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五章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 把直径1d mm =的钢丝绕在直径为2m 的卷筒上,试计算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

设200E GPa =解:钢丝绕在直径为D 的卷筒上后产生弯曲变形,其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22D d Dρ+=≈(因D d >>) 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为39maxmax/211020010100/22y d d E E E Pa MPa D D σρ-⨯====⨯⨯=5.4 矩形截面悬臂梁如图所示。

已知4l m =,23b h =,10/q kN m =,[]10MPa σ=,试确定此梁横截面的尺寸。

解:作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梁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固定端截面上。

22max 111048022M ql kN m ==⨯⨯=⋅ 由强度条件,有max maxmax 26[]z M M W bhσσ==≤ 将23b h =代入上式,得0.416416h m mm ≥=== 22773b h mm =≥ 5.5 20a 工字钢梁的支承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若[]160MPa σ=,试求许可载荷F 。

解:(1)求支座反力。

选整个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0yF =∑,0A B F F F F ++-=()0AM=∑F ,6240B F F F ⨯-⨯+⨯=解得:13A F F =,13B F F =-M O212qlM O(2)作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梁的最大弯矩为max 23C M M F ==查表得No.20a 工字钢的抗弯截面系数为3237z W cm =,由强度条件,有max max 2/3[]z zM F W W σσ==≤ 解得663[]3237101601056.922z W F kN σ-⨯⨯⨯⨯≤==所以许可载荷56.9F kN =。

5.8 压板的尺寸和载荷情况如图所示。

材料为45钢,380s MPa σ=,取安全因数1.5n =。

试校核压板的强度。

解:由受力分析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m m -截面处,且其值为3max 10.0215.4100.02308M P N m =⨯=⨯⨯=⋅m m -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z W 为333max11302030121212156810zz I W mm y ⨯⨯-⨯⨯=== 压板的最大应力为max max 9308197156810z M MPa W σ-===⨯ 而许用应力为380[]2531.5sMPa nσσ===截面m-m因最大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所以压板的强度足够。

第5章习题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第5章5-1传输线长度为1m ,当信号频率分别为975MHz 和6MHz 时,传输线分别是长线还是短线?答:1) 频率为975MHz 时,信号的波长为0.3077m<1m ,传输线是长线;2) 频率为6MHz 时,信号的波长为50m>1m ,传输线是短线;5-2已知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75Ω,其终端接负载阻抗Z L =25+j50Ω,计算终端反射系数2Γ。

答:217550257550250L 0L 2+-=++-+=+-=Γj j j j Z Z Z Z5-3 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 0=100Ω,负载阻抗Z L =75-j68Ω,试求距离终端为λ/8和λ/4处的输入阻抗。

答:1006850687568257568250L 0L 2+-=++-+=+-=Γj j j j Z Z Z Z100685068)(100685068100685068822'228/++=-+-=+-=Γ=Γ--j j j j j e j j e j z j λλπβλ 100686850)1(100685068100685068422'224/+-=-+-=+-=Γ=Γ--j jj j e j j ej z j λλπβλL 02L 075681002568756810017568Z Z j jZ Z j j-----Γ===+-+-222'8/82256825682568()175681756817568j j z j j j ee j j j j πλβλλ-------Γ=Γ==-=---0256811(8)1756825682000013617568(/8)10010025681(8)175682568150117568in j j j j j Z Z j j j j λλλ-++Γ-+---====--Γ--+-- 222'4/42256825682568(1)175681756817568j j z j j j ee j j jπλβλλ------+Γ=Γ==-=---0256811(4)1756825682000017568(/4)10010025681(4)175682568150136117568in j j j j Z Z j j j j j λλλ+++Γ-++-====+-Γ------5-4设无耗线终端接负载阻抗L L j X Z Z +=0,其实部0Z 为传输线特性阻抗,试证明:负载的归一化电抗L ~X 与驻波系数ρ的关系为ρρ1~L -=X 。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1) 在表1中填空(2) 根据(1)。

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2)(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

