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论点、找到论据,并进行论证。

教学重难点:1.辨别论点和论据2.理解论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4.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论述类文本,如社论、评论、议论文等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要点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例子引出论述类文本,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文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论述类文本的定义: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为目的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

4.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比较分析法、因果推理法、举例论证法等。

三、示范(15分钟)1.选择一篇社论或评论,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论点和论据。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b.文章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c.这些论据合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d.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分析方法。

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篇论述类文本,要求他们独立分析论点和论据,并做出论证方法的判断。

2.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比较归纳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判断依据。

3.部分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强调学生要善于区分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论述类文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按照今天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思考成果。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者:唐惠忠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15期针对训练一话说沉闷□刘心武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

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

“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

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

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分,但界限模糊无所举措的中庸将就的态度生成。

常常体现于一种不能引出新鲜活泼的新事物、新局面的过分“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状态。

沉闷有时如同宇宙中的“黑洞”,能将人的锐气与急迫感吮吸进去,在“平安无事”中消弭了进取与革新。

一部沉闷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仅主题正当,而且结构严谨,文字流畅,但它毫无创意到甚至连“漏洞”都没有的地步,那令人厌倦的程度,说实在大大超过一部内容荒唐、漏洞百出的消遣读物。

一个“闷人”,则可能从相貌、衣着到举止、言谈,都无可指责,但思想无新意、行为无光彩,与之相处,不能得益有助,倒也无害无累,友之不愿,厌之不忍,真真是反不如面对一个“对头”,倒能调动起自己的勃勃生机。

有人说,应“打破沉闷”,但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

你可以打敌人、破阴谋,你怎能打闷人、破乏味?有人说,应“冲出沉闷”,但当沉闷浓酽地包围着你时,你想冲出又谈何容易?但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却是可以断言的,因为沉闷只是我们生存的宇宙、世界、社会、人类、他人和我们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节奏较为缓慢的过渡性阶段罢了。

运动是永恒的,因而前进乃至突进,都是一种必然,怎会持久地沉闷?一个总写沉闷作品的作家,要么他到头来终于超越沉闷,要么他那样的作品将被社会拒绝;一个拍乏味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此;一个闷人也许会终身不改其闷,但他在社会上的位置必将移动,社会不可能长期容忍一个闷人占据着,关碍着社会总体景观的坐席;当然,更大的可能是闷人自己最终走出闷境。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

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

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

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一、问题描述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怎样分析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二、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议论类文章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类文章是与记叙类、说明类并列的实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类文章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生动性。

2.解读议论类文章要抓住它的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有以下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③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第四,中心论点,有两种主要的的表现形式:指示型中心论点和包孕型中心论点。

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由文章里的一个现成句子来表达的论点,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文意,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划出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来。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题型二__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型特点]1.题干表述明确论述类文本的第2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选项命题角度(2018·全国卷ⅠT2-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侧重考查立论的前提(2017·全国卷ⅠT2-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侧重考查论证的角度(2017·全国卷ⅠT2-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侧重考查论证的思路(结构)(2018·全国卷ⅠT2-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侧重考查论证方法(2018·全国卷ⅡT2-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侧重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特别提示:(1)“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2)“立论的前提”就是指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后面有关论点的相关论证不能成立,没有意义。

[技法回顾](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3步骤(二)论证常识论述类文本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归谬法结构(1)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典例剖析][例2](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论述类阅读 论证方法

论述类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作用:说理更具体、说服力更强。
5、类比论证。作用:突出强调。
《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 》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 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 的方法。 将中国式的“忍耐”与西方人的忍耐”作 对比,证明中国人遇事过于忍耐。 用景泰蓝比喻中国人的“忍”,证明中国 人“忍”的出名。 引用谚语证明“忍”在中国人意识中作为 重要美德出现。
这个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事物
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向愈强。
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 证方法。举例论证:三个典型事例 从正面论证了谅解的重要作用,增 强了说服力。对比论证:使作者的 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论诚意》
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 为一谈”,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①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 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②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 ③“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 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对比论证。作用:突出强调。 3、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 、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作用:增强论 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 作用: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 其作用。
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 (1)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为例,阐 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 (2)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子、鳄鱼” 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 刻内涵。 (3)对比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 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的异同。

