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诊断学诊断神经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内容
意识清醒时:用棉签、大头针、试管及音叉等。
左右对比。 上下对比。 偏瘫患者的检查:三点法。 截瘫患者的检查:逐步移行检查法。
意识不清时:用强痛刺激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浅感觉:皮肤及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和关节等的震动觉和位置觉。 复合感觉:皮层感觉。
0级 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肢体运动。 2级 肢体能水平运动,但不能抬高。 3级 肢体能抬高,但不能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弱。 5级 正常肌力。
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随意运动,锥体系)(二)
肌力减退的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1)完全性瘫痪 2)不完全性瘫痪(轻瘫) 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肌力减退可提示病变的 损害部位: 1)单瘫:大脑皮质运动区或脊髓前角的局限 性损害 2)偏瘫:大脑半球运动区或内囊部损害 3)交叉性瘫痪:脑干病变 4)截瘫:脊髓横贯性损害
性运动障碍
运动功能检查 共济运动(主要为小脑)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 动称共济运动。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视神经 及深感觉均参与作用。
检查方法:(均需在睁眼和闭眼时分别进行)
指鼻试验。 轮替试验。 跟-膝-胫试验。 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及原则(课堂PPT)
19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起病状态 、疾病进展速度等);
2.患者的基础疾病也有助于疾病的定性诊 断;
10
收集资料---神经系统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选择依据:
1.依据病人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2.结合诊断技术的系统评价; 3.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 4.病人的承受能力。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常用项目: 1.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等) 2.影像学检查(X片、DSA、CT、MRI等) 3.电生理诊断检查(EEG、EMG等) 4.其他:活检、基因诊断学、分子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
根据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如头痛 、瘫痪、麻木等提出问题;
根据患者病史中提供的某些要点提出若 干问题请其详细描述;
医生根据在初步检查时所发现的某些表 面现象,再提出问题请其详细回答。
5
收集资料---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
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左右利手; 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
1.局灶性:是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某一局 限部位病变;
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学 ppt课件
提睾反射
肛门反射
36
角膜反射
跖反射
37
浅反射 减弱或消失
●中枢性或周围性瘫痪 ●昏迷、麻醉、深睡 ●一岁以内婴儿
38
反射检查
3. 病理反射
⑴ 巴彬斯基(Babinski)征
⑵ Babinski等位征:
①Chaddock征 ②Oppenheim征 ③Schaeffer征
④Gordon征 ⑤Gonda征
18
4.不 自 主 运 动
静
舞
止
蹈
性
样
震
运
颤
动
抽
手扭
动
足转
症
徐痉
动挛
19
上肢共济运动检查
指鼻试验
快复轮替试验
20
下肢共济运动检查
跟膝胫试验
Romberg氏 征
21
感觉系统检查
1. 浅感觉 ①痛觉 ②触觉 ③温度觉
2. 深感觉(本体感觉) ①运动觉 ②位置觉 ③振动觉
3. 复合感觉(皮层感觉) ①皮肤定位觉 ②两点辨别觉 ③体表图形觉 ④实体觉
3. 头部和颈部 ⑴ 头颅部 ⑵ 面部及五官 ⑶ 颈部
4. 躯干和四肢
6
脑 神 经 检 查
7
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Ⅰ) 2.视神经(Ⅱ):视力、视野、眼底 3.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神经定位诊断学
1.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和
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和用途,
也能对他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
2.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听力正常,但对他人和自己
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他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虽然语言
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
语
3.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理解书面
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和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
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也称非流利性失语
4.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
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
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
5.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
体束病变。
6.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他各趾呈扇形展开。
7.奥尔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
斯基征
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
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
10.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等。
