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1038-2006大豆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等领域。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1200字以上。

一、大豆种子选择与预处理1.选择优质的种子,种子外观完整无病害,并具有强大的萌发力。

2.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取浸种法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

二、土壤准备1.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大豆种植。

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

3.用犁将土地松土,使土壤质地松散,便于大豆的生根和生长。

三、施肥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在种植前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肥或绿肥。

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

3.在播种前施用磷肥和钾肥。

磷肥的施用量较大,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与幼苗的发育。

钾肥则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干旱抗性。

4.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促进大豆茎叶生长过多,而影响花芽分化和结实。

四、播种1.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出苗最佳。

2.播种前,在田地上进行整地,使种植床整齐,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发育。

3.进行单行直播,行距一般为40厘米,并根据品种选择适宜的穴距和种植密度。

4.每穴播入2-3粒种子,覆土3-4厘米。

五、田间管理1. 种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大豆长时间处于水logged状态,以免引发秧苗腐烂和疫病的发生。

2.及时除草,保持田地清洁。

但要注意除草时不要伤到大豆的根系。

3.定期进行追肥,适量施用适宜比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对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喷洒和轮作措施。

5.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适时修剪主茎,有利于侧枝的分枝和顶花序的分化。

六、收获与储存1.根据大豆的生长周期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农作物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农作物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农作物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区域试验中试验点选择、参试品种(系)确定、试验设计、田间管理、项目记载、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的办法,确定了对参试品种(系)进行评价和处理的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设计、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404.2 粮食种子豆类GB/T 14488.1 油料种子含油量测定法GB/T 14489.2-1993 油料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17318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 19557.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NY/T ××××—200×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大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区域试验 regional variety test由品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对多个品种(系)统一安排的多点小区试验。

注:以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

在本标准中,将区域试验简称区试。

3.2 生产试验 yield potential test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一步验证区试中表现较优良的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过程。

⒋ 试验区、试验组的划分和试验点的选择大豆品种区试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试验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态类型、农业区划、耕作制度和大豆播期类型;试验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同一试验组的品种(系)应为相同的播期类型;试验点的选择应尽可能代表所在试验组的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得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与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与使用得防毒规程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得要求,宣年活动积温≥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4、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得优质、抗逆性强得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4、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得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4、3种子质量应符合GB404.2得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4.4种子处理可对精选后得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得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7393得要求.5选茬与整地5。

1选茬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5。

2整地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6.1总则施用肥料应符合MY/T394得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优质大豆规范化田间生产技术要点

优质大豆规范化田间生产技术要点
松、秋起垄,达到耕层土壤疏松细碎,垄型顺直,达到适宜播
种状态,有深松基础的玉米茬地块可进行原垄播种。 , 肥料施用 结合整地每公顷一次施入施有机肥 )&2+ 吨,根据测
土配方施肥卡数据确定肥料施用量,合理减量用肥,限量最 高值;所用肥料要符合 -./0#%, 肥料使用准则,提倡实施 分层深施肥技术,种肥深施于种下 ,5 厘米的地方,或底 肥深施在种下 )+)& 厘米的地方,切忌种肥同位,避免烧 种烧根;可参考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 5& 公斤左右,硫酸钾 ,+&+ 公斤,在苗期,发现有长势差的地块,可每公顷追施 尿素 ,&(+ 公斤。
Zaipeijishu 栽培技术
优质大豆规范化田间生产技术要点
孙健
绿色、无公害大豆生产需要准守如下质量标准和规定,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0 #%) 绿色食品 产地 环境质量,-./0 #%,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0 #%# 绿 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 #$%&、!" &$*,、!" )&()* 和 后铲前,进行垄沟深松或趟一犁6起到提温、提墒
散寒的作用,总共进行三次铲趟,人工拿大草一次。第一次 趟深达到 )& 厘米左右,第二次铲蹚时间不要晚于分枝期, 趟深 )$ )2 厘米,第三次铲蹚在封垄前进行,培土高度要
达到第一复叶节。 (42 病虫草害防治 (424)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在选用除草剂的时候,要严格遵守 -./0 #%#
农药使用准则,使用低毒、安全、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品种。 一般播后苗前除草,每公顷可选用 %$1乙草胺乳油 )45 升8 ,*1异恶草松乳油 +4% 升'4+ 升,兑水 22& 升#++ 升喷雾, 或用 521异丙甲草胺乳油 '4& 升#4+ 升8&+丙炔氟草胺 可湿性粉剂 +4'2 升+4'* 升兑水 22& 升#++ 升喷雾;苗后 除草,在大豆 2 片复叶期,阔叶杂草 2, 叶期,禾本科杂草 #& 叶期时施药,每公顷用 '&1高效氟吡禾草灵乳油 +45& 升8,*1灭草松水剂 24+ 升8,*1异恶草松乳油 +4( 升+45& 升兑水 22& 升#++ 升喷雾。

