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合集下载

汽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分析

汽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分析
性 问题 。
C 计算时采用高度非线性分析 , . 包含了结构 的非线性 因素 、 材料的非线性以及轮胎与路面接触
特性等。
时域 仿 真 技 术 的 关 键 在 于 建 立 合 理 的路 面 激 励 和时 间模 型及 实现 时域 内振 动 响应 快 速求 解 。本 文 采 用 C E新 技 术— — 虚 拟试 验 场 技 术对 汽车 平 A
价以及改进等方面。但该方法对于多自由度的复杂
模型求解计算 量大 、 效率 低 , 且不 能表示 出各 自由
度 响 应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关 系 及 预 测 系 统 运 行 一 段 时 间后 的振 动情 况 , 法 考虑 系统 的非线 性 。 无 在 时 间域 内进 行 汽 车 行 驶 平 顺 性 研 究 的优 势 为 : 间域 内 的方程 通 过 各种 数F M模型 、 . A E 悬架系
统( 弹簧 、 减振器 、 动力控制臂 )转 向梯形 、 轮轮 、 车 胎 等 整车 非 线性 系统 模 型 , 这样 各 个 系统 间难 以 明 确确定的作用力关系均可以包含在分析模型之内。 b 以整车为分析对象 , . 边界条件只有路 面和 车速 , 这为计算提供 了分析载荷实现规范化 、 准 标
Ke r s Ve il, d o f r, m e d m an sm ua in Vit a r vn r u d y wo d  ̄ h ce础 e c m o t Ti - o i i lt , r u lp o i g g o n o
1 前言
目前 , 汽 车 行驶 平顺 性 的仿 真研 究 主 要在 频 对 域 内进 行 ,主要 应用 于 汽 车行 驶 平 顺 性 的预 测 、 评
2 虚拟试验场 技术
虚拟试 验场技术 是 以整车系统为分析对象 , 同时考虑系统各类非线性 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 其对 整 车进 行 动 力学 分 析 时 以标 准 路 面 和车 速 为负 荷 , 因而可在产品设计前期实现“ 整车道路性能预测 ” 。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ADAM S Au o tcDy a cAn l sso e ( t ma i n mi ay i fM —
. ntue fMo enMa u a tr gneig,Z ein nvri n z o 10 7 hn i n f cu e En iern hja gU iest Ha g h u 3 0 2 ,C ia y , 1 Is tto d r 、 \ , p r n fMeh ncl n iern J ag uT ahr nvri fTeh oo y, h n z o in s 10 1 C a/ 2D a t t me o ca ia E gn eig, in s ecesU i st o e y c n lg C a g h uJa g u2 3 0 , Mn
Ab ta tVit a r t tp e h oo yi u r n l e t c n lg h r ao e in a dm a u a t r. sr c : ru l o o y et c n lg c r e tyan w e h oo yi t ea e f sg n n fcu e p s n d B s d o h n lsss fwa eo a e n t ea ay i o t r fADAM S, ut b d e il o e sa l h d,a d s m ei fu n e am l— o yv hcem d l se tb i e i i s n o le c s n o o ev h ce rd o fr u h a h x iain v ria l la n p ig si n s , e c a e r— n wh l- e il ie c m o ts c s t e e ctto e t l c y, o d a d s rn tf e s t. r e f s ac e n t ee ct t no t c a t o d e r h d i h x iai f o h s i r a .Alo,t ewh l- e il iec mf r e e r h di h o o s c s h oev h cerd o o ti r s a c e t ec m— S n bn d e ct t no o da d e gn . Th e trs lsid c t h tt e e ctto fe gn a o eifu i e x i i fr a n n i e ao e ts e ut n iae t a h x iain o n ieh ss m n l— e c so h i ec mf r ,e p cal n t a ft ehg -p e e il. n e n t erd o o t s e il o h to h i h s e dv h ce y Ke r s vru l r t tp e h oo y e il;rd o f r ;ADAM S y wod : it a o o y etc n lg ;v h ce iec m o t p