定位定性诊断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4)内侧纵束的病变 内侧纵束损害时引起特殊的表现为核间性眼肌 瘫痪。是脑干内病变的特征性表现,见于脑干炎、 脑干肿瘤、脑干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症等。 核间性眼肌瘫痪 是指自动眼神经核至外展神 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的病变所致。又称核间麻痹”。 主要表现单(或双)眼的外直肌或内直肌的分离性瘫 痪,多伴有分离性眼球震颤。临床分前、后两型。
(2)核以下的神经纤维病变
指自核发出的纤维到达眼球这一段神经纤维的病变。如一 侧神经纤维的损伤,引起同侧眼的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第二节 视 神 经
2.视野障碍 (1)视神经病变
病灶侧全盲或中心盲点,病侧眼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 射存在。 (2)视交叉病变 a.正中部病变:双颞侧偏盲(管状 视野) b.两侧部病变: 一侧受损-同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两侧受损-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第二节 视 神 经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2) 皮质下垂直运动中枢位于四叠体上丘
及其附近。四叠体上丘之上半司眼球向上动,
并由其发出纤维至双侧之动眼神经核;四叠
体上丘之下半司眼球向下运动,由其发出纤
维至动眼神经核及滑车神经核 。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眼球向上运动机理
眼球向下运动机理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神经系统检查(体格检查)——诊断学精品课件
(4)检查的必要器械准备不充分,或不 会使用,如压舌板、听诊器、叩诊 锤、检眼镜等。
(5)最易忽略的部位,如耳、鼻、颈部血管、 腋窝、腹股沟、肛门直肠、生殖器
(6)最易忽略的体检技术难点,如甲状腺触 诊、气管移位、语颤改变、心杂音的识 别。
(7)判断的难点,如收缩期杂音的意义、腹 部包块、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的检查结 果。
(4)膝反射(反射中心腰髓2~4) 检查方法: 分坐位和卧位。坐位,小腿放松 , 自然下垂;卧位时,医生以左手 在腘窝处托起两下肢。使髋、膝 稍屈,然后以叩诊锤叩击髌骨下 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 腿伸展,精神紧张时可引不出。
(5)跟腱反射又称踝反射 (反射中心骶髓1~2) 检查方法: 病人仰卧,膝、髋微屈,双下肢均取外旋 外展位,医生以左手托住病人前脚掌,使 足处于背屈过伸位,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 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 曲。
(8)记录的难点,如心杂音的描述,脾脏大 小记录等。
异常:深反射减弱/消失:见于周围神经病(炎)、 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
亢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3.病理反射: (1)巴彬斯基征(Babinski sign)
检查方法: 病人仰卧,髋、膝伸直,医生以手 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至前 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跖趾关节处再转 向踇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趾向跖面 屈曲,此即跖反射。 阳性:砪趾向上背伸,其余四趾呈扇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功能评估
通过神经生理学测试和功 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方法, 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数据分析
将结构和功能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判断疾病的定位 和性质。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控制着我们身体的运动、感觉、思维和情绪等各个方面。
1
大脑
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情
脊髓
2
感和意识等高级功能。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课件
目 录
• 边缘系统概述 • 基底神经节概述 • 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疾病定位诊断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边缘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边缘系统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 和自主功能相关的部分,包括海 马体、杏仁核、扣带皮层等结构 。
与皮层的关系
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底神经节通过与皮层的联系,参与 运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认知和 情感活动。
基底神经节通过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联 系,参与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应激 反应。
与边缘系统的关系
基底神经节与边缘系统中的海马、杏 仁核等结构相互连接,参与情绪和记 忆等活动的调节。
03
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疾 病定位诊断
基底神经节的组成
纹状体
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等部分,是基底神经节 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动 控制和认知功能相关。
丘脑
位于大脑半球中央的核团, 主要负责感觉信号的传递 和整合。
下丘脑
位于丘脑下部的一组核团, 参与调节睡眠、饮食、体 温等生理活动,以及情绪 和行为反应。
基底神经节与其他神经系统的关系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技术能够检测大脑对外界刺激的电生理反应,对认知障 碍、视觉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神经定位诊断学ppt课件
13
b.班内迪克(Benedikt)氏综合征 病变位于中脑被盖部,侵及红核+动眼神经+ 内侧丘系 症状: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运动过 度+对侧半身深感觉障碍。
14
第一节 锥体系统
(2)桥脑病变 a.面神经交叉瘫(MillardGubler氏综合征) 病变:位于脑桥腹侧部, 累及面神经及外展 神经+锥体束 症状:同侧面神经、展神 经瘫+对侧舌及上下肢瘫
25
临床常见基底节病变综合征
(5)静止性震颤 (6)小字征或越写越小 (7)植物神经障碍 (8)联合运动障碍 (9)反射障碍
26
临床常见基底节病变综合征
正常肌张力 锥体束损害 呈折刀样 锥体外束损害 呈铅管样 或齿轮样
27
