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合集下载

解刨笔记【详细版】

解刨笔记【详细版】

绪论

一、名词解释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P1 动物生理学P1

二、填空题

1.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家畜和家禽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大体解剖学主要借助刀、剪等解剖器械,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

研究动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

3.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项目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任务一、细胞的认知

一、细胞的概念

1.概念:细胞是构成有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长发育 (生命活动)的最基

本单位。

2.成分: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酶等。

二、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略)

三、细胞的构造

1.细胞的形态虽不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2.细胞膜(质膜)

⑴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分为暗-明-暗三层结构

⑵生理功能:①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②保护内含物,控制和调节细

胞与周围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③参与

细胞识别、细胞粘连、细胞运动和免疫反应。④具有运输功能(见表格)

3.细胞质

⑴概念;填充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物质。

⑵状态:呈均匀的透明胶状。

⑶构成: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内含物构成

⑷细胞器

①线粒体-供能“能量工厂”

②内质网-合成蛋白的场所

③高尔基体-“加工车间”

④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⑤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机器”

⑥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

⑦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细胞骨架)等

4.细胞核

⑴概念: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

⑵在家畜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外,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多数细胞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笔记主讲:Hong Yu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013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四章血液

第五章血液循环

第六章呼吸

第七章消化与吸收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调节

第九章内分泌

第一章序论

一、课程内容

1、生理学概念(机能及其机制)。

2、动物生理学研究层次(整体与环境、器官与系统、细胞与分子)。

3、生理学研究方法(急性、慢性)。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5、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稳态的维持)。

6、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反射),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7、调节模式:非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前馈、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

8、生理学发展概述(略)。

二、思考题

1、重要概念:急性实验、慢性实验、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生殖、正反馈、负反馈。

2、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生命特征、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命活动都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

3、生理学机能调节方式有几种?【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局部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

一、课程内容

1、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细胞膜成分;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蛋白质,还有糖类等)。

2、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功能【表面蛋白、内在蛋白;具有结构、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催化(酶)、免疫识别等功能】;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载体介导、通道介导)、转运主要物质(脂溶性物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离子)、机制【扩散、结合与解离、化学门控和电压门控,后两者有特异性、竞争性抑制、饱和性(通道饱和性较差)】。主动转运(泵):耗能,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物质(主动转运重要离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实验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生理学实验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二、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一般认为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和短暂,起主导作用;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笔记

1.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卵黄少,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不均等卵裂:卵黄少,分裂球大小不均匀,如蛙。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如鸡。

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3.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生物发生律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

(E.Haeckel)于1866年提出

5.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

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假体腔: 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

6.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

7.结缔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没有极性,功能: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支持动物机体、制造血球

来源:中胚层

8.细胞间质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有二种: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

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有弹性

9.肌肉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

一、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的组成与结构

细胞分化(不可逆)

细胞连接:桥粒、紧密连接(上皮)、间隙连接(最主要)

2、动物的组织

上皮组织(单层、复层)

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组织、软骨、硬骨)肌组织

神经组织

二、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1、受精

2、卵裂期:完全卵裂(等裂,不等裂)、不完全卵裂(盘裂、表裂)

螺旋卵裂(大部分原口动物)、辐射卵裂(后口动物)

3、囊胚期:囊胚(囊胚层、囊胚腔)

4、原肠胚:原肠腔

原肠的形成方式:内陷+外包、分层+内移、内转

5、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体腔囊法(肠腔法)、裂体腔法(原口动物和高等脊索动物)

6、神经胚:神经板→神经管→前端成脑、后端成脊髓

7、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卵裂方式螺旋卵裂辐射卵裂

成体口形成原肠口新形成

肛门的形成新形成原肠口

中胚层形成方式裂体腔法肠腔法或裂体腔法

体腔类型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骨骼发生外胚层(头足纲例外)内胚层

三、动物的系统发生

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原口动物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中生动物中生动物门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真后生动物两胚层、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

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扁形动物门

假体腔轮形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铠甲动物门

腮曳动物门

真体腔不分节软体动物门

分节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

1.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2. 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发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理解)

