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必修2做题小帮手【勇强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试题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学习好帮手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项选择1.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2. 如果直线 a是平面α的斜线,那么在平面α内()A 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 不存在与a垂直的直线C 与a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D 与a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3. 平面α内有一四边形ABCD,P为α外一点,P点到四边形ABCD 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 )A 必有外接圆B 必有内切圆C 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D 必是正方形4。
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 =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B⊥AD B.平面PAB⊥平面PBCC.直线BC∥平面PAE 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5。
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异面或相交6. 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学习好帮手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7。
高中必刷题 数学必修第二册
高中必刷题数学必修第二册高中必刷题:数学必修第二册数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必修第二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以下是高中必刷题:数学必修第二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题目。
希望这些题目和解析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数列与数列的运算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必修第二册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以及数列的运算。
例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3n + 2,求前5项的和S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依次计算出前5项的值为5, 8, 11, 14, 17,然后再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结果35。
2. 平面向量与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必修第二册中,同学们需要学习平面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向量的运算。
例题:已知向量a = (3, 2)和向量b = (-1, 4),求2a - b的模长。
解析:首先,将向量a和b进行运算得到2a - b = (2*3 - (-1), 2*2 - 4) = (7, 0)。
然后,根据平面向量的模长公式,计算得到2a - b的模长为√(7^2 + 0^2) = 7。
3.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必修第二册中,同学们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简单的计算。
例题:已知tanθ = 2,且θ为第二象限角,求cosθ的值。
解析:首先,根据tanθ的定义可知,tanθ = sinθ / cosθ。
由此可推出,sinθ = 2cosθ。
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sin^2θ + cos^2θ = 1,代入sinθ = 2cosθ得到(2cosθ)^2 + cos^2θ = 1,解得cosθ = -1/√5。
4. 二次函数与图像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必修第二册中,同学们需要学习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
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团体每个月会员费35元,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6300元,那么该团体今年的会员人数是多少?A. 180人B. 160人C. 200人D. 150人答案:C. 200人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3,首项为4,末项是多少?A. 19B. 20C. 21D. 22答案:C. 213.有一辆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从静止开始先行驶了180 m,然后经过几秒后停下,停下的时间是多少秒?A. 20秒B. 15秒C. 18秒D. 12秒答案:B. 15秒二、填空题1.某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7,公差为4,其中第5项是多少?答案:23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120千米3.某个几何图形的边数比顶点数多4,那么该几何图形的顶点数是多少?答案:6三、解答题1.给定一个正三角形ABC,其中AB=AC=8cm,P是BC的中点。
求证:PA ⊥ BC。
证明:由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对于等边三角形,它的中线同时也是它的高线。
所以,以P为中心,PC为半径画一个圆,该圆将三角形ABC分成了三个等腰三角形。
所以,该圆除了包括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外,还包括了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该圆经过了A点,即PA ⊥ BC得证。
2.某公司甲、乙两人同时开始独立地向北方和东方行走,甲每分钟向北方走2米,乙每分钟向东方走3米。
如果两人行走相同的时间后,他们此时相隔5米,那么他们行走的时间是多少?解答:设甲行走x分钟后,乙行走y分钟。
由于甲每分钟向北方走2米,乙每分钟向东方走3米,所以甲走的距离为2x米,乙走的距离为3y米。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他们相隔的距离为$\\sqrt{(2x)^2 + (3y)^2}$米。
由于他们相隔的距离为5米,所以$\\sqrt{(2x)^2 + (3y)^2} = 5$。
