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地史学

地史学

地史学复习资料★总论第一章绪论1、地史学:地史学又称为历史地质学,它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层,它包括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物质记录。

阐述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以及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分析。

2、地史学的基本内容: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

(1)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时代、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进行地层的时空对比,构成了地层学。

(2)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分、沉积相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其演化,构成了沉积古地理学。

(3)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合、沉积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磁及其它构造标志,恢复地层形成的古构造背景、古板块分布格局及其离合史,构成了历史大地构造学.。

3、地史学可划分为哪几个学科?动力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4、什么是现实主义原理?利用动力地质学关于地质作用、现象和产物的知识对地层进行分析,推论当时的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称为现实主义原则或将今论古原则。

5、什么是地史时期和天文时期?第二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重点看)一、岩层是地壳中层状岩石的泛称,其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岩床等顺层侵入的侵入岩及上述岩石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它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地层和岩层的主要区别就是地层具有时间的含义、在地层层序中有一定的位置。

岩层是非正规术语。

二、化石层序律: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其进化过程不可逆,所以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群,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同时代的化石或化石组合。

三、地层层序律: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

即“下老上新”。

四、地层的划分:在理清地层纵向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发展阶段,根据地层的各种特征和属性,把地层剖面划分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水文08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

水文08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史学 2 岩石地层单位 3 地层对比 4 穿时性 5 前寒武纪和前寒武系 6 地层叠覆律7 瓦尔特相律8 威尔逊旋回9 层型10 旋回沉积作用11 非补偿盆地12 平行不整合13 层面构造和层理构造14 地层划分15 古生物学16化石和标准化石17 底栖生物18 适应趋同19 适应辐射20 重演律21 单名法22 双名法23 实体化石24 物种25 变异26 遗传27 共生28 群落29 进化的不可逆性30 共栖31生物复苏32 集群绝灭33 浮游生物二、填空题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六级。

2. 以高等植物为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被为时代、时代、时代和时代。

3.以脊椎动物为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被为时代、时代、时代和时代。

4. 我国东部自开始形成“南海北陆”的局面,一直延续末,而运动基本上结束了这一局面,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使我国东部从转向。

5. 古生代期间,华北地台分别于、和时期,普遍沉积陆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地层,又于时期为遭受剥蚀的古陆环境。

6. 显生宙期间发生了五次重大世界性地壳运动,从老到新依次为、、、和。

7.化石的保存类型大致分为、、、四大类。

8. 植物界可划分为、、、和五个主要演化阶段。

9.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条件取决于、、、和五个条件。

10.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

11. 地层加积方式有、。

12. 沉积环境的判断标志为、、、。

13. 威尔逊旋迴分为、、、、、六个阶段。

14. 古生代划分为、、、、、六个纪。

15. 多重地层单位可以概括为、两类地层系统。

16. 石化作用分为、、。

17. 一个地层与相邻地层的关系有、、、、五种类型。

18. 地层对比的可操作性标志主要有、、、。

19.保存有笔石类化石的三种沉积相分别是、和。

20. 根据人的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和四个进化阶段。

三、问答题1.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的关系。

地史学复习大纲

地史学复习大纲

《地史学》复习大纲第1章绪论地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2章沉积古地理学:重建古环境的原理与方法沉积相、沉积环境、古地理、沉积相变和相律、类比分析(现实主义原理)的概念。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生物标志、物理标志、化学标志和综合标志。

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冰川环境、河流环境、湖泊环境;三角洲环境、滨海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和深海环境。

地层的形成作用概述:垂向加积作用、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

第3章地层学:解读地质时间的原理与方法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地层和地层学,地层学三定律和化石层序律;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连续和间断)、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和非整合(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

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的概念;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岩石学方法、古生物学方法、物理地层学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磁性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层学方法等)、化学地层学方法和其他地层学方法(如事件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生态地层学方法等)。

海进、海退和沉积旋回。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和生物地层单位(化石带: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等);地层系统包括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层型的概念和类别;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地质年代表。

