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 体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 体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及转诊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诊治和管理,提高儿童健康管理质量,根据江苏省高危儿、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高危儿、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一、分级管理

1、Ⅰ类高危儿/体弱儿: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儿保门诊负责建立专案进行规范管理。

2、Ⅱ类高危儿/体弱儿:由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管理。

3、Ⅲ类体弱儿:由省辖市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有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诊并实行专案管理。

二、管理办法

1、筛查和登记:基层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高危儿/体弱儿登记在“高危儿/体弱儿管理登记簿”上,记录转诊和转归。

2、转诊:基层医疗机构对筛查出的Ⅱ类和Ⅲ类高危儿/体弱儿填写转诊单,转诊至指定医疗机构。

3、专案管理: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一般由儿童保健专业机构承担。

4、随访:基层医疗机构对转诊的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追踪随访。

5、转归:转归后转回所在基层医疗机构按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 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 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 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 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要经校医务所从头检查,经医生诊断后方可回园。 3、幼发烧38℃以上,幼儿摔伤,须送医务所处理。幼儿无其它原因长哭担心,情绪低落,也应送医务所诊断。 4、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过于丰腴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合适参加活动。 5、医务所人员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二】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 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保健站与班上老师共同管理体弱儿,根据各幼儿的情况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定期检查,复检。 3.注意体弱儿的精神状况,给予照顾。 4.随天气变化及时给体弱儿增减衣服,在体育锻炼时给予特殊照顾。 5.根据例外的体弱原因,按例外的管理常规照顾好幼儿。 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建立方案,并做好记录。6.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或过于丰腴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合适参加活动 7.保健站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睡眠卫生要求: 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持稳定情绪。 2.按时起居,根据幼儿年龄、体质情况来决定睡眠和起床顺序,每日午睡2小时。 3.幼儿睡眠时要脱掉外衣、裤,培养幼儿与睡眠有关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穿脱衣服、鞋、叠被子等,对年小能力差的幼儿老师要给予教育。 ●饮水卫生要求: 1.每天保证供应充塞的温度适中的饮用水。 2.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 3.平时随渴随喝,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

体弱儿管理制度

凤翔县中医医院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档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中度:年龄测体重〈P3 身高测体重〈P3 4、生长迟缓:身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相比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 (矮小儿:1、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2、骨龄延迟〈2个标准差3、身高年长〉4CM4、智力正常。应管理不记个案,身高超过P3以上可不管。) 5、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脏扩大、青紫、昏厥者(有这些情况者不宜入托)。 6、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7、哮喘:经常发作者。 二、单纯性肥胖:参考上海地区标准身高测体重〉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长保健应该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幼儿在家的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五、对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及小结分析。

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通过对本园体弱儿的了解,加强保教配合,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特殊照顾及个别护理,使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体弱儿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对贫血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必备的):年龄在6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轻度:9—<11g/dl 中度:6—<9g/dl 重度:<6g/dl 2.发现贫血患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家园配合,查找贫血的原因,共同进行管理,对患儿全面加强一日生活中的照顾。 3.对轻度贫血的幼儿进行登记管理,要有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记录。 4.对中、重度贫血的患儿进行专案管理,一般情况下应在3个月内结案。 5.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中、重度)及饮食治疗(轻度),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 6.转诊:经药物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者,应转诊。若在园儿童患中、重度贫血一般建议患儿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7.结案: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中、重度)或饮食治疗(轻度)4—6周方可结案。

(二)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及时与家长联系,分析病因,要求班内保教人员在患儿的进餐、活动等一日生活中多照顾,纠正其不良习惯。 2.定期监测:以大体检时间为准 (1)低体重:每月测量体重一次; (2)发育迟缓: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 (3)消瘦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一次,每3个月测量身高1次; (4)将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5)结案:直至患儿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为止。 3.根据儿童营养不良分类及病因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与干预,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等;依据患病情况的不同为患儿提供饮食护理。 (三)对反复感染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以儿童考勤为准) (1)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天数累积5天及以上者。(2)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带药(抗感染性药物)累积7天及以上者。 (3)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及带药累积10天及以上者2.方法及内容: (1)定期进行统计,筛出反复感染儿童。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 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 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 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 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 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 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 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 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 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案。 血红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在册,落 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

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童星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幼儿园体弱儿专案管理