基于Labview的汽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模拟分析

基于Labview的汽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模拟分析
1.3
1.3.1
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是当代新车研制或现有车辆改装过程当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3]。因此,本文旨在利用虚拟仪器技术,通过LabVIEW平台开发一套汽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该系统能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相应位置上的各轴向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并根据平顺性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相应的评价指标,以达到评价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目的[4]。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设计一套汽车平顺性试验测试系统,在汽车平顺性试验中主要就是对汽车行使加速度的采集和处理计算,该系统是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汽车行驶时传感器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分析、显示,并且通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来实现汽车平顺性的评价。对试验系统软件设计是本次设计课题的主要内容。
基于Labview的汽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模拟分析
陈沛锋
三明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通过LabVIEW平台开发一套汽车平顺性试验系统,再利用模拟车速及路面不平度输入进行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卡,再用导线连接把输出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到电脑里,根据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对加速度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得到汽车平顺性评价参数。结合平顺性试验系统的逻辑要求利用LabVIEW编写相应的试验程序,再根据汽车平顺性的试验方法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套试验系统能很好的完成汽车平顺性试验,并且精度满足国家标准相关要求。
1.2.1
早在1931年,Reiher和Meiste两位科学家通过十名自愿者在振动台上的振动试验,来实现对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4][7]。后来,Dieckman和Janeway等也做了很多的试验,此中相对有影响力的是Dieckman的K系数法和Janeway准则[5]。1968年,Pradko等人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0-60Hz内,当输入力为0-320N时,身体变形为0-10.16mm,此时,可近似将人体视为一线性系统,并由此提出了吸收功率法[8][10]。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02631国际标准[3][11],并于1978年修订后重新发表,该标准推荐的两种评价方法--1/3倍频带分别评价方法、总加权值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适用于1 -80Hz频率范围内对人体承受的全身振动的评价[3][12]。1997年,经过几次修改和补充,ISO公布了对于评价长时间作用的随机振动和多输入点多轴向振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时,能更好地和主观感觉一致[3]的IS02631-1:1997(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第一部分:一般要求》[6]。

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汽车行驶平顺性是一辆汽车行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对汽车的驾驶舒适度和乘客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而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寻求减小振动、提高平顺性的方法,对汽车的研发、生产与使用都有很大的意义。

现有的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计算耗时较长、要求精度高,不利于实际应用。

而虚拟激励法由于计算复杂度低、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已成为汽车振动仿真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中的应用,并比较虚拟激励法与传统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法的差异性和优劣势,为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对现有与虚拟激励法、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找出其优劣与适用性。

2. 建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及多体动力学模型3. 建立虚拟激励法模型4.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通过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和虚拟激励法三种方法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并比较其结果的差异。

5. 优化模型并验证仿真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修正,并验证虚拟激励法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

四、研究意义1. 探讨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中的应用优势;2.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部分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交通工具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 初步探究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领域的作用,为日后研究提出方向和建议。

五、研究步骤1. 数据收集与文献综述;2. 构建有限元模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析计算;3. 仿真实验和分析,并和实测数据对比;4. 通过优化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改进验证;5. 结果分析和讨论。

六、研究方案1. 建立虚拟激励法模型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方面的应用;2. 对比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与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过程中的差异与优劣;3. 优化模型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程度;4. 验证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5.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概要

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概要

第8卷第2期2010年6月中国工程机械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V01.8No.2Jun.2010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陈克1,高洁1,吕周泉2(1.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辽宁沈阳110159;2.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0020摘要:基于虚拟试验场(VPG技术进行汽车平顺性仿真.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虚拟仿真模型和随机输入路面模型,利用LS—DYNA对仿真结果进行计算,得到时域信号下的车身加速度曲线和频域信号下的车身加速度功率谱,采用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分析试验结果,并通过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大小,研究悬架系统对汽车平顺性影响,进一步对仿真车辆的平顺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基于VPG技术进行汽车平顺性仿真能够真实地反映实车试验工况,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关键词:汽车;平顺性;悬架;功率谱密度;虚拟试验场中图分类号:U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581(201002—0208—05VPG.base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vehicle driving comfortC/-/EN Kel,GAO Jiel,LV Zhou-quan2(1.College of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ShenYang LigongUniversity,Shenyang110159,China;2.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Ltd.,Chongqing40002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virtual proving ground(VPGtechnology for vehicle driving comfort simulation, a virtual vehicle multi—body dynamical simulation model,together with a random input road surface model, is first established.Through simulation result calculation via LS—DYNAlM,the time—domain acceleration curve andfrequency.domain acceleration power spectrum are then obtained.Next,the testing result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weighted acceleration sum of RMS values.By changing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er。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辆平顺性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辆平顺性研究

较好 。在此基础上 , 并将整车模型简化为二 自由度 14 / 车辆 模型 , M t b S u n 上建立振 动模型 , 在 a a/ i l k l m i 分析 了悬 架刚度 、 阻
尼 比、 轮胎刚度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 , 出车身加速度 随悬架 刚度 、 得 阻尼 比及轮胎动载荷变化的规律 。 关键词 : 车辆 : 平顺性 ; 脉冲输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机路面
c rwa i l e o t - e o 1 4 mo e n h ir t n mo e w s e t bih d u i g Ma lb S mu ik T e a s smp i d t wo  ̄e d m / d la d t e vb a i d l a sa l e sn t / i l . h i f o s a n
ABS TRACT: ru lp oo y e tc n lg a s d i h e e r h o e i l d o ot t u l i l t n Vi a r ttp e h oo w s u e n te r s ac fv h ce r e C mfr , o b i a smu ai t y i d o mo e o a n w ih s s e so d l fa e i h c u p n in,s e n y t m,t e ,v h ce b d ,a d b a e s s m r o sd r d i p t r t r g ss ei e i s e il o y n r k y t a e c n i e e n u s r e b s d o h l — o y s se d n mi s a e n t e mut b d y t m y a c .Ac o d n o t e n t n lsa d r i c r i g t h a i a t n a d,t e c r r e c mf r u d r te p le o h a d o o t n e h u s i ip ta d t e so h si n v n r a p t s s l td s c e sul n ADAMS C rR d n h n t eme s r me t n u n h tc a t u e e d i u i ae u c sf l i c o n wa mu y / a iea dte aue n h d t c u rd f m i l t n a a y i w r n u ot e rd v l a in p o e sb s d o a a a q ie r smu ai n s e e i p t h i e e au t rc s a e n MAT AB t v u t h ・ o o l s t o L o e a ae t e a l n lss c n l s n ay i o cu i .T e a ay ia e ut n iae t a h a d o o si r v d we1 a e n t a ,t e f l o h n lt l s l i d c t h tte c r r e c mf r i mp o e l c r s i t .B s d o h t h u l

