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六届淮剧艺术节获奖剧目
好大一棵槐
![好大一棵槐](https://img.taocdn.com/s3/m/05875e0503d8ce2f00662310.png)
好大一棵槐——记著名戏曲导演王友理野人听说王友理特别喜欢槐树。
无论在他射阳的祖宅前后,还是在他客居建湖的兰庐周围,都栽种了许多槐树。
夏天,他喜欢在老槐树的庇荫下与朋友对弈;傍晚,他喜欢在槐树结队的小河边散步;如果王友理进入了创作构思状态,他便会站在槐树旁,双手叉腰,仰头注视着那茂密的枝叶,似乎要从那清香的槐花和幽绿的槐叶中寻找灵感。
他经常默默地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致有一次,一位老太太轻轻走到他的身后对他说:“大兄弟,有啥事?千万别想不开呀……”。
“你为什么喜欢槐树?”我曾经问过王友理。
“说不出道道,只是一种感觉。
”他不正面回答我。
老家伙让我猜谜呢……。
按理说,朋友偏爱什么?为什么偏爱?我没有必要多问。
可是在与王友理相处的日子里,我的好奇总是挥之不去。
久而久之,我见到王友理就会想起槐树。
再久而久之,王友理在我的心中渐渐成了一棵根深、干粗、枝繁、叶茂的槐树。
【槐树:根深,根须总长与树高等……。
王友理能成为当今江苏省最优秀的戏曲导演之一,源于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戏曲文化功底。
王友理的祖上一直是书香门第。
辛亥革命的枪声击碎了祖父的科举之梦,无奈,顺应天数,做了私塾先生。
到了父亲这一代,受资本思潮的影响,干起了经商的营生。
不过私塾先生的儿子经商,怎么的也是个儒商。
1945年,这个充满着儒家精神的家庭又添一丁,排行老三,从“修其有为”,秉“仁义礼智”,故取名“王有礼”。
(文革期间有人说“王有礼”这个名字具有浓郁的封建文化色彩,他只好更名“王有理”。
文革后又有人说“王有理”有“造反有理”的含义,故再次更名为现在的名字:王友理。
更名亦是无奈举,说是“无理”当“有礼”。
那是后话)有着一个做私塾先生的祖父,对王友理来说,不知是福祉还是不幸。
四五岁的时候,祖父每天拿着戒尺看着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直到《四书》、《五经》。
幼小的王友理整天被祖父圈在古书堆里,严厉的训斥和戒尺的鞭笞,使他被动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强行灌输。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https://img.taocdn.com/s3/m/49dc8f2b770bf78a642954cc.png)
目录民间文化1、韩信的传说2、娃娃井传说3、大禹锁镇巫支祁的传说4、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5、白马湖来历的传说6、老子山的传说7、水漫泗州城的传说8、淮扬菜传说民间音乐1、金湖秧歌2、十番锣鼓3、南闸民歌民间美术1、传统结艺2、车桥剪纸民间舞蹈1、洪泽湖渔鼓2、泾口高跷3、马灯舞4、跳判戏曲1、淮海戏2、淮剧3、香火戏4、京剧(荀派艺术)曲艺1、工鼓锣2、淮海琴书民间手工技艺1、码头羊肉的烹饪技艺2、文楼汤包烹饪技艺3、淮安茶馓制作技艺4、高沟酒(今世缘酒)酿造技艺5、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6、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7、黄集羊肉烹饪技艺8、蒋坝酸汤鱼园烹饪技艺9、平桥豆腐烹饪技艺10、淮扬菜烹饪技艺11、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人生礼仪1、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民间信仰1、安淮寺庙会民间知识1、吴鞠通与山阳医派淮海戏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淮海戏属拉魂腔系统,是江苏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
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连云港、宿迁和盐城、徐州的部分县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
淮海戏起源于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社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
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声腔,丰富了表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先后组织了“艺术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等现代戏。
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
解放后,流行区域各地专业的淮海戏剧团纷纷成立,并一直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编演新戏,淮海戏逐步发展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淮海戏既演全剧,也演折子戏。
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催租》、《骂鸡》等三十二整本、六十四单出。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的成绩与不足
![新世纪戏曲现代戏的成绩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955e8e0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e.png)
筋骨与温度—对戏曲现代戏的探索多年来,现代戏创作一直是戏曲新剧目创作领域争论的焦点。
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戏一直备受政府支持;另一方面,现代戏的创作虽也涌现过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但其整体艺术成就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
时至今日,关于戏曲现代戏的各种理论已层出不穷,成熟说、青春期说、尚未破题说……对戏曲现代戏的评价体系和思想价值标准,已然超越了题材和形式标准。
戏曲现代戏如何突破现有困境,仍不失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泪仇》《穷人恨》等。
那么,为何到了我们党已经掌握了政权,社会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还要大力倡导现代戏呢?因为党和政府认识到,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指导思想确立之后,必然会对包括戏曲在内的上层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与政治、经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关系密切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戏曲不能运用传统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的生活、摹写现代的人、反映现代的精神风貌,必然会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结果必然是被观众抛弃。
