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科学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朱清时校长、宗性法师、林德深教授和杜忠诰老师。
这些都是跟南老师有很深的因缘,而且透过各种方式在身心性命之学颇有心得的人。
所以我想今天,是一个盛会,是一个特殊的缘分。
首先允许我先介绍朱校长。
朱校长,我想大家都清楚:他是中科院的院士,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原来的校长。
退休之后,在深圳办了南方科技大学。
他有一个很深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作用;同时他也发了个愿,对南老师说,他对科普教育,希望结合真正世界上科学的前沿,能够发挥作用。
他本身也是“汤普逊物理化学奖”的得主。
大家也许不是很清楚,事实上汤普逊这个奖跟诺贝尔奖是一样的齐名、一样的分量。
我跟他呢,还有他夫人,一起在太湖大学堂的禅堂,有很多相处的时间,所以对他很尊重,也很佩服。
是不是我们以热烈掌声来欢迎我们朱校长!谢谢大家。
谢谢慈雄先生的介绍。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应邀在南老师九十六岁诞辰日来作这一次报告。
南老师一生用了七十年来教化众生,被他教化的人无以计数,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2004年,有一天很有幸去拜访南老师,当时在上海康平路的一座别墅里,我们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吃饭,谈了整整一下午,谈的主要内容就是佛学、现代科学、生命科学。
谈完之后,在吃饭前,南老师就给我手书了一首诗,唐朝杜荀鹤写的:“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得了尽输僧。
”这首诗充满了南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开导,我知道南老师希望我能把精力投入到科普上。
从那以后,我每年一有机会就到南老师那里去,接受南老师的教导,听南老师讲课讲经。
我觉得,南老师对自然科学非常尊重和渴望。
在近十年我参加的他的讲经活动中,他多次提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我记得有一次讲《楞严经》的时候,他跟我们说,释迦牟尼讲经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比如“佛观一杯水,十万八千虫”,那个时候就能够看到一杯水里有十万八千个微生物,这是相当相当了不起的。
他讲楞严经、讲了光学,讲了很多东西,也讲了生命科学,那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佛教与科学
2、简述
• 原始佛教:
•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 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 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 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缘起法”,其核 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 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和“涅盘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 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 菩提分法。
莎士比亚
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 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二、认识科学
(一)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 (三)科学的成就 (四)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五)科学的局限原因 (六)对待科学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的定义 •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 知识 通过 细化 分类(如数学、物理、 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 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 索研究感悟 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的 总称。 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 检验的 解 释和对 客观事物的 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 的 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 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佛陀、佛教、佛法
• 佛陀:“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又作浮头、没驮、 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意 思是无需老师的指导而自己觉悟了法——四圣谛、也愿意 教导其他众生觉悟的人,也就是第一位觉悟了世间的真相 和人生本质的具大智慧者。 • 佛陀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跋嘎瓦)。 • 佛教:佛陀的教导,导人走向觉悟的教导(方法)。 • 佛法:佛陀所觉悟的法。它是关于生命的真理——四圣谛: 苦圣谛:关于生命具有不圆满性质的真理 集圣谛:关于导致生命之因的真理 灭圣谛:关于烦恼的完全断除、生命的彻底解脱的真理 道圣谛:关于导致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方法的真理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备课笔记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备课笔记重点分析: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修行人,应该有开阔的眼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深度观察、思维,我们的生命到底有没有前后世?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了知这个重要的观点会对我们今后有什么样的改变?修行的意义?1. 佛教观点:按照佛陀的智慧来抉择,既不管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无量无边的前世后世,乃至灭尽轮回获得佛果之前,定会一直流转于六道当中。
我们要想改变必然要通过修学佛法。
2.不承许的过患:世间人一无所知,不承认前后世,会今宵有酒今宵醉,为了暂时的利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没有道德约束,结果必然是痛苦的因,非常可惜。
难点分析:我们无始以来是什么流转于六道轮回的呢?什么样的因才可以解脱呢?是心识,只要具足了“因”就会不断地延续,在因果规律面前,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唯有皈依三宝,修学殊胜的佛法才可种下解脱之因。
脉络梳理:一、佛教的生命科学观是什么?二、科学家们于宗教关系密切三、寻找前世的足迹,四、当前人们对此的困惑,五、大学生理应具有正确信仰讲记脉络:一、佛教的生命科学观是什么?不管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无量无边的前世后世,乃至灭尽轮回获得佛果之前,定会一直流转于六道当中。
观点分析:a、历史分析,古罗马,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承认前世后世存在,古代圣者角度:1.柏拉图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照生前所作的善恶,会转生为人或其他众生。
2.儒教思想孔子回答生死问题:“未知生,焉知死?因孔子提倡积极入世,故而避而不谈,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无。
3.道教:向往长生不老。
4.基督教、天主教:人死后善者升天堂,造恶者将堕入地狱。
小结:承许前生后世存在并不是“佛教”的专利。
二、科学家们于宗教关系密切现代科学家角度:1.美国盖洛普先生曾对过去300年以来300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结果242位信仰宗教,达到92%。
2.最理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爱迪生,他们不但信仰宗教还热衷于此。
佛法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佛法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有人问:“如果大家整天都念经,那科学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呢?”学佛到底是不是迷信,先给大家看一个小故事:在法国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
大学生问: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老人回答:我信。
大学生说: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
老人说::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
