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而努力。
【教学与过程】一、导入:(副板书:雨果圆明园)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雨果和圆明园已有的了解,教师补充。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昔日富丽堂皇的殿堂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对于1860年法军的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是如何看待的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果当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指定几位学生读,一人读一部分)2、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三、研读课文运用圈点精读法,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会。
四、畅所欲言1、谈谈你对雨果先生的看法。
2、昔日恍若月宫,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芳草凄凄的一片废墟(看课本插图),作为炎黄子孙的你,面对这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慨。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备课组中心发言纪要】【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理解雨果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体会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色,体会反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讲解内容:一、导入圆明园是中国民族的瑰宝,而它在1860年被毁于英法联军的焚烧和劫掠,这是中国历史上惨痛的过去。
这一切的刽子手在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年,企图再次远征中国,还给雨果写信征求他对这一“胜利”的看法,雨果回了一封充满人道主义的信。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一篇课文,看看雨果到底给了一个怎样的回答。
二、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1.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
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三、字词解释赃物(zāng wù):贪污、受贿、盗窃等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箱箧(xiāng qiè):指大小箱子。
箱: 收藏衣物的方形器具,通常是上面有盖扣住,像箱子的器具。
箧: 箱子一类的东西制裁(zhì cái):将不法分子施以处分。
用强力管束或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使其不得胡作非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够找到你平安无事。
这是我在远征中国的过程中给你写的。
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向你描述一些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看法。
首先,我希望你能够了解我们的动机。
作为英法联军的一员,我们来到中国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和地区稳定。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远征,我们可以有效地干预中国事务并确保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我必须承认,我们这样做的方式并不总是正确的。
在我们抵达中国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战斗和血腥的冲突。
我们的目标是打败中国军队,占领重要的城市和港口,以及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利于他们的条约。
然而,我们对中国的力量和抵抗力大大低估了。
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抵抗精神。
他们组织了游击队和民兵,使用了土地和地理优势。
我们经常遭受到他们的袭击和狙击。
每一个城市和村庄背后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对抗我们的能力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我们还目睹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痛苦。
许多城市被摧毁,农田被烧毁,人们被迫离家。
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平民和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这一切让我深感忧虑。
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值得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危害这么多的人民生活。
我还要提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见识到了壮丽的宫殿,精美的艺术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怀疑我们是否有权干涉这个古老而复杂的国家。
巴特勒上尉,我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结束我们的远征或放弃我们的任务。
而是希望你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我希望我们能够加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尊重,采取更为谨慎和人道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真诚地希望,在我们离开中国之后,中国人民能够恢复生活的平静和繁荣。
我希望我们对中国的行动能够成为历史经验的一部分,警示我们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请容我代表英法联军来信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我写信是为了传达我方决定联合远征中国的重要事项。
这次远征无疑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成功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撰写这封信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充分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来推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在该地区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远征力量,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并确保它们得到实施。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开放对外贸易,并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促进我们的商业利益。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提倡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普及。
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以帮助中国提高其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与我们有过很长时间的分歧,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我们的改革议程。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国情,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我要向您保证,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符合道义的,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安排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有组织、有序和规范的。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远征的支持和奉献。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我们英法联军的共同利益。
衷心地祝愿您在这次远征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挚的问候,XXX(写信人的名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 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生字新词
惊骇 hài 瞥见 piē 箱箧 qiè 制裁 cái 赃物 zāng 晨曦 xī 给予 jǐ yǔ 洗劫 jié 野蛮 mán 琉璃 liú lí 珐琅 fà láng 朱鹭 lù
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 希腊有 巴特农神庙 ; 金字塔 埃及有 ; 意大利有 罗马斗兽场 ; 法国有 巴黎圣母院 ; 圆明园 中国有 ; 而东方有 。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 今天还和140年 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 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 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 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3、第三段“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 于人类的”有什么特殊含义? 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全人类。作者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 刻的,它表现了自己对人类文明成 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 重,更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怀。
课文详解
4、第八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 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 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作者 的夙愿能够实现吗? “干干净净”是友好、热爱和平、崇尚正义 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的,但前提是中国国力 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只有强盛的国家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文详解
5、从雨果的态度和立场上来 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 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 节,胸怀博大的人。
主题探究
作者通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愤怒的谴责对中国人民的同 情和敬重之情。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找到你平安无事的时候,因为我知道你正与英法联军一起执行远征中国的任务。
我非常想念你,希望你能通过这封信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
我很清楚,你的参与这次任务是对你作为军人的职责的履行。
然而,我不能不表达我对这次远征的疑虑和担忧。
欧洲的人们对中国抱有很多误解和偏见,因为大多数人对这个远离我们家门口的国家知之甚少。
我希望在你回来后我们能有机会深入交流,让我更好地了解那个遥远的地方。
然而,我也非常了解你作为一名忠于你的国家的军人,在这个危机时刻选择保护自己国家和利益的决定。
你的勇气和忠诚一直是我心中最敬佩的品质。
我知道,即使在这段时期里,你也会确保军队的战斗行动符合公正和人道的原则。