再说,从接受者的心理上说,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观众喜欢观赏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自己较近的故事,更喜欢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为了传承、发展戏曲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政府便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直至现在,始终不渝地鼓励现代戏的创演。
21世纪虽然只过了二十年,但创演的现代戏却有数百部之多,较有影响的剧目就有下列:京剧:《红土》《七个月零四天》《老倔头“斗酒”传奇》《宋家姐妹》《浴火黎明》《向农》《生活秀》《水上灯》《美丽人生》;沪剧:《挑山女人》《敦煌女儿》;秦腔:《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金果梦》《家园》《花儿声声》《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陕北往事》《尕布龙》《秦腔》《狗儿爷涅槃》《白鹿原》《易俗社》《项链》《西京故事》;二人台:《月照金河套》《万家灯火万家梦》《山那边》《北梁》;豫剧:《戈壁母亲》《丹水情深》《马本斋》《山城母亲》《太行小八路》《天职》《重渡沟》《焦裕禄》《村官李天成》《常香玉》《秦豫情》《风雨故园》《农家嫂子》;淮剧:《浦东人家》《半车老师》《祥林嫂》《小镇》;柳琴戏:《淌水崖》;河北梆子:《当家哥哥当家嫂》《日头日头照着我》《人民英雄纪念碑》《黎明前的星光》《子弟兵的母亲》《百合岭》《吕建江》《李保国》《耿长锁》《女人九香》;采茶戏:《憨宝组长》《有事找老杨》;赣剧:《那杆秤》;姚剧:《浪漫村庄》《童小姐的战场》;芗剧:《生命》《谷文昌》;江苏梆子:《母亲》;上党梆子:《长江支队》《太行娘亲》;评剧:《奉天·1932》《我那呼兰河》《安娥》《母亲》;婺剧:《基石》;吕剧:《突围》《英雄之铭》《百姓书记》《回家》;弋阳高腔:《方志敏》;晋剧:《上马街》《起凤街》《泥火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托起太阳的人》《守护夕阳》《红高粱》;花鼓戏:《父亲》《月亮河》;湘剧:《李贞回乡》《月亮粑粑》;茂腔:《秧歌乡的故事》《失却的银婚》《红高粱》;五音戏:《源泉》;眉户:《泾渭清风》;潮剧:《向东渠》;苏剧:《国鼎魂》;道情戏:《吕梁护工》;越剧:《林巧稚》《早春二月》《山海情深》;甬剧:《宁波大哥》《暖城》;越调:《丑娘》《孝母》;线腔:《洽川人家》;蒲剧:《山村母亲》;吉剧:《良子》;平弦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昆曲:《陶然情》《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北路梆子:《黄河管子声》;阿宫腔:《天女》,等等。
淮剧发展的历史溯源
![淮剧发展的历史溯源](https://img.taocdn.com/s3/m/607bf3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0.png)
淮剧发展的历史溯源淮剧,又称徽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安徽地区。
淮剧在中国戏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剧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在淮剧的发展历史中,不仅有着优秀的剧作和著名的演员,还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社会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淮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进行历史溯源,介绍淮剧的发展轨迹和特色,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淮剧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一、淮剧的起源淮剧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戏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
据文献记载,宋朝时期就有了类似于淮剧的地方戏曲形式,当时称作“微山戏”,在安徽地区广为流传。
13世纪至14世纪,这种地方戏曲逐渐演变为“淮剧”,并在明清时期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在明清时期,淮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安徽地区广泛流传,还传入了江苏、浙江等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戏曲体系和表演特色。
淮剧的起源与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它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民俗和地域特色,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在淮剧的起源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外来的戏曲元素和表演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
正是在这种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滋养下,淮剧才得以源远流长、传承不衰地延续发展至今。
二、淮剧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是淮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淮剧在皖南地区和苏北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演出,成为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之一。
在这一时期,淮剧除了在当地广泛传播外,还有着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交流和融合,充分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秀元素,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表演艺术。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是淮剧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当时淮剧曾受到了现代戏曲和大众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演出风格。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城市化的发展,淮剧也逐渐迈向了现代化的舞台演出,探索出了更多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
有关淮剧的宣传建议书
