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1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1》
导引: 2、3、5、6、7、9、14、17
四、空间向量
15 1.已知向量 a (2,3,5)与 b (3, , )平行,则 2 9 9 2 2 A. B. C. D. 2 2 3 3
2.设 a (1,1,1), b (1,0,1),则 cos a , b 1 A. 2 2 B. 2 3 C. 2 6 D. 3
2.如图,圆柱的轴截面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 ABCD,求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最短距离。 (导引第22题)
C B
5 2 4 2
D
A
二、直观图 三视图 平面展开图
3.已知扇形的轴截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求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中心角和面积。
由题意: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 母线长为2 则侧面展开的扇形弧长=2 2 扇形的中心角 2
作业: 复习试卷
2
2
1 扇形的面积 S 2 2 2 2
三、表面积 体积的计算
1.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1,那 么几何体的体积为( A.1 B.1
2
)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1 C. 3
D. 1
6
1 1 1 V S 底 h 1 1 1 3 3 3
2014年1月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暨期末考试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1)
嵊州市长乐中学
一、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棱锥
棱台
圆柱
圆锥
圆台
球
二、直观图 三视图 平面展开图
1.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它原来的面积是 ( A)
A. 4
B.4
2
第十一讲 立体几何(一) 平行与垂直.
第十一讲立体几何(一)平行与垂直【内容要点】垂直与平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样.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直线与平面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条公理、三个推论、三线平行公理(公理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其中“平行问题”与“垂直问题”是两类重要的证明问题。
【例题剖析】例1. 如图,已知平面α∥β∥γ,A,C∈α,B,D∈γ,异面直线AB和CD分别与β交于E和G,连结AD和BC分别交β于F,H.(2)判断四边形EFGH是哪一类四边形;(3)若AC=BD=a,求四边形EFGH的周长.需经过分别与AB(或CD)共面的直线(例如AD)进行过渡,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达到论证的目标。
(2)在(1)的基础上,不难判断EFGH四边形的类型。
(3)利用(1)、(2)的结果再进一步进行探索。
解:(1)由AB,AD确定的平面,与平行平面β和γ的交线分别为(2)面CBD分别交β,γ于HG和BD.由于β∥γ,所以HG∥BD.同理EH∥AC.故EFGH为平行四边形。
评述此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是利用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进行的,这里利用了辅助平面ABD和ADC是关键所在,本题也是利用线面、面面、线线平行的互相转化这一基本思想得到最后结果的.例2.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N分别在对角线AC和BF上,且AM=FN 求证:MN∥平面BEC分析:证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需找出面BEC中与MN平行的直线。
证明(一):作NK∥AB交BE于K,作MH∥AB交BC于H∴MH∥NK∵ABCD与ABEF是两个有公共边AB的正方形∴它们是全等正方形∵AM=FN ∴CM=BN又∠HCM=∠KBN,∠HMC=∠KNB∴△HCM≌△KBN ∴MH=NK∴MHKN是平行四边形∴MN∥HK∵HK⊂平面BEC MN⊄平面BEC∴MN∥平面BEC证明(二):分析:利用面面平行⇒线面平行过N作NP∥BE,连MP,∵NP∥AF∴FN/FB=AP/AB∵AM=FN,AC=BF∴FN/FB=AM/AC ∴AP/AB=AM/AC∴MP∥BC ∴平面MNP∥平面BCE∴MN∥平面BCE解题中经常需要作互相平行的直线,为了使作直线的位置符合要求,构造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这一关系是作平行线的依据之一。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立体几何专题1-直观图与斜二测画法
直观图与斜二测画法【知识总结】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已知图形中取水平平面,作相互垂直的轴Ox,Oy,使∠xOy=90°;②画直观图时,把轴Ox,Oy画成对应的轴O′x′,O′y′,使∠x′O′y′=45°(或135°),x′O′y′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y′轴.并使它们和所画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与已知图形中相应线段和原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相同.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⑤画图完成后,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了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2、已知直观图,会根据斜二测画法进行还原。
【巩固练习】1、下图为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因此平面图形可能是()2、如图所示,△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其中A ′C ′=A ′B ′,那么△ABC 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3、如图建立坐标系,得到的正三角形ABC 的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的一组是()4、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ABC 的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A .34a 2B .38a 2C .68a 2D .616a 25、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上底1CD =,腰AD CB ==3AB =,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 A.24 B.12 C.226、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则其直观图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A.12倍B.2倍C.24倍D.22倍7、如图所示的直观图的平面图形ABCD 中,2AB =,24AD BC ==,则原四边形的面积()A. B. C.12 D.108、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 .12+22B .1+22C .1+2D .2+29、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OABC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OABC 的面积为()A.1C.2D.10、有一个正六棱锥(底面为正六边形,侧面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底面边长为3cm,高为3cm,画出这个正六棱锥的直观图.11、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正六棱柱(底面为正六边形,侧面都为矩形的棱柱)的直观图.。
2020年高考数学专题讲解:立体几何(一)
年级:辅导科目:数学课时数:课题立体几何(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一、知识网络二、命题分析立体几何在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线面关系的判定与证明、表面积与体积的运算、空间几何体的识图,空间中距离、角的计算等.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一般以2~3个客观题来考查线面关系的判定、表面积与体积、空间中的距离与角、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识图等,以1个解答题来考查线面关系的证明以及距离、角的计算.在高考中属于中档题目.而三视图作为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2011年高考中,有多套试卷在此知识点命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和直观图,特别是通过三视图来确定原图形的相关量.预计今后高考中,三视图的考查不只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很有可能在解答题中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命题.三、复习建议在2012年高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命题形式来看,涉及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形式最为多变,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并且这种命题形式正在不断完善和翻新;解答题则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题目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第一小问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后面几问考查面积、体积等度量关系,其解题思路也都是“作——证——求”,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在2012年高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命题形式来看,涉及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形式最为多变,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并且这种命题形式正在不断完善和翻新;解答题则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题目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第一小问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后面几问考查面积、体积等度量关系,其解题思路也都是“作——证——求”,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3)从方法上来看,着重考查公理化方法,如解答题注重理论推导和计算相结合,考查转化的思想方法,如要把立体.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画法,基本步骤是:(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 .(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4)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5.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1)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而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2)从投影的角度看,三视图和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都是在投影下画出来的图形.(三)基础自测1.(2010·北京理)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知识,解题的关系是掌握三视图与直观图的知识,特别是应明确三视图是从几何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由三视图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所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C.2.(2010·福建理)如图,若Ω是长方体ABCD—A1B1C1D1被平面EFGH截去几何体EFGHB1C1后得到的几何体,其中E为线段A1B1上异于B1的点,F为线段BB1上异于B1的点,且EH∥A1D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EH∥FG B.四边形EFGH是矩形 C.Ω是棱柱 D.Ω是棱台[答案] D[解析] ∵EH∥A1D1,∴EH∥B1C1∴B1C1∥面EFGH,B1C1∥FG,∴Ω是棱柱,故选D.3.右图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ABCO,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为(2,2),则在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的直观图中,顶点B′到x′轴的距离为( )A.12B.22C.1 D. 2[答案] B[解析] 如图,在平面直观图中,B′C′=1,∠B′C′D′=45°,∴B′D′=2 2 .4.已知某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是( )A.六棱柱 B.四棱柱 C.圆柱 D.五棱柱[答案] A[解析] 由俯视图可知,该物体的形状是六棱柱,故选A.5.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如图是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为________个.[答案] 7[解析]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知,该几何体由两层组成,底层最多有3×2=6个,上层只有1个,故最多为7个.6.(2010·新课标理)正(主)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三种)[答案] 三棱锥、三棱柱、圆锥(其他正确答案同样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正视图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最容易想到的是三棱锥,其次是四棱锥、圆锥;对于五棱锥、六棱锥等,正视图也可以是三角形.7.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分析] 由三视图的形状大小,还原成几何体;再利用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求解.[解析] (1)由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四棱锥.且四棱锥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6和8的矩形,高VO =4,O 点是AC 与BD 的交点.∴该几何体的体积V =13×8×6×4=64. (2)如图所示,OE ⊥AB ,OF ⊥BC ,侧面VAB 中,VE =VO 2+OE 2=42+32=5,∴S △VAB =12×AB ×VE =12×8×5=20, 侧面VBC 中,VF =VO 2+OF 2=42+42=42,∴S △VBC =12×BC ×VF =12×6×42=12 2. ∴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2(S △VAB +S △VBC )=40+24 2.[点评] 由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需要对常见的柱、锥、台、球的三视图非常熟悉,有时还可根据三视图的情况,还原成由常见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组合体.(四)典型例题1.命题方向: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 下列命题中,成立的是( )A .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多面体一定是棱锥B .四面体一定是三棱锥C .棱锥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该棱锥一定是正棱锥D .底面多边形既有外接圆又有内切圆,且侧棱相等的棱锥一定是正棱锥[分析] 结合棱锥、正棱锥的概念逐一进行考查.[解析] A 是错误的,只要将底面全等的两个棱锥的底面重合在一起,所得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三角形,但这个多面体不是棱锥;B 是正确的,三个面共顶点,另有三边围成三角形是四面体也必定是个三棱锥;对于C ,如图所示,棱锥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但该棱锥不是正棱锥;D 也是错误的,底面多边形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如果不同心,则不是正多边形,因此不是正棱锥.[答案] B[点评] 本题考查棱锥、正棱锥的概念以及四面体与三棱锥的等价性,当三棱锥的棱长都相等时,这样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考虑全面,应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情况.跟踪练习1:以下命题: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④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答案] A[解析] ①应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才可以得到圆锥;②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一腰为轴旋转可得到圆台;③它们的底面为圆面,④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可得到一个圆锥和圆台.