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一、领导与领导者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合集下载

我国现行行政领导制度

我国现行行政领导制度

我国现行行政领导制度篇一: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分析浅析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以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为主摘要:本文将结合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的实施特征与原因,从影响实行现行领导体制的因素、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行领导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导体制。

关键字: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引言从建国初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到如今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揭幕,对于我国领导体制的科学构建进行了深入且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打破了党一元化的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恢复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制度,实现了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逐步转向党政分开,打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金饭碗”等硕果,使得整个领导体制朝着更加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我国的领导体制经过六十多年的脱胎换骨般的漫长演变,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正文一、目前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一)领导体制的定义所谓领导体制,总体而言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可依据领导活动对象分为行政领导体制、军事领导体制与企业领导体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行政领导体制进行分析。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与实行原因1.坚持民主集中制度,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民主集中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挥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性领导政策。

立足于我国国情与国策,作为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在统一中央政府的带领下需要集权制的领导,同时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领导工作中遵循民意,发扬民主精神,确定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2.行政执行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央高度集权1982年宪法明确的规定,让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由实行委员会制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转变。

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民主决策、权责明确、分工合作和坚持党领导的特点,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诿和权责不明的情况。

第四章 行政领导制度

第四章 行政领导制度

二、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一)树立新的领导观念
(二)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三)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四)树立清廉的领导作风
一、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领导观念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领导工作的传统观念是大 权独揽小权分散的集权观念、政企不分观念等。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我国行政领导工作中出 现了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等弊端。
(二)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改造客观世界的 工具。 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直接影响着领导效能 的高低。从中央到地方,地方政府下属各层级、 各部门一统到底,遵循行政命令,按文件办事, 这使人们从心理上、传统上认识到,没有上级 的指示,则无前进的动力,体制僵硬。
很少采纳下 属意见和建 议
有时采纳下 属意见和建 议
经常听取下属意见 一般能听取下属 和建议, 和建议,总是积极 各种意见和建议, 各种意见和建议, 采纳和运用这些意 并积极采纳 见和建议
奖惩措施
恐吓、 恐吓、威胁 和偶然报酬
报酬和有形 无形的惩罚
报酬和偶然惩罚
优厚报酬启发自觉
表4-4 利克特的管理系统表
(二)领导权变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领导权变理论, 因为其重视情境对领导行为的影响,又被称为 情境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领导有效性不仅取决于领导 者本身的特点,还取决于被领导者、环境的特 点,加之这两者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 根本没有一种能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 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 方式。
3、行政领导的三个要素 行政领导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 个要素构成。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
1、统一性 2、执行性 3、权威性 4、服务性

62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62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学院名称(盖章):政法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1年3 月30日《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一、考核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考试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培养从事公共部门管理、非公共部门管理、公共管理学教学、科研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核评价目标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核内容绪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类型四、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二节行政与行政学一、行政的含义二、行政的作用、特点三、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学科和特征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组织的概念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三、公共组织的作用四、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四、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一、组织冲突与协调二、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二、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二章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二、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三、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一、市场机制的缺陷二、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三、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第三章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论一、决策的含义二、公共决策的含义三、公共决策的类型四、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二、行政决策系统三、行政决策体制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一、问题界定二、目标确立三、方案设计四、结果预测五、方案抉择第四节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分析二、参与决策的特征三、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第四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权威三、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四、领导者的基本技能五、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第二节有效领导与领导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二、领导理论的演变三、领导权变理论第三节我国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二、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行政领导制第五章公共管理绩效第一节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四、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二、目标管理的过程三、目标管理的实施四、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组织应用的局限第六章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第二节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三、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第三节公务员制度一、西方文官制度二、文官制度的内容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内容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一、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含义二、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三、正确处理对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第八章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实施一、战略规划二、战略实施第三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一、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改进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一节公共组织文化概述一、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二、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三、公共组织文化的特征四、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五、公共组织文化的功能第二节公共管理伦理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特征三、公共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第三节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一、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含义二、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创新第十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一、政府的含义与性质二、政府的职能与职权三、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三、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二、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三、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第五节政府再造一、政府再造的含义二、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模式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四、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一节非政府组织概述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二、非政府组织产生发展的原因三、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差异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联系第二节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局限一、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社会作用二、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三、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转型时期所拥有的独特功能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局限性第三节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制度及其法律地位二、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制度三、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制度四、非政府组织的设计与分工制度五、非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制度第四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一、世界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三、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措施第五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一、非政府组织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二、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展望第十二章政府治理工具第一节政府治理工具概述一、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二、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第二节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一、组织工具二、管制工具三、经济工具四、信息工具五、市场和志愿工具第三节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一、根据绩效特征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二、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第十三章公共组织变革第一节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一、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二、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三、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四、公共组织变革的策略五、公共组织变革的趋势第二节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二、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我国的政府改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二、历次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中国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