学生又说: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
于是,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科学的终极是哲学,而哲学的终极是宗教。
科学和佛法,在我的理解中,完全不是矛盾关系,不是or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是and的关系。
我的佛友中,很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高材生和社会各界的精英,我们群里,有一个师兄是研究生导师,她的先生是博士生导师。
他们在接受佛法时非常快,入门快,修的快,境界提升更快。
她先生去外国留学时,他的舍友,一屋子的医学博士后,全部吃素。
问他们要不要吃肉,大家都避之不及,仿佛肉是毒品,要害他们似的。
这个小故事给我很深的印象。
科学和佛法,根本不矛盾。
科学做的好的人,当研究到了一定高度,发现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慢慢的,去研究宗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再给大家看一个故事:科学家们都落泪了,他们说:“如果全世界的科学家有一个父亲的话,科学之父,那非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莫属。
”……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问佛陀:“我们脚下的大地有边吗?”佛就拿起身边的一个果子说:“它就像是我手中的这个果子一样。
”你看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告诉我们,大地是圆的。
当时,并没有什么航海术、飞机等现代的科技。
他的弟子拿一钵水给佛看,佛说:“此中有八万四千小虫。
”后来,人类发明了显微镜后,发现里面有微生物细菌。
佛经一共有七千卷。
其中有一部《佛说入胎经》,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有很多讲法的地方,有灵鹫山、菩提树下、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佛坐在菩提树下,有很多弟子围着他听他讲法,其中有一个弟子就问:“佛陀,为什么一个妇女结婚以后不会生出孩子呢?”佛说:“好,我给你们讲讲这个问题,有九种情况这个妇女不会生出孩子。
佛学精神与科学精神对话
佛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话摘要:宗教与科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损益兼并现状以及宗教在新时代的发展给二者带来了新的对话空间,由于佛学是宗教里与科学争端最少且最具科学性的宗教,佛学与科学的对话就日益成为焦点。
本文从佛学与科学关于精神这个基本立场对话为讨论角度,通过类比得到二者在精神对话中的合而道同、异而互启的关系。
关键词:佛学科学精神对话佛学与科学这分属两个不同范畴的领域何以对话?在学术界中认为二者有对话可能且对话很必要的学者占很大一部分。
关于对话,首先就要从二者的基本立场进行比较分析,精神层面便是一个很好对话桥梁。
一、佛学精神佛学的精神大致可分别表现在六个方面:(一)随顺觉性的客观精神:佛学其实最根本的真理观是一种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认识,而“觉”是对人远离颠倒妄想最基础的要求,佛陀是最究竟圆满的觉者,佛教就是这种觉的教育,以成佛为目标,强调对世界能有一种随顺的客观认识。
所谓的随顺觉性,即人以自我的觉性观照自我内心的变化,这种起心动念是缘何外境之因,察觉之后,便随顺个人的成见将这些起心动念的心识转变成清净智慧,由此智慧悟到的世界与内心都是清净的境界。
(二)慧解与实践并重:佛学本就是一门强调慧解与实践并重的知识体系,其中“信愿行”是修行人必须落实的三个步骤,即闻到佛学后并相信它,相信后要发愿修持它,最后落实到身体力行,这样就能亲证佛学教理中的究竟之义了。
(三)普利一切有情众生:佛教的对真理的求证是面相一切有情众生的。
佛学的基本要义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论其何种根机,处于哪个众生道中,一切众生皆有根本佛性,佛陀为了方便众生会因他们的不同根机对其因材施教地宣说佛法,这就显示了佛学的普利一切有情众生的精神。
(四)圆融其他学问:佛学不排斥任何一门学问,反而佛陀鼓励去向五明处学,除了佛学的内明外,同样应该学习声明、工巧明、医方明以及因明等知识,以便用这些知识利益不同的众生。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太原白云寺方丈悲寂法师近现代以来,将佛教与科学置于同一平台进行考察与对话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理论视域。
参加讨论的,既有佛学家,也有科学家,两种原本看似排异的力量逐渐寻找着彼此的融合点,从而拓宽了各自的理论疆域,并促成了一门边缘学科的诞生。
在不少人眼里,不是将佛教视作迷信,就是将迷信等同于佛教。
发现佛教与科学的接轨点并将佛教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科学时代人们对佛教的误解与偏见,同时引导佛教徒在正本清源中正信正行,使佛教在新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佛教的许多独特价值不但可以为科学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认识路径,而且也可以弥补与校正科学的某些实践缺失与价值偏弊,以共同促进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应当说,这是“佛教与科学”双向受益的一个过程。
我认为,“佛教与科学”可以在物理、心理、伦理三大交涉点上展开:一、从物理学层面看,佛教之“空”本指“因缘和合”、“真空妙有”的“无限可能性”,而科学对宏观本体与微观本体的探索也最终指向“无限大”与“无限小”,两者共同的目标是在整体的、有机的、主客观交融的普遍联系中探索与揭示宇宙存在的实相与本来面目。
与世间许多宗教、哲学总要预设一个本体、大梵或上帝不同,佛教从体证出发,在纷纭万象中概括出缘起法则,得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结论,以“如实知见”宇宙实相,从而使人们不是在迷信中祈求护佑,而是在心灵的感悟中获得解脱的力量;而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
正如当代英国科学史家布鲁克教授所言:“按照那种把原子看成是一个含有各种可能性的系统的量子力学诠释,把原子还原为关于其组成部分的状态的单一描述是行不通的。
在原子中,基本粒子的独立身份消失了,描述系统的规律不能从描述其组成部分的规律中推导出来……它们与包含它们的那些系统处于共生的关系之中……如玻尔告诫:在寻找生命的和谐时,人们千万不能忘记,在存在的戏剧中,我们自身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佛学的科学原理
佛学的科学原理佛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思想体系,既具有宗教性质,又融汇了许多科学原理。
它以觉醒和智慧为核心,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探究,揭示了一系列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佛学中的科学原理,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内涵。
一、因果律佛学强调因果关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这符合现代科学的因果律原理。
按照佛学的观点,每一次行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善或恶。
这与牛顿第三定律相呼应,即每一次作用都会产生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
佛学的因果观念提醒我们应该慎重行事,因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二、无常性佛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宇宙和人生都在不断变化。
这与现代科学的“变动性”观点相契合。
科学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和元素构成,它们不断在运动和变化。
佛学中的无常观念提醒我们要接受变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不变。
三、无我观念佛学强调个体的无我性,即认为所有的个体都是集合体,没有永恒的自我实体。
这可以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相对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高度动态的,它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改变而变化。
佛学的无我观念教导我们超越自我,理解世界的互联互通性。
四、坐禅和冥想佛学的坐禅和冥想实践在现代科学中已被证明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坐禅和冥想可以降低压力水平,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心理健康。
此外,这些实践还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和增强免疫系统。
坐禅和冥想的科学效益验证了佛学实践的实用性。
五、慈悲与无我关爱佛学强调慈悲和无我关爱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关爱和同情他人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对于慈悲行为的研究显示,帮助他人可以激发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佛学的慈悲与无我关爱理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建设性的价值观。