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陈 克 高 洁 吕周 泉 , ,
(. 1 沈阳理工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 宁 沈阳 1 0 5 ; . 辽 1 1 9 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 4 0 2 ) 0 0 0
摘要 : 于虚拟试验场 (P ) 基 V G 技术进行汽车平顺性仿真 . 了整车多体 动力学虚拟仿真模 型和随机输入路 面 建立
i f s sa l h d Th o g i lt n r s l ac lto i L DYNA , h i — o i c ee ain s i t tbi e . r e s r u h smuai e utc lua in va S— o tet me d man a c lr t o
对 于汽 车平顺性 的研 究 , 般采用 试验研 究 和理论分 析 两种方 法 . 一 试验 研究 法通 过实车试 验 , 用 “ 采 设 计一试 制一测 试一 改进一 再试 制” 的过程 进行平顺 性分 析 , 此方 法受 客 观 因素 的影 响 较大 , 试 验结 果 反 且
Ab t a t a e n te vru l r vn r u d ( G) tc n lg o e il rvn o o tsmua in, sr c :B s d o h it a o igg o n VP p e h oo y frv hced ii gc mfr i lt o
a a y e sn h ih e c e e a i n s m f R S v l e . h n i g s s e so t f e s a d d mp n l z d u i g t e we g t d a c lr to u o M a u s By c a g n u p n in s i n s n a - f e ,h e il rv n o o ti fe wa d i lt d a d e a u t d F n l , t i r v a e h t t i p r t e v h c e d i i g c mf r s a t r r s smu a e n v l a e . i a l i s e e ld t a h s a — y p o c a e l c c u l e tn o d t n t i h a c r c n e ib l y. r a h c n r fe ta t a s i g c n ii swih h g c u a y a d r l i t t o a i Ke r s e i l ;d i i g c mf r ;s s e so y wo d :v h c e rv n o o t u p n in;p we p c r ld n iy i t a r vn r u d o r s e ta e s t ;v r u l o i g g o n p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辆平顺性舒适度指示器仿真研究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辆平顺性舒适度指示器仿真研究
U47 6 文 献标识 码 A 中图分 类号
Res a c orSi l to ft e Ri n mf r n i a o e r hf mu a i n o h g Co o t I d c t r di
O fVeh c e Ba e n V t aII s r men il s d o i u r n tu t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5期 20 0 6年 1 O月
上 海 电 机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S ANGHAIDI H ANJ NI IU VERS TY I
Vo- . l9 No 5
Oc . 2 0 t 06
文章编 号
1 7 —7 0 2 0 ) 50 2 —4 6 12 3 (0 6 0 —0 40
基 于 虚拟 仪器 的车 辆 平顺 性 舒 适 度 指示 器 仿 真 研究
沈 永峰
( 上海 电机学院 汽车工程 系 , 上海,0 2 5 204)
摘 要 介绍 了车辆振 动舒 适度 的评价 方 法及虚 拟 仪 器技 术 。基 于虚 拟仪 器, 车辆 座椅 处的振 将
目前 平顺性 的评 价 指 标 大体 可 归 纳 为 主观 ( 感
觉 ) 价 和客观 ( 理 量 ) 价 。主 观评 价 方 法 主要 评 物 评
考虑人 的因素并 进行统 计 , 对车辆 做 出评 价 ; 观评 客
价方法 主要 考虑 的是 车辆 的隔振性 并计人 了人 的因 素 , 前者相 比人 的 因素较少 。 与
舒 适性 的主观感 觉 结 合起 来 , 以汽 车综 合 平 顺性 指
标 —— 车辆平顺 性 舒 适 度 C v为 参 数 , 车 辆 振 动 对
收 稿 日期 :0 60~8 20 —6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刚柔耦合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刚柔耦合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第 2 7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湖 北 汽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u t o mo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7 N o . 3 S e p .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5 4 8 3 . 2 0 1 3 . 0 3 . 0 0 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 的刚柔耦 合客车 平顺 性 仿 真 分 析
蔡 少 波 , 李彦 保 , 李友 真 , 郭胜 , 徐 梦 茹
( 1 . 合 肥 工 业 大学 机 械 与 汽 车 工 程 学 院 ,安徽 合 肥 2 3 0 0 0 9 ; 2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交 通 运输 工 程 学 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9 )
摘要 : 以某 型客 车 为 研 究 对 象 , 运用 H y p e r Wo r k s 建立 钢板 弹 簧 和 车 架 的 有 限 元 模 型 , 并 分 别 对 模 型 进 行 刚 度 验 证
和模态试验验证。 对 模 型进 行 平 顺 性 仿 真 . 并 进行 平顺 性 实 车道 路 试 验 。 仿 真 分 析 与试 验结 果 显 示 : 因 路面 激 励 引 起 的加 速 度 功率 谱 密 度 曲 线 峰 值 接 近 。 所 处 的 频 率 及 变 化 趋 势基 本 一 致 , 验 证 了整 车 模 型 的 准 确 性 : 客 车 在 高 速
S i mu l 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o n Ri d e Co mf o r t o f ig R i d - le f x i b l e Co u p l i n g Co a c h Ba s e d o n Vi r t u a l Pr o t o t y p e Te c h n o l o g y