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0.8Q 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五章 机械波5.1 已知一波的波动方程为y = 5×10-2sin(10πt – 0.6x ) (m). (1)求波长、频率、波速及传播方向;(2)说明x = 0时波动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解答](1)与标准波动方程2cos()xy A t πωλ=-比较得:2π/λ = 0.6,因此波长为:λ = 10.47(m);圆频率为:ω = 10π,频率为:v =ω/2π = 5(Hz);波速为:u = λ/T = λv = 52.36(m·s -1). 且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2)当x = 0时波动方程就成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 5×10-2sin10πt = 5×10-2cos(10πt – π/2), 振动曲线如图.5.2 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速度为u = 0.2m·s -1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波线上A 点(x A = 0.05m )的振动方程为0.03cos(4)2A y t ππ=-(m).试求:(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2)x = -0.05m 处质点P 处的振动方程.[解答](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cos[()]Ax x y A t uωϕ-=-+;即 0.050.03cos[4()]0.22x y t ππ-=--= 0.03cos[4π(t – 5x ) + π/2].(2)在x = -0.05m 处质点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4πt + π + π/2] = 0.03cos(4πt - π/2).5.3 已知平面波波源的振动表达式为20 6.010sin 2y t π-=⨯(m).求距波源5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该质点与波源的位相差.设波速为2m·s -1.[解答]振动方程为:26.010sin ()2xy t u π-=⨯- 50.06sin()24t ππ=-,位相差为 Δφ = 5π/4(rad).5.4 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速为u = 1m·s -1,波长λ = 0.04m ,振幅A = 0.03m .若以坐标原点恰在平衡位置而向负方向运动时作为开始时刻,试求:(1)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该点初相是多少?[解答](1)设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A cos(ωt + φ),其中A = 0.03m . 由于u = λ/T ,所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 λ/u = 0.04(s),圆频率为:ω = 2π/T = 50π.当t = 0时,y 0 = 0,因此cos φ = 0;由于质点速度小于零,所以φ = π/2.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0.03cos(50πt + π/2),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0.03cos[50()]2x y t u ππ=-+= 0.03cos[50π(t – x ) + π/2).(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50πt . 该点初相φ = 0.5.5 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在t 1 = 0s ,t 2 = 0.25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1)P 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动方程; (3)画出O 点的振动曲线. [解答](1)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P = A cos(ωt + φ),其中A = 0.2m .在Δt = 0.25s 内,波向右传播了Δx = 0.45/3 = 0.15(m), 所以波速为u = Δx/Δt = 0.6(m·s -1).波长为:λ = 4Δx = 0.6(m), 周期为:T = λ/u = 1(s), 圆频率为:ω = 2π/T = 2π.当t = 0时,y P = 0,因此cos φ = 0;由于波沿x 轴正向传播,所以P 点在此时向上运动,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π/2.P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y P = 0.2cos(2πt - π/2). (2)P 点的位置是x P = 0.3m ,所以波动方程为0.2cos[2()]2P x x y t u ππ-=--100.2cos(2)32t x πππ=-+. (3)在x = 0处的振动方程为y 0 = 0.2cos(2πt + π/2),曲线如图所示.5.6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负向传播的平面谐波在t = T /4时的波形图,振幅A 、波长λ以及周期T 均已知.(1)写出该波的波动方程; (2)画出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3)图中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为多少?[解答](1)设此波的波动方程为:图5.5cos[2()]t xy A T πϕλ=++,当t = T /4时的波形方程为:cos(2)2x y A ππϕλ=++sin(2)xA πϕλ=-+.在x = 0处y = 0,因此得sin φ = 0, 解得φ = 0或π.而在x = λ/2处y = -A ,所以φ = 0.因此波动方程为:cos 2()t xy A T πλ=+.(2)在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2)cos 2t t y A A T Tπππ=+=-, 曲线如图所示.(3)x a = λ/4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2)2a t y A T ππ=+; x b = λ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22)b t y A Tππ=+. 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 -3π/2.5.7 已知波的波动方程为y = A cosπ(4t – 2x )(SI ).(1)写出t = 4.2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示式,并计算此时离原点最近的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 2)画出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 [解答]波的波动方程可化为:y = A cos2π(2t – x ), 与标准方程cos[2()]t xy A T πϕλ=-+比较, 可知:周期为T = 0.5s ,波长λ = 1m .波速为u = λ/T = 2m·s -1.(1)当t = 4.2s 时的波形方程为y = A cos(2πx – 16.8π)= A cos(2πx – 0.8π). 令y = A ,则cos(2πx – 0.8π) = 1,因此 2πx – 0.8π = 2k π,(k = 0, ±1, ±2,…),各波峰的位置为x = k + 0.4,(k = 0, ±1, ±2,…).当k = 0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通过原点时经过的时间为:Δt = Δx/u = (0 – x )/u = -0.2(s), 即:该波峰0.2s 之前通过了原点.(2)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实线所示.经过t = 4s 时,也就是经过8个周期,波形曲线是重合的;再经Δt = 0.2s ,波形向右移动Δx = u Δt = 0.4m ,因此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如虚线所示.[注意]各波峰的位置也可以由cos(2πx – 16.8π) = 1解得,结果为x = k + 8.4,(k = 0, ±1, ±2,…),取同一整数k 值,波峰的位置不同.当k = -8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 .5.8 一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λ = 4m ,周期T = 4s ,已知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1)写出时x =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写出波的表达式;(3)画出t = 1s 时刻的波形曲线.[解答]波速为u = λ/T = 1(m·s -1). (1)设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A cos(ωt + φ),其中A = 1m ,ω = 2π/T = π/2.当t = 0时,y = 0.5,因此cos φ = 0.5,φ = ±π/3.在0时刻的曲线上作一切线,可知该时刻的速度小于零,因此φ = π/3.振动方程为:y = cos(πt /2 + π/3). (2)波的表达式为:cos[2()]t xy A T πϕλ=-+ cos[()]23t x ππ=-+. (3)t = 1s 时刻的波形方程为 5cos()26y x ππ=-,波形曲线如图所示.5.9 在波的传播路程上有A 和B 两点,都做简谐振动,B 点的位相比A 点落后π/6,已知A 和B 之间的距离为2.0cm ,振动周期为2.0s .求波速u 和波长λ.[解答] 设波动方程为:cos[2()]t xy A T πϕλ=-+,那么A 和B 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2()]A A xt y A T πϕλ=-+,cos[2()]B B xt y A T πϕλ=-+.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2(2)6B A x x πππλλ---=-,由于x B – x A = 0.02m ,所以波长为:λ = 0.24(m).波速为:u = λ/T = 0.12(m·s -1).5.10 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m·s -1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 3cos4πt .(1)如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 (2)如以距A 点5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3)写出传播方向上B ,C ,D 点的振动方程.[解答](1)以A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3cos 4()3cos(4)5x xy t t u πππ=+=+.(2)以B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3cos 4()Ax x y t u π-=+3cos(4)5x t πππ=+-.(3)以A 点为坐标原点,则x B = -5m 、x C = -13m 、x D = 9m ,各点的振动方程为3cos 4()3cos(4)B B xy t t u πππ=+=-,33cos 4()3cos(4)5C C x y t t u πππ=+=-,93cos 4()3cos(4)5D D x y t t u πππ=+=+.[注意]以B 点为坐标原点,求出各点坐标,也能求出各点的振动方程.5.11 一弹性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u = 1×103m·s -1,振幅A = 1.0×10-4m ,频率ν= 103Hz .若该媒质的密度为800kg·m -3,求:(1)该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 [解答](1)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6.283×103(rad·s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2212w A ρω== 158(J·m -3),平均能流密度为:I wu == 1.58×105(W·m -2).(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为:E = ItS = 3.79×103(J).5.12 一平面简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波速u = 340m·s -1,频率为500Hz .到达人耳时,振幅A = 1×10-4cm ,试求人耳接收到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此时声强相当于多少分贝已知空气密度ρ = 1.29kg·m -3.[解答]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3.142×103(rad·s -1),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2212w A ρω== 6.37×10-6(J·m -3),平均能流密度为:I wu == 2.16×10-3(W·m -2), 标准声强为:I 0 = 1×10-12(W·m -2),图5.10此声强的分贝数为:010lgIL I == 93.4(dB).5.13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 -1.一列火车以30m·s -1的速度行驶,机车上汽笛的频率为600Hz .一静止的观察者在机车的正前方和机车驶过其身后所听到的频率分别是多少?如果观察者以速度10m·s -1与这列火车相向运动,在上述两个位置,他听到的声音频率分别是多少?[解答]取声速的方向为正,多谱勒频率公式可统一表示为BB S Su u u u νν-=-,其中v S 表示声源的频率,u 表示声速,u B 表示观察者的速度,u S 表示声源的速度,v B 表示观察者接收的频率.(1)当观察者静止时,u B = 0,火车驶来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 660(Hz).火车驶去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 550(Hz).(2)当观察者与火车靠近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反,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 680(Hz).当观察者与火车远离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同,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 533(Hz).[注意]这类题目涉及声速、声源的速度和观察者的速度,规定方向之后将公式统一起来,很容易判别速度方向,给计算带来了方便.5.14.一声源的频率为1080Hz ,相对地面以30m·s -1速率向右运动.在其右方有一反射面相对地面以65m·s -1的速率向左运动.设空气中声速为331m·s -1.求:(1)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 (2)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和波长.[解答](1)声音在声源垂直方向的波长为:λ0 = uT 0 = u /ν0 = 331/1080 = 0.306(m);在声源前方的波长为:λ1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 (331-30)/1080 = 0.2787(m);在声源后方的波长为:λ2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331+30)/1080 = 0.3343(m).(2)反射面接收到的频率为1033165108033130B S u u u u νν++==⨯--= 1421(Hz). 将反射面作为波源,其频率为ν1,反射声音的频率为`11331142133165B u u u νν==⨯--= 1768(Hz).反射声音的波长为`1111331651421B B uu u u λννν--=-===0.1872(m).或者 `1`13311768u λν=== 0.1872(m).[注意]如果用下式计算波长`111650.27871768B u λλν=-=-=0.2330(m),结果就是错误的.当反射面不动时,作为波源发出的波长为u /ν1 = 0.2330m ,而不是入射的波长λ1.5.15 S 1与S 2为两相干波源,相距1/4个波长,S 1比S 2的位相超前π/2.问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振幅如何?在S 2外侧各点的振幅如何?[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1cos[2()]t xy A T πϕλ=++, 那么S 2在S 1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πλ=++-,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反相,所以合振幅为零.S 1在S 2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1cos[2()]t xy A T πϕλ=-+,那么S 2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λ=-+,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同相,所以合振幅为单一振动的两倍.5.16 两相干波源S 1与S 2相距5m ,其振幅相等,频率都是100Hz ,位相差为π;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400m·s -1,试以S 1S 2连线为坐标轴x ,以S 1S 2连线中点为原点,求S 1S 2间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坐标.[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1 2121/2cos[2()]x l y A t u πνϕ+=-+ 5cos(2)24A t x πππνϕ=-+-,那么S 2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2cos[2()]x l y A t u πνϕπ-=+++cos(2)24A t x πππνϕ=++-.两个振动的相差为Δφ = πx + π,当Δφ = (2k + 1)π时,质点由于两波干涉而静止,静止点为x = 2k , k 为整数,但必须使x 的值在-l /2到l /2之间,即-2.5到2.5之间.当k = -1、0和1时,可得静止点的坐标为:x = -2、0和2(m).5.17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1cos 2()t xy A T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自由端,求:(1)反射波的表达式; (2)合成驻波的表达式.[解答](1)由于反射点为自由端,所以没有半波损失,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cos 2()t xy A T πλ=-.(2)合成波为y = y 1 + y 2,将三角函数展开得222cos cos y A x t Tππλ=,这是驻波的方程.5.18 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设其表达式为:1 6.0cos (0.028.0)2y x t π=-,2 6.0cos(0.028.0)2y x t π=+,用厘米、克、秒(cm,g,s )制单位,求:(1)各波的频率,波长、波速;(2)节点的位置;(3)在哪些位置上,振幅最大?[解答](1)两波可表示为:1 6.0cos 2()0.5200t x y π=-,2 6.0cos 2()0.5200t xy π=+,可知它们的周期都为:T = 0.5(s),频率为:v = 1/T = 2(Hz);波长为:λ = 200(cm);波速为:u = λ/T = 400(cm·s -1).(2)位相差Δφ = πx /50,当Δφ = (2k + 1)π时,可得节点的位置x = 50(2k + 1)(cm),(k = 0,1,2,…).(3)当Δφ = 2k π时,可得波腹的位置x = 100k (cm),(k = 0,1,2,…).。

