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_青海_省略_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_李世金

合集下载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夏日哈木是青海格尔木市最为重要的矿床,同时也是东昆仑地区最新发现的世界级大型铜镍矿床之一。

本文主要从矿体、矿石以及矿床的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根据其矿床成因分析其成矿远景,为该地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更多方向和依据。

标签:夏日哈木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远景0引言夏日哈木铜镍矿是2011年才发现的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属于东昆仑成矿带。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先后发现了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以及各种非金属矿,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德可克、虎头山以及野马泉等矿床。

夏日哈木矿床的发现,是该区找矿工作的一大突破,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分析其矿床成因,为该地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1区域地质背景夏日哈木铜镍矿位于柴达木陆块南缘,东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上,靠近昆北断裂,地层区划隶属华北地层大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柴达木南缘地层小区,以次稳定-稳定型古生代及陆相中、新生代沉积为特征。

该区域地层出露齐全,时间跨度大,岩石类型较为复杂。

出露的岩石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及中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等地层以及广泛发育的第四纪地层。

2矿床地质特征该区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呈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错,形成时间上北东东向断裂晚于近东西向断裂,不同断块之间存在着右旋型差异性抬升,使得该区的剥蚀程度和保存条件从西向东呈现由高变低由差变好的特点。

该地区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侵入岩发育,主要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中细粒闪长岩和中粒二长花岗岩、以及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所组成,其中,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是形成铜镍矿床的主要岩体。

2.1岩体特征经检测,该矿区具有一定规模的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共有四个,其中Ⅰ号岩体是铜镍矿的主要异常区,位于矿区内中北部,地表可见露头,长约 1.4 km,宽约500 m,岩体出露面积约0.7 km2,地表出露矿体 5 条(M1-M5),其余15 条均为盲矿体,含矿岩性主要为橄榄岩和辉石岩,其次为辉长岩。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

