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课堂PPT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57d5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a.png)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日期:
肝胃郁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文化程度: 胃阴不足证□
入院 胃络瘀阻证□
20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21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改进意见: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
7
(二)胃脘胀满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 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8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
16
五、护理难点
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鼓励患者建
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
对性干预。 3.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17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 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 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19eb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b.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胃脘痛是指疼痛感集中在胃脘部位的一种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和胃气不和、脾胃虚弱、湿热扰生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因素,本文将总结分析一种中医护理方案,并报告其实施后的护理效果。
一、中医护理方案介绍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药物调理、针灸和推拿按摩等手段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症状。
具体的护理方案如下:1. 药物调理:选用益气养胃、健脾和胃的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黄芪、党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气血,提高脾胃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从而缓解胃脘痛。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曲池等。
针灸可以促进胃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胃脘痛症状。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胃脘部位,促进胃脘部位的气血流动,缓解胃脘痛。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二、护理效果总结经过对一批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实施之后,我们进行了护理效果的总结分析。
1. 症状缓解明显: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后,胃脘痛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疼痛感减轻,胃脘部位的不适感明显减少。
患者的饮食欲望得到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增强。
2. 体格指标改善:通过护理方案的实施,胃脘痛患者的体格指标也有所改善。
例如,体重增加、面色红润、舌苔减少等。
这些指标改善的情况与胃脘痛症状的缓解相一致。
3. 生活质量提高:胃脘痛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合理,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胃脘痛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三、实施报告在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方面,胃脘痛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存在对中医护理的怀疑和抵触心理,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解释。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通过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fc2fe1ec3a87c24128c453.png)
主要症状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百分比 胃脘疼痛 50 人50 人胃脘疼痛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胃脘痛是我院内科“ 5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 2015 年 1月至 12 月,我院内科“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5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 44 例:肝胃气滞证 10 例,脾胃气虚证 10 例,肝胃郁热证 10 例,肝胃湿热证 5 例,脾胃虚寒证 5 例,胃阴不足证 2 例,胃络瘀阻证 2 例,其它补充诊断 11 例、瘀血停胃证 2 例,饮食伤 胃证 1 例, 肝气郁滞证 1 例,瘀阻肠络证 1 例,肝气犯胃证 4 例,肝胃气虚证 1 例,气虚血瘀证 1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饮食;深呼吸 / 肌肉放松、活动、体位、口腔护理、情志护理、疼痛评估、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监测营养 指标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艾灸、中频脉冲、水疗、中药封包、拔火罐。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深呼吸 / 肌肉放松 23 46% 活动 35 70% 饮食指导。
50100%其它护理措施26 52%嗳气反酸 3 人纳呆 2 人活动 6 75% 饮食9 100%胃脘胀满9 人情志护理 3 33%排便指导 2 22%腹部按摩 2 22%其它护理措施 1 11%体位护理 3 100%饮食/ 水 3 100%情志护理 1 33%其他护理措施0 0%口腔清洁0 0%监测营养指标0 0%饮食指导 2 100%其他护理措施0 0%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耳穴贴压25 50%艾灸28 56%水疗10 20% 胃脘疼痛50 穴位贴敷 4 8% 胃脘疼痛50 中药熏洗 2 4%中药封包 2 4%拔火罐 2 4%中频脉冲 1 20% 胃脘胀满9 穴位贴敷0 0%纳呆 2(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例数依从性( %)满意度( %)项目贴敷按摩穴位注射 0 0% 耳穴贴压 2 22% 艾灸 4 44% 水疗 1 11% 穴位贴敷0 0% 嗳气反酸 3 穴位注射 0 0%艾灸 0 0% 穴位按摩0 0% 耳穴贴压0%(人)依从 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 不满意 穴位 4 人3(75%)1( 25%) 0( 0%) 3( 75%)1(25%)0(0%)穴位0 人0(0%)0( 0%)0(0%)0( 0%)0(0%)0耳穴25 人贴压24( 96%)1(4%)0(0%)21(84%)4(16%)0(0%)艾灸30 人29( 96%)1(3%)0(0%)23(76%)7(23%)0(0%)拔火罐 1 人 1 ( 100%) 0(0%) 0( 0%)1(100%)0(0%)0(0%) 中频脉3 人3( 100%) 0(0%)0( 0%) 3(100%) 0( 0%)0(0%)冲 水疗11 人 11( 100%)0(0%)0(0%)11(100%)0(0%)0(0%) 中药封 2 人2( 100%) 0(0%)0( 0%) 2(100%)0( 0%)0(0%)包中药熏2 人2( 100%)0(0%)0( 0%) 2(100%) 0( 0%)0(0%)。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820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6.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调理脾胃,调畅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胃脘痛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的平衡。
其次,调理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胃脘痛。