应选A.2.命题方向:直观图[例2] 若已知△ABC的平面直观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原△ABC的面积为( )A.32a2 B.34a2 C.62a2 D.6a2[解析] 如图是△ABC的平面直观图△A′B′C′.作C′D′∥y′轴交x′轴于D′,则C′D′对应△ABC的高CD,∴CD=2C′D′=2·2·C′O′=22·32a=6a.而AB=A′B′=a,∴S△ABC=12·a·6a=62a2[答案] C[点评]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斜二测画法求出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将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还原成原来的图形,其作法就是逆用斜二测画法,也就是使平行于x轴的线段的长度不变,而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直观图中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的2倍.跟踪练习2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 )A.34a 2B.38a 2C.68a 2D.616a 2 [分析] 先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然后根据直观图△A ′B ′C ′的边长及夹角求解.[答案] D[解析] 如图①、②所示的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②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a , 在图②中作C ′D ′⊥A ′B ′于D ′,则C ′D ′=22O ′C ′=68a . ∴S △A ′B ′C ′=12A ′B ′·C ′D ′=12×a ×68a =616a 2. 3.命题方向:三视图[例3] 下列图形中的图(b)是根据图(a)中的实物画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并画出左视图.[解析] 主视图和俯视图都不正确.主视图的上面的矩形中缺少中间小圆柱形成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左视图的轮廓是两个矩形叠放在一起,上面的矩形中有2条不可视轮廓线.下面的矩形中有一条可视轮廓线(用实线表示),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点评]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1)搞清主视、左视、俯视的方向,同一物体由放置的位置不同,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2)看清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元素组成.(3)画三视图时要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还要注意几何体中与投影垂直或平行的线段及面的位置关系.跟踪练习3(2010·浙江文)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A.3523cm 3B.3203cm 3C.2243cm 3D.1603cm 3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及几何体体积的求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四棱台和一个长方体构成的一个组合体,V 台=13×2×(16+42×82+64)=2243cm 3, V 长方体=4×4×2=32cm 3 ∴V 总=V 台+V 长方体=2243+32=3203cm 3.(五)思想方法点拨:1.要注意牢固把握各种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利用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如棱柱、棱锥、棱台为一类;圆柱、圆锥、圆台为一类;或分成柱体、锥体、台体三类来分别认识.只有对比才能把握实质和不同,只有联系才能理解共性和个性.2.要适当与平面几何的有关概念、图形和性质进行对比,通过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比较,丰富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对组合体可通过把它们分解为一些基本几何体来研究.3.画图时要紧紧把握住一斜——在已知图形中垂直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均与x 轴成45°;二测——两种度量形式,即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变为原长度的一半.4.三视图(1)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主视图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右面,高度与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注意虚、实线的区别.(2)应用: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图中所涉及到的线段的长度,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图中的一些线段的长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出有关的问题.5.本节常涉及一些截面问题,它把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及有关论证、计算融为一体,常见的、基本的截面问题,如直截面、对角截面、中截面等,要求熟知并掌握.要知道这些截面的形状、位置,并能画出其图形,这常常可以将较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如“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这一点很重要,它把有关球的一些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来解决.(六)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2010·陕西理)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13B.23 C .1 D .2[答案] C[解析] C 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直三棱柱V =12×1×2×2=1. 2.下列命题中:①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②球面上三个不同的点,一定都能确定一个圆;③一个平面与球相交,其截面是一个圆,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答案] C[解析] 命题①、②都对,命题③一个平面与球相交,其截面是一个圆面,故选C.[点评] 要注意球与球面的区别.3.(2009·上海文,16)如图,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过直角顶点的侧棱长为4,且垂直于底面,该三棱锥的主视图是(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及空间想象能力.由题可知,选B.4.如果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俯视图为一个半径为1的圆及其圆心,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33πB.233πC.3πD.π3- 11 - [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底半径为1的圆锥,轴截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高为3,体积V =33π. 5.如图,△O ′A ′B ′是△OAB 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则△OAB 的面积为( )A .6B .3 2C .6 2D .12[答案] D[解析] 若还原为原三角形,则易知OB =4,OA ⊥OB ,OA =6,∴S △AOB =12×4×6=12. 6.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E 、F 分别是棱AA 1、DD 1的中点,则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为( )A.22 B .1 C .1+22 D. 2 [答案] D[解析] 由条件知球O 半径为32,球心O 到直线EF 的距离为12,由垂径定理可知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d =2⎝ ⎛⎭⎪⎫322-⎝ ⎛⎭⎪⎫122= 2. 7.(2010·广东)如图所示,△ABC 为正三角形,AA ′∥BB ′∥CC ′,CC ′⊥平面ABC 且3AA ′=32BB ′=CC ′=AB ,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答案] D[解析] 本小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及三视图的有关概念.由于AA ′∥BB ′∥CC ′及CC ′⊥平面ABC ,知BB ′⊥平面ABC ,又CC ′=32BB ′,且△ABC 为正三角形,故正(主)视图为D.8.用单位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 )A .9与13B .7与10C .10与16D .10与15[答案] C [解析] 由俯视图知几何体有三行和三列,且第三列的第一行,第二行都没有小正方体,其余各列各行都有小正- 12 -。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1
第 1 页 共 10 页yk i B(b1,b2,b3)A(a1,a2,a3)O jxzyk i A(x,y,z)O jxz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点的坐标表示(1)若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垂直,且长为1,这个基底 叫单位正交基底,用{,,}i j k表示;(2)在空间选定一点O 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 j k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i j k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它们都叫坐标轴.我们称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点O 叫原点,向量,,i j k都叫坐标向量.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
(3)作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时,一般使135xOy ∠= (或45),90yOz ∠=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规定立几中建立的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5)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a ,设,,i j k为坐标向量,则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123(,,)a a a ,使123a a i a j a k =++ ,有序实数组123(,,)a a a 叫作向量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记作123(,,)a a a 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对空间任一点A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OA xi yj zk =++,有序实数组(,,)x y z 叫作向量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记作(,,)A x y z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z 叫竖坐标.二、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1)若123(,,)a a a a = ,123(,,)b b b b =, 则112233(,,)a b a b a b a b +=+++, 112233(,,)a b a b a b a b -=--- ,123(,,)()a a a a R λλλλλ=∈,112233//,,()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2)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本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 ( )A .直线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内B .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内C .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外D .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 2.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B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D .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3.在空间四点中,无三点共线是四点共面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则截面形状不可能是( )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 5.如图:正四面体S -ABC 中,如果E ,F 分别是SC ,AB 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等于 ( ) A .90° B .45°C .60°D .30°6.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是异面直线,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异面C .平行D .相交或异面7.异面直线a 、b 成60°,直线c ⊥a ,则直线b 与c 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 )A .[30°,90°]B .[60°,90°]C .[30°,60°]D .[60°,120°]8.右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 BM 与ED 平行; ② 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 CN 与BM 成60角; ④ DM 与BN 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9.梯形ABCD 中AB//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 置关系只能是 ( ) A .平行 B .平行或异面 C .平行或相交 D .异面或相交 10.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AD 上的点,且AE :EB =AF :FDN D C ME A B F=1 :4,又H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则 ( ) A .BD//平面EFGH 且EFGH 是矩形 B .EF//平面BCD 且EFGH 是梯形C .HG//平面ABD 且EFGH 是菱形 D .HE//平面ADC 且EFGH 是平行四边形二.填空题(本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若直线a, b 与直线c 相交成等角,则a, b 的位置关系是 .12.在四面体ABCD 中,若AC 与BD 成60°角,且AC =BD =a ,则连接AB 、BC 、CD 、DA 的中点的四边形面积为 .13.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3,AA 1=4,则异面直线AB 1与 A 1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4.把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使A 、C 的距离等于a ,如图所示,则异面直线AC 和BD 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共76分)15.(12分)已知△ABC 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交于P 、Q 、R 三点,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16.(12分)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N 、P 、Q 分别是四边上的点,且满足PDCPQD AQ NB CN MB AM ====k .求证:M 、N 、P 、Q 共面.17.(12分)已知:平面,//,,,a c c A a b b a 且平面βαβα⊂=⋂⊂=⋂求证:b 、c 是异面直线18.(12分)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3,E 、F 分别是BC 、AD 上的点,并且BE ∶EC =AF ∶FD =1∶2,EF =7,求AB 和CD 所成角的大小.19.(14分)四面体A-BCD 的棱长均为a ,E 、F 分别为楞AD 、BC 的 中点,求异面直线AF 与C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20.(14分)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中,E、F分别是BC、A′D′的中点.(2)求直线A′C与DE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本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命题:①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 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② 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 定是直线;③ 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④ 两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相等,则这两斜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平面M 外的两条直线在平面M 内的射影为一条直线及此直线外的一个点,则这两条直线互为异面直线B .