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iaojie总结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存在着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
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阶段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总结和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它与地球赤道成一定角度。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被定义为一个日夜周期。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的速度较快,极地地区的速度较慢。
地球的自转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
它使得地球上以太阳为基准的昼夜交替,同时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与季节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特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的,但与椭圆轨道的离心率较小,接近一个圆形。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或称为一个回归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并不是恒定的,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公转速度也会略有不同。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变换。
地球不同位置与太阳的日照时间和入射角度不同,导致地球各个地区气温和季节的差异。
三、倾斜角度和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倾斜角度。
倾斜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地球季节的变化规律:1. 春分和秋分: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到达太阳光直射的位置时,这一天被称为春分或秋分。
此时地球南北半球受到的日照时间相等,昼夜长相等。
2. 夏至和冬至: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达到太阳光直射位置的最大偏离时,这一天被称为夏至或冬至。
此时地球南北半球受到的日照时间最长或最短,导致气温的升高或降低。
倾斜角度的变化使得地球季节的变化有了规律性,对我们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球的绕极星运动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外,地球还具有绕极星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通过多种运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和季节变化。
下面是对高一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个想象出来的线,穿过北、南两极,并与黄道面垂直。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就是从东方向西方观测时,太阳、星星等天体会从东向西移动。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也是我们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每年0.25天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加一个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沿椭圆轨道匀速运动,其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而是按照椭圆轨道的形状进行变化。
三、黄道与黄道面黄道是太阳系中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附近的带状区域,太阳在天球上所经过的路径就是黄道。
黄道面则是黄道所在的平面,与地球的自转轴垂直。
四、地球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是23.5度,这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1.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地球上既没有南极日也没有北极日的时刻,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2. 夏至和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地球上南极日和北极日最长的时刻。
夏至时,南半球白昼最长,北半球白昼最短;冬至时则相反。
3. 程序推移:除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外,地球的季节变化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五、地球的地理经纬度地球的地理经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位置坐标的系统。
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则表示地球上南北方向的位置。
六、地球的地理时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地理时区。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地球动力学、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析。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二、地球动力学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碰撞,形成地表的构造地貌。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板块构造的基础,分为造山运动和地壳运动。
造山运动使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形成山脉;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断裂、下沉,形成盆地。
三、地形地貌
1.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形地貌,主要由造山运动形成。
2.平原:平原是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地貌类型,主要由河流沉积和地壳运动形成。
3.丘陵:丘陵地形地貌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主要由地壳运动形成。
4.盆地:盆地是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地壳断裂和
河流沉积形成。
四、知识点应用实例及解析
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航海、航空、地震预警等。
2.板块构造学说在资源勘探和灾害预防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板块运动规律,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3.地形地貌对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气候、平原农业、盆地生态环境等。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各种方式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潮汐等现象。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轨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且相对于地球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经历一天的白天和一天的黑夜。
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晚与白天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由地球自转和倾斜轴所决定的。
二、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公转椭圆轨道,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这个0.25天,我们会在4年中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就是闰年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和两个回归线之间移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三、倾斜轴和季节的关系地球的倾斜轴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轴倾斜的存在影响了地球各地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太阳光照会在不同季节集中在不同地区。
当北半球冬至时,地轴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远,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寒冷的冬季。
而当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则处于温暖的夏季。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差异。
当地球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即连续数周不见夜晚。
而冬至时则会出现极夜,即连续数周不见白昼。
四、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会产生潮汐现象。
潮汐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海水的周期性升降。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海洋会朝着引力强的方向靠拢,形成两个涨潮。
而在月球引力作用相对较弱的地方则形成两个落潮。
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转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一侧是白天,另一侧则是夜晚。
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也就是每天约转动23小时56分4秒,这被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
2. 公转运动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被称为地球公转或年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这一椭圆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椭圆。
地球沿着这一椭圆轨道每365.25天(即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3. 倾斜度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倾斜度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的时间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
地球轴线和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倾斜度,这个倾斜度是23.5度。
当地球某一半倾斜朝向太阳时,该地区会经历夏季;当该地区倾斜背离太阳时,会经历冬季。
而春季和秋季则是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处于倾斜与太阳直线垂直的位置。
4. 时间与时区地球自转的转动速度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从而形成了时区概念。
地球共被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着经度差15度,相邻时区的时间差一小时。
除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有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和理论需要我们了解:5.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
当地球到达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称为近地点,而到达最远位置时,则称为远地点。
这个变化会对地球的季节变化产生影响。
6. 太阳赤道仪太阳赤道仪是一种测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测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纬度。
7. 四大气候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表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气候带。
从南北极往赤道方向,分别是寒带、温带、热带和赤道带。
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与生态环境。
通过对这些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上的天文现象和自然规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和四季变化。
-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每天完成一次自转,导致地球的表面产生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等组成,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 水圈: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中,构成了水圈,水圈的循环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质灾害-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形成了地球的板块构造,解释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的形成。
- 地震:地震是地球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地壳震动,造成破坏和灾害。
- 火山:火山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地形,喷发时会释放出岩浆、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展示的技术,可以用于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 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一组卫星和接收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精确坐标,广泛应用于导航、测量和定位等方面。
5.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各具特点,受到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农业:农业是人类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
- 工业: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部分,包括制造业和能源开发,对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
方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速度: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周期: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意义:导致昼夜更替,影响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以及引起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季节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也有长周期性变化。
地球公转:
方向: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也就是一年(365.2422天)。
