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

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XXX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研究课文,了解XXX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XXX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XXX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一、间接导入新课,奠定情感基调

1、板书课题,结合作者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对题目谈认识。

3、交流XXX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XXX是XXX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XXX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生字读音(点生读,齐读):XXX瞅魔

胖刑哼峻残匪窝啃舅

2、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方面的事?

(1)交流:按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浏览课文按照四个方面划分段落层次。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物,收到感染。

1、自读自悟: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仔细品味,想想XXX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案名称: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年级:初中

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人生中特殊时刻的情感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朗读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

2. 理解故事情节与主旨。

3. 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4. 写作活动:以“十六年后的回忆”为题,写一篇自己对未来的畅想。

教学准备:

1. 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手稿或打印材料。

2. 分组讨论的问题准备。

3. 学生写作活动所需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提出问题:“你有没有

过特别珍藏的回忆?对你的人生有着特别意义的时刻是什么?”请学生思考并做一个简短的回答。

Step 2:朗读故事(15分钟)

教师请学生轮流朗读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Step 3:理解故事情节与主旨(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为什么女主角对这段回忆特别珍惜?

3. 这段回忆对女主角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4. 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Step 4:分组讨论和分享(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准备一个小结。然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写作活动(1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思考,以“十六年后的回忆”为题,写一篇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可以写在一份纸上,也

可以选择用电子设备进行写作。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师
班级
六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型
精读课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7个生字。
能力目标
领会本课前后照顾的写法和这类写法的好处。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业绩,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深化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三、精读课文,领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默读课文,考虑:课文最初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甚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五、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顾,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六、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顾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领会吗?
七、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前后照顾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具预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浏览课文。
2. 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成绩。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

及课后反思3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1

《语文课程规范》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同学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何为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①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哲学意义上的对话,中国最早是老子阐释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对立两极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文学意义上的对话,集中体现在巴赫金对话小说理论中,他认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文艺学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它自身便是一种发明历史的力量。”综上所述,对话有以下共性:首先,对话展开的前提是对话各方不能完全对立,有共通性。二是对话展开的条件是各方能互补、

互促,对话各方具有平等性。三是对话的结果具有创新性。通过开放的对话,“重新建构、生成意义”,打破“二元对抗”的封闭状态。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同学、文本在平等地位上发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同学发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导入学习。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请学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图片

二、自主学习,自主交流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解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部分认真阅读,画出相关语句,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解人物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片

三、多元关联,体会品质

1.聚焦“局势危急,父亲坚持留京工作"部分。(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关键语句)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1)关注对话,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人物品质。

(2)指导朗读。(出示关键语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新)-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新)-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是谁在回忆16年前的事? 十六年前是哪一年? 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
首尾呼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 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 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来的人
对 比
父亲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 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 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 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还有哪些细节,你觉得值得细读?请 在相关段落旁边作批注。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思考: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 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 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 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为了逼迫李大 钊招供,敌人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他。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写出“阀”、“避”等12个字和“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生能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学生能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引用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介绍李大钊这位虽死犹生的革命

先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让同学们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

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

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瞅”(chǒu)、“暂”(zàn)和“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

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 12 个字 ,会写“埋头、整理”等 37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播放李大钊简介 )

2.板书课题 ,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现在 ,我们翻开课文第 58 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 ,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 ,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出声朗读课文 ,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瞅(ch ǒu)瞅暂 (z à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 ,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 ,临

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

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

2.通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引言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而每一个教案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特点。本篇教案将回忆十六年前的一次教学活动,通过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反思。

教案背景

教学时间:十六年前的某一天

教学科目:历史

教学内容:古代希腊

教学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的历史背景

2.了解古代希腊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3.了解古代希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的提问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古代希腊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展示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标建筑,询问学生对这些的了解和印象。

2. 介绍古代希腊的历史背景

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希腊的历史背景。包括古代希腊的起源、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兴盛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古代希腊的整体认识。在介绍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讲解古代希腊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详细讲解古代希腊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包括奴隶制度、城邦的组织和民主制度的兴起等。通过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构建。在讲解的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探究古代希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通过展示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介绍古代希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包括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建筑和雕塑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联系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5. 总结和评价

梳理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希腊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和艺术成就。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设计概述:

本教学设计是关于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短篇小说《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学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准确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感悟,培养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分析文本,并写出对文章的评论。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分析短篇小说《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情节和主题;

2. 理解并运用文学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感悟。

教学难点:

1. 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文本,并写出对文章的评论;

2. 培养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讲台和黑板;

2. 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特别回忆。

步骤二:导入《十六年前的回忆》(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短篇小说《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情节和主题,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个故事,并根据问题回答。

问题:

1. 故事发生在哪里?

2.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3. 故事的中心冲突是什么?

步骤三:学习文学修辞手法(10分钟)

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并说明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相关定义和作用。

步骤四:分析短篇小说的修辞手法(15分钟)

老师再次让学生阅读故事,并找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问题:

1. 对比手法在故事中的应用是什么?