工程力学习题册第五章 - 答案

工程力学习题册第五章 - 答案

第五章拉伸和压缩一、填空题1.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两端的外力__大小相等___和__方向相反___,作用线与__杆件轴线重合_。

其变形特点是杆件沿_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__。

其构件特点是_等截面直杆_。

2.图5-1所示各杆件中受拉伸的杆件有_AB、BC、AD、DC_,受压缩的杆件有_BE、BD__。

图5-13.内力是外力作用引起的,不同的__外力__引起不同的内力,轴向拉、压变形时的内力称为_轴力__。

剪切变形时的内力称为__剪力__,扭转变形时的内力称为__扭矩__,弯曲变形时的内力称为__剪力与弯矩__。

4.构件在外力作用下,_单位面积上_的内力称为应力。

轴向拉、压时,由于应力与横截面__垂直_,故称为__正应力__;计算公式σ=F N/A_;单位是__N/㎡__或___Pa__。

1MPa=__106_N/m2=_1__N/mm2。

5.杆件受拉、压时的应力,在截面上是__均匀__分布的。

6.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与__轴力__相同,__拉伸_时的应力为__拉应力__,符号为正。

__压缩_时的应力为__压应力_,符号位负。

7.为了消除杆件长度的影响,通常以_绝对变形_除以原长得到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称为__相对变形_,又称为线应变,用符号ε表示,其表达式是ε=ΔL/L。

8.实验证明:在杆件轴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杆的绝对变形与_轴力__和__杆长__成正比,而与__横截面面积__成反比。

9.胡克定律的两种数学表达式为σ=Eε和ΔL=F N Lo/EA。

E称为材料的_弹性模量__。

它是衡量材料抵抗_弹性变形_能力的一个指标。

10.实验时通常用__低碳钢__代表塑性材料,用__灰铸铁__代表脆性材料。

11.应力变化不大,应变显著增大,从而产生明显的___塑性变形___的现象,称为__屈服___。

12.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是__屈服极限___和__抗拉强度__。

13.采用___退火___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冷作硬化现象。

第5章 习题答案

第5章 习题答案

第5章 相对论习题5-1 观察者A 测得与他相对静止的XOY 平面上一个圆的面积是12cm 2,另一观察者B 相对A 以0.8C(C 为真空中光速)平行于XOY 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B 测得这一图形为一椭圆,面积是多少(椭圆面积S=πab ,a 、b 为长短半轴).5-2 一宇宙飞船固有长度,m 900=L 相对地面以v=0.8c 匀速度在一观测站上空飞过,则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通过观测站时间间隔是多少?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隔是多少?解:设地面为S 系,飞船为S ′系,则观测站测飞船长度为2201c L L υ-=.所以,观测站时间间隔是s 1025.28.018.090172220-⨯=-=-==cc L Lt υυυ∆ 宇航员在S ′系测得船身通过的时间是00τυ=='L t ∆,宇航员观察S 系中的钟是以-v 在运动,所以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隔是s 1025.217220-⨯=-==cL t υυγτ∆5-3 半人马星座α星是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 m 。

设有一宇宙飞船,以v =0.999c 的速度飞行,飞船往返一次需多少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又为多少?解:在地面上观测飞船往返一次的时间为s 1087.2999.0103.42816⨯=⨯⨯=ct ∆;16103.4⨯在飞船上观测距离缩短,测得时间为s 1028.1999.0999.01103.47216⨯=-⨯='ct ∆;或运动的钟测得s 1028.1999.01999.0103.47216⨯=-⨯='ct ∆.5-4 观测者甲和乙分别静止于两个惯性参照系K 和K ′中,甲测得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4S,而乙测得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5S,求:(1) K ′相对于K 的运动速度;(2) 乙测得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的距离.解:(1)设两事件的时空坐标见下表事件1 事件2 K 系 ),(11t x ),(21t x K ′系),(11t x '' ),(22t x '' 由洛伦兹变换)/(2c x t t υγ-='得222/1/)/(c t c x t t υυγ-=-='∆∆∆∆解上式得 c c t t c 6.0)54(1)(122=-='-=∆∆υ. (2)由洛伦兹变换)/(2c x t t '+'=υγ得)/(2c x t t '+'=∆∆∆υγ解之得 m 109105)56.014()(882212⨯-=⨯⨯--='-='-'='υγc t tx x x ∆∆∆5-5 惯性系S ′相对另一惯性系S 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空坐标分别为x 1=6×104m,t 1=2×10-4s ,以及x 2=12×104m, t 2=1×10-4s .已知在S ′系中测得该两事件同时发生.试问:(1)S ′系相对S 系的速度是多少? (2)S '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解:(1)由洛伦兹变换)/(2c x t t υγ-='得0)/(2=-='c x t t ∆∆∆υγ解之得 m/s 105.110310610)1(10388448⨯-=⨯⨯⨯⨯-⨯⨯==-c x t c ∆∆υ (2)由)(t x x '+'=υγ得x t x x '='+'=∆∆∆∆γυγ)(所以 m 102.55.01106/)(424⨯=-⨯=='+'='γυγx t x x ∆∆∆∆5-6 长度01m =l 的米尺静止于S ′系中,与x '轴的夹角o 30'=θ,S ′系相对S 系沿x 轴运动,在S 系中观测者测得米尺与x 轴夹角为o45=θ. 试求:(1)S ′系和S 系的相对运动速度.(2)S 系中测得的米尺长度.解:(1)由教材p152例题5.3有θγθ'=tan tan 得 c c 816.0)tan tan (12='-=θθυ (2)在x 方向尺会缩短,即m 5.0tan tan cos tan tan 0=''=''='=θθθθθγl x x x ;y 方向没运动,长度不变,即m 5.0sin 0='='=θl y y 。