基于虚拟样机的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的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图 3的上半部分 是前 桥 的垂 直方 向振 动加速 度 时 间历 程 ; 下半 部分 为加速度 的功率谱 密度 ( 以下 均 同 ) 。 前 桥垂直 方 向振 动加 速度 的均 方根 值 为 2 5 m S, 0r / 4 a
加速度 的功率谱密度 的最 大峰值 处频率 为 9 1 z对 应 .H , 0
第 2期
董吉 亮 :基 于虚 拟样 机 的空气 悬 架大 客 车平顺 性 仿真 分析
量客 车前 车架 、 桥 、 车架 和后桥垂 直方 向的加 速度 前 后
响应 值 , 选取被 测点 的原则 : 点 能较好 地反 映系统 的 该
振动 , 并且易 于安装 加速度传感器r 。本次试验选 取的
式 中:n为空 间频率 , 它是波长 的倒数 , 表示每米长度 中 包含 的波数 ,单位为 I ;o T n 为参考空 间频率 , = . I 01 ; m
G()J qt k r  ̄ 参考空 间频率下 的路面谱值 , o 称为路面不平度 系 数 , 位为 i ; 为频 率指数 , 单 nO s9 确定每段功率谱斜线 的斜
结果 的对 比 , 验证 了模 型的可信性 。
目 减
器 左 铰
( 要人 堑 l
. 一

隅 胶村墨
1 整 车 系 统 多体 动 力 学 模 型 的构 建
11 整车拓扑结构分析 . 研究对象 的构 造主要包括 车身 、 车架 、 向系统 、 转 前 后 非独立空 气悬架 、 前后 桥 、 动力总成 和车轮 等 , U 在 G
图 1 整车 系统 的拓 扑结 构
该模 型 由 5 0个物体 ( 地面 ) 1 含 、0个转动 铰 、 1 1 个
球铰 、 移动铰 、5个 固定 铰 、 个原始 铰 和 4个运 动 4个 1 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扭杆悬架汽车平顺性仿真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扭杆悬架汽车平顺性仿真
维普资讯
2 0 第 8期 06年 ( 第 1 1期 ) 总 8
农 业装备与 车辆 工程
A RC L U A Q IME T&V H C E E G N E I G G IU T R LE UP N E IL N IE RN
No8 2 o . o 6
Ab t a t s r c :Ap li g t e v h ce s se o in e u r a i u lp ooy e t c n l g ,t e mu t b d y a c p y n h e i l— y tm— r td n me c lv r a r t tp e h o o y h l — o y d n mi e i t i mo es o rn u p n i n e r s s e s n i ,t e se rn y t m n o l t e il r r ae t d l ffo t s s e so ,r a u p n i ,t e h t e g s se a d a c mp e e v h ce a e c e td wi o r i h ADA S s f r . h o d g n r t g p o r m n h i o r s o d n i e e tr n o d a e g i e i — M ot e T e r a — e e ai r g a a d t e rc r e p n i g d f r n a k r a r an d w t Vi wa n f h s a sc i e p ro ma c t a d m n u s i smu ae n n l z d ti fu d o tt a h e u ts t — u lBa i .R d e fr n e wi r n o i p t s i l t d a d a ay e .I s o n u h tt e rs l ai h s i h ai a u o b l s oh e s e a u t r e y i p t n h i l t e u t t h r g m f t s t e n t n la t mo i mo t n s v l a in c tra b n u t g t e smu a in r s l o t e p o a o e o e o i i i o s r i o o v l ai . r e c mf r e au t n d t o Ke o d : i u l r t tp e h o o ; i l t n r i g s oh e s t r in — a u p n i n y W r s v r a o oy e t c n lg smu a i ; d n mo t n s ; o so — rs s e so t p y o i b

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轻卡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轻卡平顺性仿真分析

.....
.....
研 究 与开 发
率加权 函数 W 最敏感频 率范 围为 4~1. z 2 5H ,故 垂 向加速度 峰值避开 了这个敏感范围 ,而水平轴 向加速度峰值正好 在这个
范围内。
3 00 0 . 2 00 0 . 1 00 0 . 00 .
fl \I l