中國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

中央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一、行政领导体制(一)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二)首长负责制1、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副总理、国委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委员会议、委务会议;签署上报国务院的重要报告和下达的命令、指示。

3、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三)行政监督体制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自身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法律和行政命令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

1、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人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一般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和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来实施行政监督。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对整个政府行政机构负责,拥有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力,并且对下属领导和官员行使监察和管理职责。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各省级政府省长为代表的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以及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首先,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首长”一般指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和省级政府省长。

而促进行政首长负责制正常运行的核心内容是权责一致原则。

比如,政府领导人应当亲自主持一些主要的工作,履行过去给出的承诺。

他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才能确保政策的执行不会受到那些不愿意遵守政策的人的阻挠。

同时,政府领导人还应挑选合适的人才来担任下属的领导。

其次,行政首长负责制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内容。

比如,负责制是必须有完整的层级关系的。

尤其是在我国政府机构内部,按照层级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以确保各项政策能顺利地运转。

为此,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贯彻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运作。

另外,在我国的政府行政制度中,行政首长负责制还包括了政府的指导原则、领导权权力和行政管理权的职责分配、实施监察和管理职责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完善之后,才能保证行政首长负责制能够顺利地运作。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我国政府的最高领导基本制度,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行政首长负责制使得政府的领导者负有对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责任。

由于政府最高领导人拥有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力,并对下属领导和官员行使监察和管理职责,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可以增强政府内部的纪律性和执行力。

其次,行政首长负责制能够建立起权力和责任的平衡。

行政首长负责制使得政府最高领导人拥有大量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力,这为他们在处理政府运行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

第4章 行政领导体制

第4章  行政领导体制


可见,一个好的行政领导体制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有四方面作用: 1、领导体制是领导制度贯彻和执行的客 观机制


领导制度决定组织的性质,与国体相联系。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和体系,是 领导制度的具体体现,与政体相联系。 领导制度相对稳定,领导体制的形式多样, 需要不断变革。

2、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 立关系、发生作用的依据(个人认为不 是桥梁与纽带)

完整制的优点

容易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且能防止政出 多门、各自为政

完整制的缺点 分离制的优点


权力在高层分散存在,便于相互牵制,有利于 防止独断专行和该系统滥用职权 有利于发挥下级机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单位分立,便于彼此之间展开竞争,有利于 真正的领导人才产生

实际中的领导体制是一体制与分离制的 融合,在不同单位不同机构因为不同任 务需要谨慎灵活的运用。
第四章 行政领导体制
一、行政领导体制概述 二、行政领导体制类型 三、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 四、行政领导集体 五、案例讨论
一、行政领导体制概述

1、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 2、行政领导体制的内容 3、行政领导体制的作用
1、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

体制

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 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是权限划分关系

相应的组织形式是外在表现形式 相应的组织制度是权限划分关系的保障
2、行政领导体制的内容

有四个方面: 行政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行政领导权限和责任划分 行政领导管理制度

4 MPA 行政领导

4 MPA 行政领导

MPA联考辅导公共管理基础4.0行政领导□领导与领导者□我国行政领导制度提示:总统/总理/省长/局长重点掌握:知识点/■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公共管理的灵魂。

一、领导的含义(P65,第一段)●约翰·科特指出,领导指的是有助于引导和动员人们的行为或思想的过程;有时,它指的是处于正式领导职位的一群人,希望他们起着这个词前一种含义中所指的作用。

