比如当以后我们看到形如 z x 2 y 2 这样的目标函数时我们也知道怎么 做了。因为这个目标函数表示的是 圆的半径,圆心在原点
(二)波利亚(G.Polya)的 解题框架
已知条件
空隙 缩小
缩小
指导 策略
背景命题
操作
推理规则
根据奥苏贝尔的模式,问题解 决经历了四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奥苏贝尔认为问题是由有意义 的言语命题构成的,其中包含了目 标和已知条件。
2、明确问题目标和已知条件 学生将问题情境与自己的认知 结构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所面临 问题的性质与条件。这样既明确 了问题的初始状态,又明确了解 题的目标。
3、知识迁移因素 能否拥有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迷 失否能激活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图式 ,是否能将当前问题与头脑中已形 成的模式匹配等,会对解决数学问 题产生直接影响。
4、解题策略因素 (1)解题者是否掌握了必须的 解题策略。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 前提。 (2)解题者能否根据问题的情 形有效地选择解题策略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
第五,在数学学习心理学中, 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 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 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 程。这是把数学问题解决理解为 一种操作过程或心理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指综合地、创 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 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 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 问题。Leabharlann (三)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现代认知心 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我们可以 将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式概括为
理解问题 选择算子 执行方案 回顾
数学问题杂谈 (9)
老師自我角色的定位是關鍵
考試時間:從研究的角度
有無較優質的數學線上學習網站可提供給學
生或家長?有無較優質的數學線上學習網站 可提供給學生或家長?
診斷測驗網站 昌爸數學工作坊
博愛國小網站:學生專區/數學園地
…
考試時間:從研究的角度
學生對分數概念不易理解,部分?整體?單
位的混淆
連續量中基準量「1」的重要 離散量中單位容易混淆 多透過畫圖來呈現分數的概念
考試時間:從研究的角度
如何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四則運算中,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為何? 各類基本事實的熟練 估算能力的重要,要有number sense × 10、× 100、÷ 10、÷ 100的能力 熟練的歷程中也可以理解和有趣 計算熟練可以增進學生學習信心
考試時間:從研究的角度
一個老師的「故事」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Key factors and processes
Dialog with adviser Reflection on teacher’s role and identity
Review and evaluate teaching by theory
Teaching for diversity
意即Math for all
「真實的」情況
Teachers’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pedagogical change, RPC Against the notion that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Resistance to ideological change, RIC Against the notion that all children can learn
数学问题杂谈 (39)
问题与数学问题
-谈解决问题中的数学问题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瑞达
一、什么是问题
• 把问题界定为给定的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 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
二、什么是数学问题
• 可以这样说,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的 相关问题 • 数学问题具有的特征 特殊性、障碍性、激励性、题)
1、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模式 2、在新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主要是:图景式或图文对话式 数学文字语言表达式 3、新教材这种呈现方式的意图何在 ⑴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⑵培养学生数学问题建模能力 ⑶寓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⑷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1、存在问题: ⑴数学问句式 ⑵数学问题建模不到位 ⑶数学问题经历缺失
你需要深刻理解的140个数学问题
你需要深刻理解的140个数学问题1.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是哪两种?2.相反数、倒数及绝对值的概念。
3.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4.你知道的运算律有哪些?5.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是如何规定的?6.有效数字与精确度的区别?7.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开平方的区别?8.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是什么?9.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10.实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是什么?11.平方根的隐含条件是什么?12.常见的三种无理数是什么?13.整式是什么样子的?14.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概念是什么?15.单项式系数与次数是如何规定的?16.多项式项、常数项及次数是如何规定的?17.同类项的概念是什么?18.整式的加减的意义是什么?19.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如何运算?20.幂的乘方如何运算?21.积的乘方如何运算?22.整式的乘法你会吗?如何运算呢?23.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24.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什么?25.