, 、
÷


( ( G( d ‘ f 。)) J ) f,

( ) 当同时考虑椅 面 X、Y 3 、z这 3个轴向振 动时 ,3个轴 向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按下式计算 :

n = ( 14 ) + (. a + ( ) (. a 14 ) 。 )
室 、 悬架 系统 、车 架 、车 轴 和 轮 胎 这 几 个 主 要 部 件 的模 型 。 具
0 ・5
() f
=f 11 I4
【2 5f 1 /

体建模时根据得 到的 相关 数据 ,对软 件 中的模板 参 数进行 修 改 ,使各设计参数达到满载状态。将 A A S C R中创 建的各 D M/A 个子系统 通过交流 器 (o m n ao)进行 装配 ,得 到整 车装 cm u i t c r
2 平顺 性 的评 价
I0 6 1 9 7 ( S2 3 :19 E)标准规定 ,当振 动波形 峰值 系数 < 9
( 峰值系数是 加权 加速度 时间历程 。 ()的峰值 与加权加 速度 t 均方值 n 的比值 )时 ,用基本 的评价 方法——加权 加速度 均 方根值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 和健 康的影响。根据测 量 ,各种 汽车在正 常行驶工况下对这一方法均适用。 用基本 的评价方法来评价 时,先计算各轴 向加权 加速度均 方根值 ,具体有两种计算方法 : ( )对记录的加速度时 间历程 n t 1 【),通过相应 频率加权 函数 ()的滤波网格得 到加权 加速度历程 。 (),按 下式计 f t 算加权加 速度均方根值 :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扭杆悬架汽车平顺性仿真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扭杆悬架汽车平顺性仿真

及 人 和环境 ( 如路 面 ) 调作用 下 的体 现 。而虚 拟 协 样 机技 术就 是在 汽车设 计 阶段 对 汽车 总体 性 能 匹 配和各 系统 布 置 等 进 行 直 观 全 面 的仿 真 分 析 、 评 价 和改 进 , 而尽 可能 缩短 设计 周 期 、 高设 计 质 从 提
从 力学 观 点来看 , 轮胎 也 是 一个 由质 量 、 性 弹 元件 和阻 尼 元 件 组 成 的 子 系 统 。A A S v w提 D M /i e
路 面构造 既 要 满 足 一 定 的 随机 分 布 规 律 , 又
要 符合 A A D MS轮胎 模 型 的 要求 : 一 , 谱 的 位 第 路 置 要处 于轮胎 的 下方 ; 二 , 谱 向上 的 方 向要 指 第 路 向轮胎 所处 的一侧 ; 三 , 谱 的大 小 要根 据 仿 真 第 路
等子 系统组 成 。汽 车前悬 架 为双 横 臂式 纵 置扭 杆 弹簧悬 架 。扭 杆 悬 架 的 前 端 和 上 横 臂 相 连 , 端 后
固定在 车架 上 , 中 间断 开 并 在 断 开 处 加 一 转 动 在
个 复杂 的非线性 系统 , 性 能是 各 部件 、 其 总成 以
副, 在转 动 副 上 加 一 扭 簧 , 达 到 扭 杆 弹 簧 的 效 以 果 。汽 车后悬 架 为斜置 臂 式后 悬 架 。前 后减 振 器 用 阻尼 约束来 代 替 , 阻尼 特性 曲线如 图 1所示 。 其
量、 降低 设计 成本 。



目前 , 们 已利 用 多 体 动 力 学 建模 软 件 A — 人 D A MS对 汽车 的平 顺性 及 其 他 性 能 做 了很 多 研究 。 本 文利用 A A D MS建 立 了扭 杆悬 架 汽 车 的多 体 动 力 学模 型 , 进行 了随 机路 面下 的平顺 性 仿 真 , 并 再 将 仿真 结果 输 入 到 平顺 性 评 价 程序 中 , 到 汽 车 得 平 顺性 评价 指标 。相 比 以前 的平顺 性 仿 真评 价 方 法 , 文提 出 了扭 杆 悬 架 汽 车 特 殊 的 建 模 方 法 和 本 不 同等 级路 面生成 的新 方法 。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技 术纵 横