●基斯·戴维斯指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

三个主要成分是影响和支持、自愿的努力、实现目标。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指出,领导可定义为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指出: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非正式任命的领导,他们的影响力与正式影响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换句话说,一个群体的领导者可以通过正式任命的方式产生,也可以从群体中自发产生出来。

★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P65,末行)●斯蒂芬·罗宾斯说:“每个组织都包含人。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人就成为管理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领导功能。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说:“当我们分析有关领导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将重点集中在人的因素、激励、领导和信息沟通等四个方面。

”●领导职能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P66,二段首行)●领导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艺术。

(P66,三段首行)二、公共组织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公共组织领导者与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依法占据公共组织中正式的负责职务,具有相应的职权和职责。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 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领导者的责 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 层面构成。 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因违反特定 的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 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 工作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自己的岗位责任,即 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负 的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 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 任。
聘任制
即通过协议或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担任 非常设性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聘任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广招人才,提高 行政组织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克服和防止 领导干部常任制和终身制以及用人的地区封 锁和部门封锁的弊端。不足之处是在实际运 用中,有时也容易导致用人上的短期行为, 还容易忽视对本部门人才的使用。
考任制
即行政领导者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 的标准通过考试择优产生的制度。 考试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政府行政职位的 职类和职级分别进行的分级分类考试;二是根据报 考人的来源情况分别进行的外部竞争考试和内部竞 争考试;三是根据考试过程的不同构成情况而进行 的双轮制和三轮制考试。 考任制的优点在于通过严格科学的考试可以在 竞争的基础上,公正、客观地评定人才,鉴别人才 的优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其不足是考试的 结果有时往往与被试者的实际能力出入较大,评卷 的标准有时也容易受评卷者个人价值观念的局限, 领导者的选拔有时并不依据考试的实际结果,难免 使考试流于形式。
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选举制 即行政领导者由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 表选举产生的制度。选举的方式有投票、民 意测验、意向选举等等。它可以在机关内部 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中进行。这种制度一般 能代表民意,选举结果也有较大的公正性和 权威性,不足之处是选举过程容易过长,不 能保证准确地识别人才。

MPA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四章行政领导

MPA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 行政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含义二、公共组织领导者三、领导者的基本技能一、领导的含义•约翰·科特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行为和(或)思想的过程;在领导职位的一群人。

•约翰·纽斯特罗姆,基斯·戴维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达目标热情工作的过程。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影响力,影响人们为自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正式领导,非正式领导。

领导的含义•简述领导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1、领导的定义: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领导主要涉及的是人的因素。

领导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区别的主要之处,表现在与人相联系的方面和特征上。

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3、领导职能也离不开管理的其他职能,只有领导职能而无其他管理职能,犹如船上漏了一个大洞;只有其他管理职能而无领导职能,则犹如船失去了舵和桨。

总之,管理的上述职能是相得益彰,综合发挥作用的。

任何组织要发展,各项管理职能缺一不可。

领导的含义•领导由四项基本要素构成:1、权力;2、对人的认识与理解;3、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4、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营造出来的组织、群体氛围。

•领导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化。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指在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领导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性,其次是因人而异,再次是注重实效。

二、公共组织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定义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领导职权:是指来自领导职务,并用于履行公共职责的权力。

领导职责:是指担任领导职务者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道德责任。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一种是内部来源: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

公共管理学第四章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公共管理学第四章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6
领导的重要性
• 领导是公共管理的灵魂 • 领导是管理的一项核心技能 • 领导是一种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 领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7
领导要素
• 拥有领导权威的领导者 • 追随者 • 组织 • 管理情境或领导环境 • 领导行为
8
二、领导权威
• 领导权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领导权威仅指职位权力,也就
对对
1.19.9
9.99 .9
人人
的程 的 关心度 关
1.95.5
的心
程的

