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 精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7aa36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e.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
(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
六、板书设计:美好、遥远的回忆天长地久5、祖先的摇篮文明的起点(一望无边)不被污染天然博物馆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7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cd5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5.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7篇)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二、初读课文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动人的传说祖先的摇篮天真的童谣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39d8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图片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
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
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三识字教学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5 完成习字册四知识拓展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c12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d.png)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1教学目标:1、相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相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沟通。
3、今日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视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相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留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老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状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索: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相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简单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
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留意占格要匀称,把字写好看。
(结合图片,拆解汉字驾驭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c891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3.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2170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9.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讲解“祖”)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7f692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7.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同时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的事。
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摘野果”游戏:将生字摘到篮子里。
2.出示儿歌,学生认读: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
在这里,可以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也可以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
那回忆,真有意思啊![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复习字词,并回顾课文内容。
板块二:体会动词,感受疑问1.那在原始森林里,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交流汇报: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一)理解词语含义,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1.理解“掏”字(1)出示掏字在字典中的意思: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让学生做动作“掏鹊蛋”。
(2)把“掏”替换成“拿”,好不好?(3)迁移运用: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掏钱、掏耳朵)(4)小结:“掏”不仅使用得很准确,还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可以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5)齐读“摘野果”、“掏鹊蛋”2.理解“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感受祖先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1)结合书上的图,想象祖先当时的场景,说说祖先当时的心情。
(2)试着将短语的形式改成和“掏鹊蛋”一样的形式:追野兔赏蘑菇3.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画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330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5.质疑: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课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课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60f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2.png)
课文祖先的摇篮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祖先的摇篮》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了解祖先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传承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祖先的摇篮》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增强学生对祖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祖先的摇篮》。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祖先文化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祖先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话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了解自己的祖先文化吗?你觉得祖先文化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展开】1. 阅读理解:1) 第一段:概述祖先文化的重要性。
2) 中间段落:介绍祖先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方式。
3) 最后一段:强调保护和传承祖先文化的责任。
4) 引导学生阅读并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祖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词汇学习:1) 出示重点词汇,如“祖先、先祖、文化、传承”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 运用课文中的例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3. 文化传承:1) 呈现祖先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祖先文化的魅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祖先文化传承方式,并归纳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
【巩固】1. 写作训练:1) 提供写作题目:“我家的祖先文化传承”。
2) 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写出关于祖先文化传承的个人见解和体会。
【拓展】1. 文化体验:1) 组织学生参观或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深入感受祖先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写下自己在文化体验中的感受和体会。
【总结】1. 导入复习:通过问答形式复习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2. 总结归纳:强调祖先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传承的责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祖先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421ae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完整版)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完整版)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68b4b9ec3d5bbfc0a7435.png)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2.检查难读的句子。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
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第二课时(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二)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f5c86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篇描绘人类祖先生活情景的诗歌。
通过诗歌中的生动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们的生活方式,体会到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走进诗歌,感受祖先的生活,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祖先生活情景。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祖先生活。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原始森林、祖先生活场景等。
(2)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祖先,你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简介诗歌背景,引入新课。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祖先的哪些生活情景?(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想象与创造(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你是祖先,你会如何面对自然?(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作业:抄写诗歌,预习下一课。
6.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充分感悟诗歌所描绘的祖先生活,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cd7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d.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描述祖先生活的诗歌,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展现了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诗歌中涉及到了祖先的居住环境、食物来源、服饰特点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对祖先的生活方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3.2 讨论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祖先的生活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祖先的生活方式。