第4章大地构造学:再造地球构造史的原理与方法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地层的组成、结构、体态分析,沉积物厚度-沉积相分析,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分析。

地槽和地台的概念,板块构造和热点-地幔柱概要,地槽旋回与威尔逊旋回。

古板块重建的方法和识别标志:地缝合线(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和双变质带),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的时空分布,古地磁,特殊沉积类型,生物古地理,岩石大地构造方法等。

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中国和世界大地构造分区和板块构造格局。

第5-6章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史前寒武纪的时限和内部划分,前寒武纪地史特征概述。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一)总论(沉积古地理学+地层学+大地构造学)A,沉积古地理学沉积古地理学是地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地层的沉积相的相分析是进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以及地层学的研究的基石。

本节内容的概要,本人分为三节---基本概念、相标志、几种沉积相的介绍。

A-1基本概念:沉积相:沉积于特定的古环境的具有一定的岩石、化学特征的地层。

相变:沉积相在横向上的变化,反映了空间上的变化。

瓦尔特定律:在连续沉积的前提下,空间上相邻的沉积相在纵向上亦是相邻的。

相分析:依据不同地层的岩石、化学、生物特点分析其形成环境。

相标志:反映地层形成环境的原生沉积特征。

A-2,相标志:A-2-1,物理标志:①层理构造: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多由细粒的泥或者粉砂质组成,纹层极薄,反映低能的水环境。

平行层理由较粗的砂质组成,由较高的水动力产生。

交错层理,又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且相互平行;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但是彼此相交;槽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曲面且彼此相交。

从板状交错层理到槽状交错层理大致上反映了一个水动力递增的变化。

此外交错层理具有示顶底及定流向的作用。

递变层理,由重力流产生,形成的没有纹层面的粒度由下至上由粗到细或者由细到粗的层理构造。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为砂包泥式的泥沙质互层,而透镜状层理为泥包砂式的泥沙质互层。

前者反映水动力较强的环境,后者反映水动力较弱的环境。

②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波痕是由于水流的流动造成的,可以指示水流的流向,也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

而泥裂以及雨痕等暴露构造可以指示干旱的环境。

③软沉积构造,由于地层的扰动产生的构造,可以反映地震等古地质事件。

A-2-2,化学标志地层中的一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与沉积环境的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有关。

A-2-3,生物特征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习性,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一些特殊的指相化石,可以判断其沉积相。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瓦尔特相律(相对比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7.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滨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3. 沉积相:指的是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成为相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原生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称为相标志。

4.地层:地层学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地质时期姓曾的岩石记录。

我们把野外见到的成层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泛称为岩层,当涉及讨论他们的先后顺序、地层年代和组成填图单位时,称为地层。

4.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一般由数种岩类(砂岩、泥质、钙质、泥质或火山碎屑岩)组成频繁的韵律结构,由自下而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常形成递变层理、包卷层理;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位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是E段,为块状泥岩,为不甚清晰的层理。

单层韵律层厚十至几十厘米,但整套的浊积岩可达数百至数千米。

6.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有B.Steno提出,在未受强烈的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底层叠覆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7.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不同,因此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同一时代。

8.沉积间断:简称间断。

指在沉积过程中出现的中断、不连续现象。

沉积间断不同于地层缺失,它仅包含一个短暂停止沉淀的时间间隔,一般在恢复沉积以前很少或未发生过侵蚀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doc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doc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吋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

从时间是讲,历史地理学主耍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历史地现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栝历史£1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学四个大类。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纵观屮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巾W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吋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先秦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汉代班同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以水系为纲的地理名著。

此后历代相继,至南宋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T 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吖敬的《历代舆地阁》,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蛣高成就。

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时期。

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1934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禺贡》半月刊,这称志着近代屮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W历史地现研究有了很人的进展,台湾出版《十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谭其骧主编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近30年來,中国近代的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形成了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渐A•—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发展。