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哪些?26.分式之所以是分式的关键是什么?27.分式的基本性质你还记得吗?28.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根据是什么?29.分式如何约分?30.分式如何通分?31.分式的乘除与乘方如何运算?32.分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3.负整数指数幂是怎么回事?34.分式方程的概念是什么?35.如何解分式方程?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6.分式方程求解时需要注意什么?37.为什么会出现增根?38.什么是二次根式?39.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如何进行?40.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是什么?41.二次根式的加减的实质是什么?42.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的区别是什么?43.二次根式的隐含条件是什么?44.方程的两大主题是什么?45.解方程遵循的第一要则是什么?46.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47.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48.代入消元法及加减消元法都遵循着怎么样的求解方程的思想呢?49.你认为三元一次方程组如何求解呢?50.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与一般形式是什么?51.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灵魂是什么?52.我们大致有四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你知道吗?53.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大应用问题吗?54.不等式与等式是数学世界里的两大问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哪三个呢?5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联系是什么呢?56.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后的取值范围呢?57.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你能说出哪些相关的概念呢?58.各个象限内的坐标有什么区别呢?59.用坐标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也可以表示平移,你能说说如何做吗?60.函数是描述什么的呢?6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图像是什么?解析式与图像有哪些关联?62.正比例函数是什么样的?6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怎么看?64.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5.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图像是什么?66.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这也是它的实质。
小学数学杂谈--因数与倍数-
小学数学杂谈----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
如:6÷3=2 6是3和2的倍数:2和3是6的因数必须注意:①、被除数、除数、商都必须是整数如10÷4=2.5 4就不能说是10的因数,也不能说10是4的倍数②、不能把一个数单独的叫做倍数或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如:6÷3=2,不能说6是倍数,2是因数,只能说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
③、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整除的特征⑴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整数2正常的数:个位上的数是0、2、4、6、8. 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是0或5.个位上的数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⑵能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1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整除。
如:9231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2+3+1=15,能被3整除所以9231能被3整除72702各个数位上数字和是:7+2+7+0+2=18能被9整除所以72702能被9整除⑶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末两位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末两位数是0的,即整百数,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25整除。
如:1928、17500能被4整除925、7700能被25整除其中17500和7700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25整除⑷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末三位数是0的,即整千数,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25整除。
如:8712、7000能被8整除;1625、35000能被125整除,其中7000和35000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25整除⑸能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字末三位上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字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字之差能被7,11,1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7,11,13整除2如:246288,由于288-246=42.42能被7整除所以246288能被7整除。
小度写范文学生谈话谈心记录内容模板
学生谈话谈心记录内容学生谈话谈心记录内容_与学生谈心书面材料记录教师与学生谈心记录时间:2017 年 6 月 25 日地点:办公室学生姓名:王杨(高三 13 班)教师姓名:谈心目的:上课听讲不用心的问题谈心内容: 1、你上课为什么不用心听讲?是老师讲的课你不爱听是吗? 2、老师讲的课你能听懂吗? 3、你是不是有些什么困难? 4、你要按时完成作业。
学生认识态度:开始有些反抗情绪,后通过细心谈话,提同了认识,态度诚恳得多了,并表示愿意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谈心效果: 有进步,基本上都能做到.教师与学生谈心记录时间:2017 年 9 月 9 日地点:办公室学生姓名:杨光(高三 13 班)教师姓名:谈心目的:新任班长后工作中有哪些困难? 谈心内容: 1、你对班长工作的任务和重要性有何认识? 2、你对怎样开展我们班的工作有些什么意见? 3、还有些什么困难? 4、老师对你的希望。
