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绪论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PPT课件
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的结构 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生态系统 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组成
地球上所有活着的有机体连同与
这些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构成生物圈。
生物圈不是独立于地球其他圈层外的,单 纯由某一形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是由 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交集”。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 部,厚度约为20km。实际上生物的大部分 个体集中在地表上下约100m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用一个简化的图 式来表示生物圈的 垂直结构。从整体 上看,类似正态分 布,可以称为准正 态分布模式。因此 生物圈的垂直结构 可以叫做垂直准正 态分布式结构
二、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生物的水平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连续 性和不均匀性。 连续性:是指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 分布,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连续的。 不均匀性:尽管极端干旱的沙漠和在极端寒冷 的极地地区,生物稀少,但仍然有生物的存在。 可以说,生物圈是个连续的圈层。当然,这个 圈层不是一个很均匀的圈层,生物在地表的分 布是不均匀的。
后生动物种类繁多,体形构造与进化程度差异 极大,因此也被划分出许多门类。如: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等。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不仅占有广阔的水平空 间,而且还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一定的延伸,因此 生物圈是个立体的圈层。
一、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
从生物圈的垂直结构来看,具有垂直准正态分 布式结构的特征。所谓垂直准正态分布,是指在垂 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而向上和向下 都逐渐减小。
鉴于生物的地表的水平分布具有连续性和
不均匀性的特点,可以认为生物圈具有水 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的结构 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生态系统 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组成
地球上所有活着的有机体连同与
这些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构成生物圈。
生物圈不是独立于地球其他圈层外的,单 纯由某一形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是由 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交集”。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 部,厚度约为20km。实际上生物的大部分 个体集中在地表上下约100m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用一个简化的图 式来表示生物圈的 垂直结构。从整体 上看,类似正态分 布,可以称为准正 态分布模式。因此 生物圈的垂直结构 可以叫做垂直准正 态分布式结构
二、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生物的水平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连续 性和不均匀性。 连续性:是指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 分布,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连续的。 不均匀性:尽管极端干旱的沙漠和在极端寒冷 的极地地区,生物稀少,但仍然有生物的存在。 可以说,生物圈是个连续的圈层。当然,这个 圈层不是一个很均匀的圈层,生物在地表的分 布是不均匀的。
后生动物种类繁多,体形构造与进化程度差异 极大,因此也被划分出许多门类。如: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等。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不仅占有广阔的水平空 间,而且还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一定的延伸,因此 生物圈是个立体的圈层。
一、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
从生物圈的垂直结构来看,具有垂直准正态分 布式结构的特征。所谓垂直准正态分布,是指在垂 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而向上和向下 都逐渐减小。
鉴于生物的地表的水平分布具有连续性和
不均匀性的特点,可以认为生物圈具有水 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自然地理学》绪论ppt课件
1. 资料的搜集、积累与分析 2. 野外考察 3. 分类与区划(传统研究方法) 4. 地图分析 5. 实验 6. “3S”技术应用 7. 数学方法/计量分析 8. 研究论文的撰写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 地球 第二章 地壳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第五章 地貌 第六章 土壤圈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 和土地类型的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 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 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5. 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
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更合理的利用和 改造的途径以及整治方法。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 学期周数:18
❖ 学时每周:3
❖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第四版
❖ 参考资料:
1. 王健,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滁州学院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网 4.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
❖ 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 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域分异和发展演 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 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 展规律;
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 地球 第二章 地壳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第五章 地貌 第六章 土壤圈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 和土地类型的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 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 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5. 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
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更合理的利用和 改造的途径以及整治方法。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 学期周数:18
❖ 学时每周:3
❖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第四版
❖ 参考资料:
1. 王健,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滁州学院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网 4.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
❖ 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 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域分异和发展演 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 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 展规律;
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PPT课件
▪ 二、填空题
▪ 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 光线直射_____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 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_____ ,南、北极 的太阳高角度为______ 。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 段_____ ,两极比较_____ 的扁球体。