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 检: • 1.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 2.《新考案》29页例5怎么答?
• 结:
• 一、明确论点的特点 • 二、明确论据的类型 • 三、分析论点和论据的两种题型和解题技法 • 四、识记九种论证方法及分析论证方法的四个答题策略
信息类文本阅读预习(一):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导:课程标准
•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 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 丑,提高理性思维水乎。 •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 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 (2)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 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 辨能力。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论证方法。
全国新课标卷Ⅰ 第3题
全国新课标卷Ⅱ、Ⅲ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概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思:
• 一、明确论点的特点 • 二、明确论据的类型 • 三、分析论点和论据的两种题型和解题技法 • 四、识记九种论证方法及分析论证方法的四个答题策略
• 信息类文本常见的选文类型:
• (一)实用类文本有:新闻(消息、特写、通讯)、

科普文、访谈、调查报告等
• (二)论述类文本有如下常见类型:
• 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 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 2.学术论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练案[1]
对应区间
(2018·全国卷Ⅲ·T2—A)文章在理 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 考查论证 的思路 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 向。 (2018·全国卷Ⅲ·T2—C)文章注重 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 考查论证 的方法 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 味。
对应全篇
对应段落
典型选项 命题角度 (2018·全国卷Ⅲ·T2—D)文章借助 “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 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2018·全国卷Ⅱ·T2—B)通过讨论 考查论点与论 据间的关系 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 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 入。
• D.“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理解错误。文章着重论 证的是大数据对个人权力的影响,文中虽然提及“我们的认同问题” 但并未“作出”“全新论证”。 • 通过对文章思路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D项存在两个问题,其一, “分析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是矛盾的,也就 是说,从表面上看,作者立足的是已经呈现的客观事实,比如最后 一段开篇有一句话“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 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 全新论证”这句话的“我们的认同问题”含混不清,文中并未提及, 属于无中生有。 •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 【答案】 D
•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 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 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 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 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 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 权利。 •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 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 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 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 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二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__理清文章脉络了解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二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__理清文章脉络了解

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论证过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是考试大纲近几年的新增考点,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说理性和逻辑性的概括分析能力,实质上是主要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论据是用以凸显立意而采用的材料,论证则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包括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此类题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题干表述明确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全国卷近两年“论证”类题目考查角度一览2020年2019年一找准论点,理清论据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一)论点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表达论点的句子,其中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是文章的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二)论据[跟踪快练]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

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

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

选项:文中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 )理由:2.原文:“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

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为的约束与规范。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新修订的高考大纲新增加的考点,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已经连续考查2年,预测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以及其他省市高考试卷会继续考查,还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的主要考查目标。

一、分析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二、分析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基础知识 +答题方法(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基础知识 +答题方法(实用)

论述类文本必备基础知识1.论点与论据论述类文本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论点、论据。

任何论述类文本,作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论点),也会有用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论据)。

把握了这两个方面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主张,当然有时候作者会用一个关键性的句子明确地将其揭示出来,有时候会将其隐含在对材料的引用分析之中。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主要的论证方法①引申论证:是反证法的一种,又叫归谬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点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②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③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3.论证的结构论证过程的两种基本结构横向、纵向。

横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正反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一般会采取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模式;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论证的逻辑性方法,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性要求比较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篇文章的论点是一个体系,文章中的所有观点结论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②观点和材料之间契合度要高;③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要具有严密性,如下定义要精准,做判断要有分寸。

4、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行文脉络提出问题(论题、论点)——分析问题(论题、论点)——得出结论。

识破八类陷阱一、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202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专练: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专练: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专练: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2.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新时代文学做出了全方位的展望和期待,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崇高风格的重倡与张扬。

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

他认为崇高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美或壮美,这种美来自客观的融合;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都使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

在郎加纳斯看来,“崇高”的基本内涵,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就文学而言,崇高之美是通过文学风格体现出来的,即崇高风格。

郎加纳斯的崇高美学阐发了文艺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崇高风格有着久远的传承。

庄子散文的崇高风格基于其哲学的滋养,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自然万物的宏大形象以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格。

屈原的诗歌充分展现了崇高风格的美学魅力,折射出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国之衰微、民之疾苦的沉痛忧患。

司马迁曾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回应了郎加纳斯的观点:言辞的伟大来自思想的深邃。

杜甫诗歌亦具崇高之美,诚如刘熙载所论“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诗的崇高之美,不惟来自对大自然阔大形象的捕捉与抒写,更来自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对国运沉沦的忧愤。