![有关淮剧的宣传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88bd14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5.png)
有关淮剧的宣传建议书淮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安徽省淮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普及,淮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有一定的宣传推广,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因此,本文将就淮剧的宣传建议进行探讨。
首先,淮剧的宣传可以从传统媒体入手,比如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可以通过专题报道、专栏文章、艺术评论等形式,介绍淮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剧目介绍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增加公众对淮剧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可以在电视台播放淮剧的经典剧目或者进行淮剧艺术表演的直播,让观众通过视听媒体感受淮剧的魅力。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淮剧的宣传推广。
可以建立淮剧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淮剧的相关信息和资讯,包括演出信息、演员介绍、剧目推荐等内容,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和了解淮剧。
同时,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发布淮剧的演出视频,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观赏淮剧的表演,增加淮剧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可以通过举办淮剧艺术节、演出巡回等活动来进行宣传。
可以邀请知名的淮剧表演团体或者演员到各地进行演出,吸引当地观众,增加淮剧在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可以举办淮剧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提升淮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此外,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合作来进行淮剧的宣传推广。
可以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创作融合淮剧元素的作品,丰富淮剧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可以与文化机构、学校等合作举办淮剧艺术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淮剧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总之,淮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活动举办、跨界合作等方式,可以增加公众对淮剧的认知和兴趣,提升淮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淮剧节观剧日志
![淮剧节观剧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3b6d7e60561252d380eb6e8a.png)
对素芬最后一段唱还不太满意, 好像缺一点什么。 悲 剧力 度不够 。或许 是人 物定位 不准确 所 致。对 于 素芬 而 言 , 辱比贫穷 更令她 难以忍 受 。 屈
2 0 年 1月 1 日 星 期 五 06 3
建湖县淮 剧 团的 《 头匠与理 发 师 》 人刮 目相看 。 剃 令 剧本 曾获 过 “ 江苏 省戏剧文 学奖”, 有个较好 的故事基础 。
一
l 一 O
维普资讯 http://Leabharlann
戏 对同行因地盘之争、 利益之争产生矛盾, 而这一矛盾 还 需进一 步统一 , 的节奏也 需更好把 握 。 20 0 6年 1月 1 日 星 期 一 6 垂 渐被推到了与 日本侵略者的 民族大矛盾面前 ,创作者为 看盐城市淮剧团的 《 秋天的思念 》 有一种冲动—— , 戋 们塑造了两个个陧鲜明、 果敢善良的普通百姓形象, 随着 以真人真 事为原 型的 戏剧创 作非 常值 得进行 一 番研究和 定 谐的戏剧风格、 生动的人}形象、 勿 机趣的民俗展示, 使得
但并不是所有好材料都能打磨成好戏的。 该剧的成功在于 “ 出新” “ 、 出奇”。 首先, 作为主角的两个小人物——剃头 匠和理发9 , 币 是戏曲舞台上尚不多见的, 即使有也未必是
作为 第一 人物来正 面塑造 的 , 可谓 “ 这 出新 ”; 次 , 其 从一
个独 特的视 角 、 依托一 个并 不见 得惊天 动地 的故 事 , 映 反 旧的命题中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 在剧中, 走向堕落的 了抗 日战争这样一个重大 题材 , 写得轰 轰烈烈 , 中见大 , 小 张忠 良是 被作为第一 主角 来塑造 的 ,表 层的 故事是 他卷 写出了民族精神 、 民族气节 , 可谓 “ 出奇” 。
维普资讯
淮剧简介
![淮剧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664d831eefdc8d376ee3240.png)
淮剧诞生于苏北平原、盐淮水乡,有着二百多年成长发展的历史。
盐淮人民亲切地称之为“家乡戏”。
淮剧艺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有着自然朴实、南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江淮文化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构件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战争年代,淮剧艺术成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的有力武器,并开创了编演现代戏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淮剧艺术界同仁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在精品创作、开拓市场、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果,多次在全省、全国重大艺术赛事中拔得头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热情鼓励,成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奇葩。