我希望你能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并保护好你的战友们。
不论在哪里,无论战争何时结束,我都会等候你的平安归来。
我相信你会尽力捍卫和平,并以你的方式为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此期间,我会对你的行动保持密切关注。
我希望你能发给我一些信件,尽管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多么艰难。
但我想要了解你的生活和经历,分享你作为军人的职责。
最后,希望你记住,无论在何地、何时,你都不会感到孤单。
我们信任你,支持着你。
请牢记我对你永远的爱和支持,这感受会一直伴随你。
当你归来时,我将在等候你的怀抱中,恭候你的归来。
请保重,巴特勒上尉。
你的永远爱着你的,[你的名字]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虽然对你参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决定充满疑虑和担忧,但我也深知你作为一名军人,职责是保护国家和利益。
不论我多么不解这个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我相信你会尽力遵守公正和人道的原则,努力维护和平。
对于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家,我对它了解甚少,只能依靠报纸上零碎的消息和政治家的宣传来了解情况。
然而,我相信真相远比报道中所呈现的要复杂和深刻。
我希望在你回来后,我们能够有机会深入交流,你能够向我描述你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帮助我系统地了解那个陌生的国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雨果回复巴特勒上尉让雨果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的信。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玦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摘要:
I.背景介绍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 巴特勒上尉
II.雨果的信
- 信件的背景和目的
- 雨果的态度和立场
-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
III.主要内容
- 雨果对英法联军行为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惋惜和痛心
- 雨果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IV.结论
- 雨果的信对后世的影响
- 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的一封信。
当时,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巴特勒上尉想要请雨果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在信中明确表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战争。
他指出,战争应该是为了保护文明,而不是摧毁文明。
雨果将英法联军的行为称为“强盗政府”,并质问:“如果文明意味着的是毁灭,那么这种文明有什么用?”
在信中,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充满惋惜和痛心。
他将圆明园比喻为“恍如月宫的神殿”,是“一个世界性奇迹”。
雨果写道:“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是野蛮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为他们是野蛮人,就可以剥夺他们的财产,摧毁他们的家园,侮辱他们的祖先。
”
雨果的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表达了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也展示了对人类良知的坚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二、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 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 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 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 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 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 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 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 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 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 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 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 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
综合两组品味内容,得出结论:
作者正是以圆明园的伟大来 衬托、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 径。
自选角度,以“ ,我想对 你说”为话题构思说话。 参考角度: ①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②英法联 军,我想对你说 ③雨果先生,我 想对你说 ④巴特勒上尉,我想对 你说 ⑤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⑥ 战争,我想对你说 ⑦中国,我想 对你说
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 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3、“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 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 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 园不朽的艺术价值。
读课文剩下的部分,仿照上文的 品味方法,自选最能表明作者对 侵略者愤怒谴责的情感的句子进 行品味。
圆明园遗址
背景
当时巴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 希望大文豪雨果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 复函,怒斥无知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功夫, 巧夺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当然, 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从伏尔泰的作品中得悉当 时在欧洲称之为“夏宫”的圆明园之于东方,等于 金字塔之于埃及,竞技场之于罗马,巴特农之于希 腊,圣母院之于巴黎。雨果指圆明园与巴特农均为 世间玄邈丰美灵思巧构之大成,且圆明园犹更胜一 筹,因为它是中国玄学艺术的典范,是如嫦娥月宫 之类的至高无上化境的体现,是欧洲文明天际外寰 宇旷世伟构。
第9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6张PPT)
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 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 无存。
②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 功伟绩!收获巨大!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④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 意,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
品 质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 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雨果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 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1.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 思路。 2.理解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体会 其表达效果。
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 作者的立场:赞美圆明园,批判英法联军远征中 国焚烧圆明园的行为。
• 作者的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 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 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家雨果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观点和立场。
①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对圆明 园总的印象。
效果: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巧用反语, 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愤 怒与批判。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 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机具嘲讽和批判意味。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 “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 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 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 “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雨果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雨果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 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 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雨果爱国的表现。 其二,雨果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 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雨果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 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 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拓展延伸 :
给雨果写封信,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布置作业 :
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 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 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字 数200字左右。
7、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 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 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8、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作探究 :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 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 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 的胸怀和品格?