结论佛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体系,与现代科学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通过因果律、无常性、无我观念、坐禅与冥想、慈悲与无我关爱等科学原理,提供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深入思考的框架。
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
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以佛教空性论与量子理论为线索2008-06-05 13:53:15 作者:王萌教授来源: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2期浏览次数:7939 文字大小:【大】【中】【小】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们的对话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融合的一个必要途径。
佛教文化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在与科学的对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当代科学的进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认识和揭示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对于深化科学的哲学反思和促进现代文化的融合都是极为必要的。
一、佛教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革命佛教以义理的宏富玄奥而著称,佛教的空性理论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古老的理论超越巨大的时空跨度与当代科学的量子理论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深刻统一性。
1.佛教的空性概念及其宗教含义空性(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
佛教认为,空性就是依空而显之实性,它是一切法(dharma,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
在此意义上,“空性”与“空”(sunya)的概念具有等同的含义。
空性的思想,表达了佛教的基本立场,也是佛教根本区别于其他宗教之处。
佛教讲空,有人空与法空二义。
人空表示没有一个恒常主宰的“自我”(atman)本体存在,即自我的实体为空;法空则认为诸法皆幻,并无实体存在。
佛教讲空的根本依据,在于佛教的缘起观点。
缘起法则认为诸法由因缘和合而生,无固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在佛教历史上,讲空最彻底的是龙树开创的大乘中观派。
该派认为,“空性”者,即是诸法实相,即是法性,是真如。
具“空性”见者,即了达佛法正见;具“空性”观者,即证悟世界的实相。
这种认识,在龙树的《中论颂》中表示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对于佛教的“空性”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它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是对一种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抽象。
佛教科学性
佛教科学性一佛教和科学是统一的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佛教所教导的正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不仅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佛教要求学习五明:内明—指佛学,因明指逻辑学,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工巧明包括的范围很广,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包括一切科学技术,医方明指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
由此可见,佛教本身就是科学的,不仅如此,还是科学技术的源头和发明家,正是佛菩萨的智慧才产生了科学技术,大科学家本身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现代物理学的鼻祖爱因斯坦就是燃灯佛孔老圣人的化身,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琉璃光药师佛的化身。
佛教通过直接观照不用逻辑思维而明见真理实相的智慧,正是科技所欠缺的,这对科技来说是个有力的补充。
因此,科学和佛教并不矛盾,是统一的,科教是科学的,而且佛教所揭示的许多真理是目前科技还认识不到的,比如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佛法的神通法力更是不可思议的,现代科技根本无法解释,比如天眼通可以看见预测未来,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其本质就是高科技和大智慧。
佛教和科学技术都是造福人类的的,要大力弘扬佛教,成就天空般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
本世纪以来,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个研究领域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许多课题都已慢慢接近或已等同于佛法的理论,而且今后与佛法相契合的科学发现也必将日益增多。
但另一方面,佛法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科学永远无法涉及。
英国的鲍罗登博士也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
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
爱因斯坦等名人谈佛教
爱因斯坦等名人谈佛教(转载)我们看看名人对于佛教的评价就知道佛教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到底是谎话连篇还是实证的。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恩格斯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
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佛学是一切真正科学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爱因斯坦还说:“未来的宗教是一种宇宙宗教。
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
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爱因斯坦还说:“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孙中山说:“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康有为:“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章太炎:“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
鲁迅:“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启示了”。
谭嗣同:“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
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认为:“在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
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已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已”(此与佛教类同)。
早期马克思哲学宣传者李石岑:“我认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果上加一层保证”。
梁启超:“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地著名之学说也。
与时俱进的佛教文化
与时俱进的佛教文化当今的时代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是钻研科学、利用科学的时代。
然而就在这科学高度发展的同时,不少人仍持有疑虑,认为佛教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认为谈科学就不要讲佛教,谈佛教就不要讲科学,好象佛教和科学是水火不兼容似的,把两者对立起来。
尤其是有些佛教徒谈到科学更是茫然。
然而殊不知我们佛教就是科学的吗。
不但是科学的,且还超越科学。
一、科学与佛教的联系首先,二者的目标相同,思想观点更是一致。
佛教自释迦太子放弃王位,半夜偷越王城就是为了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来在菩堤树下悟道后,又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当今的科学也是想揭开宇宙的秘密,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理,目标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减除人们的痛苦和灾难。
