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的上下位置;2.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2.学生能够根据所述的位置关系正确地摆放物体。

教学准备1.课堂物品:教学板书、各种物品(如酒瓶、水杯等);2.电子教具:无。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物品,如酒瓶、水杯等,并询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这些物品都有几个共性,如颜色、形状等;3.老师再次询问学生这些物品还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有上下、前后之分。

2. 认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个物体,向学生提问:“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询问:“这个物体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3.继续出示其他物体,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逐渐掌握物体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

3. 认识(30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物品,让学生根据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分别放置在桌子上。

例如,放置一个酒瓶,要求学生放在桌子上方,并将水杯放在酒瓶的下方;2.老师再出示几个物品,要求学生放到桌子的前面或后面。

例如,放置一个书本,要求学生将其放在桌子的前方,并将一只笔放在书本的后方;3.在学生放置物品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摆放。

4. 童谣教学(1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以下童谣:上上下下手心里,前前后后掌心里。

跳跳跳,轻轻地,左右摇摇全都会。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童谣,加强学生对上下前后位置的理解。

5. 练习(25分钟)1.老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摆放物品的位置;2.学生在纸上作答,并在后面标注物品的位置,再将纸交给老师进行批改。

6. 归纳(5分钟)1.老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逐个展示正确的答案;2.通过归纳学生错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案)第四单元 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 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方位词的使用。

2.能够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3.能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或场景的位置,通俗易懂。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方位词的概念及使用。

2.能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或场景的位置,通俗易懂。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白板、马克笔、彩色粘贴纸、图片、小玩具、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铺垫1.教师拿出一个玩具,在教室里走动时,让学生说出玩具的位置以及与教师的距离关系。

2.教师让学生拍拍身旁的同学,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新知1.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一些物品的位置,如书桌、椅子、黑板、白板等,让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播放与位置相关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听取其中使用的方位词。

2.讲解:–介绍方位词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示范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物品放在哪个位置等。

3.操练:–让学生看图片、动手摆放小玩具并描述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出示生活中实际物品并描述它们在房间中的位置关系。

课后巩固1.教师列出几组描述场景的方位词语句,要求学生进行排列组合,使句子意义最完整。

2.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房间,运用文中所学知识,将房间内的物品按位置归类,并将归类的物品写在纸上。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实际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家中布置家具。

2.教师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迷宫或者其他小型场景,让学生在其中寻找指定物品,并使用所学的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方式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采用图片、录音、视频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方位词及使用方法。

需要改进的一点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对于学生的引导问题,让问题更针对与学生的思考,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语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2.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语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1. 上下位置1.引导学生探讨上下位置的概念,如天空在地上的上方,地面在天空的下方。

2.引导学生分析照片和图画中的物体位置,并使用上下位置词语进行表述。

2. 前后位置1.引导学生探讨前后位置的概念,如校门在学校前面,校门背后是学校后面。

2.引导学生分析照片和图画中的物体位置,并使用前后位置词语进行表述。

3. 综合应用1.对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练习,如围绕教室、校园场地、小区等进行认位置练习。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法通过让学生进入各种情境中,使学生感知和掌握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图形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分析照片和图画中的物体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1. 探究上下位置1.老师先向学生讲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如天空在地上的上方,地面在天空的下方。

2.老师展示一个有物体的图片,鼓励学生用上下位置词语进行描述。

3.学生根据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上下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探究前后位置1.老师先向学生讲解前后位置的概念,如校门在学校前面,校门背后是学校后面。

2.进一步向学生解释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区别。

举例:“小明在教室前面”和“教室在小明后面”的区别。

3.老师展示一个有物体的图片,鼓励学生用前后位置词语进行描述。

4.学生根据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前后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综合应用1.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际场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认位置练习。

2.学生回归课堂,老师结合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拨和批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认识上下、前后的概念;2.掌握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3.了解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1.上下、前后的概念;2.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

3. 教学难点1.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准备4.1. 环境准备1.教室环境整洁、安静;2.板书准备充分。

4.2. 教具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2.板书笔、橡皮。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下、前后这些词汇,它们是什么意思呢?2.让学生通过操纵自己的身体,感受一下上下、前后的指代关系。