1.11..1
99.1.1
对工对作工关作心关的心程的度程度
34
方格理论表明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贫乏型 9.1——任务型 1.9——俱乐部型 9.9——团队型 5.5——中间型
35
(三)领导权变理论
• 菲德勒模式 • 情境领导理论 • “途径——目标”理论
10
四、领导者的基本技能
• 技术技能(T) • 人际技能(H) • 概念技能(C) • 三种技能对不同层次的领
导者有着不同的要求
11
技术技能(T)
• 掌握专业技术 • 掌握工作方法和程序 • 掌握工作制度和政策
12
人际技能(H)
• 处理人际关系 • 识人用人 • 评价激励
13
概念技能(C) • 预测 • 判定 • 概念
42
第三节 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 三、日常行政领导制度
43
一、民主集中制
•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 制度。
• 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贯穿于各级行政领导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是社会主 义根本制度的直接体现,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行政领导制度。其他行政领 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的具体化,是由其决定和衍生出来的。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一)含义 1.广义上:在一切组织和团体中运用合法权力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是指具有行政领导权的机构和个人,依法行使其权力和影响,通过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方式,引导和影响组织成员和社会大众,完成行政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行政领导含义分析1.行为主体:行政领导者,包括个体领导者和群体领导者;2.行为客体:行政领导者的部属和管理的对象3.行为内容: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检查等;二、领导的基本功能行政管理的保证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行政管理的过程“出主意”、“用干部”行政管理的关键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综合地看,领导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

2.聚合追随者3.动员和组织群众三、行政领导者的含义领导(leadership)和领导者(leader)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行政领导者是指各级行政组织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富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或集体。

行政领导者是行政领导活动中的关键要素。

行政职位、职权、职责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动的基本条件行政领导职务、职权、职责行政职务: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行政首长所担负的具体行政职位。

行政职权:由职位派生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力。

行政职责:行政首长履行职务过程中所应尽的义务,是对国家和政府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四、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选任制:行政领导者由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产生方式。

委任制行政领导者依法由上级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任命其所需人员以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考任制:行政领导者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通过考试择优产生。

聘任制:根据工作的需要,采用竞聘方式,选聘外部人员在一定任期内担任领导职务。

公共行政学-行政领导

公共行政学-行政领导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行政领导 结构
政治结构
知识结构
智能结构
气质结构
年龄结构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1.政治结构 是指行政领导者政治面貌、政治素质的组合。一 般来说,各级行政领导群体成员都应具有较高的政 治觉悟、较强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丰富的政治 经验和严格的政治纪律观念。另外,在领导群体中, 要注意既有中共党员,又有民主党派人士,还要有 非党社会知名人士;既要有汉族干部,又要有少数 民族干部,还要有妇女干部,以真正能够代表社会 各阶层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五、行政领导集体
一、行政领导者的含义
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 程序,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占据正式的负责职位, 具有相应的职权和职责的行政人员。 行政领导者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群体,即领导 集团,领导班子;二是指个体,即行政部门负责人。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班子,是由若干 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公共行政 领导集体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 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般有法律或规章制度规 定的任期限制。 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就 是要求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中各种不同素质、经 验、年龄和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的比 例要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合理的素质结构可减少领导集团的内部摩擦, 提高效率,产生新的领导效能。
★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
三、行政领导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 程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 保证 4.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领导制度

一个领导集体要求发挥最佳的领导功能,应遵 循以下三个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相结 合的原则
3.首长负责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相结合的一 种制度,具体表现为: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 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 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 性、积极性的原则。
分权制衡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行政领导 体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 的民主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行政领导体制。 是我国的根本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可划分为三个 层次:
一是从根本上约束行政领导活动的制度 安排 二是保障领导者个人与组织协调行动的 制度,是领导者的个人能动性与组织能量 最大限度地得以整合和发挥 三是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 制度措施,这保证了行政活动富有成效, 避免无的放矢
第三节 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领导体制是指由国家宪法和有关 法律规定、领导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所需要 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而形成的体系 和制度的总称。
行政领导体制的演变 行政领导制度的划分 主要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具体的行政领导制度
君主专制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普遍实行 的行政领导体制。(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
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发挥集体作用基础之上 的,是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与群众联系的方法:接待日制度、对话制度、咨 询制度、信访制度、通报制度等。
二、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
上下级统一的前提条件: 1.对行政领导的共同使命 2.互相尊重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
• • • • 一、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 弊端 • 五、改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原因
• 历史背景
• 国情 • 社会制度
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 层次: • 一是从根本性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 • 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 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 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 • 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 的制度性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 致无的放矢。
1、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二主要内容2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三行政首长负责制3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一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弊端五改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五原因社会制度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小组成员:聂小飞 陈晨 陈富美 董小红 耿玫 何海鹏 谢进林
目录
• • • • •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概述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沿革 三、行政领导制度的划分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我国选择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因
• 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一、概述
• 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活动中,行政 领导权限的划分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所 形成的用以规范行政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 的制度体系。 •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概述:就政府的决策形 式看,属于首长制;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 权力配置来看,属于集权制;就行政机关 内的权利统属来看,属于完整制;就各级 政府间的节制关系来看,属于层级制;就 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置来看, 属于功能制。