淮剧艺术为苏北老区赢得了荣誉,为江淮文化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新的时代,人们的文化选择多元多样,淮剧艺术仍以其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当之无愧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盐城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新区内港湖畔筹建淮剧博物馆,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弘扬淮剧优秀传统,激励后人,启迪来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博物馆将为振兴淮剧艺术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淮剧艺术的现状与传承保护
![淮剧艺术的现状与传承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0ddc7ac844769eae009edaa.png)
淮剧是江苏省三大代表剧种之一。
2008年入选国家非遗,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淮剧产生于民间,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经过几代艺人的薪火相传,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与审美价值,是我国戏曲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
我省现有建制的淮剧团13个,盐城是淮剧的故乡和发源地。
在全市830万人口中,淮剧与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休戚相关。
目前在我市境内有淮剧专业团体6个,分别为江苏省淮剧团、盐城市淮剧团及建湖、阜宁、射阳、滨海县淮剧团,还有一个专门从事淮剧艺术研究的江苏省淮剧博物馆。
一、淮剧艺术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江苏省淮剧团和江苏省淮剧博物馆,是传承和保护淮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主体。
多年来剧团坚持面向群众演出,是全国现代戏演出基地。
改革开放后演出的《打碗记》《奇婚记》等多部现代戏,获得过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等多项大奖。
近年来演出的现代戏《太阳花》《唢呐声声》《宝剑记》《祥林嫂》等,连续五届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节目。
在演出市场相对疲软的情况下,省淮剧团每年坚持演出达200多场。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陈澄,连续多次随中国文联代表团赴西欧、香港、澳门等地演出。
2016年10月,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省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淮剧《小镇》,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华大奖,并于12月30日亮相习近平总书记等七常委出席观看的新年戏曲晚会,由此实现了淮剧艺术从高原向高峰的登攀,也圆了盐城广大艺术工作者多年孜孜追求的梦想。
与省淮剧团一样,盐城市淮剧团同样演出成绩丰硕,创作演出的《菜籽花开》《半车老师》《送你过江》等现代淮剧,先后获国家、省艺术节大奖,成为国家艺术资金重点扶持剧目。
阜宁县淮剧团《十品半村官》获省第三届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射阳县淮剧团瞿学凡获2019年上海白玉兰奖,其它如建湖县、滨海县淮剧团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二、我市在发展淮剧中实施的保护措施2008年淮剧被列入国家非遗,由此揭开了全面保护淮剧新的一页。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2020年度江苏戏剧创作发展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2020年度江苏戏剧创作发展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0decd2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a.png)
2020年是非常特殊和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方面,2020年是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同时又即将迎来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大事件。
另一方面,全球遭遇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包括戏剧创作演出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严重冲击。
但纵观全年,我们可以发现,江苏戏剧创作发展不仅没有停下既有步伐,反而克服困难、逆势而上、再迈台阶,令人倍感欣喜。
一、剧目创作质量数量同步提升2020年,江苏戏剧在国家级奖项和工程中交出了一份十分靓丽的成绩单。
扬州市歌舞团创排的舞剧《朱自清》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实现江苏省舞剧在该奖项零的突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江苏省淮剧团的淮剧《小城》同时入选2020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的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全国共25部),昆曲《梅兰芳·当年梅郎》还入选该工程的重点扶持剧目(全国共10部)。
涟水县淮剧团的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的锡剧《云水谣》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的话剧《因为有你》入选全国抗疫题材重点舞台作品。
京剧《眷江城》、话剧《锦江传奇·董竹君》两个剧本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全国共12部)。
可以说,由于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基于2020年江苏戏剧和剧本创作的整体实力和优秀表现。
据统计,2020年江苏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共创排大型剧目68部,比2019年度多出11部、比2018年度多出18部,整体数量呈现逐年攀升、蓬勃向上的的创作状态。
为剧目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
这些新创剧目涵盖京剧、昆剧、地方戏曲、话剧、舞剧等18个剧种,其中地方戏曲新创剧目34部,恰好占到新创剧目总数的一半;省级院团新创剧目9部,市级院团新创剧目30部,县级院团新创剧目29部。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https://img.taocdn.com/s3/m/0ed2e3a8b0717fd5360cdc33.png)