学生认识态度: 1、积极主动反映情况。
2、提出评选优秀班委干部的建议。
3、对自己有时未起带头作用有认识。
谈心效果: 能起带头作用.学生谈话谈心记录内容_与学生谈话记录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记录之一时间:09 年11 月 12 日地点:实习老师办公室对象:08 幼师二班柯玉琴主题:近日心态不稳定,学习力不从心的问题近一个月以来,天气逐渐变冷,又因为学校连续放假的原因,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差,学习情绪不好,一天,有一位学生可能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昏昏下去,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就去找了班主任。
班主任让他坐在自己对面,先是问了他一句话:“柯玉琴,怎么了,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你的状态不是太稳定啊?”柯玉琴说:“老师,我这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生活状态都不是特别好,感觉整天在班里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压力,看到别人说话时就想说话,有时候还很烦,我想我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就完了,老师,您说该怎么办啊?”班主任:“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你对自己还是比较负责任的,这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学生呢个都不能真正坐在那里钻研下去,对学习不执著,并且找不到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这些老师能理解,但是这种状态是极其不健康的。
数学数学杂谈-(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数学杂谈一、教学设计理念3-1 内角与外角首先利用绕公园旋转一圈刚好是一周角360度,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再利用内角和与外角和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一节的重点是:(1) 经由了解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由来,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2) 利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做计算角度的问题。
(3) 了解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与外角的由来与公式3-2 三角形的全等利用标尺作图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意义,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意义作简单的计算与推理。
在做简单的推理时,因为是初学几何证明,不必强调证明的格式—已知、求证与证明,只要懂得其原理即可。
直到九上再正式进入几何证明的世界。
当然,此时不宜出现须使用辅助线的几何证明题。
3-3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在第2 章曾经以线对称说明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性质,这一节将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说明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判别,也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说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及应用。
3-4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不容易了解与学好的单元,故这一节重点是:(1)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知道在何种条件下会形成一个三角形。
(2) 了解一个三角形中当有两边不等时,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 利用三角形的不等关系做简单的计算。
(4) 利用三角形的不等关系做简单的推理。
推理训练的题目不宜复杂,以免学生不易思考。
二、注意事项3-1 内角与外角关于几何图形的求角度题目,宜将已知角度画在图形上。
3-2 三角形的全等(1)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做简单推理时,不宜要求学生将全部的证明过程撰写出来。
(2) 不宜出现需要增加辅助线或二次全等的题目。
3-3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可在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性质的题目附上几何图形提供学生参考,命题时须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是否合理。
3-4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做简单的推理,题目尽量简单,不要太复杂。
一个很有趣的条件概率问题
一个很有趣的条件概率问题:三扇门问题(2009-03-10 18:26:27)转载▼标签:分类:人性感悟参赛者条件概率山羊主持人美国杂谈昨天看一片电影《玩转21点》,片中有一个很趣的概率问题。
片中涉及的那个车和羊的问题也被称作蒙提霍尔问题(Monty Hall Problem)或三门问题,是一个源自博弈论的数学游戏问题,大致出自美国的电视游戏节目“Let's Make a Deal”。
问题的名字来自该节目的主持人蒙提·霍尔(Monty Hall)。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参赛者会看见三扇关闭了的门,其中一扇的后面有一辆汽车,选中后面有车的那扇门就可以赢得该汽车,而另外两扇门后面则各藏有一只山羊。
当参赛者选定了一扇门,但未去开启它的时候,节目主持人会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露出其中一只山羊。
主持人其后会问参赛者要不要换另一扇仍然关上的门。
明确的限制条件如下: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
他并不知道内里有什么。
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有什么。
主持人必须开启剩下的其中一扇门,并且必须提供换门的机会。
主持人永远都会挑一扇有山羊的门。
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山羊的门,主持人必须挑另一扇有山羊的门。
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汽车的门,主持人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挑一扇有山羊的门。
参赛者会被问是否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道门。
请问如果是你,你会做哪种选择,哪个选择得到车的概率会更大呢?讨论:•当参赛者转向另一扇门而不是继续维持原先的选择时,赢得汽车的机会将会加倍。
•解释如下:•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全部都有相等的可能性(1/3)︰•参赛者挑山羊一号,主持人挑山羊二号。