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体制是指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行政组织进行的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的体系。

行政领导体制从制度上决定了行政组织的最高行政首脑,也从制度上规定了领导决策机构及最高行政首脑与其他执行机构、参谋辅助机构、监督机构和信息反馈机构之间的领导关系和权责关系。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最高领导者或最高权力中心的权力分配和实施领导的具体方式,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个人专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和分权负责制四种类型。

(一)、个人专权制个人专权制也叫个人独裁制,是一个人独自掌握最高领导权力的一种极端形式。

在个人专权制的条件下,最高领导者个人是组织系统最高权力的化身,他凌驾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全体成员和所有机构之上。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个人专权制长期成为一种普遍的领导体制。

个人专权制的特点在于最高领导者个人的地位和权限在组织系统的至高无上性,他的权力和意志不受组织系统中的任何成员或任何机构的牵制、束缚或监督。

他不对任何人或任何机构负责,相反,所有的人或机构都要向他负责。

他的任职是无限期的、终身的,其权力继承人由其亲自指定并具有法定效力。

个人专权制是以暴力或强制力进行统治或管理的一种领导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以一种高度集权的形式维持组织系统的统一和协调。

这种体制受领导者个人因素影响,因此局限性很大。

在领导者个人具有远见卓识的时候,这种体制也可以保证组织系统的延续和发展,但是,在领导者个人有重大失误或领导者更迭时,容易使组织产生震荡,并且常会压制其他领导成员和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社会中,这是一种不利于组织系统健康发展的、落后的领导体制类型。

(二)、个人负责制个人负责制又可称为一长制、首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领导者在限定的权限范围内起领导作用的一种形式。

在个人专权制的条件下,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权力不受任何限制,不对任何人负责,而在个人负责制的条件下,最高领导者的权力受到某种限制,并要对最高权力的代表或机构负责。

我国的领导制度

我国的领导制度

我国的领导制度我国的领导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体制。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领导制度。

这种领导制度的特点是和谐、稳定和高效。

首先,我国领导制度的和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党、政府、军队、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个阶层密切合作。

另一方面,在党内,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和谐。

这种和谐的关系使得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并且在民生保障和各方面发展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它也使得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具有了更大的优势。

其次,我国领导制度的稳定性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特点之一。

它体现在领导层的相对稳定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同上。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深入人心,党的纪律也相当严明。

这使得领导层在进行决策时能够保持相对统一的思想,并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保持对人民承诺的稳定。

此外,由于领导层的相对稳定,国家能够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方向,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以充分地放手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最后,我国领导制度的高效性是保持稳定的关键。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

因此,领导干部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改进。

在这种高效的领导制度下,国家能够准确地确定各方面的发展方向,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国家的发展步伐。

为了保持我国领导制度的稳定、和谐和高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掌握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效能。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向外界展示我们领导制度的优势,从而增强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我国的领导制度在保持稳定和高效的同时,还必须和谐统一。

