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
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 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答案】C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流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2.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
C. 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D. 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A
【考点定位】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 图表示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含8条染色体
B. 乙为初级精母细胞,含4条染色体
C. 乙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A正确;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4.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D. 乙图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1/2调整为5/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答案】D
【解析】甲图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 错误;丙图中的B属于分解者,不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乙表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群落;丙包括了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当为1/2时,则总共消耗A的量y=55x,当为5/6时,y="150" x /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5. 分析(从左往右数)甲、乙、丙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温度为20℃时,每天光照10小时,植物可以生长
C. 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共同抑制种子萌发
D. 若丙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b点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故蝗虫数量应控制在b点以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甲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即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实线表示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即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图中约在25℃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量最大,因此植物积累
的有机物量最多,A错误;
B、图中温度为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为2.5mg/h,呼吸作用强度为1.0mg/h,则一天中的CO2的净吸收=2.5×10﹣1.0×24=1mg/h,因此可以看出该条件植物能生长,B正确;
C、乙图中,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数量逐渐下降,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有所增加,因此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D、丙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在K值时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为激烈,D错误.
故选:B.
6. 某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一对夫妇中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

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
B. 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儿子均患病
C. 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
D. 儿子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不会出现患者
【答案】D
【解析】由题意“某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可知:该隐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的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X b、X B Y。

该患病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分别遗传自父母双方,因此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A项正确;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X B X b),儿子均患病(X b Y),B项正确;女儿(X B X b)与正常男性婚配(X B Y),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X b Y),C项正确;儿子(X b Y)与正常女性婚配,若正常女性为携带者(X B X b),则后代中会出现患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_________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_________(答“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

(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_,对终产物进行检测时,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健那绿(2). 是(3). 磷脂双分子层(4). 一定流动性(5). 主动运输(6). 酒精和二氧化碳(7). 用检测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解析】解:(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
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是处于生活状态.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题图可知,“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由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过程,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H+进人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酒精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故答案应为:
(1)健那绿是
(2)磷脂双分子层一定流动性主动运输
(3)酒精和二氧化碳用检测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8. 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

(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

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答案】(1). 脊髓(2).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3). 皮肤内(4). 传入神经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和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表中各实验组的处理及对应的实验结果,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由题意“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可知: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后肢脚趾上的皮肤,由此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同,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3) 在实验中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实验三用硫酸刺激右后肢中趾实则刺激的是感受器,右后肢在3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入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3min;实验四用硫酸刺激右侧背部实则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右后肢在5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出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5min。

综上分析,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9.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队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答案】(1). 杂交(2). 2/3(3). Ⅱ(4). C (5).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且是不定向的突变(6). 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7). 100%(8). 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全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是由环境引起的
【解析】试题分析:
(1)A组中F1到F2属于自交,得到的F2矮杆抗病植株为ttRR:ttRr=1:2,所以不稳定遗传的个体占2/3;
(2)B组中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矮杆植株属于单倍体,会出现不育的配子;
(3)基因突变的频率低且不定向,所以C组育种较难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4)对矮杆抗病Ⅱ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

(5)假设是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种植后结果会怎样,或假设矮杆植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的可遗传变异,其遗传情况如何,然后反向描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与育种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了__________两种物质。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
_________条件下测量。

(3)由图可知,40℃时,植物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__________(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_______℃最佳。

(5)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答案】(1). ATP和NADPH(2). 温度(3). 无光(或黑暗)(4). 不能(5). B(6). C(7).
25(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识记、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
对呼真正光合速率和表观光合速率的理解。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 TP和NADPH两种物质,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甲A点代表呼吸速率,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测量植物细胞呼吸的数据需在无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

(3)丙图中,40℃时,植物呼吸速率大于真正光合速率,不能显示生长现象;5℃时呼吸速率等于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为0,可用图甲中B点表示。

(4)甲图中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丙图中25°C表观光合速率最大,白天控制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25℃时,最有利于蔬菜有机物的积累。

(5)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释放的氧气量,图甲中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原曲线关于X轴对称。

11. 我国一科研团队将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保证目的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够表达,运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__________(复制原点、启动子、标记基因)
(2)水稻的转化过程为:将水稻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经过_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和相关功能片段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水稻植株。

(3)为验证外源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后是否转录,可从转基因植株的细胞中提取所有mRNA并反转录成_________,再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利用TaNHX2基因特异引物,通过____________方法进行基因扩增。

若以根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阳性(有产物生成),以叶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阴性(无产物生成),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 NaCl溶液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

培养30天后观察现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

【答案】(1). 启动子(2). 脱分化(3). 农杆菌转化法(4). cDNA(互补DNA)(5). PCR(6). 目的基因(TaNHX2基因)仅在根细胞中转录,未在叶细胞中转录(7). 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培育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为载体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考生根据题意,回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基因表达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其中转录是由启动子启动的,因此,为保证目的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够表达,运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启动子。

(2)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的;将目的基因和相关功能片段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3)mRNA经反转录形成cDNA(互补DNA);PCR技术可在体外扩增基因;若以根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阳性(有产物生成),以叶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阴性(无产物生成),则说明目的基因(TaNHX2基因)仅在根细胞中转录,未在叶细胞中转录。

(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 NaCl溶液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

培养30天后观察现象,若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