即(2x)2+(3x)2=25。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 3B. 4C. 5D. 63.已知平面a和直线1,则a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1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 A1D1 所成的角等于A. 30°B. 45°C. 60°D. 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a , 使得A. a? a , b? aB. a? a , b〃 aC. a± a , b± aD. a? a , b± a6.下面四个命题:若直线a, b异面,b, c异面,则a, c异面;若直线a, b相交,b, c相交,则a, c相交;若a〃b,则a, b与c所成的角相等;若a_Lb, b±c,则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 F分别是线段A1B1, 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EFX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设a, 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a, B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 b与a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 ci , b〃 B , ci 〃 B,贝U a〃bC.若a?ct , b?B , a//b,贝I] a 〃 BD.若a_L ci , b± B , a _L B,则a_Lb9.已知平面ci上平面B , Q C B =1,点AC a , A?l, 直线AB//1,直线AC±1,直线m〃a, n〃 B ,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mB. AC±mC. AB〃BD. AC± B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3A. — B. .533C. 4D. -511.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 = AC = 3, BC = 2,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A. B. C. 0D. -212.如图所示,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A_L平面ABCD, PA=AB,则PB与AC所成的角是A.90°B. 60°C. 45°D. 30°二、填空题13.下列图形可用符号表示为14.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二面角C1-AB-C 的平面角等于.15.设平面a 〃平面B , A, CC ci , B, DC B ,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a, B之间,AS = 8, BS = 6, CS = 12,则SD=.16.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AC±BD;AACD是等边三角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AB与CD所成的角是6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三、解答题17.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BC与A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 F、Fl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平面AB1F1 〃平面C1BF;平面AB1F11 平面ACC1A1.[分析]本题可以根据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1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_L平面ABCD, AB = 4, BC = 3, AD = 5, ZDAB= ZABC = 90° , E 是CD的中点.证明:CD 平面PAE;若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 = 2, M为BC的中点.证明:AM1PM;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20.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 B1CXA1B证明:平面AB1C1平面A1BC1;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AID DC1 的值.221.如图,AABC 中,AC = BC = 2, ABE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X底面ABC,若G, F分别是EC, BD的中点.求证:GF〃底面ABC;一、选择题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A.1B.C.D.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11、12、13、1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11和1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Q,取13,设其与11、1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E 11, 12,所以有A、BC ci ,从而13£ a ;同理可证明14F Q .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A.90°B. 60°C. 45°D. 30°图2-1-17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取SB的中点G,连结GE、GF、BE、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E二BC, GF-SA,且GF//SA,所以ZGFE就是EF与SA所成的角.若设此空间四边形边长为a,那么GF=GE二a, EA二a, EF二成的角为45° .答案:Ca,因此Z\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ZEFG-450,所以EF与SA所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果直线a 〃平面Q,那么直线a与平面a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a〃平面Q,则a与a无公共点,与a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a内,则M、a、a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 M G a, a G ciB. a, aC. Ma, a aD. Ma, a a a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贝UA.M 一定在直线AC上B.M 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AC±,也可能在BD上D.M不在AC±,也不在BD上参考答案与解析: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平面a和平面B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不共点的三点;B错,如空间四边形;D错,两平面的三个交点在同一直线上.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a内,则M, a, a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 M G a, a G aB. M £ a,c. , 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有可能平行;B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C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D正确.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若a〃 a , b〃 Q ,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 A、B、C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此题的难点在于可能选平行,易和平行公理混淆.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命题:若直线1平行于平面。