在这封信中,雨果愤怒地谴 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 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美圆明园的文化艺 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以 及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整体感知 :
(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文脉结构
写信缘由第1段
赞 第美2~圆4明段园 世亚界洲奇文迹明的剪影 主体
谴责英法联军强盗洗劫、焚烧圆明园
第5~9段
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呼应开头——揭露与控诉第10段
整体感知 :
(1)雨果用什么词语评价圆明园? 圆明园地 位何在?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 么立场和态度?
(3)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 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 作用?
重点研读 :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 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 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二、作者简介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赞誉yù:称赞恍huǎng若:①茫然;②仿佛,好像。
惊骇hài:惊慌害怕。
瞥piē见:一眼看见。
劫jié掠: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制裁: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4~9):控诉、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对“文明人”的“体面”行为进行揭露和嘲讽。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以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
四、鉴赏品读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
【课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整体感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以书信形式抒发了雨果这 位正直的、有良知的作家对东方艺术、 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 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掠夺行 径的控诉。
分析结构
第一层:①段: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层:②一⑥段:作者以饱含感情 的笔调,盛赞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并叙述 圆明园被毁坏的经过。 第三层:⑦—⑩段:作者以明确的态 度表明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这是一次 “偷窃”,法兰西政府是强盗。
剪影jiǎn yǐng 比喻对事物作轮廓的描写;亦指 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劫掠jié lüè 抢劫掠夺。 赃物zāng wù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 为。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形容原有的 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富丽堂皇fù lìtáng huáng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2、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 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 有怎样的地位?
想象圆明园的美:恍若月宫,用雪松做屋架, 屋子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神殿、后宫、 城楼栉次鳞比,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 琉璃、珐琅、黄金、金碧辉煌。园子里还有一座 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 天鹅、朱鹭和孔雀,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座富 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的花园。
雨果
圆明园Βιβλιοθήκη 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 母院》、《海上劳 工》、《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长篇小
说。
课文背景
雨果致法帝拿破仑远征军团长巴特勒上尉的 这封信是在1861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巴特 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希 望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 复函,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 功夫,巧夺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 建筑。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0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活动:找找文中有哪几组对比,分析其表达效果。 (1)圆明园和巴特农神庙对比,凸显圆明园崇高的艺术成就。 (2)圆明园被洗劫和巴特农神庙被毁坏对比,表现圆明园遭到的 破坏更严重。 (3)“文明人”和“野蛮人”形成对比,讽刺“文明人”的野蛮 行径。
(4)巴特勒的炫耀和作者的抗议形成对比,讽刺巴特勒的无耻, 体现了作者的正义观看
活动:文中用到不少反语,联系课文内容简析其表达效果。
雨果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全部赞 誉”等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破坏行为,深刻揭示其对中华 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反语的运用增添了辛辣的讽刺意味,并对英 法联军的无耻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活动: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两个相反、 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 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第一部分(1~2):交代写信原因。 第二部分(3):赞美圆明园在人类艺术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 第三部分( 4~8 ):揭露和讽刺英法的罪恶行径。 第四部分( 9~10 ):表明态度,结束全文。
活动:精读第3段,概括圆明园“奇迹”表现在哪里。 举世稀有,独一无二 规模巨大,无法形容 恍若月宫,眼花缭乱 世代结晶,令人惊骇
活动: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第3自然段先做总评,称圆明园是“____世__界__奇__迹____”。然后,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 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 __建__筑__物___ 、陈设、 __装__饰____ 、 园林景观。然后讲__耗__资__劳__动___之巨。最后讲圆明园属于 ___亚__洲__文__明____杰作。
