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监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字:
摘要:
无线电监测纵向涉及最原始的步话机,直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遥测、遥感乃至空间技术,横向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以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无线电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无线电监测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保障无线电事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无线电监测面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省级以下的无线电监测主要集中在20MHz~3000 MHz范围。其中日常监测集中在一150 MHz和450 MHz为中心的频段内,偶尔涉及到230 MHz、800 MHz、900 MHz、和1800 MHz频段。
查找干扰采用的方式多为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监测站多点定位、移动设备逼近以最终确定目标。这种工作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150 MHz 无线电寻呼业务大发展时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无线寻呼业务的衰落,公众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应用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频段使用向高端延伸;大区制群律数量下降,小区制体制逐渐上升;点对点的微液通信不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广播方式的宽带无线接入;模拟通信逐步被数字通信取代;以简单通话为主的无线专网,正在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可传送囤文、动态画面以及远程遥控的方向发展;地面微波正在被价格日益降低的卫星通信所取代;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用,有关专家已开始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
此外,作为国际电联的成员国,遵守电联的规则是一种义务,国家监测已成为国际监测的组成部分。尽管20 MHz~3000MHz频段被定义为国内监测范畴,但与周边国家的协调工作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无线电监测思维和方式都遇到了新的挑战。
无线电监测工作必须跟随无线电技术发展,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甚至前瞻性规划,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无线电临测的任务与使命
按照国际电联给出的定义,无线电监测目的是支持无线电频谱管理、频谱指配和规划。无线电监测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发现未经批准或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无线电发射;(2)发现影响执照收入的未获准发射;(3)提供频谱规划和指配的依据及验证,(4)评价境外发射对境内业务的影响等。
所有这些工作都体现了无线电监测的一个基本特征,即需要客观详实的数据、资料。无线电监测数据和资料既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未来无线电管理的重要参考。无线电监测数据整理工作既是对电磁环境的科学评估,也是对无线电技术发展乃至生存环境的科学实验。
正是由于无线电监测工作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无线电监测工作在无线电管理乃至整个国名经济中具有特殊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3 目前无线电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3.1监测设备问题
(1)关于固定监测站
传统的固定监测站通常是监测单位选择一个制高点(高楼顶、高山顶)购臵或自行建设相应面积的房屋,再配以适当高度的天线铁塔,安装监测设备和电力、通信、安全等配套设施,形成监测、测向、数据处理等较为完善的监测能力体系。
但是,随着无线电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逐步加快的城市建设步伐,固定监测站建设的传统做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困扰——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监测站已经不再是制高点,监测范围大大缩小。有的站点甚至已不具备联网多点交叉定位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监测对象多是150MHz、450MHz频段大区制的专
业通信,如今蜂窝移动小区制成为主要工作对象,而固定监测站只能对本站周边的部分发射源进行监测,其监测性能大打折扣。
随着固定监测站数量的增加,如继续采用购臵房屋的方式发展监测站建设则会使不动产效量大量增加,导致积累运行成本加大。
本着既要开展工作又要降低成本,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必要对传统的建设构思进行调整——
固定监测站建设必须使用虏屋时可采用租赁方式,这样既可降低初期成本,也不会增加大多的不动产。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室外站方式,室外站可以有几种形式:集装箱模式、室外小型监测站模式等。
在已具备一定数量的固定监测站的城市,大力发展小型站和移动站。固定监测站数量以能保证覆盖主要控制地区为标准,一般而言,针对强度较小信号,可根据投诉,派移动监测车进行处理。此外,移动站不仅回建了建筑物高度变化影响工作的问题,也为解决小区制监测提供了方便。
(2)关于移动监测站
当前我国的移动监测站可谓五花八门,有装载于中型客车上的全功能型站,也有装载于面包车上的次功能型站,还有装载于吉普车上的简约型站,根据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各地使用了不同等级的车辆。不同的生产厂家采用了不同设计,甚至同一厂家为不同地区生产的相同设备却有着不同的结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此外,移动站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移动站数量应根据所监测区域的大小、发射源数量、移动站的活动能力和目标地带可接近程度以及所需的系统反应时间等因素来合理配臵。
(3)关于小型站或可搬移站
小型站仅保留了无线电监测功能,舍弃了成本高昂的测向部分,其轻巧的小型结构和搬移自如的灵活性扩展了使用空间。小型站丰富了无线电监测手段的多样性,通过多站的场强电平比较,同样能确定发射源
的大体方位,为监测网布局提供了新的构思。小型站为大面积开展日常监测提供了方便,尤其适用于业务虽不复杂但需要严密监控的特殊地区,如机场、码头等。
对于单站尤其是移动站,无线电监测部门需要形成权威的、强制性的规范性标准,尤其是对设备制造工艺的统一要求。统一监测站技术、生产和工艺标准,不仅提高了选择移动站生产厂家时的可比较性,更重要的是便于开展统一的监测人员技能培训,从而实现跨地区的联合监测。
3.2监测网问题
一般地,无线电监测网既有固定监测站也有移动监测站,既有单站工作的场合也有联合工作的机会。相应地,监测网问题包括了监测站的建设原则、站与站之间的连接等多方面问题。近些年来,监测网的建设采取了分散实施的策略,设备由多家供应商研制、生产、安装、配臵、其接口标准不一,这也导致联网监测困难重重。
从2005年开始,国家组织制定了无线电监测联网技术的协议规范RMTP,为监测联网提供了基础平台,目前仍需要从国家和地方两方面提高执行力度,同时改造不符合RMTP标准协议的早期设备,以保证监测联网的质量。
(1)监测站站型的选择
在满足城市区域交叉测向定位的固定站数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发展移动站,增强无线电监测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无线电监测网中的移动站应分为两级,一级为功能较为完善的标准监测站,配臵能力强,功能全的监测及测向设备,以及野外长时间作业必需的工作和生活设施。监测车内要育足够的空间,车型以中、小型客车为主。但是这种标准的监测车体积大,行车速度受限,在城市的道路拥挤地段行驶不便,尤其在捕捉即时信号时容易贻误战机。因此我们还需要轻便的、小型的、快速的监测车与之配套,这就是二圾移动监测站。
二级移动站的车型应以越野吉普车为主,配臵相对简单的监测、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