大豆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大豆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大豆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对大豆种子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大豆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种植户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

一、外观质量。

大豆种子外观质量是评价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国家标准,大豆种子应具有完整的种皮,无病虫害和霉烂现象,颜色均匀,大小一致。

种子表面应光滑,无裂纹和变形。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大豆种子的含水量、杂质含量、不完善种子率等外观质量指标,以确保种子的外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二、营养成分。

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是影响种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标准对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纤维素含量等营养成分进行了严格规定。

其中,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大豆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更具营养和经济价值。

因此,种植大豆的农户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含量,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生长发育。

大豆种子的生长发育是影响种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标准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发芽率的种子更具生长潜力和经济价值。

因此,种植大豆的农户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大豆种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

大豆种子的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种子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国家标准对大豆种子的病害、虫害等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种子不得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以确保种子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种植大豆的农户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豆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对于保障种子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大豆的农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加强种子质量管理,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标大豆标准及检验方法

国标大豆标准及检验方法

国标大豆标准及检验方法1. 国标大豆标准是指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系列关于大豆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2.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畜牧业。

确保大豆的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3. 国标大豆标准包含了大豆的外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油脂含量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4. 大豆的外观指标包括均匀性、色泽、杂质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目测和实验室测试来进行检验。

5. 农药残留是指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对大豆的残留。

国标大豆标准规定了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并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6. 重金属含量是指大豆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些重金属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国标大豆标准对其含量进行了限制。

7. 油脂含量是指大豆中所含的油脂的含量。

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国标大豆标准规定了对油脂含量的要求。

8. 大豆的标准与检验方法是确保大豆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

只有符合国标大豆标准的产品才能保证质量和安全。

9. 大豆的标准与检验方法也有助于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大豆及相关产品。

10.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由国家颁布,对大豆生产和加工企业有强制约束力。

这保证了大豆产品在市场上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11.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也有助于防止假冒伪劣大豆产品的出现。

只有经过合格的检验和检测才能将产品投放市场。

12.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还可以为大豆产业提供规范化的生产和销售指导,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也有利于国际贸易。

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大豆产品更易于进口和出口。

14.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还涉及到大豆种植和储存的规范要求,包括土壤环境、储存设施等方面。

15.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还包括对转基因大豆的检验和标识要求。

转基因大豆需要进行专门的检验和鉴定,以保证食品安全。

16.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需要经过实验室验证和试点检测,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

17. 大豆的标准和检验方法应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匹配,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土壤改良: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进行旋耕、基肥施用,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质量。

2.种子选择:选用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和耐逆性。

3.耕作管理: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清除杂草、预防病虫害和及时灌溉。

二、播种与定植1.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

2.行距与株距:根据地块情况确定行距与株距,一般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推荐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给予定量的基肥和追肥,充分满足大豆茁壮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田间管理1.中耕松土:进行间套作物和旋耕,保持土壤良好透气性和肥力。

2.嫁接栽培:选择适宜的嫁接栽培技术,提高大豆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田间病虫害发生。

3.追肥管理:根据大豆生长期需求,进行及时的追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供应。

4.病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病害防治,选用合适的农药,注意合理施用,防止药害和农残。

5.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调整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保证大豆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6.种植密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密度调整,保证大豆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

四、收获与储存1.收获时机:根据大豆成熟程度确定收获时机,在大豆颗粒充实、外皮变黄的阶段进行收获。

2.收获方式: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包括手工收割和机械收割两种。

3.储存条件:将收获的大豆进行处理,除去杂质和激发熟、脱水,然后储存于通风、遮阳的仓库中。

5.质量检测:对储存的大豆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和发霉情况等。

总结: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种植大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旨在规范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益。

但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地理、气候和土壤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度改变。

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其他粮食加工品是指在面粉以外的其他粮食(小麦、玉米、大米、小米、荞麦、绿豆、红小豆、黄豆、豌豆、大豆等)为原料,通过加工、烘培等方式制成的食品,例如糕点、面包、饼干等。

