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合集下载

专题09 杠杆平衡实验(解析版)

专题09 杠杆平衡实验(解析版)

专题09 杠杆平衡实验【知识储备】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的平衡;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高处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杠杆一边挂上钩码,在另一边挂上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或F1/F2=L2/L1 。

【专题突破】1.某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调节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并便于实验时测量力臂。

(2)如图乙,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端钩码下方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顺时针转动(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3)如图丙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OA(选填“OA”、“OB”或“AB”)。

【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一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实验时测量力臂;(2)将图中乙的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设每个钩码重G,每小格长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左边:4G×2L=8GL;右边:3G×3L=9GL,右边的乘积大于左边的乘积,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升,即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OA与原来相比较力和力臂都没有改变,所以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力臂;(2 )顺时针转动;(3)OA。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验证杠杆原理;2. 学习使用杠杆实验器材,提高动手能力;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杠杆平衡的条件:在一个平衡的杠杆系统中,力与力矩的乘积相等,即F1 ×L1 = F2 ×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F1和F2到杠杆支点的距离。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杠杆实验器材(含杠杆、支点、钩码、弹簧测力计等);2. 步骤:(1)将杠杆固定在支点上,调节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左侧挂上钩码,记录钩码质量m1和对应的力F1,在杠杆右侧挂上钩码,记录钩码质量m2和对应的力F2;(3)测量力F1和F2到支点的距离L1和L2;(4)计算力矩M1和M2,比较M1和M2的大小,验证杠杆平衡条件;(5)重复步骤2-4,多组数据求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m1 = 20g,F1 = 0.5N,L1 = 0.2m;(2)m2 = 30g,F2 = 0.7N,L2 = 0.3m;(3)m3 = 40g,F3 = 0.9N,L3 = 0.4m;……(5)mi = 100g,Fi = 2.0N,Li = 1.0m;2. 分析:(1)计算力矩M1和M2:M1 = F1 ×L1,M2 = F2 ×L2;(2)比较M1和M2的大小:M1 ≈M2;(3)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杠杆平衡时,力与力矩的乘积相等,验证杠杆平衡条件;(4)通过多组数据求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 杠杆平衡的条件为:F1 ×L1 = F2 ×L2;2. 实验中,杠杆平衡时,力与力矩的乘积相等;3. 实验数据的平均值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杠杆的平衡调节,避免杠杆倾斜;2. 测量力矩时,要准确记录力与力臂的大小;3. 多次实验,求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 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突破(全国通用版):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突破(全国通用版):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版)

实验1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考点梳理1.实验装置图2.实验前(1)杠杆状态的判断:静止时(包括水平位置静止和非水平位置静止)均达到平衡状态(2)选中点作杠杆支点的目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此时杠杆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重力的力臂为0(3)平衡螺母的作用及调节方法:作用: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4)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a.便于测量力臂;b.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操作(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4.实验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的问题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的结果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 3.80.15 3.00.10b.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应为F1=F2,l1=l2的错误结论,原因是没有改变力的大小和位置,多做几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实验序号F1/N l1/cm F2/N l2/cm 123232333334343(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5.多次实验的目的:让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6.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F1l1=F2l2)(1)要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另一端钩码的数量或需要移动的位置.(2)杠杆平衡时,在杠杆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钩码或将两边的钩码移动相同的距离,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7.实验时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1)优点:能直接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2)操作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该沿竖直方向拉杠杆,沿竖直方向拉的目的是方便读出或测出力臂的大小.斜拉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力臂的大小不好测量.②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需重新调零.(3)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与倾斜拉的相关判断①如果只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如图中l1<l2.②竖直向下拉时,拉力最小.③不管竖直拉还是倾斜拉,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8.实验结论拓展: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F3l3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操作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要点1.平衡螺母的调节:实验前杠杆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小明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下表中记录数据,然后改变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其目的是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为__1__、为___0.15__.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 2.50.220.25220.15 1.50.23 1.50.1①②要点2.结论普遍性的操作:应多次改变动力或阻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方向.(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科学推理)(2022安徽)第3次实验后,小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侧悬挂的悬线(保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乙,不计摩擦,杠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由于力不变,但力臂减小.要点3.关键点解读:滑轮推动悬线实质改变的是力的方向,没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改变则力臂变小(5)(2022宜宾)如图丙所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左(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向右移动一格.(6)(装置改进)(2022河南)实验小组对探究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丁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也能避免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因为这样做改变了拉力方向总是和杠杆垂直的情况.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F的力臂应为OB(选填“OA”“OB”或“AB”).要点4.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优点:可以连续改变拉力的方向、直接读出力的大小.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7)(支点位置对结论影响)(2021湘潭)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中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戊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的重为0.5N,则杠杆重力为__0.5_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设在__O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点5.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使得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8)(宽杠杆问题)(2021陕西)如图己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___OB___(选填“OA”“OB”或“AB”),此时杠杆__仍能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9)(科学论证)(2022益阳)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庚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l1__>__Gl2.(选填“>”“<”或“=”)2.小明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是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消除杠杆重对实验的影响;(2)杠杆调平衡后,在左侧A位置挂上钩码,且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如乙图),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L1大小,绘制成图像如图丙所示。

