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请为“绿鹅”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老头儿这才明白… 顺从人性
a
9
感受名著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
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 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
奴 父 成文是仆 亲 的艺 从相 : ,肯复爱“我。我们定兴绮们的人时思人灵的期梦 类 魂欲,达 的 都却 骨 是望人宁 肉 天和文死 都 主歌主不 是 赐颂义给屈 用的,同自的,并样然表具愤的的现备然物人形着驳质同斥造性式 样的机能和一样的开效用始。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
高中历史新课标 人民版教材 必修三 专题六 第2课
《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 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a
1
名画赏析
圣母和圣子
中世纪作品
a 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2
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a
中世纪作品 3
中世纪的欧洲
a
4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背 景
(2)根据材料二、三,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什 么?提倡什么?
(3)结合课本指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a
22
(2)根据材料二三,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什么? 提倡什么?
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 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二、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难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儒家学说因顺应、维护社会新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它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1、原因:①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③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秀课件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 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 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3、从“无为”到“有为”

经济恢复,社会安定, 可能性 国力日盛 原 边境问题 必要性 王国问题 因 土地问题 ②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形势 以巩固统治
积 极 3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价
4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含有唯心主义成分,神学迷信
2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起到一定作用
消 2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极
3为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①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 起用儒士 ③教育 兴建太学,地方郡国学,建立官学教育体系 2、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一是‘君权神授‚;二是’天人感应‛三是?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4)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
汉武帝怎样解决?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无为?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3.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 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4.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 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 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 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 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 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2)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 为主角。
(3)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4)思想文化专制导致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 无闻。
从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到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 提出,再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反映了新儒学在西 汉被重视、推崇并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这期间董仲 舒起到巨大的作用,他为了适应封建政治的需要,借用 阴阳家的思想,兼采其他各家学说,重新解释儒家思想, 并把它形成一套完整的神学化的思想体系,使封建专制 主义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他的著作有《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董仲舒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使儒学逐渐 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 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 观念、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 标志,进一步推动了儒家的传播和发展,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
2、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 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 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 依据。
→汉朝儒家的地位如何呢?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
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秦灭
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
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无为而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积极的“无为而治”:既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 不盲目行动,又轻徭薄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休养生息。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 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4)、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 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22张PPT)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都曾下令灭佛,毁寺庙、遣僧侣、收田 亩。佛教遭受较大打击。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 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 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 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 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 趋整齐。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概括图片揭示的历史现象
• 佛教逐渐本土化 • 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局面。
儒佛道在交融中是怎样变化的?
结果:儒学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宋明理学。最终完 成重建理学信仰的任务,自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5)佛教传入的影响
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 消极影响
在建筑方面:现在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的古建筑,许多都是佛教的产物。例如, 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山 西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雁 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艺术方面:在绘画方面不仅在题材上,而且在绘画技巧和观念上,佛教的影响更 大。尤其是禅宗带来了所谓的“禅画”,对唐宋以后的山水画及人物画影响极大。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被称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禅意风格,王维诗中 的画风与强调写实的“工笔画”画风是截然不同的。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 文章更是把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有机地融合,写出了空寂干净的文字并 形成清新的文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指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
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
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
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栏 目 链 接
一个主题 儒学成为正统 关
键 两位人物 董仲舒、汉武帝


四大内容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目 链
(2) 从实质看:“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
思想文化专制。
(3)从特点看:①“君权神授”思想神化了专制皇权。 ②外儒内法,兼采各家。③ “天人感应”思想为儒学披上 神学外衣,实际上也是先秦儒学民本、仁政、和谐思想的 继承与发展。
(4)从目的和影响来看: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应用 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再现能力。根据信息
“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
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在题干没有体现;三教合
一是指儒道释三家,C项错误;董仲舒是对传统儒家
进行改造,D项错误。


答案:B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的】

1.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2. 学习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解决学习问题的根本方法,进步历史解释素养。

3.懂得董仲舒在儒学开展中的历史地位,认识他是汉代儒学大师。

【学习重点】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其影响。

【自主先学】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经过六十多年的,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社会埋伏着危机。如诸侯国权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等;为了加强,适应国家的开展形势。

2.表现: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董仲舒。

〔1〕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把诸子百家中、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体系。

〔2〕代表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3〕思想主张:

①为适应汉武帝加强的需要,提出“〞和“〞。

②为了加强,宣扬“〞,提出“〞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4〕本质:外儒内法,是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5〕影响:适应了加强的需要,深受汉武帝赏识。

2.承受和并付诸实行:汉武帝。

注:关于汉武帝的统治思想,除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还杂糅了一些其它学派的思想。这可以结合必修③P9的“学思之窗〞来理解掌握。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根本〕;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
(明代万历年间)
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
利玛窦(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 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利玛窦来华后,先后在澳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壁画
(4)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 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 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 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 的。
唐·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叹白发 唐·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3)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 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③倡导“因时制宜”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
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董仲舒的对策(
董仲舒
《春秋繁露》书影
2.新儒学的内容:
1)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 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 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2) 提出 “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问题一:董仲舒新儒学的贡献
① 对于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汉朝的统 治秩序十分有利;
②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③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它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④推崇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 成部分。
问题二: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
① 董仲舒的新儒学迎合了时代的需求; ②汉武帝的大力推动。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 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 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 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盗以百数,掠卤乡里者, 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割据势力 匈奴威胁 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
材料三: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 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 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 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盗以百数,掠卤乡里者, 不可胜数。
—《后汉书.食货志》
作用: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经济实力逐渐恢复 和发展,为汉武帝的“有为”打下坚实基础。
材料: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 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 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 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 中找到了它。”
—《后汉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 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 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 马)者而不得会聚。”
面临问题 历史背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16)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16)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通过提供史料资料,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相关史实;历史比较法,比较各领导人的思想主张;归纳概括,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本及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根据新《课标准》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6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6张PPT)