高中数学步步高必修2习题部分Word版文档2.2.4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重合B .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C .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D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平行2. 如图所示,P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 ,α分别交线段P A 、PB 、PC 于A ′、B ′、C ′,若P A ′∶AA ′=2∶3,则S △A ′B ′C ′∶S △ABC 等于( )A .2∶25B .4∶25C .2∶5D .4∶53.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a ,b ,c 为三条不同的直线,则有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①⎭⎪⎬⎪⎫a ∥c b ∥c ⇒a ∥b;②⎭⎪⎬⎪⎫a ∥γb ∥γ⇒a ∥b ; ③⎭⎪⎬⎪⎫α∥c β∥c ⇒α∥β;④⎭⎪⎬⎪⎫α∥γβ∥γ⇒α∥β;⑤⎭⎪⎬⎪⎫α∥c a ∥c ⇒α∥a; ⑥⎭⎪⎬⎪⎫α∥γa ∥γ⇒a ∥α.A .④⑥B .②③⑥C .②③⑤⑥D .②③4.设α∥β,A ∈α,B ∈β,C 是AB 的中点,当A 、B 分别在平面α、β内运动时,那么所有的动点C( )A .不共面B .当且仅当A 、B 分别在两条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C .当且仅当A 、B 分别在两条给定的异面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D .不论A 、B 如何移动,都共面5.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点P 的直线m 与α,β分别交于点A ,C ,过点P 的直线n 与α,β分别交于点B ,D ,且P 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 ) A .16B .24或245C .14D .20二、填空题6.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的两个三角形,(1)若对应顶点的连线共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具有______关系; (2)若对应顶点的连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具有________关系.7.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三个顶点A 1、C 1、B 的平面与底面ABCD 所在平面的交线为l ,则l 与A 1C 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8. 已知平面α∥β∥γ,两条直线l 、m 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 、B 、C 与D 、E 、F .已知AB =6,DE DF =25,则AC =________.三、解答题9.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M 是A 1C 1的中点,平面AB 1M ∥平面BC 1N ,AC ∩平面BC 1N =N .求证:N 为AC 的中点.10. 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ABC 、△A ′B ′C ′分别在α、β内,线段AA ′、BB ′、CC ′共点于O ,O 在α、β之间,若AB =2,AC =1,∠BAC =90°,OA ∶OA ′=3∶2. 求△A ′B ′C ′的面积.四、探究与拓展11. 如图所示,在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 点E 在PD 上,且PE ∶ED =2∶1,在棱PC 上是否存 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 ?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C 2.B 3.C 4.D 5.B 6.(1)相似 (2)全等 7.平行 8.15 9.证明 ∵平面AB 1M ∥平面BC 1N ,平面ACC 1A 1∩平面AB 1M =AM , 平面BC 1N ∩平面ACC 1A 1=C 1N , ∴C 1N ∥AM ,又AC ∥A 1C 1, ∴四边形ANC 1M 为平行四边形, ∴AN =C 1M =12A 1C 1=12AC ,∴N 为AC 的中点.10.解 相交直线AA ′,BB ′所在平面和两平行平面α、β分别相交于AB 、A ′B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AB ∥A ′B ′.同理相交直线BB ′、CC ′确定的平面和平行平面α、β分别相交于BC ,B ′C ′, 从而BC ∥B ′C ′.同理易证AC ∥A ′C ′.∴∠BAC 与∠B ′A ′C ′的两边对应平行且方向相反. ∴∠BAC =∠B ′A ′C ′.同理∠ABC =∠A ′B ′C ′,∠BCA =∠B ′C ′A ′. ∴△ABC 与△A ′B ′C ′的三内角分别相等,∴△ABC ∽△A ′B ′C ′,∵AB ∥A ′B ′,AA ′∩BB ′=O , ∴在平面ABA ′B ′中,△AOB ∽△A ′OB ′. ∴A ′B ′AB =OA ′OA =23.而S △ABC =12AB ·AC =12×2×1=1. ∴S △A ′B ′C ′S △ABC=(A ′B ′AB )2,∴S △A ′B ′C ′=49S △ABC =49×1=49.11.解 当F 是棱PC 的中点时,BF ∥平面AEC ,证明如下:取PE 的中点M ,连接FM ,则FM ∥CE ,①由EM =12PE =ED ,知E 是MD 的中点,设BD ∩AC =O ,则O 为BD 的中点,连接OE ,则BM ∥OE ,②由①②可知,平面BFM ∥平面AEC ,又BF ⊂平面BFM , ∴BF ∥平面AEC .。
数学必修二:导数的应用习题答案
数学必修二:导数的应用习题答案一、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在数学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掌握了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以及导数在几何、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下面是该章节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1. 求函数$f(x)=3x^2-4x+1$在$x=2$处的导数。
答:首先,我们需要使用求导法则,对每一项分别求导。
由求导法则可知,常数的导数为0,$x$的导数为1。
因此,$f'(x)=2\cdot 3x^{2-1}-1\cdot 4x^{1-1}+0=6x-4$。
将$x$替换为2,得到$f'(2)=6\cdot2-4=8$。
所以,函数$f(x)=3x^2-4x+1$在$x=2$处的导数为8。
2. 求函数$y=2x^3-5x^2+3x-1$的导函数。
答:要求函数的导函数,就是求函数的函数表达式的导数。
根据求导法则,对每一项分别求导。
所以,$y'=2\cdot 3x^{3-1}-5\cdot 2x^{2-1}+3\cdot 1x^{1-1}-0=6x^2-10x+3$。
因此,函数$y=2x^3-5x^2+3x-1$的导函数为$y'=6x^2-10x+3$。
3. 函数$f(x)$在$x=1$处有切线方程$y=2x+1$,求$f(x)$在$x=1$处的函数值和导数值。
答:根据题目,我们已知函数$f(x)$在$x=1$处有切线方程$y=2x+1$,切线的斜率为2。