5.2. 认识上下、前后(2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正确的指示方法。

5.3. 深化认识(15分钟)1.再次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更加精细的指示方法。

5.4. 拓展应用(10分钟)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班内进行上下、前后的指示。

5.5. 总结(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如何运用于生活中。

6.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对于上下、前后指示方法的理解和记忆;3.下节课可将认知范围拓展至其他方向的指示方法。

一年级上册《认位置 (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认位置 (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认位置 (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本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题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揭题:今天这节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小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大小方向的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 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2. 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述出物体的位置关系,并描述正确的方向。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 班务处理2. 独立观察当教师进入教室时,要求学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在教室中央,不许移动,用手指指向上、下、前、后,并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3. 热身(画图)教师带领学生画出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图形,并复习上课所学内容。

Step2:讲授1. 学生对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教师通过干、净、高、短、厚、薄等形容词,指导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苹果在桌子上面,矮的学生站在高的学生身后等。

2. 学生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上课所学的基本位置关系和形容词,教师与学生一起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关系。

Step3:练习1. 观察练习教师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进行观察练习,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桌子上或地下放置不同大小的物品,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通过语言表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Step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目标及重点,并请学生一起回答总结问题。

如:在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在使用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时,我们应注意什么?Step5: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出家中某个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的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教案制定好,确保课堂上的流程能够顺畅进行。

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3. 对于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上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耐心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提高掌握技能的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与反思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1. 圈一圈。

(1)香蕉的(左,右)面是西瓜,
梨的(左,右)面是苹果。

(2)草莓在菠萝的(左,右)面,
南瓜在梨的(左,右)面。

2.
在的上方画△,在的下面画☆。

在的左边画○,在的右边画□。

3.想一想,连一连。

答案:
1.
(1)香蕉的(左,○
右)面是西瓜,梨的(○左,右)面是苹果。

(2)草莓在菠萝的(○左,右)面,南瓜在梨的(左,○
右)面。

2.

○ □

3.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讲话致辞、合同模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templates, lesson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位置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第一章:上下教学内容:1. 学习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教学重点:1. 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 运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 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如苹果、篮子等,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上”和“下”,用于游戏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注意它们的位置。

2. 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出示图片,如苹果在篮子上方,篮子在苹果下方。

2.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 讲解上下位置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片进行上下位置的的游戏。

2. 学生互相描述卡片的位置,如“你的卡片在我上面”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教室里物品的上下位置。

2.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的上下位置?第二章:前后教学内容:1. 学习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位置。

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重点:1. 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 运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 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如小鸟、树木等,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前”和“后”,用于游戏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门等,注意它们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位置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前后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玩具、书籍等,用于展示位置关系。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上下、前后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上下、前后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白纸和笔画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4. 游戏巩固: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上下、前后的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六、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左右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

八、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左右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左右的地位关系。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左右的知识。

九、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玩具、书籍等,用于展示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空间位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定义和概念。

2. 上下、前后的应用和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 讲解:讲解上下、前后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上下、前后的概念。

4. 应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1. 认识上下、前后2. 定义和概念:上下、前后的定义和概念3. 应用和练习:上下、前后的应用和练习题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 应用题:应用题,让学生用上下、前后的概念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进。

3. 学生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增加学生的活动。

4.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以上是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生活实例、游戏互动等,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感知。

四认位置-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认位置-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认位置-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

2.能够根据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够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进行简单的行动。

教学重点
认识和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位置》的教材。

2.进行位置训练的小布偶或其他可拼装的玩具。

教学步骤
导入新知识
1.老师出示小布偶或其他玩具,向学生介绍物体的位置,并询问学生能否描述物体的位置。

2.学生根据物体的位置描述,回答物体所在的位置。

感知物体的位置
1.老师出示具有方向词汇的图片,如“上下左右”,并引导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移动。

2.学生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移动,并说出移动的方向。

认知物体的位置
1.老师出示一个物体,并说出描述物体位置的语句。

2.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指出物体的实际位置。

实践训练
1.老师让学生自行搭建一个城堡或道路等,学生在搭建完成后,说出自己所搭建的物体在位置上的特点。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移动物体,如“将物体向左移一格”、“将物体向前移动两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词汇。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词语,学会了根据语言描述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上进行了简单的行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2022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与反思