气候变迁的不同阶段特征中国气候时期划分:地质时期、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
一 古地今名或大致地理方位(共考察10个小题)
1、殷 2、沫 (p27) 3、原武 4、荥泽(P34) 5、邢 6、卫 (P95) 7、临淄 8、蓟(P95) 9、会稽(P95) 10、郢(P95) 11、安邑 12、大梁 13、邯郸 14、临洮(p96) 15、咸阳 16、陈(p96) 17、东瓯 闽越 南越 骆越(p98) 18、狼居胥山(p101) 19、轮台(p103) 20、伊吾城(p117) 21、翰海(p119) 22、鸡笼港(p146) 23、雒阳 冀州 ?? 益州(13州刺史部)(p175) 24、信都 彭城 番禺 襄平 p176 25、开元十五道治所 26、金陵 p207
三 问答
1、谈谈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形成的原因。
2、中国古代州县建置沿革划分思想变迁。
3、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几点认识。
4、试述元代行省制度。
5、简述中国几大农业区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6、试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过程,并结合东汉永明12年(公元
69)至唐末,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发展演变,分析黄河长期安流的民族原因。
7、试述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
8、简述隋朝大运河的构成及其重要意义。无答案
9、简述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几种表现形式。
10、试述三四千年来中国气候变迁的大体历程,并结合是中古代
12、宋元时期海上域外交通空前发展的原因。
13、列举三皇五帝名称。
14、列举代“中国”的几种含义。
15、列举古代定都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的几个王朝。
16、列举《周礼·职方》及《禹贡》中的九州名称。
17、列举汉代13州中的几州。

地史学复习要点内容

地史学复习要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很强的学科。

二、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地层学(Straigraphy)——主要任务是对出露地表的层状岩层(含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对比,确定地质时代,进而建立其地质系统。

2、沉积古地理学(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分析和确定地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恢复地史中的海陆分布,海平面的升降和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

3、历史大地构造学(Historical Geotectonic)研究地层的沉积和岩石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动植物群生物分区系性质以及古地磁研究指示的古纬度位置,再造古大陆海洋分布格局,探讨古板块漂移分合历史,岩石圈构造演化合地球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三、地史学发展简史地史学的发展和建立大致可划分三大阶段:1、地史学启蒙时期(18世纪末之前)本阶段相继建立了一些地史学概念。

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 ):丹麦医生斯坦诺(N.Steno,1668)提出: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水成论:以德国萨克森矿院教授维尔纳(,建立起萨克森地区的地层系统,提出了全球性地层系统的概念。

火成论:以苏格兰地质学家郝屯(J.Hutton)为代表。

最早指明了岩浆岩脉与被侵入围岩之间的侵入接触(烘烤)关系;首次阐明了角度不整合现象的地史意义;提出了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代合地史时期原则上不变的思想,即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Actualism )研究方法。

2、近代地史学建立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石层序律(Law of Succession ):英国工程师史密斯(W.Smith)发现: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全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全

中国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1,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2,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一是文献逻辑推证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定性的个别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

二是统计计量法。

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有生命力和影响的方法。

三是数理模型法。

区域研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2、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1、「禹贡」学会1934年2月,顾颉刚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

意味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0、顾颉刚吴县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1、明清宇宙期{P60}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受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变化等变化而来的,故又称这个时期为「明清宇宙期」。

2、皇木采办{P73}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

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3、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的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水系、气候特点等。

2. 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疆域的变化,例如秦朝统一中国、汉朝扩张西域、唐朝辽东失陷、宋朝南迁等。

3. 中国历史时期的主要地理事件:例如黄河泛滥、长江洪水、长江黄河交汇处的变迁等。

4. 中国历史时期的主要地域特点:例如北方平原的农业发展、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西南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等。

5.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如长安、洛阳、北京、苏州、广州等。

6. 中国历史时期的地方文化和地理影响:例如山水诗的兴起、南方水乡的文化特点、西北边疆文化的形成等。

7. 中国历史时期的边疆和海外扩张:了解中国古代边疆的位置和特点,如西域、辽东、台湾等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影响。