由导数的定义可知,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所以,$f'(1)=2$。
又因为$f'(x)$是导数,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导数的运算性质,求导函数表达式。
$f'(x)=2$,即导数恒为2。
所以,函数$f(x)$在$x=1$处的函数值为$y=f(1)=2\cdot1+1=3$,导数值为$f'(1)=2$。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f(x)=x^2-2x$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C$,点$P$在$x$轴上。
高一数学必修2经典习题与答案免费-20页精选文档
(数学2必修)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棱台B.棱锥C.棱柱D.都不对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 3B. 23C. 33D. 43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25πB .50πC .125πD .都不对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 .3:1B .3:2C .2:3D .3:35.在△ABC 中,02, 1.5,120AB BC ABC ==∠=,若使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92π B. 72π C. 52π D. 32π 6.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 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二、填空题1.一个棱柱至少有 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________个顶点, 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________条侧棱。
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
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 中,O 是上底面ABCD 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 则三棱锥11O AB D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4.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若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M ,高4M ,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M (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M (底面直径不变)。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1]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新课标数学必修②测试题(5)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
另有附加题10分,附加题得分不计入总分。
一、 选择题(12×3分=36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框内)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 。
与某一平面成等角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 如果α⊥β,那么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 ⊥γ.3、右图的正方体ABCD-A ’B ’C ’D’中,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是( ) A. 300B.450C 。
600D 。
9004、右图的正方体ABCD — A ’B ’C ’D ’中, 二面角D ’—AB-D 的大小是( )A BA ’CC ’5、直线5x-2y —10=0在x 轴上的截距为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 ) A.a=2,b=5; B.a=2,b=5-; C 。
a=2-,b=5; D 。
a=2-,b=5-。
6、直线2x-y=7与直线3x+2y —7=0的交点是( ) A (3,—1) B (—1,3) C (-3,—1) D (3,1)7、过点P (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4x+3y-13=0 B 4x-3y —19=0 C 3x-4y-16=0 D 3x+4y-8=08、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 ,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3aπ; B 。
最新[精品]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
[精品]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精品,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doc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选择题1、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A,,,A、过在平面内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行 Al,B、过在平面内仅可作一条直线与平行 Al,C、过在平面内可作两条直线与平行 AlD、与的位置有关 A,2、,,则与的关系为( ) a//ba,,,PbA、必相交B、必平行C、必在内D、以上均有可能,、,过作与平行的直线可作( ) 3AA,,A、不存在B、一条C、四条D、无数条c,,4、,、,,,则有( ) a//,ba//bb,cA、 B、 a//ca,cacacC、、共面 D、、异面,所成角不确定5、下列四个命题(1), a//bb//c,a//ca,bb,c,a//c(2),(3), a//,b,,,a//b(4), a//bb//,,a//,正确有( )个A、 B、 C、 D、 1243,6、若直线a?直线b,且a?平面,则b与a的位置关系是( )A、一定平行B、不平行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在平面内,,7、直线a?平面,平面内有n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 )A、至少有一条B、至多有一条C、有且只有一条D、不可能有8、若a//b//c, 则经过a的所有平面中( )A、必有一个平面同时经过b和cB、必有一个平面经过b且不经过cC、必有一个平面经过b但不一定经过cD、不存在同时经过b和c的平面二、填空题,精品,高中数学必修2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doc 9、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_条,如果直线m?平面,那么在平面内有_________条直线与m平行,,,10、n平面,则m?n是m?的______条件11、若P是直线l外一点,则过P与l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个。