样就能体现质量分布对平顺性 的影响 ,也更切近现
实。
¨: 】 :_ 唧 1
3 汽 车行驶平 顺性 的评价 方法
对 平 顺 性 的评 价 ,传 统 的 方 法 就 是 参 考
I0 6 l 119 () 面的评 价 方法 进行 评 价 。根 据 S 23 一 :97E里 汽车 行驶 平顺 性 的相 关理 论可 知 ,在 汽车悬 架 系 统 设计 中 ,悬 架 的动行 程 和车轮 动 载荷直 接 影 响汽 车
整 车主要 参数 见表 1 。
表 1 部 分 整 车 参 数表
整车参数 整车整备质量
轴 距 前 轮 距
后 轮 距
数值 16 /5 3 g 3 18 k 1
2 1il 6 nT 0 l 17 mm 40
17mm 40
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身体健康 、后备箱行李的 完 整性 ,而且 也会 对 汽车 的燃 油经 济性 和效 率造 成
关键 词 : 汽车
平顺 性
仿 真分 析
1 前 言
行驶 平 顺 性 是 汽 车 的一 个 重要 的性 能 指标 , 它 主要 是 由于路 面 的不平 度 和发动 机 、传动 系 统及 车 轮 等 旋 转 部 件 的 激励 所 产 生 的振 动 和 冲 击 所 引起 的。 平顺 性差 不 仅会 降低 汽车 的寿命 和 可靠 性 , 响 影
图 1 整 车 装 配模 型
本 文在 建模 时 考 虑到 了 车身 内驾 驶 员 、 客 以 乘 及行 李 箱 的质 量分 布 对平 顺 性 的影 响 , 别用 刚 体 分 来代 表 车 内 的驾驶 员 、乘 客 以及 行 李箱 的质 量 , 这
轻 型汽 车技 术

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

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

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第一篇: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行驶平顺性是汽车一个很重要指标,对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等均有影响。

为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以其具有的优势已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工作是基于虚拟激励法理论对1/4、1/2及整车模型进行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对四种实测道路路面高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了道路谱分析。

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中的应用意义;接着介绍了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由虚拟激励法构造了与1/4/车辆模型、1/2车辆模型以及整车模型相对应的虚拟路面激励;分别给出了三种车辆模型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模型主要具体参数;运用虚拟激励法对三种汽车模型进行了振动仿真,由得到的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分析了其行驶平顺性。

考虑到汽车模型振动响应量计算公式中有汽车行驶速度、路面不平度等级两参量,为分析汽车行驶速度、路面等级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假定其中一个参量固定不变,通过改变另外一个参量值,对1/2车辆模型进行仿真,然后由仿真...【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he vehicles have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modern time.The ride comfort is a very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vehicles, and it can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s power, handling stability,braking and fuel econom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ehicle’ s ride comfort, the ride comfort simulation with its advanta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The ride comfort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1/4 vehicle model,1/2 veh...【关键词】汽车模型行驶平顺性振动虚拟激励法功率谱密度【英文关键词】Vehicle model Ride comfort Vibration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PSD 【目录】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4-6Abstract6-7 10-11第1章绪论10-19摘要1.1 汽车行驶平顺性研究意义究意义1111-1717-181.2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1.3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内容1.4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意义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18-1919-27第2章虚拟激2.1 虚拟激励法励法基本原理与虚拟路面激励的构造平稳激励基本原理20-2119-222.1.1平稳单点虚拟激励法21-222.2 虚拟路2.1.2平稳多点虚拟激励法面激励的构造22-262326-27模型27-292.2.1 单点虚拟路面激励2.3 本章小结3.1 1/4汽车3.3 整车模型2.2.2 多点虚拟路面激励23-26第3章汽车振动仿真模型27-343.2 1/2汽车模型29-3131-333.4 本章小结33-34第4章汽车振动仿真响应量计算分析34-47量功率谱密度34-37应量功率谱密度37-42应量功率谱密度42-464.1 1/4汽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应4.2 1/2汽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4.3 整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4.4 本章小结46-47第5章非平稳随机振动激励下汽车振动仿真47-53动系统瞬态空间域频响函数47-49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52-53不平度53-545.1 车辆非平稳振5.2 空间域下振动响应量5.4 本章小6.1 路面6.3 路面5.3 仿真结果49-52第6章路面不平度数据处理53-696.2 路谱采集设备简介54-556.3.1 路面高程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处理55-6256-606.3.2 路面高程数据平稳性检验60-626.4.1 路面高程数据幅值分析6.4 路面高程数据分析62-6862-636.4.2 路面高程数据功率谱密度分析63-68第7章总结与展望69-717.2 展望70-7175-76参考文献6.5 本章小结68-69容与总结69-7071-7576 致谢7.1 研究内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二篇:机械振动交互式遗传算法粗糙集汽车行驶平顺性论文基于隐式性能指标的机械振动优化设计【摘要】近些年,优化算法已经成为研究与应用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利用遗传算法的优化原理,普通遗传算法在解决机械振动优化设计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

基于虚拟路面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路面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关键词:三维虚拟路面;功率谱密度;平顺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61(2019)04-0243-04
Simulation Analysis of Ride Comfor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on Virtual Road Surface
第 39 卷第 4 期 2019 年 8 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 No.4 Aug. 2019
DOI:10.15916/j.issn1674-3261.2019.04.008
LIU Biao, YE Hao, DUAN Min, CHEN Zhi-qiang, SHEN Ao, ZHENG Fu-min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China)
收稿日期:2018-11-29 作者简介:刘彪(1992-),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生。
段敏(1963-),女,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
244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9 卷
行驶平顺性仿真时,建立了尽可能精确的模型,并 通过 CarSim 和 MATLAB 完成三维虚拟路面构造和 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通常的路面样本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与步骤为: 高通数字滤波、去均值、去趋势项[8]。 1.2 MATLAB 中生成的三维虚拟路面
经过处理过的路面不平度的高程数据是一维 的,而虚拟路面的构建需要的是二维的不平度。利 用韦尔奇法计算分析得到虚拟路面谱如图 1 所示, 再由 MATLAB 生成三维虚拟路面,如图 2 所示。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平顺性。