因此,胃脘痛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再次,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胃脘痛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香附、白术、陈皮、山药等,这些中药具有健脾益胃、调畅气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胃脘痛症状。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畅经络、活血
化瘀,推拿可以舒经活络、调理脾胃,从而达到缓解胃脘痛的效果。
总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调理情志、中药调理
和中医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理脾胃的目的。
希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饮食和情志的调理,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6109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概述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胃部问题或消化系统不适应某些食物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内蕴、肝胃失和等有关。
胃脘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并引起不适感,因此中医护理非常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食物、生冷饮料、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症状。
•合理搭配饮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温熟绿豆等,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脘痛的症状。
2. 定期运动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寒湿内蕴等问题,并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每天进行。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胃脘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生姜。
–功能:益气健脾、健胃止痛。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保和丸–组成:陈皮、茯苓、白术、半夏、甘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请在使用中药调理前咨询中医师,以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胃脘痛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香蕉:富含钾和维生素,可以缓解胃脘不适感。
•柠檬水:具有酸性的柠檬水可以帮助增加胃酸分泌,改善胃脘痛症状。
•薏米水:薏米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痛。
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5. 生活调节•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有助于胃部休息和恢复。
•减轻压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胃脘痛症状。
适当的放松和减轻压力可以改善胃脘痛。
总结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在中医护理下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测试题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4fb1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0.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测试题
1. 胃脘痛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a. 饮食不当
b. 感冒发热
c. 运动过度
d. 睡眠不足
2. 对于胃脘痛,以下治疗方法哪些是中医常用的?
a. 药物治疗
b. 食疗
c. 针灸
d. 按摩
3. 内容提到的“胃脘不舒”应如何理解?
a. 胃脘部位感觉不适
b. 认为胃脘有疾病
c. 胃脘部位感觉涨胀
d. 脾胃功能不好
4. 什么是“生薑加醋汁”,有何作用?
a. 生姜切片,加入醋中浸泡,有助于缓解胃脘不适
b. 生姜榨汁,加入醋中,有助于治疗感冒发热
c. 食用某种食物时配醋食用,能够辅助消化
d. 醋中加入适量生姜汁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5. 对于胃脘痛,以下哪些是易引发病情加重的饮食?
a. 油炸食物
b. 酸性食物
c. 肉类食物
d. 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答案:
1. a
2. a、b、c、d
3. a
4. a
5. a、b、c。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610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1.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是指位于胃脘的疼痛感,通常由于胃黏膜受损或者消化系统其他问题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采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治疗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一、中药调理1.草果白术汤草果、白术分别为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中草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
将草果、白术各适量煎煮服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2.半夏泻心汤半夏具有消滞化痰、健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将半夏、甘草、黄连、泽泻、木香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3.人参黄耆汤人参、黄耆分别为补气、健脾胃的中草药,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气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将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二、食疗1.黄精炖猪心黄精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伴有阴虚的症状。
将黄精、猪心适量炖煮,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2.粳米粥粳米具有健胃益脾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
将粳米煮成粥,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3.菊花薄荷茶菊花、薄荷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口渴、目赤等症状。
将菊花、薄荷泡水饮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三、针灸1.穴位选择主要选择中医经典穴位,如足三里、关元、中脘、神阙等穴位。
2.针灸方法选择适量的针刺时间和刺激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多种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同时,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胃脘痛的重要措施。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164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3.png)
避免私自用药
如患者需要服用中药或西药,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私
自用药。
饮食调护
01
02
03
饮食规律
胃脘痛患者应保持饮食规 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 暴食。
宜食易消化食物
患者应选择易消化、细软 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 油腻、粗糙、寒凉等刺激 性食物。
根据证型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的证型,如脾胃 虚寒、胃阴不足等,可适 当调整饮食,多吃温补、 滋阴、补气血等食物。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或黄酒调匀后外敷于胃脘部,可缓解 疼痛。
针灸护理
针刺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