三、解答题,12、已知:lα ,mα ,l?m ,求证:l ? αaa13、、异面,求证过与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二章 2.1 向量的加法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减法2.1 向量的加法 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达标练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 +AD ⃗⃗⃗⃗⃗ 等于( ) A.AC⃗⃗⃗⃗⃗ B.CA⃗⃗⃗⃗⃗ C.BD⃗⃗⃗⃗⃗ D.DB⃗⃗⃗⃗⃗ABCD 为平行四边形,故AB ⃗⃗⃗⃗⃗ +AD ⃗⃗⃗⃗⃗ =AC ⃗⃗⃗⃗⃗ .故选A.A.AB ⃗⃗⃗⃗⃗ +BA ⃗⃗⃗⃗⃗ =0B.AB ⃗⃗⃗⃗⃗ +BC ⃗⃗⃗⃗⃗ =AC ⃗⃗⃗⃗⃗C.AB ⃗⃗⃗⃗⃗ +AC⃗⃗⃗⃗⃗ =BC ⃗⃗⃗⃗⃗ D.0+AB⃗⃗⃗⃗⃗ =0AB ⃗⃗⃗⃗⃗ +BA ⃗⃗⃗⃗⃗ =AB ⃗⃗⃗⃗⃗ −AB ⃗⃗⃗⃗⃗ =0,A 正确;AB ⃗⃗⃗⃗⃗ +BC ⃗⃗⃗⃗⃗ =AC ⃗⃗⃗⃗⃗ ,由向量加法知B 正确;AB ⃗⃗⃗⃗⃗ +AC ⃗⃗⃗⃗⃗ =BC ⃗⃗⃗⃗⃗ ,不满足加法运算法则,C 错误;0+AB ⃗⃗⃗⃗⃗ =AB ⃗⃗⃗⃗⃗ ,D 错误.故选AB.3.(多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B ⃗⃗⃗⃗⃗ +AD ⃗⃗⃗⃗⃗ =AC ⃗⃗⃗⃗⃗ B.AC ⃗⃗⃗⃗⃗ +CD ⃗⃗⃗⃗⃗ +DO ⃗⃗⃗⃗⃗ =OA ⃗⃗⃗⃗⃗ C.AB ⃗⃗⃗⃗⃗ +AC ⃗⃗⃗⃗⃗ +CD ⃗⃗⃗⃗⃗ =AD ⃗⃗⃗⃗⃗ D.AC ⃗⃗⃗⃗⃗ +BA ⃗⃗⃗⃗⃗ +DA ⃗⃗⃗⃗⃗ =0AB ⃗⃗⃗⃗⃗ +AD ⃗⃗⃗⃗⃗ =AC ⃗⃗⃗⃗⃗ ,故A 正确;AC ⃗⃗⃗⃗⃗ +CD ⃗⃗⃗⃗⃗ +DO ⃗⃗⃗⃗⃗ =AD ⃗⃗⃗⃗⃗ +DO ⃗⃗⃗⃗⃗ =AO ⃗⃗⃗⃗⃗ ≠OA ⃗⃗⃗⃗⃗ ,故B 不正确;AB ⃗⃗⃗⃗⃗ +AC ⃗⃗⃗⃗⃗ +CD ⃗⃗⃗⃗⃗ =AB ⃗⃗⃗⃗⃗ +AD ⃗⃗⃗⃗⃗ =AC ⃗⃗⃗⃗⃗ ,故C 不正确;AC ⃗⃗⃗⃗⃗ +BA ⃗⃗⃗⃗⃗ +DA ⃗⃗⃗⃗⃗ =BA ⃗⃗⃗⃗⃗ +AC ⃗⃗⃗⃗⃗ +DA ⃗⃗⃗⃗⃗ =BC ⃗⃗⃗⃗⃗ +DA ⃗⃗⃗⃗⃗ =0,故D 正确.故选AD.4.(多选)已知点D,E,F 分别是△ABC 的边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FD ⃗⃗⃗⃗⃗ +DA ⃗⃗⃗⃗⃗ =FA ⃗⃗⃗⃗⃗B.FD ⃗⃗⃗⃗⃗ +DE ⃗⃗⃗⃗⃗ +EF ⃗⃗⃗⃗ =0C.DE ⃗⃗⃗⃗⃗ +DA ⃗⃗⃗⃗⃗ =EC ⃗⃗⃗⃗D.DA ⃗⃗⃗⃗⃗ +DE ⃗⃗⃗⃗⃗ =FD⃗⃗⃗⃗⃗,DA ⃗⃗⃗⃗⃗ +DE ⃗⃗⃗⃗⃗ =DF ⃗⃗⃗⃗⃗ ≠FD ⃗⃗⃗⃗⃗ .故选ABC.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O ⃗⃗⃗⃗⃗ +OB ⃗⃗⃗⃗⃗ +AD ⃗⃗⃗⃗⃗ =( )A.AB⃗⃗⃗⃗⃗ B.AC⃗⃗⃗⃗⃗ C.AD ⃗⃗⃗⃗⃗D.BD⃗⃗⃗⃗⃗,AO ⃗⃗⃗⃗⃗ +OB ⃗⃗⃗⃗⃗ +AD ⃗⃗⃗⃗⃗ =AB ⃗⃗⃗⃗⃗ +AD ⃗⃗⃗⃗⃗ =AC ⃗⃗⃗⃗⃗ .故选B.6.AB ⃗⃗⃗⃗⃗ +BC ⃗⃗⃗⃗⃗ +CA ⃗⃗⃗⃗⃗ = ,|AB ⃗⃗⃗⃗⃗ +BC ⃗⃗⃗⃗⃗ +CA ⃗⃗⃗⃗⃗ |= .AB ⃗⃗⃗⃗⃗ +BC ⃗⃗⃗⃗⃗ =AC ⃗⃗⃗⃗⃗ ,所以AB ⃗⃗⃗⃗⃗ +BC ⃗⃗⃗⃗⃗ +CA ⃗⃗⃗⃗⃗ =AC ⃗⃗⃗⃗⃗ +CA ⃗⃗⃗⃗⃗ =0.|AB ⃗⃗⃗⃗⃗ +BC ⃗⃗⃗⃗⃗ +CA ⃗⃗⃗⃗⃗ |=0.0 7.化简: (1)BC ⃗⃗⃗⃗⃗ +AB ⃗⃗⃗⃗⃗ ; (2)DB ⃗⃗⃗⃗⃗ +CD⃗⃗⃗⃗⃗ +BC ⃗⃗⃗⃗⃗ ; (3)AB ⃗⃗⃗⃗⃗ +DF ⃗⃗⃗⃗⃗ +CD ⃗⃗⃗⃗⃗ +BC ⃗⃗⃗⃗⃗ +FA ⃗⃗⃗⃗⃗ .BC ⃗⃗⃗⃗⃗ +AB ⃗⃗⃗⃗⃗ =AB ⃗⃗⃗⃗⃗ +BC ⃗⃗⃗⃗⃗ =AC⃗⃗⃗⃗⃗ ; (2)DB ⃗⃗⃗⃗⃗ +CD ⃗⃗⃗⃗⃗ +BC ⃗⃗⃗⃗⃗ =BC ⃗⃗⃗⃗⃗ +CD ⃗⃗⃗⃗⃗ +DB⃗⃗⃗⃗⃗ =0; (3)AB ⃗⃗⃗⃗⃗ +DF ⃗⃗⃗⃗⃗ +CD ⃗⃗⃗⃗⃗ +BC ⃗⃗⃗⃗⃗ +FA ⃗⃗⃗⃗⃗ =AB ⃗⃗⃗⃗⃗ +BC ⃗⃗⃗⃗⃗ +CD ⃗⃗⃗⃗⃗ +DF⃗⃗⃗⃗⃗ +FA ⃗⃗⃗⃗⃗ =0. 能力提升练1.如图所示,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若AB=1,则|AB ⃗⃗⃗⃗⃗ +FE ⃗⃗⃗⃗ +CD⃗⃗⃗⃗⃗ |=( )A.1B.2C.3D.2√3,可知FE ⃗⃗⃗⃗ =BC ⃗⃗⃗⃗⃗ ,所以|AB ⃗⃗⃗⃗⃗ +FE ⃗⃗⃗⃗ +CD ⃗⃗⃗⃗⃗ |=|AB ⃗⃗⃗⃗⃗ +BC ⃗⃗⃗⃗⃗ +CD ⃗⃗⃗⃗⃗ |=|AD ⃗⃗⃗⃗⃗ |=2.故选B.2.(浙江诸暨中学高一期中)化简:(AB ⃗⃗⃗⃗⃗ +MB ⃗⃗⃗⃗⃗⃗ )+(BO ⃗⃗⃗⃗⃗ +BC ⃗⃗⃗⃗⃗ )+OM ⃗⃗⃗⃗⃗⃗ = .AB ⃗⃗⃗⃗⃗ +MB ⃗⃗⃗⃗⃗⃗ )+(BO ⃗⃗⃗⃗⃗ +BC ⃗⃗⃗⃗⃗ )+OM ⃗⃗⃗⃗⃗⃗ =(AB ⃗⃗⃗⃗⃗ +BC ⃗⃗⃗⃗⃗ )+MB ⃗⃗⃗⃗⃗⃗ +(BO ⃗⃗⃗⃗⃗ +OM ⃗⃗⃗⃗⃗⃗ )=AC ⃗⃗⃗⃗⃗ +MB ⃗⃗⃗⃗⃗⃗ +BM ⃗⃗⃗⃗⃗⃗ =AC ⃗⃗⃗⃗⃗ +(MB ⃗⃗⃗⃗⃗⃗ +BM ⃗⃗⃗⃗⃗⃗ )=AC ⃗⃗⃗⃗⃗ +0=AC ⃗⃗⃗⃗⃗ .⃗⃗⃗ 3.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AB,AC 上的点,F 为线段DE 延长线上一点,DE ∥BC,AB ∥CF,连接CD,那么(在横线上只填一个向量): (1)AB ⃗⃗⃗⃗⃗ +DF⃗⃗⃗⃗⃗ = ;(2)AD ⃗⃗⃗⃗⃗ +FC ⃗⃗⃗⃗ = ; (3)AD ⃗⃗⃗⃗⃗ +BC ⃗⃗⃗⃗⃗ +FC⃗⃗⃗⃗ = .,因为四边形DFCB 为平行四边形,由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得:(1)AB ⃗⃗⃗⃗⃗ +DF ⃗⃗⃗⃗⃗ =AB ⃗⃗⃗⃗⃗ +BC ⃗⃗⃗⃗⃗ =AC ⃗⃗⃗⃗⃗ . (2)AD ⃗⃗⃗⃗⃗ +FC ⃗⃗⃗⃗ =AD ⃗⃗⃗⃗⃗ +DB ⃗⃗⃗⃗⃗ =AB⃗⃗⃗⃗⃗ . (3)AD ⃗⃗⃗⃗⃗ +BC ⃗⃗⃗⃗⃗ +FC ⃗⃗⃗⃗ =AD ⃗⃗⃗⃗⃗ +DF ⃗⃗⃗⃗⃗ +FC ⃗⃗⃗⃗ =AC ⃗⃗⃗⃗⃗ .⃗⃗⃗ AB ⃗⃗⃗⃗⃗ AC⃗⃗⃗⃗⃗ 4.已知|OA ⃗⃗⃗⃗⃗ |=|a|=3,|OB⃗⃗⃗⃗⃗ |=|b|=3,∠AOB=60°,求|a+b|.,因为|OA ⃗⃗⃗⃗⃗ |=|OB ⃗⃗⃗⃗⃗ |=3,∠AOB=60°,所以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连接OC,AB,则OC ⊥AB,设垂足为D.因为∠AOB=60°,所以AB=|OA⃗⃗⃗⃗⃗ |=3.所以在Rt △AOD 中,OD=3√32. 所以|a+b|=|OC ⃗⃗⃗⃗⃗ |=3√32×2=3√3.素养培优练如图,已知D,E,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AC,AB 的中点,求证:AD ⃗⃗⃗⃗⃗ +BE ⃗⃗⃗⃗⃗ +CF⃗⃗⃗⃗ =0.AD ⃗⃗⃗⃗⃗ =AC ⃗⃗⃗⃗⃗ +CD ⃗⃗⃗⃗⃗ ,BE ⃗⃗⃗⃗⃗ =BC ⃗⃗⃗⃗⃗ +CE ⃗⃗⃗⃗ ,CF ⃗⃗⃗⃗ =CB ⃗⃗⃗⃗⃗ +BF ⃗⃗⃗⃗ ,由题意可知EF ⃗⃗⃗⃗ =CD ⃗⃗⃗⃗⃗ ,BF ⃗⃗⃗⃗ =FA⃗⃗⃗⃗⃗ . 所以AD ⃗⃗⃗⃗⃗ +BE ⃗⃗⃗⃗⃗ +CF ⃗⃗⃗⃗ =(AC ⃗⃗⃗⃗⃗ +CD ⃗⃗⃗⃗⃗ )+(BC ⃗⃗⃗⃗⃗ +CE ⃗⃗⃗⃗ )+(CB ⃗⃗⃗⃗⃗ +BF ⃗⃗⃗⃗ ) =(AC ⃗⃗⃗⃗⃗ +CD ⃗⃗⃗⃗⃗ +CE ⃗⃗⃗⃗ +BF ⃗⃗⃗⃗ )+(BC⃗⃗⃗⃗⃗ +CB ⃗⃗⃗⃗⃗ ) =(AE ⃗⃗⃗⃗⃗ +EC ⃗⃗⃗⃗ +CD ⃗⃗⃗⃗⃗ +CE ⃗⃗⃗⃗ +BF ⃗⃗⃗⃗ )+0=AE ⃗⃗⃗⃗⃗ +CD ⃗⃗⃗⃗⃗ +BF ⃗⃗⃗⃗ =AE ⃗⃗⃗⃗⃗ +EF ⃗⃗⃗⃗ +FA ⃗⃗⃗⃗⃗ =0.。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六章 6.1.5 向量的线性运算