8. 中国历史时期的灾害和灾后恢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旱灾等,以及相关地理特点和人民的灾后恢复工作。

历史、地理、生物复习提纲

历史、地理、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含试题,重点归纳)一.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八年级政史地生复习总提纲word资料42页

八年级政史地生复习总提纲word资料42页

第六章:1、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简称 _ 。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 _ 和 _ ,其中绝对位置是指 _ 。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 _ 、 __ 和 __ 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__ 状的带:外围是 _ 江、 __ 江、 __江和 __ 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 __ _ 和 __ ,内部则是广阔的 _____ 。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3、白山黑水: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

“白山”是指 ____ ,“黑水”是指 __ 。

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 __ 气候,特点: _ 、______ ____。

气温:东北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与,冬季南北差异明显。

东北林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 _____ 生产基地。

4、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族、族、族、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女性传统的旗装。

第3天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天政治6、东北地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连接着全区各主要 __ 和 _______ 。

7、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集中在 ___ 沿线地区。

特别是 ____线、 ____线、 ____线沿线地区。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 地史学: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间耦合关系的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历史性的分支学科。

2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 1669年由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3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的原生沉积特征(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4 沉积环境:指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

5 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称为相变。

6 相分析:根据岩层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和生物特征推论其生成环境条件的方法。

7 瓦尔特相率:在没有沉积间断条件下,只有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相互叠复。

8 自生矿物:原始沉积时期或固结成岩以前形成的原生矿物,是化学作用或生物化学的产物。

9 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

均匀(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水平层理:浪基面以下的低能环境或静水中,由细粒的悬浮物质缓慢沉积而成,由平行的极细水平纹层组成。

平行层理:高速水流条件下形成的平坦床沙。

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10鲍马序列:每一韵律底部常为具递变层理的砂岩,由上颗粒变细,层理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

11复理石:指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其他沉积类型组成的综合体。

12古地理图:对地史时期中某地区的地层通过岩相分析进行综合研究,就可以了解当时海陆分布、地势和气候等特点,把这些研究成果按一定的比例,以简明易读的图例综合表现在地理底图上的图件。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1、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印支运动:三叠纪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主要在中印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华南与华北之间)发生在:T2/T3/J1。

主要表现:1)古气候重大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2)古地理格局变化,中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发育3)板块拼合——中央造山带形成,青藏海域古特提斯封闭,中国大陆已具雏形4)岩浆岩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环太平洋开始发育2、威尔逊旋回加拿大学者威尔逊(J.T.Wilson,1973)将岩石圈从大陆破裂、裂谷出现到洋盆形成,再从洋盆俯冲、缩小到闭合的完整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期)胚胎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幼年期:出现洋中脊和狭窄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出现大型成熟洋盆,如大西洋衰退期:洋盆开始收缩,洋壳向大陆下俯冲,如太平洋残余期:洋脊扩张减弱,两侧大陆逼近,仅存残留海盆,如地中海消亡期:海域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形成高峻山系,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

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

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4、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加里东运动使华北从中奥陶世开始隆升,至泥盆纪依然处于古陆,遭受剥蚀夷平。

地史学复习重点

地史学复习重点

地史学重点笔记(随堂)第一章绪论从哪几方面研究地球?地史学、地球化学、年…地球的大气、表层、生物三个方面Great Oygenation event 大生氧事件(31亿年前?)Huronian Glaclation 冰期(25亿年前,持续3亿年)泥盆纪植物登陆,泥盆晚期出现树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1)了解地球运转规律,保护地球环境;2)早期生命的起源,未知;3)地球大气的独特性。

参考书:《中国地层典》《生物地质学》(2003)第二章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沉积相: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组合。

(单偏光、正交偏光?)黑色薄层硅质岩表示有机质多;含放射虫表示特定的深水、富氧低能环境。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的横向变化。