2022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与反思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棋辰学校陈慧兰
1. 圈一圈。

(1)香蕉的(左,右)面是西瓜,
梨的(左,右)面是苹果。

(2)草莓在菠萝的(左,右)面,
南瓜在梨的(左,右)面。

2.
在的上方画△,在的下面画☆。

在的左边画○,在的右边画□。

3.想一想,连一连。

答案:
1.
(1)香蕉的(左,○
右)面是西瓜,梨的(○左,右)面是苹果。

(2)草莓在菠萝的(○左,右)面,南瓜在梨的(左,○
右)面。

2.

○ □

3.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精选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书第10-11页,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分辨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领会了上下、前后的含义这一资源,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图右边的一些问题。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使他们意识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相对的,在说方位时应该确定参照物,明确以什么为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本、文具盒、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在教室里)你能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前?哪是后?(先指名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指,再指出学生在讲台上指,再指名学生任意站一个地方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东西?(可改变地点、方向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再转过方向说说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粉笔和课书,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再鼓励学生观察,还有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并且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课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地点 (上下、前后 )》教课设计范文[教课内容]教科书第 10 页的例题,第 10~11 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本课教课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教材供给学生熟习的教室场景,让学生经过察看,领悟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向,再组织学生领悟物体之间的地点关系是相对的。

“想一想做做”经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察看、描绘上下、前后地点关系的习惯和应意图识,同时使学生拥有初步的空间观点。

本课的教课要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

[教课目的]1、在详细场景里领会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能比较正确地确立物体上下、前后的方向。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向要求,解决平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绘物体所在的地点,发展初步的地点观点。

3、在分组学习中培育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揭露课题第1页/共7页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地点关系呢?3、揭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地点。

(板书:认地点 )二、议论沟通,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

发问:察看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 ) 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组介绍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议论沟通。

(1)组内议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地点?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小组报告。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边,小明在小军前方。

?(3)议论:国旗在黑板的上边,还可以够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方,又能够如何说?3、分组议论。

发问:你还可以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议论后报告:地球仪在讲台的上边,讲台在地球仪的下边。

小红在小平的前方,小平在小红的后边。

4、联系教室真切场景,感悟地点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地点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必定的地点关系,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边,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上、下”“前、后”教案吴云/2014.09.22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相关巩固练习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三、重、难点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老师:PPT课件学生:数学书、文具盒、铅笔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这座大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南京长江大桥图片)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二)新授1、上、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即时练习:①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②游戏“听口令,做一做”,通过把书放文具盒上,铅笔放书上等练习加强对“上”“下”的认识。

2.前、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前”、“后”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即时练习:①游戏“我来说,你来做”,由手向上,手向下,手向前,手向后加强对“前”、“后”的认识。

(三)巩固1、拍手操2、巩固练习①书、电话,球上下排序②森林公园,各动物比赛,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那你们就记住“上头下脚,前胸后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描述事物位置关系的习惯,初步建立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历。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初步建立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描述事物位置关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 师:谁能告诉大家,讲台上面有哪些东西?(书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书的下面)
2. 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清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与顺序,今天我们一起来认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观察挂图,感受位置
1. 出示第10页的主题图。

图中画的是什么?
粉笔在什么东西的上面?
扎蝴蝶结的女孩在谁的后面?
2. 说一说你还能从图中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
1. 老师说,学生动手在课桌上操作。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上面,把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把垫板摆在数学书的下面。

2. 4人小组合作操作。

组长说操作要求,另3名组员操作,最后互相检查操作是否正确。

四、看第11页第3题的插图说一说
1. 小动物赛跑,你们看,谁跑在最前面?
(1)小狗的前面是(),后面是()。

(2)小松鼠在()的前面,后面是()。

2. 电冰箱。

瞧!冰箱里的食物可丰富啦!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在鸡蛋的下面,又在白菜的上面。

五、动脑筋
小朋友排队(P11第4题)。

芳芳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

(1)其他小朋友可以怎样说?
(2)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