二、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静止时肌张力减 低,同时表现各种各样 不自主运动。 (一)舞蹈病 (二)手足徐动症 (三)扭转痉挛 (四)肌束颤动 (五)肌阵挛
11
第一节
锥体系统
2.内囊病变 三偏征 内囊瘫痪的特点:均等性瘫 表现:三偏症候群:偏瘫、 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即面下部表情肌+舌+上下 肢瘫痪(对侧)
12
第一节 锥体系统
3.脑干病变 交叉性瘫痪 (1)中脑病变 a.动眼神经交叉瘫(Weber 氏综合征) 病变位于中脑基底部, 损伤动眼神经和未交叉 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 症状:同侧动眼神经瘫 +对侧面、舌肌上下肢瘫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 因节后神经纤维距离靶器官近;且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讲解。 故只影响局部区域,作用时间短暂。 • 起源于脑干内核团和骶髓,节前纤维很长; • 颅部: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神经核团内,与动眼、面、舌咽和迷 走神经伴行。 • 节后纤维较短(因于效应器官邻近),支配平滑肌、汗腺、唾液 腺和泪腺。 • 胸腹腔器官:部分起源于迷走神经背核,节前纤维支配心、肺、 腹腔脏器以及小肠之近端2/3横结肠;节后神经元效应器官的植物 神经从内,或者脏器壁内。
• 植物(自主)神经系统的高级调控器官
与众多重要生命功能如体温、心跳、血压、呼吸、摄食和水分摄取 的调节回路连接——————自主பைடு நூலகம்行 • 通过垂体调节重要的激素系统、协调内分泌器官和植物神经系统 的相互作用
• 视前区内有维持体温恒定的特殊感受器——维持体温内环境稳定,控 制热量产生和散失 • 通过下丘脑区根据体温改变而做出相应生理反应 • 1)温度下降——后外侧部——血管收缩和寒战→贮热、生热 • 2)温度升高——前内侧部——血管扩张、汗液分泌散热→散热 • 调节障碍 • 1)视前区损害(或前内侧部)——颅脑损伤、出血——中枢性高热 • 2)后区(或后外侧部)损害——占位病变、Wernicke脑病或脑积 水——低温或变温(体温短暂变化2℃以上)
• 病因:1)膀胱和尿道本身结构/解剖受损:膀胱肿瘤、尿道狭窄等 • 2)支配膀胱的结构受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 3)周围神经通路或植物神经丛受损、脊髓损害或脊椎上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 〔三〕下丘脑的主要纤维联络 • 1、下丘脑的主要传入纤维 • 〔1〕前脑内侧束 • 〔2〕穹隆 • 〔3〕终纹 • 2、下丘脑的主要传出纤维 • 〔1〕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 • 〔2〕背侧纵束 • 〔3〕下丘脑垂体束
;
• 〔四〕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 1、调理体温 • 2、调理饮食 • 3、调理内脏活动 • 4、调理程度衡 • 5、调理腺垂体功能 • 6、调理睡眠 • 7、心情变化 • 8、影响生殖和性行为 • 三、上丘脑的解剖生理
;
• 〔二〕常见综合征 • 1、Kluror-Bucy综合征 • 2、颞叶病变综合征 • 3、先天性阅读妨碍综合症
;
• 四、枕叶病变 • 〔一〕临床表现 • 1、视野缺损 • 2、视觉性发作 • 3、精神性视觉妨碍 • 4、视觉失认症 • 〔二〕常见综合征 • 1、Balint综合征 • 2、失语-无区分力-失用综合征
;
第二章 大 脑
;
第一节 大脑的解剖生理
• 一、大脑的外部形状 •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 大脑半球内侧面 • 大脑半球底面
;
• 二、大脑的内部构造 • 〔一〕大脑皮质 • 1、大脑皮质分层 • 2、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 〔二〕大脑白质 • 1、投射纤维 • 〔1〕内囊前肢 • 〔2〕内囊膝部 • 〔3〕内囊后肢 • 2、联络纤维 • 〔1〕短联络纤维 • 〔2〕长联络纤维
神经定位诊断学-重点详细
一、意识状态
1.清醒:对语言理解良好,疼痛刺激敏感,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呼之能应,疼痛刺激有反应,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则患者又入睡,是意识障碍最早的表现。
3.浅昏迷:呼之不应,但保留角膜、吞咽、咳嗽等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且对疼痛刺激仍有反应。
4.深昏迷:对一切外界刺激无反应,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
5.谵妄:意识清醒水平下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可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活动增多,如中医所述之循衣摸床,辗转不安,语无伦次,错觉,幻觉及妄想。
二、精神状态
智能:1.记忆力:检查内容:瞬间记忆(数字保存)。近事记忆,3分钟内5件物品的回忆。远事记忆,包括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等。2.定向力:时间,事件,地点,人物3.言语4.理解与判断能力5.计算力
脑神经检查
一、嗅神经:检查条件:1.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感应及回答嗅N有无障碍及障碍的程度2.患者鼻腔通畅。检查时请患者闭目。检查所用物品:薄荷,樟脑,香烟,香水,松节油,茶叶,不宜用氨水或醋酸类,因该类物资刺激三叉N末梢。
二、视神经(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
黑朦:手电筒光在病人眼前闪动如无光感称为黑朦。
正常视野范围是颞侧90°,下侧70°,上侧及鼻侧各60°
正常眼底:
(1)视神经盘:椭圆型或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色稍淡,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为生理凹陷。
(2)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动脉较静脉细,管径之比为2:3,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
(3)视网膜:视网膜透明,常见为棕红色或豹纹状。
神经定位诊断学干货分享
痹,这是因为健侧翼肌收缩,使下颌推向患侧所致。
•8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五.面神经 1.外观 观察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变浅,眼裂是否增宽,口角是否低垂或歪向一侧。 2.运动: 让患者作皱额、闭眼、吹哨、露齿、鼓气动作,比较两侧面肌收缩是否相等。一侧面 神经周围性瘫痪时,该侧上半部与下半部面肌都瘫痪;如只有下半部面肌瘫痪,则为中枢 性面瘫。
•18
第三节 感觉系统检查
• (二).深感觉检查 1)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轻轻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左右移动,由患者
说出“向上”或‘‘向下”的方向。如感觉不清楚可加大活动幅度或再试较大的关节。 2)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放于某一位置,嘱患者说出所放位置,或用另一
肢体模仿。 3)振动觉:用振动着的音叉柄端置于骨突起处,如手指、桡尺骨茎突、足趾、内外踝、