由于其他粮食加工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安全、卫生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许可证审查。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对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细则进行了规定。

一、生产基地审查1.基地地址生产基地应位于城市规划区划内或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园区内。

2.基地环境生产基地周边环境应安全,不存在任何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3.场地面积生产基地应符合生产设施的要求,场地面积应当达到使用规模要求。

4.生产设施生产车间应符合食品生产和卫生要求,设施应齐全。

5.储藏条件原材料和成品应储藏在符合规定的仓库和储藏设施内,温度、湿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6.消毒设施生产车间应设立完善的消毒设施,以确保生产环境卫生。

二、生产工艺审查1.原材料制作其他粮食加工品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应具备完整的进货记录和追溯能力。

2.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应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应具备完整的生产记录和追溯能力。

3.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应符合食品生产和卫生要求,应设立可行的清洗、消毒设备。

4.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应具备完整的进货记录和追溯能力。

5.产品标识产品标识应清晰明确,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三、品质控制审查1.质量控制制度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

2.检验手段生产企业应具备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的手段,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检验,并保留检验记录。

3.产品抽样产品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产品留样生产企业应按规定留取产品样品,以进行追溯或监管检查。

四、其他要求1.人员要求生产企业应有合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其从业经历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大豆国家标准

大豆国家标准

大豆国家标准
大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大豆产业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简介
大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
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类别
鉴于我国大豆主要有食用及加工等不同的用途,对于不同的行业用途,国家制定了不同类别的国家标准,大致分为油脂用大豆的国家标准、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国家标准、商品大豆国家标准、饲料用大豆国家标准。

DB23T1037-2006水稻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DB23T1037-2006水稻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ICS 65.020.01 备案号:B9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1037—2006
水稻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2006-04-10 发布
2006-05-10 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许才花、李少杰、陈武东、田新庆、于占海。
5 加工全过程技术要求
5.1 工艺流程 5.1.1 使用成套设备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进料→除芒→初清→风筛选→重力分选→长度分选→包衣→定量包装→贮藏。 5.1.2 使用机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机组清选→包衣→定量包装→贮藏。 5.2 进料 5.2.1 各道加工工序进料提升机生产率应符合 4.2.3 规定,允许偏差±10%。 5.2.2 提升机一次提升破碎率增值不大于 0.1%。 5.3 除芒 5.3.1 除芒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994 确立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稻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完成水稻种子加工全过程所需的各类加工机械、定量包装机械及辅助机械。
2
DB 23/T 1037-2006 3.1
短杂 形状与被加工作物种子相似,最大尺寸小于被加工作物种子长度尺寸的杂质,本标准特指水稻种 子中的整粒米及大于整粒米长二分之一的碎米。
4 一般要求
4.1 原料水稻种子 4.1.1 对原料水稻种子质量要求:
——净度不低于 94%、水分不大于 14.5%; ——纯度、发芽率应符合 GB/T 4404.1 的规定。 4.1.2 同一品种、同一产地、同一收获期的水稻种子贮放在一起,同一批次进行加工。 4.2 成套设备 4.2.1 成套设备应符合 JB/T 5683 规定。 4.2.2 成套设备应包括能完成 5.1.1 规定流程的全部主机和辅助机械。 4.2.3 成套设备生产率(t/h):1.5、3、5、7、10。 4.2.4 机组至少应具备风筛选、长度分选功能。生产能力应与包衣机、定量包装机相匹配。 4.3 人员 4.3.1 作业现场、控制室、化验室应配备固定人员。 4.3.2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加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饲草型大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饲草型大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饲草型大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草型大豆良种繁育的环境条件、选地与整地、种子质量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与加工、种子的检验、分级、贮藏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饲草型大豆良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30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16-2006XX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规范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59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23/T1516-2013秣食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3环境条件宜在年降雨量450π三以上的区域,年积温2200℃〜230(TC地区种植。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选地与整地4.1选地种子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力中等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

前茬以禾本科作物和非豆类杂粮为宜,不宜连作和重茬。

4.2整地秋翻起垄,行距65CnU5种子质量与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参照GB6141规定的一级种子标准;种子处理采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规定。

6.2播种6.2.1播种时间当地表5Cm〜10Cm深的土温稳定超过I(TC时,即可播种。

6. 2.2播种量播种量为(45〜60)kg∕hm2o7. 2.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3Cm〜4Cm为宜。