若平面M 外的两条直线在平面M 内的射影为两条平行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相交C .若平面M 外的两条直线在平面M 内的射影为两条平行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D .若平面M 外的两条直线在平面M 内的射影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垂直3.相交成60°的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α所成的角都是45°,那么这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 射影所成的角是 ( )A .30°B .45°C .60°D .90°4.已知A 、B 两点在平面α的同侧,AC ⊥α于C ,BD ⊥α于D ,并且AD ∩BC =E ,EF ⊥α于F ,AC =a ,BD=b ,那么EF 的长等于 ( )A .b a ab +B .ab b a +C .b a 2+D .2ba +5.P A 、PB 、PC 是从P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夹角都是60°,那么直线PC 与平面P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1B .22C .36 D .33 6.Rt △ABC 中,∠B =90°,∠C =30°,D 是BC 的中点,AC =2,DE ⊥平面ABC ,且DE =1,则点E 到斜边AC 的距离是 ( )A .25 B .211 C .27 D .419 7.如图,PA ⊥矩形ABCD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PB ⊥BC B .PD ⊥CD C .PD ⊥BD D .PA ⊥BD8.如果α∥β,AB 和AC 是夹在平面α与β之间的 两条线段,AB ⊥AC ,且AB =2,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那么线段A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 B .[1,)+∞ C. D.)+∞9.若a , b 表示两条直线,α表示平面,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a ⊥α, a ⊥b ,则b //α B .若a //α, a ⊥b ,则b ⊥αC .若a ⊥α,b ⊂α,则a ⊥bD .若a //α, b //α,则a //b10.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平面α平行,两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 21θθ和,则 ( ) A .1sin sin 2212≥+θθ B .1sin sin 2212≤+θθC .1sin sin 2212>+θθD .1sin sin 2212<+θθ二、填空题(本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已知△ABC ,点P 是平面ABC 外一点,点O 是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1)若点P 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那么O 点一定是△ABC 的 ;(2)若点P 到△ABC 的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 点在△ABC 内,那么O 点一定是△ABC 的 .12.已知△ABC 中,AB=9,AC=15,∠BAC=120°,△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到此三角形 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是 13.如图所示,矩形ABEF 与矩形EFDC 相交于EF , 且BE ⊥CE ,AB =CD =4,BE =3,CE =2, ∠EAC =α,∠ACD =β,则cos α∶cos β= .14.AB ∥CD ,它们都在平面α内,且相距28.EF ∥α,且相距15. EF ∥AB ,且相距17.则EF 和CD 间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共76分) 15.(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16.(12分)A 是△BCD 所在平面外的点,∠BAC=∠CAD=∠DAB=60°,AB=3,AC=AD=2. (1)求证:AB ⊥CD ;(2)求AB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17.(12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 AD ; (2)求证:EF ⊥CD ;(3)若∠PDA =45︒,求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18.(12分)在ABC ∆中,︒=∠75BAC ,线段VA ⊥平面ABC ,点A 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为H.求证:H 不可能是VBC ∆的垂心.19.(14分)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上一点,AB =2,AC =1, P 为⊙O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O , PB 与平面所成角为45 (1)证明:BC ⊥平面PAC ;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20.(14分)如图所示,在斜边为AB的Rt△ABC中,过A作P A⊥平面ABC,AM⊥PB于M,AN⊥PC于N.(2)求证:PB⊥面AMN.(3)若P A=A B=4,设∠BPC=θ,试用tanθ表示△AMN的面积,当tanθ取何值时,△AM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B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C .与一直线成等角的两平面平行 D .Rt ∠ABC 在平面α的射影仍是一个直角,则∠ABC 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 2.ABCD 是一个四面体,在四个面中最多有几个是直角三角形 ( ) A .1 B .2 C .3 D .4 3.已知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 ①若m ⊂α、n ∥β,则m ∥n ; ②若m ∥α、n ∥β,则α∥β; ③若α∩β=n ,m ∥n ,则m ∥α,m ∥β;④若m ⊥α,m ⊥β,则α∥β.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4.已知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为θ,α内一点C 到β的距离为3,到棱AB 的距离为4, 则tan θ等于 ( )A .34B .35CD5.下列命题:① 若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α⊥β; ② 平面α⊥平面β,平 面β⊥平面γ,则α⊥γ;③ 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 ④ 平面α// 平面β,直线a ⊂平面α,则a //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6.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为锐角,C 是α内的一点 (它不在棱AB 上),点D 是C 在平面β内的射影,点E 是AB 上满足∠CEB 为锐角的任意一点,那么( ) A .∠CEB>∠DEB B .∠CEB<∠DEB C .∠CEB=∠DEB D .无法确定7.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βγ=⋂,//l α,,m m αγ⊂⊥,那么必有( ) A .,l m αγ⊥⊥ B .,//m αγβ⊥ C .//,m l m β⊥ D .//,αβαβ⊥ 8.已知:矩形ADEF ⊥矩形BCEF ,记∠DBE =α, ∠DCE =β,∠BDC =θ,则 ( ) A .sin α=sin βsin θ B .sin β=sin αcos θ C .cos α=cos βcos θ D .cos β=cos αcos θ9.若有平面α与β,且l P P l ∉α∈β⊥α=βα,,, ,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为 ( )A .过点P 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B .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平面垂直于βC .过点P 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D .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直线在α内10.空间三条射线PA ,PB ,PC 满足∠APC=∠APB=60°,∠BPC=90°,则二面角B-PA-C的度数 ( )A .等于90°B .是小于120°的钝角C .是大于等于120°小于等于135°的钝角D .是大于135°小于等于150°的钝角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24分,每小题6分,各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1.如图所示,E 、F 、G 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相应棱的中点,则(1)面EFG 与面ABCD 所成的角为 ;(2)面EFG 与面ADD 1A 1所成的角为 . 12.斜线PA 、PB 于平面α分别成40°和60°,则∠APB 的取值范围为13.在直角△ABC 中,两直角边AC =b ,BC =a ,CD ⊥AB 于D , 把这个Rt △ABC 沿CD 折成直二面角A -CD -B 后, cos ∠ACB = .14.如图,两个矩形ABCD 和ABEF 中,AD =AF =1, DC =EF =,则AB 与CF 所成角θ的大小范 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6分. 15.(本小题满分12分).//,,//,,,:αββαb b a a b a 且且是异面直线已知⊂⊂ 求证:βα//.16.(本小题满分12分)正方体ABCD-A ′B ′C ′D ′棱长为1.(1)证明:面A ′BD ∥面B ′CD ′; (2)求点B ′到面A ′BD 的距离.(14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平面α∥平面β,点A 、C ∈α,B 、D ∈β,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CD 上,且FDCFEB AE =,求证:EF ∥β.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与△DBC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1)求证:BC ⊥AD ;(2)若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不小于3,求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 (3)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19.(本小题满分14分)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1==AD AA ,底边AB 上有且 只有一点M 使得平面⊥DM D 1平面MC D 1. (1)求异面直线C C 1与M D 1的距离; (2)求二面角D C D M --1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 (1)证明AD ⊥D 1F; (2)求AE 与D 1F 所成的角; (3)证明面AED ⊥面A 1FD 1;(4)111112ED A F V ED A F AA --=的体积,求三棱锥设.空间角和距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m 与平面α间距离为d ,那么到m 与α距离都等于2d 的点的集合是 ( )A .一个平面B .一条直线C .两条直线D .空集2.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a 、b 与平面α都平行,b ⊥平面β,则直线a 与平面β所成的角 ( ) A .与θ相等 B .与θ互余 C .与θ互补 D .与θ不能相等.3.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BC '与截面BB 'D 'D 所成的角为 ( )A .3π B .4π C .6πD .arctan24.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G 1G 2及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 ,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 1,G 2,G 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 ,那么,在四面体S -EFG 中必有 ( ) A .SG ⊥△EFG 所在平面 B .SD ⊥△EFG 所在平面C .GF ⊥△SEF 所在平面D .GD ⊥△SEF 所在平面5.有一山坡,它的倾斜角为30°,山坡上有一条小路与斜坡底线成45°角,某人沿这条小路向上走了200米,则他升高了 ( ) A .1002米B .502米C .256米D .506米6.已知三棱锥D -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 =AC =3,BC =2,则以BC 为棱,以面BCD 与面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arccos 33B .arccos 31 C .2π D .32π7.正四面体A —BCD 中E 、F 分别是棱BC 和AD 之中点,则EF 和AB 所成的角 ( )A .45︒B .60︒C .90︒D .30︒8.把∠A =60°,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60°的二面角,则AC 与BD 的距离为 ( )A .43a B .43 a C .23 a D .46a 9.若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α,则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0<α<6π B .6π<α<4π C .4π<α<3π D .3π<α<2π10.已知A (1,1,1),B (-1,0 ,4),C (2 ,-2,3),则〈AB ,CA 〉的大小为( )A .6πB .65πC .3πD .32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从平面α外一点P 引斜线段PA 和PB ,它们与α分别成45︒和30︒角,则∠APB 的最大值是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12.∆ABC 中∠ACB=90︒,PA ⊥平面ABC ,PA=2,AC=2 3 ,则平面PBC 与平面PAC ,平面ABC 所成的二角的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3.在三棱锥P-ABC中,90=∠ABC ,30=∠BAC ,BC=5,又PA=PB=PC=AC,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是 .14.球的半径为8,经过球面上一点作一个平面,使它与经过这点的半径成45°角,则这个平面截球的截面面积为 . 三、解答题(共计76分)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SA ⊥平面ABC ,SA=AB ,AB ⊥BC ,SB=BC ,E 是SC 的中点,DE ⊥SC 交AC 于D .(1) 求证:SC ⊥面BDE ;(2)求二面角E —BD —C 的大小. 16.(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点P 为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棱1BB 上一点,1BB PM ⊥交1AA 于点M , 1BB PN ⊥交1CC 于点N .(1) 求证:MN CC ⊥1; (2) 在任意DEF ∆中有余弦定理:DFE EF DF EF DF DE ∠⋅-+=cos 2222.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SD 垂直于底面ABCD ,SB=3. (1)求证BC ⊥SC ;(2)求面ASD 与面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3)设棱SA 的中点为M ,求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大小.1AB=a,(如图一)将△ADC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梯形ABCD中,∠D=∠BAD=90︒,AD=DC=2沿AC折起,使D到D'.记面AC D'为α,面ABC为β.面BC D'为γ.(1)若二面角α-AC-β为直二面角(如图二),求二面角β-BC-γ的大小;(2)若二面角α-AC-β为60︒(如图三),求三棱锥D'-ABC的体积.19.(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1)求证AM//平面BDE;(2)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3)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PF与BC所成的角是60︒.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a BN CM ==)20(<<a .(1)求MN 的长;(2)当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3)当MN 长最小时,求面MNA 与面MNB 所成的二面角α的大小.二 面 角二面角问题因其需要充分运用立体几何第一章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因此,一直成为高考、会考的热点。
名师辅导 立体几何 第1课 平面的概念与性质(含答案解析)