文章编号:1009-6248(2012)04-0204-12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罗照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内生金属成矿系统被认识到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非平衡㊁非线性过程㊂在这种理论框架下,成矿作用首先是一种物理过程,成矿系统是一种流体驱动的地质子系统㊂小体积岩浆系统也是一种流体驱动的地质子系统,因而小岩体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具有内在的联系,揭示小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是实践复杂系统成矿理论的关键环节㊂笔者列举了流行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一些常见矛盾,阐明了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重要意义㊂基于岩浆系统时空结构的分析,小岩体可以划分为无根小岩体和有根小岩体,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头部小岩体和通道小岩体㊂由于流体中成矿金属的溶解度与P-T呈正相关,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与无根小岩体有关㊂在小体积岩浆成矿系统中,透岩浆流体起了关键作用㊂透岩浆流体不仅向岩浆体注入了大量成矿金属,也是岩浆快速上升的触发机制和多源区近同时部分熔融的根本原因㊂这种特征决定了小岩体往往呈岩体群产出,而不是孤立的单个岩浆侵入体㊂岩浆快速上升造就了成矿期的近场应力场以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为特征,后者进一步决定了小岩体群的空间展布形式㊂据此,小岩体可作为有效的可填图找矿标志㊂可以说,小岩体成大矿学说为研究岩浆动力学打开了新的窗口,是区域成矿预测的基本依据和重塑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学的里程碑㊂关键词:小岩体;复杂系统;成矿作用;可填图标志;透岩浆流体中图分类号:P611文献标识码:A尽管火成岩的体积可以从极大到极小,火成岩成因理论却主要是基于大体积火成岩及其平衡热力学实验研究得出;尽管矿石具有许多特定的性质,却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因而成岩过程被理所当然地用来描述成矿过程;尽管某些与花岗质小岩体有关的矿床经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研究者仍痴迷于将成矿机制的解释寄托于岩浆分异作用㊂总之,似乎任一与岩浆系统有关的科学解释都充满了矛盾,而所有矛盾都来自一种疏忽,即忽略了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因而也忽略了其动力学机制㊂出现这种疏忽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岩浆系统的研究过分依赖于化学参数,对物理参数的意义却估计不足㊂详细考察岩浆系统中的各种过程可以发现,某些过程可以有效激励或抑制另一些过程的发生(L u oe t a l.,2012)㊂例如,由于岩浆的黏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Z h a n g e t a l.,2003;G i o r d a n o e t a l.,2008),在岩浆固结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将越来越困难;由于岩浆体固相线前锋移动的距离与冷却时间呈幂律关系(C a n d e l a,1991),许多潜在的岩浆过程在小岩浆体收稿日期:2012-08-13;修回日期:2012-09-13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6,1212011220921,1212011121075),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 F B23390)作者简介:罗照华(1956-),男,江西南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火成岩岩石学㊁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㊁区域岩石大地构造研究方向㊂E-m a i l:l u o z h@c u g b.e d u.c n中实际上不可能发生;流体注入可戏剧性降低岩浆的黏度(B a k e r e t a l.,1996),因而也戏剧性增加岩浆的上升速率,可抑制岩浆的分异作用㊁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㊂可见,岩浆系统属于复杂性动力系统(L u o e t a l.,2012),在这种系统中,岩浆体的几何尺度对许多岩浆过程都具有决定性的约束作用㊂传统矿床学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因而导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失败(罗照华等,2011)㊂汤中立院士敏锐地注意到岩浆体几何尺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 小岩体成大矿 学说(汤中立, 2002;汤中立等,2006),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㊂然而,由于普遍接受将理想系统热力学作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一学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理解㊂另一方面,这一学说的重要价值蕴含在一个众所周知却尚未揭示其深刻科学内涵的名称之中,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㊂因此,系统阐明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是发展该学说所必需的㊂为此,笔者致力于介绍对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一些理解,供同行参考㊂1小岩体的成因类型小岩体(s m a l l i n t r u s i o n或m i n o r i n t r u s i o n)这一术语是对侵入体体积或出露面积的一种客观描述,术语本身不具有成因含义㊂但是,如果考察岩浆的侵位机制,小岩体可以划分成无根小岩体和有根小岩体两大类,后者可进一步划分成头部侵入体和通道侵入体两类;按岩体的化学组成则可以划分成基性-超基性小岩体和中酸性小岩体两类;按地质产状可以划分成岩墙㊁岩滴㊁岩床㊁岩盆㊁岩盖和岩株等类型㊂因此,小岩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㊂1.1岩浆输运 从地幔到地表对岩浆过程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岩浆系统中可获得样品的那些部分,很少详细研究从岩浆产生到侵位的全过程㊂因此,火成岩多样性一般归咎于岩浆房过程㊂实际上,岩浆系统的演化至少可以划分出源区部分熔融㊁岩浆分凝㊁输运㊁侵位和固结等5个阶段(B r o w n,2006;罗照华等,2007),每一个阶段都有若干岩浆过程影响岩浆体及其固结产物的性质㊂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时空不可及性(罗照华等,2009)以及以往对岩浆系统的物理过程了解不足,许多关于岩浆系统性质的解释都缺乏确定性的依据㊂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岩浆系统物理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P e t f o r de ta l., 2000;T u r n e re ta l.,2007;B r o w n,2007),其为全面理解岩浆系统的演化奠定了基础㊂从源区分凝产生的岩浆通常具有比周围固体更小的密度和黏度,因而具有浮力和向上迁移的倾向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岩浆必然上升㊂岩浆的实际上升能力还取决于通道条件,如直插岩浆体顶板的断裂系统㊁上覆岩层的抗拉强度㊁深部流体对上覆岩层的溶解能力等等㊂换句话说,岩浆内压力或上升阻力值决定了岩浆上升的可能性和上升速率㊂作为一种极端,深断裂可以导致岩浆以每天数十千米的速率上升(图1-a);作为另一种极端,岩浆要经过至少长达105~107a的时间才能侵位于地壳浅部(图1-e㊁图1-f)㊂这种上升速率的极大变化决定了岩浆体与周边环境达到热平衡和物质平衡的程度,Z e l l m e r e t a l.(2008)称其为岩浆系统的成熟度(m a t u r i t y o fm a g m a t i cs y s t e m)㊂岩浆上升速度越慢,与周边环境发生热交换和物质交换的时间越充分,岩浆系统的成熟度越高;反之,岩浆系统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物质交换,如金伯利岩岩浆㊂岩浆从源区上升到地壳浅部或喷出地表的过程中必然遭遇各种不同的边界条件(上升阻力),后者与岩浆内压力一道决定了岩浆侵位于地壳的不同深度水平㊂此外,岩浆离开源区会减小岩浆内压力,即使上升边界条件不变,岩浆上升过程也经常是多批次的或脉动式的㊂后者系指批式熔融产生的岩浆脉动式上升;前者系指源区多批次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分别上升,因而原生岩浆的化学组成有所区别㊂通过火山学观测表明,经过详细研究的现代火山下面都具有分布在地壳不同深度水平上的多个岩浆房(R u t h e r f o r d,2008),喷出地表或侵位于地壳浅部的岩浆通常是来自不同岩浆房的岩浆混合物㊂由于环境温度低于岩浆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随深度增加,岩浆体必然遭受速率不等的冷却过程㊂因此,位于较深水平上的岩浆具有更充分地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时间,反应速率也更快,更容易改变岩浆系统的性质㊂极端情况下,贮留岩浆可以被改造成具有与其贮留深度水平上新生岩浆相同的性质㊂在这种情况下,原生岩浆和进化岩浆实际不可区分㊂因此,除非岩浆以绝热方式上升且岩浆体所502第4期罗照华: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图1可能的地壳岩浆系统图(据Z e l l m e r&A n n e n,2008,修改)F i g.1 S u mm a r y o f p o s s i b l e c r u s t a lm a g m a p l u m b i n g s y s t e m sa.岩浆通过岩墙输运,速率为每天数厘米至数十千米;b.形成小型竖直岩浆房,岩浆储集时间为数天至千年;c.岩浆通过相互连通的岩墙和岩席输运,岩席固结的时间尺度为10~100a数量级;d.形成小型水平岩浆房,岩浆储集时间为数十至数千年;e.小批量岩浆反复注入形成深成侵入体,岩浆储集时间长达105~107a;f.长英质岩浆的底辟侵位机制,底辟体上升速率约为10-2~101m/a量级含的总热量足够小,侵位于地壳浅部的岩浆多少会受到地壳的混染㊂同化混染的实质是部分熔融加岩浆混合(罗照华等,2007)㊂即岩浆发生同化混染作用的前提条件是:①岩浆体有足够多的热传输给围岩,使其达到固相线温度㊂②岩浆体与围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发生混合形成新的岩浆体㊂近年来,许多研究为了满足一两个元素(成矿作用所需要的S)的质量平衡要求而求助于同化混染作用,而忽视其他元素的质量平衡,这是难以理解的㊂1.2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综上所述,岩浆系统的成熟度与岩浆过程持续时间尺度密切相关㊂因此,近年来,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得到了极大的关注㊂测试技术的进步使得时间尺度的限定成为可能,也是动力学模型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主要原因㊂时间尺度的限定方法可以粗略划分为2类:同位素年代学和相对年龄计(H a w k e s w o r t he t a l.,2004)㊂同位素定年方法可以提供矿物相生长的 绝对 年龄㊂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分离矿物的分析,以致很难评估单个颗粒的结构关系㊂例外的是锆石,因为它可以原位分析㊂相对年龄计基于晶体中主元素㊁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剖面,因为扩散作用可改变元素的分布特征㊂这类方法可以给出在特定温度下晶体生长时间长短的信息,但不指出晶体生长发生的时间㊂但是,无论是绝对年龄还是相对年龄,其测试结果的解释目前都还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㊂例如,流行的锆石原位分析结果的解释通常建立在3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①岩浆锆石通常发育振荡环带,因而具有振荡环带的锆石为岩浆锆石㊂②岩浆锆石的T h/U值一般大于0.1,因而T h/U >0.1的锆石为岩浆锆石㊂③火成岩中数量最多的锆石类型为同岩浆锆石,其测年结果代表岩浆的固结年龄㊂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特别是第三个假设仅适用于近理想的岩浆系统㊂现代岩浆系统研究表明,火山岩中经常含有不同来源的晶体群㊂例如,捕虏晶㊁循环晶(a n t e c r y s t)㊁斑晶和微晶(J e r r a me t a l.,2008)㊂在极端快速固结(与锆石602西北地质N O R THW E S T E R NG E O L O G Y2012年的成核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相比)的条件下,火成岩中可以缺失同岩浆锆石或存在多种继承锆石(梁涛等,2010)㊂因此,火成岩年代学研究需要特别注意,要求结合岩相学和岩浆物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㊂类似地,相对年龄的限定也有一些基本假设,其中最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晶体的连续生长㊂由于晶体的生长受多种因素(过冷度㊁挥发分含量㊁组分扩散速率)控制,这种假设前提有时也不存在㊂尽管如此,综合各种地质证据,还是可以大致确定主要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图2)㊂但是,由于岩浆体的成分㊁演化机制㊁环境条件等千变万化,图2所列举的数值仅仅是一种参考数据㊂对于特定的岩浆体,其岩浆过程时间尺度的限定要求有更有力的证据㊂依据图1和图2,岩浆体的体积越大,其存活的时间就越长㊂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小岩浆体必定具有很短的存活时间㊂图2 