6.1.5 向量的线性运算课后训练巩固提升1.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BC ⃗⃗⃗⃗⃗ +BA ⃗⃗⃗⃗⃗ =2BP⃗⃗⃗⃗⃗ ,则( ) A.PA ⃗⃗⃗⃗⃗ +PB⃗⃗⃗⃗⃗ =0 B.PC ⃗⃗⃗⃗ +PA⃗⃗⃗⃗⃗ =0 C.PB ⃗⃗⃗⃗⃗ +PC ⃗⃗⃗⃗ =0D.PA ⃗⃗⃗⃗⃗ +PB ⃗⃗⃗⃗⃗ +PC ⃗⃗⃗⃗ =0BC ⃗⃗⃗⃗⃗ +BA ⃗⃗⃗⃗⃗ =2BP⃗⃗⃗⃗⃗ ,∴点P 为边AC 的中点, ∴PC ⃗⃗⃗⃗ +PA⃗⃗⃗⃗⃗ =0.2.在四边形ABCD 中,AB ⃗⃗⃗⃗⃗ =a+2b,BC ⃗⃗⃗⃗⃗ =-4a-b,BD⃗⃗⃗⃗⃗ =-5a-3b,其中a,b 不共线,则四边形ABCD 是( )A.梯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矩形CD ⃗⃗⃗⃗⃗ =BD ⃗⃗⃗⃗⃗ −BC ⃗⃗⃗⃗⃗ =(-5a-3b)-(-4a-b)=-a-2b=-AB⃗⃗⃗⃗⃗ , ∴AB ⃗⃗⃗⃗⃗ ∥CD ⃗⃗⃗⃗⃗ ,且|AB ⃗⃗⃗⃗⃗ |=|CD⃗⃗⃗⃗⃗ |,∴AB C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3.已知向量a,b,且AB ⃗⃗⃗⃗⃗ =a+2b,BC ⃗⃗⃗⃗⃗ =-5a+6b,CD⃗⃗⃗⃗⃗ =7a-2b,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A,B,DB.A,B,CC.B,C,DD.A,C,DBD ⃗⃗⃗⃗⃗ =BC ⃗⃗⃗⃗⃗ +CD ⃗⃗⃗⃗⃗ =(-5a+6b)+(7a-2b)=2a+4b=2AB ⃗⃗⃗⃗⃗ ,∴AB ⃗⃗⃗⃗⃗ ∥BD⃗⃗⃗⃗⃗ . 又AB ⃗⃗⃗⃗⃗ 和BD⃗⃗⃗⃗⃗ 有公共点B,∴A,B,D 三点共线.4.在△ABC 中,AB ⃗⃗⃗⃗⃗ =c,AC ⃗⃗⃗⃗⃗ =b.若点D 满足BD ⃗⃗⃗⃗⃗ =2DC ⃗⃗⃗⃗⃗ ,则AD ⃗⃗⃗⃗⃗ =( )A.23b+13c B.35c-23b C.23b-13c D.13b+23c,∵BD ⃗⃗⃗⃗⃗ =2DC⃗⃗⃗⃗⃗ ,∴BD ⃗⃗⃗⃗⃗ =23BC ⃗⃗⃗⃗⃗ =23(AC ⃗⃗⃗⃗⃗ −AB ⃗⃗⃗⃗⃗ )=23(b-c), ∴AD ⃗⃗⃗⃗⃗ =AB ⃗⃗⃗⃗⃗ +BD ⃗⃗⃗⃗⃗ =c+23b-23c=23b+13c.5.(多选题)设a,b 为不共线向量,AB ⃗⃗⃗⃗⃗ =a+b,BC ⃗⃗⃗⃗⃗ =-4a-b,CD⃗⃗⃗⃗⃗ =-5a-2b,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BD ⃗⃗⃗⃗⃗ =-9a-3bB.AD ⃗⃗⃗⃗⃗ =2BC⃗⃗⃗⃗⃗ C.AC ⃗⃗⃗⃗⃗ =-3a+2b D.AD ⃗⃗⃗⃗⃗ =-2BC⃗⃗⃗⃗⃗=AB ⃗⃗⃗⃗⃗ +BC ⃗⃗⃗⃗⃗ +CD⃗⃗⃗⃗⃗ =(a+b)+(-4a-b)+(-5a-2b)=-8a-2b=2BC ⃗⃗⃗⃗⃗ ; BD ⃗⃗⃗⃗⃗ =BC ⃗⃗⃗⃗⃗ +CD⃗⃗⃗⃗⃗ =-9a-3b; AC ⃗⃗⃗⃗⃗ =AB⃗⃗⃗⃗⃗ +BC ⃗⃗⃗⃗⃗ =-3a. 所以选AB.6.若OA ⃗⃗⃗⃗⃗ =3e 1,OB ⃗⃗⃗⃗⃗ =3e 2,且P 是线段AB 靠近点A 的一个三等分点,则向量OP⃗⃗⃗⃗⃗ 用e 1,e 2可表示为OP⃗⃗⃗⃗⃗ = .⃗⃗⃗ =OA ⃗⃗⃗⃗⃗ +AP ⃗⃗⃗⃗⃗ =OA ⃗⃗⃗⃗⃗ +13AB ⃗⃗⃗⃗⃗ =OA ⃗⃗⃗⃗⃗ +13(OB ⃗⃗⃗⃗⃗ −OA ⃗⃗⃗⃗⃗ )=23OA ⃗⃗⃗⃗⃗ +13OB⃗⃗⃗⃗⃗ =2e 1+e 2.1+e 27.已知D,E 分别是△ABC 的边BC,CA 上的点,且BD ⃗⃗⃗⃗⃗ =13BC ⃗⃗⃗⃗⃗ ,CE ⃗⃗⃗⃗ =13CA ⃗⃗⃗⃗⃗ .设AB ⃗⃗⃗⃗⃗ =a,AC ⃗⃗⃗⃗⃗ =b,则AD ⃗⃗⃗⃗⃗ = ,DE⃗⃗⃗⃗⃗ = .(用a,b 表示)=AB ⃗⃗⃗⃗⃗ +BD ⃗⃗⃗⃗⃗ =AB ⃗⃗⃗⃗⃗ +13BC ⃗⃗⃗⃗⃗ =AB ⃗⃗⃗⃗⃗ +13(AC ⃗⃗⃗⃗⃗ −AB ⃗⃗⃗⃗⃗ )=13AC ⃗⃗⃗⃗⃗ +23AB ⃗⃗⃗⃗⃗ =13b+23a. DE ⃗⃗⃗⃗⃗ =DC ⃗⃗⃗⃗⃗ +CE ⃗⃗⃗⃗ =23BC ⃗⃗⃗⃗⃗ +13CA ⃗⃗⃗⃗⃗ =23(AC ⃗⃗⃗⃗⃗ −AB ⃗⃗⃗⃗⃗ )+13CA ⃗⃗⃗⃗⃗ =23AC ⃗⃗⃗⃗⃗ −23AB ⃗⃗⃗⃗⃗ −13AC⃗⃗⃗⃗⃗ =13AC ⃗⃗⃗⃗⃗ −23AB ⃗⃗⃗⃗⃗ =13b-23a.a+13b -23a+13b 8.设a=3i+2j,b=2i-j,试用i,j 表示向量23[(4a -3b )+13b -14(6a -7b )].[(4a -3b )+13b -14(6a -7b )]=23(4a-3b)+29b-16(6a-7b)=83a-2b+29b-a+76b=(83-1)a+(-2+29+76)b=53a-1118b=53(3i+2j)-1118(2i-j)=5i+103j-119i+1118j=349i+7118j. 9.如图,四边形OADB 是以OA,O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又OA ⃗⃗⃗⃗⃗ =a,OB ⃗⃗⃗⃗⃗ =b,BM=13BC,CN=13CD,试用a,b 表示OM ⃗⃗⃗⃗⃗⃗ ,ON ⃗⃗⃗⃗⃗ ,MN ⃗⃗⃗⃗⃗⃗ .⃗⃗⃗⃗ =13BC ⃗⃗⃗⃗⃗ =16BA ⃗⃗⃗⃗⃗ =16(OA ⃗⃗⃗⃗⃗ −OB ⃗⃗⃗⃗⃗ )=16(a-b), 所以OM ⃗⃗⃗⃗⃗⃗ =OB ⃗⃗⃗⃗⃗ +BM ⃗⃗⃗⃗⃗⃗ =b+16a-16b=16a+56b,CN ⃗⃗⃗⃗⃗ =13CD ⃗⃗⃗⃗⃗ =16OD ⃗⃗⃗⃗⃗ , 所以ON ⃗⃗⃗⃗⃗ =OC ⃗⃗⃗⃗⃗ +CN ⃗⃗⃗⃗⃗ =12OD ⃗⃗⃗⃗⃗ +16OD ⃗⃗⃗⃗⃗ =23OD ⃗⃗⃗⃗⃗ =23(OA ⃗⃗⃗⃗⃗ +OB ⃗⃗⃗⃗⃗ )=23(a+b)=23a+23b. MN ⃗⃗⃗⃗⃗⃗ =ON ⃗⃗⃗⃗⃗ −OM ⃗⃗⃗⃗⃗⃗ =23a+23b-16a-56b=12a-16b. 10.在△OAB 的边OA,OB 上分别有一点P,Q,且OP ∶PA=1∶2,OQ ∶QB=3∶2.连接AQ,在AQ 上取一点R,满足AR ∶RQ=5∶1.(1)用OA ⃗⃗⃗⃗⃗ ,OB ⃗⃗⃗⃗⃗ 表示BR⃗⃗⃗⃗⃗ ;(2)求证:点R 在线段BP 上.OP ∶PA=1∶2,∴OP ⃗⃗⃗⃗⃗ =13OA ⃗⃗⃗⃗⃗ . ∵OQ ∶QB=3∶2,∴OQ ⃗⃗⃗⃗⃗ =35OB ⃗⃗⃗⃗⃗ . ∵AR ∶RQ=5∶1,∴AR ⃗⃗⃗⃗⃗ =56AQ ⃗⃗⃗⃗⃗ . 又AQ ⃗⃗⃗⃗⃗ =OQ ⃗⃗⃗⃗⃗ −OA ⃗⃗⃗⃗⃗ =35OB ⃗⃗⃗⃗⃗ −OA ⃗⃗⃗⃗⃗ , ∴AR ⃗⃗⃗⃗⃗ =12OB ⃗⃗⃗⃗⃗ −56OA ⃗⃗⃗⃗⃗ . ∴BR ⃗⃗⃗⃗⃗ =AR ⃗⃗⃗⃗⃗ −AB ⃗⃗⃗⃗⃗ =12OB ⃗⃗⃗⃗⃗ −56OA ⃗⃗⃗⃗⃗ -(OB ⃗⃗⃗⃗⃗ −OA ⃗⃗⃗⃗⃗ )=16OA ⃗⃗⃗⃗⃗ −12OB ⃗⃗⃗⃗⃗ . (2)证明 ∵BP ⃗⃗⃗⃗⃗ =OP ⃗⃗⃗⃗⃗ −OB ⃗⃗⃗⃗⃗ =13OA ⃗⃗⃗⃗⃗ −OB ⃗⃗⃗⃗⃗ =216OA ⃗⃗⃗⃗⃗ −12OB ⃗⃗⃗⃗⃗ =2BR ⃗⃗⃗⃗⃗ , ∴BP ⃗⃗⃗⃗⃗ ,BR⃗⃗⃗⃗⃗ 共线. 又BP ⃗⃗⃗⃗⃗ ,BR⃗⃗⃗⃗⃗ 有公共点B, ∴点R 在线段BP 上.。
高中数学步步高必修2习题部分Word版文档1.1 第1课时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1课时多面体的结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底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B.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C.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2. 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右侧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是()A.南B.北C.西D.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由6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C.正方体各条棱长都相等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5.下图中不可能围成正方体的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柱中一条侧棱就是棱柱的高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二、填空题7.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cm. 8.