相分析:通过对地层中古代岩石和生物的特点,将其与环境联系起来分析和恢复古代沉积环境。

沉积相的相对比定律(相率):只有哪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相邻的沉积相,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Walther”s Law)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1)沉积岩组合和结构;碎屑岩成分主要有:岩屑、石英、重矿物、有机质、胶结物;碳酸盐岩:生物碎屑、岩屑(包括内碎屑和非原生沉积)、原地碳酸盐、陆源泥、有机质、胶结物;沉积岩结构:颗粒支撑、杂基支撑海绿石形成于陆棚浅海环境,且在缓慢沉积条件下。

2)沉积构造: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的叠堆方式,包括层理、层理构造、滑塌构造。

层理:水平层理:水动力特别弱(静水环境),细层厚度毫米级平行层理:水动力相对较强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发育于河道底部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层面构造:沉积层面上的构造,如波痕、泥裂海洋环境:XX、泻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缓坡、陆棚海大陆环境:山麓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沼泽沉积相浅海沉积相: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块、陆棚海过渡环境:三角洲、滨海、沼泽3)生物类群及其生态组合;4)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地层的接触关系:1)沉积间断:沉积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沉积作用停止,而后又接受沉积,由此产生的地层的间断;2)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海侵:由于海水范围不断扩大,地层不断向陆地侵入的过程,其形成的沉积序列为海进序列。

水文08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

水文08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史学:研究地球〔要紧是地壳和上地幔顶层〕开展历史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又称历史地质学,地史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

3地层比照:表示地层特征或地层位置是否相当,依据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比照,如岩性比照、生物比照、年代比照等。

4穿时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不一致,或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歪交。

5前冷武纪和前冷武系:距今5.43亿年往常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冷武纪,相应年代的地层统称为前冷武系。

6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通过强烈构造变动而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7瓦尔特相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在原生的垂向层序上依次叠覆。

8威尔逊旋回:从板块构造瞧点来瞧,洋壳盆地并非永恒存在,一般都经历开裂、扩张、收缩、闭合的开展过程。

9层型:指一个差不多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

10旋回沉积作用: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1非补偿盆地:沉积基盘下落速度大,物质提供缺乏,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

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

12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地壳运动使沉积区上升,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同意沉积,故其间缺失局部地层。

因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

又称假整合。

13层面构造和层理构造:在沉积岩层面上维持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统称层面构造。

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岩石的形成环境;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外形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14地层划分:按照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性质或属性,将地球的岩层按其原来的顺序、性质或属性系统地组织、划分为有关的单位。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学科,涉及地质、地貌、古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史学的复习内容较为庞杂,需要系统地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地质时代、岩石分类、地球构造等多个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地史学复习的资料和方法。

一、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地史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按照地球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

复习地质时代时,可以从地质时代的划分标志、主要特征和重要事件等方面进行总结。

例如,新生代是地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地壳运动频繁、火山活动旺盛,同时也是哺乳动物迅速进化的时期。

复习时可以结合图表,对各个地质时代的特征和事件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岩石分类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复习岩石分类时,可以从岩石的成因、组成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

常见的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岩三大类。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复习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加深对不同岩石类型的认识。

三、地球构造地球构造是地史学的核心内容,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复习地球构造时,可以从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其中地壳又分为洲际地壳和洋壳。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复习时可以结合地质地图和地震分布图,分析板块边界和地震带的关系,以及板块构造对地球表面地貌和地震活动的影响。

四、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演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学科。

复习古生物学时,可以从古生物化石的分类、分布和演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可以分为化石遗体和化石痕迹两大类。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复习资料重点-1, p. 574. 前寒武纪末裸露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 Fauna):震旦纪晚期出现的,由多门类,低等,⽆⾻骼的印痕化⽯组成的动物群称之为裸露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

包括:海绵类(⽑森海绵)、海腮纲(伦吉⾍)、环节动物(狄⽒⾍)、蠕⾍类(皱节⾍)、⽔母类(环轮⽔母)及⼀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物。