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平顺性是购车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汽车平顺性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技术指标。

现有的汽车平顺性测试方法主要是在实际路况下进行测试,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到天气和路面情况的影响,测试结果可能不稳定。

另外,实际测试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增加成本。

因此,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方法成为一种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汽车的虚拟模型,对其平顺性进行仿真分析,以实现有效的优化和改进。

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2.1 虚拟样机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机械或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以进行测试和优化。

虚拟样机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强等优点。

2.2 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噪音、震动、舒适性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噪音和震动指标主要通过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进行测量,舒适性指标则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等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2.3 汽车虚拟模型建立汽车虚拟模型建立需要经过几个步骤,包括数据采集、建模、材质设置、边界条件设置等。

其中,建模过程需要考虑汽车的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第三章:方法与步骤3.1 数据采集首先,需要对汽车进行数据采集。

可以利用3D扫描仪等设备对汽车进行数字化扫描,或者对汽车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取汽车的结构和外形数据。

3.2 建模在获得了汽车的结构和外形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建模,可以通过CAD等软件进行建模。

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汽车的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以提高建模的准确性。

3.3 材质设置建立汽车模型后,需要进行材质设置,包括轮胎、悬架、底盘等部件的材质设置。

可以参考实际车辆的参数来进行设置,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平顺性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平顺性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平顺性研究1 前言笔者在文献[1]中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建立驾驶室动力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与试验设计(DOE)相结合的方法[2][3],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参数为驾驶室后悬置的垂直方向刚度和阻尼共4个参数,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垂直方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为优化目标。

文献[1]中仅建立单独的单边驾驶室模型进行驾驶室悬置参数优化。

本文在文献[1]的驾驶室悬置优化方案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建立包含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上装和车架、悬架及车轮系统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与基于液压仿真软件Amesim 建立的悬架液压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各种工况下驾驶室悬置优化方案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2 整车联合仿真模型建立2.1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2.1.1 设置建模基本环境(1)设置主参考系以回转支耳的中心线与汽车纵向对称面的交点作为主参考系坐标原点。

x轴指向汽车行驶的正前方,y轴指向汽车的左侧,z轴垂直指向上方。

(2)选择系统单位长度单位为mm,质量单位为kg,力的单位为N,时间单位为s,角度单位为°,频率单位为Hz。

(3)将重力加速度设为-9.807,负号表示方向向下,单位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2 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模型建立多轴特种车辆驾驶室是分体驾驶室,左右单体驾驶室的质量是一致的,悬置方式和位置是左右对称。

驾驶室模型包括驾驶室、驾驶室座椅和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驾驶室多体动力学模型2.1.3 上装和车架模型建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中将上装及车架当作刚体来考虑,导入实体模型,赋予质心、质量、转动惯量等参数完成刚性部件建模。

上装模型与车架模型通过三个连接副相连,连接副位置分别分布在后托座左、右回转支耳处及前托座中心处。

后托座左回转支耳处连接副约束了x、y、z三个方向的平移,后托座右回转支耳处连接副约束x、z两个方向的平移,前托座中心处连接副约束了y、z两个方向的平移和绕x轴的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陈克,等: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果进行求解,实现了在计算机上进行汽车平顺性研究,该方法对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仿真模型的建立
1.1悬架模型的建立
本次试验的前后悬架均选择麦弗逊式悬架,悬架各部件的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其中材料的密度为8.73×10~t・mm~,弹性模量为2.07×105MPa,洎松比为0.28.
表l悬架部件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的定义
Tab.1Definitionofsuspensionunittypeandcomponentmaterialsattribute
定义悬架部件间的约柬:下托臂和与其相连接的轴套一端的连接采用的是刚性连接;压杆体与活塞杆的约束方式是圆柱副;转向节与拉杆的约束方式是球形副;后悬架的下托臂与轴的约束方式是转动副.
经几何结构参数化建立、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及部件间约束的定义后,前后悬架模型如图1所示.
1.2轮胎模型的建立
本次试验选用的轮胎型号是195/65R15,其有限元模型的上下胎面和包布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其材料为超弹性橡胶材料;顶层帘布、侧壁部分采用弹性壳体单元;轮毂和轮辋采用刚性壳单元[3].
轮胎模型的单元总数为2144个,其中Shell单元1184个,S0lid单元960个,节点总数为2480个,如图2所示.
图1前后悬架模型
Fig.1Frontandteal"suspensionmodel图2轮胎有限元模型Fig.2Tirefiniteelementmodel
定义轮胎与悬架之间的约柬是旋转副;设置轮辋与转向节轴之间的相对惩罚刚度为1.0;定义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接触类型为单向接触14].
1.3随机路面模型的建立
根据文献[5,6]所述,空间频率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表示为
G。