▪ 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 轨道的天体。它由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三部分组成。
▪ 16.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都是自 向 ,环绕太 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它行星的 自转方向也是自 向 ,与其公转方向相同。
▪ 17.所有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 而成的圆圈统称为 或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 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圈叫做 。
三、选择题
▪ 1.目前使用的历法是建立在_______ 基础上的。
▪ 7.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_____ 球状或 星球状天体。行星是绕______ 运转且 ______ 的天体。
▪ 8.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运动具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第一、______ 。第 二、______ 。第三、_____ 。第四、 ______ 。
▪ 9.卫星是围绕______ 运转的天体。它的质 量小,自身______ 光。
▪ 四、问答题 1.试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怎样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同其它学科的联系? 3.现代自然地理学有何明显特征和发展趋势? 4.试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5.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何地理意义? 6.简述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7.试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8.何谓太阳活动?它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 A.加上一天。 C.从早上开始。 B.不变。 D.减去一天。
▪ 6.国际日期变更线是
▪ A.180o经线。 B.0o经线。 C.A和B D.本 初子午线。
自然地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地球第二章第二章地壳地壳第三章第三章大气和气候大气和气候第四章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洋和陆地水第五章第五章地貌地貌第六章第六章土壤圈土壤圈第七章第七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第八章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综合研究2021精选ppt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自然地理学的性质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021精选ppt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地方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但不包括地球的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在 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个完整
水文学
生物学
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
行研究的。也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 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成分的学科统称 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 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 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部门人文地理学(包括 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 学等)。而感应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则是现代人文 地 理 学 的 综 合 研 究 方 向第。11页/共21页
上述分科的划分是代表地理学分科中的“三分法” (自然、经济、人文)和“三层次”(统一、综合、 部门)的观点。
此外,在地理学分科中还应该考虑“三重性”的 观点,即首先是理论性方面的理论地理学的研究, 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重点阐述;其次是应用 性方面的应用地理学的研究;第三是区域性的区域 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即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具体描述。 这三者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虽有不同,但对上述地理 学各分科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在 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个完整
水文学
生物学
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
行研究的。也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 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成分的学科统称 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 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 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部门人文地理学(包括 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 学等)。而感应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则是现代人文 地 理 学 的 综 合 研 究 方 向第。11页/共21页
上述分科的划分是代表地理学分科中的“三分法” (自然、经济、人文)和“三层次”(统一、综合、 部门)的观点。
此外,在地理学分科中还应该考虑“三重性”的 观点,即首先是理论性方面的理论地理学的研究, 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重点阐述;其次是应用 性方面的应用地理学的研究;第三是区域性的区域 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即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具体描述。 这三者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虽有不同,但对上述地理 学各分科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 何谓地理环境?
• 一个多元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3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示意图
4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结构
7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8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地理科学的分科层次
10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综 合 自 然 地 理 学 的 学 科 特 点
11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公元前~18世纪中期 12
• 洪堡出版了共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这是第 一部有关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百科全书,也是拉丁 美洲北部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宇宙》(共5卷)体现
13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 此阶段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871年第一次 国际地理学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地理学走向现代科学的发展 阶段。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加速了科学 分化的进程,自然地理学也逐渐分化为一系列独立的部门自 然地理学。但分化愈深人,综合愈重要。
-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简称SCI论),及7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论和突变论(简称DSC论),为研究自然 地理综合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具有代 表性的是地理系统学说的兴起。
• 1963年,俄罗斯地理学家索恰瓦在1978年出版的《地 理系统学说导论》中指出,“地理系统”为“从地理 壳到单元结构所划分的全部自然地理单元的等级序 15
•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 何谓地理环境?
