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敌我双方数据对比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最伟大的一次胜利

抗日战争最伟大的一次胜利

抗日战争最伟大的一次胜利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可谓三战三捷,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最为辉煌,共消灭凶悍日寇10余万人,创造了八年抗战史上最高纪录;而且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说,都是真正的胜利,都是真正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土,使敌人多年不敢侵犯。薛岳作为八年抗战第一名将、第一功臣,理应受到第一的纪念、第一的歌颂、第一的推崇,可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呢?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该怎么办呢?本文选自2015年7月17日共识网,作者马双有。

薛岳在抗战期间以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1939年9、10月间,在中日两军长沙大会战中,薛岳率领第九战区全体将士,经过23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企图进犯长沙的冈村宁次部队,消灭敌寇4万多人,保住了长沙。是谓第一次长沙大捷。

骄横的日军不甘心失败。1941年7月,日本大本营批准了阿南惟几中将的代号为“加号作战”的进犯长沙的作战计划,第二次长沙会战拉开了序幕。

这次日军的统帅由冈村宁次换成了阿南惟几。他率领10万大军,8月下旬在岳阳以南秘密集结。他吸取上次冈村宁次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这次将主力全部集中在湘北战场狭窄的正面上,进行纵深突破,迅速挺进。

这次日军的战略战术十分奏效,可谓势如破竹,连连得手。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薛岳指挥命令的密码被日军破译,日军掌握了国军的作战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上国军的战斗力稍逊一筹,在几场战斗中,都败于敌军,损失惨重。到9月底,日军几支部队攻入长沙,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最大成果,基本上完成了“加号作战”计划。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1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是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理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毛泽东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持久战的思想。这本书不仅对我个人的军事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对战争的理解提出了新的启示。

首先,毛泽东对“持久战”的看法主要基于战争的客观规律和中国的特殊国情。他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长期的、艰苦的战争,但同时也是一场必然胜利的战争。这一观点的基础是对战争的本质认识,即战争是矛盾的产物,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持久。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三个关键论点。第一,是他对战争本质的看法。毛泽东认为,战争不仅仅是敌我双方实力的较量,更是双方精神和意志的较量。第二,是他对战争进程的预见。他预测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第三,是他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他提出,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战争,即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对于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我认为,持久战的思想并非否定战争的残酷性和现实性,而是要我们正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战争。我们应当理解,持久战并非一味地拖延战争,而是要通过持续的战斗,消耗敌人的力量,同时提升自己的力量,以达到最后的胜利。

总结来说,《论持久战》是一本对我军事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书籍。通过理解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我认识到,战争并非单纯的暴力冲突,而是需要深入理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去应对。对于未来的战争,我们应当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以实现最终的胜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2含解析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2含解析

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三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三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三篇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人物,他的才华不得不让我佩服。仔细读了他的《论持久战》,感触颇多。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

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应对这种局势,1938

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

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

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

“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

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

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期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

国迅速打败日本。

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能够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期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

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

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这篇文章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当下最关心的问

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了轰动。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推荐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

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论持久战一文发表后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李玉萍 (1)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李玉萍 (1)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正大铁路为重点,开展交通总破击战(8月20日至9月10日)这次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从正大铁路发起。

第二阶段: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9月22日至10月上旬)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作战(10月6日至12月下旬),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日军的部署陷入混乱局面,敌痛感中共军队威胁极大,为稳定战局,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日伪军在飞

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一直延续到1941年1月下旬。

片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梁山同志驾着火车和日军的装甲车相撞的画面,为了抢得轨道变轨的控制权,我军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在那小小的不到两平米的站台上一个叠一个全是致死手都还伸向扳手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

初中生如何制作抗日胜利纪念

初中生如何制作抗日胜利纪念

初中生如何制作抗日胜利纪念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英勇与牺牲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抵

抗外敌入侵、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斗争。对于初中生来说,制作抗日

胜利纪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还

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那么,初中生应

该如何制作抗日胜利纪念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来制作一份抗日胜

利纪念册。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

权威的历史资料。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包括重大战役、英雄人物、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照时间顺序、战役类别、人物事迹等。然后,将整理好的

资料精心排版,配上相关的图片和注释,可以是历史照片、地图或者

手绘的插图。在每一页的边缘或者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让纪念册不仅是资料的堆砌,更是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

其次,制作一份抗日胜利主题的手抄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确定

手抄报的主题,比如“抗日英烈永垂不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等。然后,规划好手抄报的版面,划分出不同的板块,如“历史回顾”“英雄

事迹”“抗战精神”等。在“历史回顾”板块,可以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重

要事件和时间节点;“英雄事迹”板块则着重讲述一些抗日英雄的感人

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将军等;“抗战精神”板块可以探讨抗

日战争中所体现出的团结、勇敢、坚韧等精神品质,并思考如何在今

天的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精神。用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对手抄

报进行装饰,让它更加生动美观。

除了纸质的纪念作品,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个抗

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

3
持久战能够为我方争取时间,逐步改变敌我力 量对比,从而实现战争胜利。
只有打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01
持久战是一种战略策略,通过长期作战来消耗敌方的资源和意 志力,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02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持久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我方的潜力
,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只有通过持久战,我方才有可能逐步扭转战局,最终实现战争
持久战的可行性
通过运用游击战争、积极防御等策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最终取得胜利。
02
持久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敌强我弱条件下,必须打持久战
1
敌方军事力量强大,我方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取 胜,需要长期作战以消磨敌方力量。
2
我方军事力量相对较弱,需要时间来发展和壮 大,为最终胜利创造条件。
04
《论持久战》的伟大意义
《论持久战》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中日战 争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思想、战术原 则和作战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系统 地回答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学 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观后感