转换将赢得汽车。
•参赛者挑山羊二号,主持人挑山羊一号。
转换将赢得汽车。
•参赛者挑汽车,主持人挑两头山羊的任何一头。
转换将失败。
•在头两种情况,参赛者可以通过转换选择而赢得汽车。
第三种情况是唯一一种参赛者通过保持原来选择而赢的情况。
因为三种情况中有两种是通过转换选择而赢的,所以通过转换选择而赢的概率是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是精简实用、平实近人的。 数学是精简实用、平实近人的。 数学课程内容应当精中求简、删繁就简(不 数学课程内容应当精中求简、删繁就简( 是删难就简)、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是删难就简)、以简驭繁(以数学的核心概 念和基本思想,如数及其运算、函数、 念和基本思想,如数及其运算、函数、空间 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思想、 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思想、 算法等,作为主体) 算法等,作为主体)。 特别注意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特别注意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例如统 计与概率内容的安排) 计与概率内容的安排)。
3.加强“思想性” 3.加强“思想性” 加强
以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义、 以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等组 骨架” 以数学的思考方法、 成“骨架”,以数学的思考方法、寻求一般性 模式的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等作 为灵魂 利用“先行组织者” 利用“先行组织者”概述要研究的问题及研究 方法 循序渐进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 循序渐进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 强调数学本质,保证科学性; 强调数学本质,保证科学性;强调数学形式下 的思考和推理训练(以推理课为例) 的思考和推理训练(以推理课为例) 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强调反思) 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强调反思)
综合与分科 分科结构和综合结构各有利弊, 分科结构和综合结构各有利弊,并不存在 哪一个更好的问题。 哪一个更好的问题。重要的还是如何加强 联系。就当前的教材编写实践看,因为没 联系。就当前的教材编写实践看, 有足够的体现联系的素材和问题, 有足够的体现联系的素材和问题,综合结 构因为造成知识链的断裂( 构因为造成知识链的断裂(讲一章代数后 接着安排几何,再接着要安排统计), ),所 接着安排几何,再接着要安排统计),所 以弊大于利。应当说, 以弊大于利。应当说,综合结构比分科结 构更难组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验、 构更难组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验、探 索。 小学数学宜于用综合结构。 小学数学宜于用综合结构。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适切、灵活 教学方法的多样、适切、
多样、灵活: 多样、灵活: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进程 的需要,恰当选择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的需要,恰当选择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适切: 适切:教学方法要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服 适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需要。 务,适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需要。 教学方法改革核心是如何在接受式学习中融 入问题解决的成分, 入问题解决的成分,使启发式讲授教学与活 动式教学有机结合。 动式教学有机结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当前值得重点考虑问题: 当前值得重点考虑问题:如何使活动式教学 真正有成效, 真正有成效,如何设法在学生学习中融入问 题解决的成分。这就要考虑: 题解决的成分。这就要考虑: 什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 什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什么样的交流才是 真正的数学交流? 真正的数学交流?什么样的探究才是真正的 数学探究? 数学探究? 有效的“活动”“探究”“问题解决” ”“探究”“问题解决 有效的“活动”“探究”“问题解决”等, 主要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主要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 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 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 法和数学思想, 法和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育就是积极推动学生发展,迁就学生发展 教育就是积极推动学生发展, 教育就是积极推动学生发展 水平(悠悠教育、快乐教育)是不正确的。 水平(悠悠教育、快乐教育)是不正确的。 2.各年龄段学生有能力在相对连贯的系统中学 各年龄段学生有能力在相对连贯的系统中学 习相应的内容,不要人为设置“螺旋” 习相应的内容,不要人为设置“螺旋”。 3.代数、几何、统计、概率、离散数学是相互 代数、 代数 几何、统计、概率、 联系的,数学概念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联系的,数学概念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建 联系” 螺旋上升地认识数学概念” 立“联系”是“螺旋上升地认识数学概念” 的要义之一。 的要义之一。
2.强调问题性 2.强调问题性
以问题引导数学学习 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 “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解题 策略的“关节点” 策略的“关节点”上,在知识间联系的 联结点” 在数学问题变式的“ “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 提问题,提好问题, 提问题,提好问题,使学生领悟提问的艺 逐步培养问题意识, 术,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要防止教学目标“ 高大全” , 有的甚至是 要防止教学目标 “ 高大全 ” 假大空” 目标“远大” 空洞, “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 例如,一堂课的目标中含有: 设。例如,一堂课的目标中含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 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等等。 等等。
教学目标的准确、具体、 教学目标的准确、具体、有用