目录民间文化1、韩信的传说2、娃娃井传说3、大禹锁镇巫支祁的传说4、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5、白马湖来历的传说6、老子山的传说7、水漫泗州城的传说8、淮扬菜传说民间音乐1、金湖秧歌2、十番锣鼓3、南闸民歌民间美术1、传统结艺2、车桥剪纸民间舞蹈1、洪泽湖渔鼓2、泾口高跷3、马灯舞4、跳判戏曲1、淮海戏2、淮剧3、香火戏4、京剧(荀派艺术)曲艺1、工鼓锣2、淮海琴书民间手工技艺1、码头羊肉的烹饪技艺2、文楼汤包烹饪技艺3、淮安茶馓制作技艺4、高沟酒(今世缘酒)酿造技艺5、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6、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7、黄集羊肉烹饪技艺8、蒋坝酸汤鱼园烹饪技艺9、平桥豆腐烹饪技艺10、淮扬菜烹饪技艺11、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人生礼仪1、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民间信仰1、安淮寺庙会民间知识1、吴鞠通与山阳医派淮海戏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淮海戏属拉魂腔系统,是江苏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
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连云港、宿迁和盐城、徐州的部分县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
淮海戏起源于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社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
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声腔,丰富了表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先后组织了“艺术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等现代戏。
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
解放后,流行区域各地专业的淮海戏剧团纷纷成立,并一直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编演新戏,淮海戏逐步发展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淮海戏既演全剧,也演折子戏。
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催租》、《骂鸡》等三十二整本、六十四单出。
恩师陈德林先生的三次“惊为天人”
![恩师陈德林先生的三次“惊为天人”](https://img.taocdn.com/s3/m/77dc263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2.png)
笔者是兴化市淮剧团的一名生角演员,师从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淮剧陈派艺术创设者陈德林先生,有幸在诸多方面得到过先生毫无保留的教诲与点拨,深感先生在“德”和“艺”两个方面都足以算是我们青年演员的榜样与楷模。
泰州市陈德林淮剧流派艺术研究会创设以来,艺术圈内的专家学者从台上台下的诸多方面,对陈派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丰富的讨论和研究。
2018年起,笔者有幸成为这一研究会的理事会成员和副秘书长,进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聆听到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先生艺术与品德的探讨,收益颇丰。
先生是世人皆知的“淮坛铁汉”和“淮剧皇帝”,一生创设出了不胜枚举的经典人物形象,在省内外有着广泛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作为弟子,笔者只有发于内心的敬仰与尊重,自不敢对先生的艺术评头论足。
下面的文字,仅试从学生的身份出发,对先生艺术生涯里三次“赌博”式的抉择进行一些介绍,姑且将其称为先生的三次“惊为天人”。
一、省辖范围的第一支艺术承包队伴随着特定历史事件的结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包括文艺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除了尽人皆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艺术届也有了被称作“分队包干”的新做法,即国有院团划分为不同的演出队伍,深入到基层、农村去为百姓演出,是为名噪一时的“包干下基层”。
最初,这种颇受“争议”的举措在安徽及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
在高层既不赞同但也不严禁的“默认”下,这种新型的演出方式以及与过往完全不同的曲风和剧目内容迅速获得了基层观众的称赞。
当时还是泰州淮剧团青年演员的先生看到了其中的“契机”,迅速采取了行动。
与师母黄素萍老师商量后,他以当时罕见的市场思维运作出了全省第一支包干式的戏曲演出队伍。
这种演出模式,虽然不能算是从大锅饭的体制中走出,也不能说是把泰州淮剧团变成名副其实的“陈家班”,但那种与安逸享乐作别、直面市场挑战的果敢与魄力却足以说明先生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弘扬和发展淮剧艺术的十足动力,以及对于淮剧艺术发于内心的深情厚谊。
从淮剧《小镇》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从淮剧《小镇》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ed0a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2.png)
从淮剧《小镇》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浦琴内容摘要:淮剧《小镇》,因其在思想性上直面灵魂的独特与深刻,在众多现代戏创作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使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部戏,唤起了人们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妥善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深思,也为我们解读了文化遗产内在的特质,进而透视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以及为正确处理两者间关系提供新的思考与对策,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保持良性互动,促使珍贵的人文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关健词:戏剧《小镇》;文化遗产;城市发展;保护价值由江苏省淮剧团创作演出的淮剧《小镇》,因其在思想性上直面灵魂的独特与深刻,在众多现代戏创作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使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该剧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文华奖,纵观这部优秀的戏剧,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小镇》以敏锐的目光直面当今道德危机的严酷现实,还原当下现实生活本真,深刻地揭示道德失衡与复归的挣扎过程,写出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艰难、知耻而后勇的可贵、自我救赎和道德担当的可敬,同时全剧中也处处渗透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遗产,并通过此来展示戏曲本体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高明的创作理念。