这种制度与我国古代的奏议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领导制度的优势,不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
• 人际关系技能,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 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够以小 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 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 人际关系技能包括:沟通、协作、激励、 合作等,也包括团队精神和团队工作方 式。
技术性技能(Technical Skill)
• 狭义领导权威:仅指职位权力,即职务 影响力或强制性影响力; • 广义领导权威:包括职位权力和个人权 力(个人影响力或非强制性影响力) • 领导权威=职位权力+个人权力 • 领导权威的完备性:职位权力产生的强 制性影响力与个人权力产生非强制性影 响力结合,构成现实的领导力。
(三)领导者的基本技能:THC技能
(三)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 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表现为三个层 次: • 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 • 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 题; • 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
处理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的相关 制度
• • • • • • 接待日制度 对话制度 咨询制度 信访制度 通报制度 评议制度
处理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和 内部关系问题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
• 内部来源,即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晋升 和补充; • 外部来源:即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
权力的实质:依赖关系 权力的分类: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职位权力
职位权力:即职权,来源于等级制的组织,是从 外部赋予个人的,如上级、组织、阶级、法律 等。 职位权力的特点:与职务不可分,有职则有权, 无职则无权;职权与职务成正比关系 职务权力的内容: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 职务权力的影响方式:合法要求;奖励报酬;强 迫;决策;信息控制。
公共管理部门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结构
•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可以具体化为,革命化、知识 化、专业化、年轻化, • 概括为,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 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
(二)公共组织领导者
• 公共组织领导者: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 部门及非政府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 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 导责任的个体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 府部门的领导者。
(一)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 主集中制
• 民主制:在国家生活中,人民当家作主,有权 以不同方式国家事务,体现人民参政议政;一 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 集中制:坚持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 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 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
•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即集 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 • 领导集体全体成员通过讨论,进行决策和决定; 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决定权和否定权; •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领导个人分工负责 的制度,实现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 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 总之,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集体领导与 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有机结合。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 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 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 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遵循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 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 政首长负责制
主要内容
一、领导与领导者 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一、领导与领导者
(一)领导职能:管理的核心职能
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 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领导的实质: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领导构成的四个要素
1、权力; 2、对人的认识与理解; 3、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 4、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所营造的 组织、群体氛围。
领导艺术
领导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化:领导艺术是 指在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 来的创造性。 领导艺术的特征:最重要的是创造性;其 次是因人而异;再次是注重实效。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本质区别:
领导艺术 概念不同 权术
领导方式、方法的 弄权之术 创造性
目的不同
标准不同 手段不同
公共利益
符合道德标准 公开和磊落
• 原则: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步调, • 统一的前提条件:共同使命和相互尊重;
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 的相关制度
• 形成行政管理的共识 • 制度公开和合理 • 评估工作绩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 • 技术性技能(Technical Skill)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
• • • • • 概念性技能,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如: 能够提出新想法和新思想的能力,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 能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 生何种影响的能力。 • 概念性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 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御全局的能力。
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
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是职务之外的, 由个人的品德、知识、才能、业绩、声 望或其他个人因素获得的影响他人心理 和行为的能力,即个人影响力。 个人权力的影响方式:专长权、个人魅力、 良好人际关系、高尚品德、创新精神。
领导用权原则
• 合法性原则 • 民主原则 • 例外原则。
领导权威的完备性原理
个人和小集团 私利
无视道德 秘而不宣,不 可示人
领导者素质
定义: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 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 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 领导素质的特征: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研究领导者的途径:领导素质的研究途径;领导 行为的研究途径;领导情境的研究途径。
• 技术性技能,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 方法、 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 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 —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管理层次与基本技能匹配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概念性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基层管理人员
技术性技能
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 行政领导制度的三个层次: • 根本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 • 机制上: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和组 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领导者个人的能量和组织的能量; • 措施上: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 利开展的制度性措施,有的放矢,使行 政活动富有成效。
管理史上有代表性的素质理论
• 法约尔的管理者素质理论:身体、精神、 道德、修养、专门知识、经验; • 斯托梯尔的领导素质理论:智力、毅力、 自信、主动精神、关心下属需要、勇于 承担责任、应变能力、有雄心等 • 吉赛利的素质理论:才智、语言和言辞 才能;首创精神,创新愿望;督察能力; 指导能力;自信心;平易近人;决断能 力;成熟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