灸法
使用艾条或温针灸等方法刺激穴位,以温经散寒、舒经活络。
推拿护理
腹部按摩
以手掌置于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疼痛。
背部按摩
用拇指或掌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可舒缓胃部紧张的肌肉。
护理效果
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展示胃脘痛 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成效,包括 疼痛缓解程度、发作频率的减少 、患者自我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患者自我护理
健康宣教
向患者传授关于胃脘痛的基本 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常见诱 因、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程度。
饮食调护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 搭配,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 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推荐 一些具有养胃护胃作用的食物 ,如山药、红枣、南瓜等。
特点
胃脘痛起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发作,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 胃脘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医对胃脘痛的认知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胃脘痛的相关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指出:“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中医对胃脘痛的常见护理问题
![中医对胃脘痛的常见护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1fcf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7.png)
中医对胃脘痛的常见护理问题介绍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中医认为胃脘痛多是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当、情绪紧张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对胃脘痛的护理主要包括调理脾胃、调节饮食、舒缓情绪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对胃脘痛的常见护理问题。
脾胃虚弱的护理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症状。
2.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消化吸收。
3.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类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黏膜。
4.食用温热食物:避免冷饮、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胃部,损伤阳气。
调节作息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进食,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
2.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中药调理1.补益脾胃药物: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中药,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脘痛症状。
2.调理气血药物:可选用当归、川芎、熟地等中药,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胃脘痛。
饮食调节忌口食物1.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容易刺激胃部,加重胃脘痛症状。
2.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煎炸食物等,容易加重胃部负担,引起胃脘痛。
3.酸性食物:如柠檬、醋等,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
宜吃食物1.温热食物:如煮熟的蔬菜、煮粥等,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
2.轻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
3.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脘痛。
舒缓情绪放松身心1.深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舒缓胃脘痛症状。
2.足浴: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胃脘痛。
中医按摩1.胃俞穴按摩: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骨隆起处),每天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2.足三里穴按摩: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骨隆起处),每天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舒缓胃脘痛。
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bb4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f.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一、前言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累过度等导致。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治,强调辨证施护,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为目标。本方案旨在为胃脘痛患者提供详细、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
1.显著缓解胃脘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
3.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胃脘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饮食宜忌原则。
(3)生活调养: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护理评估
1.症状评估:定期评估患者胃脘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等。
2.生活质量评估:运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以缓解胃脘痛症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缓解胃脘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胃脘痛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Microsoft Word 文档
![胃脘痛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9549025bcd126fff7050be7.png)
胃脘痛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1)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纳少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以温阳益气建中.。
临证(症)施护a、注意休息和保暖,病室朝阳,切勿受寒,避免劳累;b、宜温补饮食,如莲子、胡桃、龙眼、大枣、羊肉及姜葱、胡椒、大蒜、韭菜等。
c、痛时可在上腹部放置热水袋或进热饮食,以暖中止痛;d、或艾灸中脘、足三里,或按摩、热敷上腹部。
(2)饮食停滞型胃脘痛症见:饮食停滞型胃脘痛常有有饮食不节或不洁史,症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厌食,或食谷不化、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胃脘痛患者护理常规
![胃脘痛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10257a8af1ffc4ffe47acfb.png)