体弱儿专案管理 本表包括婴幼儿佝偻病、小儿贫血、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等体弱儿的专案管理。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口:常住(),暂住() 母亲姓名:年龄:职业:联系电话: 父亲姓名:年龄:职业:联系电话: 母亲怀孕情况:营养状况:患何疾病:服何药物: 出生情况:孕周();顺产(),吸引产(),剖腹产();单胎(),双胎(); 出生体重()千克,出生身高()厘米。 喂养方式:母乳(),混合(),人工()。 VitD添加情况:从未服用()。有服用,从()个月开始,每天服()IU,有时服(),()月停服。 辅食添加情况:生后()月开始添加。菜水、果汁()月,蛋黄()月,碎肉()月,猪肝()月,粥或面()月,鱼()月,其它: 饮食习惯:正常(),厌食(),偏食(),挑食(),零食()。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不足2小时(),不足1小时() 近一年患病情况:腹泻()次,感冒()次,肺炎()次,其它: 。 病史: 。 症状: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差(),多汗(),易惊(),烦躁()头发干枯稀疏(),皮肤、粘膜苍白(),体重不增(),消瘦(),腹泻()。其它:。 体征:体重()千克,身高()厘米;明显颅骨软化(),乒乓颅(),典型方颅(); 枕秃(),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肋串珠(),鸡胸(),肋外翻(); 手镯(),脚镯(), O型腿(), X型腿();肌肉韧带松弛()。面容(),皮肤、粘膜(),淋巴结(),肝(),脾()。心:。 肺:。 其它:。 化验:Hb()g/L, RBC()×1012/L, WBC()×109/L; 血钙()mmol/L,血磷()mmol/L,碱性磷酸酶()IU/L; 血清铁蛋白(SF)()u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umol/L, 血清铁(SI)()umol/L。其它:。 初步诊断:医生:诊断日期: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完整版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卡(册)。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一岁内每三个月一次,一至三岁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一次)。 3.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4.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条例》。 5.普及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心理、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6.有计划地培训下级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人员。 7.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资料,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

8.开展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心理、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方法 1.政府领导参与和全社会支持。 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2.家长是儿童保健有力的支撑点,须重视家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3.分析现状,确定工作重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分析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工作内容。 4.防治结合。 儿童保健着眼于人群,通过个体的防治及群体防治而达到目的。 5.平等、有效。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 理制度办法(一)体弱儿管理1 .管理范围体弱儿包括: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发育行为异常、常见畸形等。 2 .管理方法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2)专案管理: 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相应的专案管理记录。针对儿童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及追踪随访。 3)管理措施: 详见如下具体各类管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1 .管理对象: 儿童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 童。 2 .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 中的营养不良专案管理记录。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医院治疗。 4)转诊: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诊至医疗保健机构。转诊后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5)结案: 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三M-2SD即可结案。 3 .管理措施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 生长迟缓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进行管理。 2)应认真查找病因,例如: 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 3)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4)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给予相应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 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 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 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 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 列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 案。血红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 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高危儿管理制度(总2页)

高危儿管理制度(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 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

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 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组 成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的管理制度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要经校医务所重新检查,经医生诊断后方可回园。 3、幼发烧38℃以上,幼儿摔伤,须送医务所处理。幼儿无其它原因长哭不安,情绪低落,也应送医务所诊断。 4、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5、医务所人员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二】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保健站与班上老师共同管理体弱儿,根据各幼儿的情况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定期检查,复检。 3.注意体弱儿的精神状况,给予照顾。 4.随天气变化及时给体弱儿增减衣服,在体育锻炼时给予特殊照顾。 5.根据不同的体弱原因,按不同的管理常规照顾好幼儿。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建立方案,并做好记录。 6.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或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7.保健站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睡眠卫生要求: 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持稳定情绪。 2.按时起居,根据幼儿年龄、体质情况来决定睡眠和起床顺序,每日午睡2小时。 3.幼儿睡眠时要脱掉外衣、裤,培养幼儿与睡眠有关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穿脱衣服、鞋、叠被子等,对年小能力差的幼儿老师要给予教育。 ●饮水卫生要求: 1.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饮用水。