准确:要准确地反映“课标” 准确:要准确地反映“课标”的要求 具体:要用可操作性语言, 了解”“ ”“理 具体:要用可操作性语言,对“了解”“理 ”“掌握”“灵活应用 掌握”“灵活应用” 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 实用, 实用,要阐述清楚经过教学后学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教师对数学、 教学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教师对数学、教材以 及学生的理解的整体水平, 及学生的理解的整体水平,是教学水平的集 中体现。那种“一步到位” 中体现。那种“一步到位”的教学目标显然 不符合要求,也是教学水平不高的表现。 不符合要求,也是教学水平不高的表现。
5.问题要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 问题要有意义、适度、
有意义: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有意义: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适度:提问要把握好“ 使学生处于“ 适度:提问要把握好“度”,使学生处于“跳一跳 摘果子”的状态; 摘果子”的状态; 恰时恰点:要在学生处于思维困惑时提出问题, 恰时恰点:要在学生处于思维困惑时提出问题,使 问题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问题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构建恰时恰点的问题(系列) 构建恰时恰点的问题(系列)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 问题引导学习” 索,“问题引导学习”应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数学课程的结构问题
给学生结构性的数学知识非常重要——结构 给学生结构性的数学知识非常重要——结构 —— 创新要慎重。 创新要慎重。 关键: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 关键: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特别是素材更 新和过程“再发现” 新和过程“再发现”。 螺旋式与直线式 螺旋式的理由: 学习从属于发展” 螺旋式的理由:“学习从属于发展”,思维 和智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 和智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数学概念可以在 不同层次上得到表征。 不同层次上得到表征。
二、数学课程内容——保持高标准 数学课程内容 保持高标准
数学课程不能以人人学会作为设置理念, 数学课程不能以人人学会作为设置理念,内容的选 择不能以哪些更容易为原则, 择不能以哪些更容易为原则,否则将是没有终点的 退却。 退却。 对学生学习相对高深内容的期待, 对学生学习相对高深内容的期待,对培养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趣、 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能力的信心 有重要影响。 有重要影响。 高标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经过真正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高标准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 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 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 对数学学习的高标准。 对数学学习的高标准。
4.加强联系性 4.加强联系性
推广 类比 当前内容 特殊化 类比
课堂教学的“六字经” 课堂教学的“六字经”
问题引导学习 教学重心前移 典型丰富例证 提供概括时机 保证思考力度 加强思想联系 使用变式训练 强调反思迁移
欢迎批评指正 谢 谢!
七、改革的几个基本点
1.加强“亲和力” 1.加强“亲和力” 加强 选择与数学本质紧密相关的 (1)选择与数学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 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 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 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 (2)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教 学生动、自然而亲切, 学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 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 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 (3)以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数 学思考,不断引发学习激情。 学思考,不断引发学习激情。
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为 情境”而情境, 数学化”搞成“ 1.为“情境”而情境,把“数学化”搞成“去数学 化”。 2.情境复杂化 造成学生对背景理解的困难, 情境复杂化, 2.情境复杂化,造成学生对背景理解的困难,干扰 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3.任何情境 联系实际、探究活动等, 任何情境、 3.任何情境、联系实际、探究活动等,都应以是否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准。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准。离开知 识的掌握,学生的一切发展都将落空。 识的掌握,学生的一切发展都将落空。数学课要 教数学。 教数学。 4.并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要联系实际 并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要联系实际, 4.并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要联系实际,数学内在 的逻辑发展是数学学习的最主要线索。 的逻辑发展是数学学习的最主要线索。 陈省身: 数学学得深了才有应用” 陈省身:“数学学得深了才有应用”。
六、教学过程有效、开放、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有效、开放、
有效:通过教学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有效:通过教学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保证 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开放:学生有广阔、独立的数学思维空间, 开放:学生有广阔、独立的数学思维空间, 有机会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对数学知识 的理解。 的理解。 重点突出: 重点突出:教学要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 方法。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