意义:导致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一天中正午时最大,一年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太阳直射点:春分日和秋分日时直射赤道,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和耀斑,其中黑子的变化周期为11年。
这些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无线电通讯等。
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能源。
天体系统和行星特征:
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理解,对于理解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都非常重要。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3°26′N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基本知识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黄
赤
交
球 的 位 置
角 与 二 分 二
至
日
地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典题剖析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
回答1~3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基本知识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力层次: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运动规律。能
知识精讲
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 地轴
2.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N
S
3.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因为地球在自转同时也 在绕太阳公转。
甲 乙
(1)角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 过的圆心角。
(2)线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 弧长。
1.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4.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5.公转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为1度/日 线速度: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为30km/s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概念:黄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与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的夹角 黄 大小:23°26′ 赤 交 角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3.下列节日何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B )
A.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中秋节
远日点
近日点
课堂小结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叫做自转轴,它的两端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比如在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沿着黄道面绕太阳运行。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长度。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公转速度越慢,而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公转速度较快。
第三部分: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
以下是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
2.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倾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起四季变化。
3. 昼夜长度:地球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第四部分:地球的黄昏与白昼地球的黄昏与白昼是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的结果。
以下是地球的黄昏与白昼的相关知识点:1. 黄昏:当地球某一地区的阳光逐渐变弱,太阳落山之前的时间段被称为黄昏。
黄昏的长度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白昼:当地球某一地区受到阳光照射,太阳升起到落山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白昼。
白昼的长度也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极昼与极夜: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由于地球倾斜的原因,受到影响的季节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极夜现象,即连续数日不见太阳或不见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 时间 速度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
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也
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
这个速度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同地方会有所不同。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变化,一天由自转一次完成。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这是导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的接受阳光的程度不同,由此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夏至和冬至是地球自转轴倾斜最明显的时候,夏至时南半球最接受阳光,而冬至时则是北半球。
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29.8公里,这个速度使得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到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不同,正是由于这个椭圆轨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变化导致了季节的产生。
离太阳最远的时候是在7月初,而最接近太阳的时候是1月初。
地球的进动地球的进动是指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缓慢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周期是约为26000年。
进动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当地球进动时,某些季节性的地理条件会有所改变。
进动使得地球的季节性条件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位置也在变化,从而导致了太阳照射地球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进动也影响了地球的星座位置,而且每隔2000年,星座位置都会有所不同。
总结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自转、公转和进动。
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以及星座的移动。
了解地球的运动是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关键,也是探索宇宙奥秘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现象,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2.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两极为0)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一定时期内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
如右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左图A为冬至日,右图B为冬至日)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春分日3.21 赤道北移夏至日6.22 北回归线南移秋分日9.23 赤道南移冬至日12.22 南回归线北移23026′N23026′S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229.2312.223.21赤道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 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例1:已知 120°E 的地方时为12时,求110°E 的地方时?110°E 的地方时= =例2:如右图,太阳直射A 点,则A 点地方时为 时,B 点地方时为 时,C 点地方时为 时,D 点地方时为 时。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㈢时区与区时 1.时区A .划分原因:生活中如果使用地方时,将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经度只要有差异,地方时就会不同。
为了方便,国际上采用全世界统一标准划分时区。
B .划分方法:a.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成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b.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7.5W 至7.5E 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c.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d.东12区和西12区合为1个时区。
C .各时区的时间(简称区时):各区都以该区中央经线(该区正中间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即110°E 120°E12时 ?某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2.区时的计算问题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A.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
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对应东经,西时区对应西经)例3:求东8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 B.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
方法:时区=已知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的值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东经的范围为东时区,西经的范围为西时区。
)例4:110°E 所在时区? 时区= C.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区时。
例5:已知70°E 的地方时为12时,求东8区区时?(a )求所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东8区中央经线=(b )求所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东8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D.已知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例6:(a )已知西5区为6时,求20°E 的地方时? 求已知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b )20°E 的地方时= 3.小结: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当所求区时的时区在已知区时的时区往东边走的位置时用“+”,反之用“-”。
注:求两地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一东一西,两者相加。
70°E 120°E 12时?零时区 11 西12 10 9 9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1 10 11 东12 向东数,每过一个时区增加1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75°W 20°E6时 ?0°4.国家时间: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东8区中央经线120°E 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线116°E 的地方时例7: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求伦敦时间、纽约(西五区)时间。
伦敦(中时区)时间= 纽约(西五区)时间=例8:当北京时间是5月2日10时,求东12区时间?西12区时间?东12区区时= 西12区区时= (四).日界线:人文日界线:与180°经线基本吻合,但有弯曲。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
人文日界线:注意: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所在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的部分,剩余部分是旧的一天。
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例9:已知北京时间是5与2日10时,求新一天的经度范围?★四、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材图1-3-9)1.偏移规律:顺着物体初始运动的方向看过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应用:北半球的河流冲刷右岸(岸陡),而左岸泥沙淤积;南半球的河流冲刷左岸,而右岸泥沙淤积(右岸缓)。
因而,北半球的河流右岸适合建港,南半球的河流左岸适合建港。
西5区 东8区 9时 ? 中时区 ? 零时区 11 西12 10 9 9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10 11 东12 10时 5月2日 ?? 180° 120°E 5月2日10时 5月2日0时 0° ? 180° 新一天的范围五、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正午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1天中最大值。
计算公式:H=90-纬距(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如果所求点和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二者数值相加。
)例题10:我国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26′N B.21°34′N C.25°26′N D.68°26′S(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图1-3-6或上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
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
如右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
节气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H)的纬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