名师辅导立体几何第1课平面的概念与性质(含答案解析)●考试目标主词填空1.平面(1)平面是理想的、绝对的平且无限延展的.(2)平面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点组成的点集,其中每个点都是它的元素.2.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3)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题型示例点津归纳【例1】在空间内,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 )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B.三条直线,其中的一条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相交C.三个点D.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但不交于同一点E. 两条直线【解前点津】 A中的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它们可能相交于同一点,也可能不交于同一点;若交于同一点,则三直线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应排除A.B中的另外两条直线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当另外两条直线不共面时,三条直线是不能确定一个平面的.∴应排除B.对于C来说,三个点的位置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在同一直线上,只有前者才能确定一个平面,后者是不能的.∴应排除C.条件E中的两条直线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应排除E.只有条件D中的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规范解答】 D.【解后归纳】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必须认真理解,熟练地掌握本题主要利用公理3及其推论来解答的.【例2】把下列用文字语言叙述的语句,用集合符号表示,并画直观图表示.(1)点A在平面α内,点B不在平面α内,点A、B都在直线l上;(2)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在平面α内且平行于直线l.【解前点津】注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间的相互转化训练,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使用⊂、⊄、∈、∉、⋂等符号表示空间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规范解答】 (1)A ∈α,B ∉α,A ∈l ,B ∈l ,如图(1);(2)α∩β=l ,a ⊂α,a ∥l ,如图(2).例2题解图【例3】 如图,已知:l 不属于α,A 、B 、C …∈l ,AA 1⊥α,BB 1⊥α,CC 1⊥α.求证:AA 1、BB 1、CC 1…共面.【解前点津】 证明n 条直线共面,首先,选择适当的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分别证明直线都在此平面内.【规范解答】 证法一 ∵AA 1⊥α,CC 1⊥α,∴AA 1∥CC 1.∴AA 1与CC 1确定平面β,且β⊥α.∵AC ⊂β,即l ⊂β,而B ∈l,∴B ∈β,又知BB 1⊥α,∴BB 1⊂β.∴AA 1、BB 1、CC 1…共面.证法二 反证法由证法1得β⊥α于A 1C 1,假设BB 1不属于β,在β内作BB ′⊥A 1C 1(如图).∴BB ′⊥α,已知BB 1⊥α,与过一点引面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矛盾.∴BB 1不属于β是不可能的,∴BB 1⊂β,∴AA 1、BB 1、CC 1…共面.【解后归纳】 证明共面的一般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例4】 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平面α依次相交于A 1,B 1,C 1,D 1,E 1,F 1六点,求证:A 1,B 1,C 1,D 1,E 1,F 1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规范解答】 设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为α,∵A ∈β,B ∈β,∴AB ⊂β,又A 1∈AB,∴A 1∈β,又A 1∈α∴A 1在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上,设交线为l ,则A 1∈l ,同理可证B 1,C 1,D 1,E 1,F 1都在直线l 上,∴A 1,B 1,C 1,D 1,E 1,F 1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后归纳】 证明点共线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平面的交线 上,或先由某两点作一条直线再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选此题的意图,就是使学生掌握证点共线的一般方法.●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一、基础夯实1.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α上取4个点,在β上取3个点,则由这些点最多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 ).32 C 例3题图例4题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 ,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B.两平面α、β有一公共点A ,就说α、β相交于过A 的任意一条直线C.两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就说α、β相交于A 点,并记作α∩β=AD.两平面ABC 与DBC 交于线段BC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一点和一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B.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C.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D.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4.设α、β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β=a ,下面四个命题:①如果点P ∈α,且P∈β,那么P ∈a ;②如果点A ∈α,点B ∈β,那么AB α;③如果点A ∈α,那么点B ∈β;④如果线段AB α,且AB β,那么AB 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1 C5.空间四点A 、B 、C 、D 共面但不共线,那么这四点中 ( )A.必有三点共线B.必有三点不共线C.至少有三点共线D.不可能有三点共线6.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 A.221+ B. 222+ C.21+ D.22+ 7.已知△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那么原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 ( )A.223aB. 243aC. 223a D.26a 8.两条相交直线l 、m 都在平面α内且都不在平面β内.命题甲:l 和m 中至少有一条与β相交,命题乙:平面α与β相交,则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 )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不充分不必要二、思维激活9.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一个点不在平面上,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公共点最多有 个.10.不重合的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n 个部分,则n 的可能值为 .11.四条线段首尾相连,它们最多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12.与空间不共面四点距离相等的平面为 个.13.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BD =1,则成为空间四面体时,AC 的取值范围是 .三、能力提高14.如图,已知l 1∥l 2∥l 3,l ∩l 1=A,l ∩l 2=B,l ∩l 3=C .求证:l 1、l 2、l 3、l 共面.第14题图15.四个点不共面,证明它们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它的逆命题正确吗 已知:A 、B 、C 、D 是不共面四点.求证:它们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16.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都不在平面α上,它的三边AB 、AC 、BC 的延长线交平面α于P 、R 、Q 三点.求证:P 、R 、Q 三点共线.17.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32==CD CG CB CF .求证:直线EF 、GH 、AC 交于一点.18.已知直线a,b,c ,其中b,c 为异面直线,试就a 与b,c 的不同位置关系,讨论可以确定平面的情况.第1课 平面的概念与性质习题解答C 24C 13+C 23C 13+2=32. 排除法.有三个交点或只有一个交点.②③错在条件不充分.分有三点共线和只有两点共线两类.第17题图根据平面图形斜二测直观图的画法,所求平面图形为四边形,由“横不变”知,四边形为梯形,且上底边长为1.容易求得下底边长为1+2,由直观图的底角为45°知这个梯形为直角梯形.再由“竖取半”知,直腰长为2,∴S=2211++·2=2+2. 按斜二测画法还原.充分性根据公理2进行判断,必要性用反证法得到证明.公共点最多1个,否则直线在平面内,得知直线上所有的点在平面内.,6,7,8.个 可确定C 24-2=4个.个 这四点构成一个四面体,当平面平行于四个面中某一个面时有四个;当平面平行于三对异面直线时有三个.13.(0,3) AC>0,ABCD 为菱形时AC =3.14.由l 1∥l 2,知l 1与l 2确定一个平面α,同理l 2、l 3确定一个平面β,由A ∈l 1,l 1α,知A ∈α,同理B ∈α,又A 、B ∈l ,故l α,同理l β.由上知l ∩l 2=B,且l 、l 2α,l 、l 2β,因两相交直线l 、l 2确定一个平面,故α与β重合,所以l 1、l 2、l 3、l 共面.15.证明:假设其中有三点共线,如A 、B 、C 在同一直线a 上,点D ∉a .∴点D 和a 可确定一平面α,∴A 、B 、C 、D ∈α.与A 、B 、C 、D 不共面矛盾.逆命题是:如果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那么这四点不共面.逆命题不正确.16.如图,∵AP ∩AR =A ,∴AP 与AR 确定平面APR又P 、R ∈α,∴α∩平面APR =PR .又B ∈平面APR ,C ∈平面APR ,∴BC 平面APR ,即Q ∈平面APR .又Q ∈α,∴Q ∈α∩平面APR =PR .∴P 、Q 、R 三点共线.点评:欲证三点共线,可以证明某点在经过其余两点的直线上即可.17.∵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EH ∥BD ,EH =21BD , ∵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32==CD CG CB CF , ∴EH ∥FG ,EH ≠FG ,∴四边形EFGH 为梯形,则EF 与GH 必相交,设交点为P .∵EF 平面ABC ,∴P ∈平面ABC .又P ∈平面DAC ,平面BAC ∩平面DAC =AC .故P ∈AC ,即EF 、GH 、AC 交于一点P .18.(1)若a 与b,c 都相交,a 与b ,a 与c 都能确定平面,故可确定两个平面.(2)若a 与b ,c 之一相交,不妨设a 与b 相交.①a ∥c ,a 与b ,a 与c 都可确定平面故可确定两个平面.②a 与c 不平行,只a 与b 确定平面,故可确定一个平面.(3)若a 与b ,c 都不相交. 第16题图解①若a与b,c之一平行,不妨设a与b平行,只a与b可确定平面,故确定一个平面.②若a与b,c都不平行,又因为都不相交,故不能确定平面.点评:此题应用启发、引导、归纳法讲解,这样才能达到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加强严密的逻辑思维,并达到复习,巩固“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立体几何复习(1)
立体几何复习1一、前面学过的所有定理(含公理、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作用:确定直线在平面内。
在后面各种位置关系的研究中,线在面内往往不需再详细证明,但实际上是用了这条公理加以判断。
如左图中PA ⊥底面ABCD ,证明PA ⊥CD , CD ⊂面ABCD 可以直接用.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 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作用: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交;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证明三点共线;证明点在线上(三线共点)等. 典例1A AB B ααα∈⎫⇒⊂⎬∈⎭直线 A B C D PE P l P l P ααββ∈⎫⇒=∈⎬∈⎭且典例2典例3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作用:确定平面的依据;证明共面问题. 典例1已知:,,,A l B l C l D l ∈∈∈∉,求证:直线AD ,BD ,CD 共面.B ·lAα典例2 已知a ∥b ,,c a A c b B ⋂=⋂=,求证:直线,,ab c 共面.2.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 线线关系: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证线线平行的一种常用方法)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异面直线所成角和二面角平面角定义时均用到) 例:若一个角两边和另一个角两边分别平行,一个角为30,则另一个为 .异面直线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 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A B l B l l ααα∉⎫⎪∈⎪⇒⎬∉⎪⎪⊂⎭与AB 是异面直线 (四个条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0,90]注意平移转化为两条射线所成角时两解的可能. 典例1(第一次检测第11题)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CD=8,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若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则MN 的长_____ _____.AC书写格式:BD取中点O,连结OM,ONM N,分别是BC,AD的中点∴OM∥CD,ON∥AB∴MON∠就是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或其补角....即MON=60120∠或典例2(国庆假期作业1第20题)直四棱柱A1B1C1D1—ABCD底面是边长为1的菱形,侧棱长为.2(1) 求证:平面A1DC1⊥平面BB1DD1;(2) 若异面直线B1D与A1D1所成角为60°,求二面角A1-DB1-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3) 判断∠DB1C1能否为钝角?请说明理由.线线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 ,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ABCDD1 C1B1A1记作a∥α(1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要将定理口诀化)典例1已知平面α,β,γ两两相交,,,a b c αββγγα⋂=⋂=⋂=.若a ∥b ,求证直线,,a b c两两平行.典例2若,,a a l αβαβ⋂= ,则.a l(课本P45 9)已知平面,,αβγ,且,αββγ ,求证:.αγ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2)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相互推出关系: 线线垂直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注意两个唯一: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注意结论,a b a α⊥ ,则b α⊥成立但不能直接用来证明.如国庆假期作业(2)第13题:13.矩形ABCD ,PA ⊥平面ABCD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 (2)求证:MN ⊥CD ;(3)若∠PDA=450,求证:MN ⊥平面PCD.典例1已知:,,a αβαγβγ⋂=⊥⊥,则a γ⊥.法1:法2典例2(课本P45探究•拓展 12)求证:如果一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a a αβ⊥ ,则βα⊥.若将条件改为“如果一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的垂面平行”呢?线面角、二面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书写格式:AC α⊥ BC ∴为AB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ABC ∴∠就是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角 常见错误写法:AC BC⊥ ABC ∴∠就是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书写格式:,OA a OB a AOB ⊥⊥∴∠ 就是二面角a αβ--的平面角 (线在面内可以省略不写)注意三种角书写格式的差异!二、立体几何考查的常见几类问题: 1.判断题:例1 (2009江苏卷12)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例2 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l l αβαβ⊂,,则; ②若//l l αβαβ⊥⊥,,则; ③若////l m l m αα⊂,,则; ④若l m m l m αβαβαβ⊥=⊂⊥⊥ ,,,,则. 其中真命题是_____ _____.(填上所有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例3 (国庆假期作业2第9题)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点P 在侧面11B BCC 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 ⊥1BD ,则P 点的在 运动.2.证明问题:例1 (2008江苏卷16)在四面体ABCD 中,BD AD CD CB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面ACD(2)面EFC ⊥面BCD例2 (2009江苏卷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C -中,E,F 分别是11A B,A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C ⊥. 求证:(1)EF ∥ABC 平面; (2)111AFD BBC C ⊥平面平面.BCA FDE例3 (国庆假期作业1第18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CC1、B1C1、C1D1的中点.求证:(1) AP MN;(2) 平面MNP∥平面A1BD.α∙AB∙β3.求值问题(角、距离、面积、体积): (作—证—求—答)例1(2010四川理数)(15)如图,二面角l α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解析:过点A 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 ,在β内过C 作l 的垂线.垂足为D连结AD ,有三垂线定理可知AD ⊥l ,故∠ADC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60°[来源:学科网ZXXK] 又由已知,∠ABD =30°连结CB ,则∠ABC 为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 =2,则AC CD =1 AB =sin 30AD=4[来源:学。
