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项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AB =10 cm ,AC =8 cm ,BC =6 cm.如果点P 由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 cm/s.连接P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0≤t ≤4)

第1题图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

(2)设△AQP 的面积为S (单位:cm 2),当t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BP =2t ,AP =10-2t ,AQ =2t ,

∵PQ ∥BC ,

∴△APQ ∽△ABC ,

∴=,AP AB AQ AC

即=,解得t =,10-2t 102t 8209

即当t 为 s 时,PQ ∥BC ;209

(2)∵AB =10 cm ,AC =8 cm ,BC =6 cm ,

∴AB 2=AC 2+BC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C =90°,

如解图,过点P 作PD ⊥AC 于点D

第1题解图

则PD ∥BC ,

∴△APD ∽△ABC ,

∴=,AP AB PD BC

∴=,10-2t 10PD 6

∴PD =(10-2t ),35

∴S =AQ ·PD = ·2t ·(10-2t )=-t 2+6t =-(t -)2+7.5,121235656552

∵-<0,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最大值,65

∴当t = 秒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7.5 cm 2;52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考前练习题(含答案解)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考前练习题(含答案解)

中考数学复习《动点问题》考前练习题(含答案解)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

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解:(1)∵|2b﹣6|+(a+1)2=0,

∴a=﹣1,b=3,

∴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

(2)当P在点A左侧时,

|PA|﹣|PB|=﹣(|PB|﹣|PA|)=﹣|AB|=﹣4≠2.

当P在点B右侧时,

|PA|﹣|PB|=|AB|=4≠2.

∴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

当P在A、B之间时,﹣1≤x≤3,

∵|PA|=|x+1|=x+1,|PB|=|x﹣3|=3﹣x,

∴|PA|﹣|PB|=2,∴x+1﹣(3﹣x)=2.

∴解得:x=2;

(3)由已知可得出:PM=1/2PA,PN=1/2PB,

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

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

故当P在线段AB上时,

PM+PN=1/2(PA+PB)=1/2AB=2,

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

|PM﹣PN|=1/2|PA﹣PB|=1/2|AB|=2.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顿,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

△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

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

③AP=BQ;④DE=DP;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作CH⊥AB,垂足为H.点P为线段AD上一动点,直线PM∥AB,交BC、C H于点M、Q.以PM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PMN,直线MN交直线AB于点E,直线PN交直线A B于点F.设PD的长为*,EF的长为y.

⑴求PM的长(用*表示);

⑵求y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在线段AH上时,求*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在AC上,CD=3厘米.点P、

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动点问题

D C B

A P

Q K E D C B A 中考压轴题之动点问题

1. (2011吉林)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BAD =90°,CE ⊥AD 于点E ,AD =8cm ,BC =4cm ,AB =5cm .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 ,动点P 沿A -B -C -E 方向运动,到点E 停止;动点Q 沿B -C -E -D 方向运动,到点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 ,△P AQ 的面积为y cm 2,(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

(1) 当x =2s 时,y =_____ cm 2;当x =92

s 时,y =_______ cm 2. (2)当5 ≤ x ≤ 14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动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求出15

4 y S 梯形ABCD 时x 的值. (4)直接写出在整个..

运动过程中,使PQ 与四边形ABCE 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x 的值.

2. (2007河北)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0,AD =75,BC =135.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段BA -AD -DC 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 向上作射线QK ⊥BC ,交折线段CD -DA -AB 于点E .点P 、Q 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专题训练 动点问题

例1. 如图, 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0BC cm =,8AD cm =. 点P 从点B 出发,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 与此同时, 垂直于AD 的直线m 从底边BC 出发, 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DA 方向匀速平移, 分别交AB 、AC 、AD 于E 、F 、H ,当点P 到达点C 时, 点P 与直线m 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

(1) 当2t =时, 连接DE 、DF ,求证: 四边形AEDF 为菱形;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所形成的PEF ∆的面积存在最大值, 当PEF ∆的面积最大时, 求线段BP 的长;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EF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此时刻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

【解答】(1) 证明: 当2t =时,4DH AH ==,则H 为AD 的中点, 如答图 1 所示 . 又EF AD ⊥ ,

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

AE DE ∴=,AF DF =.