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图(据T u r n e r&C o s t a ,2007)F i g .2 T i m e -s c a l e s o fm a g m a t i c p r o c e s s e s 1.3 岩浆侵位的空间形态与规模任何一个岩浆体都要求有一定的侵位空间㊂对于花岗质岩体来说,这曾经被称作为空间问题(r o o m p r o b l e m ),并因此引发了关于岩浆底辟(d i a p i r )㊁顶蚀(s t o p i n g )和岩墙(d y k i n g )上升机制的争论㊂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岩墙机制㊂即使数百立方千米的岩浆体,也可以在小于1M a 的时间尺度内通过岩墙机制组装(a s s e m b l y )产生㊂岩墙机制的一种流行模型是岩浆沿着断裂上升,并在遭遇某个构造薄弱带后侵位㊂岩浆侵位是一种自组织过程㊂理想状态下,岩浆从源区排出会使岩浆内压力减小㊂但是,顶板的下沉又可以使这种内压力得到维持,同时在构造薄弱带预留岩浆侵位空间㊂因此,即使对于大型花岗质岩基也几乎不存在侵位空间问题,这种机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纳㊂702 第4期 罗照华: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岩墙机制的重要证据是花岗质侵入体的长度与厚度之间存在幂律关系㊂例如,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岩基带的D i n k e y Cr e e k 岩体(D C P )㊂该岩体出露面积为800k m 2,形成于约102M a ,由出露很好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㊂基于磁组构分布形式的流体力学分析,认识到侵入体系统南部突出部分的剥蚀前厚度介于900~3700m ,有一个倾向北北东的供给通道(C r u d e ne t a l .,1999)㊂根据在高处保留的变质沉积岩残留体分析,岩体上面应当有一个比较平坦的顶盖(图3),这些顶垂体的接触带构造等值线显示,顶板现在倾向南西,倾角10ʎ左右㊂这类似于相邻G i v e n s 山侵入体(M G P )的新生代顶盖,表明D C P 的顶板原来是水平的,平均位于现今剥蚀面以上约400m ㊂地质压力计指示侵入体侵位于约15k m 的古深度(A gu e e t a l .,1988)㊂普遍可见的线性接触带走向㊁顶板构造等值线移动以及顶垂体接触带几何学都表明,D C P 的大多数垂直接触带及其顶板的不规则都受控于先存的北西㊁北东㊁北和东方向的断层和裂隙,它们起着深成岩底板垂直位移的导向作用(见内嵌图);另一个重要证据是花岗质岩基的围岩变质和变形记录㊂大部分花岗质岩基的围岩为未变质或变质程度低的沉积建造(B r o w n ,2007),暗示岩层具有刚性或弹性力学性质,与底辟作用要求的塑性变形不一致㊂图3 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岩基的D i n k e y Cr e e k 深成岩地质图和剖面图(据P e t f o r de t a l .,2000)F i g .3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a n d c r o s s s e c t i o no f t h eD i n k e y Cr e e k p l u t o n ,S i e r r aN e v a d ab a t h o l i t h ,C a l i f o r n i a 1.磁叶理迹线;2.变质沉积岩;3.102M a 前的侵入体;4.102~104M a 前形成的D i n k e yC r e e k 深成岩体;5.102~90M a 前形成的侵入体;6.年龄小于90M a 的侵入体802西 北 地 质 N O R THW E S T E R NG E O L O G Y 2012年由上所述,花岗质岩基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深成侵入体,而是一种厚板状侵入体㊂这样的认识可以演绎出2个外延:①岩基可以被剥蚀殆尽,因而没有花岗质岩基出露的造山带(大别山造山带),暗示了巨大的隆升和剥蚀㊂②厚大的花岗质岩基可能成为后期小岩浆体和含矿流体的屏蔽层,因而在岩基附近(甚至内部)应当注意寻找与小岩体有关的矿床㊂小岩浆体则不存在空间问题,只要有一个很小的空间位置就可以容纳㊂浅部地壳通常发育大量断裂构造,它们不仅是岩浆上升的通道,也是岩浆侵位的有利空间㊂许多情况下,岩浆上升和侵位过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㊂当小岩浆体上升达中浮面位置,如果缺乏横向扩展能力,岩浆上升的最后阶段即是岩浆侵位阶段㊂因此,小岩体常常呈二维延伸的岩墙产出,而在断裂交汇部位则形成三维延伸的株状侵入体㊂有时,小岩体的深部呈株状,浅部则呈板状(南泥湖岩体)㊂从这个角度来说,岩墙和岩株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罗照华等,2008;李德东等,2011;李文渊等,2006,2007;姚书振等, 2006),其形态主要取决于侵位空间㊂此外,小岩体也常以岩滴㊁岩盖㊁岩盆和岩床的形式产出㊂由于小岩浆体的总热量有限,岩浆必须快速上升和侵位,一般形成于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构造应力场中(图1-a,图-b)㊂这类小岩体与大型岩浆房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可称为无根小岩体㊂小岩体也可以是大型岩浆房补给系统的岩浆通道,或者是注入顶板岩层的岩浆固结产物㊂前者可称为通道侵入体,后者称为头部侵入体㊂就岩体形态学来说,后两者之间及它们与无根小岩体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㊂但是,无根侵入体常常具有原生岩浆的成分特征和独特的组构特征,头部侵入体的化学组成与深部大型侵入体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是后者的分异产物;通道侵入体通常具有幔的冷却速率,应当具有较粗粒的岩石组构㊂小岩体的规模很小㊂但是,至今尚缺乏明确的定义㊂汤中立等(2006)给出了一个概略的出露面积范围:n~0.00n k m2(n<10),一般为1k m2左右或更小㊂李德东等(2011)基于岩浆渗透率和冷却时间估算了侵位深度为6k m时致矿小岩体的最小临界出露面积,但没有给出最大临界出露面积㊂由于最大和最小临界出露面积均随岩浆侵位深度变化,小岩体出露面积的科学含义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特征综合判断㊂2小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综上所述,小岩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为全面理解岩浆系统的行为提供关键证据㊂最重要的是,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与小岩体有关(汤中立等,2006)㊂但是,迄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可能就是汤中立院士提出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初衷㊂上述3类小岩体都可能与成矿作用有关㊂但是,大型-超大型矿床可能主要与无根小岩体有关㊂2.1质量平衡问题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与小岩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㊂但是,从理想系统的质量平衡计算角度来看,小岩浆体无论如何也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成矿金属以满足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要求㊂根据黄凡等(2009)报道,河南汝阳东沟钼矿的致矿斑岩体出露面积很小(不足0.01k m2),即使按钻孔揭露情况外推到最大,其水平截面积也不超过1.35k m2㊂假定岩体的延深可以达到6k m (L o w e n s t e r n,1994),其体积也小于8.1k m3㊂按花岗质岩浆的密度2.65t/m3计算,岩浆柱的总质量为21465M t,东沟钼矿目前的探明储量为0.65 M t,按照传统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东沟斑岩体的M o含量应当达到30.28ˑ10-6㊂这个值分别是中国花岗岩类(0.49ˑ10-6)和碱长花岗岩(0.71ˑ10-6)背景值的61.7倍和42.7倍㊂如果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是可信的,东沟斑岩体就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富M o岩浆固结的产物㊂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的溶解度实验,在T= 300~360ħ,P=3.9~15.4M P a条件下,水蒸汽(流体)中M o O3的溶解度介于1ˑ10-6~29ˑ10-6 (R e m p e l e t a l.,2006)㊂如果流体中M o O3溶解度取最大值为29ˑ10-6或含M o为18.5ˑ10-6,含M o流体的密度取1.3g/c m3,则形成65ˑ10-6的超大型钼矿需要27k m3的含矿流体,是东沟斑岩体估算体积8.1k m3的3.34倍㊂换句话说,如果含矿流体是从岩浆分异产生的,岩浆体超过3/4的体积是由流体构成㊂如此巨量的流体显然不是像岩902第4期罗照华: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浆热液成矿理论的拥护者所解释的那样被溶解或包含在熔浆中㊂由此可见,2种质量平衡计算方案均表明成矿物质不可能完全来自东沟岩浆体㊂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这种缺陷早就被发现,但没有得到认真考虑,而是将责任推给了推测的深部大岩浆房㊂这样的观点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赞同,因而目前已发表的成矿模型中几乎都包括一个分布在小岩浆体之下㊁深不见底的大岩浆体㊂2.2深部岩浆房问题由于大陆地壳的主要构成是花岗质岩石,因而对于斑岩型矿床来说似乎很容易将成矿物质来源推给深部岩浆房㊂对于镁铁质岩石相关的矿床,则尚未见深部存在大岩浆房的报道㊂实际上,即使小岩体下面真的存在大岩浆房,也不足以说明成矿物质就是来自那里(罗照华等,2011)㊂更重要的是,探寻成矿物质的来源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是着眼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㊂如果将成矿物质来源归咎于深部岩浆房的分异作用,证据链将到此为止㊂这种解释在哲学上也是错误的,因为将一个未知推向了另一个未知㊂如果将科学研究比作解数学题的话,很清楚,设置中间变量的目的是得出正确的答案㊂因此,不管中间变量是否为真,结论却是可检验的㊂但是,深部岩浆房的假定起不到中间变量的作用,反而有大量的观察与这种假设相矛盾(罗照华等,2011)㊂总体看来,深部岩浆房机制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问题㊂(1)含矿斑岩中常见暗色微粒包体和复杂重矿物组合,暗示不存在岩浆分异作用,因为后者导致分异产物向单矿物岩方向演化㊂(2)矿区或矿田范围内常见宽谱系岩墙群,含矿侵入体本身也往往是一种复式侵入体,因而不存在大型深部岩浆房㊂(3)成矿作用的时间尺度远小于大型侵入体的存活时间,暗示成矿系统缺乏充足的热能供给㊂(4)小岩浆体具有与大岩浆体完全不同的定位机制,因而要求不同的动力学背景㊂(5)大多数小岩体不致矿,仅有少数小岩体是致矿侵入体㊂还可以列出其他一些与深部岩浆房机制相佐的观察实例,它们都可以作为证伪这种机制的确定性证据㊂因此,尽管头部侵入体和通道侵入体确实与大岩浆房有关,某些有根小岩体也发生成矿作用,小岩体与大型-超大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仍需作进一步探讨㊂2.3流体过饱和岩浆问题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流体过饱和岩浆可能是一种选择㊂但是,广泛接受的岩浆定义是 可活动的岩石物质含或不含少量的悬浮晶体和/或挥发分 ㊂这样的定义暗示岩浆系统的构成以熔体为主,而固体和晶体则是熔体固结过程的副产品㊂据此,在大多数关于岩浆过程的讨论中,岩浆实质上被处理成熔体㊂因此,要么岩浆的定义有问题,要么不存在流体过饱和岩浆㊂但是,泥石流的研究表明,当泥石流快速运动时,它是水过饱和的,或者说水中含有超过其溶解度的悬浮固体物质㊂一但泥石流运动减速或停止运动,泥㊁砂㊁石块就会与水实现相分离而沉积下来㊂类似地,岩浆的快速运动也可能是流体过饱和的先决条件(罗照华等,2009)㊂但是,这时的岩浆不再是教科书和辞典中定义的岩浆,而是高速运动的熔体-流体流(L u o e t a l.,2012)㊂同样,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外力干扰时就会降低运动速度,甚至发生岩浆侵位㊂这时,强烈的相分离将难以避免,进而导致成矿金属大规模堆积㊂而卸载成矿金属之后的无矿流体则同时消失在各类孔隙介质中,甚至形成热泉涌出地表㊂在这样的熔体-流体流中,主要固结成岩石的熔体的体积分数相对较少,可能是小岩体形成的原因之一㊂此外,由于挥发分可以有效降低岩浆的固相线温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小岩浆体可以快速上升到浅部地壳而不会中途固结㊂如果这种理解是正确的,意味着形成小岩体和大岩体的岩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㊂因此,大岩浆体的研究结果不完全适应于小岩体㊂可见,对小岩体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是必要的,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诞生为全面理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打开了新的窗口㊂2.4熔体-流体流的启动机制众所周知,理想系统中岩浆溶解挥发分的能力非常有限㊂无论是熔体包裹体的观察结果,还是溶解度实验,抑或是简化系统或天然岩石的熔融实验,都表明理想系统中的岩浆不可能含有大量的流体㊂因此,一般认为岩浆属于水(挥发分,下同)012西北地质N O R THW E S T E R NG E O L O G Y2012年。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镍矿选矿工艺研究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镍矿选矿工艺研究