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习题答案第五章

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习题5.1 若消息码序列为1101001000001,试求出AMI 和3HDB 码的相应序列。

解: AMI 码为 3HDB 码为习题5.2 试画出AMI 码接收机的原理方框图。

解:如图5-20所示。

图5-1 习题5.2图习题 5.3 设)(1t g 和)(2t g 是随机二进制序列的码元波形。

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是P 和)1(P -。

试证明:若k t g t g P =-=)](/)(1[121,式中,k 为常数,且10<<k ,则此序列中将无离散谱。

证明:若k t g t g P =-=)(/)(1121,与t 无关,且10<<k ,则有1)()]()([212=-t g t g t g P即 )()1()()()(2221t g P t g t Pg t Pg -=-=0)()1()(21=-+t g P t Pg所以稳态波为 ∑∑--+-=)()1()()(s 2s 1nT t g P nT t g P t v0)]()1()([s 2s 1=--+-=∑nT t g P nT t g P即0)(=w P v 。

所以无离散谱。

得证!习题5.4 试证明式()()()()⎰+-=1011d 2sin 2sin 4W f ft W f H Wt t h ππ。

证明:由于⎰∞∞-=df e f H t h ft j π211)()(,由欧拉公式可得⎰⎰⎰∞∞-∞∞-∞∞-+=+=fft f H ftdf f H fft ft f H t h d 2sin )(j 2cos )(d )2sin j 2)(cos ()(1111ππππ由于)(1f H 为实偶函数,因此上式第二项为0,且⎰∞∞-=f ft f H t h d )2cos()(2)(11π10100010010111000001001011+--+-++-+-+k a《通信原理》习题第五章令,'d d ,'f f W f f =+=,代入上式得⎰⎰⎰∞-∞-∞-+++=++=WWW fWt ft W f H f Wt ft W f H f t W f W f H t h d 2sin 2sin )(2d 2cos 2cos )(2'd ])'(2cos[)'(2)(1111πππππ由于)(1f H 单边为奇对称,故上式第一项为0,因此⎰⎰+=+=∞-WW fftt W f H W fftt W f H W t h 0111d 2sin )(2sin 4d 2sin )(2sin 2)(ππππ习题5.5 设一个二进制单极性基带信号序列中的“1”和“0”分别用脉冲)(t g [见图5-2的有无表示,并且它们出现的概率相等,码元持续时间等于T 。

练习题答案05

练习题答案05

第五章 概率、概率分布与临床决策练 习 题一、最佳选择题1.若事件A 和事件B 互不相容,则一定有( )。

A. P (A +B )=P (A )+P (B )B. P (A +B )=P (AB )C. P (AB )= P (A ) P (B )D. P (A │B )= P (A )E. P (B │A )= P (B )2.若人群中某疾病发生的阳性数X 服从二项分布,则从该人群随机抽取n 个人,阳性数X 不小于k 人的概率为( )。

A. P (k )+ P (k +1)+…+ P (n )B. P (k +1)+ P (k +2)+…+ P (n )C. P (0)+ P (1)+…+ P (k )D. P (0)+ P (1)+…+ P (k -1)E. P (1)+ P (2)+…+ P (k -1)3.Poisson 分布的标准差σ和平均数λ的关系是( )。

A.λ=σ B. λ<σ C. λ=σ2 D. λ= E. λ>σ4.当n 很大,二项分布在下列条件下可用Poisson 分布近似( )。

A. λπ≈nB. λ≈n X /C. λππ≈-)1(nD. λππ≈-)1(E. λππ≈-n /)1(5.对于任何两个随机变量X1和X2,一定有( )。

A. E (X 1+X 2)=E (X 1)+E (X 2)B. V (X 1+X 2)=V (X 1)+ V (X 2)C. E (X 1+X 2)=E (X 1)·E (X 2)D. V (X 1+X 2)=V (X 1)·V (X 2)E. E (X 1+X 2)=E (X 1X 2)二、问答题1.简述概率的统计定义。

2.举例说明医学观察结果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3.举例说明医学现象中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

4.简述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5.简述Poisson 分布的性质特征。

6.简述概率和概率分布在临床决策中的运用。

第5章习题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习题51、中央处理器有哪些基本功能?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2、什么是指令周期、CPU周期和时钟脉冲周期?三者有何关系?3、参见图5.1所示的数据通路。

画出存数指令“STOI Rs,(Rd)”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源寄存器Rs的内容传送至(Rd)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

4、参见图5.13所示的数据通路。

画出取数指令“LDA (Rs),Rd”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s)为地址的主存单元的内容传送至目的寄存器Rd。

标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5、参见图5.15所示的数据通路。

画出加法指令“ADD Rd,(mem)”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d中的数据与以mem为地址的主存单元的内容相加,结果传送至目的寄存器Rd。

6、假设CPU结构如图5.56所示,其中有一个累加寄存器AC、一个状态条件寄存器和其它4个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

要求:(1)标明图中a、b、c、d这4个寄存器的名称;(2)简述指令从主存取出到产生控制信号的数据通路;(3)简述数据在运算器和主存之间进行存/取访问的数据通路。

图5.56 CPU结构图7、简述程序与微程序、指令与微指令的区别。

8、微命令有哪几种编码方法,它们是如何实现的?9、简述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10、某机的微指令格式中有10个独立的控制字段C0~C9,每个控制字段有Ni个互斥控制信号,Ni的值如下:请回答:(1)如果这10个控制字段,采用编码表示法,需要多少控制位?(2)如果采用完全水平型编码方式,需要多少控制位?11、假设微地址转移逻辑表达式如下:μA4=P2·ZF·T4μA3=P1·IR15·T4μA2=P1·IR14·T4μA1=P1·IR13·T4μA0=P1·IR12·T4其中μA4~μA0为微地址寄存器的相应位,P1和P2为判别标志,ZF为零标志,IR15~IR12为指令寄存器IR的相应位,T4为时钟脉冲信号。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5章思考题5.1 不饱和卤代烃根据卤原子与不饱和键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三类:丙烯基卤代烃,如CH3CH=CHX;烯丙基卤代烃,如CH2=CH-CH2X;孤立式卤代烃,如CH2=CHCH2CH2X。

5.2 S N 2和S N 1历程的区别是:S N 2反应是一步反应,攻击剂和离去基同时发生,而S N 1反应是两步反应,先发生离去基的离去,然后攻击剂才进攻。

5.3 溶剂化效应是指在溶剂中,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静电力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的现象。