生字注音
赃物( zāng ) 箱箧( qiè ) 制裁( cái ) 给予( jǐ ) 恍若( huǎng ) 琉璃( liú lí ) 珐琅( fà láng ) 惊骇( hài ) 晨曦( xī ) 眼花缭乱( liáo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11卷,程增厚译。
本文被选入200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和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
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书名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又名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原版名称Lettre au capitaine Butler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我谨代表英法联军,致信于您,以表达我们在远征我国过程中对您的深切敬意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我们对您的信心全文:一、引言在这封信中,我们希望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您表达我们对您以及您所领导的部队的赞赏和敬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为英法联军所取得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对您的敬意和赞赏1. 您的勇敢和决断在我国的战场上,您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在激烈的战斗中,您始终坚定不移地领导部队,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展现出了优秀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娴熟的战术运用技巧。
2. 您的智谋和策略您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您能够准确地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果断果敢地做出决策,为联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3. 您的带兵风范您对部队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对部下的榜样作用,给整个部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您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始终身先士卒,展现了一名优秀军官应有的带兵风范。
三、感谢您的贡献1. 战场上的贡献您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作为一名英法联军的将领,为联军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您的杰出表现对联军的战斗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2. 事后的总结我们对您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赏。
您的表现为联军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和战斗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祝愿您和部队我们衷心祝愿您和您所领导的部队在未来的战斗中一路顺利、战无不胜。
希望您能够在接下来的各项任务和战斗中继续发挥出您的优秀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干,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和胜利。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的杰出表现和优秀领导才能让我们深感敬佩和赞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的表现为英法联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成果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我们由衷地祝愿您一切顺利,期待未来与您共同战斗,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敬祝英法联军全体成员敬上尊敬的巴特勒上尉:非常感谢您在我国远征行动中展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杰出表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
你好,这里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指挥官。
这次远征,我们的使
命是保障我方的客商安全以及阻止中国朝贡西班牙的行为。
我们已经
在沿海海岸部署了大批军队,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共同解决这
一问题。
目前在中国有大量的客商在一九四七及之后已经损失了大量财物,我们将全力保障客商的安全,确保未来客商可以正常生意和经商活动。
同时,在维护我国客商权益的同时不得侵犯当地百姓和教会的权利。
最后,希望你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开创一段合作缔造安定繁
荣中国南海的局面。
谨此
英法联合军远征中国的指挥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读探究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 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 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 林景观。指出耗费劳动之巨。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按“总—分—总”的思路行文。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怎样的观点?
针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抢掠并焚毁圆明园,当做丰功伟绩,愤怒谴责, 认为是强盗行径,是对人类文明的犯罪。
标记连缀课文内容的关键句,并划分文章的层次。
语句1.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语 句2.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语句3.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比起直白的表达来更为有力, 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3.能否将赞美圆明园和谴责英法联军暴行调换顺序?
美好事物的破灭,更能引起人情感的愤慨。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好, 然后再展示它的惨状,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如果一上来就 谴责英法联军,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感受不到这种愤慨的情绪;两者形 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展现作者对二者的不同态度。 运用对比论证,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能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 明的丑恶、卑劣。 称呼的对比:“先生”——“强盗”,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倾向, 鲜明地表现了对以巴特勒为首的英法联军的谴责与批判。
2.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找出这些反语,思考 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