拓展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拓展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图示】【实验步骤】1、将杠杆的中点支撑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

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数据】【实验分析】对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每次实验中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都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注意事项】(1)实验前,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只能改变钩码的个数、位置或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位置。

(3)实验至少做三次,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温馨提示】1、实验前杠杆调水平平衡的原因(1)消除自重影响。

如图所示,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时,就将杠杆自身的重心调到了支点上,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重力不能使杠杆转动,从而可以避免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便于测量力臂。

杠杆处于倾斜状态时,力臂不在杠杆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无法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或测出力臂,力臂的测量较困难。

当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如图乙所示,可以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或测出力臂。

2、如图所示,还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为动力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此时要注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要始终沿竖直方向,否则动力臂不沿杠杆方向,这种情况下直接在杠杆上读出(或测出)的动力臂数值会比实际值偏大。

【分析与论证】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选填“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

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进行实验;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6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6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含解析

实验16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考点聚焦经典例题1.(2019•百色)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往(选填“左"或“右")调;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选填“A”或“B”):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将如图丁所示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4)如图1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应用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例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某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图2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答案】(1)右;(2)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B;(3)左端下沉;(4)1;变大;(5)72【解析】(1)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本题为探究性实验,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故选B;(3)如图丁所示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左端:2G×4L=8GL,右端:G×6L=6GL,左端大于右端,故左端下沉;(4)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1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2G•2L=F•4L,解得F=G=1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向左倾斜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5)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0g+20g+2g=72g。

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Hello, let's embark on a journey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s of lever balance through an exciting experiment.嗨,让我们踏上一段探索杠杆平衡条件的有趣实验之旅吧!In this experiment, we'll use a simple lever, also known as a beam balance,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leverage.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杠杆,也就是天平,来观察和理解杠杆原理。

Firstly, we set up the lever with a fulcrum, or pivot point, in the middle. This fulcrum allows the lever to rotate freely.首先,我们在杠杆的中间设置一个支点,也就是旋转点,这样杠杆就可以自由旋转了。

On one side of the lever, we place a weight, and on the other side, we add weights or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weights until the lever balances.在杠杆的一侧,我们放置一个重物,然后在另一侧添加重物或调整重物的位置,直到杠杆平衡。

The condition for the lever to be in balance is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weight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ulcrum on one side must equal the product of the weight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ulcrum on the other side.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一侧的重量与距离支点的乘积必须等于另一侧的重量与距离支点的乘积。

2020年中考物理重点实验复习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重点实验复习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 F1L1=F2L2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5、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缺点是:测力计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杠杆、钩码盒、弹簧测力计、细线和刻度尺。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然后,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先固定动力F1的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接下来,固定动力F1的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接着,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
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最后,整理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我们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是因为只有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各个力的大小和臂长,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方法;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杠杆实验装置,包括杠杆、支点、负重、测力计等;2. 实验台;3. 实验记录表;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支点固定稳定;2. 在杠杆的一侧悬挂一个负重,使杠杆处于不平衡状态;3. 在杠杆另一侧使用测力计测量受力大小;4. 记录测力计示数,并计算实际受力大小;5. 移动负重的位置,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位置下的受力大小;6.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四、实验数据记录:| 负重位置(cm) | 测力计示数(N) | 实际受力大小(N)|。

|--------------|----------------|----------------|。

| 10 | 2.5 | 2.5 |。

| 15 | 4.0 | 4.0 |。

| 20 | 5.5 | 5.5 |。

| 25 | 7.0 | 7.0 |。

| 30 | 8.5 | 8.5 |。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以观察到在不同负重位置下,测力计示数和实际受力大小保持一致。