5.4 温度对消除反应的影响是:增加温度可以提高消除反应的比例。

5.5 卤代芳烃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卤素连在sp2杂化的碳原子上,卤原子中具有弧电子对的p轨道与苯环的π轨道形成p-π共轭体系,使得卤代芳烃的碳卤键与卤代脂环烃比较明显缩短。

5.6 对二卤代苯比相应的邻或间二卤代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溶解度的原因是:对二卤代苯的对称性好,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故熔点较大。

由于对二卤代苯的偶极矩为零,为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水中的溶解度更低。

5.7 芳卤中最能使苯环电子离域的卤原子是氟原子,因为氟原子电负性最高,能够更强烈地吸引苯环上的电子。

题5.1 化合物命名:1)3-溴-1-丙烯(2)苄基氯(3)4-甲基-5-溴-2-戊炔(4)2,2-二氟-1-丙醇(5)CF2Cl2(6)三碘甲烷(7)溴代环戊烷(8)2-氯-1-苯乙烷(9)1,1-二氯-3-溴-7-乙基-2,4-壬二烯(10)1,3-二溴苯甲烷(11)(1R,2S,3S)-1-甲基-3-氟-2-氯环己烷(12)(2S,3S)-2-氯-3-溴丁烷5.2 化合物构造式:1)CH2=CHCH2Br(2)C6H5CH2Cl(3)CH3C≡XXX(CH3)2Br(4)CH3CHBrCF2(5)CHCl2F(6)CHI3(7)C5H9Br(8)C6H5CH2CH2Cl(9)Cl2BrC10H18(10)C6H4BrCH2Br(11)CHClFCH2CHClCH3(12)CH3CHBrCH2CH2Cl5.3 反应式补全:1)XXX(水)→ XXX2)CH3CH2Br + KOH(醇)→ CH3CH2OH + KBr3)CH3CH2Br + Mg(乙醚)→ CH3CH2MgBr;CH3CH2MgBr + HC≡CH → CH3CH2CH2C≡CH4)CH3CH2Br + NaI/丙酮→ CH3CH2I + NaBr5)CH3CH2Br + NH3 → CH3CH2NH2 + HBr6)CH3CH2Br + NaCN → XXX NaBr7)CH3CH2Br + CH3C≡CNa → CH3CH2C≡CCH3 + NaBr 8)CH3CH2Br + AgNO3(醇)→ CH3CH2NO2 + AgBr9)CH3CH2Br + Na → CH3CH2Na + Br10)CH3CH2Br + HN(CH3)2 → CH3CH2NH(CH3)2 + HBr5.4 CH3CH2CH2Br与下列化合物反应的主要产物:1)KOH(水)→ CH3CH2OH2)KOH(醇)→ CH3CH2OH3)(A)Mg,乙醚;(B) (A)的产物+HC≡CH →CH3CH2CH2C≡CH4)NaI/丙酮→ CH3CH2I5)NH3 → CH3CH2NH26)NaCN → CH3CH2CN7)CH3C≡CNa → CH3CH2C≡CCH38)AgNO3(醇) → CH3CH2NO29)Na → CH3CH2Na10)HN(CH3)2 → CH3CH2NH(CH3)25.5 化学方法区别各组化合物:1)苯酚和苯甲醛:用FeCl3试剂检验,苯酚会出现紫色沉淀,而苯甲醛不会;2)苯胺和苯甲酰胺:用FeCl3试剂检验,苯胺会出现绿色沉淀,而苯甲酰胺不会;3)苯甲酸和苯甲酐:用NaHCO3试剂检验,苯甲酸会产生CO2气体,而苯甲酐不会产生;4)苯乙酮和苯乙烯:用Baeyer试剂检验,苯乙酮会产生深蓝色沉淀,而苯乙烯不会;5)苯酚和苯醇:用FeCl3试剂检验,苯酚会出现紫色沉淀,而苯醇不会。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习题五1.求下列各曲线所围图形的面积:(1)与x2+y2=8(两部分都要计算);解:如图D1=D2解方程组得交点A(2,2)(1)∴,.(2)与直线y=x及x=2;解:.(2)(3)y=e x,y=e-x与直线x=1;解:.(3)(4)y=ln x,y轴与直线y=ln a,y=ln b.(b>a>0);解:.(4)(5)抛物线y=x2和y=-x2+2;解:解方程组得交点(1,1),(-1,1).(5)(6)y=sin x,y=cos x及直线;解: .(6)(7) 抛物线y =-x 2+4x -3及其在(0,-3)和(3,0)处的切线; 解:y′=-2x +4. ∴y ′(0)=4,y ′(3)=-2. ∵抛物线在点(0,-3)处切线方程是y =4x -3 在(3,0)处的切线是y =-2x +6 两切线交点是(,3).故所求面积为(7)()()()()()33222302332223024343d 2643d d 69d 9.4D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8) 摆线x =a (t -sin t ),y =a (1-cos t )的一拱 (0≤t ≤2π)与x 轴;解:当t =0时,x =0, 当t =2π时,x =2πa . 所以()()()2π2π2π2202d 1cos d sin 1cos d 3π.aS y x a t a t t a t ta ==--=-=⎰⎰⎰(8)(9) 极坐标曲线 ρ=a sin3φ;解: .(9)(10) ρ=2a cos φ; 解:.(10)2. 求下列各曲线所围成图形的公共部分的面积: (1) r =a (1+cos θ)及r =2a cos θ; 解:由图11知,两曲线围成图形的公共部分为半径为a 的圆,故D =πa 2.(11)(2)及.解:如图12,解方程组得cosθ=0或,即或.(12).3.已知曲线f(x)=x-x2与g(x)=ax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求常数a.解:如图13,解方程组得交点坐标为(0,0),(1-a,a(1-a))∴依题意得得a=-2.(13)4.求下列旋转体的体积:(1)由y=x2与y2=x3围成的平面图形绕x轴旋转;解:求两曲线交点得(0,0),(1,1).(14)(2)由y=x3,x=2,y=0所围图形分别绕x轴及y轴旋转;解:见图14,.(2)星形线绕x轴旋转;解:见图15,该曲线的参数方程是:,由曲线关于x轴及y轴的对称性,所求体积可表示为(15)5.设有一截锥体,其高为h,上、下底均为椭圆,椭圆的轴长分别为2a,2b和2A,2B,求这截锥体的体积。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3.给定一个单位立方体,一个顶点在(0,0,0),相对的另一个顶点在(1,1,1),过这两个顶点连接一条直线,将单位立方体绕该直线旋转θ角,试导出变换矩阵。

解答:需进行以下复合变换:⑴绕Z轴旋转-45。

角,变换矩阵为:/220 0T1= 2/20 00 1 00 0 1⑵绕Y轴旋转2)角,变换矩阵为:/30 30T2= 0 1 0 030 300 0 0 1⑶绕X轴旋转θ角,变换矩阵为:1 0 0 0T3= 0 cosθs i nθ00 -sinθc o sθ00 0 0 1⑷绕Y轴旋转2)角,变换矩阵为:/30 30T4= 0 1 0 030 300 0 0 1⑸绕Z 轴旋转45。