药剂种类 丁胺黑药
丁基黄药
表 5 捕收剂探索试验结果 Table5 Collectorexplorationtestresults
产品名称
产率
镍品位
镍精矿
231
605
镍中矿 1
092
462
镍中矿 2
231
329
镍中矿 3
642
194
尾矿
8589
023
原矿
100
058
镍精矿 镍中矿 1 镍中矿 2 镍中矿 3
黑云母等。矿石构造主要是稀疏浸染状构造和斑杂 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不规则粒状或他形粒 状集合体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碎 裂结构。通过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分 析,查明了有益有害组分。硫化铜镍矿的处理一般 都经过选矿,只有个别的高品位硫化铜镍矿不经过 选矿而直 接 进 行 冶 炼[2]。 本 次 的 选 矿 实 验 项 目 受 吉林大学委托,进行矿山选矿实验研究,目的是对
Studyonbeneficiationprocessofnickelore inGolmudareaofQinghaiProvince
DONGGuolai,ZHANGJiyang
InstituteofGeologicalSciencesofJilinProvince,Changchun130012,Jilin,China
1 样品采集
样品分别采自现有探矿工程中的钻孔岩心,采 用 1/2劈心法。该矿区镍的平均品位约为 06%, 根据矿区矿石的分布特点,样品采集共分 P4X1、 P4A1、P4B1、 P4C1、 P4K1 五 个 采 样 点, 其 中 P4X1点 采 集 围 岩 样 品 250 kg, 镍 质 量 分 数 为 0065%;P4A1点采集贫矿样品 200kg,镍质量分 数为 032%;P4B1点采集贫矿样品 160kg,镍质 量分数为 039%;P4C1点采集富矿样品 200kg, 镍质量分数为 072%;P4K1点采集富矿样品 230 kg,镍质量分数为 088%;样品总重为 1040kg。 样品在实验室经过破碎、筛分、混匀、缩分,最终 试验样品粒度为 2mm以下。根据入选品位要求并 遵循最大限度利用原则进行了配矿,配矿后样品镍 原矿品位为 058%,与矿区平均品位相近,符合 试验要求与规定。

青海省盐场北山铜镍矿区找矿前景浅析

青海省盐场北山铜镍矿区找矿前景浅析

青海省盐场北山铜镍矿区找矿前景浅析青海省盐场北山铜镍矿区位于俄博梁华力西期(钨、铋、稀土)成矿带,具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

目前在矿区内发现了小规模的铜镍矿体数十条,通过分析对比现有成果,矿区具有较好的铜镍矿找矿前景。

标签:铜镍矿找矿前景盐场北山青海青海省盐场北山铜镍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阿尔金山南坡。

大地构造位置为东昆仑造山带俄博梁元古宙古陆块体。

成矿区带属俄博梁华力西期(钨、铋、稀土)成矿带。

该矿床所在区域被列为“青新界山南坡-柴达木大门口西铜、镍、金、钨、铋成矿远景区”。

1地质特征矿内区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下岩组的中高级变质岩,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斜长角闪岩等。

岩浆岩出露于矿区南部西大沟东支沟中游地区,总体呈岩株状北西-南东向分布,在地表零星出露,面积约为0.5km2,主要岩性为(角闪)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其中(角闪)辉橄岩为区内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岩性,也是区内镍铜矿体的唯一赋矿岩石,呈灰绿-褐黑色,它形-半自形中粗-细粒粒状结构、局部具海绵陨铁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橄榄石(40-65%)、辉石(25-45%)、角闪石(5-10%)、少量黑云母等组成。