立体几何(1)教师版
立体几何(1)一.基础训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序号是①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2. 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这个平面图形的3. 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B /C /D /中,M 为AA /的中点,则直线CM 和D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4. 对于直线m 、 n 和平面 α、β、γ,有如下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5. 如图BC 是R t ⊿ABC 的斜边,过A 作⊿ABC 所在 平面α垂线AP ,连PB 、PC ,过A 作AD ⊥BC 于D , 连PD ,那么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 个6. OX ,OY ,OZ 是空间交于同一点O 的互相垂直的三条直线,点P 到这三条直线的距离分别为3,4,7,则OP 长为_______. 二.典型例题例1. 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C 1O ∥面11AB D ;(2 )1A C ⊥面11AB D .βαβαγαβγβααααα⊥⊂⊥⊥⊥⊥⊥⊥⊥则若则若则若则若,,)4(,//,,)3(//,,)2(,,,//)1(m m n n m m n n m m αPBA CDx′D 1ODBC 1B 1A 1CD 图乙DB C E 例2. 如图,正三棱柱ABC--111C B A 中(地面是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地面),D 是BC 的中点,AB = a .(1) 求证:111C B D A(2) 判断A 1B 与平面ADC 1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3. 如图甲,在直角梯形PBCD 中,PB ∥CD ,CD ⊥BC ,BC =PB =2CD ,A 是PB 的中点.现沿AD 把平面PAD 折起,使得PA ⊥AB (如图乙所示),E 、F 分别为BC 、AB 边的中点.(Ⅰ)求证:PA ⊥平面ABCD ; (Ⅱ)求证:平面PAE ⊥平面PDE ; (Ⅲ)在PA 上找一点G ,使得FG ∥平面PDE.ABC C 1B 1A 1D例4.如图,在棱长均为4的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1D 分别是BC 和11B C 的中点. (1)求证:11A D ∥平面1AB D ;(2)若平面ABC ⊥平面11BCC B ,160O B BC ∠=,求三棱锥 1B ABC -的体积.三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1.给出四个命题:①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不在α内;②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一定有无数个公共点;③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④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重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2. 直线AB 、AD ⊂α,直线CB 、CD ⊂β,点E ∈AB ,点F ∈BC ,点G ∈CD ,点H ∈DA ,若直线EH∩直线FG=M ,则点M 在 上3. 已知1111A B C D A B C D -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求:(1)异面直线1A A 与B C 所成的角为( ) (2)求异面直线1B C 与A C 所成的角( )4. 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为O ,且PA 、PB 、PC 两两垂直,那么O 是△ABC 的 心5. 如果O A ‖11O A , O B ‖11O B ,那么A O B ∠与111A O B ∠( )6. 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②α⊥β③n ⊥β④m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1D 1AB CD A 1C 1CAD(二) 解答题1. 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AE 面ABC ,BD ∥AE ,且BD BC AB AC ===2=,1=AE ,F 为CD 中点. (1)求证:EF// 平面ABC ;(2)求证:⊥EF 平面BCD2. 如图, P A ⊥矩形A B C D 所在平面, ,M N 分别是A B 和P C 的中点.(1)求证: //M N 平面;P A D (2)求证:;M N C D ⊥ (3)若45P D A ∠=, 求证:M N ⊥平面.P C D3. 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 AD ⊥BD ,点E , F 分别是AB , BD 的中点.求证:(Ⅰ)直线EF ∥平面ACD ; (Ⅱ)平面EFC ⊥平面BCD.4. 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B A D ∠=,AD ∥BC, AB=BC=2, AD=4,PA ⊥底面ABCD ,PD 与底面ABCD 成30角,E 是PD 的中点.(1) 点H 在AC 上且EH ⊥AC ,求E H的坐标;(2) 求AE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余弦值;A B C E D F AB C DMNPE BC答案 基础训练1. ③2. 23. 1/34. 1个5. 8个6.37 典型例题例1. 提示:连接A 1C 1交B 1D 1与点O 1。
20届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3 第2讲 立体几何(1)
第2讲 立体几何(大题)热点一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 ∥b ,只需证明向量a =λb (λ∈R )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例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方法一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12,0,0,O ⎝⎛⎭⎫12,12,12. OM →=⎝⎛⎭⎫0,-12,-12,BA →=(-1,0,0), ∴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 (2)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12,-1,0,DC →=(1,0,0),CF →=(0,-1,1), 由⎩⎪⎨⎪⎧ n 1·DF →=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1,12,-12. 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方法二 (1)OM →=OF →+FB →+BM →=12DF →-BF →+12BA →=12(DB →+BF →)-BF →+12BA → =-12BD →-12BF →+12BA →=-12(BC →+BA →)-12BF →+12BA →=-12BC →-12BF →.∴向量OM →与向量BF →,BC →共面, 又BF ,BC ⊂平面BCF ,OM ⊄平面BCF , ∴OM ∥平面BCF .(2)由题意及(1)知,BF ,BC ,BA 两两垂直, ∵CD →=BA →,FC →=BC →-BF →, ∴OM →·CD →=⎝⎛⎭⎫-12BC →-12BF →·BA →=0, OM →·FC →=⎝⎛⎭⎫-12BC →-12BF →·(BC →-BF →) =-12BC →2+12BF →2=0,∴OM →⊥CD →,OM →⊥FC →, 即OM ⊥CD ,OM ⊥FC ,又CD ∩FC =C ,CD ,FC ⊂平面EFCD , ∴OM ⊥平面EFCD .又OM ⊂平面MDF ,∴平面MDF ⊥平面EFCD .跟踪演练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D ⊥CD ,BC =2,AD =CD =1,M 是PB 的中点.(1)求证:AM ∥平面PCD ; (2)求证:平面ACM ⊥平面P AB .证明 (1)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A (1,1,0),B (0,2,0),C (0,0,0),D (1,0,0),P (1,1,a )(a >0),M ⎝⎛⎭⎫12,32,a 2,CP →=(1,1,a ),CD →=(1,0,0),AM →=⎝⎛⎭⎫-12,12,a 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1=(x 0,y 0,z 0),则⎩⎪⎨⎪⎧x 0+y 0+az 0=0,x 0=0,令y 0=a ,则n 1=(0,a ,-1), 所以AM →·n 1=a 2-a 2=0,又AM ⊄平面PCD , 所以AM ∥平面PCD .(2)由(1)得,CA →=(1,1,0),CM →=⎝⎛⎭⎫12,32,a 2,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n 2=(x 1,y 1,z 1), 则⎩⎪⎨⎪⎧x 1+y 1=0,12x 1+32y 1+a2z 1=0, 令x 1=1,则n 2=⎝⎛⎭⎫1,-1,2a , AP →=(0,0,a ),AB →=(-1,1,0),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3=(x 2,y 2,z 2),则⎩⎪⎨⎪⎧-x 2+y 2=0,az 2=0,令x 2=1,则n 3=(1,1,0), 所以n 2·n 3=1-1=0. 所以平面ACM ⊥平面P AB .热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0≤θ≤π2, 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 a 22+b 22+c 22. (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0≤θ≤π2, 则sin θ=|a ·μ||a ||μ|=|cos 〈a ,μ〉|. (3)二面角设α-a -β的平面角为θ(0≤θ≤π), 则|cos θ|=|μ·v ||μ||v |=|cos 〈μ,v 〉|. 例2 (2019·南昌模拟)如图,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CC 1⊥底面ABCD ,且∠BAD =60°,CD =CC 1=2C 1D 1=4,E 是棱BB 1的中点.(1)求证:AA 1⊥BD ;(2)求二面角E -A 1C 1-C 的余弦值.(1)证明 因为C 1C ⊥底面ABCD ,所以C 1C ⊥BD .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BD ⊥AC . 又AC ∩CC 1=C ,AC ,CC 1⊂平面ACC 1A 1, 所以BD ⊥平面ACC 1A 1. 又AA 1⊂平面ACC 1A 1, 所以BD ⊥AA 1.(2)解 如图,设AC 交BD 于点O ,依题意,A 1C 1∥OC 且A 1C 1=OC , 所以四边形A 1OC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 1O ∥CC 1,且A 1O =CC 1. 所以A 1O ⊥底面ABCD .以O 为原点,OA ,OB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23,0,0),A 1(0,0,4),C 1(-23,0,4),B (0,2,0), AB →=(-23,2,0).由A 1B 1----→=12AB →,得B 1(-3,1,4).因为E 是棱BB 1的中点, 所以E ⎝⎛⎭⎫-32,32,2, 所以EA 1→=⎝⎛⎭⎫32,-32,2,A 1C 1----→=(-23,0,0).设n =(x ,y ,z )为平面EA 1C 1的法向量,则⎩⎨⎧n ·A 1C 1----→=-23x =0,n ·EA 1→=32x -32y +2z =0,取z =3,得n =(0,4,3),平面A 1C 1C 的法向量m =(0,1,0),又由图可知,二面角E -A 1C 1-C 为锐二面角, 设二面角E -A 1C 1-C 的平面角为θ, 则cos θ=|m ·n ||m ||n |=45,所以二面角E -A 1C 1-C 的余弦值为45.跟踪演练2 (2019·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B =90°,AB ∥CD ,且PB =BC =BD =6,CD =2AB =22,∠P AD =120°.E 和F 分别是棱CD 和PC 的中点.(1)求证:CD ⊥BF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证明 ∵E 为CD 中点,CD =2AB , ∴AB =DE .又AB∥CD,∴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C=BD,E为CD中点,∴BE⊥CD,∴四边形ABED为矩形,∴AB⊥AD.由∠P AB=90°,得P A⊥AB,又P A∩AD=A,P A,AD⊂平面P AD,∴AB⊥平面P AD.∵AB∥CD,∴CD⊥平面P AD.又PD⊂平面P AD,∴CD⊥PD.∵EF∥PD,∴CD⊥EF.又CD⊥BE,BE∩EF=E,BE,EF⊂平面BEF,∴CD⊥平面BEF.又∵BF⊂平面BEF,∴CD⊥BF.(2)解由(1)知AB⊥平面P AD.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平面P AD内过点A且与AD垂直的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P AD=120°,∴∠P Az=30°.又PB=6,AB=2,AB⊥P A,∴P A=2.∴点P到z轴的距离为1.∴P(0,-1,3),同时知A(0,0,0),B(2,0,0).又BC=BD=6,CD=22,∴BE=2.∴C (22,2,0),D (0,2,0).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PD →=(x ,y ,z )·(0,3,-3)=0,n ·CD →=(x ,y ,z )·(-22,0,0)=0,得⎩⎨⎧3y -3z =0,-22x =0.令y =1,则n =(0,1,3). 又PB →=(2,1,-3),设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n ,PB →〉|=|n ·PB →||n |·|PB →|=22+1+3×1+3=66.即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66. 热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与空间向量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线面的位置关系;另一类是探究线面角或二面角满足特定要求时的存在性问题.处理原则是: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参数(有些是题中已给出),设出关键点的坐标,然后探究这样的点是否存在,或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作出判断.例3 (2019·临沂模拟)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 =1,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1)求证:AE ⊥平面BCE ;(2)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平面ABE 与平面MCE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若存在,试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BF ⊥平面ACE ,AE ⊂平面ACE , ∴BF ⊥A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B ,又平面ABCD ⊥平面ABE ,平面ABCD ∩平面ABE =AB , ∴CB ⊥平面ABE , ∵AE ⊂平面ABE , ∴CB ⊥AE ,∵BF ∩BC =B ,BF ,BC ⊂平面BCE , ∴AE ⊥平面BCE .(2)解 线段AD 上存在一点M ,当AM =3时,使平面ABE 与平面MCE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 ∵AE ⊥平面BCE ,BE ⊂平面BCE , ∴AE ⊥BE ,在Rt △AEB 中,AB =2,AE =1, ∴∠ABE =30°,∠BAE =60°,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设AM =h ,则0≤h ≤2, ∵AE =1,∠BAE =60°, ∴M (0,0,h ),E ⎝⎛⎭⎫32,12,0,B (0,2,0),C (0,2,2),所以ME →=⎝⎛⎭⎫32,12,-h ,CE →=⎝⎛⎭⎫32,-32,-2,设平面MCE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则⎩⎨⎧n ·ME →=3x 2+12y -hz =0,n ·CE →=3x 2-32y -2z =0,令z =2,解得n =⎝⎛⎭⎫33(2+3h ),h -2,2,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m =(0,0,1),由题意可知cos 〈m ,n 〉=m ·n|m ||n |=213(2+3h )2+(h -2)2+4=34, 解得h =3,所以当AM =3时,使平面ABE 与平面MCE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 跟踪演练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AC =BC =AA 1=2,点P 为棱B 1C 1的中点,点Q 为线段A 1B 上一动点.