8. 2.4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播种,播种同时覆土镇压。

7田间管理7.1施肥施肥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

根据测土施肥配方计算施肥量。

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按(15〜30)t∕hm2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大豆种子处理技术

大豆种子处理技术

大豆种子处理技术大豆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和工业原料。

种子是大豆繁殖和生长的基础,因此种子处理技术对大豆的生产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介绍一下大豆种子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大豆种子的选种大豆种子的选种是保证高产、高质量、高效率的前提。

选种重要的指标包括品种纯度、发芽率、种子大小、种子形态、种子外观等。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对水分、营养成分、杂质、土壤分析等进行检测,以确保种子的质量。

大豆种子的消毒种子消毒是防止种子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传播的一种技术。

选择正确的消毒液,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消毒操作,可以保证种子的生命力和种子的萌发能力,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

常用的消毒液包括: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铜氯化钠可湿性粉剂、2%金霉素可湿性粉剂等。

消毒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进行胚芽观察,再将种子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随后用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并储存。

大豆种子的浸种选择好种子和消毒后,大豆种子需要进行浸种,使其在生长期萌发顺利。

浸种液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地方和生产条件进行选择。

常用的浸种液包括:盐酸、红磷酸、硫酸、氯化钠、氯化钾等。

对于不同的浸种液,要根据所在农场洒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大小与形态进行精准计算。

大豆种子的干燥大豆种子在浸种5-6小时内,种子需要进行干燥。

种子干燥的方法包括日光曝晒、烘干机,吸湿剂等几种方法。

对于小面积的种子,可以选择日光曝晒,对于大面积的情况下可以选用烘干机进行处理。

吸湿剂是一种新型的种子干燥方式,具有省时省力、经济实惠的优势。

大豆种子的贮存大豆种子在经过了选种、消毒、浸种、干燥等一系列环节之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贮存,以确保种子的品质和使用效果。

种子贮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子的含水率、环境温度、透气性、灭菌消毒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选择用保鲜袋、塑料桶等方式对大豆种子进行密封包装,并将包装好的种子放置在温度适宜、通风干燥的地方。

大豆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大豆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大豆种子播前处理方法汇报人:日期:•选种与选地•种子处理•播种技术•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防治目•大豆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应用实例录01选种与选地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

品种选择健康种子种子纯度选择无病虫害、无破损、无霉变的健康种子。

选用具有高纯度的大豆种子,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03020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土壤,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选择尽量避免连作大豆,以免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加重。

避免连作在播种前进行土地整理,包括耕翻、耙地、耢地等,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土地整理02种子处理通过晒种,可以打破大豆种子的休眠状态,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提高发芽率紫外线照射可以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杀灭病原菌晒种过程中,大豆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自身养分,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提高营养价值晒种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选择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

剔除杂质选种时需要剔除杂质,如小粒、病粒、虫粒等,提高种子纯净度。

确定播种量根据土地面积、种植密度和发芽率等因素,确定播种量。

选种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有效地防治大豆种子的病虫害,如根腐病、蛴螬等。

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注意事项一些药剂可以促进大豆种子的生长,提高发芽速度和整齐度。

通过防治病虫害和促进生长,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药剂拌种时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药剂、浓度和拌种方法,避免对大豆种子造成伤害或产生药害。