在下面的四个平面图形中,哪几个是侧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的展开图________(填序号).9.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形体的4个顶点,这些几何形体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三、解答题10. 如图所示为长方体ABCD—A′B′C′D′,当用平面BCFE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后,各部分形成的多面体还是棱柱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指出底面及侧棱.11.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三棱台ABC—A1B1C1,如何用两个平面把这个三棱台分成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三棱锥.1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八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正六边形,其它各面都是矩形;(2)由五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全等三角形.四、探究与拓展13.正方体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答案1.A 2.B 3.C 4.D 5.D 6.A7.128.①②9.①③④⑤10.解截面BCFE右侧部分是棱柱,因为它满足棱柱的定义.它是三棱柱BEB′—CFC′,其中△BEB′和△CFC′是底面.EF,B′C′,BC是侧棱,截面BCFE左侧部分也是棱柱.它是四棱柱ABEA′—DCFD′.其中四边形ABEA′和四边形DCFD′是底面.A′D′,EF,BC,AD为侧棱.11.解过A1、B、C三点作一个平面,再过A1、B、C1作一个平面,就把三棱台ABC—A1B1C1分成三部分,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分别是A1—ABC,B—A1B1C1,A1—BCC1.12.解(1)该几何体有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正六边形,其他各面都是矩形,可满足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相互平行,故该几何体是六棱柱.(2)该几何体的其中一个面是四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且这些三角形有一个公共顶点,因此该几何体是四棱锥.13.解本问题可以有如下各种肯定或否定性的答案:①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②截面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截面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③截面可以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截面为四边形时,这个四边形中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④截面不能是直角梯形;⑤截面可以是五边形;截面五边形必有两组分别平行的边,同时有两个角相等;截面五边形不可能是正五边形;⑥截面可以是六边形;截面六边形必有分别平行的边,同时有两个角相等;⑦截面六边形可以是等角(均为120°)的六边形.特别地,可以是正六边形.截面图形举例。
高中数学步步高必修2习题部分Word版文档第4章 4.2.1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已知圆x 2+y 2+Dx +Ey +F =0与y 轴切于原点,那么 ( )A .D =0,E =0,F ≠0B .D =0,E ≠0,F =0C .D ≠0,E =0,F =0 D .D ≠0,E ≠0,F =02.圆x 2+y 2-4x +4y +6=0截直线x -y -5=0所得弦长等于 ( ) A. 6 B.522C .1D .5 3.圆x 2+y 2+2x +4y -3=0上到直线l :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由直线y =x +2上的点向圆(x -4)2+(y +2)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A.30B.31 C .4 2 D.335.已知直线ax +by +c =0(abc ≠0)与圆x 2+y 2=1相切,则三条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存在6.与圆x 2+y 2-4x +2=0相切,在x ,y 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共有 (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二、填空题7.已知P ={(x ,y )|x +y =2},Q ={(x ,y )|x 2+y 2=2},那么P ∩Q 为________.8.圆x 2+y 2-4x =0在点P (1,3)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9.P (3,0)为圆C :x 2+y 2-8x -2y +12=0内一点,过P 点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求过点P (-1,5)的圆(x -1)2+(y -2)2=4的切线方程.11.求直线l :3x +y -6=0被圆C :x 2+y 2-2y -4=0截得的弦长.12.直线l 经过点P (5,5),且和圆C :x 2+y 2=25相交,截得的弦长为45,求l 的方程.四、探究与拓展13.已知直线x +2y -3=0与圆x 2+y 2+x -2cy +c =0的两个交点为A 、B ,O 为坐标原点,且OA ⊥OB ,求实数c 的值.答案1.C 2.A 3.C 4.B 5.B 6.C7.{(1,1)}8.x -3y +2=09.x +y -3=010.x =-1或5x +12y -55=0 11.1012.x -2y +5=0或2x -y -5=013.解 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由OA ⊥OB ,知k OA ·k OB =-1,即y 1x 1·y 2x 2=-1,∴x 1x 2+y 1y 2=0① 由⎩⎪⎨⎪⎧ x +2y -3=0x 2+y 2+x -2cy +c =0, 得5y 2-(2c +14)y +c +12=0,则y 1+y 2=15(2c +14),y 1y 2=15(c +12)② 又x 1x 2=(3-2y 1)(3-2y 2)=9-6(y 1+y 2)+4y 1y 2,代入①得9-6(y 1+y 2)+5y 1y 2=0③ 由②、③得,c =3.。