4.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第⼆章

单纯扩散

定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

如:O2,CO2 ,⼄醇,尿素,⽔等

易化扩散

定义:⽔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质,从⾼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1)原发性主动转运

指细胞通过本⾝耗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跨膜转运的过程。

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转运体为泵。如:钠钾泵,H+泵,碘泵

(2) 继发性主动转运

借助钠泵建⽴的Na+势能贮备,跨膜主动转运物质的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H+和Ca2+等

物质跨膜转运的⽅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胞。

四.动作电位概念

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细胞两侧产⽣的快速、可逆、⽆衰减扩布的膜电位变化。是细胞兴奋的表现,具有周期性。AP分去极化(钠离⼦外流)和复极化(钾离⼦内流)期。AP具有全或⽆的特征。

动作电位特征:全或⽆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

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刺激。

阈强度: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

阈下刺激仅使细胞产⽣局部电位,该电位⽆不应期,随刺激强度增⼤⽽增⼤,随传播⽽衰减,但可总和

五.神经肌⾁接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

轴突末梢AP—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N受体结合—终板电位—肌细胞膜AP

六.⾻骼肌收缩的形式

初中生物学霸笔记内容

初中生物学霸笔记内容

初中生物学霸笔记内容

篇一:

初中生物学霸笔记内容

1. 细胞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

2.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基因的传递与表达。基因是DNA的片段,携带着遗传信息。遗传物质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来实现遗传。

3.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指出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机制推动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适应性进化、共同进化和分支进化等现象。

4. 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等层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捕食与被捕食、竞争、共生等。

5. 组织器官学:组织器官学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个生物体。

6.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运输和激素调节等。

7.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和功能。动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神经调节等。

8. 生物科技: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和农业生物技术等。

9. 人体健康:人体健康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学习人体健康需要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代谢、疾病与免疫等方面的知识。

10. 生物伦理学:生物伦理学研究生物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生物伦理学讨论的问题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尊严和生物科技的伦理问题等。

动物生理学整理笔记

动物生理学整理笔记

动物生理学

绪论

0.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研究内容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健康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常用的研究方法

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实施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

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生活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或功能紊乱等。

Eg: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在体实验(in vivo):在完整的动物身上进行的观察或实验。Eg:去大脑僵直

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in vitro):器官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Eg:骨骼肌实验0.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

0.3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1.体液及其分布

体液占体重60%,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中血浆5%、组织液14%、淋巴液和脑脊液1%2.内环境和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3.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简言之,稳态是一种状态,一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一种状态。现代生理学里泛指体内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系统乃至整体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在各种调节机制作用下,总能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Eg:血液pH值为7.35-7.45; T为36℃-37℃

动物生理学笔记1

动物生理学笔记1

绪论

0.1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机体机能活动机制的内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层次,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的建立

3.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

[重点]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

[难点]

对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和生命活动机制的内涵的理解,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

[课堂组织]

讲述、生活实例和多媒体教具结合

[教学内容]

0.1.1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0.1.1.1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生物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可分为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健康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你能列举属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实例吗?)

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而且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结的。(列举几个有关《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的实例)

机制:包括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功能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即对生命现象有一个本质的说明。

0.1.2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0.1.2.1整体和环境水平研究:

动物机体总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

1.动物机体总是以整体的形式与外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可以引起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改变,这就是行为的变化(如何理解,举例)。

2.动物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生命活动而进行的。动物机体总是不断地改变和协调各器官系统活动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理解,举例)。

无脊椎动物部分

无脊椎动物部分

刘凌云、郑光美的动物学笔记--无脊椎动物部分

这份笔记是我校的一位教授的授课笔记,由于期中考试需要我向她要来笔记,脊椎动物部分换了一位老师所以没有了。请大家注意不要在其他网站引用此笔记,我发这个笔记是给大家一个参考,所以请大家重视著作权不要随意散发!谢谢!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生物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

自然界自我更新的过程

自我复制

非生物

生物学——研究生物及其生命现象的科学

1.林奈(Lynne,1735)——两界系统动物界

植物界

2.霍格(J.Hogg,1860)、赫克尔(E.H.Haeckel,1866)——三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