角,变换矩阵为:/2/20 0 T5= 2/20 0 0 0 1 00 0 0 1 故最后的变换矩阵为: T=T1T2T3T4T5=1/32/3cos θ+ 1/3/3s i n1/3c o s θθ+- 1/3/3s i n 1/3c o s θθ-- 0 1/33sin 1/3cos θθ-- 1/32/3c o s θ+ 1/3/3s i n1/3c o s θθ+- 01/33sin 1/3cos θθ+- 1/3/3s i n1/3c o s θθ-- 1/32/3c o s θ+ 00 0 0 1 6.编程绘制第5题中三棱锥的正等轴测和正二测图。

同上类似,只是变换矩阵改为T 正等=0.70700.40800.70700.4080000.816001-⎡⎤⎢⎥--⎢⎥⎢⎥⎢⎥⎣⎦和T 正二=⎥⎥⎥⎥⎦⎤⎢⎢⎢⎢⎣⎡---1000943.0000312.00354.00118.00935.07.编程绘制第5题中三棱锥的斜等测和斜二测投影图。

同上类似,变换矩阵改为:T 斜等=⎥⎥⎥⎥⎦⎤⎢⎢⎢⎢⎣⎡-1001000707.00707.00001T斜二=⎥⎥⎥⎥⎦⎤⎢⎢⎢⎢⎣⎡-1001000354.00354.000018.编程绘制第5题中三棱锥的立体一点、二点和三点透视图。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五章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五章

待求的温度 t,就是 PAo/ PBo=3.5 时的温度,用试差法计算。 假设 t=80℃,PAo=181.1 kPa,PBo=50.93 kPa PAo/ PBo=181.1/50.93=3.556>3.5 温度 t 越小,则 PAo/ PBo 就越大,故所假设的 t 偏小。 假设 t=85℃,PAo=215.9 kPa,PBo=62.78 kPa PAo/ PBo=215.9/62.78=3.44 用比例内插法求 PAo/ PBo=3.5 时的温度 t (t80)/(8580)=(3.53.556)/(3.443.556) 求得 t=82.4℃,在此温度下,PAo=197.2 kPa,PBo=56.35 kPa,则 PAo/ PBo=197.2/56.35=3.5 故 t=82.4℃是待求温度 总压 P= PAox/y=197.2×0.6/0.84=140.9 kPa
解: (1)t=80℃时,PAo=181.1 kPa,PBo=50.93 kPa 总压 P=( PA -PBo)x + PBo=(181.150.93) ×0.5+ 50.93=116 kPa 气相组成 y= PAox/P=181.1×0.5/116=0.781 (2) 已知 P=101.33 kPa,x=0.4,求 t, y P=101.33 kPa 时,甲醇的沸点是 64.7℃,丙醇的沸点是 97.2℃,所求气液相平衡温度必 在 64.7℃与 97.2℃之间。 假设 t=75℃,计算 PAo=151.1 kPa,PBo=41 kPa 液相组成 x=(P PBo)/( PAoPBo)= (101.33 41)/( 151.141)=0.548>0.4 计算 x 值大于已知的 x 值,故所假设的温度 t 偏小,重新假设大一点的 t 进行计算,将三次 假设的 t 与计算的 x 值列于下表,并在习题 5-1 附图 1 上绘成一条曲线,可知 x=0.4 时的平 均温度 t=79.5C 习题 5-1 附表 计算次数 假设 t/℃ x 第一次 75 0.548 第二次 80 0.387 第三次 85 0.252