(1)求证:当点Q 为线段A 1B 的中点时,PQ ⊥平面A 1BC ;(2)设BQ →=λBA 1→,试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平面A 1PQ 与平面B 1PQ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10?若存在,求出这个实数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连接AB 1,AC 1,∵点Q 为线段A 1B 的中点, ∴A ,Q ,B 1三点共线, 且Q 为AB 1的中点, ∵点P 为B 1C 1的中点, ∴PQ ∥AC 1.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BC ⊥平面ACC 1A 1, 又AC 1⊂平面ACC 1A 1, ∴BC ⊥AC 1.∵AC =AA 1,∴四边形ACC 1A 1为正方形, ∴AC 1⊥A 1C ,又A 1C ,BC ⊂平面A 1BC ,A 1C ∩BC =C , ∴AC 1⊥平面A 1BC , 而PQ ∥AC 1, ∴PQ ⊥平面A 1BC .(2)解 由题意可知,CA ,CB ,CC 1两两垂直,以C 为原点,分别以CA ,CB ,CC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 连接B 1Q ,PB ,设Q (x ,y ,z ), B (0,2,0),A 1(2,0,2), P (0,1,2),B 1(0,2,2), ∵BQ →=λBA 1→,∴(x ,y -2,z )=λ(2,-2,2), ∴⎩⎪⎨⎪⎧x =2λ,y =2-2λ,z =2λ,∴Q (2λ,2-2λ,2λ). ∵点Q 在线段A 1B 上运动,∴平面A 1PQ 的法向量即为平面A 1PB 的法向量, 设平面A 1PB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 BP →=(0,-1,2),P A 1→=(2,-1,0), 由⎩⎪⎨⎪⎧n 1·BP →=0,n 1·P A 1→=0,得⎩⎪⎨⎪⎧-y +2z =0,2x -y =0,令y =2,得n 1=(1,2,1),设平面B 1PQ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 PB 1→=(0,1,0),B 1Q →=(2λ,-2λ,2λ-2).由⎩⎪⎨⎪⎧n 2·PB 1→=0,n 2·B 1Q →=0,得⎩⎪⎨⎪⎧y =0,2λx -2λy +(2λ-2)z =0,令z =1得n 2=⎝⎛⎭⎫1-λλ,0,1=1λ(1-λ,0,λ), 取n 2=(1-λ,0,λ),由题意得|cos 〈n 1,n 2〉|=|()1,2,1·()1-λ,0,λ|6·(1-λ)2+λ2=16×2λ2-2λ+1=3010,∴9λ2-9λ+2=0, 解得λ=13或λ=23,∴当λ=13或λ=23时,平面A 1PQ 与平面B 1PQ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10.真题体验(2019·全国Ⅰ,理,18)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 (2)求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1)证明 连接B 1C ,ME .因为M ,E 分别为BB 1,BC 的中点,所以ME ∥B 1C ,且ME =12B 1C .又因为N 为A 1D 的中点,所以ND =12A 1D .由题设知A 1B 1∥DC 且A 1B 1=DC ,可得B 1C ∥A 1D 且B 1C =A 1D ,故ME ∥ND 且ME =ND ,因此四边形MNDE 为平行四边形,MN ∥ED .又MN ⊄平面C 1DE ,ED ⊂平面C 1DE ,所以MN ∥平面C 1DE .(2)解 由已知可得DE ⊥DA ,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2,0,0),A 1(2,0,4),M (1,3,2),N (1,0,2),A 1A →=(0,0,-4),A 1M →=(-1,3,-2),A 1N →=(-1,0,-2),MN →=(0,-3,0).设m =(x ,y ,z )为平面A 1MA 的一个法向量,则 ⎩⎪⎨⎪⎧m ·A 1M →=0,m ·A 1A →=0,所以⎩⎨⎧-x +3y -2z =0,-4z =0,可得m =(3,1,0).设n =(p ,q ,r )为平面A 1MN 的一个法向量,则 ⎩⎪⎨⎪⎧n ·MN →=0,n ·A 1N →=0,所以⎩⎨⎧-3q =0,-p -2r =0,可取n =(2,0,-1).于是cos 〈m ,n 〉=m ·n |m ||n |=232×5=155,所以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为105.押题预测如图1,在梯形ABCD 中,AB ∥CD ,过A ,B 分别作AE ⊥CD ,BF ⊥CD ,垂足分别E ,F ,AB =AE =2,CD =5,已知DE =1,将梯形ABCD 沿AE ,BF 同侧折起,得空间几何体ADE -BCF ,如图2.(1)若AF ⊥BD ,证明:DE ⊥平面ABFE ;(2)若DE ∥CF ,CD =3,线段AB 上存在一点P ,满足CP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20,求AP 的长.(1)证明 由已知得四边形ABFE 是正方形,且边长为2,在图2中,AF ⊥BE , 由已知得AF ⊥BD ,BE ∩BD =B ,BE ,BD ⊂平面BDE , ∴AF ⊥平面BDE ,又DE ⊂平面BDE ,∴AF ⊥DE ,又AE ⊥DE ,AE ∩AF =A ,AE ,AF ⊂平面ABFE , ∴DE ⊥平面ABFE .(2)解 在图2中,AE ⊥DE ,AE ⊥EF ,DE ∩EF =E ,DE ,EF ⊂平面DEFC ,即AE ⊥平面DEFC ,在梯形DEFC 中,过点D 作DM ∥EF 交CF 于点M ,连接CE , 由题意得DM =2,CM =1, 由勾股定理可得DC ⊥CF , 则∠CDM =π6,CE =2,过E 作EG ⊥EF 交DC 于点G , 可知GE ,EA ,EF 两两垂直,以E 为坐标原点,以EA →,EF →,EG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2,0,0),B (2,2,0),C (0,1,3),D ⎝⎛⎭⎫0,-12,32,AC →=(-2,1,3),AD →=⎝⎛⎭⎫-2,-12,32.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AC →=0,n ·AD →=0,得⎩⎪⎨⎪⎧-2x +y +3z =0,-2x -12y +32z =0, 取x =1,得n =(1,-1,3), 设AP =m ,则P (2,m ,0),0≤m ≤2, 得CP →=(2,m -1,-3), 设CP 与平面ACD 所成的角为θ, sin θ=|cos 〈CP →,n 〉|=|m |5×7+(m -1)2=520⇒m =23(舍负). 所以AP =23.A 组 专题通关1.(2019·全国Ⅱ)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棱AA 1上,BE ⊥EC 1.(1)证明:BE ⊥平面EB 1C 1;(2)若AE =A 1E ,求二面角B -EC -C 1的正弦值.(1)证明 由已知得,B 1C 1⊥平面ABB 1A 1,因为BE ⊂平面ABB 1A 1,故B 1C 1⊥BE . 又BE ⊥EC 1,EC 1∩B 1C 1=C 1, 所以BE ⊥平面EB 1C 1. (2)解 由(1)知∠BEB 1=90°.由题设知Rt △ABE ≌Rt △A 1B 1E ,所以∠AEB =45°,故AE =AB ,AA 1=2AB .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D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C (0,1,0),B (1,1,0),C 1(0,1,2),E (1,0,1),CB →=(1,0,0),CE →=(1,-1,1),CC 1→=(0,0,2). 设平面E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CB →·n =0,CE →·n =0,即⎩⎪⎨⎪⎧x =0,x -y +z =0,所以可取n =(0,-1,-1).设平面ECC 1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 ⎩⎪⎨⎪⎧CC 1→·m =0,CE →·m =0,即⎩⎪⎨⎪⎧2z 1=0,x 1-y 1+z 1=0,所以可取m =(1,1,0).于是cos 〈n ,m 〉=n ·m |n ||m |=-12,sin 〈n ,m 〉=1-⎝⎛⎭⎫-122=32, 所以二面角B -EC -C 1的正弦值为32. 2.(2019·全国Ⅲ)图1是由矩形ADEB ,Rt △ABC 和菱形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 =1,BE =BF =2,∠FBC =60°.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接DG ,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 ,C ,G ,D 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平面BCGE ;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1)证明 由已知得AD ∥BE ,CG ∥BE ,所以AD ∥CG , 故AD ,CG 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 ,C ,G ,D 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 ⊥BE ,AB ⊥BC ,BE ∩BC =B , BE ,BC ⊂平面BCGE ,故AB ⊥平面BCGE . 又因为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BCGE .(2)解 作EH ⊥BC ,垂足为H .因为EH ⊂平面BCGE ,平面BCGE ⊥平面ABC ,平面BCGE ∩平面ABC =BC ,所以EH ⊥平面ABC .由已知,菱形BCGE 的边长为2,∠EBC =60°, 可求得BH =1,EH = 3.以H 为坐标原点,HC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A (-1,1,0),C (1,0,0),G (2,0,3),CG →=(1,0,3),AC →=(2,-1,0). 设平面ACG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CG →·n =0,AC →·n =0,即⎩⎨⎧x +3z =0,2x -y =0.所以可取n =(3,6,-3).又平面BCG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0,1,0), 所以cos 〈n ,m 〉=n ·m |n ||m |=32.因此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为30°.3.(2019·马鞍山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 1B ⊥AC 1,AC =AA 1=4,BC =2.(1)求证:平面A 1ACC 1⊥平面ABC ;(2)若∠A 1AC =60°,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二面角B -A 1P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若存在,确定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如图,∵AC =AA 1, ∴四边形AA 1C 1C 为菱形,连接A 1C ,则A 1C ⊥AC 1,又A 1B ⊥AC 1,且A 1C ∩A 1B =A 1, A 1C ,A 1B ⊂平面A 1CB ,∴AC 1⊥平面A 1CB ,则AC 1⊥BC , 又∠ACB =90°,即BC ⊥AC ,又AC 1∩AC =A ,AC 1,AC ⊂平面A 1ACC 1, ∴BC ⊥平面A 1ACC 1,而BC ⊂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2)解 在平面ACC 1A 1中,过点C 作CE ⊥AC 交A 1C 1于E , 由(1)知,CE ⊥平面ABC ,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 ,CB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AC =AA 1=4,BC =2,∠A 1AC =60°, ∴C (0,0,0),B (0,2,0),A (4,0,0),A 1(2,0,23).设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P ,满足AP →=λAC →(0≤λ<1),使得二面角B -A 1P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 则AP →=(-4λ,0,0).BP →=BA →+AP →=(4,-2,0)+(-4λ,0,0) =(4-4λ,-2,0),A 1P →=A 1A →+AP →=(2-4λ,0,-23), CA 1→=(2,0,23).设平面BA 1P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 由⎩⎪⎨⎪⎧m ·BP →=(4-4λ)x 1-2y 1=0,m ·A 1P →=(2-4λ)x 1-23z 1=0,取x 1=1,得m =⎝⎛⎭⎪⎫1,2-2λ,1-2λ3;平面A 1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 由|cos 〈m ,n 〉|=|m ·n ||m ||n |=|2-2λ|1+(2-2λ)2+(1-2λ)23×1=34, 解得λ=43或λ=34,因为0≤λ<1,所以λ=34.故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P ,满足AP →=34AC →,使二面角B -A 1P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B 组 能力提高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PD =AD =2CD =2BC =2,且∠ADC =∠BCD =90°.(1)当PB =2时,证明:平面P AD ⊥平面ABCD ;(2)当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34,且二面角P -AD -B 为钝角时,求直线P A 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所示,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OB .∵P A =PD ,∴PO ⊥AD . ∵∠ADC =∠BCD =90°, ∴BC ∥AD ,又BC =12AD =1,∴BC =OD ,∴四边形BCDO 为矩形, ∴OB =CD =1.在△POB 中,PO =3,OB =1,PB =2, ∴∠POB =90°,则PO ⊥OB .∵AD ∩OB =O ,∴PO ⊥平面ABCD , 又PO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2)解 由(1)知AD ⊥PO ,AD ⊥BO , ∵PO ∩OB =O ,∴AD ⊥平面POB , 又AD ⊂平面ABCD , ∴平面POB ⊥平面ABCD . 过点P 作PE ⊥平面ABCD ,则垂足E 一定落在平面POB 与平面ABCD 的交线OB 上.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34,∴13×PE ×12×(AD +BC )×CD =13×PE ×12×(2+1)×1 =12PE =34, ∴PE =32.∵PO =3,∴OE =PO 2-PE 2=32. 以O 为坐标原点,OA ,O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 在平面POB 内过点O 作垂直于平面AOB 的直线为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意可知A (1,0,0),P ⎝⎛⎭⎫0,-32,32,D (-1,0,0),C (-1,1,0), 则DP →=⎝⎛⎭⎫1,-32,32,DC →=(0,1,0),P A →=⎝⎛⎭⎫1,32,-32.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 n ·DP →=0,n ·DC →=0,即⎩⎪⎨⎪⎧x -32y +32z =0,y =0,令x =1,则y =0,z =-23,∴n =⎝⎛⎭⎫1,0,-23. 设直线P A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P A →·n ||P A →||n |=22×133=31313,故直线P A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1313.5.如图,已知圆锥OO 1和圆柱O 1O 2的组合体(它们的底面重合),圆锥的底面圆O 1的半径为r =5,OA 为圆锥的母线,AB 为圆柱O 1O 2的母线,D ,E 为下底面圆O 2上的两点,且DE =6,AB =6.4,AO =52,AO ⊥AD .(1)求证:平面ABD ⊥平面ODE; (2)求二面角B -AD -O 的正弦值.(1)证明 依题意知,圆锥的高为h =(52)2-52=5,又圆柱的高为AB =6.4,AO ⊥AD ,所以OD 2=OA 2+AD 2, 因为AB ⊥BD , 所以AD 2=AB 2+BD 2,连接OO 1,O 1O 2,DO 2,易知O ,O 1,O 2三点共线,OO 2⊥DO 2,所以OD 2=OO 22+O 2D 2, 所以BD 2=OO 22+O 2D 2-AO 2-AB 2=(6.4+5)2+52-(52)2-6.42=64,解得BD =8,又因为DE =6,圆O 2的直径为10,圆心O 2在∠BDE 内, 所以∠BDE =90°,所以DE ⊥BD .因为AB ⊥平面BDE ,DE ⊂平面BDE ,所以DE ⊥AB , 因为AB ∩BD =B ,AB ,BD ⊂平面ABD , 所以DE ⊥平面ABD . 又因为DE ⊂平面ODE , 所以平面ABD ⊥平面ODE .(2)解 如图,以D 为原点,DB ,DE 所在直线为x ,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8,0,6.4),B (8,0,0),O (4,3,11.4).所以DA →=(8,0,6.4),DB →=(8,0,0),DO →=(4,3,11.4), 设平面DAO 的法向量为u =(x ,y ,z ),所以DA →·u =8x +6.4z =0,DO →·u =4x +3y +11.4z =0,令x =12,则u =(12,41,-15).可取平面BDA 的一个法向量为v =(0,1,0),所以cos 〈u ,v 〉=u·v |u||v |=41582=8210, 所以二面角B -AD -O 的正弦值为3210.。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3章立体几何初步1
6.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 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图中数字写在正方体的外表面上),若图中的 “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 )
A.1
B.9
C.快
D.乐
【解析】选B.由题意,将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如图:“1”与“乐”相对, “2”与“9”相对,“0”与“快”相对,所以下面是“9”.