另外各种宗教对宇宙人生,世间真理无不涉及,无不探索,科学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历史比宗教迟,在西方国家的其它宗教早已对宇宙人生有所探索和解说,如“上帝造人”“耶稣安拉”能拯救人类等等。
后来西方人对这种思想不赞成,于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产生了无神论的科学,如爱因斯坦认为与科学相冲突的宗教,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道德的需要,尽管本身有高下之分,其“所共有的是它们的上帝概念的拟人化的特征”,而佛教恰恰是它不承认任何拟人化的造物主,佛陀更不以造物主自居,佛教认为,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带替众生离苦得乐。
佛陀是宗教教育家,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从来不宣称自己可以“代人赎罪”,只是主张所有人应对自己负责任,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教不承认有能够主宰世界和人类的神灵,一切都是众生的业感,反对鬼神崇拜,绝非一般要求信徒向虚幻神灵顶礼膜拜的宗教可比,可以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的宗教。
其次佛教的教理、生活方式、制度就是一些科学的理论。
佛教在理论方面,目的不是为了研究科学,而是针对人们的“苦”字下功夫,进而追溯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真理,在揭示这真理的过程中所阐述的论点,就是一些先知先觉的科学论段,如对于宏大宇宙的观点:宇宙之大无边无际,世界数目之多,不可甚数,只能用恒河沙数或微尘数来形容,即恒河沙数的世界,或微尘数世界,当然恒河有多少沙粒,空中有多少尘埃,谁也说不清楚,在这些世界不光是地球上才有生命,还有许多其它世界也有生命,如:佛经中讲的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同时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致菩萨,以及无量无边的佛教徒听阿弥陀佛说法,又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写,“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些世界却又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成坏不停,有的已坏,有的已成,有的正坏,有的正成,有的将坏,有的将成,他们都是在因果连续,消长不停;这宇宙世界就时间来说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旷远绵邈,无始无终。
佛法与科学(一)
佛法与科学(一)智行(本讲稿作者为核物理专家,退休后研究佛法)向释迦牟尼佛合十敬礼向诸山长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合十敬礼诸山长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能参加这个庄严的法会,真是一个殊胜的因缘。
我来参加这个法会的目的,是来聆听诸山长老的开示接受各位大德的教诲并与各位同修一起研讨、交流学习佛法的心得体会。
但是,周居士通知我来参加这一法会时,要求我也讲一讲,并且出了个题目。
几十年来,我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
但是,对于科学,我懂得的确实太少,太浅薄。
而对于佛法,我更是在退休之后才逐步开始学习的。
至于皈依佛门,作为一个佛弟子,日子就更短了。
的确,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在这里讲。
今天,我谨作一个引玉之砖,我把学习佛法的点滴心得体会向各位做个汇报,不当之处,请多批评。
一、引子(也就是破题)我认为:佛法不是科学,佛法也是科学。
这要从科学与佛法本身来研究一下。
首先,科学是什么?根据辞典的解说,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惟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人们常说,这件事情是科学的,或说,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其含义也就是,这件事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正确的;或者,这种方法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正确的。
再说,佛法是什么?佛法是佛的教法,是让人们觉悟宇宙、人生之大法。
本来,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
而到了现代,所谓宗教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
既然,佛法已经成为宗教,而且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
在人们心目中,佛教已经仅仅是烧香拜佛,作揖磕头,烧纸放鞭炮,求佛菩萨保佑发财,保佑身体健康、保佑生个胖娃娃……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法当然不是科学。
第二步,我们从科学与佛法研究之对象,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对结果的判定、讲究上来分析一下。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体,说白了就是“我研究你”。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外求,也就是它要使用仪器、工具,例如要研究细菌,就要用放大镜、显微镜;要研究天文、研究星星,就要使用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在地面上看不清楚就把望远镜装到卫星上,如此等等;科学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求实证。
认识佛教的伟大——科学距佛教有多远
认识佛教的伟大——科学距佛教有多远.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
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认识佛教的伟大——科学距佛教有多远首页资讯宽频娱乐时尚论坛凤凰之声凤凰无线凤凰节目凤凰书屋佛艺博览凤凰搜索ENGLISH观众反馈2005年5月17日关键字- 请选择 - 资讯娱乐时尚凤凰宽频凤凰卫视图片视/音频站外搜索凤凰网 > 佛艺博览 > 慧海慈航 > 正文认识佛教的伟大——科学距佛教有多远2005年03月17日 10:04【文章字体:大中小】二.不知佛法无权反对因为佛法是相当地深奥,若是无有人解说,或者自己没有亲自去听闻、思索和学习,那么即使是智者也是难以理解佛法里面的真理,更何况说是一般的人呢!如《华严经》云:“佛法若无人解说,虽是智者不得解。
”人们若对一件事物缺乏了解,便会产生出许多推理和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推理和假设被证明了其正确性,有些则被悄悄地淘汰了。
同样,以往由于佛法仅局限于少数信奉者圈内,知识界对此颇感陌生,也生出了许多猜想和轻率结论,比如把佛法说成是传说、迷信,客气一点说成“神话”之类,这显然是牵强附会,不符合历史。
比如,我们不应该因为古代的科学家如一行和尚(唐代天文学家,佛门高僧)等久已过世了,就把他们的事迹都归于神话之列,就象不能因为《史记》、《三国志》等记述的是遥远的往事而否定它的可靠性。
况且,佛陀的教法现在尚完整地保存在各种文字的《大藏经》中,仅藏文《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函,并且现在尚有无数信众在学习佛陀的教法。
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罗睺罗博士说:“佛教是现实的,因为它对生活和世界所采取的,就是一种现实的态度。
它并不是错误地把我们领向愚人的天堂,也决不用那些虚伪的恐惧和罪恶感来威胁恐吓、折磨摧残我们。
它精确而客观地描述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
科学和佛法中的宇宙世界
科学和佛法中的宇宙世界严循东 2018年9月21日地球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
佛教相信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相信有许多的世界的存在以及历经无数劫的时间过程,没有丝毫受到当时物质科技条件的限制。
从空间上,佛经中一再地说,虚空无尽,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亦无量。
从时间上,佛经亦冷静地指出:宇宙是从“成、住、坏、空”再到“成、住、坏、空”的不停流转变化过程。
在佛经里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因为其中含有三千个千的倍数,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如此的广大寰远!在6世纪的佛教著作《立世阿毗昙论》这部主要论日月运行的书中,就几乎谈到了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光年”的概念。
佛经上说到数字时,往往说万,说亿,说恒河沙,无量数,百千万劫,非算数譬喻所能知。
这样广大的单位,或许只有现今的我们凭借天文望远镜,面对虚空无尽的太空时,才能够想见一分。
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上,自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接受以后,大约有几百年之久,人们都认为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银河系以后,又认为所有的恒星、行星和星云及太阳系中的一切天体都属于独一无二的银河系,除银河系外再没有别的天体了。