重点-2早期⽣物演化的7⼤事件7、澄江动物群:Cm1,筇⽵寺阶,5.32亿年,⽣物⼤爆发;6、⼩壳化⽯:Cm1早期(梅树村阶,5.42亿年);5、裸露动物群:Z(6.3亿年);4、真核⽣物:美国贝克泉组,13-14亿年;3、真核⽣物?:加拿⼤⽢弗林组,19.5-20亿年;2、原核⽣物:丰富:南⾮特兰斯⽡群:23亿年;出现:澳⼤利亚⽆花果树群,34—35亿;1、化学化⽯:格陵兰,38亿年;重点-3, p. 64.华北陆核的形成过程:地层逐渐增厚,分布范围的逐步扩⼤,构造的叠加使地壳厚度剧增;壳熔花岗岩的⼤量出现,不仅使地壳增厚,⽽且使其分布⾯积向周边扩张;变质作⽤使地壳进⼀步固结和均⼀化;沉积作⽤可使硅铝陆壳加厚与扩⼤;总之,地壳增⽣是太古宙不同地质事件叠加的结果,华北太古宙的演化是⼀部硅铝壳(古陆)逐步增厚和扩⼤的历史。

太古代末期,华北地区形成的初具规模硅铝壳(华北地台的雏形),华北陆核。

陆核的概念:太古宙末形成的,具有⼀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硅铝质刚性块体。

重点-4.华北板块(地台)形成重要阶段Pt2+3末, 蓟县抬升,8亿年,地台形成Pt1末,吕梁运动,18亿年,原地台形成Pt1 原地台形成Ar末,⾩平运动,29亿年,陆核形成(Ar末,五台运动,25亿年,陆核形成)Ar 陆核形成重点-5,PZ1主要地史特征教材,p.971 ⽣物界史,寒武纪⽣命⼤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海⽣⽆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态分异、⽣物分区);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物⼤绝灭(mass extinction)事件。

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考察地方历史知识和学术能力的考试。

下面整理了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中国古代历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流派
3.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内外原因及其改革成就
4.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和社会变革
5. 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特点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成就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和经验
4. 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三、地方历史
1. 地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2. 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和演变
3. 地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4. 地方与国家历史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四、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
1. 历史文献的分类、鉴别和利用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3. 历史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要求
请注意,以上只是地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参考教材、历年真题和相关参考书籍来进行复。

祝您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一)总论(沉积古地理学+地层学+大地构造学)A,沉积古地理学沉积古地理学是地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地层的沉积相的相分析是进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以及地层学的研究的基石。

本节内容的概要,本人分为三节---基本概念、相标志、几种沉积相的介绍。

A-1基本概念:沉积相:沉积于特定的古环境的具有一定的岩石、化学特征的地层。

相变:沉积相在横向上的变化,反映了空间上的变化。

瓦尔特定律:在连续沉积的前提下,空间上相邻的沉积相在纵向上亦是相邻的。

相分析:依据不同地层的岩石、化学、生物特点分析其形成环境。

相标志:反映地层形成环境的原生沉积特征。

A-2,相标志:A-2-1,物理标志:①层理构造: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多由细粒的泥或者粉砂质组成,纹层极薄,反映低能的水环境。

平行层理由较粗的砂质组成,由较高的水动力产生。

交错层理,又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且相互平行;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平面但是彼此相交;槽状交错层理的层系面为曲面且彼此相交。

从板状交错层理到槽状交错层理大致上反映了一个水动力递增的变化。

此外交错层理具有示顶底及定流向的作用。

递变层理,由重力流产生,形成的没有纹层面的粒度由下至上由粗到细或者由细到粗的层理构造。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为砂包泥式的泥沙质互层,而透镜状层理为泥包砂式的泥沙质互层。

前者反映水动力较强的环境,后者反映水动力较弱的环境。

②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波痕是由于水流的流动造成的,可以指示水流的流向,也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