这表明在杠杆平衡条件下,杠杆两侧的受力大小相等。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两侧的受力大小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的预期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条件的正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验证,加深了对该物理原理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掌握了使用测力计测量受力大小的方法,并学会了数据记录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步骤的规范性,以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装置图2. 实验前(1)杠杆状态的判断:(2)选中点作杠杆支点的目的:(3)平衡螺母的作用及调节方法:(4)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3. 实验操作(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4. 实验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的问题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的结果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b.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应为F1=F2,l1=l2的错误结论,原因是.(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5. 多次实验的目的:6.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F1l1=F2l2)(1)要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另一端钩码的数量或需要移动的位置.(2)杠杆平衡时,在杠杆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钩码或将两边的钩码移动相同的距离,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7. 实验时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1)优点:能直接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2)操作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该沿竖直方向拉杠杆,沿竖直方向拉的目的是方便读出或测出力臂的大小.斜拉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力臂的大小不好测量.①(3)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与倾斜拉的相关判断①如果只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如图中l1<l2.①竖直向下拉时,拉力最小.①不管竖直拉还是倾斜拉,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8. 实验结论拓展: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操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要点1.平衡螺母的调节:实验前杠杆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小明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下表中记录数据,然后改变钩码的__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为____、为_____.要点2.结论普遍性的操作:应多次改变动力或阻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方向.(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科学推理)(2022安徽)第3次实验后,小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侧悬挂的悬线(保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乙,不计摩擦,杠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3.关键点解读:滑轮推动悬线实质改变的是力的方向,没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改变则力臂变小(5)(2022宜宾)如图丙所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______________.(6)(装置改进)(2022河南)实验小组对探究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丁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也能避免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因为这样做改变了_____________.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F的力臂应为_____(选填“OA”“OB”或“AB”).要点4.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优点:可以连续改变拉力的方向、直接读出力的大小.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7)(支点位置对结论影响)(2021湘潭)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中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戊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的重为0.5 N,则杠杆重力为___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设在__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点5.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使得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8)(宽杠杆问题)(2021陕西)如图己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______(选填“OA”“OB” 或“AB”),此时杠杆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9)(科学论证)(2022益阳)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庚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l1____Gl2.(选填“>”“<”或“=”)2.小明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2)杠杆调平衡后,在左侧A位置挂上钩码,且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如乙图),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L1大小,绘制成图像如图丙所示。

【实验题】13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实验题】13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2021中考物理二轮考点过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考点梳理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提出问题:当杠杆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那么杠杆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呢.实验步骤:(l)实验前要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从而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平衡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再旋动两端的螺母(2)在已调节平衡的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支点两边的钩码重力分别是动力F I和阻力F2,用刻度尺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说明: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方便测力臂.使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也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只是实验操作比较麻烦.实验数据:序号F1/N L1/cm F2/N L2/cm1150.51021100.5203 1.510115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写作F1L1=F2L2,用比例式表示为=强化练习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甲图,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字母表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3)如甲图,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若此时再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钩码,杠杆会向端倾斜。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11.1.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1.1.2  杠杆的平衡条件

B.右端下降 D.无法判断
3.下面有关杆秤(如图所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 A.若秤砣比标准秤砣小,测得值偏大; B.若秤砣上沾泥,卖方占便宜; C.用提扭A所测的范围大些; D.若铁秤盘下隐藏一大块磁铁,称量时卖方占便宜。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人的手臂水平举重的动作,若不计手臂自重,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通过实验得到的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7、下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每个钩码重0.5N,杠 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上表中。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解:由F1l1=F2l2 得:
l2 0.07m =2.57×104N F2 2.57×104N 3kg = 2.57t m = g = =2.57 × 10 10N·kg—1
F2 =
F 1 l1
=
200N×9m
解:(略)。
究竟小猴和小兔谁分的萝卜重?
答:小猴分得的萝卜重,萝卜平衡时,粗的那端力 臂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粗的那端萝卜更重。
O的距离之比 3:2

9.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 4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码,可在B位置挂上__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 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 示数将大于 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杠杆,没错,就是那种看起来简单,却能让你感受到“力”的奥秘的家伙。

杠杆的原理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随时在你身边,比如说用扳手拧螺母,或者在秋游的时候,找根棍子撬开一个大石头。

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要找到那个让两边力量恰好平衡的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哲学的味道?不过别担心,我们今天的实验就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变得活灵活现!2. 实验准备2.1 材料准备好吧,首先我们得准备一些工具,别怕,咱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东西。