直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赫歇尔,不仅观测到本银河系的形状,还发现星云的存在,因此他预言在本银河系外可能还有别的银河系。
1900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指出,银河系是一个洄旋不已的星云系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远镜深入研究遥远的天体,证实了赫歇尔所看到的星云的确是遥远的外银河系。
实际上每一个银河外星云,就是一条银河系,目前已证实有近10亿个外银河系存在,这些星云有的像漩涡,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现不规则形状,每条银河系都包涵有上亿乃至数亿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发现,宇宙在不停地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世人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
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
王守益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主任引言一、宿命论地简义二、因果律地简义三、科学界地决定性理论四、科学界地机率性理论五、楞严经地「非因缘非自然性」六、金刚经地无有定法七、结论引言为了解因果究竟是甚么,我们将在下面作广泛地探讨.在科学时代地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地观点,去看因果地含义.就学佛地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地.不单如此,佛法有世间法(有为法)及出世法(无为法)二部分,我们就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都去作些考虑.在这些检讨考虑之后,我们将作一个撮要,说明善与恶地理念,最后再对善恶报应作一简单地结论.一·宿命论地简义所谓宿命论(),是指现在这一世地生命发展及变化都是前世注定地.所以,很多人信算命.而且,在有不幸事故之后,常常以「命里如此」而得心安,这地确是宿命论具有实用值之处.俗言「听天由命」,很多善良地人,就是靠所谓「天命」或「命运」在安定中生活,确有它地道德价值在.宿命论地人生观,是一种决定性()地人生观,而决定这一世地因素,却是前一世地一切.前世地一切,我们显然不清楚是些甚么,所以这种理论不可能有不变地预期值.喜欢算命地人,常常喜欢「改运」;命上缺火地人,小时候取名字,长辈常常在名字上用火字或火字旁地字.其实,这种改运、补运地行为,已经表示宿命论不是一定.因为既然可以改运,就已经是非决定性()地人生观了.二·因果律地简义所谓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这一世地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地努力(即种不同地因),而得到不同地发展(不同地果).俗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因果看法地说辞.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地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地一种理念.但佛家果律特别著重「缘」这个字,即所谓地「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地.如「因」「果」中间地「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于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地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地(如前段地例子).宿命论中地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趋吉避凶,不让恶果出现.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地理念作改运等修正.三·科学界地决定性理论谈到科学界,我们可以物理学地内涵来作考虑.在古典物理中,一物理现象总是有必然地、决定性地因果关系存在.例如,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地面某处一定地位置.在这「因」(松手放它)与「果」(掉落到地面某确定位置)中间地连系,是由大自然中地物理定律所支配在这个自由落体地因果中,自然定律是牛顿地万有引力或地心吸力定律.如果比较一下日常生活与科学上地因果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科学上地因果,有十分明确地因果关系,即是大自然地自然定律;生活中谈地因果,则没有十分严密明确地因果关系,更不易用数学公式写出来,甚至常常在因果关系中掺杂著心理地因素,在因果关系地认定上,也有很大地出入.一定地因,会导致一定地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地.这是古典物理地要求.但古典物理中有统计物理地部分,这时地因果关系是属于统计性地.在古典统计物理内,通常考虑很多个相同地系统,虽然我们有一定地因(起始条件),但后来地果却是机率性地,而不是决定性地.四·科学界地机率性理论上面一段已经谈到了机率性地因果关系,但仍局限于古典统计物理地范围,其根本来源应该是我们所考虑地系统无法作到真正隔离系统;而且观察所需地时间不能是无穷小,在这时段内,我们只能观察到某物理量地平均值.因此,严格说来,因果关系虽然是机率性地,但因与果间地物理性质仍是决定性地.现在让我们谈谈量子物理(非古典物理)地机率性因果律.这种因果关系,根本上就是机率性地(),表示因果间地物理性质具有机率性地特徵.举例来说,我们掉落一颗石头,是决定性地因果关系,已如前述.但如果所掉落地,不是石头,而是质量很小地电子,那么这种属于「微观」世界地物理量,会出现「波」地性质,于是就有「测不准原理」等现象发生;它地掉落路线不能确定,更不用说它落到地面地位置了.这时,因果律本质上就是机率性地.这与前述统计式地机率性,在观念上完全不同.因此,严格讲,物理现象地因果关系,是受著波动式和统计式双重机率性地管制.(详参作者地《物理与佛学》,慧炬文库五○一六).这里面有一个明显地问题存在.石头只是比电子重若干倍,何以有这么大地差别?其实,石头也是有波地性质,只是我们不容易察觉而已.因此,最正确地因果律,应是微观性地机率性地因果关系.只是在简单地情形下,或者说机率很大(趋近于)地情形下,因果律变成是决定性地因果关系.这里我想引述一个著名而有趣地例子:爱因斯坦早年曾经不赞同量子理论,他曾带著嘲弄地语气,问与他辩论地人们,是否真正相信神灵地权威,是否会求助于掷骰游戏.这表示他不相信机率论,掷骰子是求机率地方法之一.但是到了现在,量子理论几乎已经完全被接受了,机率性地因果关系也已然是充分确定了.五·楞严经地「非因缘非自然性」由以上地种种讨论,我们也许会问,在人生地经验里,有不受因果律(决定性或机率性地因果关系)支配地例子?关于这一点,我想将宇宙万法分为现象(有为法)与本体(无为法)二部分来谈.我以为,现象可以用机率性地因果律(机率性因果律包括决定性因果律)来描叙,但本体则不是简单地问题.对于人地本体或本来面目,当代人能够亲证到地,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能在多数人地共识下谈其因果法则?但是《楞严经》卷二说:「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虽然他对他地本觉(能觉地本体,具有妙明地特性)已经能够悟到不是可以由因缘法则求得了解,也不是自然就有地;但尚未能了悟这种本觉既不是和合(因缘和合)能生出地,也不是不和合能生出地.换句话说,本体(自性)地存在问题,不是任何因缘法则或因果关系所能诠释地.它是超出世间因果法则地.当我们追求我们地本来面目时,我们不断离开现象界而趋向本体.追到极处地时候,就进入一种从未有过地经验境界,就是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我相人相」地境界,也就是涅盘地境界.假如我们问这种涅盘境界(可以视为我们地本来面目)是怎样存在地?它地因果又是怎样?这只有证到地人才知道.证到地人,可能会说「当时」无我相无人相,不起思维或念头,而且也超越了时间(不生不灭即不变化)及空间(不起分别无垢无净),当然没有甚么因果法则等理念.但是「事后」来检讨这种涅盘境界地何以存在,我们也只能以超因果地看法,来规范这种出世法或无为法地人生经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六祖坛经》自序品内地一段经文来作说明:「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文中地「何期」,表示六祖对这些自性地特徵感到惊叹,不知怎样会有这些出人预期地特殊境界.换言之,他只是「发现」了有这种本来面目地存在,而不是诠释这种存在.六·金刚经地无有定法上面说明,自性地「存在」问题,不能用世间地因果律来解释.但这并不表示出世法(无为法)没有因果关系.出世法地因果关系,比起世间法(有为法)地机率性还要来得不确定.因此,我想用《金刚经》地「无有定法」来描叙它.《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佛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思是说,佛陀问须菩提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说甚么法吗?须菩提地回答是:如照他所了解地来说,没有一定地法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不执著某种一定地境界,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也没有一定地佛法是如来可以说地.为甚么呢?如来所说地法,都是不可以执取地(执取即有相,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甚至也不可说,它不是「法」,也不是「不是法」(不能有定见,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这又是为甚么呢?所有修道有成地人,都是在「无相」或「空」地方面(无为法方面),显现其不同成就地差别.