• 一个多元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3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示意图
4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结构
7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8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地理科学的分科层次
10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综 合 自 然 地 理 学 的 学 科 特 点
11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公元前~18世纪中期 12
• 洪堡出版了共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这是第 一部有关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百科全书,也是拉丁 美洲北部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宇宙》(共5卷)体现
13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 此阶段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871年第一次 国际地理学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地理学走向现代科学的发展 阶段。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加速了科学 分化的进程,自然地理学也逐渐分化为一系列独立的部门自 然地理学。但分化愈深人,综合愈重要。
-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简称SCI论),及7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论和突变论(简称DSC论),为研究自然 地理综合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具有代 表性的是地理系统学说的兴起。
• 1963年,俄罗斯地理学家索恰瓦在1978年出版的《地 理系统学说导论》中指出,“地理系统”为“从地理 壳到单元结构所划分的全部自然地理单元的等级序 15
高中地理学科素材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共53张PPT)
赫伯森、帕萨格、贝尔格、格里高里耶夫、伊萨钦科。
现代地理学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环境 作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地 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 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可以包括六个层次——人 类未认识的环境、人迹未到但有所认识 的环境、人迹所到的环境、人为环境、 人类创造的环境、人体环境。
3)三重性:
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
4)三时段:
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现代过程的地理研 究)
⑵从地理学发展史来看地理学分科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在分析思潮的影响下 不断发生危机,而为应对这种分化所做的努力并未削弱分析 思潮的影响。 (1)区域学派:区域地理被看作地理学的主体。 赫特纳、哈特向。 (2)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 拉采尔(决定论)、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可能论) (3)景观学派: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 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每 一个自然区域都是自然现象的复合体,由气候决定。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对象,如:
气象气候学 ——大气圈 地质、地貌学 ——岩石圈 水文地理学 ——水 圈 动植物地理学 ——生物圈
地质地貌学——掌握“地貌”要素 气候学与水文学——掌握“气候”、“水” 要素 土壤、植物地理学——掌握“土壤”、“植 被”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掌握“五大要素”之 间的关系及其所形成的规律
只注意分析或只注意综合都是不正确 的,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所以部门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不
能相互代替的。
第一讲 绪 论
《现代自然地理绪论》课件
《现代自然地理绪论》 PPT课件
欢迎来到《现代自然地理绪论》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自然 地理的定义、范围、研究方法、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和 水系、地球气候系统以及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地理的定义和范围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和过程的学科,涉及气候、气象、水 文、岩土、地貌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
地球构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 山活动、地震等与地球表面和内 部密切相关的现象。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是地壳板块相互移动的 过程,影响着地球的地形和地质 历史。
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和水系
1
大地形
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等,是地质作用和水力作用的结 果。
2
水系
地球表层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城市规划
自然地理研究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关于土地利 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大气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影响着气候、天气、水循环等自然现象。
水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地表、地下和大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陆地
陆地包括大陆、岩石、土壤和植被等要素,对地表形态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构造
地球内部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等层,不断发生构造和地质活动。
地球气候系统
地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循环、能量平衡等要素,影响着气候变化和地球 生态系统。自然地理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类活动的关系1 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研究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 了科学依据。
2 环境保护
欢迎来到《现代自然地理绪论》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自然 地理的定义、范围、研究方法、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和 水系、地球气候系统以及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地理的定义和范围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和过程的学科,涉及气候、气象、水 文、岩土、地貌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
地球构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 山活动、地震等与地球表面和内 部密切相关的现象。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是地壳板块相互移动的 过程,影响着地球的地形和地质 历史。
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和水系
1
大地形
地球表层的大地形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等,是地质作用和水力作用的结 果。
2
水系
地球表层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城市规划
自然地理研究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关于土地利 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大气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影响着气候、天气、水循环等自然现象。
水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地表、地下和大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陆地
陆地包括大陆、岩石、土壤和植被等要素,对地表形态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构造
地球内部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等层,不断发生构造和地质活动。
地球气候系统
地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循环、能量平衡等要素,影响着气候变化和地球 生态系统。自然地理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类活动的关系1 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研究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 了科学依据。
2 环境保护
1.自然地理学概论幻灯片
第 二 章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偏向
第 二 章
在极地、赤道和中纬地区的偏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周期
第 二 章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俯视图
第 二 章
宇宙中的地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 其区域分布规律。 •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 律。 •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 (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 化、调控。
第 一 章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时间轴 古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然地理环境
• 1) 概念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 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 •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深5-6km,海 洋上深4km)。 • 即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 和生物圈。
第 一 章
• 1. 2. 3. 4.