2.下面图形中,为棱锥的是( )
A.①③ C.①②④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C.根据棱锥的 定义和结构特征可以判 断,①②是棱锥,③不是 棱锥,④是棱锥.
3.如图,在三棱台A′B′C′ABC中,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三棱柱
D.三棱台
【解析】选B.剩余几何体为四棱锥A′BCC′B′.
四边形;
(2)每一个面都不会是三角形;
(2)错误,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
(3)正确,由棱柱的定义易知;
(3)两底面平行,并且各侧棱也平行;
(4)正确,棱柱可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成
(4)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两个棱柱.所以说法正确的序号是(3)(4).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棱锥、棱台的说法: (1)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棱台的侧面一定不会是平行四边形; (3)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 (4)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解析】(1)错误,若平面不与棱锥底面平行,用这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 面之间的部分不是棱台; (2)正确,棱台的侧面一定是梯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 (3)正确,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 (4)错误,如图所示四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都是棱锥. 答案:(2)(3)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3章立体几何初步1
(4)成图:顺次连线A′,B′,C′,D′,E′,F′,并加以整理(去掉辅助线,将被遮挡的 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正六棱柱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学情诊断·课时测评
【基础全面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斜二测画法所得直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角三角形的直观图仍是直角三角形 B.梯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D.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线线相交、线线平行关系不会改变, 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①②
6.用斜二测画法画正六棱柱(底面是正六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直观图. 【解析】(1)画轴:画x′轴、y′轴、z′轴,使∠x′O′y′=45°(或135°),∠x′O′z′=90°. (2)画底面:在面x′O′y′内,画出正六边形的直观图ABCDEF. (3)画侧棱:过A,B,C,D,E,F分别作z′轴的平行线,在这些 平行线上分别截取AA′,BB′,CC′,DD′,EE′,FF′都等于侧棱长.
木底端绕木7周至顶端,问葛藤有多长?(注:1丈=10尺)( )
A.21尺 B.23尺 C.27尺 D.29尺
【解析】选D.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 另一条直角边长7×3=21(尺),因此葛藤长 202+212 =29 (尺).
2.如图,平行四边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 4,O′C′=2,∠A′O′C′=3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图形是正方形 B.原图形是非正方形的菱形 C.原图形的面积是8 2 D.原图形的面积是8 3
S△ABC=
2 4
3 ×4
a2=
6 16
a2.
立体几何第1单元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
第1单元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要点梳理〗1.多面体: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所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连结不在同一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
把一个多面体的任意一个面延展为平面,如果其余的各面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一侧,则这样的多面体就叫做凸多面体。
2.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高:如果棱柱的一个底面水平放置,则铅垂线与两底面的交点之间的线段或距离,叫做棱柱的高(通常用h表示)。
4.棱柱的一种分类按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另一种分类(按侧棱与底面的关系分):斜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
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5. 特殊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
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
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6.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的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7. 棱锥的高:如果把棱锥的底面水平放置,则顶点与过顶点的铅垂线和底面的交点之间的线段或距离,叫做棱锥的高(通常用h表示)。
8. 正棱锥: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水平放置,它的顶点又在过正多边形中心的铅垂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些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相等,叫做棱锥的斜高(通常用h′表示)。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1空间立体几何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
专题1空间立体几何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考点点击】1.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及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难度适中;2.以熟悉的几何体为背景,考查多面体或旋转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间接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及转化思想等,常以三视图形式给出几何体,辅以考查识图、用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难度中等.3.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侧)面积、体积计算结合;【重点知识】一、空间几何体1.柱体、锥体、台体、球的结构特征名称几何特征棱柱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底面可以是任意多边形);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棱锥①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底面);②其余各面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棱台①底面互相平行;②所有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即原棱锥的顶点)圆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圆面(底面);②有一个侧面是曲面(母线绕轴旋转一周形成的),且母线与底面垂直圆台①底面互相平行;②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可以看成母线绕轴旋转一周形成的球①有一个曲面是球面;②有一个球心和一条半径长R,球是一个几何体(包括内部),可以看成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2.柱体、锥体、台体、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名称体积表面积棱柱V棱柱=Sh(S为底面积,h为高)S棱柱=2S底面+S侧面棱锥V棱锥=13Sh(S为底面积,h为高)S棱锥=S底面+S侧面棱台V棱台=13h(S+SS′+S′)S棱台=S上底+S下底+S侧面圆柱V圆柱=πr2h(r为底面半径,h为高)S圆柱=2πrl+2πr2(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圆锥V圆锥=13πr2h(r为底面半径,h为高)S圆锥=πrl+πr2(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圆台V圆台=13πh(r2+rr′+r′2)S圆台=π(r+r′)l+πr2+πr′2球V球=43πR3(R为球的半径)S球=4πR2(R为球的半径)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看到的物体轮廓线的正投影围成的平面图形,三视图的画法规则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直观图的画法常采用斜二测画法.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规则为“轴夹角45°(或135°),平行长不变,垂直长减半”.4.几何体沿表面某两点的最短距离问题一般用展开图解决;不规则几何体求体积一般用割补法和等积法求解;三视图问题要特别留意各种视图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关系.【考点分析】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例1】已知正三棱锥PABC ,点P ,A ,B ,C 都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若PA ,PB ,PC 两两相互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33【解析】正三棱锥PABC 可看作由正方体PADCBEFG 截得,如图所示,PF 为三棱锥PABC 的外接球的直径,且PF ⊥平面ABC.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22,2,1232=====BC AC AB a a ,3223222221=⨯⨯⨯=∆ABC S ,由,PAC B ABC P V V --=得222213131⨯⨯⨯⨯=⋅∆ABC S h ,所以332=h 因此球心到平面ABC 得距离为33考点二三视图、直观图【例2】下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0π(B )24π(C )28π(D )32π【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圆柱的侧面积为12π2416πS =⋅⋅=,圆锥的侧面积为2π248πS =⋅⋅=,圆柱的底面面积为23π24πS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2328πS S S S =++=,故选C.【例3】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A .2+5B .4+5C .2+25D .5【答案】C【解析】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过D 作DE ⊥BC ,交BC 于E ,连接AE ,则BC =2,EC =1,AD =1,ED =2,ABCABD ACD BCD S S S S S ∆∆∆∆+++=表5225221152115212221+=⨯⨯+⨯⨯+⨯⨯+⨯⨯=考点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例4】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为【答案】14π.【解析】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所以222232114,4π14π.R S R =++===【例5】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28π,则它的表面积是()(A )17π(B )18π(C )20π(D )28π【答案】A【解析】该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是一个球被切掉左上角的81,设球的半径为R ,则32834873ππ=⨯=R V ,解得R 2=,所以它的表面积是87的球面面积和三个扇形面积之和πππ172413248722=⨯⨯+⨯⨯=S 故选A .考点四几何体的体积【例6.】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 .πB .3π4C .π2D .π4【答案】B【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1,2AC AB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2213122r ⎛⎫=-=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2233ππ1π24V r h ⎛==⨯⨯= ⎝⎭,故选B.考点五与球的组合体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对于组合体的考查,重点放在与球相关的外接与内切问题上.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才能顺利解答.从实际教学来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最为模糊,看到就头疼的题目.分析原因,除了这类题目的入手确实不易之外,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解题的模式和套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题目便产生畏惧心理.本文就高中阶段出现这类问题加以类型的总结和方法的探讨.【例7】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8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E F ,分别是棱1AA ,1DD 的中点,则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为()A .22B .1C .212+D .2解:由题意可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平面11AA DD 截面所得圆面的半径12,22AD R ==11EF AA DD ⊂ 面,∴直线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为球的截面圆的直径22R =.【例8】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各顶点都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则正四棱柱的侧面积有最值,为.【例9】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AM MN ⊥,若侧棱23SA =,则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解:如图,正三棱锥对棱相互垂直,即,AC SB ⊥又,,,.SB MN MN AC MN AM MN SAC ∴⊥⊥∴⊥∥又平面于是,,,SB SAC SB SA SB SC ⊥∴⊥⊥平面从而.SA SC ⊥此时正三棱锥S ABC -的三条侧棱互相垂直并且相等,故将正三棱锥补形为正方体.球的半径23,3,436.2R SA R S R ππ=∴=∴==【例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12πB .C .3πD .【答案】C【解析】把原来的几何体补成以DA DC DP 、、为长、宽、高的长方体,原几何体四棱锥与长方体是同一个外接球,2=R l ,=2R ,234434S R πππ==⨯=球.【例11】在三棱锥P -ABC 中,PA =,侧棱PA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为60°,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A .πB.3π C.4πD.43π解:如图所示,过P 点作底面ABC 的垂线,垂足为O ,设H 为外接球的球心,连接,,AH AO 因60,PAO PA ∠== 故2AO =,32PO =又△AHO 为直角三角形,222,,AH PH r AH AO OH ==∴=+22233344(),1,1.2233r r r V ππ∴=+-∴=∴=⨯=【例12】矩形ABCD 中,4,3,AB BC ==沿AC 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 AC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是()A.π12125 B.π9125C.π6125D.π3125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落在AC 的中点,此时满足,OA OD OB OC ===522AC R ∴==,343V R π=1256π=.【总结归纳】1个特征——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11高一数学课件
(2)主视图与左视图左右要高平齐;
高 长 主视图
左视图 宽相等
(3)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要相等.
俯视图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练习1.对几何体的三视图, 下列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C ) A.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B.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C.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D.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二、简单(jiǎndān)组合体的生成
(1)将基本(jīběn)几何体拼接成组合体, 如图. (2)从基本(jīběn)几何中切掉或挖掉部分构成组合体, 如图.
一般地, 组合体是由上述两种方式综合生成的, 如下图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三、简单(jiǎndān)组合体的三视图
例3.画出下图所示物体(wùtǐ)的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2)以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 且使三个视图(shìtú)投影虚线少的方向作为 正投影方向;
(3)从主视图画起, 三个视图配合着画;
俯视图
(4)分界线和可见轮廓都用实线画出, 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 (5)加深图线, 完成三视图.