(角闪)辉橄岩具不均匀蚀变,橄榄石及辉石均被蛇纹石交代,仅保留橄榄石残留,辉石蚀变成角闪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矿物,分布于橄榄石粒间,局部沿片理化裂隙面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强烈。

金属矿物由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含铬磁铁矿等组成,它形-半自形粒状,粒径在0.01-0.3mm间,含量0.5-5%间。

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常常紧密连生,据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电子探针波谱分析铬磁铁矿中含有微量的Cu、Co、Ni有益组份,磁铁矿分两期产出,早期为它形粒状和粒状集合体,粒径<0.1-0.5mm,往往有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伴生,晚期为微细粒集合体,粒径小于0.03mm,沿裂隙分布,细条状,沿蚀变形成的角闪石或绿泥石解理分布,均属蚀变产物。

世界级超大型镍矿夏日哈木“破茧化蝶”——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找矿重大突破纪实

世界级超大型镍矿夏日哈木“破茧化蝶”——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找矿重大突破纪实

世界级超大型镍矿夏日哈木“破茧化蝶”——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找矿重大突破纪实张海虎;王丽华【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38-40)【作者】张海虎;王丽华【作者单位】青海日报社;青海省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358”地质找矿行动纲要指引下,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中,夏日哈木——世界级超大型镍矿的破茧化蝶、浴火重生,无疑令世人为其惊艳面世而震惊,又为其诞生印迹想一探究竟。

因为夏日哈木的找矿突破在中国地质找矿发展史上值得一笔书写。

夏日哈木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处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东昆仑西段。

在以前找矿资料几乎空白的情况下,青海省地矿局下属的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11年在该地区发现夏日哈木铜镍钴矿床,并在不足三年的时间,完成从异常查证、预查和详查到开始首采段勘查工作。

目前,夏日哈木矿区累计新增镍资源量111万吨,达到了超大型规模,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镍矿,潜在经济价值800亿元以上,被国内专家、院士誉为世界级、革命性的找矿突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的诞生,是青海深入实施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实现地质找矿巨大突破的一个典范,更是青海紧扣国家资源战略意图,不断探索地勘改革与发展,创造性地运用找矿新机制,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茫茫戈壁,黄沙弥漫,恶劣的气候似乎与人类活动无关。

夏日哈木,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的沙梁。

可是无论这黄色的沙障有多厚,都挡不住地质人发现宝藏的慧眼。

2008年,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化探分院在进行1∶25万化探扫面时,在夏日哈木地区发现镍钴异常。

这一信息引起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关注,随后在此设立了1∶5万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青海拉陵灶火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并新发现了一批铜镍钴异常。

2009年10月,五勘院组织技术专家通过对青海拉陵灶火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成果、潜力评价最新成果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预测在该区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钴矿具有较大潜力,并于2010年成功立项。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多种方法找矿研究及成矿预测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多种方法找矿研究及成矿预测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多个方法找矿研究及成矿估计摘要: 伴随中国地质条件改变, 中国地质探测技术也处于不停发展和改变过程中, 地质找矿工作也在不停深入。

在最近几十年找矿工作开展过程中, 地表出露和矿床大多数都已经被开采, 所以寻求隐藏在深部矿床就成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地质学家面临关键难题。

下面本文就以青海拉水峡铜镍硫化矿床找矿方向及成矿估计进行研究, 经过在该矿区建立一套完善找矿方法, 而且对该矿区进行成矿估计, 愈加好推进当地金属矿藏高效率发展, 同时也为当地矿藏资源开采和找矿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海拉水峡; 铜镍矿; 多个方法找矿; 成矿估计伴随中国地质条件发展和改变, 地质找矿方法也不停在更新和发展改变, 地球化学家开始研究能够探测更大深度地球化学方法。

目前地球电化学探测方法就是能够在地表后曾覆盖区域寻求隐藏金属矿一个有效方法, 在寻求隐秘矿藏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同时这种探测方法也取得了很好寻求效果。

1.矿区地质情况青海拉水峡铜镍矿是位于祁连山中部一个隆起带南缘, 日月山-化隆晚元古隆起带东南端。

1.1矿区地质特征第一, 地层。

该矿区地层关键是以下元古界化隆变质岩为主, 地层分为多个地层结构。

在下元古界地层组要是有三个层次地层组成, 从上到下依次有鲁满山组、关藏沟组以及智尕昂组。

这三个地层结构是分层次存在, 其都有各自独特特点, 比如智尕昂组岩石特征关键就是以石英岩、石英片岩等组成, 在其不一样岩石分层段, 也存在不一样岩石组成, 假如对其进行上下中三层划分, 则会发觉下层关键是石英岩、石英片岩等组成, 上层关键是均质混合岩等组成, 中层是有混合岩、斜长角山片岩等组成。

那么对于另外两个地层组也是如此, 不一样地层组岩石成份组成不一样, 而同一个地层组内部上中下地层区域岩石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

以下图所表示就是该矿区元古界地层岩石结构分布情况。

在该矿区内除了上述提到元古界地层外, 还有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 第三系地层是该矿区关键表露地层, 厚度大约是100米-120米之间, 地层上下部结构中所含岩石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 比如上部地层结构关键是由石膏碎屑岩石组成, 而下部却关键是由砾砂岩混合粗砂岩组成, 所以在第三系地层探测和开采过程中, 我们就会发觉存在不一样分层地质结构。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汤中立;焦建刚;闫海卿;徐刚【摘要】The idea that most of the lager deposits were formed by smaller intrusion was first-ly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much prospecting practicein 1979. Through a long term of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guiding prospections,many large and super large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so the thought was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scholars. By summarizing the conception,connota-tion and category of the theory for large deposits formed by smaller intrusion,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five key features of this theory are“small,wide,large,high and shallow (potential)”. Through many studies on the ore genesis,we developed the idea of the large deposit formed by smaller intrusion into a theory,and presented metallogenic models,metallogenic mechanisms and metallogenic types for two kinds of large deposit formed by smaller intrusion. One kind is the depos-it formed by mafic magma which has experienced deep segregation (preconcentration) at first,then emplacement by pulses and finally concentration into a deposit in the terminal of magma chamber;the other kind is the deposit formed by intermediate-acidic magma,which is presented as mineral-ization at the head of intrusion (mineralization at the head of gas,liquid,mineral,fluid),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front of intrusion and lateral space.%小岩体成(大)矿思想于1979年从大量找矿实践中提出,经历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实践,新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浅析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浅析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浅析尹茂红,高达元,周河,王多清,孙彬(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0)摘要:青海省化隆拉水峡铜镍矿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投产的一个中小型矿山,开采30年来,资源已经枯竭,2002年闭坑。

青海省化隆拉水峡镍铜矿很注重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曾做过许多地质工作,但苦于资金及技术所限,地质工作较为粗浅,找矿工作没有取得突破。

在地勘期间,在1#矿体的深部施工过一个192m 钻孔,但没有找到被错失的矿体。

通过研究,认为钻孔施工不够深,本次工作是在对拉水峡镍铜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其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认识,认为该区地形切割较大,比高在200多m ,提出1#矿体深部存在被F9断层错断的部分矿体,而且断层错失距离应该在200m 左右,通过钻探验证,得出这一思路是正确的,找到了被错断的矿体。

关键词: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构造;浅析中图分类号:P624青海化隆拉水峡铜镍矿是一个资源枯竭的老矿山,区内广为第三系红层及第四系黄土覆盖,覆盖面积达80%以上,仅在切割剧烈的沟底见有基岩出露,找矿难度比较大,怎样找到矿山的后续资源,是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对于埋藏较深的矿体,除物化探找矿体外,在通过研究矿区构造,重新梳理前人的找矿经验,大胆尝试,是一找矿的重要思路。

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祁连加里东褶皱系南祁连冒地槽带南东边缘的化隆晚太古—早元古隆起带的东南端。

区内广为第三系红层及第四系黄土覆盖,覆盖面积达80%以上,仅在切割剧烈的沟底见有基岩出露,出露的基岩主要为下元古界化隆群的一套变质岩。

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两套:即上覆盖层和下伏基岩。

上覆盖层以第三系红层为主,不整合于下元古界变质岩之上;化隆群构成结晶基底。

区内第三系地层分布广泛,为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以红色砂质、泥质岩为主,厚度可达200m 。

第四系风成黄土仅在第三系顶部有局部覆盖,最大覆盖厚度40余m 。

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

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

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ZHAO Hai-chao;ZHANG Jin-ling;LIU Cai-le;SUN Ting-ting;WANG Yong-de 【摘要】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中国第二大镍矿,其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综述国内学者对该矿床的研究进展,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资料,建立夏日哈木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钴硫化物典型矿床地物化综合信息图.补充和完善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型铜镍矿成岩-成矿模式图.总结出控制该类矿床的7个有利找矿标志.建立了祁漫塔格地区区域经验找矿模型,并根据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潜力评价,共圈定出9个找矿靶区.【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36【总页数】9页(P166-174)【关键词】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岩浆熔离-贯入型【作者】ZHAO Hai-chao;ZHANG Jin-ling;LIU Cai-le;SUN Ting-ting;WANG Yong-d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3青海省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发现的超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镍资源量109×104 t,镍平均品位0.68%,Cu平均品位为 0.1%,中国镍资源量排名仅次于金川。

该矿床的发现掀起了东昆仑西段找镍热潮,矿区周边均在开展找镍工作,甚至整个东昆仑地区及柴北缘地区的找镍工作也在逐渐加强;同时还激发了中国大量专家和学者对夏日哈木型铜-镍-钴矿床的研究热情[1—21]。

许多学者在夏日哈木地区开展了钻探工艺、物化探技术方法实验,并对物化探方法在夏日哈木地区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22—32],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针对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成因类型基本上已经达成了统一的观点,即属于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2,3, 9, 11, 13,17, 27,33, 34]。