AB AC = ,AD BC ⊥于点D ,

AD BC ∴⊥,B C ∠=∠.

//EF BC ∴,

AEF B ∴∠=∠,AFE C ∠=∠,

AEF AFE ∴∠=∠,

AE AF ∴=,

AE AF DE DF ∴===,即四边形AEDF 为菱形 .

(2) 解: 如答图 2 所示, 由 (1) 知//EF BC ,

AEF ABC ∴∆∆∽, ∴EF AH BC AD =,即82108EF t -=,解得:5102

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试题

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中考复习之动点问题

1、如图6所示,一艘轮船以20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40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挪动,距台风中心20

10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台风区.当轮船到A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 正南

方向B 处,且AB=100里.

〔1〕假设这艘轮船自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假设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是;假设不会,请说明理由;

〔2〕现轮船自A 处立即进步船速,向位于东偏北300

方向,相距60里的D 港驶去.为使台风到来之前,到达D

港,问船速至少应进步多少〔进步的船速取整数,1336≈.〕?

2、如图10,在菱形ABCD 中,AB =10,∠BAD =60°.点M 从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AD 边向点D 挪动;

设点挪动的时间是为t 秒(100≤≤t

).

(1)N 点为BC

M 挪动过程中,线段MN 是否一定可以将菱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并说明理由;

(2)N 点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BC 边向点C 挪动,在什么时刻,梯形ABNM 的

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N 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a a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射线BC 方向〔可以超越C 点〕挪动,过

点M 作MP ∥

AB ,交BC 于点P .当MPN ∆≌ABC ∆时,设∆MPN 与菱形

示S 的关系式,并求当0

=S 时a 的值.

3、如图12,在矩形ABCD 中,AB =12厘米,BC =6厘米.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场向点B 以2厘米D 开场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挪动.假设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挪动的时间是(0≤t ≤6),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大全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题型,近几年考察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值、线段或面积的最值问题等,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

题型一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

1.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用12S ah =

来表示,利用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底和高。2.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面积无法用底和高表示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来求解,只需要知道相似比和另一个三角形面积即可表示。

3.相似三角形:当面积公式和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不能有效解题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求解。

角度1:利用公式法解决动点面积问题

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30A (,)和23B (,).过

点A 的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C ,且1tan 3

CAO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

(2)连接AB 、BC ,求ABC ∠的正切值;

(3)若点D 在x 轴下方的对称轴上,当ABC ADC S S ∆∆=时,求点D 的坐标.

变式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3)a (其中4a >),射线O 与反比例函数12y x =的图像交于点P ,点B 、C 分别在函数12y x

=的图像上,且//AB x 轴,//AC y 轴.

(1)当点P 横坐标为6,求直线AO 的表达式;

(2)联结BO ,当AB BO =时,求点A 坐标;

(3)联结BP 、CP ,试猜想:ABP ACP S S ∆∆的值是否随a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变,求出ABP ACP S S ∆∆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例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例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例题

息县五中敖勇

例1、如图,在RT ABC中,∠C=90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 以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t≥0)

(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___,_PD=________.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的Q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Q点的速度;

(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综合题;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 (1)根据题意得:CQ=2t,PA=t,由Rt△ABC中,∠C=90°,AC=6,BC=8,PD∥BC,即可得tanA==,则可求得QB与PD的值;

(2)易得△APD∽△ACB,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由BQ∥DP,可得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此时DP与BD的长,由DP≠BD,可判定▱PDBQ不能为菱形;然后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由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

PD=BD=BQ,列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3)设E是AC的中点,连接ME.当t=4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由△PMN∽△P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初中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涉及到点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初中动点问题例题:

例题,小明从家出发,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向东走,同时小红从离小明家10公里的地方出发,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向西走。问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解析,我们可以设小明出发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小红出发的时间就是t-10小时,因为小红比小明晚出发了10小时。

设两人相遇的时间为x小时,那么小明走了5x公里,小红走了8(x-10)公里。由于两人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距离相等,所以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5x = 8(x-10)。

解方程得到:

5x = 8x 80。

3x = 80。

x = 80/3。

所以,两人相遇的时间是80/3小时,约为26.67小时。

回答完毕,以上是关于初中动点问题的经典例题的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动点问题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动点问题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例题1. 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⑴ 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⑵ 连接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

①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 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⑴()10A -,,()30B ,,()03C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

⑵①设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把()()3003B C ,,,分别代入得:

303.k b b +=⎧⎨

=⎩

解得:13k b =-=,. 所以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3y x =-+. 当1x =时,132y =-+=,∴()12E ,. 当x m =时,3y m =-+, ∴()3P m m -+,.

在223y x x =-++中,当1x =时,4y =. ∴()14D ,

当x m =时,223y m m =-++∴()223F m m m -++,.

∴线段422DE =-=,线段()222333PF m m m m m =-++--+=-+. ∵PF DE ∥

∴当PF ED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由232m m -+=解得:1221m m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当2m =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A

E

D

C

B 图2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C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练习题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三、专题二总结,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及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专题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欣赏.

九年级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

1.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

A(3,33),B(9,53),C(14,0).动点P与Q同时从O点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点P沿OC方向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Q沿折线OA-AB

-BC运动,在OA,AB,BC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3,3,5

2(单位长度/秒).当P,Q中的一点到达C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1)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2,当点Q在AB上运动时,求△C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及S 的最大值.

(3)在P,Q的运动过程中,若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四边形OABC的顶点,求相应的t值.

图1 图2

2. 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N,过A点的直线l:y=kx+n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y=-x2+bx+c的另一个交点为D,已知A(-1,0),D(5,-6),P点为抛物线y=-x2+bx+c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

(1)求抛物线和直线l的解析式;

(2)当点P在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时,过P点作PE∥x轴交直线l于点E,作

PF∥y轴交直线l于点F,求PE+PF的最大值;

(3)设M为直线l上的点,探究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N,C,M,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2, -4 )、O(0, 0)、B(2, 0)三点.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

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s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 S = S ∆AMF = (DP + AQ )⋅ PQ -

梯形AQPD - S = [(t - 2)+(2 + t )] ⨯ 2 - t ⋅ t = - t 2 + 2t 。 ∴ S = S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

一、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1.已知,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CD=90°,BC=11,CD=6,tan∠ABC=2,点E在AD边上,且AE=3ED,EF∥AB交BC于点F,点M、N分别在射线FE和线段CD 上.

(1)求线段CF的长;

(2)如图2,当点M在线段FE上,且AM⊥MN,设FM•cos∠EFC=x,CN=y,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A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FM的长.

2.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点A、C在坐标轴上,点P在BC边上,直线l1:y=2x+3,直线l2:y=2x﹣3.

(1)分别求直线l1与x轴,直线l2与AB的交点坐标;

(2)已知点M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l2上的点,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

(3)我们把直线l1和直线l2上的点所组成的图形为图形F.已知矩形ANPQ的顶点N在图形F上,Q是坐标平面内的点,且N点的横坐标为x,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不用说明理由).

二、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 =4AC .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点E 是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若△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经典例题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Part 1

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Part 2

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Part 3

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途径:

①求相似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时,先要分析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而得出已知三角形是否为特殊三角形。根据未知三角形中已知边与已知三角形的可能对应边分类讨论。

②或利用已知三角形中对应角,在未知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对称、旋转等知识来推导边的大小。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均未给出,则应先设所求点的坐标进而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各边的长度,之后利用相似来列方程求解。

专题三中考动点题目练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