患者用力曲肘时,检查者握患者腕部向相反方向拉,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以搞肌的拮 搞作臂屈曲立即被制止,小脑病变患者怀于缺少这种拮搞作用,回收的前臂可反击到自己的身 体.
•29
第四节 运动系统检查 • 6.平衡性共济失调的检查
①闭目难立征(昂白氏征Rombere):嘱患者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目,感觉性共 济失调时睁眼站立稳,闭眼时不稳,称昂白氏征阳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者睁眼闭眼都站不 稳,闭眼时更明显,小脑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向病侧倾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定义:是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的病因、发 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预后、治疗 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遗传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放射学、 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 学等学科有关
胆囊病变 右肩痛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不同部位感觉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型(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 末梢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后根(坐骨神经痛)
5.疼痛:pain
(1)局部疼痛 :如神经炎所致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 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 经支配区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 分支,手指远端挫伤 整个上肢痛
(4)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 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 体表节段,心绞痛 左侧胸及上肢内侧痛
5.髓内病变压迫:浅感觉障碍:从上向下 进展
髓外病变压迫:浅感觉障碍:从下向上 进展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6.薄束:脊髓后索内侧,传导T5下部躯干 和下肢深感觉(SLTC)
7.楔束:脊髓后索外侧,传导T4水平上部 躯干和上肢深感觉(SLTC)
每一脊神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百度文库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T4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触觉、深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如肌梭)-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与楔束-薄 束核与楔束核(延髓)-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丘脑外侧核-内囊后肢-皮质中央后回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指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丘脑 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没有刺激发生感觉。 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具有定位价值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准则
1.首先明确病变的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 性,播散性,系统性。
2.明确神经系统损伤水平。 3.一元论原则。 4.首发症状具有定位价值。 5.重视定位体征的演变。
第一节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腰麻的麻醉平面检查;
脊髓病变脊髓损伤平面检查:C1-4与椎体 同高,C5-T4减1,T5-T8减2,T8-T12减3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重叠支配:每一皮节均由3个相邻的神经根重 叠支配
枕:C2 颈:C3 肩:C4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T12、L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应用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 T12、L1;
经过三级神经换元
交叉部位:延髓的丘系交叉
薄
楔
束
束
脊
脊
髓
髓
丘
丘
脑
脑
后
前
束
束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1.交叉部位不一样 浅感觉:脊髓前联合交叉 深感觉:延髓丘系交叉 脊髓病变特有病症:感觉分离现象
2.交换三次神经元
3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前索(从内到外CTLS)
感觉传导通路的小结
4.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侧索(CTLS)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一)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痛觉、温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脊 神经节-后角细胞-前联合交叉(上升1-2节 段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外侧核 -内囊后肢-皮质中央后回
经过三级神经换元
交叉部位:脊髓前联合交叉、上升1-2节段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传 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中上部
大脑皮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脑桥
交叉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第二级N元
脊髓 I、V、VII、VIII层
延髓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中枢突
后根外侧部
第一级N元
脊N节
脊髓
周围突
脊N
感受器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能相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休 克,脊髓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