换言之,这里所涉及地因果,是属于「空」或「无」方面地无为法,因此无有定法,也就是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类似这种情形,在《金刚经》地一相无相分第九中,佛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这种不能确定地情形,有些类似科学界中地测不准原理.当你要「确定」一电子地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地影响,它地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地行为了.在出世法里,只要你一有「认定」或心上有「确定」,即是心中有相,不是无相,这就离开了出世法或无为法地范围,严重影响到无为法地因果关系.《金刚经》常常出现「三句话」地句型,如「佛说波罗密,即非波罗密,是名波罗密.」这三句话本质上应是顿修顿证地特殊修行方法(请参考拙著《我们地摩尼宝珠》书中地「甚么是般若法门」,慧炬文库三○一三);但更详尽扎实地解法,是把它看成一心三观地修行方式. [参考:吴润江先生注释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当然,也可以作其他解法(《金刚经》注解者凡八百余家).不过,这三句话是否包含因果关系呢?我想应该是可以地.譬如说,第一句(假观)可以当作因地法行地因,第三句(中观)可以当作果地成就地果.这因与果地关系,也是很不确定地;修一心三观地人很多,成就中观地人却是很少.世出世间地因果不单是不确定,无有定法,甚至当事人还不一定清楚.现举一个类似神话地例子来谈吧!假设有一位经营大事业地某人,平日助人信佛作了不少功德,这时候事业遇上了挫折,身体健康也发生了严重问题,颇难度过.另有一位修行极高地人,由于某种因缘受其所感,于是在「定」中给他甘露,使他地健康日形增进,但他只是诧异,不知是吃甚么药好地.他种了些好因(作功德),也得了好地果报,但他完全是不知情地.这种因果很不确定,因为感动这样地高人,需要相当巧地缘份,不是每个好心人都能得到地.用「无有定法」来描叙出世法地因果关系,就「不确定」地程度而言,比机率性地因果律还要来得不确定,已如上述.但如果用肯定性地文字来表达,则《楞严经》地「循业显现」,描述得入木三分.例如,前一段所谈到地某人,做好事能得好报,其实可说是他地业力召感所致.别人地业力[共业与别业,请参考《我们地摩尼宝珠》,王智益著(慧炬文库三○一三,慧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版).]不同,虽「种因」相同,不一定能得到同种果报.诸佛在毗卢性海放光不断加持我们,但我们能否得到?或得到多少?则须看我们地修为了,这也就是循业显现地因果关系.七·结论上面谈了很多,我想作一简单撮要.我们先从「世间法」地因果法则谈起,大约分成三个层次:宿命论、因果律、机率论.其中,机率论可以看为广义地因果律.众科学界地因果律,也可分为决定性地(包含统计式地)机率性及本质上地机率性两大类,但后者是基于微观世界里粒子具有波性地二元性.由于巨观世界地自然现象,常常可以视为微观现象地近似情形,因此我们可以说因果律地本质是属于机率性地;但应用到不同层次地问题上时,会有不同地近似状况,有时候决定性地因果与机率性地结果差不多.此外,我们更考虑到出世间地因果,自性地存在问题,是属于超因果地,因为「见性」时地不生不灭境界,不能用世间法地思维理念来了解或描叙.不过,出世法也可以有因果,但同样不是世间地思维理念所能描叙.它虽然可以有因有果,但基本上是无有定法.这很类似物理界微观世界机率论地不确定现象(测不准原理),只是佛学地无有定法比较不确定.最后,我们谈到因果关系地肯定式叙述,可以用「循业显现」四个字.其实,不管是世间法(有为法)、出世法(无为法),一切诸法都可以用《楞严经》地「循业显现」来描叙其因果关系.当然,「业」字无法作清楚地界定,但到了科学领域,它地意义就很明确了.我们生于科学昌明、佛学亟待振兴地时代,世出世间地因果都应该纳入考虑,才能充分提升我们地生活及生命层次.现在,让我们回头来看看最前面所提出地问题.我们地未来将会是怎样?与我们现在种地因有因果关系吗?我们地答案是肯定地.即使是机率性地因果关系,只有种「好」地因,才能有得「好」果地机率.机率值地大小,端视「种因」地程度而定.因此,为了将来世界地美好,我们必须重视及推广修佛.否则,人心道德日下,现在地因就是将来地果,将来地恶果将是无法避免地.另一个问题是作善事真有意义吗?真有因果报应吗?我们常常看到好人善人吃亏上当,俗语又说「好人命不长」,难道没有因果报应吗?在谈这类问题时,我们应先界定善与恶.这可以从一个人地发心来看,不管处于甚么时代或时空背景,如果他地思想及行为是为多数人著想,那么他地「我」圈子大,就是有善心.菩萨地「我」圈子更大,而且很关心人们,乃至于要度他们一起成佛.佛地「我」圈子更大,大到无量无边,即所谓「法身」地「我」,具足同体大悲心,随时佛光普照救度世人.相反地,恶人愈恶,「我」地圈子愈小,极恶地人只为自己,连妻子儿女都不顾;有地歹徒,强暴后还要杀人灭迹,只是为了自己,完全不顾受害者何等痛苦,他地「我」圈子可以说小到了极限.好人善人地「我」圈子大,对他个人地利益不会十分计较,也从不去计算或坑害他人;坏人恶人正好相反.所以,当他们聚在一起时,自然是好人善人吃亏上当地机会多.假如好人善人能够真正修心(修佛),每一思想行为都经过自我地检讨,对自己地心理了了分明,那就可以不必吃亏上当了,也可以主动对待恶人或度化恶人,因为他地修心过程与经验,使他对恶人地心,比恶人自己还看得清楚.退一步说,在世人看来,善人或许是吃亏上当,甚至于命不长,但他终日生活在善良安祥地心境下,已经是过著天道地生活,即使命终了,他地灵魂仍然处于他在世时地心里世界,过著天道地生活.所以,行十善即升天,作十恶则入地狱.歹徒未死前已在地狱中,终日担心东窗事发,良心不安(他地不生不灭自性良知仍在,只是被蒙蔽得全然不知而已),妄念恶念一停下来就受到良心地谴责,还要躲避警界地追捕和仇家地追杀,真是够报应地了.所谓六道轮回,不是死后才轮回,生存时地心境就是在六道中轮回.譬如说,一个人在生气(或起恶念)时,他已是轮入地狱道地境地;起贪心时,已入饿鬼道;生嫉妒心,则入阿修罗道;有了傲慢心,最高只能到欲界天;生痴想心,则入畜生道.至于死后,心境差不多是连续地,命终时地境地多半就是灵魂地境地.所以,生时若是嗔心过重,已常居地狱道(如那些杀人、抢劫地歹徒之类),死后仍延续其地狱道地苦楚境地.总之,一切都是循业显现地因果关系,种了恶因终必有其恶果,因果是不爽地.在这里,我想举下面几句俗话作为结束,这几句俗话除了劝善之外,地确含有其机率性因缘果地真理,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浅谈佛法与科学
一
以转化成一 条高 能量 的 射线 ,这时就是物 质转化 成能
量 。反 之 , 理论上 的高能量 的 射线也 可以转化 为一克的 物质。在佛 教中所泌的西方极 乐世界 , 将能量转 化成物质 或物质转化成能量是轻而易举的事 。当一个人达到成佛 的 最高水 平 , 他所拥有 的能量之大 , 超出 了科学的现象 : 如能 幻化成不 同的鸟 , 按照佛 陀的意志去说 微妙法 , 亦 能令微 风吹动的宝树或流水声演 出无量妙法音声 。当在西方极乐
世界 的众生发 出一个念头或一丝能量 , 与佛陀 的奇异大 能 量一 沟通 , 所 需要 的东西就 马上 出现 , 这是能量 转化 为物 质 的一种现象 , 当不 需要的 时候 , 该物 质又会转 化成能 馈 而 消失 。此点在《 无量寿经》 中有描述 : “ 庄严 之具 . 随意所
取舍 ) 。 有的微分方程其边界条件 的微小变化 , 可 以使逼近
修行者二千五百年的求证实 践 , 近四百年科学技术 的
飞速 发展 , 为我们把佛 法与科学进 行 比较提供 了条件 。科 学 的进 步为人们理解佛法提供 了方便之 门 , 而佛 法中也蕴
含着 很 多 科 学 道 理 。
佛法 中有 五明 : 内明 、 因明 、 声明 、 医方 明和 巧 明, 包 含对缘起性空的认 识 , 逻辑学 , 辩证法 , 文法 , 医药知识 , 一 切_ … : 艺技 巧方丽的知识 。也有对生命 的教化 , 讲到出离心 , 菩提心 , 空 正见 , 教导人们认识十 法界 和因果轮 回, 号召大 家诸恶习莫做 , 众善奉行 。用佛 学的观点来看 , 科学技 术是 人 世间的法术 , 即世 间法 , 它仅 仅属于佛 法 中的一 个微小
解相 差很 大 , 说明解对边界条件 有很强 的依赖性 , 这就是
[VIP专享]佛法与科学(二)
2006年经省农业厅,南平市政府19批41准年,毛南泽平东农在校《与改建造阳我农们业的工学程习学》校一合文署中办,学把,这强句强原联指合治,学实态行度一的套话班古子为,今两用个,校从区哲的学管的理高体度制做,了从新而的使分学析校,的深办化学了规对模实,事办求学是实的力理都解有,长并足为的其发提历展出史,了的逐一经步个验发经教展典训成的告为注诉有释我着,们广指:泛出什发:么展“时空‘候间实坚和事持良’实好就事发是求展客是前观,景存党的在和闽着国北的家唯一的一切事一事业所物就集,会文第‘顺理一是利、个’发农问就展工题是;商,客什实贸实观么事为事事时求一求物候是体是的背是,地内离一面看部实个向待联事老全我系求话国们,是题招的即,,生学规党实和校律和事就。性国求业职,家是的业‘的一,教求事一语办育’业、,学明就就实出规显是会事自模不我遭求东最同们遇是汉大于去挫地班、高研折看固师等究。待所资教”同学著力育。时校《量和毛,、汉最中泽只学书雄学东有生河厚教对坚和间、育中持学献办,国实校王学不社事当传质同会求前》量点、是工。和就中,作书办在国党以中学于革和及称声职命人存赞誉业的民在刘高教分的的德的育析事问“综所无业题修合有不才学性工贯能好国作穿顺古家和着利,级任实前实重何事进事点事求,求中情是一是专都的旦。和必精背”省须神离其级靠。实意文自因事思明己而求是学完他是根校成才就据。。能必实而找然事这到遭求些中到索成国挫真绩革折理的命甚。取的至得规倒是律退得,。益制实于定事学出求校适是党合是政中马领国克导国思的情主坚的义强路世领线界导方观,针的得政根益策本于,要全指求体导,党中是员国马干革克部命思和走主教向义职胜的工利精的,髓辛实。勤事工求作是和是共中同国努革力命的实结践果经,验但的最高主度要总的结一和条概是括得,益中于国学革校命始和终建坚设持的实经事验求表是明的,原实则事,求可是以是说胜,利坚之持本实,事只求要是坚原持则实是事我求们是学,校我各们项党事就业会健永康远、立稳于定不和败谐之发地展。的重要保证。
试析当代佛教与科学对话现象
试析当代佛教与科学对话现象-------王萌2008年07月07日《宗教学研究》宗教与科学的对话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我国对于宗教和科学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主要得自于对基督教和科学关系史的研究结论。
由于佛教在教义体系、认识机制和解释系统等方面的特点,它和科学的关系并不适于简单地套用基督教与科学关系模式。