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个视野(全球) 两个基础(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地球系统科学 专业基础) 三种技术(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技术,地理 实验与分析技术,地理综合与集成技术) 四个观念(人地相互影响,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 互作用,可持续发展) 五种能力(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多视角观察 和多维度分析,多尺度分析,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 集成,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 济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探索上述实体和现象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探讨 其形成与演变的机理。
“地球表层”也有人称其为“地理圈”、“地理壳”、 “景观壳”等。具有如下 5 个特征:
●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
二 O 一 三年
《自然地理学》第 1 周起,每周四上午3节,每节 课 50 分钟 第 1,2 节:8:00~9:40, 休息 15 分钟
第 3 节:9:45~10:35, 结束
学习方法
1. 学习方法 ① 预习:找出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 ② 听课: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学习和掌握 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 ③ 笔记:注意把握概念、重点,要有条理。 ④ 复习:以笔记为线,再结合课本。要抓住知 识点。
指导思想
• 以实现跨学科的自然地理综合教育,树立地球 系统科学的世界观为主旨。
• 以培养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思维方法, 诱导独立和批判思考为目标。
• 以阐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前 沿科学问题为重点。
课程体系
绪论 第一章 地球…………………………………………地球概论 第二章 地壳………………………………………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水文学 第五章 地貌……………………………………………地貌学 第六章 土壤圈…………………………………………土壤学 第七章 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生态学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
●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10-547)是第一 个用比例尺画地图的人。
●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8-348)提出“地球是圆的”, 并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采用归纳 法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将地球划分了5个气候带(即2个寒 带、2个温带、1个热带)。
研究内容是地球表层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在空间上相 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机理。
现代地理学的思想逻辑
物:研究的实体是作为整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组成要 素,如:地形、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生物、人群、 产业、聚落等及其相互关系;
事:研究的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如地形的演化、气 候的变化、水分的循环、生物群落的演替、人口的迁移、 产业的集聚、扩展等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定位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球系统科学各分 支学科的本(专)科生,特别是地理、资源、环 境、地信、城市规划、房产等专业本(专)科生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整体论(holism)的思维方法与
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和过程的综合 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部门自然地理学、人文 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课程 奠定知识体系和系统思想的基础。
(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地方,其中存在着人 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事物,构成了具有独特地理结构和
●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约公元前273—192)第一 次使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名词,意指“对地球的描 述” :
“geo =Earth”, “graphein =to write”
● 地心说的倡导者托勒密(Ptolemy,公元90—168年)给 出了地理学更为完整的定义: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球上各地方 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突出的问题是对自然界和地球 整体的法则很少考虑。具体说就是,虽然我国古代的地理著 述极为丰富,对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分析也相当深刻,但对 地球的数理知识研究得很不够。
在西方世界,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发轫于古希腊,人们主 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特 别是离自己较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二是地球是什么样子, 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Karl Ritter (1779-1859)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人是地理学研究 的核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即人地关 系是地理学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是接近 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 关的地球表层(大致是上到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 底部。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
绪论
一、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一)地理学—一门古老的学科
1. 古代的地理知识
人类的地理知识可以说从人类出现之时即已有之, 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空间,因此,方向、 距离和地物等等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早已存在。
在我国,至少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人民享受着 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因此,中国古代地理学在世 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是世界地理学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 “地理”一词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繫(1 j`) 辞》中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对于地理的解释有“地有山川原隰(xi′)——低湿之地, 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其含义是指地表的形态。
虽然在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等类似于西方《创世纪》 的说法,但受儒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支配,中国 古代地理学较重于对人生事物、自然事物的地理观察,认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融于自然之中的,不存在一个事先制 定法则创造世界的神。这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在今天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时代,仍可见到其闪光之处。