植物界

动物界

3.考柏兰(H.F.Copeland,1938)——四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无核膜及线粒体、叶绿体等胞器——细菌、蓝藻)

原始有核界(单胞藻、简单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原生动物)

后生植物界

后生动物界

4.惠特克(魏泰克R.H.Whittaker,1969)——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有核膜及各种胞器,是真核生物)

真菌界(多细胞,有细胞壁无叶绿体,由菌丝构成菌丝体—酵母、蘑菇)

植物界

动物界

5.陈世骧(1979)——3总界6界 R.C.Brusca等(1990)——6界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

原核总界——细菌界古细菌界(厌氧产甲烷细菌等)

蓝藻界原生生物界

真核总界——真菌界真菌界

植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动物界

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命规律的科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听课笔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听课笔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一、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形态、结构特点、位置)

1、上皮组织

排列紧密(紧密连接)、间质少

分布:体表和管、腔、囊等内表面

具极性:游离面(因功能不同,结构特化不同)和基底面

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分类:被覆上皮: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脏、脉管的内表面)、间皮(器官外表面)、其他:薄、扁

单层立方上皮:如腺体上皮,分泌功能(如肾小管、集合管)

单层柱状上皮:如消化道上皮,胃、肠表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如呼吸道上皮,形态不同,排列层次不同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

变移上皮:如泌尿器官膀胱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由具分泌功能为主的细胞组成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

外分泌腺:有管腺,消化液等

内分泌腺:无管腺,激素

感觉上皮

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形态):

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最广,起连接作用)、致密结缔组织(肌腱、韧带)、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3、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4、神经组织

二、能量代谢与消化系统

1、人体必需营养素:糖、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2、机体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3、A TP中的能量来源:

糖: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是机体贮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部分

蛋白质:构成机体组织成分的重要物质,作为能源物质意义不大;机体不能利用糖和脂肪制造蛋白质,因此必须从体外获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必须全部存在时,才能合成蛋白质。完全蛋白质:含全部氨基酸;不完全蛋白质:含部分氨基酸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生物笔记知识点总结

生物笔记知识点总结

生物笔记知识点总结

一、植物生理学

1.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其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光合作用分为光依赖期和光独立期。

2. 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包括线粒体呼吸和植物体内部的细胞呼吸。

3.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乙烯等,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营养生长

植物的营养生长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合成物质和代谢等过程,这些过程受到植物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5. 植物的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的水分调节机制,保持水分平衡,包括根压、蒸腾和渗透压等过程。

6. 植物的适应性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例如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二、动物生理学

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等器官,完成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2.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完成血液的输送和物质的交换。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5.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激素等,完成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调节。6.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完成生殖的过程。

三、生物进化论

1. 进化的证据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生物化学、胚胎发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二、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的难易。例如,细胞膜的基架是双层脂质分子,其间不存在大的空隙,因此,仅有能溶于脂类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细胞膜对物质团块的吞吐作用则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决定的。不溶于脂类的物质,进出细胞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1.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单纯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包含的势能。

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最常见的离子泵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K+泵),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

(1)钠泵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节亚单位构成的细胞膜内在蛋白,催化亚单位有与Na+、A TP结合点,具有A TP酶的活性。

(2)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3)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有关。

(4)建立离子势能贮备:分解的一个A 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贮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

(5)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三)出胞和入胞作用。(均为耗能过程)

出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则指细胞外的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因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外的受体结合并在该处引起的入胞作用称为受体介导式入胞。

记忆要点:(1)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2)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3)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Na+、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 TP酶的活性,可分解A 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性主动转运。

(4)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1.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也有脂蛋白或糖脂蛋白。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完全相同。

2.膜受体结合的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可逆性。

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的表现形式:

静息电位——所有细胞在安静时均存在,不同的细胞其静息电位值不同。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产生。

局部电位——所有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1)形成条件:

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也就是说,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上离子通道中主要是K+通道开放,允许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3)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