高中数学步步高必修2习题部分Word版文档第3章 3.3.3-3.3.4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一、选择题1.两平行直线l 1:3x +4y -1=0与l 2:6x +8y -5=0间的距离是 ( )A.45B.310C.35D .3 2.原点到直线3x +4y -26=0的距离是 ( ) A.2677 B.265 C.245 D.2753.点P (x ,y )在直线x +y -4=0上,O 是原点,则|OP |的最小值是 ( )A.10 B .2 2 C. 6 D .24.已知点(a,2)(a >0)到直线l :x -y +3=0的距离为1,则a 的值为 ( )A. 2 B .2- 2C.2-1D.2+15.过点P (0,1)且和A (3,3),B (5,-1)距离相等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y =1B .2x +y -1=0C .y =1或2x +y -1=0D .2x +y -1=0或2x +y +1=06.两平行直线l 1,l 2分别过点P (-1,3),Q (2,-1),它们分别绕P 、Q 旋转,但始终保持平行,则l 1,l 2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0,+∞)B .[0,5]C .(0,5]D .[0,17]二、填空题7.过点A (2,1)的所有直线中,距离原点最远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8.若直线3x +4y +12=0和6x +8y -11=0间的距离为一圆的直径,则此圆的面积为________.9.已知直线3x +2y -3=0和6x +my +1=0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2,5),且斜率为-34. (1)求直线l 的方程;(2)若直线m 与l 平行,且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3,求直线m 的方程.11.△ABC 的三个顶点是A (-1,4),B (-2,-1),C (2,3).(1)求BC 边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ABC 的面积S .12.如图,已知直线l 1:x +y -1=0,现将直线l 1向上平移到直线l 2的位置,若l 2、l 1和坐标轴围成的梯形面积为4,求l 2的方程.四、探究与拓展13.已知正方形的中心为直线2x -y +2=0,x +y +1=0的交点,正方形一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3y -5=0,求正方形其它三边的直线方程.答案1.B 2.B 3.B 4.C 5.C 6.C7.2x +y -5=08.4916π 9.7132610.(1)3x +4y -14=0(2)3x +4y +1=0或3x +4y -29=011.(1)x +y -3=0 (2)812.x +y -3=013.解 设与直线l :x +3y -5=0平行的边的直线方程为l 1:x +3y +c =0.由⎩⎪⎨⎪⎧ 2x -y +2=0x +y +1=0得正方形的中心坐标P (-1,0), 由点P 到两直线l ,l 1的距离相等, 则|-1-5|12+32=|-1+c |12+32,得c =7或c =-5(舍去).∴l 1:x +3y +7=0.又∵正方形另两边所在直线与l 垂直, ∴设另两边方程为3x -y +a =0, 3x -y +b =0.∵正方形中心到四条边的距离相等, ∴|-3+a |32+12=|-1-5|12+32,得a =9或-3,∴另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3x -y +9=0,3x -y -3=0.∴另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3x -y +9=0,x +3y +7=0,3x -y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
斜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
2.正棱柱:底面多边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性质: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矩形)
3.正方体⊆长方体⊆直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四棱柱
4.长方体性质: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外接球直径等于对角线的长、对角线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
5.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正投影是底面的中心。
6.正棱台性质: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两底面以及平行与底面的截面是相似多边形、两底面中心
的连线、边心距与斜高组成直角梯形、两底面中心的连线、侧棱和底面相应的对角线的一半也组成一个直角梯形。
7.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的半径r有以下关系:r2=R2-d2
初中重要定理回顾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公理1 如果一天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此平面上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或两条相交直线、两条平行直线、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补充:1、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三种:平行,相交,异面。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斜率1.k=tan α(α≠90°) 2.k=y2-y1
x2-x1 (x 1≠x 2)
直线方程
【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1122(,),A x y B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AB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一般的,已知两条平行线l 1:Ax+By+C 1=0,l 2:Ax+By+C 2=0(C 1≠C 2),设(x 0,y 0)是直线l 2上任意一点,则Ax 0+By 0+C 2=0,于是,点(x 0,y 0)到直线l 1:Ax+By+C 1=0的距离为
=
第四章 圆与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 (2)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半径为 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
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 ,E ,F ;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0:=++C By Ax l ,圆()()2
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l 的距离为 , 则
有相离与C l r d ⇔>;相切与C l r d ⇔=;相交与C l r d ⇔< (2)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
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
∆,则有相离与C l ⇔<∆0;相切与C l ⇔=∆0;
相交与C l ⇔>∆0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200r yy xx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
()00,y x 表示切点坐标,r 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 2+y 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200r yy xx =+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 0-a)(x-a)+(y 0-b)(y-b)= r 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1211:
r b y a x C =-+-,()()222222:R b y a x C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
⎪⎭
⎫
⎝⎛
--2,2E D
F E D r 42
12
2-+=2
2B A C Bb Aa d +++=2
200B A C By Ax d +++=
2
2B A C
Bb Aa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