(n)=G口(祝o)(n/no)1(1)
式中:下标g为路面相对基准平面高度;馆为空间频率;馆。

为参考空间频率,no=0.1m‘1;W为频率指数,W=2.
210中国工程机械学报第8卷
为了方便仿真结果的计算和进行时域信号分析,通常要将G。

(住)转换为时间频率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G。

(。

厂):
Gq(厂)=御~Gg(n)=Gq(no)n3口/尸(2)
式中:厂为时间频率;V为车速.
而路面加速度功率谱密度G孑(厂)和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G矿(∞)表示为
G孑(,)=(2nf)4Gq(厂)=16一Gg(no)竹8vr(3)
GF((c,)=IH(jaDf参~彳G矿(co)
(4)式中:V为车速;IH(joDI妒~彳为加速度辐频特性.
本次试验选用的路面为C级路面,G。

(n)为
0≤n≤0.1(n/no),0.1≤n≤2.0(5)
1.4车身模型的建立本次试验中定义白车身为板壳单元,选用厚度为1mm的钢板,并采用Topology技术对车身进行网格划分.车身与悬架的连接是通过前后悬架上的6个部件组
成的一个新部件与车身进行刚性约束的,其中主动件为车
身,被动件为此新部件,且此新部件的材料为刚性材料,单
元类型为梁单元.
汽车悬架、轮胎和车身总质量为535kg,而确定车的
总质量为1600kg,前轴载荷58%.将车的其他部件质量
用一个刚性质量点来代替添加在车身上,调整好整车质心位置,形成整车模型,同时建立一个重力加速度.本试验所建车身多体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2整车动力学方程
图3整车有限元模型
Fig.3Vehiclemodel
本次试验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法,基于VPG技术,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汽车平顺性仿真的虚拟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为m81
[M]{孑}+[c]/j}+[K]{g}=[K。

]{r)+[c。

}]{于}
式中:[M]为汽车的质量矩阵;{q}为车辆振动系统的广义坐标;[C]为汽车的阻尼矩阵;[K]为汽车的刚度矩阵;[K。

]为轮胎刚度矩阵;{r)为路面输人向量;[C。

]为轮胎阻尼矩阵.
3仿真结果及分析
路面不平而作用于车轮上的激励通过汽车悬架系统传递到车身而引起振动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主要原因.而悬架系统的刚度、阻尼直接影响着车辆振动的强弱,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因此本次试验主要研究悬架系统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主要方法是:在C级路面、车速为70km・h。

下,依次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分析参数变化后车身垂向加速度及其功率谱密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9]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3.1悬架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
悬架的初始刚度由刚度曲线定义如图4所示.对车辆的前后悬架初始刚度同时以25%的幅度进行调节,仿真后得到不同刚度下车身垂向加速度时域信号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悬架弹簧刚度的增加,车身垂向加速度有所增大.经傅立叶(Fn、)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求解得到不同悬架刚度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悬架刚度增大时,主共振峰的峰值在增加,次共振峰的峰值减小,共振峰产生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以拟枷埘蚶≤X×Z6

56,220
=他

第2期陈克,等: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211




{删





弹簧变形量/mm
图4悬架初始刚度曲线
Fig.4Initialstiffnesscurveofsuspension
图5不同悬架刚度下车身垂向加速度比较
Fig.5Comparebodyverticalaccelerationatdifferentsuspensionstiffness
曲线包络的面积就是车身垂向加速度的总功率,当主共振峰幅值上升时,次共振峰幅值下降,说明仿真结果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此外,随着刚度的增大,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幅值增大,即车身垂向振动增强.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悬架刚度有利于改进汽车的平顺性.
3.2悬架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
悬架的初始阻尼由阻尼曲线定义如图7所示.对车辆的前后悬架初始阻尼同时以25%的幅度进行调节,仿真后得到不同阻尼下车身垂向加速度时域信号曲线,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随着阻尼的增大,车身垂向加速度值有所减小.经傅立叶(FFT)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求解得到不同悬架阻尼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如图9所示.从图9中可以看出,当悬架阻尼增大时,主共振峰的幅值降低,次共振峰的幅值小量增大,在高频区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无明显变化.
图6不同悬架刚度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比较Fig.6Comparebodyverticalaccelerationpowerspectrumatdifferentsuspensionstiffness
图8不同悬架阻尼下车身垂向加速度比较
Fig.8Comparebodyverticalaccelerationat
differentsuspensiondamperZ









一1270.0—1524—101.6—50.8050.8101.61524l270∞
阻尼振动速度/(nun.8。

1)
图7悬架初始阻尼曲线
Fig.7Initialdampercurveofsuspension
图9不同悬架阻尼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比较
Fig.9Comparebodyverticalaccelerationpower
spectrumatdifferentsuspension
damp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