随着当代科学的进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认识佛教和科学之间的现实关系,探讨二者之间协作与互补的文化契合点,从而促进宗教文化与科学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以科学诊解佛教当代佛教一与科学对话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以现代科学理论诊解佛教。
许多作者提出,随着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的进展,科学理论揭示的宇宙图景已越来越趋近于佛教关于宇宙“实相”的内涵,当代科学一与佛教形成了一种比以往更为融洽、友好的关系。
参与对话者大都具有较高的自然科学教育背景,他们以专业化的科学知识和最新的科学理论与佛教对话,使得这一领域更趋复杂化。
在港台等地,以科学理论诊解佛法,圆融“佛学”与“科学”这两大文化,更成为一些科学家的自觉行为。
现已从台湾清华大学退休的王守益就是一位积极参与者,他以科学诊解佛法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王守益,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致力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理论与佛教思想的融通,曾出版有《物理与佛学》一书。
他认为,佛教的空性论存在一种物理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用量子力学来予以说明。
在《物理与佛学》中,王守益指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帮助人们接近、契人、领悟佛教真理的新途径,把量子物理上的波函数看成是佛法上的“自性”在科学时代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认知模式。
他认为,因为表达微观粒子在描述上的不确定性的波函数平是看不到及测不到的,因此可以说该法或该系统的本体是“空”的。
“这里的空表示在实质世界及实数世界没有实质存在的意义。
佛经中的科学
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呢?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惊人的巧合:●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佛经中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
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至少一或两个类月球卫星。
这与佛教所说的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的数目,可谓不谋而合。
佛经还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
一九六八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物理学家安东尼-休伊什研究小组的成员乔斯林-贝尔,发现了自外太空发射的神秘电波讯号,这和已往星球所发出的稳定讯号不同的是,贝尔接收到的讯号是脉动的,是一种每隔十五秒固定显现一次的影像。
于是许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证据。
根据该小组的归纳,这种脉动电波是来自距离地球二百光年的一个自转的星球。
由于她的这个发现,使到休伊什与其指导教授马丁-赖尔爵士获颁一九七四年的诺贝尔天文学奖。
尽管科学家认为脉冲星上不一定有生命存在,但是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美国的卡尔-萨根博士坚定的认为,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星球数量之多,是无法计算的。
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当今宇宙天文学研究的基本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法与科学作者:广超发布时间:2010-02-26 来源:《网海莲舟》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
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
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
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
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
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
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
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
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
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
太阳系(Solar 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
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
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
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
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
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包括迷信佛教,也有很多人迷信“科学教”。
科学教他的东西他都信,都认为一定是对的,这就是迷信科学。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真正搞清楚了,在你的知识能力范围里认为没有错了,你相信它,那以佛法来说,这不是迷信。
但是你的知识范围里面,所知道的可能是一种错误,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所知障”。
这障碍使你没有能力更进一步超越你所知道的。
许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第一的,什么都要用科学来判断对与不对。
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他会说佛法才是对的,应该以佛法来判断科学对与不对。
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我们先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佛法。
佛法里面谈到很多的道理和现象。
如果以科学来看佛法,我们就需要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
佛经里所讲的某些东西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因为科学没有说,你就先否定它。
你只能说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可暂时保留。
你不能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就说它错,不然这就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说时间可以变长缩短。
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这部经里说有一些菩萨,他们有神通,能使时间加长缩短,你说科学吗?有些人认为那是神话,但是现在科学却证明可以。
当一艘太空船,以快到接近光的速度行驶的时候,时间就会转变了。
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所提到的时间可长可短。
这不是很科学吗?但是当你没有学到相对论的时候,你不了解这件事,就会认为乱说,时间怎么会变呢?同样的,佛法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
在过去这说法被科学否定,现在却开始接受了。
外国已经有很多间大学在研究这个课题。
他们把它叫做灵魂学或灵学。
其实科学最大的毛病在那里呢?科学最大的毛病出在从事研究跟实践的是不同的人。
比方说某某人有能力做到一些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去研究,而那些所谓科学家,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那个现象。
譬如一个运动员,他赛跑第一,其他人就专门研究他的赛跑技巧,但是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跑第一。
科学家往往也是如此。
他们都是在脑袋里构思做研究,可是他们本身却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一个毛病。
那么科学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呢?因为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超越人的能力所能得到的讯息(Information),就得依靠种种仪器的帮助。
但是就是这个科学态度使得人退化。
怎样讲使人退化呢?根据佛法,人原本有很多能力,但是因为迷于应用种种的物质,不懂发展自己的本能,所以就退化了。
我们应尽量运用自己的本能,因为根据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跟佛一样的神通自在。
由于我们没有加以训练怎么去运用它,在佛教称为修行,结果我们就失去了一些本能。
科学家都犯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过于依赖仪器的帮助。
近代有一类科学家,他们发现人类有很多的能力超越科学所能够解释的,他们就专门研究这类现象。