4.2 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3 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内容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0b5144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f.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内容第一章:祖先的摇篮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祖先的摇篮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祖先的摇篮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1.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的定义和特点祖先的摇篮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祖先的摇篮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祖先的摇篮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祖先的摇篮的考古发现2.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重要遗址和遗物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2.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祖先的摇篮中的重要遗址和遗物祖先的摇篮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祖先的摇篮的考古发现和文化特征第三章:祖先的摇篮的社会组织3.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结构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家族和部落组织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3.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结构祖先的摇篮中的家族和部落组织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祖先的摇篮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结构第四章:祖先的摇篮的文化和信仰4.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文化和信仰体系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文化传承和影响4.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的文化和信仰体系祖先的摇篮中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祖先的摇篮中的文化传承和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祖先的摇篮的文化和信仰体系第五章:祖先的摇篮与现代社会的联系5.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掌握祖先的摇篮对现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分析祖先的摇篮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启示5.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祖先的摇篮对现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祖先的摇篮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启示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祖先的摇篮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第六章:祖先的摇篮中的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中的日常生活方式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狩猎、采集和渔猎活动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6.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祖先的摇篮中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6.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第七章: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发展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制作技术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对后世的影响7.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发展祖先的摇篮中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制作技术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对后世的影响7.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工具与技术第八章: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8.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表现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岩画、雕刻和陶器装饰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对后世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表现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对后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艺术与审美第九章: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9.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过程掌握祖先的摇篮中的农业起源和村落形成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过程祖先的摇篮中的农业起源和村落形成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祖先的摇篮中的社会变革第十章:祖先的摇篮的教育意义10.1 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掌握祖先的摇篮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分析祖先的摇篮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祖先的摇篮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祖先的摇篮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祖先的摇篮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祖先的摇篮的教育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祖先的摇篮概述: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270f0a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4.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先的摇篮》。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现代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
(2)对祖先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祖先的摇篮》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3)生僻字的拼音和笔顺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小组讨论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祖先的生活环境。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生活与现代生活有什么不同?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和节奏的把握。
3.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和语调。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尝试朗读和背诵。
2. 家长协助学生记录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学习材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关注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回家后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ac9a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c.png)
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本《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一、导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指名朗读课文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五、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ed10d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1.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0bcc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祖先的摇篮》讲述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通过课文使学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新课: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三、汇报自学情况: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5.质疑: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二、理解课文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6759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6.png)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
教材简介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面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发问和自由想象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意在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祖先的摇篮》以儿童诗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摘野果、掏鹊蛋”等词语,仿照第2、3小节自编小诗。
3.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难点:想象画面,仿创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一猜
出示松鼠、蜻蜓、蝈蝈、蔷薇、摇篮的局部图,猜猜它是谁?
相机认识:蝈蝈、蔷薇;引出:摇篮。
一、聚焦摇篮,导入新课
1.《摇篮》儿歌:
自读,齐读。
说说:的摇篮是。
过渡:简短有趣的儿歌让我们读出了宝宝们在摇篮里多么温暖、多么幸福。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摇篮。
2.揭示课题。
读一读,相机认识:祖。
扩词,出示祖先图片。
板书课题,在田字格中提示“祖”的书写,注意左长右短。
3.再读课题,质疑。
预设:祖先的摇篮是什么?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
(学生借助儿歌、图片,对摇篮、祖先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引导质疑,并以这些问题贯穿教学。
)
二、初读课文,了解摇篮
1.发现文体,教师范读,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韵味美。
2.自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儿童诗的韵味;画一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3.交流学习第1小节:
(1)正音:啊。
和“篮”的韵尾-n在一起,读nɑ。
(2)朗读感悟:体会原始森林的大、绿。
从“多大、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体会原始森林的特点。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我们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辽阔而广大,美丽而神秘。
我们仿佛来到了这个绿色的世界,诗意的世界。
(随文正音。
体会“摇篮”的大,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神秘。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指导学习第2小节。
(1)出示要求:读第1小节,用圈一圈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
(2)交流,出示词组读一读
随机识记:掏,并体会用词准确、有趣味。
形:发现左右结构,提手旁。
意:选择字意:①用。
②伸进去取。
用:做“掏”的动作;说一说:买东西时,我们要掏( ),进门时,妈妈从包里掏( )。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还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小心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样子啦!
(3)照样子说一说:()野兔()蘑菇。
对比读,体会语言的变化。
(4)指导朗读,想象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是那么快乐和自由自在。
2.学法迁移,学习第3小节。
(1)小结学习方法:读、圈、想。
(2)同桌一起学第3小节。
(2)交流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变化。
变换动词位置:逮小松鼠、逗红蜻蜓、捉绿蝈蝈,比较发现,体会用词准确。
(3)指导朗读,体会在原始森林里,那些可爱的动物、植物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孩子们尽情玩耍,是那么无忧无虑。
3.拓展仿创。
从诗人的笔下我们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赐,那我们的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呢?
指导仿创:同桌讨论,集体交流,配乐成诗。
(填动词练习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迁移运用,又借助这一形式让学生理解第二节诗最后一句的内容,也为仿写作了铺垫。
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游戏巩固识字。
多么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再次走进原始森林,看,动物植物精灵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
读出词语宝宝,让他们出来吧
2.指导书写:掏、摘
左右结构:左右等长。
重点提醒易错部分:缶、古。
附课文:
23.祖先的摇篮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