2.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 3.平时随渴随喝,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 体弱儿班級管理(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 一、营养不良 1.做好納儿的食管理,鼓励幼儿进食,鼓励幼儿添饭,增加谷类的摄入,纠正幼儿偏食。 2.幼儿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心律、出汗、面色,防止过度疲劳 3.营养不良幼儿不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肠蜡动从而影响食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 1.孩子的衣被要适当增减,尽量穿一些棉布做的衣服,可以散热。 2.居室尽量保持安静,注意室内空气換新,禁烟,温度20度左右为宜,尽量避免空气对流,直吹幼儿。 3.加强护理,根据气似变化增减衣物。 4.保证充足的体息和睡眠,多喝水,给孩子准备一些流质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含高维生素C和A的食物为佳。 5.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护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和班级用品的消毒。 6.保健人员对服药的幼儿要观察服药后的情况。 7.感冒发热期,要送到保健室观察体息,做好口腔护理,38.5以上应给与物理降温,必要时通知家长接到医院就诊。 8.对喘的幼儿症状末缓解,通知保健老师将患儿带到保健室观察,或通知家长。 三、贫血 1.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贫血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2.鼓励幼儿参加体格锻炼活动、给贫血儿制定适量的体格锻炼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动静配合,避免劳累。 3.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食物力求多样化,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适当吃一些动物肝脏,不要吃多。荤汤不要作为荤菜,营养主要在肉里。 4.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时,注意添加橘汁等富含VC的食物,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同时避免食用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茶汁、酒、柿子等。 5.服铁剂药物期间,因铁剂原因幼儿大便会有发黑现象。铁剂应在两餐之间服用。 6.午睡时不要让贫血儿睡在风口,避兔着凉。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的管理对 象,建立个案。血红蛋白<110g/L的幼儿应登记在册,落 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3 3、生长迟缓: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相比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 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一下。 4、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脏扩大、青紫、晕厥者。 5、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肺炎2次/年), 哮喘幼儿。 6、常见畸形。 二、单纯性肥胖 肥胖分度:轻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9%(不计个案,仅管理) 中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49.9% 重度:体重超过或等于标准体重50%(中重度应记个案并管理) 三、针对体弱儿管理措施 1、一旦发现体弱儿,立即进行登记,并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 2、对于营养不良或中度以上肥胖的幼儿我们制定了以下措 施:

⑴营养不良:告知班级老师幼儿营养不良的情况。对于营养不良的幼儿我们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案,逐步增强营养不良幼儿的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活动和休息适量交替,并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时间,坚持户外活动即可以增强体质、抵抗外界刺激,又可以让机体的能量适当的消耗,让体弱儿有进食的欲望。保健医生应经常督促保育老师重点护理体弱儿,及时帮助他们擦汗、穿脱衣服,必要的时候应该为幼儿吹干汗渍以防感冒,做好降温、保暖工作。观察体弱儿的食欲,鼓励多吃、吃完。对于进餐量小的幼儿,就采取少量多餐的措施,告知家长可以额外给幼儿加营养餐,过一段时间再逐步增加每餐进餐量、减少用餐次数。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对于不吃蔬菜的幼儿,老师可以同他将一些、简单的道理,鼓励幼儿食用蔬菜,改掉挑食的毛病。注重饭菜的色、香、味从而增加幼儿食欲。每周为营养不良的幼儿增加营养餐,包括水果、豆制品、蛋类、鱼类、肝类等等。午睡时加强巡视做好照顾,及时盖被,多汗幼儿及时擦汗,起床时首先为体弱儿穿衣,避免受凉感冒。将体弱儿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的联系,告知家长营养不良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危害和如何配合幼儿园老师针对营养不良幼儿的措施。通过保健专栏定期为家长介绍、推荐一些荤素食搭配的制作方法。 ⑵单纯性肥胖:告知班级老师幼儿肥胖的情况。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来制定肥胖儿的护理措施。户外活动时让肥胖幼儿适

体弱儿管理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体弱儿管理规范 篇一: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体弱儿的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 2.轻度营养不良; 3.轻度肥胖; 4.轻度佝偻病; 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 2.中度营养不良; 3.中度肥胖; 4.中度佝偻病 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 2.重度营养不良; 3.重度肥胖; 4.重度佝偻病; 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视、斜视; 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 8.听力障碍; 9.情绪或行为障碍; 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 11.传染性疾病; 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转诊至市妇幼保健院,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 三、体弱儿分级管理程序和办法

1.Ⅰ类、Ⅱ类体弱儿管理:由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中规定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专案管理或及时转诊,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类专案管理”标识。 2.Ⅲ类体弱儿管理: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筛出的Ⅲ类体弱儿转送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专案管理期间体弱儿仍需按系统管理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 (1)转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筛查出的可疑Ⅲ类体弱儿,及时填写体弱儿转诊登记本和“体弱儿转诊通知二联单”,一联“通知单”交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孩子凭“通知单”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同时将上转儿童姓名、联系电话、体弱儿因素及时用电子邮箱通知市妇幼保健院。 (2)接诊:市妇幼保健院对转送来的体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凡经确诊的Ⅲ类体弱儿要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本,认真做好登记,并根据《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专案管理”标识,同时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体弱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定期健康检查。如不能确诊为Ⅲ类体弱儿的,应及时转回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衔接和指导。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高危孕妇筛查制度 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外、妇产科病史,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和分娩,并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二、高危孕妇首诊负责制度 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妇保科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访笔录。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在转送途中有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六、宣传工作 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江口县妇幼保健院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童星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