胃脘痛患者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辨证:寒邪犯胃证、肝胃气滞证、胃热炽盛证、胃阴亏虚证、食滞胃肠证。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措施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3.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以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形状;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血、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或者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5.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6.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7.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剂止痛;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三、健康教育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四、出院回访1.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2.了解患者是否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3.是否医嘱正确服用药物,了解药物的疗效,定期复查。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试题 (1)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试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81ae88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d.png)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试题一、单选题1. 中医中胃脘痛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单选题]A. 外感风寒B. 饮食不节(正确答案)C. 情志不畅D. 劳倦过度2. 胃脘痛在中医中属于哪个脏腑? [单选题]A. 肺B. 肝C. 胃(正确答案)D. 肾3. 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包括以下哪项? [单选题]A. 寒邪犯胃B. 湿热内蕴C. 肝气郁结D. 肺热咳嗽(正确答案)4. 胃脘痛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单选题]A. 以养为主,以治为辅(正确答案)B. 以治为主,以养为辅C. 只治不养D. 只养不治5. 胃脘痛患者饮食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A. 饮食宜清淡B. 避免辛辣刺激C. 可多食油腻(正确答案)D. 定时定量进食6.与大便的排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单选题]A.肝的疏泄功能(正确答案)B.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C.脾的运化功能D.肾的气化功能7.饥不欲食的病机是() [单选题]A.脾失健运B.胃强脾弱C.胃阴不足(正确答案)D.胃火炽盛8.黄厚腻苔不见于( ) [单选题]A.痰热交阻B.食积化热(正确答案)C.感受湿热D.痰浊化热E.寒湿内结9.对肝胃不和证,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依据是: ( ) [单选题]A.呃逆,嗳气,吞酸B.苔薄白,脉弦数C.胸痞闷,善太息D.胃脘、胁肋胀痛(正确答案)E.抑郁寡欢少言10.对于“胃家实”的含义,下列哪项认识最正确: ( ) [单选题]A.胃肠邪气盛实B.胃家燥结成实C胃肠燥热亢盛(正确答案)D肠中燥结成实11.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单选题] A肝、肾(正确答案)B.脾、肾C心、肺D.胆、肾12.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 ) [单选题]A.胀痛B.灼痛(正确答案)C.隐痛D.爆痛E刺痛.13.胃痛的发病关键是( ) [单选题]A.气虚B.气怯C.气滞(正确答案)D.气陷E.气逆14.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关系密切( ) [单选题]A.肺睥B心肺C.肝脾(正确答案)D.脾肾15.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 [单选题]A.理和胃止痛(正确答案)B.活血理气止痛C.消食化积止痛D清热泻火止痛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 [单选题]A.胃脘胀痛、攻撑作(正确答案)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二、多选题17. 胃脘痛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A. 胃脘部疼痛(正确答案)B. 恶心呕吐(正确答案)C. 腹胀腹泻D. 口苦咽干18. 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疏肝解郁(正确答案)B. 温中散寒(正确答案)C. 清热利湿(正确答案)D. 健脾和胃(正确答案)19. 胃脘痛患者适宜的护理措施包括:A. 保持情绪稳定(正确答案)B. 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正确答案)C. 避免过度劳累(正确答案)D. 定期进行体检(正确答案)20.胃痛辨证分型( )A.脾胃气虚证(正确答案)B.脾胃虚寒证(正确答案)C.肝胃不和证(正确答案)D.脾胃湿热证(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胃络瘀阻证:进食活血祛瘀食物,如桃仁、山楂、大枣、赤小豆、生姜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食疗方:大枣赤豆莲藕粥等。
6.拔 火 罐□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7.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请注明,下同)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胃脘胀满
□
1.活 动□
2.饮 食□
3.排便指导□
4.情志护理□
5.腹部按摩□
6.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5.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难点
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3.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胃脘疼痛
□
1.活 动□
2.饮 食□
3.深呼吸/肌肉放松□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艾 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药 熨 法□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温度保持在60~70℃,不宜过高,以免灼伤(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 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嗳气反酸
□
1.体 位□
2.饮 食/水□
3.情志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艾 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合谷、胃俞、膈俞等。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3.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马齿苋、赤小豆等。食疗方:赤豆粥等。
4.脾胃气虚证:进食补中健胃的食物,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白扁豆、山药、茯苓。食疗方:莲子山药粥等。
5.脾胃虚寒证:进食温中健脾的食物,如猪肚、鱼肉、羊肉、鸡肉、桂圆、大枣、莲子、生姜等。食疗方:桂圆糯米粥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佛手、山楂、桃仁、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2.肝胃郁热证:进食疏肝清热的食物,如栀子、杏仁、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菊花饮等。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纳呆
□
1.口腔清洁□
2.监测营养指标□
3.饮 食□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其他:
□(请注明)
1.
2.
3.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宁远县中医医院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肝胃气滞证□ 肝胃郁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阻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穴位贴敷
药熨法
穴位注射
艾灸
耳穴埋豆(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拔罐法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