这部戏,唤起人们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妥善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深思,为我们解读文化遗产内在的特质,透视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以及正确处理两者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对策,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保持良性互动,促使珍贵的人文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一、文化遗产在戏剧《小镇》中的可贵体现随着舞台灯光的亮起,淮剧《小镇》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如诗如画的水墨画图。
你看,委婉绵延的临街小河缓缓流淌,鳞次栉比的青砖盖瓦古色古香。
一座浸透着岁月风霜的古戏台高高耸立,远处那一台斑剥淋漓的铁钟静谧地高悬着。
小桥流水,木雕画廊的凉亭处处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水乡特有的文化。
看到这隽永的画面让人一下子萌发对盐阜水乡的思念与情愫。
在创新中尽显风采——“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音乐作品赏听札记
![在创新中尽显风采——“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音乐作品赏听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cc24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f.png)
在创新中尽显风采——“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音乐作品赏听札记张铨【摘要】又值金秋十月,由江苏省文化厅、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承办的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如期在盐城拉开了帷幕。
七天的“淮剧之旅”,如沐浴在浩瀚的淮剧艺术海洋之中,让我饱赏不够那美丽亮眼的优秀剧目,品味不尽那清新院耳的精美唱腔。
艺术节将淮剧近些年的创作成果艺术地集中展示给我们。
我则以我数十载谱写音符的一支秃笔,记录下我这一份观剧后的欣喜与感动。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江苏省文化厅;艺术节;淮剧;札记;品赏;音乐;创新;市人民政府【作者】张铨【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53又值金秋十月,由江苏省文化厅、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承办的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如期在盐城拉开了帷幕。
七天的“淮剧之旅”,如沐浴在浩瀚的淮剧艺术海洋之中,让我饱赏不够那美丽亮眼的优秀剧目,品味不尽那清新悦耳的精美唱腔。
艺术节将淮剧近些年的创作成果艺术地集中展示给我们,我则以我数十载谱写音符的一支秃笔,记录下我这一份观剧后的欣喜与感动。
一.戏曲音乐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是助推戏曲音乐发展的动力。
在这方面,此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的音乐创作,正以它多元文化元素,多种艺术样态,呈现于当今的戏曲舞台之上。
十台不同题材剧目的音乐,如同刚刚绽放出的十朵艳丽之花,交汇成一曲新文化背景下淮剧音乐新的交响,整个演出,不乏名篇佳作,可谓是花香四溢,精彩纷呈。
如江苏省淮剧团《王玉莲》的音乐,结构凝练,气韵生动。
作曲者赵震方以他勇于创新的姿态,给予淮剧传统声腔体系和美学规范作了新了突破,一则力在保持淮剧传统的音乐语汇和形态特征的前提下,沿着其固有的音乐框架,抓住其声腔旋律的内核与气质,赋予【淮调】、【十字调】、【淮悲调】等曲牌以多种音乐节奏形态,并融入多路流派声腔音乐元素加以重新架构;一则尽可能将流走的平和旋律,集中在人物的情感线上,直触人物的心灵,用淮剧的经典唱腔,凸显淮剧剧种特色。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的艺术风格与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dbe17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e.png)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刘俊鸿【摘要】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新时期淮剧自成流派的第一人.陈德林的演唱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字清、音准、板正、腔圆,显示了他扎实的艺术基本功.由于他自己创腔编曲,他可以既充分表现他对角色、剧情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特质与演唱技巧,在用嗓、开口、行腔、落音、装饰等诸多环节上用足功夫.上世纪90年代初,陈德林声带动过手术之后,声音略显沙哑,演唱中他化短为长,使自己的唱腔更为苍劲、老到,被同行誉为"淮剧麒派".总结陈德林戏曲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宝贵经验,对促进当今戏曲音乐、戏曲声乐的发展进步,是十分有意义的.【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舞台艺术;艺术风格;成就【作者】刘俊鸿【作者单位】江苏省文化厅,江苏,南京,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3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
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和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新时期淮剧自成流派的第一人。
在我国民族戏曲领域中能自成流派是十分了不起的艺术成就。
考察我国民族戏曲的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民族戏曲产生、发展的基本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在不同地区的艺术土壤中孕育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戏曲声腔;一种戏曲声腔形成之后,在流传过程中,受各地方言语音、民间音乐舞蹈等因素的影响,又形成了若干分支,衍变为不同风格的剧种;在同一个剧种中,因艺术家创作个性使然,又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