03播种技术大豆种子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的吸水发芽。

适宜深度若播种过深,种子难以突破土壤表面,延长了出苗时间,甚至造成闷种、烂种现象。

过深的影响若播种过浅,种子容易受到干旱和风的影响,导致缺水、失水,影响出苗率。

过浅的影响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而言,肥力较好的土壤可适当增加密度,而贫瘠的土壤则应适当减少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6
螺旋节距 / mm
254
螺旋面素线倾角 / (°)
30
异形杂质清除率 / (%)
获选率 (%)
≥95
≥98.5
5.6.2 使用带式分选机选用工作参数及分选质量见表 5。
表 5 带式分选机工作参数和分选质量
机具名称
3.1.1.1.1.6 带式分选机
带速 / (m/s)
0.3
台面倾角 / (°)
5.4 重力分选 5.4.1 使用正压式重力分选机,推荐选用工作参数见表 2。
表 2 重力分选机工作参数
风速/(m/s)
前风道 8-10
后风道 11-13
机具名称
3.1.1.1.1.3 重力分选机
分离台筛孔形状尺 寸
/mm 1.74×1.74×0.8
(10 目)
频率 /(r/min) 400~450
5 加工全过程技术要求
5.1 工艺流程 5.1.1 使用成套设备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上料→风筛选→重力分选→形状分选→包衣→定量包装→贮藏。
3
DB 23/T 1038-2006 5.1.2 使用复式清选机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复式清选→形状分选→包衣→定量包装→贮藏。
5.2 上料
5.2.1 上料提升机生产率应符合 4.2.3 规定,允许有±5%相对偏差。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2994 种子加工机械术语 JB/T 5683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技术条件 NY/T 375-1999 种子包衣机试验鉴定方法 NY/T 611-2002 农作物种子定量包装 DB23/T 823 种子包衣操作技术规程 DB23/T 824 种子定量包装通用技术规程
表 3 复式清选机工作参数
风压分布 /pa
400~700
4
机具名称
3.1.1.1.1.4 复式清选机
重力分离台
振幅 / mm
频率 / r/min
24
360~380
筛孔尺寸/mm
一层
二层
三层
DB 23/T 1038-2006
筛箱振幅 前风道风速
/ mm
/(m/s)
φ9.5 6.5×32 4.5×25
5.2.2 提升机一次提升破碎率增值不大于 0.12%。
5.3 风筛选
5.3.1 使用风筛式清选机,推荐选用工作参数见表 1。
表 1 风筛式清选机工作参数
机具名称
3.1.1.1.1.1 风筛式清选机
一层 Φ9
筛孔形状尺寸/mm
二层 4×25
三层 Φ8
四层 4.5×25
5.3.2 风筛选质量要求: ——原料净度 96%,选后应不低于 98%; ——获选率不低于 98%。
ICS 65.020.01 备案号:B9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1038—2006
大豆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2006-04-10 发布
2006-05-10 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赵妍、温海江、许峰、侯艳芳、赵国福。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除执行 GB/T 12994 规定外,还确立下列定义。 3.1
大豆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完成大豆种子加工全过程所需的的各类加工机械、定量包装机械及辅助机械。 3.2
2
复式清选
DB 23/T 1038-2006
在一台清选机上完成风筛选及重力分选或长度分选,称复式清选。
3.3
异形杂质
尺寸与加工作物种子相近而形状不同的杂质,本标准特指大豆种子中的子叶、残缺子叶、横断粒和 并肩石。
DB 23/T 1038-2006
1
DB 23/T 1038-2006
大豆种子加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种子加工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加工全过程技术要求、成品质量及检 验。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大豆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以下简称成套设备)和复式清选机加工各类大豆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筛面谷层厚 度
分布 /mm 25~50
台面倾角 (°)
3.1.1.1 .1.2 纵向
横向
3~4
2~3
5.4.2 重力分选质量要求:
——轻杂清除率不低于 85%;
——重杂清除率不低于 80%;
——回流量不大于 10%;
——获选率不低于 99%。
5.5 复式清选
5.5.1 使用复式清选机,推荐选用工作参数见表 3。
3.4
形状分选
根据大豆种子与异形杂质在斜面上运动速度和轨迹不同,将二者分离的方法。
4 一般要求
4.1 原料大豆种子 4.1.1 原料大豆种子质量要求:
——净度不低于 96%; ——纯度、发芽率、水分应符合 GB/T4404.2 规定。 4.1.2 原料大豆种子中异形杂质含量不小于 50 粒/kg 时,应单独贮放,集中加工。 4.2 成套设备 4.2.1 成套设备应包括能完成 5.1.1 规定流程所需的全部主机和辅助机械。 4.2.2 成套设备应符合 JB/T 5683 规定要求。 4.2.3 成套设备生产率(t/h):3、5、7、10。 4.3 复式清选机 4.3.1 复式清选机至少应具有风选、筛选及重力分选功能,适合大豆种子清选作业。 4.3.2 复式清选机生产能力应与形状分选、包衣、定量包装机具相匹配。 4.4 人员 4.4.1 作业现场、控制室、化验室应安排专职人员。 4.4.2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加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16
5~7
5.5.2 复式清选质量要求:
——原料净度 96%,选后不低于 98%;
——获选率不低于 98%。 Nhomakorabea5.6 形状分选
5.6.1 使用螺旋分选机选用工作参数及分选质量见表 4。
表 4 螺旋分选机工作参数和分选质量
机具名称
3.1.1.1.1.5 螺旋分选机
螺旋内 径
/ mm
76
螺旋外径 /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