• 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
• 5、主张办太学。——有什么作用? 推动教育发展。
•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
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8、(2000年津赣卷)秦始皇“焚书 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 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考:怎样正确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 3、“薄赋税,省徭役,以宽民力”。——怎样评价?

延续儒家“仁”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 4、“三纲”——怎样评价?
• 充满封建意识,应该批判。
• “五常”——怎样评价?
• 去除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怎样评价?
(2011·潮州模拟)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
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 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D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者者者者以摈以摈材材为而 为 而料料姓不姓不号得 号 得二一。会 。 会::聚 聚— —““。 。— —天守 守《《与子闾闾汉汉天受阎阎书书同命者者··者食食食食于大粱粱货货天治肉肉志志,,,,》》天为为与下吏 吏天受者 者异命长 长者子 子于大孙 孙天乱, ,子.居 居”官 官” 材 材料料二二: :—汉 汉—武 武帝帝董即即仲位位舒时时《,,春西西秋汉汉繁国国库库露中 中》积 积蓄 蓄了 了大 大量 量的 的粮 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 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评 价百度文库
高中历史必修三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 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 A.“春秋大一统 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A. 春秋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 限民名田”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限民名田”、“塞兼并 之路” 之路” 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 汉武帝的哪些措施, C 起了直接的作用 举办太学,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 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三、儒学成为正统(原因) 儒学成为正统(原因) 1、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2、汉武帝的措施 、 ⑴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 ⑵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政治: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 ⑶教育: 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太学和建立地 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和建立地 方教育系统, 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 经典。 经典。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无为而治” 一、汉初“无为而治”
思考: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 思考: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主 要表现是什么?试对其政策进行评价。 要表现是什么?试对其政策进行评价。 原因: 原因: 秦朝以法治国二世而亡; 秦朝以法治国二世而亡;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表现: 表现: 与民休息的政策 结果: 结果: 积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增强。 积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增强。 消极:潜伏着危机。 消极:潜伏着危机。
a. 对扭转内外松弛局势十分有利; 对扭转内外松弛局势十分有利; b .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儒 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 键性作用。 键性作用。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A
(2010年全国卷二,12)中国古代常用 年全国卷二, ) 年全国卷二 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 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 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 每个朝代在“五德” 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 通过“禅让” 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 代汉的曹魏应为 A. 金德 C. 水德 B.木德 木德 D.土德 土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特点
2021/3/12
外儒内法
5、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021/3/12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上: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 大量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 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 史必修三第二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 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 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
2021/3/12
本课探究:
探究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无为而治”的原因(主、客观)、 目的、表现、成效 2、汉武帝“有为而治”的原因(必要、可能)、 措施(联系必修1、2——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2021/3/12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 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 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思想:
1、内容
材“料春一秋“大臣一愚统以”为诸不“在罢六黜艺百之家科,、独孔子尊之儒术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材“01料君0二年权1“神月天1授子5日”受—下,命—午“于《1天天5汉时,人书3天合1•董下分一仲受左”舒命右“传于(》天天北子京人”时间 )上天之感出 ,亦 ,应现 西有 天”号 汉喜 人称 宣怒 一帝“之也年千气。间年,发最哀生长乐一日之次环心—日食,—食”与加时天人强,象相君宣奇副权帝观,的即。以需刻历类要下史合 诏之张“德?说 不三: 称纲“也五皇。常天””汉见—宣异的—帝,伦巩的以理固认戒君道识朕权和躬、做,稳法是定体朕统现之治了不秩序哪逮的种、需主吏要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 极
2021/3/12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西汉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2021/3/12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 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 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 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 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 转向“家天下”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 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 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 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 策。董仲舒连上三篇奏章 ,称“天人三策”,此后 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 ,修学著书,著有《春秋 繁露》。 2021/3/12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不单纯是 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所有有助于 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文化他也都会吸 取。
2021/3/12
2、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限天田人、感薄应 敛、省赋役D.君权神授
2021/3/12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2、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
4、特点
2021/3/12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 ”,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 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2021/3/12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五经书影 规定 “五经”,设立五经博士。 (2)中央设立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 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各郡县设立学wk.baidu.com,初 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 儒学讲经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2021/3/12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 盛。
2021/3/12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等问题 ③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措施:
2021/3/12
汉武帝刘 彻(公元 前156年~ 前87年)
图为北京国子监,它历 经元、明、清三代,是 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
2021/3/12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2021/3/12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 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 为中国民族之抟(tuán)成,三为中国政治 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 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021/3/12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 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 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 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探究二:董仲舒的 “新儒学”
“新儒学”的内容、实质、特点、影响
探究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儒学能够成为正统思
想?
2021/3/12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1)含义: (2)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贫困,国力不强 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缓和阶级矛盾
(3)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4)表现: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5)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