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

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

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李文渊;张照伟;陈博【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汤中立院士提出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基于对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长期调查研究得出的概括性成矿认识总结。

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国内外勘查界的普遍响应,大量的矿床勘查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浅成的较小体积的侵入岩却往往形成了较大规模金属储量的矿床。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北地区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对“小岩体成大矿”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幔源岩浆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形成小岩体成大矿的主要机理。

国外提出的“岩浆通道”说,可以导致成矿的局部富集,与小岩体成大矿的机理认识是一致的。

通过对西北地区大量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事实的总结,进一步丰富了“小岩体成大矿”科学内涵,对指导找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6页(P29-34)【作者】李文渊;张照伟;陈博【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相关文献】1.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以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的约束 [J], 吕林素;毛景文;周振华;李宏博;张作衡;汪云峰2.小岩体成大矿与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比较 [J], 张照伟;李文渊3.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 [J], 李世金;孙丰月;高永旺;赵俊伟;李连松;杨启安4.“小岩体成大矿”的核心——岩浆通道系统成矿原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宋谢炎;陈列锰5.含矿岩浆通道对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工作的意义 [J], 宋谢炎;李士彬;王玉山;把多恒;陈烈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

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夏日哈木铜镍矿得以发现,物化探异常靶区查证是关键。

一、任务来源项目起初为“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多金属矿预查”,由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通过对东昆仑拉陵灶火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后筛选并取得探矿权的自主投资项目,费用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青海源盈矿业投资公司投资,2010年9月—2012年开展了预查、普查工作;2013年在矿区HS26号异常区开展了详查工作,提交了《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区HS26号异常区详查报告》;按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夏日哈木铜镍矿勘查和开发的会议精神,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由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与青海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对矿区HS26号异常区开展勘探工作,勘探由青海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额出资,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承担地质工作。

二、找矿思路确定(一)找矿的历史背景或政策自2008年国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358”目标(2008—2015年)以来,青海省加大了铜、镍、铅、锌、银、金、铁、煤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部署和研究,以整装勘查区和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利用国家财政、省财政及社会资金安排了一系列公益性、基础性的矿产勘查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在拉陵灶火地区1∶5万地质、物探、化探等基础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了找矿靶区并申报了指标矿权。

随着找矿工作的推进,发现了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二)初始找矿线索、信息1)在化探筛选过程中,发现在矿区内存在以Cu、Pb、Cr、Ni、Ag、Au、Hg为主的1∶5万化探异常,分析地质背景发现,工作区(矿区)内具有热液交代蚀变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和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种的成矿潜力,该处化探异常是最初的找矿线索,也是立项的基本依据。

在后期工作中,查询铜多金属矿种的同时,重视了成矿与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类型,对青海拉陵灶火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在夏日哈木地区圈定的3处丙级1∶5万水系综合异常进行了查证。

夏日哈木铜镍矿填补我国造山型铜镍矿空白

夏日哈木铜镍矿填补我国造山型铜镍矿空白

立志当早,存高远
夏日哈木铜镍矿填补我国造山型铜镍矿空白
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发现的超大型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目前已在矿区内圈出铜镍矿钴矿体10 条,估算镍资源量达106.17 万吨。

这不仅是首次在东昆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填补了我国造山型铜镍矿的空白,还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例加里东期超大型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十二五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重大科技成果。

夏日哈木铜镍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中岛弧构造带内,是在对镍元素为主的HS26 号化探异常查证过程中发现的。

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合作,进行了产学研联合攻关,按照科技引领,理论指导,找矿突破的思路,率先开展了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地球物理、地质填图和深部钻探验证等一系列工作,以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为指导,快速查明异常原因,发现矿化并圈定矿体,当年就取得了快速找矿突破。

在后续工作中,通过研究和探讨成矿环境、成矿机理、成矿时代、控矿因素等,总结成矿规律及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建立了成矿模式,丰富了镍矿成矿理论,有效指导了区域找矿工作,实现了东昆仑岩浆矿床零的突破。

据了解,在该矿的找矿实践中,除了创新成矿理论外,技术人员还提出了地质测量+土壤测量+磁法测量+大功率激电测量+过程验证的最佳方法组合,首先利用地质测量、1∶1 万磁法测量及土壤测量缩小找矿靶区,其次采用大比例尺磁、重、电综合剖面和地表填图方法对杂矿岩体分布范围进行定位及圈边,最后用槽探、钻探工程控制圈定矿体。

特别是覆盖区和隐伏岩体地段,利用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法测量和重力测量圈定矿体,大功率激电测量指导钻孔布置,取得了明显效果。

综合化探方法在青海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中的找矿应用

综合化探方法在青海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中的找矿应用

综合化探方法在青海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中的找矿应用张勤山;马楠;郝亚青;刘长征;李积红【摘要】夏日哈木矿床是青海省近几年在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床规模达超大型,在其发现及评价过程中,化探综合找矿方法起到了最为主要的作用。

在系统评价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1∶1万土壤异常特征→地质及工程验证的方法组合及应用效果基础上,研究发现: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可大致圈定找矿靶区,但相应地质工作未发现与铜镍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引起异常的原因尚不能定性;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进一步分解了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相应地质工作发现了与铜镍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但其含矿性需进一步确认;1∶1万土壤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配套完成的1∶1万地质草测工作,基本查明了引起异常的原因,并详细圈定了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为进一步工程验证并发现矿(化)体提供了直接依据。