在中国,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特异功能。
我举个例子,在中国北京科学院,有一个人拿着一瓶药丸,在手中搓一搓,一颗药丸就会从瓶子里面掉出来。
其他人打开瓶子数一下,果然少了一颗药丸。
接着他把那颗药丸,往那个瓶子一按,药丸就进去了。
科学家都傻了。
这个现象恐怕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
科学家就把它叫做“心灵至动”。
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做不到。
他只不过是在把他所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给个名称罢了。
至于解释呢,他是一窍不通。
再来说,有一个人拿了一张卡片,叫那些科学家在上面签名。
然后,他把那卡片放在口内咀嚼到碎烂了,再吐出来,搓成药丸的形状。
过后他说要将这个纸团还回那张卡片给他们。
谁相信?结果那个人用手搓一下,一张卡片就出来了,而且上面的签名全还在。
那么你说科学怎么解释呢?刚才我提到现代科学家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
他们收集资料,记载各种生死轮回的现象。
有些记载人死后的情况,有些记载某个人在转世后,述说他前世的事情。
这类由科学家亲自记载的书证明了佛教所讲的生死轮回。
但是若一个科学家不深入研究佛经里所讲的生死轮回就一口否定,那么这个科学家就是迷信科学。
所以不要以为科学永远是对的,而一口否定不符合科学的说法。
你不去了解,不去深入探讨,这样就否定,这种人是最迷信科学的人。
我们来看佛教里面讲的种种现象。
根据佛教,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只是无数个世界的其中一个罢了。
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居住。
这个跟现在的科学所谓外星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佛经有提到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形成又会怎样慢慢毁坏。
当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是没有人类的。
是后来才慢慢有人类在这个世界居住。
当你看到这类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经典时,就先一口否定,那你就是迷信。
再来,佛经里曾说过,佛观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
也就是说佛用他的一双眼睛看一杯水,就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的细菌。
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是形容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生命。
这说明了佛能够直接用他的眼睛看到水中的细菌。
又有一部经典说,佛有一位弟子叫做阿那律,是一个阿罗汉。
他看世间好象看手掌上的一个水果一样。
这就有如一个人登上月球看着地球一样。
他凭什么这样说?他不需要用任何仪器,而直接以他的能力去观察。
这种超人的能力在佛教叫做神通。
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障碍,使我们没有办法启发这些神通。
在中国,他们研究一个人只要打坐、练气功,就能激发出这种能力。
佛教里也说,如果一个人修禅定,就能够产生神通。
为什么呢?这道理是很简单,很科学的。
根据佛法,众生的心本来是能够知道很多东西。
但是你一出生你就执着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种现象,一直迷惑于现前所接触的东西。
结果你的能力就被限制和约束着,使到你的思想乃至你的一切无法超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范围。
当一个人修禅定的时候,就会不再执着他所看,所听和所接触的一切,而本身的潜能就能慢慢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了。
所以说,我们人类本来有很多的能力。
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我们眼看耳听的种种事物,使到我们失去了这种种的能力。
这就如一个人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一样。
他迷惑于荧幕上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却不知道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人在世间也是如此。
我这么说是否在否定科学呢?并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们,科学是人用他的感官和仪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得到的结论和知识罢了。
超出他能力所及的,就说是违反科学,这种态度将使人没有办法进步。
他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还不能解释的。
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接受这一点。
现在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影片,有些提到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并且教导人类许多知识。
同样的,人间有很多东西我们人类还不懂。
有些人通过修行,激发了一些超能力,再把他所体会到的讲出来,教其他不懂的人。
比方说,现在的科学相信我们的身体有经脉,也承认了针灸。
但是这些经络穴位都是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的东西。
不过,那些有打坐练气功的人,却能慢慢地感觉到这些东西。
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坐禅、静坐,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甚至能够观察自己的内脏和血液的流动。
那么这是不是科学呢?其实这也是科学的。
研究科学往往逃不了眼睛和耳朵。
例如当你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你还是在用你的眼睛观察,对不对?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修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和内脏。
而练气功的人,他们能够感觉到气在身体运转,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一个人用这种方式去得到他的知识,他是用他的能力直接观察到,不是凭推理的。
如果科学家要从事研究,就必需借助仪器,若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并发现人的身体有气脉在作用,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
所以你说什么是科学呢?说穿了还是那句话:科学只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里面所得到的知识罢了。
释迦牟尼佛具足各方面的能力,他把对这世界所觉悟、所知道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否非科学的呢?把亲身验证到的东西说出来是绝对符合科学的,除非那是凭空捏造,或是出自个人的思想和推理。
因此,我们看佛经时要弄清楚,凡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些科学没办法证明的东西,你只能说那超越现在科学的能力,我们还无法证实,却不能说那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面提到世间有鬼;从前的科学家认为有鬼的说法是迷信,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也在研究鬼了。
而鬼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你没有办法看到罢了,但有些人却能够看到啊!根据佛法,鬼很难自己找到吃的,要靠人供给。
我们人布施给它,它才有饭吃,那是不是很迷信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亲眼看到。
根据佛法,所谓的科学应该通过三种方法来印证,在佛法里面叫做“量”。
实际上佛法是很科学的。
佛在经典里面有提到我们怎样能得到正确的知识。
他说获得的知识有三种:一、现量:这是你亲身现前所体验到的,你认为没有错误而得到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而获得的知识叫做“现量”。
二、比量:当你用现量所得到的知识还没有办法得到结论时,便通过推理去寻求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
三、圣言量:圣言就是指圣人所讲的道理。
他们的能力超越我们,所讲的道理都是可信的;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叫做“圣言量”。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他们只相信现量和比量所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信圣言量。
但是他们对那些曾研究出一些结论的科学家所讲的话,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也是通过圣言量来获得知识。
比方说,爱因斯坦说光是能走曲线的,你看到了吗?没看到,但你相信,对吗?那就是因为你把他当做圣言量,你认为他不会骗你,他讲的话是值得相信的。
其实我们人类自古以来,一般人,包括科学家,都是用这种方式得到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