杜诗无疑诠释了崇高美学的根本特征: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那就是援鄂医生的亲历写作。《查医生 援鄂日记》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 答案
突破三 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
•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述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或 者是文章的主旨。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 论点。其他的几个论点(除中心论点外)可以是并列的,也 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 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时会是标题。
• 第一步:速读全文(或某一段落),结合材料的标题,概括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能区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第三步:在文中找出论据是哪一分论点或结论的理由依据,进而判断其作用。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分析论点、论据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分析论点、论据

分析论点、论据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有人运用与文字“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的图像,绘画名物,描摹诗意,图说诗境,创作了众多《诗经》图像,借以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

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

东汉桓帝时,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诸语,绘制《云汉图》,使观者见而觉热;又取意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诸语,画《北风图》,使观者见而觉凉。

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

唐朝时的《诗经》图像多以写实笔触求“真”,描绘冠、冕、草、木、鸟、兽、虫、鱼诸种名物的形貌,“以图佐文”,使观者获得对《诗经》所涉“豳远”上古知识的直观认知,《诗经》阐释史上的“图说”“图解”式样亦自此形成。

如开成年间,唐文宗因卫协所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及古贤君臣之象“不得其真”,令程修己另行图绘,程修己遂撰成《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由是“冠冕之制、生植之姿,远无不详,豳无不显”(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宋元时期,《诗经》图像的类型更为丰富,在汉、唐时以描摹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之图”基础上,增加了众多表现礼制文教的“人文之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政教功能。

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图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马和之《毛诗图》卷。

此图作于南宋高宗时,简淡秀逸,构思精巧,别出心裁地展现了画家对《诗经》时代人物事件、风俗物产、典章制度等的认知、理解与想象,故脍炙艺林,为后人激赏。

明清时期,《诗经》图像蓬勃发展。

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如文徵明《豳风图》、仇英《鄘风图》、董其昌《衡门图》,以及丁云鹏、郎世宁、唐岱、管希宁、张坦、周鲲的《豳风图》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第二道主观题: 审题技巧
5、2016年,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项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的最 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下面是 曹文轩接受访谈 时的谈话,请结合材料对曹文轩的观点进行评价。(6分)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 智慧的书。这里,善、美和智慧,是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与孩子的 认知能力相呼应。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 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
技巧(3) .1、找标点符号 句号:最重要的标点符号是(用句号来分内容块) ; 冒号(说话后的与举例除外) :后面的一般是答案,如由此得出: *****分号:并列关系中用; 破折号() :解释说明,特别关注一个概念后的破折号。 问号() :设问答案在后面,反问答案在前面; 顿号、分号:并列关系中用; 一般按顿号关键词来展开文章;
三、并列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 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 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 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四、对照式
1、对照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 对照比较。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 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 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作比较。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 主次明确,论点突出。
4、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 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 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 5、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是把两种事物加 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 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完整word版)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完整word版)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精讲】“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2017年和2018年高考课标卷均有考查,预测2019年高考课标卷依然考查。

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二、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专题05论述类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高考语文总总结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专题05论述类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高考语文总总结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考点解读】“剖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新订正的高考纲领新增添的考点,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已经连续考察 2 年,展望 2019 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以及其余省市高考试卷会持续考察,还将是此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的主要考察目标。

一、剖析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亮论述作者看法的陈说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此中心论点,一般能够有分论点。

论点应当正确、鲜亮、归纳,是一个完好的判断句,绝不行含糊其词: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应,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看法、态度、方法能否正确,假如论点自己不正确,甚至是荒唐的,再怎么论证也不可以说服人。

所以,论点正确是谈论文的最最少的要求;②鲜亮性:同意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鲜亮,千万不可以含糊其词,含糊不清;③新奇性:论点应当尽可能新奇、深刻,能高出他人的看法,不是重复他人的陈词滥调,也不是没关痛痒、流于一般的平常而谈,应当尽可能独到、新奇。

论点的地点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许多状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这样。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近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响应论点。

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顶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需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实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归纳。

归纳出的句子不该含有修辞等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可以作为论点,一定是陈说句。

二、剖析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资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原因和依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谈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显然,剖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能否一致。

(代表性的案例,确实的数据,靠谱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含案例和数据。

(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老是读者比较熟习的,或许是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归纳的结果。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层练习)(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层练习)(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练)(一)热身练一、【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

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

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

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

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

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

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

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

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

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

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

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

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精讲】“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2017年和2018年高考课标卷均有考查,预测2019年高考课标卷依然考查。

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二、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三、论证。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论述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

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②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

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

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③“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

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

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第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第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现行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上有不同的设题形式,主要为主观解答题或客观选择题。

【真题解读】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答案】A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