抗日战争观后感

抗日战争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和同胞,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938年5月,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毛主席在延安窑洞撰写了《论持久战》,分析指出了敌我双方的矛盾特点,提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时距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仅仅只有10个月。而随后抗战的进程完美的证明了这一伟大著作的科学预见性。日本虽强,可是面对中国却是以小搏大,他没有足够的战争资源来支撑自己迅速征服中国。人民群众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守护家园,将日本拖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彻底击败了日本侵略者。

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深深为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所叹服。同时也不禁想到,从早已沦陷东北三省到战火纷飞的北平、天津、江浙一带,日本的侵略爪牙几乎延伸到了当时中国所有最为富庶的大城市,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主要产粮区尽丧敌手。那么,我不禁有一个疑问,八年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依靠的人力、物力、财力拖垮日本,取得胜利的?

抗日战争的从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形势转变,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他们前仆后继,为了同一个目标,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战胜了侵略者。我们无法亲身体验战火纷飞的环境,只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给了我们平安和幸福,感谢

他们让我们懂得责任和使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B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7.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B )。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

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9.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

A、张治中

B、蔡廷锴

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抗战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七七”抗战算起。

另外,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笼统地称为中国抗战,应是包括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后一阶段人们习惯称作“八年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所以,1931年“九一八”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但如果要求1931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那与此相衔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就必须由1937年改为1931年,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尚未上升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我党我军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因此,要求改变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的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并未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下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时间。一些权威人士和领袖著作的注释,经常认为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其历史原因是: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即抗日战争的下限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1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45——2015)

导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70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2020年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二)

2020年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二)

2020年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二)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抗战胜利以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大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是B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3.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A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有理,有利,有节,以斗争求团结

C.和平,民主,团结

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4.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B

A.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

B.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5.重庆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本质意义在于D

A.确立了和平建国纲领

B.确立了改组国民政府的原则

C.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华东解放区

C.晋冀鲁豫解放区

D.晋绥解放区

7.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B.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C.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D.争夺重要城市

8.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B

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总路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
线 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影响
材料一: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 【合作探究】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 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
、①雇解农放和区长的工土都地不改存革在,了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 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柯鲁的克积夫极妇《性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27万
武器装备 全部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
拥有人口、 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 会赢得农民”。
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 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 地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要记)
标志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 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抗战期间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抗战期间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抗战期间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统计战争中的军队伤亡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战时情况复杂,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再加上为鼓舞士气,很可能夸大敌人伤亡或隐匿我方伤亡。战后的军队伤亡统计则受统计口径不同、所见材料等因素限制。鉴于抗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要求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伤亡数,则更加不易。正因其不易统计,故众说纷纭。本文不求得出一个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伤亡的精确答案,只罗列抗战时期中日军队伤亡总人数和武汉会战中日伤亡的各家说法,使大家对于战争的残酷与中国人民抗战之不易有更加深切的认识。

日军在华总伤亡

张廷贵在1985年第4期《军事历史》上发表《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文,指出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人。

199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该书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在此14年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其后,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在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共歼

灭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军列队迎接阵亡官兵的遗骨

2004年,自称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的网友在网上发表秘密研究报告——《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的文章引发了广泛争议。该文认为八年抗战中国虽然对战胜日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美国才是战胜日本的主力,其主要理由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敌我双方数据对比PPT文档35页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敌我双方数据对比PPT文档35页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Fra Baidu bibliotek0周年-敌 我双方数据对比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论持久战》阅读笔记

《论持久战》阅读笔记

《论持久战》阅读笔记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在延安抗日

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这部著作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论持久战》的过程中,我深深被毛泽东同志的深刻洞察和

卓越智慧所折服。他以客观、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对当时中国抗

日战争的形势、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战略战术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

阐述。

书中开篇就指出了“问题的提起”,即为什么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论

或亡国论。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实力对比。日本

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在军事、经济和组织力量上都有着明

显的优势;而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在军事、经济等

方面都相对落后。但中国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

传统。这种国情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速胜战

或亡国战。

在“持久战的三个阶段”这一部分,毛泽东同志清晰地预测了抗日战

争的发展进程。他认为,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

反攻三个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敌人会凭借其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军队将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随着

战争的进行,敌人的兵力和资源会逐渐消耗,而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

会不断壮大,战争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敌我双方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中一些简单的对比和照片
PPT、解说:李经纬
参战人数与伤亡
Wiki百科“Second Sino-Japanese War”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A Statistical Reference",Vol.2,pp.956 伤亡统计来源:中央编译出版社《血祭太阳旗:百万侵华日军亡命实录》 孟国祥、张芹元(音)《关于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1995)
士兵饮食状况
信息来源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陆军《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1938)、 《步兵操典》 《抗战时期陆军的人事管理》(张瑞德)收录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第二十一期
1938年武汉会战后全国 70%粮食产区被日军占领, 民国全部海陆贸易被封锁, 关税收入不复存在 1940年后国军菜品普遍为 菜叶盐水汤 1944年,美国专家随机抽 取1200名国军士兵体检, 营养不良率高达57%
这样的仗打起来到底有多难
偏题:
枪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威力有多大?
如果战争打响
这些东西就可能击中你所挚爱的人
超过3000万
一些照片
信息来源:张慕容《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 建设之考察》,南京政治学院硕士论文 《后勤部军械会议记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
部队装备方面,日军一个师团的火力 约 是一个国军陆军师的四倍。 国军武器新旧杂陈标准混乱,子弹供 应不易保障。 国军部队武器严重缺乏,子弹炮弹缺 口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