2. 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有哪些?它们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的?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师友(二人一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师父,成绩较差的同学为学友)互助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并书写下来。

书籍抽屉恐怖瞅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含糊尖锐乱蓬蓬

(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2.严肃而厉害。()

3.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4.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三)独立思考

通过预习,了解本文的作者是谁?题目《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的是谁?作者与他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探究新知——不议不讲活动一: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求字音正确,句子通顺。然后按这个标准师友对读检查。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都发生了哪些事情?然后再连起来

说一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概括大意。

展示一:师友展示。

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8-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18-29 自然段: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法庭上)30-32 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

3月29日,我在教研会上了一节以“三思课堂”为导向的公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是“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本节课的设计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为着手点,课堂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以情绪感染学生

在教学伊始,我用“北京晨报刊登李大钊被害”的这一消息激情导入,教师的语言,教学课件的背景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吸引到了课堂上。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尽快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学生被这样的教学环境所感染,教室变得安静极了,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充满童真又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了孩子们迫切学习的心理。本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巧妙引读,以朗读带动学生

1.抓住课文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李大钊的无私无畏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感受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和描写的表达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对比写法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课前,咱们先来个热身。请大家观察一会儿屏幕中出现的画面,吟诵相关诗句。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出示清明图的局部)(指名诵读)

2.刚才老师打开的其实是一副图当中的几个局部,现在我们把整幅画面展开(出音乐),你们又想到了哪首诗?(《清明》)

3.让我们一起来吟诵(齐诵《清明》)

二、情境导入

2.师:上课(问好)。画面描述了我们国家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每逢清明节,我们都要追忆逝者,缅怀先烈。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李星华追忆父亲李大钊的一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题目

三、学习字词

1.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匪屉舅)读字,组词。(指2名读并组词)谁能给“匪"组一个四个字的词?(受益匪浅)

(板书受益匪浅)这个词中的“匪”是什么意思?猜一猜。

你能连起来说说受益匪浅是什么意思吗?(收获不小)也可以说(有很大的收获)

(手指词语)我们在理解字义和词意的时候,可以结合整个词的

大致意思去推想其中关键字的意思,或者由我们知道的关键字的意思来揣摩整个词的意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
《十六年前的回忆》 优质课教学设计(精 选)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分析与定位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 忆性散文,通过对往事的深情 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 的思念之情。
家长反馈及建议收集
家长会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向家长展示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家访
教师可以安排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学 生的学习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卷调查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通过仿写、续写等练习,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01
02
03
认知特点
初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 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能够理解和欣赏较为复 杂的文学作品。
情感特点
初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 期,情感丰富而敏感,对 于亲情、友情等情感话题 有着浓厚的兴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____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表达方法。

3.通过学习____的言行,激发学生对____的敬仰之情,受到____传统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____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____的高贵品质,并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PPT 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学习新课

初步认识____:对于____,你有哪些理解?〔生说〕下面我们对搜集的的资料进展交流。

通过刚刚的交流,同学们对____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认识____同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 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指名答复并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三、品词析句,感悟“____者”形象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的顺序,默读三局部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____者?

a.被捕前

1.自由轻声读 2——6 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 ?〔父亲早出晚归;烧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

师:你知道阎振三是谁吗?“阎振三” 是我们党北方____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____,____人处境非常危险。

2.创设情境读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案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目标:

1. 通过回忆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十六年前的记忆和情感的回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描述和表达十六年前的事物、人物和场景。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回忆。

教学准备:

1. 照片或图片资源:十六年前的场景、人物等。

2. 词汇卡片:介绍常见的十六年前的物品和事物的词汇。

3. 小组活动素材: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历。

教学过程:

引入:

1. 展示一张十六年前的照片,引导学生猜测场景和人物。例如,一张家庭聚会的照片。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十六年前的印象和记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

情感。

探究:

1. 教师以简单的句子和词汇描述照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导学生观

察和理解。

2.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一些描述十六年前的词汇,例如"小时候"、"家人"、"玩具"等,并提供词汇卡片供学生记忆和识别。

实践:

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共享一张十六年前的照片或图片资源。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照片中场景和人物的回忆和印象。

3. 学生利用词汇卡片和学过的词汇,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回忆。鼓励

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例如"当时,我们全家在一起庆祝生日。"或"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一只毛绒熊。"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要点,鼓励学生表达

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提醒学生珍惜回忆,并与家人分享彼此的故事和记忆。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在家中寻找十六年前的照片或物品,与家人一起回忆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间:2013年3月20日班级:六年级(1)班

执教教师:谢秀云指导教师:林娜温炯辉【教学目标】

1、研读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析句中,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2.导入新课。

二、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做好批注,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体会。

(一)交流“被捕前”这部分。

1.指名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2.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选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体会“局势越来越紧张”,感受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二)交流“被捕时”这部分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2.汇报交流描写父亲的语句和描写敌人的语句,并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分别体会到什么,进而感悟对比的写法。

3.小结,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交流“法庭上”这部分

1.汇报交流:“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2.补充资料,升华情感,指导朗读。

三、体会悲痛,感悟写法。

1.父亲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全家人的心情都怎样?(悲痛)从哪里看出来?

2.汇报悲痛的心情。

3.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完成导练达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2.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

3.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然后,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板书设计: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对革命高度负责

被捕时处变不惊

法庭上坚贞不屈

被害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