而泥裂以及雨痕等暴露构造可以指示干旱的环境。

③软沉积构造,由于地层的扰动产生的构造,可以反映地震等古地质事件。

A-2-2,化学标志地层中的一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与沉积环境的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有关。

A-2-3,生物特征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习性,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一些特殊的指相化石,可以判断其沉积相。

A-3,几种沉积相进行合理而且正确的相分析的前提是对几种特别典型常见的沉积相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乃至比较精通。

接下来介绍几种典型的沉积相—滨浅海(碎屑型、碳酸盐地层学的研究范畴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记录。

以下分为地层学基本定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海侵与海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进行介绍。

海侵:由于海平面上升或者是地壳下降,导致的海岸线向着大陆方面延伸的现象。

超覆:由于海侵导致的上覆的沉积超过下覆的沉积物沉积在更老的地层上面。

海侵序列:由于海侵导致的地层上细下粗的沉积序列。

海退:由于海平面下降或者是地壳上升,导致的海岸线远离大陆的现象。

退覆:由于海退导致的沉积范围缩小的现象。

海退序列:由于海退导致的沉积物上粗下细的现象。

B-4,地层对比与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把地层剖面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

地层对比:比较地层特征、属性,包括岩性、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对比等。

古地层的划分方法:①古生物化石对比,包括标准化石、指相化石②同位素时间对比③古地磁极性对比④岩石地层岩石、化学特征对比⑤地质事件对比B-5,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依据地层岩性划分出的单位时间地层单位:依据地层形成时间进行划分、对比成的单位对比:①岩石地层单位不受等时面控制,与地质年代单位无对应关系。

②年代地层单位不受岩性控制。

③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空间上的局限性,而年代地层单位则无空间上的局限性。

地质年代表C,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学分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以及威尔逊旋回、古板快的恢复方法来概括。

C-1,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A,沉积组合、沉积物组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区具有不同的岩石矿物成分。

陆壳稳定区:沉积岩的成熟度高构造活动区:沉积迅速,成熟度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组合也有不同:①磨拉石组合代表碰撞隆升的山麓盆地沉积②复理石组合代表大陆边缘-大陆坡沉积③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岩屑杂砂岩-火山岩组合B,沉积厚度分析:补偿:基盘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率,沉积厚度等于盆地下降速度,水深、沉积相不变。

非补偿:基盘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率,发育海进序列超补偿:基盘沉降速度小于沉积速率,发育海退序列C,古板块的恢复方法㈠地质学方法:a,蛇绿岩套;b,混杂堆积;c,沉积组合分析;d,火成岩组合㈡古地磁方法㈢生物古地理方法(二)断代史寒武纪:1,主体自晚太古宇、晚元古宇后期抬升后就一直遭受风化剥蚀; 2,∈1晚期开始海侵3,华北板块内部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4,西南缘早寒武纪未沉积,中寒武纪张裂成裂陷海槽,发育复理石沉积。

5,南缘为秦岭海向北俯冲,形成活动大陆边缘。

6,早中寒武世,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晚寒武世,南高北低的陆表海7,寒武纪整体为一个大的沉积旋回,张夏期的海侵最为广泛早寒武纪中国岩相古地理图中晚寒武纪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奥陶纪:1,O1早期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浅海,南部为潮上带;2,O1中期南部抬升剥蚀,亮甲山末期,华北大部分为陆地;3,O1晚期海侵4,O1晚期到O2岩相稳定,海侵广泛5,O3抬升,整体形成稳定的古陆剥蚀区中国早奥陶纪古地理图中国中奥陶纪古地理图中国晚奥陶纪古地理图志留纪-泥盆纪,主体为古陆剥蚀区中国早中志留纪古地理图中国中晚志留纪古地理图中国泥盆纪古地理图石炭纪:1,C2华北板块是东北低西南高的滨浅海;C2末期是北高南低的地形,海岸线逐渐南移2,本溪组煤层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薄;太原组以北纬34度30分-37度30分之间煤层最好,为当时的滨海沼泽环境3,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东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中国早石炭纪古地理图中国晚石炭纪古地理图二叠纪:1,早二叠早期华北普遍聚煤,北部陆相河相沉积,南部近海沼泽;2,早二叠晚期-晚二叠早期,发育干旱内陆河湖沉积3,晚二叠晚期,发育干旱河湖沉积;中国早二叠纪古地理图中国晚二叠纪古地理图6,扬子板块古地理寒武纪:1,∈1-S4 稳定的滨浅海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北缘是南秦岭裂谷; 东南缘是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2.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奥陶纪:1,奥陶晚期华南发生广西运动;2,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板块内部→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广西运动(O3)后导致华南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3,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4,华南裂谷盆地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也由闽粤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深海相二个大相带控制,寒武纪末云开和粤东上升成陆,沿着古陆周缘规律地出现滨海、陆棚次级环境分布。