通过研究确认其方法组合是达到最经济成本、最快发现矿体的有效方法组合,可为成矿带相似类型矿床的评价起示范作用。

%The Xiarihamu deposit is the first superlarge magmatic liquation type Cu⁃Ni sulfide deposit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in East Kunlung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ts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the integrate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Basedon th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1 ∶ 200 000 stream sediment anomaly→1 ∶ 50 0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 sediments→1 ∶ 10 000 composite anomaly→combinational method of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he authors found that 1 ∶ 200 000 stream sediment survey could approximately delineate the prospecting target, but the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work failed to find the Cu⁃Ni ore⁃related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 bodi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anomaly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1 ∶ 50 000 stream sediment survey further decomposed the 1 ∶ 200 000 stream sediment anomaly. The 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work found some basic⁃ultrabasic rock bodies related to Cu⁃Ni ore, but the ore potentiality needs further confirmation. The 1 ∶ 10 000 soil survey further reduced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nd supporte d by the 1 ∶ 10 000 geological sketching, the main causes of anomaly were detected and the ore⁃bearing basic⁃ultrabasic rock bodies were delineated in detail. All of these results have provided the direct ba⁃sis for further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It is held that this combinational method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fastest way to find the ore⁃body,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example to evaluate some deposits similar to the Xiarihamu de⁃posit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6(040)003【总页数】9页(P429-437)【关键词】综合化探方法;找矿应用;铜镍矿;水系沉积物;夏日哈木【作者】张勤山;马楠;郝亚青;刘长征;李积红【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夏日哈木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一带,地处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东昆仑成矿带发现的首例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刘长征;杨启安;吴树宽;谢海林;徐修生;于传兵;王治安【摘要】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石属硫化镍矿石,含镍0.63%~0.80%,铜0.14%~0.20%,钴0.025%~0.028%,是主要回收对象.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少量的墨铜矿和微量的方黄铜矿及铜蓝;镍矿物以镍黄铁矿为主,有微量的紫硫镍矿、砷镍矿、辉砷镍矿及含钴的辉砷镍矿等;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微量赤铁矿及菱铁矿.铜、镍矿物嵌布特征复杂、嵌布粒度细微,普遍被脉石矿物包裹,同时铜、镍矿物自身相互紧密连生;矿石中含镁脉石矿物较多,具有质地柔软,容易泥化,自然可浮性好,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将给铜、镍矿物的分选带来不利的影响.%Qinghai Xiarihamu deposit copper-nickel ore belongs to the nickel sulfideore ,nickel 0 .63% ~0.80% ,copper 0 .14% ~0 .20% ,cobalt containing 0 .025% ~0 .028% ,is the main object of recycling .The deposit of copper-nickel ore mineral composition complex ,copper content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chalcopyrite ,a small amount of the ink copper and Party chalcopyrite and copper blue;Nickel minera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nickel pyrite ,there are traces of purple sulfur nickel ,nickel arsenic ,fai arsenic nickel and fai arsenic containing cobait nickel ore ,etc .Iron ore are mainlymagnetite ,trace hematite and siderite . The disseminated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and nickel minerals are complicated which embedded in superfine particle and are generally packed by the gangue minerals .Meanwhile the copper and nickel mineral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There are amounts of magnesium gangue minerals in or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ofttexture ,easily sliming ,good floatability high adsorption ability .These will bring seriously bad impact to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nickel ore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6页(P136-141)【关键词】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矿物组成;有用矿物嵌布特征;脉石矿物【作者】刘长征;杨启安;吴树宽;谢海林;徐修生;于传兵;王治安【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西宁810001;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2600;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2600;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6.4夏日哈木铜镍矿区位于青海省西部东昆仑山脉西段,大地构造上夹持于昆北、昆中近东西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之间的东昆中隆起带,地处伯喀里克-香日德金、铅、锌、铜成矿带中的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有利[1-3]。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编号:1009-6248(2012)增刊-0017-04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罗照华1,代耕2(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3)内生金属矿床具有强烈而广泛的围岩蚀变,而围岩蚀变的典型特征是含流体(主要为H2O,下同)矿物取代无流体矿物,这种观察结果的普遍性早就为矿床学家所认识㊂因此,近矿围岩蚀变及流体的成分和P-T条件成为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㊂同时,矿床学家也发现矿区经常产出有某种或几种火成岩,因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㊂结合含矿流体的研究结果(如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岩浆挥发分含量的估算值,多数学者认为含矿流体来自岩浆的分异作用㊂这就是流行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由来㊂随着观察实例的增加和从不同角度考察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流行理论的结构性缺陷逐渐显露出来(罗照华等,2011)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理论模型,试图用于取代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其中包括小岩体成大矿理论㊂1矿床与致矿侵入体的尺度关系成矿作用往往与小岩体有关的事实早就被矿床学家认识到㊂但是,一般将小岩体看作是大岩体的组成部分,这种关系的形成机制并未得到深入研究㊂直到1996年,汤中立及其合作者才提出了 小岩体成大矿 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对矿床与致矿侵入体的尺度关系进行了探讨㊂近年来,汤中立所领导的科研集体对小岩体(包括镁铁质和长英质岩体)的成矿机制进一步深化研究(如汤中立,2002;汤中立等,2006),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在国内外形成了很大影响㊂例如,罗照华等(2007)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为切入点构筑了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理论模型㊂当前国际上出现的通道成矿假说实际上也是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 的变种㊂如图1所示,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的致矿图1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探明储量与致矿侵入体出露面积的关系(资料引自卢欣祥,1985)收稿日期:2012-10-20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921,1212011121266),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 F B23390)作者简介:罗照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火成岩岩石学㊁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㊁区域岩石大地构造研究方向㊂E-m a i l:l u o z h@c u g b.e d u.c n侵入体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k m2,多数小于0.4 k m2㊂某些致矿侵入体(如汝阳东沟岩体)被认为其水平截面积向下增大,但也不超过1.35k m2 (黄凡等,2009)㊂可见,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的观察结果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相一致㊂然而,也应当承认,图1展示的面积-储量关系并不清晰,很难说致矿侵入体的出露面积与金属储量具有确定性联系,甚至似乎可以根据图1否定岩体出露面积与成矿潜力的联系㊂因此,小岩体成大矿理论遭遇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就是岩体规模与金属储量的关系㊂实际上,更重要问题在于大多数小岩体并不含(致)矿㊂换句话说,大型矿床与小岩体有关,但小岩体却常常与成矿作用无关㊂因此,如何理解和进一步完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成为当前矿床学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㊂罗照华等(2007,2009)试图从透岩浆流体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小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㊂理论上,外来流体(透岩浆流体)进入岩浆体的能力取决于岩浆的黏度,而后者则取决于岩浆的成分㊁温度㊁侵位深度和几何尺度,并决定了岩浆的运动速率㊂因此,岩浆黏度越小,就可以优越多的流体进入岩浆中,而这些流体的加入又进一步减小岩浆的黏度㊂如果流体供给充分,这种方式可以导致岩浆的黏度越来越小,流体/熔体比值越来越大,岩浆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岩浆成矿潜力越来越大㊂相反,岩浆黏度越大,含矿流体越难以进入,岩浆越容易固结成为含矿流体的圈闭介质㊂可见,小岩体的成矿潜力直接受控于含矿流体的体积,而不是岩浆体的体积㊂这样,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与岩体出露面积的关系就可能存在几种变化:①岩体出露面积太小,含矿流体不能有效进入,因而不含矿㊂②岩体出露面积太大,岩浆固结速率缓慢,不能有效圈闭含矿流体,岩体也不含矿㊂③岩体出露面积适中,含矿流体及可以大量透入,又不会大规模散失,成矿作用或者发生在岩浆体内,或者在直接围岩中,或二者兼而有之㊂2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传统上,岩浆系统的研究主要以理想系统的热力学为基础㊂这样的研究只能阐明什么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却不能肯定什么样的模型是正确的㊂例如,理论上大多数晶体与其寄主岩浆之间都存在密度差,因而岩浆系统中晶出的矿物有可能在演化过程中与残余岩浆重力分异㊂但是,这种分异过程是否具有明显的地质意义则不能得到肯定㊂因此,除了热力学准则之外,岩浆系统的研究还需要动力学准则,岩浆系统的物理过程于是成为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域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热力学理论框架下,岩浆系统的研究忽略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较大体积的火成岩为基础㊂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显得不重要㊂例如,根据C a n d e l a(1991)给出的公式x=0.28 t1/2(其中x为冷却前锋到岩体边缘的距离,单位为厘米;t为冷却到x处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直径为2k m的岩浆体固结的时间需要~0.1 M a年㊂对于规模更大的岩浆侵入体,其冷却时间更长,甚至达到10M a(如内华达的T u o l u m n e岩基)㊂在这样的时间尺度范围内,岩浆的冷却过程一般不会抑制其他过程(如分离结晶作用)的发生,在镁铁质岩浆系统中尤其如此㊂但是,如果岩浆的体积足够小,岩浆体将快速上升和固结,分离结晶过程将没有实质意义㊂例如,金伯利岩岩浆的上升时间以小时计或以天计,橄榄石捕虏晶含量甚至可高达70v o l.%,可以看作是没有发生过分离结晶作用的重要证据㊂同样,大多数长英质含矿斑岩中都见有暗色微粒包体和复杂的锆石组合(其密度均大于寄主岩浆),也是岩浆未经受分离结晶作用的可靠证据(罗照华等, 2010,2011)㊂因此,必须考虑固结过程对其他岩浆过程的制约㊂在小岩体的框架下,传统岩浆系统研究得出的许多结论将不再适应,学者们突然面临着大量新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㊂例如,对于致矿小岩体的定义,汤中立等(2006)总结为 截面积可以大到n(n<10)k m2,小到0.00nk m2,一般在l k m2左右或更小 ㊂这种根据实际观察得出的截面积变化范围要求有理论证据㊂为此,李德东等(2011)设计了一个透岩浆流体连通管模型:①岩墙岩浆性质相同的条件下,含矿流体优先进入宽度较大的岩墙中㊂②岩墙宽度相同的条件下,含矿流体优先进入岩浆黏度较小的岩墙中㊂李德东等(2011)假定岩浆侵位于6k m深度水平,基于岩浆冷却速率和岩浆-围岩温度差计算了岩墙作为含矿流体通道的最小临界厚度(图81西北地质N O R THW E S T E R NG E O L O G Y2012年2);再根据岩墙的统计性长宽比,计算出岩墙的最小临界出露面积㊂如果岩墙与 岩体 的差别仅仅在于赋存空间的形态(岩体=等轴状岩墙,罗照华等,2008),这一最小临界出露面积可以认为既适应于岩墙,也适应于岩体㊂根据李德东等(2011),致矿侵入体的最小临界出露面积分别约为312~1516m 2(玄武质岩体),0.014~0.068k m 2(石英闪长玢岩)和0.011~0.034k m 2(花岗斑岩)㊂但是,岩浆固结的时间尺度与地热梯度㊁围岩传热机制和热导率㊁岩浆的成分和侵位深度等因素均有关,上述数值仅仅是一个参考值,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㊂此外,也需要进一步模拟致矿侵入体的最大临界出露面积,以更好地服务于找矿实践㊂图2 岩墙冷却时间(t)与粘度变化投影图(据李德东等,2011简化)1,4.花岗斑岩;2,5.辉绿岩;3,6.石英闪长玢岩㊂据此,可以将小岩浆体和大岩浆体作为岩浆系统的两个端元来讨论岩浆系统的演化㊂假定小岩浆体可以演化形成大岩浆体,可以引入岩浆系统成熟度(m a t u r i t y o fm a g m as ys t e m )的概念㊂大岩浆体具有慢得多上升速率和长得多的固结时间,许多岩浆过程都是在近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发生的;相反,小岩浆体则是以热力学不平衡为特征,保留有各种过程的 残留 ㊂因此,岩浆系统的成熟度可以表述为岩浆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的程度㊂极端情况下,岩浆系统的演化与传统认识完全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则需要依据具体的观察结果再造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㊂换句话说,只有在复杂科学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深刻含义㊂由此可见,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不仅提出了新的矿床学问题,而且提出了新的岩石学和地球动力学问题㊂因此,可以认为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将推动岩浆系统研究的快速进步,并为全面理解岩浆系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创造了良好的平台㊂3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现实意义如上所述,尽管许多学者认识到大型矿床与小岩体有关,而小岩体却未必与成矿作用有关㊂这种观察事实促使学者们试图建立致矿小岩体和非致矿小岩体的识别标志,特别是地球化学标志㊂然而,这样的努力基本上未获得成功,一个基本原因是多数学者没有从四维空间的角度考察各种控矿因素的权重㊂因此,谈论找矿标志时往往指的是近矿标志㊂从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来看,复杂成矿系统具有多重分支现象,每一次分岔主要受控于一种特定的控矿因素,因而也产生特定的找矿标志㊂因此,尽管一个矿床的产生受控于多种地质过程,找矿预测却应当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逐渐逼近矿体㊂换句话说,不仅需要注意近矿找矿标志,也要注意远矿找矿标志㊂当前, 攻深找盲 越来越受到重视,远矿找矿标志的厘定迫在眉睫㊂如上所述,含矿流体透过岩浆活动时可能发生三种情况,与岩浆的固结速率有关,后者又与岩浆的成分㊁温度㊁侵位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㊂如果岩体出露面积低于最低临界面积,岩浆快速冷却导致岩浆黏度急剧增加,不利于含矿流体的注入㊂这时,岩浆体的主要功能是堵塞多余的流体通道,使含矿流体可以相对集中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和/或矿体㊂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小岩体(岩墙)可能含有成矿物质,属于致矿侵入体㊂然而,小岩体中成矿金属含量有限,不能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体)㊂相反,含矿流体有可能全部逃逸,岩浆体内部将不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矿体,但直接围岩中有可能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如矽卡岩型矿床)㊂介于二者之间时,既可能形成斑岩型矿床,也可以形成矽卡岩矿床,或者两类矿床的紧密共生㊂因此,小岩体或者是赋矿侵入体,或者是一种远矿找矿标志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小岩体都具有重要的成矿指示意义㊂例如,在南阿拉套山填图过程中,较详细地标91 增刊 罗照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示了岩墙出露情况㊂南阿拉套山地处中国的西北边疆,研究程度较低,很难利用综合分析方法进行成矿预测㊂为此,罗照华等(2012)尝试根据岩墙的属性和产出情况来进行找矿预测㊂已有资料的分析表明,南阿拉套山的二叠纪岩墙群属于宽谱系岩墙群,这种岩墙群的产出应当伴随着内生金属成矿作用㊂因此,问题在于矿床产出的具体位置,以及快速矿床定位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㊂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受控于主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上的局部应力场㊂据此,岩墙的分布密度和产状可用来查明应力场的中心位置,进而可根据物理化学边界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定位有利的找矿靶区㊂根据这种分析,在区内预测了6个找矿靶区,涵盖了区内已发现19个内生金属矿床(点)中的15个(罗照华等,2012),暗示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㊂这表明,即使矿体不产在岩墙中,岩墙的产出特征仍可以用来定位矿床(体)的产出位置㊂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岩墙分布区产有小岩体或宽度较大的岩墙,它们将是成矿金属富集的更有利位置(罗照华等,2009)㊂遗憾的是,无论是区域地质还是区域矿产调查,对小岩体(包括岩墙)这一类重要的地质体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㊂特别是露头上未见矿化现象时,小岩体常常被有意忽略㊂因此,笔者对小岩体的理解还非常少,包括它们的岩浆起源㊁成矿作用和动力学背景㊂国内迄今尚没有一幅正式的小岩体分布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㊂实际上,小岩体(包括岩墙)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构造应力背景,小岩体可作为远矿标志,也可作为近矿标志,有时小岩体本身就是矿体㊂由于 攻深找盲 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国内找矿的一种趋势,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4结论综上所述,小岩体成大矿理论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容㊂首先,小岩体是形象可见的填图标志,有利于资源勘查工程师理解和应用㊂更重要的是,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提出将岩浆系统的研究推向了动力学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热力学水平㊂多年来,尽管许多文献都谈到了动力学的问题,大多仅限于纯 学术范围,因而岩浆成矿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缺乏紧迫性㊂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动力学研究的紧迫性,因为必须了解成矿作用已经发生,才能有效进行资源勘查㊂因此,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实际利用价值㊂但是,该理论目前尚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㊂参考文献:黄凡,罗照华,卢欣祥,等.东沟含钼斑岩由太山庙岩基派生?,矿床地质[J].2009,28(5):569-584.李德东,罗照华,周久龙,等.岩墙厚度对成矿作用的约束:以石湖金矿为例[J].地学前缘,2011,18 (1):166-178.卢欣祥.河南省秦岭-大别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J].中国区域地质,1985.(13): 115-123.罗照华,陈必河,江秀敏,等.利用宽谱系岩墙群进行勘查靶区预测的初步尝试:以南阿拉套山为例[J].岩石学报,2012,28(7):1949-1965罗照华,卢欣祥,陈必河,等.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导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罗照华,卢欣祥,刘翠,等.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失败:原因和出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 41(1):1-11.罗照华,卢欣祥,王秉璋,等.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J].地学前缘,2008,15(4):1-12.罗照华,莫宣学,卢欣祥,等.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J].地学前缘,2007,14(3):165-183.汤中立,李小虎.两类岩浆的小岩体成大矿[J].矿床地质,2006,25(增刊):35-38.汤中立.中国的小岩体岩浆矿床[J].中国工程科学, 2002,4(6):9-12.C a n d e l aPA.P h y s i c s o f a q u e o u s p h a s e e x s o l u t i o n i n p l u t o n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m e r i c a n M i n e r a l o g i s t[J].1991.76, 1081-1091.02西北地质N O R THW E S T E R NG E O L O G Y2012年。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内涵和意义罗照华【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2(45)4【摘要】内生金属成矿系统被认识到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非平衡、非线性过程.在这种理论框架下,成矿作用首先是一种物理过程,成矿系统是一种流体驱动的地质子系统.小体积岩浆系统也是一种流体驱动的地质子系统,因而小岩体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具有内在的联系,揭示小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是实践复杂系统成矿理论的关键环节.笔者列举了流行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一些常见矛盾,阐明了小岩体成大矿学说的重要意义.基于岩浆系统时空结构的分析,小岩体可以划分为无根小岩体和有根小岩体,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头部小岩体和通道小岩体.由于流体中成矿金属的溶解度与P-T呈正相关,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与无根小岩体有关.在小体积岩浆成矿系统中,透岩浆流体起了关键作用.透岩浆流体不仅向岩浆体注入了大量成矿金属,也是岩浆快速上升的触发机制和多源区近同时部分熔融的根本原因,这种特征决定了小岩体往往呈岩体群产出,而不是孤立的单个岩浆侵入体.岩浆快速上升造就了成矿期的近场应力场以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为特征,后者进一步决定了小岩体群的空间展布形式.据此,小岩体可作为有效的可填图找矿标志.可以说,小岩体成大矿学说为研究岩浆动力学打开了新的窗口,是区域成矿预测的基本依据和重塑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学的里程碑.%It is rece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ore mineral system is a complex dynamic system, an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is of a non-equilibrium and non-linear process. Based on this theoretic framework, the mineralization is primarily a physical process, andthe mineral system is a fluid-driven geological subsystem. The magma system with small volume is also of a fluid-driven geological sub-system. Therefore, there exist instinct relations between the small intrusions and the endogenic mineral deposits, and revealing such relations is the key to practice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in complex systems. Listing some common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evailing magmatic-hydrothermal theory,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hypothesis of metallogeny by the small magmatic intrus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Based on the pattern of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magmatic system, the small intru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un-rooted and rooted intrusions, and the later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head intrusion and the channeling intrusion. Because the solubility of ore-forming metals in geofluids positively relates to the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giant ore deposit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un-rooted minor intrusion. In such a magmatic ore system, the transmagmatic fluids take place crucial roles for producing ore bodies. The magmatic fluid not only injects the ore-forming metals into the magma system, but also triggers the magma to ascend quickly, and causes contemporaneous partial melting at the different depth levels. These features determine that the small intrusions often occur as a swarm instead of in individual magmatic body. Due to rapid upwelling of the melt-fluid flow, the co-metallogenic local stress field in a ore field characterizes that the main compressional stress axis is locat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ch further deter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mall intrusions. Accordingly, the small intrusion swarm is an efficient andmappable perspective element.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heory of metallogeny by the small magmatic Intrusion opens new windows for improving magma dynamics, and is one of targeting elements for the regional prognosis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a milestone from which new departures in the economic geology would be started.【总页数】12页(P204-215)【作者】罗照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相关文献】1.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 [J], 李文渊;张照伟;陈博2.豫西矿集区幔枝构造约束下的小岩体成大矿 [J], 张灯堂;牛树银;孙爱群;何进;赵瑞;姚淑玲;刘宗彦;崔燮祥3.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 [J], 李世金;孙丰月;高永旺;赵俊伟;李连松;杨启安4.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J], 罗照华;代耕5.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J], 罗照华;代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李世金;孙丰月;高永旺;赵俊伟;李连松;杨启安【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2(45)4【摘要】通过介绍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以及对矿床特征的初步研究,进一步阐明“小岩体成大矿”的地质事实及这一理论对勘查找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同时阐明该矿床的发现昭示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其对东昆仑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Through introducing the discovery process of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in XiariHamu and studying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this paper further expounds the geological theory of 'small intrusions forming large deposits', and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xploration. Meanwhile,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at the new discovery of deposit shows this type of deposits have enormous potential of mineralization, and makes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ast K' un lun area to search and find similar deposits.【总页数】7页(P185-191)【作者】李世金;孙丰月;高永旺;赵俊伟;李连松;杨启安【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63【相关文献】1.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铜镍矿床Ⅱ号岩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探讨 [J], 吴树宽;张元;杨启安;吴金宏;孙亮;马玉辉2.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李世金;赵俊伟;奥琮;杨启安3.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床Ⅱ号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J], 杜玮;姜常义;凌锦兰;周伟;夏明哲;夏昭德4.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Ⅳ号岩体原岩属性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爽;孟繁聪;段雪鹏;陈松永5.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床Ⅱ号岩体辉长岩形成年龄与找矿潜力 [J], 段建华;张照伟;祁昌炜;王亚磊;钱兵;张江伟;弥佳茹;尤敏鑫;刘月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青海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青海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王艳【摘要】青海省海西地区是中国西北一个非常重要的金属及非金属成矿区.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床周边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华里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并且强度大,构造作用较复杂,近EW向和NWW向断裂构造及受其控制的中酸性脉岩发育,围岩蚀变现象明显,局部地段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金、铜、镍等多金属矿化,同时有1∶50000及1∶25000化探综合异常显示,1∶5000地物化剖面异常清晰,最后通过探槽工程揭露,显示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9页(P845-853)【关键词】金铜镍多金属;矿化特征;矿化蚀变;找矿远景;也日更【作者】王艳【作者单位】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西宁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8.63;P618.410 引言青海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境内,东昆仑东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秦祁昆造山系(IV)、东昆仑弧盆系(IV-8)之北昆仑岩浆弧段(IV-8-3)。