运筹学习题答案第五章

运筹学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解答
5.11 某城市可划分为11个防火区,已设有4个消 防站,见下图所示。
page 16 2 January 2024
School of Management
运筹学教程
第五章习题解答
上图中,虚线表示该消防站可以在消防允许时间
内到达该地区进行有效的消防灭火。问能否关闭若干 消防站,但仍不影响任何一个防火区的消防救灾工作。 (提示:对每—个消防站建立一个表示是否将关闭的01变量。)
x1, x2 0,且为整数
解:x1 1, x2 3, Z 4
min Z 5x1 x2
3x1 x2 9
(2)
st
x1 x1
x2 5 8x2 8
.
x1, x2 0,且为整数
解:x1 4, x2 1, Z 5
page 8 2 January 2024
School of Management
School of Management
运筹学教程
第五章习题解答
5.12 现有P个约束条件
n
aij xij bi
j 1
i 1,2,, p
需要从中选择q个约束条件,试借助0-1变量列出 表达式。
解:设yi是0 1变量,i 1,2,, p
n
yi ( aij xij bi ) 0 j 1
i 1,2,, p
运筹学教程
第五章习题解答
5.1 某地准备投资D元建民用住宅。可以建住宅
的造分地价别点为建有d几j;n幢处,,:最才A多能1,可使A造建2,a造j幢…的。,住问A宅n应。总当在数在A最i哪处多几每,处幢试建住建住宅立宅的问, 题的数学模型。
解:设xi表示在Ai处所建住宅的数量, i 1,2,, n。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机械波5.1 已知一波的波动方程为y = 5×10-2sin(10πt – 0.6x ) (m). (1)求波长、频率、波速及传播方向;(2)说明x = 0时波动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 [解答](1)与标准波动方程比较得:2π/λ = 0.6, 因此波长为:λ = 10.47(m);圆频率为:ω = 10π,频率为:v =ω/2π = 5(Hz);波速为:u = λ/T = λv = 52.36(m·s -1).且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2)当x = 0时波动方程就成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 5×10-2sin10πt = 5×10-2cos(10πt – π/2), 振动曲线如图.5.2 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速度为u = 0.2m·s -1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波线上A 点(x A = 0.05m )的振动方程为(m).试求:(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2)x = -0.05m 处质点P 处的振动方程.[解答](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即 = 0.03cos[4π(t – 5x ) + π/2]. (2)在x = -0.05m 处质点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4πt + π + π/2] = 0.03cos(4πt -π/2).5.3 已知平面波波源的振动表达式为(m).求距波源5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该质点与波源的位相差.设波速为2m·s -1.[解答]振动方程为: , 位相差为 Δφ = 5π/4(rad).5.4 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速为u = 1m·s -1,波长λ = 0.04m ,振幅A = 0.03m .若以坐标原点恰在平衡位置而向负方向运动时作为开始时刻,试求:(1)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该点初相是多少? [解答](1)设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A cos(ωt + φ),其中A = 0.03m .由于u = λ/T ,所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 λ/u = 0.04(s),圆频率为:ω = 2π/T = 50π. 当t = 0时,y 0 = 0,因此cos φ = 0;由于质点速度小于零,所以φ = π/2. 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0.03cos(50πt + π/2),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 0.03cos[50π(t – x ) + π/2).(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50πt . 该点初相φ = 0.5.5 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在t 1 = 0s ,t 2 = 0.25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2cos()xy A t πωλ=-0.03cos(4)2A y t ππ=-cos[()]Ax x y A t uωϕ-=-+0.050.03cos[4()]0.22x y t ππ-=--20 6.010sin 2y t π-=⨯26.010sin()2xy t u π-=⨯-50.06sin()24t ππ=-0.03cos[50()]2x y t u ππ=-+(1)P 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动方程;(3)画出O 点的振动曲线.[解答](1)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P = A cos(ωt + φ), 其中A = 0.2m .在Δt = 0.25s 内,波向右传播了Δx = 0.45/3 = 0.15(m),所以波速为u = Δx/Δt = 0.6(m·s -1).波长为:λ = 4Δx = 0.6(m), 周期为:T = λ/u = 1(s), 圆频率为:ω = 2π/T = 2π.当t = 0时,y P = 0,因此cos φ = 0;由于波沿x 轴正向传播,所以P 点在此时向上运动,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π/2.P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y P = 0.2cos(2πt - π/2). (2)P 点的位置是x P = 0.3m ,所以波动方程为. (3)在x = 0处的振动方程为y 0 = 0.2cos(2πt + π/2),曲线如图所示.5.6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负向传播的平面谐波在t = T /4时的波形图,振幅A 、波长λ以及周期T 均已知.(1)写出该波的波动方程;(2)画出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曲线;(3)图中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为多少? [解答](1)设此波的波动方程为: ,当t = T /4时的波形方程为:. 在x = 0处y = 0,因此得sin φ = 0,解得φ = 0或π.而在x = λ/2处y = -A ,所以φ = 0. 因此波动方程为:. (2)在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曲线如图所示.(3)x a = λ/4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x b = λ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0.2cos[2()]2P x x y t u ππ-=--100.2cos(2)32t x πππ=-+cos[2()]t xy A T πϕλ=++cos(2)2xy A ππϕλ=++sin(2)xA πϕλ=-+cos 2()t x y A T πλ=+cos(2)cos 2t t y A A T Tπππ=+=-cos(2)2a t y A T ππ=+cos(22)b ty A Tππ=+图5.5φa – φb = -3π/2.5.7 已知波的波动方程为y = A cosπ(4t – 2x )(SI ).(1)写出t = 4.2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示式,并计算此时离原点最近的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解答]波的波动方程可化为:y = A cos2π(2t – x ),与标准方程比较,可知:周期为T = 0.5s ,波长λ = 1m .波速为u = λ/T = 2m·s -1. (1)当t = 4.2s 时的波形方程为y = A cos(2πx – 16.8π)= A cos(2πx – 0.8π). 令y = A ,则cos(2πx – 0.8π) = 1,因此 2πx – 0.8π = 2k π,(k = 0, ±1, ±2,…), 各波峰的位置为x = k + 0.4,(k = 0, ±1, ±2,…).当k = 0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通过原点时经过的时间为:Δt = Δx/u = (0 – x )/u = -0.2(s), 即:该波峰0.2s 之前通过了原点.(2)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实线所示.经过t = 4s 时,也就是经过8个周期,波形曲线是重合的;再经Δt = 0.2s ,波形向右移动Δx = u Δt = 0.4m ,因此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如虚线所示.[注意]各波峰的位置也可以由cos(2πx – 16.8π) = 1解得,结果为x = k + 8.4,(k = 0, ±1, ±2,…),取同一整数k 值,波峰的位置不同.当k = -8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 .5.8 一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λ = 4m ,周期T = 4s ,已知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时x =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写出波的表达式;(3)画出t = 1s 时刻的波形曲线.[解答]波速为u = λ/T = 1(m·s -1).(1)设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A cos(ωt + φ), 其中A = 1m ,ω = 2π/T = π/2.当t = 0时,y = 0.5,因此cos φ = 0.5,φ = ±π/3.在0时刻的曲线上作一切线,可知该时刻的速度小于零,因此φ = π/3.振动方程为:y = cos(πt /2 + π/3).(2)波的表达式为:.(3)t = 1s 时刻的波形方程为,波形曲线如图所示.5.9 在波的传播路程上有A 和B 两点,都做简谐振动,B 点的位相比A 点落后π/6,cos[2()]t x y A T πϕλ=-+cos[2()]t xy A T πϕλ=-+cos[()]23t x ππ=-+5cos()26y x ππ=-图5.8已知A 和B 之间的距离为2.0cm ,振动周期为2.0s .求波速u 和波长λ.[解答] 设波动方程为:, 那么A 和B 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由于x B – x A = 0.02m ,所以波长为:λ = 0.24(m).波速为:u = λ/T = 0.12(m·s -1).5.10 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m·s -1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 3cos4πt .(1)如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2)如以距A 点5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 (3)写出传播方向上B ,C ,D 点的振动方程. [解答](1)以A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 .(2)以B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 (3)以A 点为坐标原点,则x B = -5m 、x C = -13m 、x D = 9m ,各点的振动方程为, ,.[注意]以B 点为坐标原点,求出各点坐标,也能求出各点的振动方程.5.11 一弹性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u = 1×103m·s -1,振幅A = 1.0×10-4m ,频率ν= 103Hz .若该媒质的密度为800kg·m -3,求:(1)该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 [解答](1)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6.283×103(rad·s -1),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158(J·m -3), 平均能流密度为:= 1.58×105(W·m -2).(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为:E = ItS = 3.79×103(J).5.12 一平面简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波速u = 340m·s -1,频率为500Hz .到达人耳时,振幅A = 1×10-4cm ,试求人耳接收到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此时声强相当于多少分贝?已知空气密度ρ = 1.29kg·m -3.[解答]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3.142×103(rad·s -1),cos[2()]t xy A T πϕλ=-+cos[2()]A A xt y A T πϕλ=-+cos[2()]B B xt y A T πϕλ=-+2(2)6B A x x πππλλ---=-3cos 4()3cos(4)5x x y t t u πππ=+=+3cos 4()Ax x y t u π-=+3cos(4)5x t πππ=+-3cos 4()3cos(4)BB x y t t u πππ=+=-33cos 4()3cos(4)5C C x y t t u πππ=+=-93cos 4()3cos(4)5D D x y t t u πππ=+=+2212w A ρω=I wu =图5.10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6.37×10-6(J·m -3), 平均能流密度为:= 2.16×10-3(W·m -2), 标准声强为:I 0 = 1×10-12(W·m -2), 此声强的分贝数为:= 93.4(dB).5.13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 -1.一列火车以30m·s -1的速度行驶,机车上汽笛的频率为600Hz .一静止的观察者在机车的正前方和机车驶过其身后所听到的频率分别是多少?如果观察者以速度10m·s -1与这列火车相向运动,在上述两个位置,他听到的声音频率分别是多少?[解答]取声速的方向为正,多谱勒频率公式可统一表示为, 其中v S 表示声源的频率,u 表示声速,u B 表示观察者的速度,u S 表示声源的速度,v B 表示观察者接收的频率.(1)当观察者静止时,u B = 0,火车驶来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660(Hz). 火车驶去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550(Hz). (2)当观察者与火车靠近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反,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680(Hz). 当观察者与火车远离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同,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533(Hz). [注意]这类题目涉及声速、声源的速度和观察者的速度,规定方向之后将公式统一起来,很容易判别速度方向,给计算带来了方便.5.14.一声源的频率为1080Hz ,相对地面以30m·s -1速率向右运动.在其右方有一反射面相对地面以65m·s -1的速率向左运动.设空气中声速为331m·s -1.求:(1)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 (2)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和波长.[解答](1)声音在声源垂直方向的波长为:λ0 = uT 0 = u /ν0 = 331/1080 = 0.306(m); 在声源前方的波长为:λ1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 (331-30)/1080 = 0.2787(m); 在声源后方的波长为:λ2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331+30)/1080 = 0.3343(m).(2)反射面接收到的频率为 = 1421(Hz).将反射面作为波源,其频率为ν1,反射声音的频率为2212w A ρω=I wu =010lgIL I =BB S Su u u u νν-=-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1033165108033130B Su u u u νν++==⨯--= 1768(Hz). 反射声音的波长为=0.1872(m).或者 = 0.1872(m). [注意]如果用下式计算波长=0.2330(m), 结果就是错误的.当反射面不动时,作为波源发出的波长为u /ν1 = 0.2330m ,而不是入射的波长λ1.5.15 S 1与S 2为两相干波源,相距1/4个波长,S 1比S 2的位相超前π/2.问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振幅如何?在S 2外侧各点的振幅如何?[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那么S 2在S 1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反相,所以合振幅为零.S 1在S 2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那么S 2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同相,所以合振幅为单一振动的两倍.5.16 两相干波源S 1与S 2相距5m ,其振幅相等,频率都是质中的传播速度为400m·s -1,试以S 1S 2连线为坐标轴x ,以S 1S 2连线中点为原点,求S 1S 2间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坐标.[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那么S 2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两个振动的相差为Δφ = πx + π,当Δφ = (2k + 1)π时,质点由于两波干涉而静止,静止点为x = 2k , k 为整数,但必须使x 的值在-l /2到l /2之间,即-2.5到2.5之间.当k = -1、0和1时,可得静止点的坐标为:x = -2、0和2(m).`11331142133165B u u u νν==⨯--`1111331651421BBu u u u λννν--=-==`1`13311768u λν==`111650.27871768Bu λλν=-=-1cos[2()]t xy A T πϕλ=++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πλ=++-1cos[2()]t xy A T πϕλ=-+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λ=-+1/2cos[2()]x l y A t u πνϕ+=-+5cos(2)24A t x πππνϕ=-+-2/2cos[2()]x l y A t u πνϕπ-=+++cos(2)24A t x πππνϕ=++-S 1 S 2S 125.17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自由端,求:(1)反射波的表达式; (2)合成驻波的表达式.[解答](1)由于反射点为自由端,所以没有半波损失,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合成波为y = y 1 + y 2,将三角函数展开得,这是驻波的方程.5.18 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设其表达式为:,,用厘米、克、秒(cm,g,s )制单位,求:(1)各波的频率,波长、波速;(2)节点的位置;(3)在哪些位置上,振幅最大?[解答](1)两波可表示为:,, 可知它们的周期都为:T = 0.5(s),频率为:v = 1/T = 2(Hz);波长为:λ = 200(cm);波速为:u = λ/T = 400(cm·s -1).(2)位相差Δφ = πx /50,当Δφ = (2k + 1)π时,可得节点的位置x = 50(2k + 1)(cm),(k = 0,1,2,…).(3)当Δφ = 2k π时,可得波腹的位置x = 100k (cm),(k = 0,1,2,…).1cos 2()t xy A T πλ=+2cos 2()t xy A T πλ=-222coscosy A x t Tππλ=1 6.0cos(0.028.0)2y x t π=-2 6.0cos(0.028.0)2y x t π=+1 6.0cos 2()0.5200t x y π=-2 6.0cos 2()0.5200t x y 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