准备一根长木棒,最好是比较轻的,能找到的就行。

接着要有一个支点,找一个小木块或者瓶子都行,千万不要用你家那只老虎牌瓷器,哈哈!再准备一些小的重物,比如硬币、书本,或者什么可以加重的东西,随便来点就行。

2.2 实验步骤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实验了。

首先,把木棒放在支点上,确保它能摇摇晃晃,像个喝醉了的朋友一样,哈哈!然后,在木棒的一边放上重物,另一边则不放,看看它会不会倾斜。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步,试试它的平衡感如何。

然后,慢慢在另一边加重物,直到两边平衡,记得仔细观察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有点耐心。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观察结果终于到了最刺激的时刻!在你加重物的时候,木棒会慢慢向一边倾斜,像在表演杂技一样。

不过,随着你不断地添加重物,终于有那么一瞬间,两边的力量达成了微妙的平衡,那一刻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真是太棒了!这时候,你可以开始记录这个重量,看看需要多少重物才能让杠杆保持平衡。

记得,万事开头难,找到那个平衡点可是需要一点智慧的!3.2 理论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看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其实是一个简单而又美妙的道理。

根据杠杆原理,力量和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边加了重物,那另一边就得增加距离,才能保持平衡。

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就是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为了让事情更顺利,我们得做出一些调整,生活也是一样,有些时候,你得让步,才能找到和谐的状态。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验证其成立的条件。

实验器材:
1. 杠杆。

2. 不同重量的物体。

3. 支撑物。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放置在支撑物上,确保杠杆能够自由旋转。

2. 在杠杆的一端放置一个重量物体,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3. 测量杠杆的两端距离支撑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 移动重量物体,使得杠杆失去平衡状态。

5. 重新调整重量物体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平衡状态。

6. 测量杠杆两端距离支撑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我们发现在杠杆平衡状态下,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即力矩的平衡条件成立。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在杠杆平衡状态下,力矩的平衡条件成立,即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这一结论符合我们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论预期。

自查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操作,并成功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在测量杠杆长度和力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严格地进行数据记录和测量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15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动力F1(N)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步骤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步骤1. 引言哎呀,杠杆,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好东西!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搬运工”,轻松帮我们解决了许多“沉重”的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杠杆,搬起一块大石头简直是天方夜谭。

今天呢,我们就来聊聊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怎么通过实验来亲身体验一下这其中的奥妙。

2. 实验准备2.1 准备材料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份“实验大礼包”。

这包括:一根平衡杠杆(可以是木棍、尺子啥的),一个支点(可以用书本、砖头等),一些小重物(比如书、石头、玩具等),还有个计量工具,比如称重器。

哦,对了,还得准备一张实验记录表,用来记下我们的“战果”。

2.2 确定实验场地接下来,咱们得选一个适合的地方。

这地方不能太乱,也不能太小,最好是个平坦的桌面。

要是选了个不稳的地方,杠杆一不小心就“翻车”,那可就搞笑了。

找好地方后,先把支点放在中间,咱们的实验就可以开始了!3. 实验步骤3.1 杠杆的放置好了,现在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杠杆的放置!把杠杆放在支点上,确保它可以自由转动。

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轻轻一拨,看看杠杆的灵活性。

如果它能转得飞快,那就没问题了,咱们继续!3.2 调整重物接下来,开始放重物。

这个时候,咱们可以用不同的重物,放在杠杆的两端。

比如,一边放上一个重一点的书,另一边放上几个轻一点的玩具。

然后,观察一下杠杆的状态。

如果杠杆倾斜了,那说明两边的重力不平衡。

别急,咱们可以试着调整一下重物的数量或位置,看看能不能让杠杆重新平衡。

4. 实验观察4.1 记录数据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每次调整后,都要仔细记录杠杆两边的重物数量和位置。

这可是咱们实验成功的关键。

想象一下,如果不记录,就像喝了醉酒的茶,什么都记不住,那可是白忙活了。

4.2 分析结果当杠杆终于平衡的时候,咱们得好好分析一下这个结果。

比如说,重物的重量、距离支点的远近等等。

这个时候,脑袋里一定要有个小算盘,仔细算一算。

为什么这边重,那边轻,才能得出平衡的“真谛”。

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秘密

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秘密
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摆法平衡条件支点左侧钩码数支点右侧钩码数距离支点格距离支点格123实验结论
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秘密
实验要求: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
实验仪器:平衡尺、钩码若干。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整理实验器材。
3、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4、再次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
摆法
平衡条件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钩码数
距离支点(格)
钩码数
距离支点(格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本文旨在探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主要包括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等方面。