高平齐
绘制三视图时, 要注意: (1)俯视图与主视图上下要长对正;
第一章 立体几何(lìtǐjǐhé)初步
§3 三视图(第1课时(kèshí))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观察 与思考 (guānchá)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观察 与思考 (guānchá)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观察与思考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观察 与思考 (guānchá)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3 三 视 图(1)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练习(liànxí)5.画出下图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
立体几何初步知识1
立体几何初步知识1 【知识要点】●1.●●3.●4. 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旋转体.●5. 圆柱的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矩形,垂直于轴的截面都是与两底面平行且全等的圆面. ●6. 圆锥的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垂直于轴的截面都是与底面平行且相似的圆面. ●7. 圆台的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垂直于轴的截面都是与两底面平行且相似的圆面.●8. 球的截面都是圆面,经过球心的截面都是全等的圆面.球的截面与大圆小圆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大圆:过球心的截面圆叫大圆, 大圆是所有球的截面中半径最大的圆。
●9. 投影——是光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按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可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10. 视图——物体按正投影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光线从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射所得的投影称为主视图或正视图,自上向下的称为俯视图,自左向右的称为左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刻画空间物体的结构,称为三视图. ●11 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要保持对正,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要保持相等,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2. 投影——是光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按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可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13. 视图——物体按正投影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光线从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射所得的投影称为主视图或正视图,自上向下的称为俯视图,自左向右的称为左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刻画空间物体的结构,称为三视图. ●14 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要保持对正,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要保持相等,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正俯一样长、正侧一样高、俯侧一样宽”.●15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画法:在斜二测画法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减半。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
第一章 1.4 1.4.1 第1课时A 级——基础过关练1.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AB →=(3,2,1),直线CD 的方向向量为CD →=(-6,-4,-2),则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是( )A .重合B .平行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CD →=-2AB →,则CD →∥AB →,故两直线平行或重合.2.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A (2,-1,2),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A .(1,-1,1)B .⎝ ⎛⎭⎪⎫1,3,32C .⎝ ⎛⎭⎪⎫1,-3,32D .⎝⎛⎭⎪⎫-1,3,-32【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符合条件的点P 应满足PA →·n =0,选项A ,PA →=(2,-1,2)-(1,-1,1)=(1,0,1),PA →·n =3×1+1×0+2×1=5≠0,故点P 不在平面α内;选项B ,PA →=⎝ ⎛⎭⎪⎫1,-4,12,PA →·n =0,故点P 在平面α内;选项C ,PA →=⎝ ⎛⎭⎪⎫1,2,12,PA →·n =6≠0,故点P 不在平面α内;选项D ,PA →=⎝⎛⎭⎪⎫3,-4,72,PA →·n =12≠0,故点P 不在平面α内.3.已知平面α内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但不垂直D .异面【答案】A【解析】设平面α的法向量m =(x ,y ,z ),由m ·AB →=0,得x ·0+y -z =0⇒y =z ,由m ·AC →=0,得x -z =0⇒x =z ,取x =1,所以m =(1,1,1),m =-n ,所以m ∥n ,所以α∥β.4.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如图,分别以C 1B 1,C 1D 1,C 1C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 1M =AN =2a 3,所以M ⎝ ⎛⎭⎪⎫a ,23a ,a 3,N ⎝ ⎛⎭⎪⎫23a ,23a ,a .所以MN →=⎝ ⎛⎭⎪⎫-a 3,0,23a .又因为C 1(0,0,0),D 1(0,a ,0),所以C 1D 1→=(0,a ,0).所以MN →·C 1D 1→=0.所以MN →⊥C 1D 1→.因为C 1D 1→是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且MN ⊄平面BB 1C 1C ,所以MN ∥平面BB 1C 1C .5.已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与平面ABC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2,-3,1),向量AB →=(1,0,-2),AC →=(1,1,1),则( )A .平面α∥平面ABCB .平面α⊥平面ABCC .平面α与平面ABC 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A【解析】因为n 1·AB →=0,n 1·AC →=0,AB ∩AC =A ,所以n 1也是平面ABC 的法向量,又因为平面α与平面ABC 不重合,所以平面α与平面ABC 平行.故选A .6.已知向量a =(2,4,5),b =(3,x ,y )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若l 1∥l 2,则( )A .x =6,y =15B .x =3,y =15C .x =83,y =103D .x =6,y =152【答案】D【解析】因为l 1∥l 2,所以a ∥b ,得32=x 4=y 5,解得x =6,y =152.故选D .7.(多选)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2,4),AB →=(-3,1,2),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可能为( )A .AB ∥α B .AB ⊂αC .AB 与α相交D .AB ⊥α【答案】AB【解析】因为n ·AB →=(2,-2,4)·(-3,1,2)=-6-2+8=0,所以n ⊥AB →,故AB ⊂α或AB ∥α.8.我们把平面内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法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可以求出过点A (-3,4),且法向量为n =(1,-2)的直线(点法式)方程为:1×(x +3)+(-2)×(y -4)=0,化简得x -2y +11=0.类比以上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 (1,2,3)且法向量为n =(-1,-2,1)的平面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x +2y -z -2=0【解析】类比直线方程求法得平面方程为(-1)×(x -1)+(-2)×(y -2)+1×(z -3)=0,即x +2y -z -2=0.9.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点A (1,1,1),平面α过点A 并且与直线OA 垂直,动点P (x ,y ,z )是平面α内的任一点,则点P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答案】x +y +z =3【解析】由题意知,OA ⊥α,直线OA 的方向向量OA →=(1,1,1),因为P ∈α,所以OA →⊥AP →,所以(1,1,1)·(x -1,y -1,z -1)=0,所以x +y +z =3.1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 =π4,PA ⊥底面ABCD ,PA =2,M 为PA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AF ⊥CD 于点F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并证明MN ∥平面PCD .解:由题设知在Rt △AFD 中,AF =FD =22,A (0,0,0),B (1,0,0),F ⎝ ⎛⎭⎪⎫0,22,0,D ⎝ ⎛⎭⎪⎫-22,22,0, P (0,0,2),M (0,0,1),N ⎝ ⎛⎭⎪⎫1-24,24,0, MN →=⎝ ⎛⎭⎪⎫1-24,24,-1, PF →=⎝⎛⎭⎪⎫0,22,-2,PD →=⎝ ⎛⎭⎪⎫-22,22,-2. 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n ·PF →=0,n ·PD →=0,即⎩⎪⎨⎪⎧22y -2z =0,-22x +22y -2z =0,令z =2,得n =(0,4,2).因为MN →·n =⎝ ⎛⎭⎪⎫1-24,24,-1·(0,4,2)=0,又因为MN ⊄平面PCD ,所以MN ∥平面PCD .B 级——能力提升练11.(多选)已知空间中三点A (0,1,0),B (2,2,0),C (-1,3,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AB →与AC →是共线向量B .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1,1,0) C .AB →与BC →夹角的余弦值是-5511D .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是(1,-2,5) 【答案】CD【解析】对于A ,AB →=(2,1,0),AC →=(-1,2,1),不存在实数λ,使得AB →=λAC →,所以AB →与AC →不是共线向量,所以A 错误;对于B ,因为AB →=(2,1,0),所以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 ⎛⎭⎪⎫255,55,0或⎝ ⎛⎭⎪⎫-255,-55,0,所以B 错误;对于C ,向量AB →=(2,1,0),BC →=(-3,1,1),所以cos 〈AB →,BC →〉=AB →·BC →|AB →|·|BC →|=-5511,所以C 正确;对于D ,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是n =(x ,y ,z ),因为AB →=(2,1,0),AC →=(-1,2,1),所以⎩⎪⎨⎪⎧n ·AB →=0,n ·AC →=0,即⎩⎪⎨⎪⎧2x +y =0,-x +2y +z =0,令x =1,则n =(1,-2,5),所以D 正确.故选CD . 12.已知A (0,0,0),B (1,0,0),C (0,1,0),D (1,1,x ),若AD ⊂平面ABC ,则实数x 的值是( )A .-1B .2C .0D .-2【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AD →=(1,1,x ),AB →=(1,0,0),AC →=(0,1,0).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a ,b ,c ),则⎩⎪⎨⎪⎧n ·AB →=0,n ·AC →=0,即⎩⎪⎨⎪⎧a =0,b =0,可取c =1,故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0,0,1).若AD ⊂平面ABC ,则AD →·n =0,所以1×0+1×0+x =0,解得x =0.13.已知平面α内两向量a =(1,1,1),b =(0,2,-1)且c =m a +n b +(4,-4,1).若c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m =__________,n =__________.【答案】-1 2【解析】c =m a +n b +(4,-4,1)=(m ,m ,m )+(0,2n ,-n )+(4,-4,1)=(m +4,m +2n -4,m -n +1).由c为平面α的法向量,得⎩⎪⎨⎪⎧c ·a =0,c ·b =0,得⎩⎪⎨⎪⎧m =-1,n =2.14.如图,在正三棱锥S -ABC 中,点O 是△ABC 的中心,D 是棱BC 的中点,则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可以是________,平面SAD 的一个法向量可以是________.【答案】OS → BC →(答案不唯一)【解析】在正三棱锥S -ABC 中,点O 是△ABC 的中心,所以SO ⊥平面ABC ,所以BC ⊥SO .因为AB =A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BC ⊥AD .又因为SO ∩AD =O ,所以BC ⊥平面SAD .所以OS →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BC →是平面SAD 的一个法向量.15.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E ,F 分别是棱A 1B 1,A 1D 1,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证明:如图,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A (a ,0,0),A 1(a ,0,a ),D 1(0,0,a ),B 1(a ,a ,a ),B (a ,a ,0),C 1(0,a ,a ),所以N ⎝ ⎛⎭⎪⎫a 2,0,a ,M ⎝ ⎛⎭⎪⎫a ,a 2,a ,E ⎝ ⎛⎭⎪⎫a 2,a ,a ,F ⎝ ⎛⎭⎪⎫0,a2,a , 所以AN →=⎝ ⎛⎭⎪⎫-a 2,0,a ,NM →=⎝ ⎛⎭⎪⎫a 2,a 2,0,DB →=(a ,a ,0),DF →=⎝ ⎛⎭⎪⎫0,a 2,a .设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法向量分别为m =(x 1,y 1,z 1)和n =(x 2,y 2,z 2), 则⎩⎪⎨⎪⎧m ·AN →=0,m ·NM →=0,所以⎩⎪⎨⎪⎧-a2x 1+0×y 1+az 1=0,a 2x 1+a 2y 1+0×z 1=0,所以y 1=-x 1=-2z 1.取z 1=1,得平面AMN 的一个法向量m =(2,-2,1). 同理由⎩⎪⎨⎪⎧n ·DB →=0,n ·DF →=0,可得x 2=-y 2,y 2=-2z 2.令z2=1,得平面EFDB的一个法向量n=(2,-2,1).因为m=n,所以m∥n.所以平面AMN∥平面EF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1
1.如图所示,圆柱的高为2,AE 、DF 是圆柱的两条母线,过AD 作圆柱的截面交下底面于BC . (1)求证://BC EF ;
(2)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求证BC BE ⊥; (3)在(2)的条件下,求四棱锥A BCE -的体积.
2.如图,矩形ADEF 与梯形ABCD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 CD ⊥,AB ∥C D ,
2AB AD ==,4CD =,M 为C E 的中点.
(Ⅰ)求证:B M ∥平面ADEF ; (Ⅱ)求证:BC ⊥平面BDE .
3.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PD ABCD ⊥平面,6,,PD E F =分别为,PB AB 中点。
(1)证明:BC PDC ⊥平面; (2)求三棱锥P DEF -的体积。
4.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AB 中点. (I )求证:1//BC 平面1A CD ;
(II )若四边形11BCC B 是矩形,且1CD DA ⊥,求证: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正三棱柱.
5.如图,已知直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120DAB ,
E 为线段1CC 的中点,
F 为线段1BD 的中点.
(Ⅰ)求证:EF ∥平面ABCD ;
(Ⅱ)当1D D
AD
的比值为多少时,⊥DF 平面EB D 1,
并说明理由.
D
1
B F
1
A 1
D E
1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