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

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

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

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

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

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

混合一般不够均匀。

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

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度。

压缩涡流:涡流式燃烧室压缩过程中通过主副燃烧室间气道产生,通过气道的流通面积改变强度。

挤流和逆挤流:压缩过程气缸内空气挤入燃烧室凹坑中产生,膨胀过程又从凹坑回到气缸。

主要取决于凹坑喉口直径和活塞直径之比以及顶隙大小。

湍流:伴随大尺度涡流产生,或单独存在。

5-8 燃烧室中的气流运动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有何促进作用?又带来何种负面影响?
解:合理的气流运动能够促进混合气的形成,缩短燃烧持续期。

过大的气流运动可能将易燃气体混合到未然燃料中,阻碍燃烧进行。

5-9 压缩上止点时的燃烧室内涡流强度取决于哪些因素?涡流强度对热混合现象会有什么影响?
解:主要取决于进气过程的涡流强度和燃烧室的设计。

在涡流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燃油颗粒及空气向外运动,密度较小的废气向内运动,有利于油气混合。

当涡流过弱时,离心力过小燃油颗粒无法被热混合热锁,抛向周围,而被“锁定”在中心区域,被废气包围。

当涡流过强时,上游油束的已燃气体会混入下游油束的未燃混合气区域,妨碍混合及燃烧。

5-10 分析比较直啧(统一)式燃烧室与非直喷(分隔)式燃烧室在主要性能上的不同和优缺点。

为什么直喷式燃烧室成为重型汽车柴油机的主流?
解:性能上优缺点:
(1)燃油经济性,直喷式油耗明显低。

(2)排放特性,非直喷式略好于直喷式。

(3)功率密度,非直喷式略高于直喷式,因为空气利用率高。

(4)噪声振动性能。

(5)非直喷成本略低。

重型车对油耗要求更高,所以直喷式柴油机成为主流。

5-11 为什么柴油机的燃烧噪声要比汽油机大得多?降低柴油机燃烧噪声的主要技术对策是什么?
解:柴油机的燃烧的冲击性和运动件惯性质量明显大于汽油机。

柴油机速燃期内放热率远大于汽油机,且柴油机的燃烧室和运动部件一般也较大。

用预喷、晚喷或EGR等。

5-12 说明柴油机的机械式供油系统会有哪些异常喷射现象和它们可能出现的工况;简述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解:二次喷射:针阀落座之后,压力波的影响下,针阀再次升起,产生喷射现象。

由于第二次喷射是在燃油压力较低情况下进行的,这时喷射的燃油严重雾化不良,使燃烧恶化,产生碳烟。

加之喷射之后,热效率低。

缩短高压油管长度,减小高压容积减缓压力波。

合理选择喷油系统参数
滴油现象:当高压系统内的压力下降过慢时出现。

断续喷射:低速低负荷。

不规则喷射和各次喷射:低速低负荷。

气穴与穴蚀:高压油路压力接近零压时产生。

5-13 某重型汽车柴油机的额定转速为2000 r/min,采用直喷式燃烧室和废气涡轮增压,缸径为150 mm,冲程180 mm,压缩比为14.5。

额定工况时的燃油喷射在上止点前20°CA开始,喷油持续期2. 25 ms,滞燃期为0.92 ms。

计算:
(1)以发动机曲轴转角计的滞燃期长度;
(2)燃烧开始时刻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3)喷油结束时刻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解:(1)滞燃期长度:11.04CA
360*2000/60000=12CA/ms 12*0.92=11.04CA
(2)着火时刻:-8.96CA
从喷油开始时刻到燃烧开始时刻叫滞燃期:-20+11.04=-8.96CA
(3)燃烧结束时刻:7CA
整个燃烧持续期:2.25*12=27CA
燃烧结束时刻:-20+27=7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