矿区处于祁漫塔格—都兰华里西期铁、钴、铜、铜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内(祁生胜,2013),该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带。

区域内金及多金属矿产丰富,成矿作用类型多样,化探、物探异常广布,并在勘查区周边已有多处成矿事实存在,已经发现的矿床(点)多达数十个,有铁、铜、金、钴、煤等多金属、非金属矿点或矿化点,其中已发现的矿点和矿化点中以金矿最具工业价值,主要有果洛龙洼金矿床、按纳格金矿床、阿斯哈金矿床、督冷沟铜钴矿及塔妥煤矿等,为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区带和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地。

2 地质背景也日更金铜镍多金属矿在地层分区上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之东昆仑南坡小区(孙崇仁,2008)。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段、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岩性为浅变质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夹片理化火山碎屑岩、砂岩、灰岩、板岩)、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由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组成)、上石炭—下二叠统浩特洛哇组(主要由砾岩、砂岩和灰岩等组成,分为两个岩性段:碎屑岩段和碳酸盐岩段),其次为第四系冲积、残坡积等(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2)04-0185-07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的启示及意义李世金1,孙丰月2,高永旺1,赵俊伟1,李连松1,杨启安1(1.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28;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摘 要:通过介绍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以及对矿床特征的初步研究,进一步阐明“小岩体成大矿”的地质事实及这一理论对勘查找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同时阐明该矿床的发现昭示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其对东昆仑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岩体成大矿;夏日哈木铜镍矿;找矿突破;启示及意义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自20世纪50~60年代,在我国发现和勘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以来,又相继发现和评价了一系列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例如,吉林红旗岭、赤柏松,新疆喀拉通克、黄山、云南白马寨等,这些矿床的共同特点是成矿岩体小,但矿床规模大,达到大型(红旗岭等)甚至超大型(金川)。

汤中立先生通过研究总结我国岩浆矿床的成矿特点和规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汤中立等,1991;汤中立,1995,1996),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深化,进一步明确了“小岩体岩浆矿床”及“小岩体成大矿”的定义和概念(汤中立,2002,2006),对中国的岩浆硫化物矿床重新进行分类(汤中立等,2006),提出了“小岩体成矿体系”(汤中立等,2011)。

这些理论体系的提出和深化不仅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创新和进步,也对我国地质找矿勘查工作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两年,在青海东昆仑发现的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就是“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实践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小岩体成大矿”的又一典型实例。

笔者通过对该矿床发现过程的介绍及其矿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进一步阐明“小岩体成大矿”的地质事实及这一理论对勘查找矿工作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意义,以此对该矿床进一步勘查评价和研究,其对东昆仑寻找同类矿床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2 矿床发现与突破夏日哈木铜镍矿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约185km处,地处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

该矿由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11年发现,目前,正在做勘查工作,初步控制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 收稿日期:2012-11-01;修回日期:2012-11-19 基金项目:青海省地勘基金项目“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环境及找矿潜力研究”(青国土资矿[2012]209号),青海省地矿局勘查基金项目“青海省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多金属矿普查”(青地矿地[2012]18号) 作者简介:李世金(1965-),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

E-mail:ddylsj@163.com规模。

矿床的发现与突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通过综合研究区内地、物、化、遥等综合信息资料,选准找矿靶区,成功立项;二是精心组织勘查,迅速发现矿化,及时调整思路和部署,在短时间内对矿化特征及矿体进行了大致了解和远景控制。

2011年开展预查工作,在地表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及镍华、孔雀石化等氧化矿露头后,迅速进行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短时间内了解了矿化类型和成矿远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充分依据;三是瞄准目标,加大投入,快速实现突破。

通过预查工作,确定其矿床类型为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床,矿体厚度大,品位富,延伸稳定,具有“小岩体成大矿”的特征和远景,所以以“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思路开展工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找矿的快速突破。

至目前,仅Ⅰ号岩体(26号异常区)已初步控制资源量:镍为50×104 t,钴为1.8×104 t,其他岩体尚在做勘查工作,资源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3 矿床地质特征3.1 地质概况矿床地处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位于东昆仑弧盆系的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与北昆仑复合岩浆弧带的结合部位,即昆北断裂带(那陵格勒河断裂)南侧(图1)。

区域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少量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下石炭统石拐子组及大干沟组。

区域构造以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次之。

岩浆活动强烈是区内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以华力西、印支期的中酸性岩体为主,多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接触形成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尚有热液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

华力西早期超镁铁质、镁铁质岩体出露较少,形成了夏日哈木式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组及第四纪冲洪积物。

白沙河岩组主要岩性为条带状、条纹状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

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有多期多组活动特点,按其展布方向总体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四组断裂,其中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为区内的主断裂,形成期次早,控制着区内地层及岩浆岩的分布,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北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断裂为次级断裂,形成较晚,往往切断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断裂,为一组右行走滑的逆断层。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主要有古元古代片麻状混合岩,泥盆纪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及二叠纪、三叠纪的中酸性岩体。

以印支期岩浆活动为主,其大规模中酸性岩体的侵入致使早期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上隆剥蚀,支离破碎。

其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形成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而中酸性岩体与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接触带则形成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另外,区内发育不同方向的基性岩墙及中酸性岩脉,其时代可能从华力西期至印支期均有(图1)。

3.2 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及矿化特征3.2.1 岩体特征矿区分布有3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均侵位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中(图1)。

Ⅰ号岩体分布于矿区中北部HS26异常区,地表于7线至20线间可见露头,长约1.4km,宽约500m,向南西段隐伏于金水口岩群之下。

从地表出露到目前深部工程控制的杂岩体来看,其长约1.6km,宽约700m,面积约1.12km2,呈椭圆状近东西向展布。

剖面上呈一平缓的“岩盆状”(图2),有可能为后期中酸性侵入体上侵改造所致。

岩体基本由中粗粒的橄榄岩相和辉长岩相组成:橄榄岩相包括纯橄岩、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基本结构类型为堆晶结构,橄榄石是最主要的堆晶相,橄榄石、斜方辉石都已蛇纹石化,单斜辉石都已次闪石化。

辉长岩相包括暗色辉长岩、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多处可见斑杂状构造和粗粒辉石,既有辉长结构也有堆晶结构,堆晶相既有斜长石也有辉石,蚀变类型有钠黝帘石化、次闪石化和硅化。

岩体岩相分异较明显,底部为橄榄岩,向上依次为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

初步对角闪辉石岩和辉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图解上,超基性岩体不同类型岩石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加拿大Voisey′s Bay、俄罗斯No-ril′sk、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相似。

与原始地幔相比,均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Rb和Sr。

Nb和Ta的亏损表明地壳物质参与了成岩过程,Rb、Sr、Th等不相容元素含量略高于原始地幔,681西 北 地 质 NORTHWESTERN GEOLOGY 2012年 718 第4期 李世金等: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与实践Cu、Co和Ni等成矿元素富集,其他元素含量接近原始地幔组成。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略富集右倾的平坦配分型式,说明岩浆来源较深,其配分模式与世界上大多数含Ni岩体相似。

δEu无负异常,表明无斜长石结晶分离作用。

而δEu正异常是由辉石、角闪石等残留在源区而造成。

该岩体不同岩性的岩石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模式相比,轻重稀土分馏,配分曲线右倾,显示上地幔部分熔融特征。

岩体地表14个样品的SiO2含量为45.85%~52.58%,平均为50.81%,均为基性岩(实际上从2011~2012年钻孔中,见橄榄辉石岩和少量橄榄岩,样品正在测试)。

M/F值分别为3.3、3.6、1.3、4.1、3.8、3.6、1.6、1.7、1.6、1.6、1.5、1.5、1.7。

按吴利仁(1963)的分类,样品主体应属于铁质基性岩类,M/F值多数在2~0.5范围内,富Cu、Ni而铂族元素含量低,这与目前岩体的矿化情况一致。

Ⅱ号岩体分布于HS27异常区,地表出露2个小露头。

其中,Ⅱ-1岩体呈东西向展布,长约400m,宽约200~350m,面积约0.1km2;Ⅱ-2岩体呈北东东向展布,长约550m,宽150~240m,面积约0.15km2。

岩体主要由中粗粒的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岩体普遍具碳酸盐化、孔雀石化、镍华、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和镍黄铁矿化。

磁异常反映为一陡倾的板状体,两者间初步认为由一条北东走向的断层所切断。

具体形态及矿化情况尚待进一步查明。

Ⅲ号岩体分布于HS25异常区,岩体形态呈近圆状,出露面积约0.35km2,岩体主要由中细粒的蛇纹岩组成,其次含少量辉石岩。

根据地表槽探揭露蛇纹岩普遍具有弱镍矿化,偶见辉石岩铜镍矿化转石。

因工作程度低,具体情况不详。

3.2.2 矿体特征目前,只对HS26号异常区的Ⅰ号岩体以普查网度进行了控制,初步圈出镍钴矿体8条,以M1、M2镍钴矿体为主。

含矿岩性主要为辉石岩和橄榄岩。

矿体多呈厚大的似层状,一般上部以浸染状、团块状矿石为主,中下部及底部多为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矿石(图2-A、图2-B)。

少数矿体呈透镜状、漏斗状位于岩体上部成上悬矿体或呈条带状分布于岩体中(图2-C)。

矿石矿物主要有镍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矿和磁铁矿。

矿石中有益组分主要为Ni、Co,Cu零星分布,贵金属元素含量很低。

根据目前勘查成果,M1镍钴矿体最大,长约960m,平均厚度62.95m,最大厚度达290m(11线),倾向最大延伸520m(7、11线)。

走向上,矿体中间厚、品位高,两边趋于尖灭。

倾向上,矿体中间厚,两边薄。

M1矿体Ni平均品位为0.7×10-2,Co平均品位为0.028×10-2。

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稀疏浸染状,其次为星点状、团块状、致密块状。

3.3 矿床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由上述可知,矿体赋存于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中,杂岩体由橄榄岩相和辉长岩相组成。

岩相分异较明显,具有层状分异的特点。

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

矿石具有他形粒状、半自形-自形粒状和海绵陨铁结构,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斑杂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有镍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矿和磁铁矿。

这些特征表明矿床属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

另外,可见到以黄铜矿为主的硫化物细脉穿插交代以磁黄铁矿为主的矿石,说明该矿床以岩浆阶段成矿作用为主,并有后期热液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初步推断热液叠加与区内形成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