一、实验背景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工具,常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或力的大小等。

而杠杆平衡条件则是杠杆平衡的基本规律,即杠杆两侧所受的力矩相等。

在力学学科中,杠杆平衡条件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设计、工程测量等领域。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引入杠杆平衡条件,验证杠杆的平衡状态,并探讨如何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原理1、力矩定义力矩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表示力的作用方式的旋转性质。

它的基本定义是由一个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的大小与方向的量度。

2、杠杆平衡条件当用杠杆支撑物体时,如果使得物体有平衡而不产生旋转,则应使杠杆两侧的力矩相等。

即F1×D1=F2×D2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作用于杠杆两侧的力,D1和D2分别表示杠杆两端到支点的距离。

3、重心定理重心是物体所具有的一个代表物体整体质量分布位置的点,也叫做质心。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平衡某些物体的重心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同时,重心还可用来求解物体的密度、形状等信息。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如杠杆和几组不均匀的金属物体等。

2、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并记录下支点的位置。

3、将不同重量的金属物体分别放在杠杆的两侧,记录下各自的重量和到支点距离。

4、移动物体位置,直至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记录下物体位置以及平衡状态下沿着杠杆的两端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5、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及重心定理,求出各组金属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与实际测量位置作对比分析。

6、修改杠杆系统,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出某些未知量,如力、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并进一步领悟了力矩和重心定理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杠杆平衡条件对平面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1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1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普通高
课件制作: 李 杨
实验1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 技能训练
实验理论准备:
1、什么是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分成哪三类? 3、杠杆如何分类? 4、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注意: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方便读力臂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 技能训练
动力F1 (N)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l1(cm) F1×l1 F2(N) l2(cm)
F2×l2
1
2
3
实验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 技能训练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F1、F2、l1、l2之间存在什么关
系呢?
猜想与假设
F1+l1 F2 +l2 F1-l1 F2 -l2
F1 l1 F2 l2
F1 F2 l1 l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 技能训练
实验器材: 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6)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a.塑料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甲所示。

则支点O与直尺的_____________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

b.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乙所示。

①若将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___________端将下沉。

②小明测出乙图中的l1、l2作为力臂的大小,是否正确?为什么?
(7)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8)在探究实验中部分同学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平衡.
a、你认为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b、如何用图丁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
(9)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如图戊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将总重为G=100N的钩码挂在铁质杠杆上,弹簧测力计作用于P点,现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0.2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0N,其移动的距离为s=0.6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a.若增加钩码的重量,重复实验,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若钩码的重量不变,将钩码悬挂点移动到Q点,仍将钩码匀速提升h的高度,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杠杆机械效率为η',若不计转轴O处摩擦,则:F'F,η'η(以上均选填“>”“=”或“<”)。

c.若钩码的重量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移动到Q点,仍将钩码匀速提升h的高度,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若不计转轴O处的摩擦,则:F'F,η'η(以上均选填“>”“=”或“<”)。

件”。

(11)如图丙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天平,横梁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左侧为悬挂在固定位置P的置物盘,右侧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带刻度线的横梁上。

①下面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C.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右侧横梁的零刻线Q处
D.由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E.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
F.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②调节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刚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时,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将对准底座上标记的侧(填“左”或“右”);
③已知横梁长为l,OP长l1,OQ长l2,钩码质量为m,则该天平所
能测量的待测物体的最大质量是。

(12)某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罝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填“左”或“右”);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2)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O cm.
(3)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1cm处,则此种液体的质量为g,液体的密度为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13)小明利用轻质木条和透明塑料桶(不计重力)等器材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液体密度的秤.测量时只要把待测液体装满小桶.就能通过移动秤砣的位置,从木条上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1)该密度秤用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有_____、___.
(2)小明测得木条长为32cm,提钮到秤钩的距离为l0=5cm,秤砣的质量10g.小明利用他的密度秤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了如图乙的图象(l是密度秤的提钮到秤舵的距离,ρ是液体的密度),试计算塑料桶的容积.(g=10N/kg)
(3)该密度秤的量程是多少?
(4)密度秤的刻度均匀(填“均匀”或“不均匀”),在A、B、C三点若有一个零刻度,该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