2. 近代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以来)
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德国两位伟大的地理学 家洪堡和李特尔,他们是同时代人。
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景观和现 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及其相互依存 的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整体。
“地球表层”也有人称其为“地理圈”、“地理壳”、 “景观壳”等。具有如下 5 个特征:
●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
二 O 一 三年
《自然地理学》第 1 周起,每周四上午3节,每节 课 50 分钟 第 1,2 节:8:00~9:40, 休息 15 分钟
第 3 节:9:45~10:35, 结束
学习方法
1. 学习方法 ① 预习:找出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 ② 听课: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学习和掌握 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 ③ 笔记:注意把握概念、重点,要有条理。 ④ 复习:以笔记为线,再结合课本。要抓住知 识点。
指导思想
• 以实现跨学科的自然地理综合教育,树立地球 系统科学的世界观为主旨。
• 以培养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思维方法, 诱导独立和批判思考为目标。
• 以阐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前 沿科学问题为重点。
课程体系
绪论 第一章 地球…………………………………………地球概论 第二章 地壳………………………………………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水文学 第五章 地貌……………………………………………地貌学 第六章 土壤圈…………………………………………土壤学 第七章 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生态学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
●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10-547)是第一 个用比例尺画地图的人。
●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8-348)提出“地球是圆的”, 并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采用归纳 法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将地球划分了5个气候带(即2个寒 带、2个温带、1个热带)。
研究内容是地球表层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在空间上相 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机理。
现代地理学的思想逻辑
物:研究的实体是作为整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组成要 素,如:地形、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生物、人群、 产业、聚落等及其相互关系;
事:研究的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如地形的演化、气 候的变化、水分的循环、生物群落的演替、人口的迁移、 产业的集聚、扩展等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定位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球系统科学各分 支学科的本(专)科生,特别是地理、资源、环 境、地信、城市规划、房产等专业本(专)科生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整体论(holism)的思维方法与
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和过程的综合 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部门自然地理学、人文 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课程 奠定知识体系和系统思想的基础。
(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地方,其中存在着人 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事物,构成了具有独特地理结构和
●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约公元前273—192)第一 次使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名词,意指“对地球的描 述” :
“geo =Earth”, “graphein =to write”
● 地心说的倡导者托勒密(Ptolemy,公元90—168年)给 出了地理学更为完整的定义: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球上各地方 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突出的问题是对自然界和地球 整体的法则很少考虑。具体说就是,虽然我国古代的地理著 述极为丰富,对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分析也相当深刻,但对 地球的数理知识研究得很不够。
在西方世界,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发轫于古希腊,人们主 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特 别是离自己较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二是地球是什么样子, 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Karl Ritter (1779-1859)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人是地理学研究 的核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即人地关 系是地理学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是接近 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 关的地球表层(大致是上到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 底部。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
绪论
一、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一)地理学—一门古老的学科
1. 古代的地理知识
人类的地理知识可以说从人类出现之时即已有之, 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空间,因此,方向、 距离和地物等等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早已存在。
在我国,至少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人民享受着 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因此,中国古代地理学在世 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是世界地理学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 “地理”一词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繫(1 j`) 辞》中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对于地理的解释有“地有山川原隰(xi′)——低湿之地, 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其含义是指地表的形态。
虽然在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等类似于西方《创世纪》 的说法,但受儒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支配,中国 古代地理学较重于对人生事物、自然事物的地理观察,认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融于自然之中的,不存在一个事先制 定法则创造世界的神。这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在今天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时代,仍可见到其闪光之处。
2. 近代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以来)
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德国两位伟大的地理学 家洪堡和李特尔,他们是同时代人。
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景观和现 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及其相互依存 的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