淮剧《小镇》:在欧洲传播中国文化元素
![淮剧《小镇》:在欧洲传播中国文化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7a4eaf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4.png)
淮剧《小镇》:在欧洲传播中国文化元素罗俊; 顾海涛【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江苏省; 《小镇》; 中国文化元素【作者】罗俊; 顾海涛【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为策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江苏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应比利时、荷兰两国邀请,经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2019年4月21日至28日,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淮剧《小镇》欧洲巡演,走进比利时安特卫普及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市进行展演展示活动,受到当地众多媒体和市民的热情关注和欢迎,此行也为中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江苏淮剧、也为现代戏走出国门演出探索了一条可贵的创新之路。
一、开始破冰之旅,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长期以来,在开展的各类对外文化交流中,戏曲艺术多以古装戏形式呈现。
而此次淮剧《小镇》欧洲巡演,则是以一部完整全新的中国现代戏剧目展示,而剧目反映的主题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涵,在外国舞台上用一部中国地方戏演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理想追求,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心灵剖析,最终形成思想共识,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力量,这在国内艺术团体中尚属首创。
通过一部现代戏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推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融,为推介“美丽江苏”,扩大江苏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淮剧《小镇》的欧洲巡演的确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现代淮剧《小镇》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盐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品,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盐城市演艺集团执行,江苏省淮剧团创排。
该剧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及多个国家、省级奖项,2017年亮相国家新年戏曲晚会,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四次进京展演并走进多个省市和高校参加全国巡演。
作为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本次淮剧《小镇》欧洲巡演,出访团组一行28人,由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德荣率领,于2019年4月21日-28日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新和平剧院、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以及阿姆斯特丹市德拉玛剧院演出。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https://img.taocdn.com/s3/m/d7998a53b0717fd5370cdc5f.png)
目录民间文化1、韩信的传说2、娃娃井传说3、大禹锁镇巫支祁的传说4、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5、白马湖来历的传说6、老子山的传说7、水漫泗州城的传说8、淮扬菜传说民间音乐1、金湖秧歌2、十番锣鼓3、南闸民歌民间美术1、传统结艺2、车桥剪纸民间舞蹈1、洪泽湖渔鼓2、泾口高跷3、马灯舞4、跳判戏曲1、淮海戏2、淮剧3、香火戏4、京剧(荀派艺术)曲艺1、工鼓锣2、淮海琴书民间手工技艺1、码头羊肉的烹饪技艺2、文楼汤包烹饪技艺3、淮安茶馓制作技艺4、高沟酒(今世缘酒)酿造技艺5、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6、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7、黄集羊肉烹饪技艺8、蒋坝酸汤鱼园烹饪技艺9、平桥豆腐烹饪技艺10、淮扬菜烹饪技艺11、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人生礼仪1、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民间信仰1、安淮寺庙会民间知识1、吴鞠通与山阳医派淮海戏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淮海戏属拉魂腔系统,是江苏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
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连云港、宿迁和盐城、徐州的部分县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
淮海戏起源于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社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
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声腔,丰富了表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先后组织了“艺术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等现代戏。
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
解放后,流行区域各地专业的淮海戏剧团纷纷成立,并一直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编演新戏,淮海戏逐步发展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淮海戏既演全剧,也演折子戏。
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罗鞋记》、《催租》、《骂鸡》等三十二整本、六十四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