中奥陶世以后,华南盆地加速萎缩,晚奥陶世为厚度较大的浊积岩。

奥陶纪末华南区主体成陆;5,北部大陆边缘与寒武纪相似,为被动大陆边缘6,西缘早、中奥陶世是被动大陆边缘砂泥质浊积岩沉积,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志留纪:1 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2 扬子板块早期海域限于北部,中晚期海退,主体抬升成陆3 志留纪后期的加里东运动使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4 东缘(湘中过渡带)类复理石沉积5 华南裂谷盆地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深水海槽6 北部边缘(南秦岭)裂谷盆地7 西缘构造环境比较复杂,活动性较强泥盆纪:1,象州型,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生物化石:底栖生物为主,腕足、珊瑚等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正常浅海)2,南丹型,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生物化石:浮游生物(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沉积3,1 S/D连续沉积区:滇东、钦防海槽2 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3 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 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状赤铁矿.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石炭纪:岩关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 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大塘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二叠纪: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赣地区及粤北)→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7,中新生代华南华北板块特点三叠纪:1,空间上具有三分性,以秦岭-昆仑山为界,呈现出南海北陆以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东侧为华南稳定浅海,西侧为活动的多岛洋2,时间上的二分:以印支运动为转折,早中三叠纪以浅海碳酸盐为主,气候干旱,晚三叠纪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气候潮湿侏罗纪、白垩纪:1,印支运动后,由南海北陆转为东西差异2,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及陆相断陷盆地,燕山运动后不断萎缩,最后消亡西部:大型稳定陆相盆地(J鼎盛,K2萎缩消亡)发育于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纪为其全盛期,为大型稳定陆相盆地,罗纪末期(燕山运动)萎缩,白垩纪沉积范围小3,运动使东西分带随时间逐渐东移新生代:沉积史:生末次冰期(万年前);沉积类型丰富多彩, 陆相沉积广泛发育;E已基本固结成岩,N尚未完全固结构造史:基亚超大陆裂解,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形成,大陆裂谷活动发育;Tethys仅残留地中海;Alps山和喜马拉雅山形成;青藏高原强烈隆升中国第四纪:青藏高原快速整体抬升;大西北为高山深盆;内蒙-晋陕高原风蚀作用显着;华南中低山丘陵上升剥蚀;大面积沉降的近海平原:松辽,华北,江汉,苏北;大幅度变迁的海岸线;地势西高东低8,几次重要的构造运动1,加里东运动:早古生代后期,中国表现为广西运动,华北板块与柴达木板块、秦岭微板块拼合;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合;全球构造运动上,古大西洋闭合,劳伦大陆与俄罗斯大陆拼合形成劳俄大陆2,海西运动:晚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北亚大陆形成(西伯利亚、塔里木、华北、哈萨克斯坦);石炭二叠纪时,劳俄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拼合,劳亚大陆形成晚二叠纪,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拼合形成联合古陆3,印支运动:1 发生的时间T2\T3\J12表现:a. 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 b. 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第3沉降带雏形形成) c. 印支褶皱带形成,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d. 环太平洋火环开始发育4,燕山运动:1 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